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可以马上定之,但决不可马上治之,现在天下归一了,寡人更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
“韩非,李斯,王绾,你们商量一下,拟出一个折子报给寡人。 要如何才能选出一批适应新形势的人才。 ”
韩非,李斯,王绾领命。
秦王的睿智和远见,周冲不得不打从心里佩服出来,周冲才提了一个头,秦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实在是了不起啊。
历朝历代地帝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征战天下的人才和治理天下的人才不同的没几个。 就是被称为有大气魄的刘邦也是在几经周折之后才意识到,秦王能有如此眼光,实在是少见。
对于这个问题,周冲是胸有成竹,道:“王上。 周冲以为大秦的人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秦本身的人才,二个是山东之士,在六国不得志。
愤而入秦,为了延揽这些人才,大秦特设客卿之职,周冲以为现在天下一统了,天下都归大秦所有,没有客卿了,客卿一职可以废除了。 ”
“对!如不废除客卿一职,何以昭示天下归一呢?”李斯这个客卿出身的人马上响应。
秦王点头道:“这事即办就是了。 周先生。 寡人瞧你地意思决不会是为了客卿,把你的真意说出来。 ”
周冲在心里感叹秦王的眼光,什么事都瞒不过他,道:“王上,周冲以为对于人才一是可以从现有的官吏中择优提升。 ”
“大秦历来是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才能的人不会在我大秦埋没,这条可行。 ”秦王问道:“二呢?”
周冲接着道:“在现有官吏中提拔。 固然是必行之事。 但是周冲以为这还不够,因为人的经历必然不同。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经历,有些人有才有德,却没有做官,他的才具德操就没有得到表现地机会,这些人要是不能为大秦效力,实是大秦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是百姓之不幸。 ”
秦王一下站起来,道:“周先生这话寡人爱听。 别的不说,就说缭子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向寡人举荐,寡人哪里能够得到缭子先生为助啊。 ”
周冲忙道:“王上言重了,周冲不过是尽了一点人事而已,若不是王上圣明,礼贤下士,缭子先生也不会得展凌云壮志。 ”
尉缭谦道:“缭子见识浅陋,若不是得遇王上,缭子必当终老山林。 ”
秦王挥手道:“好了,你们先不要忙着谦逊了,周先生说出你的办法。 ”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如缭子先生之才者,天下间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王上要治理天下,并不是要人人都有缭子先生之才,只要他们能干,他们地才情不必如缭子先生,能够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对于这部分人才,取之之道有两个。 ”
“哦,还有两种办法,不少嘛。 ”秦王很是感兴趣,道:“快快说。 ”
周冲道:“第一个办法就是举荐制,着令各地官吏每年举荐一名或者数名当地有才有德的人才。
为了防止当地官员做弊,举荐自己的亲属,实行连坐制,凡所举之人无才无德,犯了事那么举荐人也要受到处罚。 ”
举孝廉是西汉实行得非常成功的办法,为西汉聚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后来受到讥评,那是因为西汉已经朝政败坏,什么都坏了,孝廉制度也不能例外。
“你们以为呢?”秦王问道。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地确是个好主意啊。 大秦的官员遍天下,若是他们能够举荐人才,那么大秦的人才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
“你们都赞成,就这么办。 ”秦王当即准了。
周冲往下说道:“第二个办法嘛,就是开科取士。 每年大秦进行一次科考,朝廷出题目,要读书人来考取功名。
题目可以分为很多类,依读书人的喜好自己选择参加,比如善于农事者,可以让他做农官;善水事者,可以让他做河工;善造盐者,让他做盐官;善言者可以让他结交周边国家、部落;善法者,让他做法官断狱;善政事者,让他为官理政;善兵者,让他带兵。
”
科举制度虽是骂名不断,可是静心而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是古代社会人才聚集的主要方式。 当然,周冲深知其利弊,决定取利去弊,把题目给换了。
把历代君王用来考核学子们的圣贤之言换成各种专业知识,那么和我们现代地考试制度也相差不远了。
若是这一措施得到施行的话,各方面的专才都会冒出来,那是什么局面,不用说都想得到了。
秦王猛地站起来,赞道:“只要周先生之法得行,那么人才就如过江鲫,多不胜数!”
