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玄明传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问道玄明
那边云飞与皓然,颇为关心看着她们,也让如烟、无瑕感动他二人援手之情,并忙还礼答谢!玄明不由含笑,看着他们四人,心知情愫暗生,缘份使然。月明虽然察觉,也没有不允之意,可见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但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玄明,道:“玄明兄,这不知是何高人出手,御使神雷,驱走阴邪?”
玄明淡然一笑,也没回复是与不是他之所为,岔开话题,道:“云飞、皓然,看下你们的法器有无受损与污染?”云飞与皓然拿出日月双轮,但见宝物光亮依然,未有丝毫损伤,月明,道:“可否容我一观?”,云飞、皓然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将法器交给月明观看,月明随手一招,斩断后遗留户外的红绫飞回店内,然后悬在众人面前化成一团火焰,月明将双轮放入焰中炙烤烧炼,却宝光闪烁,不惧火炼!
月明叹道:“这两件法宝不惧污邪与火焚,我看非但不是凡间之物,亦非三界内之宝,两位公子可否见告其来历”云飞道:“两件奇物是家中祖传的镇宅之宝,无意中被我俩发现宝物使用的手抄秘本,可惜残缺不全,后我二人修习虽能御使,但却还有诸多妙用不知激发,无法施展,所以我们才决定来武岳书院学习查找下,看能否找到宝物的修习法门。”
月明将双轮还与云飞、皓然,道:“宝物有灵,非主不亲,既已认主,其奥妙日后待你二人修行层次提高,应该会参透,不过如现时如能找到修习全本,当然更好,我会帮二位君子留意查寻的。”云飞、皓然俱道谢不提
啸雨道:“月姊,你看来是何人所为?”,月明笑道:“小雨,你真会明知故问呀!你的金翅神雕不是抓到了一些物证了嘛!”啸雨,不好意思,笑道:“月姊,果然明察秋毫,神目如电!”原来啸雨,在如烟无瑕出手之际,就乘敌不备,将两匹魅影鬼马颈部动脉抓伤,以保护如烟、无瑕被阴邪所伤后不被拽入车内,所以两匹魅影马其实就算不死,也已经受重创,注定逃不脱生死之劫。





玄明传说 四十三章 入蜀——天府漫谈
玄明低头平静地看了看右手掌心,无音神雷的那朵雷云已淡得看不清了,不由暗自叹了口气,看来以现在的修为层次与能力,使用一次,消耗的法力,得不到迅速补给,就不能再连续使用了,需要时间推移或打坐修炼,法力回补恢复才能再运神雷御敌。
不过玄明也想到了,看能否利用擎天树生成的符录三宝中的蓄灵神叶,来补充消耗的法力,于是回到客栈房间后,夜半打坐时,从乾坤玄妙图中调出擎天树生成的符录三宝中的蓄灵叶,试着从里面调取法力能量,转化补充自身的消耗,却发现还是非常缓慢的转化过程,试了几次,都没办法加快提升速度,看来法宝的运用效果与自身的境界层次修为是成正比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急也无用,只能勤修道法,持之以恒,待整体层次境界的提高,才能带动法宝与修炼的升华。
自客栈一役后,接下来的路程颇为顺利,想来与月明安排不无关系,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他们历经长途跋涉,终于进入蜀道,来到书院地界,书院所在地乃天府之国巴蜀,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古时候分巴国与蜀国,巴指重庆,蜀指四川,蜀地是一个特别特殊的地方,过去有这么一句话,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三国时,是诸葛孔明为刘备选的特别“根据地”,也就是蜀国建都所在地,孔明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年。(编者按:怎么突然感觉现在形容人的蠢,叫二百五,难道与此有关?呵呵!)他老人家挑选的地方,一定不是寻常之所,因为先生精通“国学”,深明“易理”,既会造木牛流马,又能创时至今日,还生机不减,为中华情侣在传统佳节,表白心迹,寄托情义,美好许愿的“孔明灯”,当然肯定了解中华风水堪舆之学,他选的蜀国之都,绝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不过想来先生就算前知,也不会料到,他所创制的军用信号灯,被拿来当成这样创造性的用法。
题外话:诸葛先生被后人推崇得象一个无所不知的天才智囊与忠诚不二的道德化身,尽管他失败了,却丝毫不影响后人把他当成楷模来顶礼膜拜,并且找理由维护他的能力,说是天不帮他,不是他无能,这种对忠心耿耿失败者的耿耿于怀的同情,却又同时被后世当成仰慕崇敬的对象,想来也是曲折地表达了人对天意、命运与无法左右的事物,不从人愿的埋怨与自我胜利的精神法吧。
