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第135章 我愿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卖水也是生意
靠一口井能卖上万两银子
很少出宫的朱翊钧自然不知道这些,可少年人的倔强,却让他不愿承认自己不知道。
“嘿嘿,施同知,你说的轻巧,满京城的就那么几口甜水井,谁家不是当成宝贝似的,卖水没有甜水井,卖那门子水。”
知道陛下对这事不甚明白的客用,主动替陛下解围道。
“就那么大的宫里头,也没有一口甜水井,皇宫大内吃的也都是玉泉山运来的泉水。”
尽管客用是为陛下解围,可正好也引出了施奕文的下话,于是他就笑道。
“所以,臣才会说可以做这个生意,城内的水不能喝,咱们可以从城外用管道把水引进城,这样不就成了嘛。”
想着后世最常见的自来水厂的模式,施奕文大大咧咧的说道。
“然后再沿着京中的几条主路,在地下铺设输水管道,到时候城里的百姓也就能喝着干净的甜水,这可不就是生意而且还是能做几十年、几百年的好生意!”
提到这,施奕文自然想到了在那位李家城,他大陆、香港套现跑路后,在英国收购的不正是水网、电网、天燃气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嘛,不管经济怎么样,你每月得用水、用电、用天然气,只要你过日子他就赚钱。
“毕竟,不论如何百姓只要过日子,总是离不开水的。京城十几万户,一年单就是卖水,卖上个几十万两银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下轮到朱翊钧震惊了,卖个水居然能卖几十万两银子
不过这惊讶也就是片刻的功夫,原本就极为聪明的朱翊钧,突然意识这个生意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脸色骤然一变,朱翊钧板起脸来,厉声道。
“施奕文,你可知罪。”
伴君如伴虎,这下施奕文算是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了。这又从何说起
“不知。”
“哼哼,你是欺君之罪!你说的轻巧,什么用管道送水,这水怎么送到管子里如何从河里提出来”
“其实,这事倒也不困难,就是有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罢了,实施起来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哼哼,你方才还说生意好做,就你说这个生意,又是引水又是这事那事,麻烦到了极点。好做什么!”
虽然悄悄把这个挣钱的办法记在心里,但朱翊钧还是冷冰冰的说道。
“就你说的这生意,恐怕没有个几万两银子,恐怕都做不得!”
闻言,施奕文哪里还不明白,微微用眼角偷偷扫了皇帝一眼,正见他目光冷冷的看着自己。
皇帝是觉得这个生意太费本钱。想必他是想做无本生意啊。
无本生意……
似乎和当初自己做的肥皂差不多,问题是当初有宋家给自己掏银子,现在,谁帮万历皇帝掏银子
得……明白了。
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不过这自来水生意就算了,搁现在也就是个忽悠,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得弄个能见着现钱的生意,来讨万历高兴。
“确实,是臣欠考虑了,其实要说做生意吧,谁都没有陛下方便,甚至不花一文钱,就能挣到大把的银子……”
因为在张家湾看到过皇店,施奕文倒也不担心这话犯上,而且他这么一说,立即引起了朱翊钧的兴趣,毕竟,他现在穷啊!当然,身为皇帝的他,却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只是哼了声。
“巧言令色!”
嘴上看似不满,可人却认真的听了起来。
“陛下,臣在南京的时候,曾买过不少书,其中有许多都是内府藏书抄本另行刊印的。书商之所以不惜代价高价请人抄书,正是因为宫中藏书有大量宋元秘本,为世所罕见,
第136章 挣钱的理由(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数百万卷!
这下轮到施奕文傻眼了,居然有这么多!
而在傻眼之余,却又是一阵狂喜,惊喜道。
“陛下,真,真的有那么多吗”
呃!
施奕文的反应,让朱翊钧看得目瞪口呆。这人怎么了
“你不觉得多”
“多了不好吗”
“你可是要掏银子买的!”
“那就多掏点银子呗!”
即便是坐到了一旁的酒楼中,朱翊钧仍然用看傻子似的眼光打量着施奕文。
“你真的不觉得的多”
又一次,朱翊钧好奇的问道。
他怎么就不觉得多呢
要是换成旁人不应该在听到数百万卷的时候,被吓的面无血色,魂不附体,然后跪下来大声求饶,泣不成声说自己胡言乱语,请皇帝恕罪嘛
可他倒好,反倒是兴致勃勃,甚至还邀自己到这酒楼里详谈。
这小子该不是傻子吧
“真的有那么多”
脸上带着笑容,施奕文的语气中依然有些怀疑,怎么会那么多呢
“你知道什么,我大明中秘藏收可谓是历朝最多,宋时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靖康后尽归于燕,这些被金人掳去的宋时藏书,在元灭金时,都为蒙元中秘藏书,元灭南宋时,忽必烈特别令伯颜与焦友直,取临安图籍,两宋中秘藏书,除了在战火中损失的小部分外,大部分都成了蒙元收藏。我大明洪武元年八月,魏国公取大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尽收奎章阁、崇文阁秘书图籍,后运往南京,大内藏书大增,而且多有宋元秘本佳刻,虽是如此,高祖皇帝成祖皇帝每每下诏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大力收集四方典籍。甚至不惜往安南、倭国等地求书,宫中秘库中藏书之臣又岂止数百万卷……”
我的天!
惊讶的睁大眼睛,施奕文就像进入阿里巴巴的宝库似的,惊喜道。
“那些书现在都在”
“一瞧你就是没见识,告诉你宫中藏书装用倒折,四周外向,可谓是虫鼠不能损,又怎么可能不在!”
