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刘锦江压低声音说道。
“听说兵部那边抓住了倭寇头目,现在正在刑部那里审着!”
在审倭寇头目
刘锦江的话音一传到汪新的耳中,让他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功劳,要是把那个倭寇头目拿到自己的手中,到时候往朝廷一报,可不就是大功一件,不过这事难办啊!
毕竟……毕竟现在人在兵部的手里!
可爷们是南京守备太监,这审倭寇怎么能少得了爷们啊!就是往朝廷报功,那也得有爷们的名字不是!
心下一寻思,汪新瞧着面前的刀疤脸,心里却又疑惑道。
不对,这样的好事,这家伙怎么想到了自己
“公公,下官只是副千户,他日只求公公能在镇抚使美言一二,抹掉了个字儿。”
一听有所图,汪新心里顿时明了,这些人为了个官身,总是到处走门路,于是脸上立即堆笑道。
&
第499章 大战(新书发布,求支持)
爆发在锡瓦斯的大决战,其实结果从一开始就的已经注定了,大地上文明对野蛮的结果也就是这样,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当那些头戴白色军帽子的土耳其新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罗马军团发起进攻时,兵团中的王府府卫操作野战炮立即给予了他们最致命的打击,从三里之外就土耳其人就不得不面对有如雨点般的榴霰弹的炮击。
1694年9月3日,在锡瓦斯老城外的旷野上,那些来自各地的土耳其士兵终于看到了“礼花”,空中榴霰弹掠过时拖着淡淡的烟迹,那是延时引信燃烧的烟迹,发出沉闷啸声的炮弹在土耳其人队伍的前方半空中爆炸的瞬间,有如雨点般的霰弹就呼啸着将土耳其新军的方队笼罩其中。
瞬间血肉横飞,原本漂亮的白色军帽,立即被血染成了红色,在密集的弹雨笼罩着他们的时候,远远的看去甚至会让的产生一种误解,队伍行进时扬起的浮尘变成了红色,那是鲜血飞溅时的雾气。
浮尘被染成了红色,甚至还没等他们看清楚罗马军团的队列,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来了,那些从各地的流氓和山贼中征集规模庞大的阿扎普炮灰,在猛烈的炮击下,甚至连第一轮炮击都没有支撑下来,就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而对的土耳其人而言更为致命的却是罗马军团的线膛枪,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土耳其人就接触到了明军的线膛铳,但是对于这个需要从英国进口优质燧发枪的国家而言,落后的加工技术限制了他们使用线膛枪的可能。
其实,这也是欧洲各备落后的根源,尽管他们使用了燧发枪,但是却只有少量的线膛枪,而现在罗马军团往往会在一里左右的距离就开始射击。
炮兵的远程炮击、榴弹霰的巨大杀伤和线膛枪的精确射击,对于土耳其人而言无一不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军团使用击发式线膛枪,采用带膨胀底端的步枪弹,当列成队的军团步兵集中开火时,会在400-500米的距离上形成一道道致命的“火墙”。而对于土耳其人而言,这几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死墙。尽管他们不断的使用火炮试图用火炮撕碎军团的防线,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徒劳的。
硝烟在战场上弥漫着,在战役打响的四个小时之后,在中午时分,尽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但是锡瓦斯城外的旷野上,完全被烟雾所笼罩,浓浓的硝烟不仅遮挡了军团士兵的眼睛,同样也遮挡住了站在半山坡上的朱和堓的视线,在他的视线中,几乎看不到战场上的情景,除了硝烟还是硝烟。
每一次,当他从望远镜中,看着已经被硝烟笼罩的战场时,他的眉头都会蹙紧,神情显得有些严肃。在放下望远镜之后,他似乎想要放松下来。可是不到两秒钟,还会再一次拿起来,然后再一次观察着战场,试图看透战场上的迷雾。
谁能看穿那层迷雾,谁就能获得胜利,在战场上这几乎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而对于朱和堓而言,与土耳其人不同,他根本就没有失败的本钱,毕竟,他向土耳其那样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
现在战场上的十万军队,是他几乎全部的力量,是他在高加索连哄带骗骗过来的力量。一但失败的话,那些人会立即背叛他,没有任何悬念。他甚至可能连高加索都呆不下去,只能灰溜溜的逃到里海的对岸,逃回大明,躲在大明的庇护下。
