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诡传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六道
等上官秀起身,走到陆平的断头前,弯腰将其捡起,再振臂高举到空中时,周围才爆发出风军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很快,风军便开始齐齐高声呐喊道:“风!风!风……”
从理论上来说,一支军队整体战力的强弱,与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否骁勇善战关系不大,但军中主将的骁勇善战,又的确可以振奋下面将士们的士气。
上官秀只凭一己之力,杀掉敌军灵战队的主将,这大大鼓舞了风军将士们的士气,欢呼声、呐喊声、击盾声持续不断,久久不散。
正如上官秀所说,风军是在四营都设下了埋伏,上官秀负责的是北营埋伏,唐婉芸负责的是南营埋伏,段其岳负责的是东营埋伏,魏天负责的是西营埋伏。
这次十五军团的灵战队倾巢而出,分成四队,分别打探风军四营的虚实,结果将近四十人的灵战队潜入风军大营后,如同石沉大海,一个都没回去。
直至第二天早上,雨停了,天色大亮,宁南军的斥候才发现风军四营辕门外悬挂出来的尸体和人头。
宁南军斥候探明情况之后,急忙回城向彭晃、张君然、童阳禀明情况。
听闻己方灵战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张君然傻眼了,整个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久久回不过来神。
彭晃亦是暗暗咧嘴,脑门上渗出一层冷汗,呆站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风诡传说 第350章 正面战场
风诡传说风雨
第350章 正面战场
不知过了多久,张君然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水,幽幽说道:“我军的灵战队,竟然在一夜之间全没了,他们……他们可都是暗系修灵者!”
暗系修灵者不适合冲锋陷阵,但逃跑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三十多名暗系修灵者,其中还有陆平这样灵神境的高手,竟然全部折在风军大营内,这让张君然的心凉了一大截,这对十五军团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童阳叹口气,说道:“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风军,他们必然事先算到了我军会派人去打探风军连营的虚实。”
张君然猛的把手中的茶杯向桌子一拍,挺身站起,气吼道:“现在再说还有何用?我军的灵战队已经全毁了。”
他不是在吼童阳,而是在吼他自己,气恼自己不该那么草率的派出灵战队去夜探风营。
童阳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开口说道:“我们得立刻从军中挑选出一批忠诚之士!”
彭晃和张君然双双看向他,异口同声地问道:“童将军的意思,可是要夜袭风营?”
“不!我们到现在还不清楚风营的虚实,贸然偷袭,等于是让兄弟们去白白送死。”“那……那挑选出忠诚之士所为何用?”
童阳双目一眯,一字一顿地说道:“把他们投入大牢。”
“啊?”彭晃和张君然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童阳要从军中挑选忠诚之士,不是派他们出城打仗,而是要把他们投入大牢。
他二人忍不住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写着:童阳不会是急疯了吧?
当天上午,风军的南营先是传出擂鼓声,辕门大开,从里面冲出一万名风军将士,到雄镇城前讨敌骂阵,激城内的宁南军出城一战。
听闻风军挑战的消息,彭晃和张君然意见一致,避而不战,并传令全军将士,谁敢贸然出城迎战,不管胜负,一律以军法论处。
风军在雄镇的南城外讨敌骂阵了一上午,见城内的宁南军一直不肯出战,中午时,风军撤军,退回南营。这路风军刚撤走,北营那边又冲出一万人的风军,到雄镇的北城去骂战。
雄镇北城也一样,吊桥高悬,城门紧闭,城头上的守军捻弓搭箭,摆出死守城邑的架势,根本没有出城迎战的意思。等到天近傍晚,北城外的风军也无功而返,纷纷退回北营。
经过恭城一战,宁南军方面已经看得很清楚明白了,就正面的军团会战而言,己方不是风军的对手,如果不想重蹈恭城一战惨败的覆辙,据城坚守是唯一的良策。
同样的,风军兵力不足,也不会去强攻城防坚固又完善的雄镇,打不下来不说,还只会徒增己方的伤亡。
一连五天,风军天天到雄镇城前讨敌骂阵,什么难听骂什么,把宁南人的祖宗十八代都集体问候了一遍,但城内的宁南军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吃的死守不出。
