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浩劫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螃蟹
最近获得的资料表明,人类加速了大型动物群的灭绝。但同时,人类对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上,总是不停地有冰河时期和间冰期在交替出现,为地球增减衣裳,那么下一次的冰河时期将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由于人们大量释放二氧化碳进入空中的结果,使得地球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状态,因此部分科学家大胆预言-冰河期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比利时的两位科学家:berger,a.和loutre,m.f.早在30年前就已经注意到冰河期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单就上两次间冰期与冰河期的间隔为1万年做推算,这一次的间冰期已经持续了将近1万年了,也就是说冰河期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根据地球绕日轨道变化所造成地球气候有个125000年的变化周期推算,这一次的间冰期仍将持续7万年之久。虽然上述这两个推算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令人心寒的数据则是,不管冰期何时才会来,今天地表的二氧化碳量足足比地球最温暖的间冰期时还高了三分之一。而且这个值将在两百年之内加倍。由此看来,地球的情况似乎不妙。





浩劫重生 核辐射(资料可跳过)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核辐射主要是a、β、γ三种射线:
a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室内摆件虽然体积和重量均较小,但它们是“宠物”,紧密贴近人,其放射性有时也会伤人:
宝石,有名贵的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以及普通宝石水晶、玛瑙和石榴石等。这类宝石经检测,尚未发现有高放射性的,例如水晶,是石英晶体,放射性就很低,玛瑙放射性也不高。
玉石,包括硬玉和软玉以及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刻的矿物和岩石,如辽宁的岫岩玉和新疆的和田玉,广东的“广片”,浙江的“青田玉雕”,天津的“彩玉雕”和湖北的“松石雕”等。其中如大理石以及与之相近的云石、汉白玉、东北红、东北绿、曲纹玉、桃红、艾叶青、曲阳玉等,及其制品都是由灰岩变质而成的,放射性都很低。
“夜明珠”,据悉,一是由重晶石中的部分钡置换镭后,并经加工而成的,夜能发光,有强的放射性;二是由萤石经加工而成,在加热或在紫外线照射下显萤光以及在受到铀照射后,可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三是由某些含磷的物质加工而成,一般具放射性;四是由某些材料加工而成;五是由辐照而成。“夜明珠”是否具伤人的放射性,一要看放射性安全证明,二要经过实测,并以国际或国家标准来衡量。
1、什么是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帷10、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闵湎吆蚗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2、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有哪些?
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
活度居里(ci)贝可[勒尔](bq)1ci=3.7x1010bq
照射量伦琴(r)库仑/千克(c/kg)1r=2.58x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戈[瑞](gy)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希[沃特](sv)1sv=100rem
3、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有多大?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0.382.0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0.46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0.23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1.210
吸入2200.070.1
食入2220.0050.1
总计
2.4
4、人工辐射源对公众剂量的贡献有多大?
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0.22
放射治疗0.03
医用同位素0.002
放射性废物0.002
核爆炸落下尘0.01
职业照射0.009
其他辐射源0.012
核电站周围0.001~0.02
5、什么是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6、什么是辐射防护的三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性;
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4、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7、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主要有哪些?
