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周冲的震惊还没有褪去,老爷爷接下来的举动让他再一次大吃一惊,老爷爷拿起一块比拳头稍小的肉,瞧样子象猪肉,只是上面多了不少烙印。
“再加点油,这味道就更好了。”老爷爷唠叨着:“要不是我年纪大了,不要说吃油,就是吃肉也没问题。”把手里的肉放在锅里来回磨动,扑鼻的油香味让周冲食欲大动,恨不得马上把这块肉给吃了。
老爷爷把肉磨了一阵,小心地把肉放回瓦罐里,再把豆饭倒进锅里,一阵翻搅,直至冒起热气才起锅。(按:如此放油法,非我胡说,二十年前亲身领教尔!至今记忆犹新!)
方法虽土,带有欺骗性,但周冲不得不承认,很有成效,经过老爷爷一番“调味”后,这碗豆饭除了豆腥味仍存以外,的确是可口了许多,没多久就给他吃得精光。
这碗豆饭的份量不少,周冲吃了个大半饱,精神也上来了,开始和老两口聊天。聊了一阵子,才知道老头姓孙,叫孙幼发。老两口并非无儿无女,有个三个儿子。只不过,三个儿子全部战死在战场上,是以二老无人照顾。
三个儿子战死在战场,正在军中的孙大爷奉命回家,要不然的话,也不知道死在哪里。秦国虽给后人讥评,但是细细研究其做法,还是有好多值得称道处。给家里留下一个根,这种做法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采用了,并不是美国人的发明创造,《拯救大兵雷恩》没啥好吹的。
孙大爷的经历让周冲吃惊,因为他参加过长平大战。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赵国数十万精锐部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生还者不过二百多人而已,其余的不是战死、饿死,就是给秦军杀死。自此一战之后,山东诸国再也没有实力抵挡秦国的进攻,秦国的王业自此成也。
性好历史的周冲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不由得精神大振,孙老头这个亲身经历者就在眼前,有不明白的事情正好请教他。一说起当年的战事,孙老头也来了兴趣,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让周冲吃惊的是孙老头还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骑兵,而且还是奉白起之命负责扎口袋的那两万骑兵之一,与赵括率领的突围之军大战四十余日,象钉子一钉在原地,死死地堵住了赵括的突围路线。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真的是没有话说,长平之战白起只用两万骑兵就阻挡了赵括四十万大军的突围,激战四十余日,其中有多少场惊心动魄的搏杀,孙大爷这个亲身经历者也是说不清楚,用他的话来说:“只知道一样东西,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赵国人突围,即使是死也不能。杀到后来,我的手发酸发麻,只记得一个动作:举起刀,再砍下去!”
长平之战的惨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能与之匹敌者不多,不要说听亲身参与者讲叙,就是读史就能感觉得到那种惨烈。孙大爷这个亲身参与者的讲叙相当精彩,一个说得起劲,一个听得来劲,不知不觉间就天黑了。
直到老婆婆做好饭,端上桌,要他们吃饭,两人才知道天已经黑了。晚饭还是豆饭,只不过,味道与白天吃的不一样,可口了许多。有了头一回经验的周冲一品就知道这是加了油盐的,只不过那股豆腥味还有,未免美中不足。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富足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尚且如此辛酸,那么山东六国老百姓的生活恐怕是更加怵目惊心了,这是周冲的想法。在感慨中的周冲却忘了,那个时代只能如此,没有饿着肚子已经是很不错了,焉敢以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
老两口剩下的牙齿不多,吃豆粒很困难,两腮鼓动,一嘬一嗫的,象一只老猿,周冲心里一热,道:“大爷,大婆,这种吃法太为难你们了,要换一种吃法。”
老两口万未想到他会如此说话,好奇问道:“豆饭不这样吃,还有啥吃法?”
大秦帝师 第三章 一点小发明(上)
豆粒即使煮得很烂很软,对于牙齿不多的老人来说,吃起来还是很困难,周冲实在是不忍看着二老给豆粒折磨,决定用一种现代的方式让二老以后不用再为没有牙齿而倍受折磨。
“把豆子磨烂,做成豆腐吃,你们没有牙齿也没有关系。”周冲理所当然地说。
周冲的建议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提议,按理二老应该会大加赞成,然而二老的反应让任何人都想不到,很是好奇地问道:“豆腐,那是啥?”