其实蜀地在修炼界,确实有别于他处,自古便是佛道两家所钟爱的仙山与佛国,诗仙李白就是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青莲居士,年青的李白求仙慕道,游历峨眉,留下无数为后人吟诵传唱的瑰丽诗篇,笔者记得并喜欢的一首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当时笔者尚且不知平羌江所指,不过后来在读温瑞安先生笔下的神州奇侠一书时,大侠萧秋水远望青衣江波涛汹涌的风浪里,一叶扁舟,飘摇起伏,舟上一人,惊为天人,君临天下,笑主沉浮,那人便是李沉舟,于是对青衣江不论是名称,还是意境都颇为向往,后来偶尔中得知青衣江就是古时的平羌江,更增添了对青衣江的神往之意,蜀山蜀水蜀国蜀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华夏美名,天府之国。
明朝末年,被称作所谓的农民起义军头领张献忠,在蜀地立“七杀碑”,杀得方圆百里都荒无人烟,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清朝政府的“湖广填四川”,即大规模,长达数十年的从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迁移往四川。而张献忠的立的“七杀碑”也正是七杀魔帝为血祭其魔功威力,集无数恐怖,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冤魂极深极盛之怨气,演化修成登峰造极的心魔之力!而张献忠便是七杀魔帝御下的魔龙所化,后张献忠也被玄明所诛,注定不得善终。
近代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就是仙侠、修真、玄幻小说的始祖,描写的主角都是出自蜀山,然后近代又有道学专家陈樱宁,公开承认说现实中有剑仙一派的存在,他认为是道教内丹一派的分支,是修炼以肺金先天与后天之气,化为外在的剑气,但他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毕竟他也没修炼过,只不过他见闻较常人要多得多。而当代修炼界的一次大的入世活动,其发源地就在四川,也是经历了成住坏灭的过程,轰轰烈烈登场,烟消云散收场,为免引来争议,姑且隐去创造过无数“大神”的那些年那些事,真伪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因为离书院开学,还有一段时日,玄明一行先想找个旅馆安顿下来,但是月明早有安排,在离书院不远的地方找了一处绝佳的府邸,宽敞安静,整洁雅致,租金不菲,月明对众人说,可以长期居住此所,费用不必考虑,自有人会结账,她因还有要事,就先行别过,前途珍重,后会有期。
千里同行从此别,相逢又隔几多年?云飞、皓然、萧雨都是性情中人,颇为不舍,玄明倒是淡然,反倒觉得月明离去,他有一种悬着的心就放下的感觉,但又有说不清,道不明有种惜别之叹,好在大家都是江湖儿女,倒也利索爽快,不拖泥带水,互道珍重,以待有缘。




玄明传说 四十四章 问道——周府之行
玄明等云飞、皓然、啸雨挑选好喜欢的房间,把行李衣物收拾好,然后自己就住他们挑剩下的一间,所幸自己身无长物,他对住所要求不高,只要房间干净,没有任何摆设都行,住过宫殿,进过寺院,(突然联想到一句现代用语:一起上过山,一起下过乡)外物表相好坏与否,予他并不重要。
因大家都是炎热的夏季出发,到蜀地已是立秋,天气转凉,发现住处缺少被褥,于是大家商议一起上街置办,玄明心想:大伙初来蜀地,人地生疏,三位兄弟,在家养尊处优,自理能力有限,生活用具、诸多用品都须一并购买,虽是小事,自己去找,也颇不方便。
并且他想到了周公让他去找当地侄儿周望远的书信,觉得既然答应周公就应守信,念他一番心意,特意为自己修书一封,也应当去拜访一下,一来,不埋没周公关切之情,二来,也可让周公侄儿得到亲人长辈的消息,三来多个向导,问明采购地点路径,免得跑来跑去,不得要领,当然玄明是从没指望周公侄儿能帮忙去采购的。
他跟云飞、皓然、啸雨一说,三个年青小伙子俱是热情好友之人,一听可以结交一个当地熟人询问,都答应说好,还愿一同随玄明前往,可以顺便了解下武岳书院的相关情况。
玄明写了一个拜贴,并将周恕之信也放在帖中,便出门前往,中途略一打听周府所在位置,居然周府在当地很有善缘,是一个乐善好施,敦厚仁者,步行没多久,便到一处雅洁庄重,清静古朴的府邸门前,两个石雕的麒麟蹲踞府前,左右门柱石刻一幅对联,左联: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右联:无心行恶虽恶不罚
门匾两个大字:周府,叩响古铜门环,侧门打开,出来一个仆童,将拜贴拿进府里,片刻,听见周府内人群悉索走动频繁,然后正前门大开,一个七十多岁的员外打扮的长者打头走在前面,府里众仆人左右排开两列,恭敬而立,这场面显得特别隆重,让玄明与云飞等都有点始料不及,颇感意外与讶异。
长者行至玄明面前,非常郑重的行礼,道:“恩公远来,周望远未及远迎,多多海涵!”玄明,道:“周伯如此,令愚生晚辈,何以克当?”