剂量限值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2050
公众照射15
注:我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得超过下列限值:1)由监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4)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a,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潜在照射:设置剂量限值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实在照射的危害。但潜在照射的发生概率和水平难以确定,应取最优化结果确定其发生概率和水平。
8、什么叫外照射?外照射防护方法有哪三种?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受照射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三种方法。
9、什么叫内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浩劫重生 生僻字红遍论坛zt
一个十分生冷的字,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互联网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觎。在“囧”“槑”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烎”。“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一个“烎”字刚刚出现几天,便在各大论坛中悄然流行开来,大有火爆整个互联网之势。
网游大赛催生“烎文化”
乍见“烎”,不认得,搜索后获得几个答案,都是同样的解释:读音“yin”,原意“光明”。不过,广为网友流传的“烎”字却是用作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可以用来表示“霸气”“彪悍”等诸多意思。追根溯源,“烎”起源于游戏家族,是游戏玩家们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2009联想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出现一支自称“烎队”的比赛队伍,向wcg与eog的双料冠军ehome团队发起了挑战。整场比赛中,“烎队”表现出极其无惧的精神风貌,尽管最终还是落败,但是依旧被dota的粉丝们,看作是十分经典的一场赛事。“烎”这个字也逐渐在游戏玩家中流行起来,用来形容自己充沛的竞技或游戏状态。从这一特定意义上看,正是联想iest大赛催生了“烎文化”。
“烎”红遍各大论坛
“烎队”的事迹传开,“烎”立刻成了游戏玩家的口头禅,因为“烎”即为“开火”:既传神,又达意,妙不可言。在游戏中,“烎”已经成为玩家们“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的流行语。再从游戏推广到整个网络,网友们开始用“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即可传达“满状态”“霸气”“爆豆”“彪悍”“制霸”等诸多豪气,于是有了“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不是跟你得瑟,寂寞已经过时了,咱玩的是烎!”“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云云,“烎”一时间在各大论坛中悄然流行开来,大有火爆整个互联网之势。
网络流行生僻字一览
烎读音:yin原义:光明。网络新义:在游戏中,意义衍生为“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
槑读音mei,古同“梅”。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囧读音jio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兲:跟常用来骂人的那种水生动物没有关系,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tiān)。
氼:哈哈,这个字其实好记,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读音也一样:溺(ni)。
砳:这个字有点不好理解,石头跟石头相碰怎么会是“乐”(le)的声音呢?但这个字就是形容石头相撞的一个象声词,就这么念。
嘦:意思很好懂吧?把“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你就会很容易找到它正确的读音:叫(jiao)。
嫑:同上,你可以猜出它念biao(标的二声),意思就不用说了吧。
嘂:四张嘴同时叫,当然就是大声叫了。还念叫(jiao)。
圐圙: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两个口分别框住了四方八面,意为“围起来的草场”,念枯略(klue),内蒙古方言中一般读作库伦(kluan),“圐圙”一词现多用作地名。
玊:玉的点儿点得不是地方,当然就是有瑕疵的玉,念“俗”(su)。
孖:第一次看到这个字是手机的“孖机”,意思如同字形所示:双生子。用现在话说就是克隆。念妈(mā)。
砼:典型的生造字,人工石头——就是混凝土啦,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念同(tong)(据成都商报)




浩劫重生 盖革-米勒计数器zt
盖革-米勒计数器
geiger-mllercounter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盖革和p.米勒在1928年发明的。与正比计数器类似,但所加的电压更高。带电粒子射入气体,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向阳极漂移,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在管中形成自激放电。为了使之能够计数,计数器中充有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吸收光子,起到猝熄作用。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缺点是不能快速计数。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hanswilhelmgeiger,1882-1945)(左图)按照卢瑟福(e.eestrutherford,1871~1937)的要求,设计制成了一台a粒子计数器。卢瑟福和盖革利用这一计数器对a粒子进行了探测。
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eestmarsden,1889-1970)在实验中发现a粒子碰在金箔上偶尔会发生极大角度的偏折。卢瑟福对这个实验的各种参数作了详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从1920年起,盖革和德国物理学家米勒(e.walthermuller,1905-1979)对计数器作了许多改进,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被称为盖革-米勒计数器,应用十分广泛。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根据射线能使气体电离的性能制成的,是最常用的一种金属丝计数器。两端用绝缘物质封闭的金属管内贮有低压气体,沿管的轴线装了金属丝,在金属丝和管壁之间用电池组产生一定的电压(比管内气体的击穿电压稍低),管内没有射线穿过时,气体不放电。当某种射线的一个高速粒子进入管内时,能够使管内气体原子电离,释放出几个自由电子,并在电压的作用下飞向金属丝(上图)。这些电子沿途又电离气体的其它原子,释放出更多的电子。越来越多的电子再接连电离越来越多的气体原子,终于使管内气体成为导电体,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有一个脉冲电流输入放大器,并有接于放大器输出端的计数器接受。计数器自动地记录下每个粒子飞入管内时的放电,由此可检测出粒子的数目。