城头上的守军实在被风军骂得心烦意乱,就从衣服上撕下俩布条,团一团,塞进耳朵里。
风军急于求战,而宁南军却据城死守,雄镇战事陷入僵局。即便唐婉芸再善于谋略,再善于统兵打仗,对于死守雄镇的宁南军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风国和宁南的两国国战,其南方战场因为宁南军死守雄镇的关系,而暂时告一段落,但在北方的主战场,两国的交锋还在继续。
由风国天女唐凌亲率的风国中央军主力在宾州郡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大军长驱直入,现已由宾州郡一直打进洛隆郡。
风军的八个军团和宁南军的十个军团于洛隆郡的安多平原展开正面交锋。
双方第一天的交战,总伤亡就超过了五万之众,这还只是双方试探性的交锋。等到第二天,两军交战的总伤亡人数超过了十万。
也就是说,仅仅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两军就把一个军团的兵力打没了。
为了填补因将士们伤亡而出现的空缺,风军和宁南军都从后方调集过来大批的地方军来增援,双方的兵力不降反增。
国战打到这种程度,就真的变成了消耗战,国战的正面战场也变成了绞肉场,碾压敌我双方将士的绞肉场。安多平原会战,打到了第六天,双方的将士都伤亡惨重,而且两方都已拼得疲惫不堪,接下来拼得已经不是哪一边的兵力多少,战力强弱,拼的是意志力,拼的是谁更能咬牙坚持住。
仗打到这个地步,宁南军开始呈现出疲软之态,战事到第七天,宁南军的大营高悬免战牌,避不出战。
宁南军的避战等于是给风军全军将士打了一针强心剂,唐凌也认为宁南军是率先坚持不住,己方又怎能错过这个机会?
唐凌指挥风军向宁南军大营发起猛攻,打算就在安多平原,把宁南中央军的主力一口吃掉。这一场攻坚战打得异常血腥、激烈,期间,宁南军的大营数次被风军攻破,而后宁南军又数次打退风军,把被攻破的大营堵住,双方你来我往,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直至天色大黑,风军的进攻才算告一段落。
等这一仗打完,连向来以意志力坚强而著称的风军也抗不住了,将士们回营之后,累倒了一片。
到了第二天,风军也想避战休息,可偏偏这个时候,宁南军主力开出大营,向风军发起挑战。
风军将领们多人劝说唐凌,此次己方也应避战,连日来的不停征战,将士们已然精疲力竭,实在是打不动了。
唐凌未听众将的劝说,坚持出营迎战。她的理由也很简单,经过这么久的长途跋涉和战斗,己方累,宁南军也累,己方将士消耗了多少的体力,宁南军将士便也消耗了多少的体力,大家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比拼的就是意志力,难道己方的意志力还不如宁南军吗?再者说,宁南军死守营寨,己方打不赢,现在宁南军出营求战,己方还怕他们什么?
在唐凌的坚持下,风军将士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出营与宁南军决一死战。
到了战场上,看到前方宁南军的阵型,风军将士们都乐了,原来宁南军的方阵简直就是一盘散沙,毫无阵型可言,将士们都是混乱的挤在一起。
军团战,最为注重的就是阵型,只要阵型不乱,不管敌我双方的强弱有多悬殊,战斗还有得一打,只要阵型一乱,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也就没法打了,只能是一边倒的局面。
坐镇中军的唐凌看到宁南军方阵乱成一团糟,她忍不住仰面而笑,手指对面的宁南军,对左右笑道:“宁南人亦只是强弩之末,连像样的阵型都摆不出来,也敢主动来求战?”
周围的风军将官们纷纷赔笑,连连点头,不过其中也有头脑冷静的将领提醒唐凌,宁南人故意以乱阵出战,行事诡异,只怕其中有诈,己方不易主动出击,当静观其变才是。
唐凌听不见去这些话,她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宁南军阵营乱了就是乱了,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军团战打的就是阵型,以乱阵打齐整,没有获胜的道理,己方也没有战败的理由。
她未听这些风军将领们的劝阻,派第二、第六军团打头阵,做中央突破,第三、第五军团作为两翼,进攻宁南军的左军和右军,第七、第八、第九军团在后做策应,第一军团随自己掠阵。
随着风军主力军团开始向宁南军推进,宁南军的阵营也随之一阵大乱。似乎宁南军并没想到风军真的会出营迎战,看到人山人海的风军推进过来,宁南军的将士们纷纷后退。
宁南军的反应无疑是极大激励了风军的士气,风军推进的速度更快,将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一边大跨步的向前推进,一边用武器击打盾牌,齐声呐喊道:“风!风!风!”