同时玄明心里暗自嘀咕:“周公信里不会写我是建文帝吧?怎么这个排场有点过了。”周望远却十分激动,眼眶隐有泪光闪动,道:“望远徒活七十有余,本以为此生不能再见到恩公,不想天可见怜,能亲见恩公,了平生之愿,敢不恭迎?”
玄明不由看了看云飞等人,云飞、皓然、啸雨都一脸惊奇的样子,眼睛睁得跟鸡蛋一样大,齐刷刷也正看向玄明,玄明一阵恍惚,以为在做梦,就忍不住想掐一下自己,谁知鬼使神差,听见啸雨一声哀号惨叫,道:“玄明哥,你掐我屁股干吗呀?”
玄明深具慧根,感应灵通非常之人,他心里的疑惑更甚,之前本以为周公之侄,现在应只有后辈子孙才对,因为如果在世,按年岁算至少两百余岁,按常理肯定不在人世了,另外,周望远从未见过自己,却能在众人中认出他,并径直走到面前,仿佛以前见过似的,因此,他心存疑问,表面却不动声色。
倒是周望远觉察云飞等人有所迟疑,忙不迭道:“请恩人进府,望远将前事原委一一秉明。”玄明用眼神征求了下云飞皓雨的意思,两人也是年轻好奇,均愿入府细谈,于是玄明携啸雨之手,轻轻在啸雨耳边,道:“疼吗?请雨弟见谅啊!呵呵!”,啸雨,也笑道:“不疼,俺皮厚着呢,嘻嘻!”入内堂前坐定,周望远让玄明人等上座,奉上极品茗茶,然后道:“恩人定是疑惑我既为恕公之侄,年龄身世却匪夷所思,是吧?”玄明也丝毫不做伪点头称是。望远笑道:“我并非恕公之亲侄,大家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洪武二十二年(编者按:公元1389年)也是秋天,蜀中剑阁突然来了一群不寻常的人,据说是从京师来,是一个姓岳的儒生请来京城的大人来考察兴办儒学书院选址一事,来者轻衣简从,便服朴素,不扰民,不炫耀,在经过一个村时,发现一穿着破破烂烂,几乎是身着几缕,瘦弱单薄,光着脚跪在路边一个九岁的男孩,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有一辆双驾马车停了下来,上面下来一个和气面白无须的大人,走到男孩跟前,嗓音有点细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跪在这里?男孩说没有名字,人都叫他‘狗蛋’,因父死母病,家中贫困,特求过往君子与好心人相助,他愿卖身葬父,为奴伺母,只干活,不计工钱,有口饭吃就行了。那位大人嗓音如同唱戏一般,长叹一声,回转禀报给车上之人,随即便拿来一套厚实男孩穿的衣帽鞋袜,给狗蛋穿戴好,又拿了一精美御盒吃的,与一盒银锭,交给他,让他回去给父亲安葬,替母亲延医诊治,男孩马上砰砰猛磕几个响头,并称回家葬父,救母,待安顿好,即刻前来寻访大人,愿终生为奴,报答大恩,来人躲开不受磕头之礼,并指了指车上,道:‘不需回报,要谢就谢我家小主吧!’,男孩也是知恩图报,一再请求留下二位大人的姓名,面色白净的大人想了一下,也没有回禀车中之人,轻声道:‘这么吧,我叫周恕,因无子嗣,我就认你做侄儿吧!’狗蛋便求周恕赐名,周恕道‘今后你便是我的侄儿,若是将来我年老无依无靠,你须与我养老送终?如若不情愿,就无须提甚留名报答了,可否?’男孩不容置疑,道:‘常言道,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岂能知恩不报!请恩公赐名吧!’,周恕,不由微笑赞许,道:‘望你前程远大,就叫周望远吧!’