豆腐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最为平常不过的食品了,既可以当菜吃,当饭吃也没有人笑话你,我相信知道豆腐起源的人不会太多。据说豆腐起源于西汉,其鼻祖是淮南王刘安。淮南王的母亲喜欢吃豆子,一次卧病在床,刘安怕他吃不好,就叫人磨成粉,加水调和。为了调味,还加了点盐,没想到居然凝结成豆腐。后来,刘安和一伙方士,也就是我们说的炼丹家多次研究,方才研究出豆腐的制法。
自此以后,豆腐也就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嫩滑可口而倍受青睐,明代诗人苏雪溪《平豆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周冲虽是对古代历史了解不少,但是在潜意识里却是以现代思维在思考,一时之间也忘记了战国之际还没有豆腐,二老发问方才记起,颇有几分尴尬,解释道:“把豆子磨成粉,加水挤出汁,再加些盐,就会凝结出豆腐。细嫩柔软,洁白如玉,清淡适口,特别宜于没有牙齿的老人。”
他这话带有几分利诱之味,以周冲想来,即使二老同意,他还要下一番说词,这毕竟是战国时代没有的新鲜事物,没想到二老听了却很是期待,问道:“真有这种好豆腐?”没有牙齿的人吃饭,是倍受折磨,二老深知其中苦楚,一闻有更好的吃法,还有不期待之理。
“这在现代社会是基本常识,还用得着问。”周冲在心里颇有几分好笑,解释道:“大婆,大爷,这是真的。”
孙老头有点无奈地道:“好是好,石磨也有一对,只是我老了,没有力气,用不了。还是吃豆饭吧,生来就是这命。”
二老给予饭食,周冲感激在心,自告奋勇地道:“大爷你放心,我还能对付得来。”周冲生平还没有用过石磨,他相信自己身强力壮,这点事还不在话下。
“那怎么行?”二老马上反对。
周冲笑言:“大爷大婆,你们放心,我包准给你们做一顿豆腐吃。”
二老见他很是坚决,也就不再说话。当下,在周冲的打理下,把豆子用水泡好,再把石磨清理干净,就等着豆子好了开工。
到了第二天,豆子已经给泡得圆鼓鼓的,周冲知道成了。当下进行分工,他担承起推磨的力气活,要孙老头两口子帮着往磨眼里填豆子。老两口子对此事既是期待,又是好奇,很是热心,也没有二话,一口应承下来。
周冲脱下外套,往当地一站,手握磨柄,推动石磨。孙老头用一个小木勺舀着豆子和水往磨眼里填,一股白色的豆液顺着磨盘流了出来。
这事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战国时期的古人来说,很不平常,很是新鲜,老两口自是有一番惊讶与点评,周冲笑言诠释。
三人一通折腾,没多久就把一小盆豆子给磨成豆液了。周冲端到灶台上,倒进锅里,经过一通去渣、煮沸,下盐沉降,白花花的豆腐神奇般地出现在锅里。
点豆腐用石膏汁最好,一时之间哪里去找,只好用孙老头珍藏多年的盐石了。直到把周冲磨得手发酸,也没有多大效果。最后,还是孙老头咬咬牙,取出了不知道珍藏了多少年的一撮盐巴才把问题解决了。
对于古人来说,水里面居然出现豆腐,很不寻常,老两口惊奇不置,一个劲地叫“天呐,水里面还有这种东西。”话里既有乍见新事物的惊奇,也有咋不早想到的后悔。
“这不是水,是豆浆。”周冲笑着解释,颇有点后悔:“我忘了给你们舀点豆浆喝。”
对于两老口来说,豆浆和水是一回事,有点糊涂,问道:“这有啥区别?还不是一样。”
区别非常明显,对于现代人不用解释都明白,对于古人就要费一番唇舌,周冲还没那心情去解释,笑着舀了一勺豆花放到瓦罐里,道:“大爷,大婆,你们尝尝。”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豆腐香味,这是老两口生平第一遭闻到,早就食欲大动,用筷子夹起豆花放进嘴里一尝,咀嚼之下仍如老猿,两腮一嘬一嘬的,但欢愉之情已经见于颜色,点头欢笑:“好吃,太好吃了。以前吃饭,真是折腾人,这种吃法可就省心了,没牙齿都能吃,”
他们的感叹,要是在现代社会,肯定会给人讥笑,周冲深知他们每餐饭都要给豆粒折磨的苦楚,笑道:“大爷,大婆,等我把豆腐榨干,用油盐调好味,就更好吃了。”
“那你快点哦。”孙老头真的是馋虫大动了,开始催促了。
等到周冲把豆腐榨好,孙老头狠狠心,把那块不知道滋了多少回锅的肉也贡献出来了。周冲把肉切碎,做了一锅烂肉豆腐,老两口吃得直打嗝才不得不放下碗。
孙老头咂巴着嘴唇,感叹无已:“真好吃,比大王当年赏我的肉还好吃。只可惜,以后再也吃不到了。”长平大战中,当时的秦国国王秦昭王亲自劳军,赏赐士卒酒肉。
周冲有点发懵,问道:“大爷爱吃,还可以做,咋又吃不到了呢?”