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打头阵的第二军团主帅从怀中抽出手帕,稍微抬起,见手帕被风吹得向前飘起,他嘴角上扬,心中暗道:今天真是连老天都站在己方这一边啊!
等双胆的距离还有一百五十步远的时候,第二军团的主帅率先下令,向前放箭。风军箭阵的射程是一百步,但因为风向的关系,这可大大提升风军的射程。
在他的命令下,风军推进的速度稍微慢了下来,不过在第二军团的阵营中也腾飞起一大面的黑幕,风军箭阵飞射到空中,挂着刺耳的呼啸声向宁南军阵营飞射过去。
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风军箭阵到了,宁南军阵营里惊叫声响起一片,人们毫无斗志可言,也没有列出盾阵挡箭,而是纷纷调头向回跑去。
许多速度较慢的兵卒只跑出没几步,便被风军箭阵硬生生地砸倒在地上,如暴雨般密集的箭矢在他们的身上覆盖而过,放眼望去,好一大片的地上像是转瞬间长满了黑色的杂草,看不见尸体,也看不见地面,所有的一切皆被箭矢所覆盖住。
这就是风军箭阵的可怕,让身在其中的敌人无从格挡,无处可逃,哪怕是灵武盖世的修灵者,也会被这恐怖的箭阵瞬间射成刺猬。




风诡传说 第351章 史无前例
风诡传说风雨
第351章 史无前例
在风军的箭阵之下,宁南军如潮水一般向后溃逃。此情此景正是棒打落水狗的好机会,风军的推进速度更快。
只不过在宁南军的前军退去之后,后面显露出来的是整齐的步兵方阵。在方阵的前列,还摆放着一长排的火炮。
当时,在风军将士的头脑中还没有火炮这种概念,看到宁南军方阵前面的火炮,他们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人们正好奇观望的时候,宁南军兵卒把火炮上的药捻子纷纷点着。
随着上百门的火炮齐鸣,再看风军阵营,前列的重盾兵无不是人盾俱碎,将士们倒下好大一片,最前排的人当场被打成了肉块,后面的人要么胳膊被打折,要么腿被打断,倒在地上,死命的哀嚎着。
宁南军所用的火炮,属于最原始的那种火炮,里面装的不是炮弹,都是些碎石块、铁片等物,射程不远,也没有准确性可言,但是攻击的范围广,一炮打出,炮筒内的碎石块、铁片一股脑地飞射出去,对距离不远又站位密集齐整的军团方阵造成极大的杀伤。
可以说宁南军只是一轮炮击,便破了风军前排的重盾,紧接着,宁南军方阵的兵卒们齐齐端起长筒状的火铳,对风军阵营展开齐射。
风军的箭阵在顺风的情况下可以射到一百五十步外,而由火药做推力的火铳,在逆风的情况下射程仍能达到五百步开外。
这正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威力差距。
这一场规模空前的两国大会战,此时此刻已然称不上是战斗了,完全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在火铳的攻击下,风军士卒成排的扑倒在地,在火炮的攻击下,风军士卒则是成群成片的被击碎。火炮和火铳这两种武器,都是风军首次见到,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懵了。
顶在前面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军团的军团长还命令麾下的将士们加速推进,冲到敌军近前,与敌军展开近身肉搏战,可是在大规模的火器攻击下,将士们又哪能冲得上去?