给读者的话:
平时偷懒,有余稿时不着急赶稿,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又犯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毛病,急急赶工千字,已逾夜半,差点完不成上传的任务,明天再多写点回补吧,唉,不要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啊,呵呵!




玄明传说 四十五章 报恩——不远千里
众人听到此处,都不由自主地发出“哦”的一声,然后啸雨急问道:“后来呢?那小孩去哪了?”云飞道:“那老伯,那九岁的孩子是你吗?!”皓然、玄明静观没出声,在等周员外的回答。
周员外急于出口,仿佛想要辩白什么,却又突然气喘剧烈,手脚颤抖不止,眉头皱起,嘴角抽搐,神情显露出极端难受的样子,仿佛在承受巨大的痛楚,下人立马送上温热的药汤,玄明关切望着他,说道:“周伯,要不你好好休息,明日再说,可好?”
周员外立马摆摆手,服下汤药,好一会才勉强平复,道:“不用,我还是把心事讲完,我也怕以后来不及再讲给恩公听了。”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周望远已是十八岁的年轻男子了,他勤劳能干,肯吃苦,用恩人赠给的财物为本钱,打理经营木材生意,家业兴旺,是年,母亲病故,安葬好母亲,他打点行装与积蓄,去京城寻访周恕报恩
但却四处打听不到,于是便在京城落脚,边经商,边寻访,也是诚信有德,孝子多福,生意也做得异常风生水起,为人忠厚,日勤不怠,童叟无欺,怜贫惜老,因此业内口碑极佳,财源广进,收获颇丰。
但福兮祸所伏,遇上一歹毒同行,因嫉生恨,居心不良,栽赃陷害,致使望远锒铛下狱,身陷囹圄,又患重病,几乎命丧牢中,
也是天可怜见,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惠帝即位,大赦天下,广施仁政,方才得以保全性命,出狱后,本欲立即返乡,但京城好友极力挽留,并偶尔从一商家好友口中,得知周恕的消息,并重金托人捎带书信与周公,备述寻访之艰难过程,务求见一面当日车中大恩之人!
周公收到大为感慨并回复,车内恩公不方便见面,念望远千辛万苦,精诚所致,于是捎带车中恩人如今画像给望远,并嘱其早日还乡,安居乐业,无须再费辛劳,四处奔波寻访(编者按:因允文是洪武十年出生,当时应是十二岁,应是惠帝无疑,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周恕回转车中,有男孩的衣帽鞋袜)
望远临画像,感怀涕零,无以为报,无可奈何,只得装画像精心装裱好,放入匣盒内,准备带回家乡,设长生牌位,日日为恩公祈福!
题外话:(转载后人评说)四年宽政解严霜,天命虽新故忍忘?
中国历史上的皇室之争互相残杀,篡位夺权,或者异姓改朝换代的先例多了,建文帝为什么赢得了那么多人的同情?这个年轻的皇帝都做了些什么?
燕王进入南京,对建文诸臣实行了最残酷野蛮的杀戮。大批文武官员在燕王的斧刀之下,痛陈君臣大义,指斥燕王为逆贼,视死如归,如方孝孺,竟然置诛十族的威胁而不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难道他们仅仅是出于忠君吗?显然,简单的归结因为忠君,并非圆满的答案。这需要我们看看建文帝是怎样一个皇帝,群臣为什么要忠于他,而群臣又希望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建文帝“仁明孝友”,在即位前,他就自我要求按儒家道德标准行事。在他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常将军国大事交给他裁决。当时,朱元璋实行严酷之政,皇太孙则济以宽大。他曾遍考礼经,参考历朝刑法志,将洪武名例律改订七十三条。朱元璋对此大加称赞,说:“吾当乱世刑不得不重,汝为治世刑不得不轻,所谓世轻世重也。”
建文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润五月辛卯日即皇帝位,他在即位诏书上表示:“要永维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他还声称,“德维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王之言,期至雍熙之圣。”那么,建文帝在位期间施行了什么改革政策呢?