大秦帝师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赵高,去拿点吃的喝的来,我们今天要好好议议,一定要议透。 ”秦王很是高兴。
赵高应一声,自去办理。
秦王接着道:“依寡人看,天下一统了,地方大了,大秦的吏治也必然与以往不同。
以前,大秦的地方不大,寡人可以放言,大秦不是没有有贪官,而是贪官远不如六国多,现在地方大了,寡人看得也就不如以前紧了,这贪官必定会多些。
“天下归一了,若是吏治败坏,官员贪污,横行不法,鱼肉百姓,那么问题将会非常严重,一定要想一个好办法来保证吏治的清廉。 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能行,寡人一定推行;若是不能行,寡人也不会怪罪你们。 ”
李斯看着周冲,道:“王上,臣以为还是听听周先生的意见再说。 ”周冲今天的主意实在是太妙了,李斯虽是忌妒周冲,也不得不打心里佩服出来。
“是啊,王上。 ”韩非他们附和。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你听见了吗?都想听听你的高论呢。 周先生出了这么多好主意,不妨再多出几个。 ”
“王上有命,周冲敢不遵从。
”周冲说了这么多主意,也是兴趣大增,意犹未尽,欣然应从,道:“周冲以为王上要治国就不得不用人,用人就不可不防,防其腐败贪污,尸位素餐,而不干实事,因而监督是必然的选择。
”
秦王深表赞同,点头道:“是这个理啊。 大秦的官员之所以比六国的清廉,就是因为大秦监督得好。 现在不同了,天下统一了,疆域广了。
官员也多了,监督起来也就更困难了。 周先生,说说你的办法。 ”
周冲应一声,道:“考核官员的政绩是一个监督的办法,不这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因为这些都是面上地事情,官员们为了政绩,难保不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因而不得不防。 周冲以为应该设立秘密的监督机构,招募秘密的谍报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分派到各处去明察暗访,收集证据。
这就好比一把悬在官员头上的利刃,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 官员不得不怕,不敢不尽心尽力。 ”
明朝锦衣卫弄得天怒人怨,骂声载道,细细一想,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好的。 官员要是没有人进行监督,那还不乱套。
锦衣卫之所以弄得骂名千载,说到底不是这一制度本身有错,而是错在一是给予的权力过大。 又取证又抓人,问题自然就大了。
再加上阉宦从中渔利,毫无节制,要想不乱都不行。
我们可以假设,要是明朝地锦衣卫只有取证的权力,不能抓人的话,会是什么样呢?再假设要是明朝皇帝用来主管锦衣卫的人不是太监,而是公正廉明的正直官员。
又会是什么样呢?不用说也想得到。
李斯反驳道:“王上,周先生提议虽好,只是臣以为此法有待商量。 若是这些秘密人员不法,栽赃陷害,胡乱抓人,岂不要乱套。 ”
韩非沉思着道:“李大人之言未必,这要看如何使用了。 ”
“你们先别争,还是听周先生说清楚了再说。 ”秦王挥手。 道:“周先生讲下去。 ”
周冲接着道:“王上。 李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 周冲以为这些秘密人员。 只给他们收集证据的权力,不给他们抓人、断狱的权力。
至于他们能不能尽心尽力的事情,这好办,功者赏,过者罚,正大秦之所长也。 ”
“哦,原来是这样。 ”李斯恍然大悟,道:“我是多虑了。 ”
秦王地眼光却比李斯远大得多,一语切中要害问道:“请问周先生,谁来处治这些官员呢?光有证据不行,若是不问罪,岂不空忙一场?”
