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朕这个当父亲的很高兴,太高兴了!”
作为父亲,不论是皇帝,还是平头百姓,都一样,都希望儿女有出息,扶苏表现是如此出众,他能不高兴吗?这话是出于真诚,周冲道:“皇上雄材大略,独步千古,已成华夏历史上罕见的帝君。
公子承皇上血脉,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如此富有见地,周冲感佩呀。
“只是,有一件事还请皇上及早筹谋,不然将会误了公子的前程。 ”
秦始皇点头道:“周先生是不是说给扶苏选一位好师傅?”
周冲正是这个意思,道:“数日前,皇上曾和周冲谈起过这事,皇上已有打算,周冲本不该多言,只是扶苏公子这几日的表现远出周冲意料,周冲以为要是没有一位能干的师傅朝夕随侍,恐不能满足公子地求知欲望。

“是呀,是呀!”秦始皇很是赞同,道:“扶苏的表现也出乎朕的意料,以朕想扶苏就是再过得几年,也未必做得出如此机敏之事,没想到他就做出来了,还是当着朕的面做出来的,因此他地学业要重新考虑。
“朕考虑来考虑去,天下间只有一个人可以做扶苏的师傅。 ”
听得出,秦始皇对这个人很是赞赏,周冲有点好奇地问道:“请问皇上,是哪位能人?”
“不是别人,就你周先生最合适。 ”秦始皇说出人选。
这事也太出周冲意料,吓了一大跳,道:“皇上,周冲无才无德,不足以为人师表,还请皇上三思。 ”
秦始皇笑道:“周先生先别急着回答朕同意还是不同意,你先听朕剖析朕选中你的原因。 ”





大秦帝师 第二百二十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秦始皇并没有急着剖析原因,而是给周冲夹了一块猪肘,道:“这是朕亲自给周先生烧的红烧猪肘,周先生尝尝味道怎么样?”
周冲也没有想到秦始皇居然礼遇自己到这种程度,忙道:“皇上,周冲何德何能,能得皇上如此眷顾。 ”
秦始皇笑道:“周先生言重了,父亲给儿子请师傅,要是不烧制几个菜,还不给人笑话朕不尊师重教了?朕忙于国事,很少烧菜,自然是没有御膳房烧得好,周先生将就着吃点,给朕点面子。

这话已经在开玩笑了,周冲尝了一口,赞道:“好好好!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就是御厨也没有这手段,皇上好手段啊。
治国如烹小鲜,皇上不仅治理天下独步古今,就是烧制菜肴也是如此独到,周冲真是想不到。
”其实,这也不奇怪,象秦始皇这种聪明绝顶的人,做事上手非常快,虽然不常烧菜,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差了。
秦始皇点头笑道:“能得周先生夸奖,朕挺受用。 给扶苏选师傅这事,朕还真动了一番心思,把朕瞧得上眼的,瞧不眼的都细察了一番,还是觉得周先生最合适。
“周先生肯定要说朕身边有一大批人才,个个才情非凡,来教扶苏都没问题。
这话是对的,但是朕要的不是一个守成这君,而且扶苏现在表现出来的天资也不是一个守成之君,只要选好一个师傅,扶苏必将继往开来,雄视天下,傲视千古,成为大秦一代圣君!”