而相比于他,在锡瓦斯,土耳其人却聚集了一支多达二十万人的大军。他们不仅在城外构建了坚固的堡垒防线,而且还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今天的这场战斗,与其说是战斗,倒不如说是土耳其人在试探,试探军团的战斗力。
“陛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现在我们与土耳其人的战斗,就像打鸭子一样,你看那里……”
注意到陛下神情紧崩的模样,赵万里冷静的说道,尽管现在军团看似进攻的一方,但是在昨天抵达的锡瓦斯后,他立即根据战场的地形,构建了几道防御工事,并在前沿构建了两道沟渠,同时巧妙的将部队安排在沟渠后面的矮墙后,沟渠是用来阻碍土耳其行动的。而在军团挖掘的沟渠前面,还有是大片的耕地,上面长满了作物,几万土耳其人蜂拥而上,在田野中行进本身就的步履维艰。在他们越过田地后,还要翻越两条沟渠,土耳其人的骑兵在战斗中几乎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全部被挡在了沟渠外。
现在作为防守的一方,军团的炮兵们只需要府卫的指挥下,狞笑着操作448门野战炮全力开火就行了,榴弹,榴霰弹铺天盖地的向土耳其人的身上招呼。现在用屠杀来形容这场战斗一点也不为过。
而的近距离上,炮手们只需要淡定的重复着装弹开火的过程,就可以完成任务,至于守卫在战壕胸墙后的35000多来自各个部族的战士们,只需要像他们过去在大山里打猎一样射击着就行。
“孤知道……”
默默的点点头,朱和堓又一次把目光投在前沿的那两道沟渠上,那里已经布满了土耳其人的尸体,对于土耳其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徒劳无功的进攻。
即便土耳其人的攻势极为猛烈,最终也只有不到百余人成功抵达到了低矮胸墙前方,甚至还不等他们冲到胸墙下,就被甩出来的手榴弹瞬间干掉了。到了下午5点,土耳其人终于决定撤退。这场战斗的交换比高的吓人,作为进攻方的罗马军团总共只伤亡了不到千人,而土耳其人却死伤近15000人。
“他们完了!”
看着土耳其人撤回到锡瓦斯城内的时候,朱和堓默默的说了一句,对于攻城,他完全没有任何疑问,甚至于他更倾向于攻城,而不是野战,毕竟相于变幻莫测的野战,守城的一方坚守在堡垒之中,反倒会让战场的胜负没有多少疑问。
“命令炮兵炮击吧!”
在朱和堓下达这个命令之后,这一夜锡瓦斯这座曾经的塞尔柱帝国的古都,就立即被流星笼罩着,成千上万的火箭从各个方向朝着土耳其人修建堡垒飞去,那些临时修建的胸墙或许能够阻挡爆炸弹的爆炸,但是却无法阻挡燃烧弹引燃的火焰,一团团腾空升起的火焰点了夜幕,在烈焰中,那些来自奥斯曼各地的士兵们挣扎着,嚎叫着。
那些发出尖锐啸声的火箭弹,似流星一般狠狠的砸在顾土耳其人的防线上,在这一
第104章 以牙还牙(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贡品!
有了贡品就肯定是贡使了!
汪新的急切,落在施奕文的眼里,他的心底冷笑,拳头微微一握,垂手道。
“回公公话,贡品目前尚在府内,由家人看管,在下实在是不知,到底为什么会惹来这场祸事,难道也是那贡品惹得祸”
话时,施奕文抬头将目光投向殷正茂,目光中尽是道不尽的委屈,更多的却又是无奈,表面上看似委屈无奈的他心里却在冷笑着。
孙子!
你们想给老子扣个通倭的帽子,老子就给你按着劫贡的罪名!你们想让老子掉脑袋,老子就非得让你们全家来个满门抄斩!
比狠毒的话,咱也不差你更多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瞬间,汪新似乎明白了,这那里是什么倭寇头目,分明就是这有人想借倭寇之名,杀使劫贡!
这会汪新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现在他甚至不需要去考虑眼前这人是不是贡使,只要能够做实他的贡使身份,那就是大功一件。
可若是给眼前这个姓殷正茂的一个冤杀贡使、劫夺贡品的罪名,那……这件事可就闹大了!
闹大了好啊!
闹大了干爹那边还能忘了自己嘛!
心下这般思索着,汪新脸色猛然一变:
“好你个殷正茂,居然敢伙同他人,试图冤杀贡使、劫夺贡品!难道就不怕天地良心吗!”
突然的质问,让殷正茂不由的一怔,嘴角嚅动了一下。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处境,若是不能说个所以然来,不定到时候这姓汪的非得弄他“杀使劫贡”,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后背顿时冒出一阵冷汗来,他立即思索着如何处置此事。
要是换成一般文官,恐怕早就惊慌不知所措了,可再怎么着殷正茂也是上过战场,杀过倭寇见过血的主,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
“哼哼,汪公公一开口,就把这么大一顶帽子扣在殷某的身上,当真不愧是东厂出来的,难怪最后会到南京来养老!”