这个问题正是周冲接下来要阐述的,周冲还没说,秦王就问出来了,道:“王上圣明!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也好办。
王上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专管断狱之事,这机构只管断狱,却不能取证,更不能抓人,但他们的断狱却不是别地机构所能推翻。 ”
秦王思索着道:“周先生的意思是说取证的只管取证,抓人的只管抓人,断狱地只管断狱,各行其是,各不相干,这事咋看起来很难协调,仔细一想不愧是高明主意,断狱就公平公正了,要杜绝冤狱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冤狱。
大秦历来崇尚法治,要老百姓有冤可以伸,有苦可以诉,这办法好,只是要如何实施,你们都来说说。 ”
李斯他们还没有发表看法,周冲接着道:“王上,为了防止断狱出错,过轻或过重,可以再设一机构,专门制衡断狱机构,断狱不公的可以提出不同看法,申请重断。
而且断狱的人不能是一个,要几个人一起来断,如此一来,就公正得多。 ”
周冲的想法就是引入现代司法制度,当然秦代的司法制度不可能全盘引入现代司法制度,但可以择其可用部分引入。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推崇法治的帝王之一,极有可能赞同周冲的提议,是以周冲决心一试。
秦王的洞察力再一次得到验证,分析道:“这就需要三个机构,一个主管断狱,一个主管执行,一个主管监督,要是实行得好,给予他们真正地权力,那么冤狱必定大量减少。
“这么着吧,断狱的时候再叫老百姓去看,一是警醒他们不要犯罪,二是有利于监督,老百姓都知道了,也更易为我们秘密人员发现。 这主意不错啊!”
现代审判之所以公开审判,一是我们常说的教育老百姓,二也有监督作用,秦王一口说出,真是难能可贵。
李斯韩非法家集大成者,略一转念头,立明其理,赞成道:“这主意好,完全可行。 ”
“你们以为如何?”秦王问道。
尉缭点头道:“王上,缭子以为此事可行。 ”
“那好啊,你们都赞同,就这么定了。 ”秦王很是高兴地道:“断狱清,则官员不得不清廉。 好办法呀好办法!”
周冲可没有他那么乐观,道:“王上,断狱公平公正固然是好事,不仅仅可以用于对官员的审判,还可以用于对民间案件的审判。
然而,要澄清吏治,这也只是一个办法而已,光有公平公正的断狱,还不能让吏治清廉。 ”
“哦,周先生智珠在握,快快说来。 ”秦王兴趣大增,盯着周冲。
大秦帝师 第一百七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秦王是那种眼光极高,难得动一次心的人,无奈周冲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在他们这些古人看来是想所未想,闻所未闻,这也难怪,谁叫周冲说的都是几千年文明的结果,秦王就是再聪明一百倍也是想不到,要他兴致不高都不行,才有如此心急的表现。
正所谓:世间并非无不可说之人,只是你说得不得其法!
周冲理解秦王的心情,道:“王上,周冲以为要想使得吏治清廉就得分权。 ”
“分权,分什么权?”李斯心里一惊,马上就反对道:“王上,此事万万不可。 ”
秦王的眼光可比李斯深远得多,他知道周冲断不会无的放矢,挥手道:“李斯啊,周先生说分权,并没说分你的权,你不必着急,先听完再说。 ”
这话一针见血,李斯心里暗惊,忙道:“王上,李斯不是这意思,李斯是说要是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权力,办起事来也难啊。 ”
“先听,先听,听完了再说。 ”秦王不急不慢地道。
周冲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周室八百年天下之所以八百年征战,说到底就是诸侯的权力过大,诸侯的权力没有限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因而要对地方官员的权力进行重新划分。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军政分离,地方的官员只管治理地方,不得插手军务。 ”
军政一体化,影响实在是太大,周冲这话也是依据数千年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现代使用的办法。
秦王打断周冲的话道:“军务,国之大事,不可不重视,若是军政分离。 那么地方的官员不得干预军务,军务岂不是荒废了?”