秦始皇就是与众不同,不仅本人才情罕见。 对后人的要求也极高。
在历史上,也许正是这种过高的要求才和扶苏发生了政见分岐,迟迟没有立扶苏为太子,最终上演了强悍的大秦王朝分崩离析的悲剧。
周冲称颂道:“皇上所言极是,公子才情非凡,周冲以为必成一代圣君。 ”
扶苏的才情也许比不上秦始皇,但是仍是非常不错,再加上他的德操很好。 威望素着,若是他真地听从蒙恬之言回到咸阳,成为一代圣君未必就不可能。
要是周冲教会他权变之道,那么扶苏就会更加了得,成为一代圣君只是时间问题。
秦始皇接着道:“先说缭子先生,才情绝高,人品也错,就有一样短处。 太过清高。
清高固然是美德,但是一个帝王若是很清高,对这样看不顺眼,对那看不惯,他还没有行动就给臣工们猜到他的心思了。
臣工们会一味逢迎,这天下还能治理吗?再者,管仲病榻论相就说过君子不可为政的话,是真知灼见。 别的不说。
就说朕启用李斯这事,他心里就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见着李斯就绕着走。
李斯固然有千般不是,但他有一样长处,就是朕镇得住他,只要朕在,朕要他做的事他不敢不做,不敢不做好。 就冲着这一点。 朕就该重用他。
现在总算是好了,在周先生的开导下,这一心结算是解开了。 ”
周冲谦道:“皇上言重了,这都是公子天性聪颖,自己领悟的,非周冲之力。 ”
秦始皇拍拍周冲地手道:“朕就不明白,朕给他解释过,他就是转不过这个弯。 周先生一说他就变了性。 依朕看你们两个天生就是一对师徒,由你周先生教他。
绝不会错。 ”
“皇上,周冲每次见到皇上就有见到太阳,快给烤化的感觉。 公子可能也有这种感受,对皇上是又敬又畏,是以转不过这个弯,非皇上教导不得其法之故。
”周冲看着秦始皇有点失望,宽慰他。
秦始皇点头道:“朕算是想明白了,这父亲啊本身就不是做师傅的料,还是由外人来教效果更好。
再说韩非,才学人品都是上上之选,他的帝王之术朕甚少许人,也不得说朕很是钦佩。 但是,他天生缺陷,要他来教扶苏,他讲得累,扶苏听得也累,不利于扶苏长进。
再者,韩非的帝王之术太过苛猛,帝王可以行猛政,但不能失去仁心,相处时间长了,扶苏要是失去了仁心,一味施猛政,问题会很严重。 ”
韩非和商鞅是同一类人,尚猛政,他来教扶苏的确是不太妙。
秦始皇往下点评道:“李斯这人的才学不错,学识渊博吧,就是太过急功近利,为了功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德操有亏,这本身就不能为人师表。
“剩下的只有周先生你了。
你这人能说会道,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裂楚,疲赵,灭齐,懂得权变之道,更难得是还很谨持礼数,你地婚礼上你规定市值超过十两的礼物不收,这比一概不收更合适。
可以这样说,大秦的官员中不乏清廉者,他们送的礼或许不贵,但很精致,可以说是一点小礼物吧,你要是不收,实在是太不给人面子了。
你有十两规定,这问题就好办多了,既全了同僚之间互赠礼物的情谊,还为大秦保留了一方净土,朕心里高兴啊。
“做事能象周先生这样周全者,大秦不是没有,缭子先生韩非他们不比周先生差,只是他们各有缺陷,而周先生既有德操,又能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变化无方,你不来教扶苏,朕还能找到谁呢?不知道周先生愿不愿意接下这苦事?”
君王高高在上,他地想法一向深藏着,更不会评论他的臣工,秦始皇能如此说话那是掏心窝子了,周冲很是感激,道:“承蒙皇上瞧得起周冲,周冲敢不从命。 ”
“好好好!”秦始皇很是放心地道:“朕一直担心你周先生不接这差事,你接下了,朕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
周冲道:“皇上请放心,周冲一定尽心竭力教好公子。 明日,周冲就关了学馆,专心侍候公子读书。 ”
秦始皇挥手阻止道:“这倒必。 你的学馆教地道理很不错,应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不能仅有扶苏一人学到。
再说了,将来扶苏一旦身登大宝,总得要一批人才来辅佐他,这些人里必然有人会身列庙堂之上。 他们和扶苏一样,都是出自周先生门下,学理相通,这办起事来就顺利得多了。
你只需另外给扶苏讲讲课就行了。 ”
周冲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远见,这事他都谋划得如此深远,心悦诚服地道:“皇上圣明!”
秦始皇给周冲夹一块肉,道:“朕择一吉日,召集群臣,告于太庙,正式册封扶苏为太子,周先生就任太子太傅!”




大秦帝师 第二百二十二章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向秦始皇行礼。
秦始皇挥手道:“各位爱卿,平身!”