建文帝首先更改律例,他对司法官员说:“《大明律》是皇祖亲自制定的,当时天下新定,不得不用重刑,但并非可以通行百世。律设大法,礼顺人情。用刑法统治百姓,不如用礼实行教化。请你们晓喻天下,务崇礼教,赦免那些罪证不足或可以原谅的囚徒,以实现”嘉与万方”。建文年间,刑部统计囚犯,比洪武年间减少三分之二。更重要的是,对洪武年间许多冤案,错案,他都做了纠正。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得以赦还,许多被杀功臣的子弟得以录用。所以史称建文帝“继体守文,专欲以仁义化民”。
其次,建文帝下令“属捕租,赈灾荒”,下诏优养老人,命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下令限制僧道占田,每人不得超过五十亩,余田分给平民。洪武年间,苏松一带赋税畸重,朱元璋还下令江浙一带不得做户步官,建文帝一反其道,下令减免苏松田赋,规定给江浙人以平等的机会可以做户部官。
还有,建文帝一改朱元璋的极端专制,提高了文臣的地位。洪武年间废除丞相以后,皇帝大权独揽,直接统辖六部,但六部尚书的品秩不过正二品。建文帝他不顾那些以“安静祖法”为借口反对改革的言论,断然提高了文臣的地位,将六部尚书的品秩提高到正一品。
这项改制,被政治反对派攻击为“违背祖训”,因为朱元璋严令子孙不许立丞相,说:“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因此建文帝的反对派说他“今虽不立丞相,反有六丞相也”。
但文臣地位的提高是形势的要求,从开国到建国的转变,必然要走文治的道路。另外,建文帝也显得更为开明。他屡次下诏求言,有人因为进言激烈被执政者处罚,建文帝说,我们要求直言,却反因直言遭到处罚,以后不会有人再信任我们。
建文新政,发生在洪武霜锋雪剑的严酷之后,如同阳春煦日温暖人间。因此,建文帝四年的统治,被明人形容为“四载宽政解严霜”,对之称颂有加。建文年间,社会安定,民风醇厚,一时士大夫崇尚礼仪,百姓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溘,路不拾遗,很少有人犯法。祝允明在《野记》中说:“闻之故老言,洪武纪年之末,(建文二年即1400年)前后,人间道不拾遗,有见遗钞于途,拾起一视,恐污践,更置阶梯高洁地,直不取也。”
给读者的话:




玄明传说 四十六章 遇险——飞来横祸
周望远转念想到,恩公既已言明,不须回报,有缘再见,留亦无用,京城虽好,终非吾土,现自己已二十出头,若等到年届四十,日久生情,他乡变成故乡,故乡反倒生疏,想想还是故土难离,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于是打点好行装,准备从水路坐船回蜀中,临行前,也邀朋聚友,把酒惜别,商友颇多,依依不舍。
因经商之人,大多需奔波往返在外,故有一商界挚友赠以一平安玉符,是一枚从杭州灵隐寺开光的上镌有飞来峰形状的和田玉所雕,让其携带随身,以保返乡一帆风顺,望远也深感情义,将它当成玉佩挂在腰间,选定一风和日丽,出行吉日起程。
因考虑到回程较远,所以望远包下一家规模较大专运水路的商行船只,起程返乡,船舶颇大,两层高,上层用于观景,下层用于休息坐卧,制作精良,储备物资齐全,另有两名船工操作
望远常年经商忙碌,难得有此悠闲之时,他其实也酷爱山水,常打算年老后也寄情于山水,远离人间是非喧嚣,做一个身心自由,自在怡情之人,钱财虽重要,毕竟是身外物,只要衣食温饱,也不用过份贪婪,所以他行前已将京师大部份产业变卖,只留一处居所,为方便以后若至京城办事有处落脚。
偷得浮生半日闲,望远回程虽谈不上衣锦还乡,但飘泊在外数载,历经磨难,总算达成心愿,了却一桩多年的夙愿,也算不虚此行。
沿途风光,江山美景,胜迹无限,船中望远心情大好,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每日于晨曦朝露或晚霞漫天时分,立于船头,饱览两岸风景,把酒临风,不禁浮想联篇起很多与行船有关的诗句
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一日船行至天门山处,突然没来由的天地变色,阴云四起,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顷刻暴雨如注,波涛汹涌,船根本无法前行,并有摇摇欲坠之感,
适时,水中浮现出一条蛟龙,体形庞大,龙眼通红,面目狰狞,并龙尾卷起一个朵浪花,直向船帆袭来!眼看就要船翻帆断,惊险无比!望远与两船公只得跪于船头,口中不停念菩萨保佑,
1...1213141516...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