“王上所言极是,军务国之大事,不可不重视。 ”周冲赞成秦王定下的基调,道:“周冲以为保持强大地军队并不一定要军政合一,军政分离也可以做到。
王上请想,若是朝廷给军队定下统一标准,比如射手要射多远、中的多少才能合格。 骑兵的骑术、箭术、格斗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一名合格的骑兵,这些都可以定下来。
平时,军队进行训练,战术演练,但是军队的调度没有王上的允准,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 到了战时,王上派一员良将统兵即可。 如此一来,既不会让军队训练荒废。
也可以防止将军们拥兵自重。 ”
秦王天生就是追逐权力的人,要分他地权力那是找死,要加强他的权力没问题,血流成河他也要去做,军政一分开。 他的权力更稳,这没什么好说的,道:“这个主意好。
对了,在邯郸时。
周先生就建议寡人对军官进行训练,要建学校,寡人看呐,大秦就应该建立这样的学校,让优秀的军官们去学习,去研究新的战术,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能保证军队探索新地战术。
还能防止将军们坐大,这是好事啊,就这么办吧。 ”
内史腾有点想不通,道:“王上,你这不是对将军们不信任吗?将军们可是忠心耿耿,愿为王上出生入死呀。 ”
秦王笑道:“内史腾,你不要急。 不是寡人不信任你们,相反。 寡人对你们很信任。 只是。 你要想到一个问题,周先生说的不是一代的事。
而是千秋万载的大事,你内史腾能活一百岁吗?你能保证你自己忠于大秦,不会为祸,但你能保证别人都如你一样忠心耿耿吗?”
内史腾拍拍额头,道:“不能。 ”
“这就是了。 ”秦王剖析道:“周先生说的是一种制度,要传于千秋万载,所以必须考虑周全,要谋得万全,不能有一丝地差错。 ”
“哦,王上,臣明白了。 ”内史腾终于转过弯来了,道:“周武王分封天下时,那些诸侯不是姬姓骨肉,就是有功之臣,在当时他们是忠心为周室。
只是到了后来,时间长了,功臣死了,骨肉由亲而疏,这不忠的心眼也就有了,所以周天子八百年天下就成了八百年征战。 ”
王翦用肘碰一下内史腾,调侃道:“内史将军,你啥时间成了夫子,说的道理这么透彻?”
内史腾笑道:“听了这么多好主意,我也想聪明一回!”众人齐声大笑。
周冲接着道:“王上,光是军政分离还不够,还应该把财务与政务分离。 ”
一提钱,谁的眼睛都要亮三分,秦王也不例外,眼睛放光道:“对呀,这倒是个好主意。
周武王分封地那些诸侯们,他们之所以坐大,最终不听天子的号令,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实力,可以与天子抗衡。 这军队是一个原因,这财力也是一个原因。
“有了钱,才能办事,没有了钱,还能办什么事呢?请问周先生,如何分离?”
周冲依据现代的做法道:“王上,各地的税赋应该由朝廷统一征收,收上来之后,至于开支,当由朝廷统一开支。
当然,为了符合当地的情况,避免脱离当地的实情,可以要当地的官员每年报上一份开支清单,朝廷核准修正之后再拨给。 ”
他的话概括为一句话:统收统支!好处在于防止各地乱支乱用,贪污腐化。
李斯精于计算,略一思索就明白其中地坏处,反对道:“王上,如此一来,地方报到朝廷,朝廷核算之后再批复,太过繁琐,要多用很多人手。 ”
对于这个问题,周冲是胸有成竹,可惜的是周冲还没有说,秦王就一语道破玄机,道:“李斯,你说的是一个问题,只是你没有想到,这些代价是必须付出的。
若是不如此,任由地方官员去收税,去开支,事后报一下朝廷,朝廷如何把全国盘活呢?寡人怎么掌控全国?怎么能把全国的力量集中到一处使呢?要是发生战争,发生天灾人祸,怎么调动其他地方的力量进行支援呢?寡人心意已决,就这么办!”