扫视一眼群臣,目光最后落在尉缭、韩非、王翦、蒙武、周冲、内史腾他们身上,道:“赵高,给缭子先生、周先生、王翦、蒙武、内史腾设个座位。 ”
赵高应一声,带着几个太监过来,把锦墩放好,再退了下去。
秦始皇道:“缭子先生,周先生,王翦,蒙武,内史腾,你们为大秦呕心沥血,才有大秦今天的辉煌,朕很是感激你们。
你们赋闲在家,朕本不应该打扰你们,只是今日朕有重大决定,不得不请你们前来一同商议,特设此座,请坐吧。 ”
周冲他们谢过恩,这才坐了下来。
“你们都瞧见了,今天的臣工到得很整齐,平日不到的也到了,你们一定在想朕有什么事要把他们都召集来?”秦始皇扫视群臣,道:“那是因为朕今日要立太子,把你们召集来商议商议。

立太子一事只有周冲一人知道,就是尉缭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万万想不到秦始皇会早早就立太子,乍闻此言,无不是吓了一大跳。
在群臣的惊讶声中,秦始皇接着道:“太子,国之储君,大位传承之所系,可以立嫡,可以立贤,列位臣工,你们都说说是立嫡,还是立贤为好?”
秦始皇深不可测之人,现在突然抛出这个问题,群臣谁也号不准他的脉,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敢首先说话。
“怎么?你们都不说话,是不是心有顾忌?”秦始皇笑道:“你们放心。 朕不会怪罪。 李斯,你身为丞相,你来说吧,大秦的太子该当立谁?”
李斯根本就不想第一个发言,可给秦始皇点名了,不能不说,迟疑着道:“皇上,臣以为自古以来立太子一是立嫡长子。
二是立贤,自从商代武丁确立嫡长子为太子以后,莫不循此法,臣以为从万世之基考虑,应该立嫡长子为宜。 李斯谬言,还请皇上明察。 ”
在商朝武丁以前,王位继承制度不明,王位争夺时常上演。 闹得商朝不得安宁。
商代最有成就的帝王武丁吸取了教训,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才使得王位争夺有所收敛。 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有缺陷,就是嫡长子未必有治国的才干,比如汉惠帝。
着名的软娃娃皇帝,一切皆操持在吕后之手。
嫡长子继承制度另一个缺陷就是那些具有治国才干的王子没有继承权,往往就会发生战乱,比如雄材大略地明成祖是通过战争登上皇位的。 开创了明朝一代盛世。
当然,也有特殊处理的情况,比如汉武大帝就不是嫡长子,是汉景帝第四子,由于他幼小时表现出来的天赋,汉景帝最终立他为太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武功达于顶峰的全盛时代。
王位继承的关系非常重大,嫡长子制度确立以后。 用了数千年,李斯持此议,可以说是很有见地,群臣齐声附和。
“你们都认为立太子当立嫡长子?”秦始皇问道:“要是嫡长子不肖,而其他诸子里面有贤才,难道就一定要立嫡长子?”
这的确是一个弊端,群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尽皆闭口不言。
秦始皇再次点名道:“李斯。 你说说看。 难道大秦的江山要落入庸才之手?大秦地江山将万代传承,代代都要是贤才。 ”
这问题太大了。 大到李斯不知如何回答,愣在当地,道:“皇上,这这这……”
周冲站起来为他解围,道:“皇上,周冲以为立太子以嫡长子,还是立以贤,这全在皇上一言而决。 不过,周冲认为嫡长子制度传承千年,自有他的道理,不应该否决。
皇上担心立太子以嫡长子,致使贤才不在位的担心是必要的,立嫡长子还是立贤,皇上自有决断。 ”
这话听起来有点模棱两可,其实是在点醒秦始皇立嫡还是立贤,相互为用,可以确立嫡长子制度,再辅以立贤,具体的情况具体处理,因为这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是呀,皇上!”这个问题太大了,再纠缠下去也一时难以说清,谁也不敢乱说,群臣巴不得早点结束。
秦始皇点头道:“你们以为朕的儿子里面,谁该立为太子?”