一旁的客用忍不住插了句。
“也不能这么说,正统年间南京文渊阁曾遭遇火灾,损失了不少书,不少宋元秘本毁于大火,实在是可惜的很。不过,想来现在南京那边应该还有不下百万卷……”
说罢,朱翊钧笑眯眯的看着施奕文。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我大明中秘藏书之巨了吧!”
“哎呀,可真不少,真不少……”
施奕文有些激动的搓着手,看着面前的少年,激动道。
“陛下,真的准臣把那些书都抄下来”
呃……朱翊钧顿时傻了眼,这小子还没迷过来嘛。
“那,那可是几百万本书,你,你有那么多银子嘛!”
“我知道,我知道,我现在没有,可是能挣,能挣,这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啊。”
原本以为只有几万卷书的施奕文并没有被海量的藏书吓,反倒是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
几百万卷藏书!
在惊讶于藏书数量之多时,施奕文也觉得的理所当然,毕竟华夏古代文明发达绝不逊于甚至远超过西方文明是众周知的事实,可为什么书会那么少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就有数十万册,它是否被焚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几百年前萨拉丁为筹措资金,曾将开罗公共图书馆中200多万卷藏书和叙利亚城市阿米德图书馆的100多万册藏书先后变卖,那些书籍大都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典籍。
西方蛮子的图书馆都有几百万册藏书,为什么以爱书、惜书著称的古华夏人,却只有几万卷藏书难道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历代仁人先贤就写了几万卷书
这是事实吗
又一次,施奕文想到了《四库全书》,想到了那所谓的“丰功伟绩”,想到了那“丰功伟绩”是多么的令人惊心动魄。到底全毁了多少古书无从得知,大明的宫中秘藏到那里去了
为什么璀璨的华夏文明,只剩下区区几万卷书
非但书毁了,甚至就连山上的石碑和摩崖石刻也被磨毁!
又
第136章 挣钱的理由(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数百万卷!
这下轮到施奕文傻眼了,居然有这么多!
而在傻眼之余,却又是一阵狂喜,惊喜道。
“陛下,真,真的有那么多吗”
呃!
施奕文的反应,让朱翊钧看得目瞪口呆。这人怎么了
“你不觉得多”
“多了不好吗”
“你可是要掏银子买的!”
“那就多掏点银子呗!”
即便是坐到了一旁的酒楼中,朱翊钧仍然用看傻子似的眼光打量着施奕文。
“你真的不觉得的多”
又一次,朱翊钧好奇的问道。
他怎么就不觉得多呢
要是换成旁人不应该在听到数百万卷的时候,被吓的面无血色,魂不附体,然后跪下来大声求饶,泣不成声说自己胡言乱语,请皇帝恕罪嘛
可他倒好,反倒是兴致勃勃,甚至还邀自己到这酒楼里详谈。
这小子该不是傻子吧
“真的有那么多”
脸上带着笑容,施奕文的语气中依然有些怀疑,怎么会那么多呢
“你知道什么,我大明中秘藏收可谓是历朝最多,宋时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靖康后尽归于燕,这些被金人掳去的宋时藏书,在元灭金时,都为蒙元中秘藏书,元灭南宋时,忽必烈特别令伯颜与焦友直,取临安图籍,两宋中秘藏书,除了在战火中损失的小部分外,大部分都成了蒙元收藏。我大明洪武元年八月,魏国公取大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尽收奎章阁、崇文阁秘书图籍,后运往南京,大内藏书大增,而且多有宋元秘本佳刻,虽是如此,高祖皇帝成祖皇帝每每下诏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大力收集四方典籍。甚至不惜往安南、倭国等地求书,宫中秘库中藏书之臣又岂止数百万卷……”
我的天!
惊讶的睁大眼睛,施奕文就像进入阿里巴巴的宝库似的,惊喜道。
“那些书现在都在”
“一瞧你就是没见识,告诉你宫中藏书装用倒折,四周外向,可谓是虫鼠不能损,又怎么可能不在!”
一旁的客用忍不住插了句。
“也不能这么说,正统年间南京文渊阁曾遭遇火灾,损失了不少书,不少宋元秘本毁于大火,实在是可惜的很。不过,想来现在南京那边应该还有不下百万卷……”
说罢,朱翊钧笑眯眯的看着施奕文。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我大明中秘藏书之巨了吧!”
“哎呀,可真不少,真不少……”
施奕文有些激动的搓着手,看着面前的少年,激动道。
“陛下,真的准臣把那些书都抄下来”
呃……朱翊钧顿时傻了眼,这小子还没迷过来嘛。
“那,那可是几百万本书,你,你有那么多银子嘛!”
“我知道,我知道,我现在没有,可是能挣,能挣,这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啊。”
原本以为只有几万卷书的施奕文并没有被海量的藏书吓,反倒是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
几百万卷藏书!
在惊讶于藏书数量之多时,施奕文也觉得的理所当然,毕竟华夏古代文明发达绝不逊于甚至远超过西方文明是众周知的事实,可为什么书会那么少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就有数十万册,它是否被焚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几百年前萨拉丁为筹措资金,曾将开罗公共图书馆中200多万卷藏书和叙利亚城市阿米德图书馆的100多万册藏书先后变卖,那些书籍大都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典籍。
西方蛮子的图书馆都有几百万册藏书,为什么以爱书、惜书著称的古华夏人,却只有几万卷藏书难道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历代仁人先贤就写了几万卷书
这是事实吗
又一次,施奕文想到了《四库全书》,想到了那所谓的“丰功伟绩”,想到了那“丰功伟绩”是多么的令人惊心动魄。到底全毁了多少古书无从得知,大明的宫中秘藏到那里去了
为什么璀璨的华夏文明,只剩下区区几万卷书
非但书毁了,甚至就连山上的石碑和摩崖石刻也被磨毁!
又
第137章 皇家合伙人 (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真的算不了什么。
甚至可以说不值一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