“没油了,就没味了。”孙老头有点心疼那块滋锅的肉。
周冲在心里好笑:“这有何难,待我略施小计,包你在油里洗澡都可以。”
大秦帝师 第三章 一点小发明(中)
古语有云“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相报”;李白感叹人心不古,慨叹古人“一饭尚报恩”。周冲虽没有古人这种美德,至少也不会甩手而去,因为他发现孙老头两口子家里的余粮不多,两口子的饭量虽小,也是不够吃。
老两口对周冲不错,周冲在心里感激,打算给老两口挣些口粮再走也不迟。周冲是明星企业的营运官,对于此事是游刃有余,一个计划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周冲要老两口给邻居送豆腐,说是无意之中做出的,请邻居们尝尝鲜。借口当然好找了,老两口没人照顾,一有重活难免不要邻居帮忙,以此为由头,邻居们自然是受之无愧。
邻居们一尝,味道不错,生平第一遭尝也,难以舍却。自然而然地就要问如何做出来的,对于制法,老两口自然是难以说得明白,好在周冲早就想到邻居会有此一问,教好了他们说词,说做法比较麻烦,要是邻居们需要的话,可以拿豆子来换,看在邻里乡亲的份上,就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
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周冲是只赚不赔,因为他可以掺假,压榨的时候稍微省点力气,豆腐里的水份就多了,赚得就很多。这本是奸利之事,周冲看到那时的老百姓太淳朴,于心不忍,并没有坑他们。饶是如此,也是包赚的生意。
关中一带,豆子大面积种植,哪家没有大袋小袋的,邻居们自然是乐于交换。邻居们先是抱着试试的念头来交换,哪里知道到后来却是尝到了豆腐的甜头,交换得就更多了。
周冲这个营运官当然知道商机就在其中,每当有人来交换时,他就告诉邻居们:豆腐可以当菜吃。这是现代社会不用教都知道的真理,对古人来说还是一大发明。
现代人的生活比起古人来说真的是幸福了许多倍,别的不说,就说这菜蔬就比古人丰富了许多,肉类我们暂且不谈,光是蔬菜就比古人多了许多选择,古人能够选择的蔬菜不会太多,要不然也不会用野菜、豆叶佐餐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邻居有时能把肉猪喂到四百多斤,这固然不多,但是这很好地说明了现代社会因为畜种改进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古人要喂这么大的猪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很困难的事,我在想古人能把猪养到百多两百斤已经是很不错了。(按:朋友们千万不要说可以打猎解决,打猎是很不稳定的事,十回能有五六回有收获已经很不错了,要不然猎人的生活就不会很艰辛了。)
古人常吃狗肉,汉高祖刘邦就特别爱好这一口,这固然有他的个性使然,可能也有猪因为畜种不良,生长期长,难以长大有关。古人因为科技知识的缺乏,连白头猪都会惊奇不置,这很好地折射出时代的烙印。刘邦不务正常,也就是好吃懒做的那种,家里能有多少猪肉供他吃,这是不得而知的事,他这个“过市贪杯的小人”还有不找狗的麻烦的道理?