1937年盖革和物理学家席勒(leoszilard,1898-1964)(右图)用九个盖革-米勒计数器排成一个环形,测定了宇宙射线的角分布。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中不可缺少的探测器,至今仍然是实验室中敏锐的“眼睛”(左图)。
盖革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图中左下角的黑色管是其探测器——盖革管。
盖革计数器的原理图盖革计数器(geigercounter)又叫盖革-米勒计数器
(geiger-mllercounter),是一种用于探测电离辐射的粒子探测器,通常用
于探测a粒子和β粒子,也有些型号盖革计数器可以探测γ射线及x射线。
构造及原理
盖革计数器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成的。其探测器(称“盖革管”)
的通常结构是在一根两端用绝缘物质密闭的金属管内充入稀薄气体(通常是掺
加了卤素的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在沿管的轴线上安装有一根金属丝
电极,并在金属管壁和金属丝电极之间加上略低于管内气体击穿电压的电压。
这样在通常状态下,管内气体不放电;而当有高速粒子射入管内时,粒子的能
量使管内气体电离导电,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输
出一个脉冲电流信号。通过适当地选择加在丝极与管壁之间的电压,就可以对
被探测粒子的最低能量,从而对其种类加以甄选。
盖革计数器也可以用于探测γ射线,但由于盖革管中的气体密度通常较小,高能
γ射线往往在未被探测到时就已经射出了盖革管,因此其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灵
敏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碘化钠闪烁计数器则有更好的表现。
历史
盖革计数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盖革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
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了探测a粒子而设计的。后来在1928年,盖革又和
他的学生米勒(walthermller)对其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用于探测所有
的电离辐射。
1947年,美国人sidneyh.liebson在其博士学位研究中又对盖革计数器做了进
一步的改进,使得盖革管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压,并且显著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这种改进也被称为“卤素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因为其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探测范围广泛,至今仍然被普遍地使
用于核物理学、医学、粒子物理学及工业领域。




浩劫重生 温泉zt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高于环境年平均温5c,或华氏10f以上。是水温热到可以洗澡、煮水饺、川烫青江菜、涮羊肉的泉水就称之为温泉。当然,因为温泉是自然产生的,所以使用柴火烧或是热水器加热的水并不能算温泉,充其量只能说是热水。另外,依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其中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依地质分类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依物理性质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依温度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形成条件形成温泉必须具备地底有热源存在、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三个条件。
水温超过20c的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也称温泉。温泉的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深处,吸收四周岩石的热量后又上升流出地表的。一般是矿泉。泉水温度等于或略超过当地的水沸点的称沸泉;能周期性地、有节奏地喷水的温泉称间歇泉。中国已知的温泉点约2400多处。台湾、广东、福建、江西、云南、西藏等地温泉较多,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温泉400多处。腾冲的温泉最著名,数量多,水温高,富含硫质。世界上著名的间歇泉主要分布在冰岛、美国黄石公园和新西兰北岛的陶波。
温泉的起源
起源: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已年代久远得不可考了。一开始,人类发现温泉,更发现动物在泉水中恢复疲惫。据说日本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温泉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后来是因为看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在泡过温泉之后奇迹般地迅速复原,这才使他们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温泉的功能。现代人渐渐把泡温泉作为休闲养生、解压甚至治疗的方法,这种趋势迅速在全球漫延。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徐福为了山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辗转漂流到了日本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温泉宫”,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创作,描写脂粉美女从温泉出浴的情形,足见我国悠久的温泉历史文化。日本人爱好温泉的程度实在是不必多说,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泡汤对日本人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发展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泡汤文化及温泉疗效整理,我们称之为“汤治文化”。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大陆的古罗马人,他们引泉水加热再流到建好的浴场中让人们使用,其中英国巴斯及土耳其等地有名的温泉浴场,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温泉的形成
温泉的形成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123456...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