风军的推进完全就是送死的推进,将士们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倒下成百上千的人。
眼看着己方的步兵军团顶不上去,且伤亡惨重,第九军团从风军的步兵方阵中冲了出去,对宁南军方阵实施骑兵冲锋。
风国的第九军团是重装骑兵军团,在冷兵器时代,重装骑兵就相当于重装甲部队,突击步兵方阵,简直就如同践踏草芥一般。
但是在火器面前,重装骑兵的防御完全派不上用场,弓弩皆射不穿的重甲被火铳、火炮能轻而易举的击穿,但因身披重甲而导致速度缓慢的劣势更是暴露出来。
第九军团的冲锋只能用惨烈来形容,在轰鸣的炮声中和火铳的射击声中,第九军的重装骑兵冲上去一营,被打倒一营,冲上去一个兵团,被打倒一个兵团,宁南军方阵前方的空地上,人和战马的尸体叠叠罗罗,堆积起好高,风军将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自己的筑成一面难以逾越的墙壁。
火器的突然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风国和宁南之间的战局,风军全面占优的局面急转直下,沦为全面劣势。
步兵军团推进不上去,重装骑兵军团也推进不上去,直到这个时候,风军才想到这场战争己方打不了了,应当立刻撤退。
只是此时他们再想撤退,已然太晚了,双方的距离不足两百步,而火铳的射程却有五百步,火炮的射程则更远,这三百步的距离差距又岂是那么容易撤走的?
在风军阵营向后撤退的时候,宁南军的阵营也在向前推进。前排的兵卒打完火铳后,立刻停下来,重新装进火药和钢珠,与此同时,后面的兵卒前进,将早已装弹完毕的火铳向前射击。
如此反复,兵卒们边射击边推进,风军的撤退成了一路被人击杀,一路向后溃败,将士们光是因自相践踏而死的就不知有多少。
在后来的风史中记载,安多平原一战,是风国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惨败,在宁南军突然动用火器的那一刻,风军将士的士气便已被彻底击溃。此战,风军共有八个中央军军团参战,后来参战的地方军援兵也有两个军团左右,但安多平原战役结束之后,第九军团全军覆没,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军团几近全军覆没,第七、第八军团伤亡过半,唯独掠阵的第一军团伤亡较小,护送陛下败退回本土。
在风人自己记录的历史当中都把安多平原战役描绘成这样,当时的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安多平原战役也是风国第九军团的告别战,从此以后,风国再无第九军团,更确切的说,风军是再无重装骑兵军团,曾经横扫天下、战无不胜、冲击敌阵犹如摧枯拉朽的重装骑兵也就此退出风国的历史舞台。
整个安多平原战役中,风军前前后后损失的总兵力不下七十万,其中的二十万是伤亡在最后一战的前面,而在最后一战中,风军的伤亡则高达了五十万。
这五十万并非全部战死沙场,其中有三十万人是被宁南军所俘虏。
只不过这三十万的俘虏下场也很惨,和战死没多大区别。战后,风军俘虏被宁南人强迫着去修复在战争中受损的城邑,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但做的苦力却是宁南人的两三倍,大批的风军俘虏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压榨下被折磨致死,最后真正存活下来的风军没有几个。
可以说经此一战,风国的中央军彻底被击垮。唐凌在第一军团以及其余几个军团残部的护送下,一路向北逃窜,期间又经过了大大小小十多次的围堵战,最后总算是侥幸逃出宁南,败退回风国本土。
宁南方面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乘胜追击的绝佳机会,数十万的宁南军越过两国边境,反攻进风国境内。
虽然宁南军在安多平原战役中动用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火炮和火铳,但以宁南制造业的工艺,火炮和火铳还无法成批量的生产,制造出来的火炮不足二百门,火铳不足十万支,而且这些火炮和火铳并没有全部用在安多平原战役中,但即便如此,还是把风国的中央军主力杀得大败。
在后面的国战中,是宁南军侵入风国的战斗。接下来一连串的战斗里,又发生了著名的石渠战役。
宁南军的火器军军团急于追杀唐凌,一个劲的穷追猛打。由两国边境追至风国的宁郡,又由宁郡追杀至莫郡,在莫郡的石渠,宁南军总算是追上了唐凌所在的第一军团,结果在战斗当中,风国的第十军团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由风都上京赶到了石渠,偷袭宁南军成功,对其造成重创。
风国的第十军团前身是虎贲军,一支骁勇善战、尤其擅长长途奔袭、打闪电战的轻骑兵军团。
火铳和火炮克制重装骑兵和步兵都很有效,但对轻骑兵的效果很有限,尤其轻骑兵还是突然来袭,宁南军被人家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这也是在安多平原战役之后,宁南军的首次大败。头脑发热,深入风国境内,打算追杀唐凌到底、一口气吞掉风国的宁南军终于冷静下来,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战局,最后被迫后退,一直退缩到风国的宁郡。
安多平原战役之后发生的这些事都是后话。在安多平原大战的最后一天,风军大败后,宁南军第一时间给雄镇飞鸽传说,简短说明己方大胜的情况。
看着这份由北方战场发来的飞鸽传书,彭晃的眼泪滴滴答答的掉下来。
一旁的张君然、童阳等将都傻眼了,不明白彭晃突然哭什么。张君然走上前去,颤声问道:“彭帅,我军……我军不会是在北方战败了吧?”