还有,古人常用狗油、羊油、牛油做菜,有人会以为是享受,在权贵之间固然有道理,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只能证明:没有猪油,或是猪油不够,只好使用替代品。
豆腐既能当饭吃,又能当菜佐餐,非常实惠,很受邻居们的欢迎,于是乎,这交换量就越来越大了,没几天,茅草屋里就堆满了豆子。孙老头两口子万万想不到他们的豆子居然以这么快的速度增加,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老两口笑,苦的却是周冲,他要承担起做豆腐的力气活,还有不累得腰酸背疼的。以周冲想来,只要苦几天就可以赚足老两口的口粮,那时他就可以走了,没想到邻居的响应如此热烈,远过他的预期。
周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用十斤豆腐的工钱请两个身强力壮的壮汉来帮忙。要是在现代社会,一个壮汉一天挣十斤豆腐,还有不把官司打到劳动局的道理。邻居们却认为那是肥差事,削尖了脑袋想被雇用,想起这事,周冲自己都有点发笑,觉得不可思议。
人手是多了,问题又来了,石磨不够用。这好办,周冲决定去租。石磨在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仍在使用,只不过数量不多了。石磨在中国历史上对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石磨,古人才能面食,才有饼卖,才有流传至今的豆腐。
石磨起源于秦秋战国之际,但是由于粮食的食用方法还不如后世完善,因而其用途就不是很广,只能是偶尔用之。周冲跑了好大的地,好不容易才租到五对,再加几个人手,一个小小的豆腐作坊就此成形了。
吃豆腐与吃豆粒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消息象风一样就传了开去,其他村子也来兑换。一传十,十传百,交易量越来越大,来不及加工的豆子把孙老头的茅草屋堆满了,老两口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看着堆得象山的豆子,周冲直挠头,他的本意是给老两口赚足一年的口粮就是了,现在赚到的豆子就是老两口吃到进棺材也吃不完,周冲的脑袋还不是一般的大。
略一盘算,周冲决定该是进行最后一步了。周冲和老两口商量,说要请石匠和木匠来做几样工具,此时的老两口对周冲是无比的崇拜,虽然不是现在粉丝崇拜偶象的那种,也是一切听他主张,自是没话说。
得到老两口支持的周冲用豆腐为薪酬,请了三个石匠,一个木匠,要他们按照自己画的样式干活。
石匠的活非常简单,就是把一块大石头凿空,深度要有半尺,旁边开一小孔,下面有两横槽。另外,还要把一块稍小的石头去边,凿成一个圆形,上面开两横槽。
木匠的活计要复杂一些,就是做两个大轱辘,可以缠绳子的那种。
在这之外,周冲还用豆子换了一口大铜锅,请人砌了一个大灶台。还专门订制了一支长长的铜铲,装了一个木柄。
这事有点稀奇古怪,孙老头好奇,问周冲用来做啥?周冲笑言:“你老放心,包准遂了你的心愿。”
大秦帝师 第三章 一点小发明(下)
等一切都弄好了,周中要帮工冲洗干净,把豆子淘好,倒在铜锅里炒熟。然后把豆子倒在石窝里,铺平,再把圆石盖上去。放上粗大的杠子,用结实的麻绳缠住,绞动轱辘,一阵咔吱声中,圆石慢慢下陷。
没过多久,石孔中就有豆油流出来。闻着散发在空气中的油香味,孙老头头两口子以及几个雇工不住地抽动鼻子,他们也是一年难得吃到几次油,乍闻如此浓烈、喷香的油香味,口水都流下来了。
望着这香气四溢,却还有些浑浊的豆油,孙老头他们这些古人自然是不明所以,惊奇之极地道:“真是怪事了,水都这么香!”
这话要是在现代社会说,不给人当成白痴,就是给当成神经病,在战国时代,那时还没有植物油,惊奇也在情理之中,周冲笑着解释:“大爷,这不是水,是油,可以用来烧菜,做饭。”
植物油对于我们现代来说种类繁品,比如大豆油、玉米油、麻油、菜油、辣椒油、花生油,诸如此类,应有尽有。据考证,植物油兴起既不是强悍的秦汉时期,更不是让国人自豪的盛唐,而是让中国人感叹的、以积弱出名的宋代。
战国到宋代,时间相差一千多年,要孙老头他们这些古人一现子相信美梦成真还真有点难度,他们张大着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问道:“真的,这能烧菜吃?”