李斯也是个聪明人,心念一转,马上就明白如此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强秦王了的权力,秦王可以更好地掌控全国,不敢再说,道:“王上圣明!”
秦王非常开心,呵呵一笑,道:“周先生地办法真好,真多!这么多地好办法,寡人相信,天下一定吏治清廉。 ”
周冲的话把他地心情破坏了,道:“王上,周冲以为光是做到这些还不够,还不能保证吏治的清廉。 ”
“哦,周先生还有好主意?”秦王一下站起来,道:“快,说给寡人知道。 周先生的办法真多啊!一定是不世之计吧?”
大秦帝师 第一百八十章
第一百八十章
周冲并没有直接说事,而是开始讲寓言,道:“王上,周冲听说江南有一种水果叫做橘,甜密异常,当地的老百姓都喜欢吃。
有好事者,认为橘在江南能够生长,结出好吃的果子,那么在江北载种也能收获如江南一般的果子,因而就移栽于江北。
等到开花时节,花也开了,只是到了收获时节发现结出的果子小了,一尝方才得知又苦又涩,因而改名为枳。
“同样的水果,载于江南得橘,甘美异常。 栽于江北却又小又涩,难以下咽,周冲斗胆请问王上这是为什么?”
秦王并不直接回答周冲的话,而是问众人道:“你们以为是什么缘故?”
内史腾心急,道:“周先生,你别绕来绕去,直接说嘛。 ”
“不,还是猜一猜的好。 ”秦王一口否决,道:“李斯,你游历极广,见识广阔,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李斯回答道:“王上,南橘北枳臣听说过,臣以为应该是水土问题,江南宜于橘生长,而江北不宜于橘生长。 ”
“一语中的!”秦王很是赞成他的说法,道:“周先生是在告诉寡人,要把那些官员们弄离最宜于他们生长的地方,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成为好吃的橘有利,但这对于大秦来说是不幸,他们成为枳才是大秦之幸。
嗯,周先生,具体说说你的办法。 ”
秦王真是太聪明了,闻弦歌而知雅意,周冲的意思还没有说他就明白了,周冲在心里佩服得不得了,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实行流官制。 ”
流官制在吏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流官制的出现。 使得地方官吏坐大的可能性大为减少,为国家的统一,长治久安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请问周先生,具体怎么来施行?”韩非不无好奇地问道。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以为官员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地话,要他清廉如故,困难很大,因为他老呆在一个地方。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求他徇情枉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一开始,也许他还能保持清正廉洁,可日子一长,就难保了。
“再者,官员老呆在一个地方,他的亲属一般来说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亲属是不是会始终保持不犯法,也就成问题了。 ”
秦王打断周冲的话,道:“是啊,官员也是人嘛,他们也要结婚生子。 他们也有亲属,也有朋友。 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他们的亲属,他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这些人总以为有个当官的亲朋在给他们撑腰,就可以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好多官员本身并无大地过错,就是因为他的亲朋狗仗人势,今天做点坏事,明天再干些坏事,越来越不象话,最终把官员也给拖下水了。
“寡人一直在想。
大秦的吏治之所以比六国的好,好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秦启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客卿,这些客卿初来乍到,在当地无根,没有势力可言,他们除了奉公守法,尽心为大秦做事以外。
没有别的选择。 现在不一样了。 天下一统了,客卿没有了。 但是寡人一定不能让官员们根深蒂固。 ”
他一席话把周冲要阐述的理由全给说出来了,倒省了周冲一番口舌,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把做出一项规定,官员不得在当地为官。
官员地任期要做出限制,任期满了,政绩突出者,可以提拔到另一地做官。 若是政绩一般者,也要调到另一地任官,只不过不升他的官罢了,也有可能要降他的官。
最好是把南方的官员调到北方,北方的官员调到南方,东边地调到西边的,西边的调到东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