彭晃摇摇头,把手中的战报向张君然那边一递,仰天长叹道:“大事成矣!”
张君然接过战报,低头细看,看过战报上那寥寥几句话,他也是热泪盈眶,愣了好一会,他抬起头来,见众将们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把手中的战报高高举起,振声说道:“赢了!北方战场我们打赢了,风军全军覆没,我们赢了!”
哗!他一句话,让原本鸦雀无声的大厅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宁南军众将官兴奋得又蹦又跳,不少人都是喜极而泣。童阳亦是长长松了口气,悬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是落了下去。
他恍然想起什么,眼珠转了转,幽幽说道:“我们得到的这份战报,是前方将士们飞鸽传书送回来的!”
“是啊!”激动不已的彭晃用袖口弹了弹眼角的泪珠,随口应了一声。
“风军大败,可能已全军覆没,应该无人会到仲德郡这里传递前方战报,即便是有,也是靠人力传递,不可能像飞鸽传书这么快。”童阳若有所思地说道。
彭晃不解地看着他,张君然直截了当地问道:“童将军,你什么意思?有话就直说!”
童阳悠然一笑,手指着张君然手里的战报,说道:“我的意识是,北方的战况现在只有我们知道,而雄镇城内的风军还一无所知,我军全歼城外风军的机会终于来了。”




风诡传说 第352章 连锁反应
风诡传说风雨
第352章 连锁反应
听闻童阳的话,彭晃和张君然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其余的众将则是面露迷茫,不明白己方怎么能把城外的风军全歼。
看到众将的茫然不解之色,彭晃和张君然相视而笑,说道:“诸位还不清楚在北方战场,我军到底是怎么把风军打得全军覆没的吧?”
大获全胜的消息的确很令人欢心雀跃,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仗打得又确实很不可思议,敌我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己方怎么就把风军打得全军覆没了呢?
张君然笑呵呵地说道:“此战我军能大胜,全靠陛下先前所研制的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众将瞠目结舌地看着他。
“火炮和火铳!”张君然说道:“这两种武器,都是在朝廷掌握了火药技术之后,由陛下亲自督导,秘密研制出来且又威力巨大的火器。北方战场的将士们之所以能大胜风军,皆靠火炮和火铳这两种武器。而现在,在我们雄镇,便藏有这两种武器!”
为了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宁南朝廷对火器的保护工作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即便在南宁的中央军里,除了军团长和副军团长外,大多数的将领们都不知道有这两种东西的存在,下面的士卒们更是一无所知。
听完张君然的讲述,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童阳接话道:“现在北方主战场的将士们已经靠火器取得大胜,接下来,我们也不必再掩掩藏藏,终于可以把藏在雄镇已久的火器拿出来使用了。”说到这里,他对彭晃和张君然一笑,说道:“先前被我们投入大牢里的忠义之士们,现在也可以派上用场了!”
彭晃和张君然心领神会,相视而笑。
童阳算计得没错,雄镇外的风军的确还不知道己方中央军主力已在洛隆郡安多平原惨败的消息。
雄镇的战事已经拖了这么久,己方拿死守雄镇的宁南军毫无办法,风军将士们的心情已都很焦急。
这晚,上官秀、唐婉芸以及几名军中的核心将领在营帐中商议对策。
屈靖皱着眉头说道:“据报,陛下已率领中央军主力挺近洛隆郡,宁南军的主力也已于洛隆郡的安多平原集结,看样子,宁南军打算在安多平原与我军主力决战。如果我们能赶到安多平原,便可在宁南军与我军主力决战的时候,于敌后展开突然袭击,确保我军大获全胜!可是现在,我军却被困在雄镇城外,动弹不得,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啊,也会错过安多平原的决战!”
1...144145146147148...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