周冲已经知道答案,他当然不会笨到第一个回答的程度,静坐不动。
历朝历代因为立太子一事上演了多少血腥事件,群臣不会不懂这个理,都不敢乱说话。 秦始皇点名道:“韩非,你说呢。 ”
韩非结巴着道:“皇上,韩非以为立嫡应该是长公子扶苏,若立贤长公子扶苏最贤,是以韩非以为当立扶苏为太子。 ”
他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他都这样说了,看来这事已成定局,再者扶苏年纪虽小,英气已露,群臣知道扶苏地确贤而有才,齐道:“臣附议。 ”
“缭子先生,你以为呢?”秦始皇点名。
尉缭附和道:“皇上,缭子以为韩非说的有理,缭子也是这样认为。 ”
王翦蒙武内史腾三人不等秦始皇点名,道:“臣附议!”
秦始皇站起来,道:“难道列位臣工如此同心,朕心甚慰呐!朕也这样认为,扶苏既是长公子,又贤而有才,朕很是器重,所以朕决定册立扶苏为太子,择吉日告于太庙成礼。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颂扬。
秦始皇接着道:“扶苏虽然英气已露,毕竟年幼,尚需一位有学问有德操有大本领的师傅,你们以为谁最合适做太子太傅?”
群臣议论纷纷,有推举尉缭的,有推举韩非的,有推举周冲地,瞧他们那个架势,没有十天半月不可能议出个结果。
李斯清咳一声,道:“各位同僚,请静一静。 ”丞相说话了,群臣自然要听,只得住嘴。 李斯道:“皇上,臣以为太子太傅非周先生莫属。 ”
他居然有这等眼光,和秦始皇看中的人选一样,秦始皇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
“皇上,论才学论人品,缭子先生,韩非皆可为太子太傅,可臣还是以为周先生最为合适。
”李斯聪明人,当然不会把两人的短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来个点到为止,以秦始皇之才情不会不明白。
尉缭和韩非齐道:“皇上,丞相此言极是。 ”
秦始皇点头道:“朕也如此认,就有劳周先生调教扶苏了,不知道周先生可否屈就?”
周冲领命道:“周冲遵旨!”
在周冲地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扶苏登基以后运用现代文明治理天下,原本在汉武大帝时期才出现的第一个文治武功达于顶峰的全盛时代整整提前一百年在秦朝就实现了,太让人激动了!




大秦帝师 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学生扶苏见过师傅。 ”扶苏进来向周冲行礼。
周冲笑道:“公子请免礼,这些礼节不必了,有了这些礼节太拘束,太生份了,不如不要,反而亲切些。 ”
“师傅说得是,学生记住了。 ”扶苏笑着道。
周冲指着扶苏道:“这话,你都说了无数次了,可每次见到我还不是一大套礼节,弄得我都有些适应不了。 ”
扶苏解释道:“师傅为了学生的学业呕心沥血,学生心里感激,向师傅行行礼是学生的本份嘛。 ”
“学生陈平见过师傅。 ”高大帅气的美男子向周冲行礼。
这个陈平不是别人,就是历史上刘邦身边那个陈平,他一生给刘邦出了很多主意,最有意思的有三个,一个是韩信自立为齐王派人知会刘邦,刘邦张嘴就要骂,陈平在他脚上踩了一下,张良扯了扯刘邦的衣袖,刘邦这才醒悟过来,改口说大丈夫要做王就做真王,哪有做假王的道理,来个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稳住韩信。
第二个就是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是中了冒顿的计,被围在白登,正是陈平出一奇计,才使得刘邦逃出生天。
第三个就是他给刘邦出的伪游云梦,实擒韩信的计策,韩信能征善战,当时无人是对手,却给陈平一计而擒之,诚可叹也。
张良身列“汉初三杰”,被誉为一代帝师,其实陈平的谋略不比张良差,这三计只不过是他一生无数计策中最有意思,影响最大的而已。
再比如,他给刘邦出的反间计,反间项羽与亚父范增的关系。 让项羽自折羽翼,都是非常棒的计策。
天下统一之时,陈平还年幼,尚在游学时期。 张良家资亿万,而陈平却是穷得叮当响,喜欢读书又不爱务农,全靠他哥哥养活他。
实际上他哥哥对他非常不错,他嫂子不见待他。 对他不好,他哥哥发火了,把他的嫂子给驱逐了。
周冲办新学传遍天下,陈平听到这个消息,欣喜难已,决心要拜在周冲门下,把想法给他哥哥陈伯一说,陈伯虽是个庄稼汉。
也是一个不同寻常之人,不仅不以自家穷而生出痴人说梦地想法,还很鼓励陈平入关。