殷正茂的话让汪新双眼猛睁,怒道。
“你、你、姓殷的……”
“汪公公,本官办理此案,是按兵部传来的公函办理,一应手续俱全,即便是有什么差池,那也是兵部的事情,与本官何干至于杀使劫贡,要不是今日过程,本官又岂会知道他是贡使,况且……”
双眼盯着施奕文,殷正茂冷笑道。
“他不说自己是贡使,谁又知道,既然已经来天朝这么长时间,为何不见官禀报身份诸多疑点实在是让人怀疑啊!”
历经多年官场的磨练,为官多年的殷正茂自然早就历练得滑不溜秋的,这个份量不过只是一掂,便知道这事极大,这个夹缝儿万万不能夹着自己!但是在撇开关系时,又不忘记提出疑问。
他这么一质疑,让汪新也有些担心的看着施奕文。
“回司寇话,非是在下不愿报官,而是有人告诉在下,暂时无须禀报,说是什么首辅告假还乡,朝中无人应事,所以让在下安心侯着,待时机成熟时,再禀报朝廷。在下初来天朝,实在是不知道天朝规矩,自然对他人言听计从。”
“这人是谁!”
别说汪新了,就连同殷正茂这会也是竖起了耳朵,他感觉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里,一开始他以为是赵恩惠想要收拾人,可却不曾想涉及到了贡品。而更让他恼火的是,赵恩惠居然是想借他的手劫贡!
“在下初来南京时无亲无故,能在此地落户全凭宋仁杰宋伯父的照料……”
随后朱明忠便一五一十的把他与宋家父子结识的过程说了出来,当然也提到了他们如何照顾自己,帮助他在南京落户。
“……在下实在是不知道,这户上的同
第105章 宋老爷的干脆 (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爹,这么做会不会太过了”
看着安坐在那里父亲,宋其玉皱眉问道,尽管施奕文的举动让他极为恼火,可是想到用那样的手段对付他,心底难免有些接受不了,毕竟还欠着他救命之恩。
“过”
睁开眼,宋仁杰哼道。
“无毒不丈夫啊!”
随后他又端着茶杯,闭着眼睛说道。
“况且,这件事为父自有分寸,现在是你爹操办此事,要是让他落到姓赵的手里,其玉,只怕他姓命难保啊!即便是再不济,也会流三千里,那不也就是早死晚死的事,现在……”
喝了口茶,宋仁杰慢悠悠的说道。
“不过只是给他个教训而已,刑部那边自然有分寸的……”
一提到刑部,宋仁杰自然想到那株金盘珊瑚树,虽说一尺半的珊瑚树倒也不算稀罕,可送给别人确实有些可惜了。
但愿……能够得偿所愿吧。
“到最后咱们会出面儿去帮他,可是怎么帮呢也就只能帮家人,不是家人的话,别人自然不会卖你那个面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就在这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嚷声,伴着的还有家丁的喊声。
“老爷,老爷,出事了,官差请你去刑部过堂……”
家丁的喊声非常大,显然是刻意这么喊着通风报信的,原本正喝着茶的宋仁杰脸色骤然急变。
“遭!要出事了!”
站起身来的宋仁杰立即对儿子吩咐道。
“其玉,你速去你岳父家,求他出面!”
“爹……”
看着有些惊慌的儿子,宋仁杰皱了下眉。
“记住,临事切忌慌张!好了,为父先去刑部,你去求你岳父,嗯……”
往屋外走去时,临出门的宋仁杰又止住脚轻声吩咐道。
“把那副画带着,你岳父知道怎么办!”
“爹!”
父亲的吩咐让宋仁杰诧异道。
“那副画……”
“为父失算了,要是为父所料不差的话,这事怕是不容易善了……”
说着宋仁杰便迎着官差走了出去……
在宋仁杰随着官差去刑部大堂的路上,在大堂上殷正茂看着纸上的红印,脸色变得极为复杂。
“司寇,杂家学问浅,你告诉杂家,这几个字是什么字”
嘴上说着学问浅,可汪新的脸上却带着冷笑,当然更多的是得意。这几个篆字他还是认得的。
“回,回公公,这几个字是篆书是“旧港宣慰司印”。”
殷正茂的语气显得有些僵硬,尽管还没把印文送到礼部去比对,可是只要瞧着那方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铜印,他心里差不多就已经确认了施奕文的身份。
“哦,这么说,这确实是官印了!”
汪新冷笑道。
“司寇,这接下来怎么办”
“接,接下来,自……自然是送到礼部比对,对,送到礼部。”
原本站于堂中的施奕文,待遇自然有了变化,坐在椅上的他,听着殷正茂那句送礼部的时候,不露声色的在心底笑了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