“要是在现代社会,你问这个问题,我都懒得回答你。”周冲在心里感叹古今之差别,笑道:“大爷,我不会骗你。你老从今以后有好日子过了,天天有油吃。”
天天有油吃对现代人来说,那是最基本的生活,不会有人当一回事,对古人来说,那的确是很幸福的事情,孙老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地说:“真是太好了,老伴,我们的好日子来了。”瞧他那副高兴劲,好象大过年似的。(按:肉食者一词在古代是指做官的人,因为做官的人才能吃上肉。这是一个无限辛酸的词汇。)
“孙大伯,你老来得福,恭喜你呐!”几个帮工笑着向孙老头贺喜。不过,周冲瞧得出来,他们眼里射出的可是艳慕之光。
随着着轱辘的转动,圆石越陷越深,豆油越来越多,流进木桶里,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声音对于孙老头来说,那是美妙的乐章,是他这辈子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
直到不再出油才把轱辘松掉,已经有大半桶了。第一次榨油,就有如此之多,对自己的成就周冲还是很满意。周冲把上面的泡沫去掉,等沉降好了,把澄清的部分分装到另一个木桶里,剩下的油角子只能用来喂猪了。
晚饭自然是用豆油来做,这些粗饭淡菜因为有了油而特别香,孙老头和几个帮工差点把舌头都吞进肚里了,既是一个小插曲,也是对周冲工作的最好肯定。孙老头有一副热心肠,帮工临走时每人送了一小罐豆油。
这几天,周冲里里外外忙来忙去,的确是很疲累,这一觉睡得很是香甜。可惜的是,天才麻麻亮(指黎明)就给一阵说话声吵醒,一听之下,正是那几个帮工。
他们一个劲地向孙老头打听:“孙大伯,周师傅呢?”
“他还在睡,这几天,他很累,真是苦了他。”孙老头对周冲的感激真非笔墨所能形容。
一个姓朴的帮工很是焦急地道:“孙大伯,能不能麻烦你把周师父叫醒。孙大伯,我知道这事很难为你,可这事对我很重要。”
“朴风,你有啥事体,给我说,我帮你拿主意。”孙老头仍是不愿惊动周冲,想把事情揽过来。
朴风愣了一下,摇头说:“孙大伯,不是我不想说,只是这事还非得麻烦周师傅。”
孙老头仍是不允,正在这时,周冲趿着一双鞋子,边走边穿衣,走了出来,打个呵欠,问道:“朴大哥,你找我有啥事?”
朴风脸红了一下,显得很是难为情,道:“周师傅,你早。”他的问候声显得很是生硬,另外几个帮工的问候声也如他一般,不够自然。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瞧你们这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就知道没好事。”周冲在心里想,眼睛却盯着他们脚边的袋子,问道:“说嘛,能帮的我一定帮。”
朴风他们这些纯朴的庄稼汉子没有听出周冲技巧性十足的话的后半句,那就是不能帮的就不帮,很是高兴地道:“能的,能的,周师傅一定能帮的。”
“我还没有答应,你们就帮我决定了,未免也太喧宾夺主了吧。”周冲在心里诽议他们的表现,笑道:“朴大哥,你还没有说正事呢。”
朴风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周师傅,昨儿晚上,孙大伯给了我半罐油,我拿回家去,婆娘做菜时放了一点,我的小狗儿饭也多吃了三碗饭。这个狗东西,真不是东西,趁着半夜我睡着了,爬起来把油给喝了。”(按:喝油的事情非杜撰,小时我也干过。更倒霉的是我的堂兄,居然把照明用的煤油给喝了,张着一张嘴巴就只能一个动作:哈……不住呵气。)
“你也真是的,自家都过不下去了,居然还养狗养猫的,也不用根绳子拴着。”周冲在心里很是不以为然,正要指出他的错误,只听孙老头叹息一声,道:“这也苦了那孩子,一年也吃不上几次油荤。”
要不是孙老头感叹,周冲肯定是闹了大笑话,颇有点庆幸自己没有快言快语。看着朴风他们脚下的袋子,若有所悟,忙推脱:“这事,我想帮,可我帮不了。”
朴风的脸一下子变得很难看,用乞求的口吻说:“周师傅,这事是有点难为情。我是想换点油回去,让小狗儿解下馋。我们象换豆腐一样,一斤豆子换一斤油。”
他们要换油,周冲已经猜到了,一点不惊讶。要是真的一斤换一斤,会亏死他,摇头道:“朴大哥,你也看到了,我们那么大一袋豆子,才出这么一点油,这恐怕行不通吧。”
也是这个理,朴风拍拍脑袋,很不好意:“那咋办?周师傅,你说吧。你说咋换就咋换。”他是只要能换到油就不错了,哪里还管其他的。
另外几个帮工也跟着说:“周师傅,只要能换,整啥都行。你们人手不够,我们帮你们,不要工钱。”
按照周冲的打算,再榨几次,就足够孙老头两口子吃一年了,到那时他就可以甩手走人。虽是来到不熟悉的秦国,但是周冲相信凭自己的知识,去城里搞点小发明、小创造,富足的生活不敢想,平安稳定的日子还是不会有问题,至少比窝在乡下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