得到陈伯支持的陈平马上动身去咸阳,只可惜他家里实在是太穷,连盘缠也没有。 好在他乡里有一个叫张负的富人送了他五十两银子,他才来到咸阳,拜在周冲门下。
周冲也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大名气,居然把陈平给吸引来了。
又惊又奇,惊奇过后周冲心想陈平的才情非凡,不在张良之下,若是让他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将来的成就必是不可限量,扶苏登上皇位之后,有他辅佐,推广现代文明也就容易多了。
很是高兴地收下陈平,并要他和扶苏朝夕相处。
陈平的才学很不错,和扶苏很是谈得来,两人相处得很好,同进同出,好得象亲兄弟。
周冲笑道:“陈平,老实说,你又给公子说了些什么新鲜事?公子现在潜心求学。 你老是给他说些外面的事。 也不怕误了公子地学业。 ”
陈平自从拜入周冲门下他的生活之资全由周冲出,平时扶苏再接济他一些银两。 日子过得也不错,原本就很帅气的他现在是更加帅气了。
也正是这样,他和周冲的关系非同一般,既有师生之谊,又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情,现有朋友之义,调侃道:“师傅此言差也,师傅常告诫学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的东西虽然对人有用,可是没写在书本上的东西何止千千万万,用好了一样有大用,学生只不过捡点一路上的见闻说给公子知道,没想到师傅如此不通达,学生就不说了。

“好你个陈平,居然倒打一耙,看师傅怎么收拾你。 ”周冲笑着开玩笑。 对陈平的才情,周冲打从心眼里赏识,哪会真地为难他。
扶苏为陈平解困,道:“师傅,这都是扶苏的不是,是扶苏缠着陈平的,请师傅不要怪陈平。 若师傅一定要怪陈平,就请怪罪扶苏吧。 ”
“扶苏,你可要想好了,陈平他这是借我的话来发挥,重罪呀,我要是不罚他,就不配当这个师傅了。 ”周冲脸一板,很是不通情理地道。
扶苏和陈平对视一眼,拼命忍住笑,一本正经地道:“师傅说的是,都是学生不好,请师傅责罚吧。 ”
周冲挥手道:“你两个也真是地,串通一气来为难我,以为我不知道?我罚你,陈平还不为你求情,这种烂好人我可不想做,得,罚就免了吧 。 ”
“谢师傅。 ”扶苏和陈平齐道。
周冲沉吟着道:“这几年下来,公子的学问大有长进,见识宽广了很多,要我再教,我也教不了什么了。
我这就去给皇上说,这太子太傅,我算是做到头了,还是请皇上另请高明。 ”
扶苏一下慌了,道:“师傅,你千万不能不要学生,要是学生做错了,师傅可以责罚学生,就是不能不要学生。
师傅,没给你说,要是换个师傅,学生每天还不象木偶一样,整天就知道念书,哪有在师傅门下这么自在,既能学到知识,还不受框束。 ”
陈平也忙着道:“是啊,师傅。 学生游学有好些年头了,就没有见过象师傅这样既擅长传道,又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好师傅,要是师傅不要学生了,学生还能拜谁为师。 ”
二人真情流露,周冲也是欣慰,道:“你们对我有这份情义,周冲心感。
你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老想着我教你们地东西,我教给你们的只不过是一点皮毛,一点基础而已。 本事,得靠自己努力练就的,不能光记着师傅的。
我只是给你们指明了宝山的方向,能不能进入宝山,还得靠你们自己。 依我看,你们下一个要拜的师傅就是你们自己,是整个天下,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一蓝。 ”
这话虽然有点绕,但二人才情非凡,也是明白周冲的意思,齐道:“谢师傅教诲。 ”
周冲笑道:“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 ”
“学生愿遵师傅训诲。 ”二人齐道。




大秦帝师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周先生,别拘礼。 ”秦始皇拉住向他行礼的周冲,在周冲手背上轻拍着道:“周先生,朕一得赵高禀报就立即接见你。
你也是的,你有事直接来找朕就是了,用得着禀报吗?其他人见朕,是要禀报,你见朕就不必了。 ”
1...106107108109110...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