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自自在在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35章 徐家大姑
34-徐家大姑
主意既定,沈伯谦带着杨风,还不太熟练的驾着自家的新牛车,亲自把石匠送到清水县刘家。
不过不太巧,刘老爷一家都去了青州府,只留下刘管家看家。
知道他带着石匠一起来的,刘管家急匆匆的亲自出门迎了他进去。
又听着石匠说新马桶如何如何的干净方便,他更是乐成了一朵花,当即叫人带石匠去开工。
沈伯谦跟他闲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刘家已重开了十多年前关门的百味楼。
由罗厨子亲自掌勺,刘老爷也亲自为少东刘近南坐镇。
刘近南也不负众望,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青州府大小酒楼收拾的服服帖帖,让他们再无联手打压刘家的可能。
沈伯谦知道他们生意顺利,也跟着高兴,酒楼里卖的卤味也有他的分红嘛!
不过,刘近南小朋友果然不愧是冰山总裁进行时,这么小就开始天凉王破了。
主人不在,他也不便多留,且他本来就有事情要做,闲聊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先带着杨风在县里转了转,买了点儿家里要用的东西,就出了清水县。
不过,他们并没有回李家坪,而是拐了个弯儿,去了另一个方向,往徐家庄一带行进。
因为沈伯谦想打听点儿消息。
他想知道徐大姑被逼出走李家坪的真正原因。
说起相处快三个月的徐大姑,沈伯谦只有一句话:要问生活苦不苦,先去看看徐大姑。
再想想这段时间从各种途径打听来的家的情况。
沈伯谦就非常的感谢马大姨夫。
也明白为什么当初他会果断阻止自己将卤汤送给徐家。
也许马大姨夫的确是有点儿私心在里头,但徐家也的的确确是有大问题。
这两三个月了解下来,沈伯谦无比庆幸对大姨父的信任。
徐家太tm人干事了!
二姨的婆婆卫氏是二姨夫的后娘,这事儿沈伯谦是早就知道的。
不过他也没想太多,后爹后妈,不算稀奇。
上辈子身边同学朋友的父母离婚、或者根本就没结婚的,多了去了,虽然再找的跟亲生爹妈比不了,但就他所知道的,也没特别差的。
实在是处不来,大不了互相不搭理也就完了。
但徐家这位是属于白雪公主后妈那一挂的,对前任子女,赶尽杀绝。
早先有次聊天沈伯谦无意中提起二姨夫怎么这么早分家,二姨和他都讳莫如深。
后来才知道,他们前几年是在完全没被通知的情况下,被净身分出家。
当然了,说分家是好听的,直白点儿就是被赶出了家门。
而这,不过是因为卫氏新添了个孙子,要腾地方给孩子姥姥住,好照顾她的大孙子。
二姨一家刚分出来的时候,住了一年多的草棚子,过冬一家大小差点儿没冻死。
还是姥爷把他们接去陈家坳,才算是撑过了最艰难的那个冬天。
好在徐姨父人虽然老实愚孝,却不算笨,在徐家的时候除了干地里的活儿,还忙中偷闲的打短工、采山货.....
总之,能赚钱的他都做,偷偷也攒了点儿钱。
分家后姥爷帮衬了他们一把,好歹置了三亩地,一家子总算是有了指望。
沈母那个时候也偷偷的接济过他们几次,买地的钱她跟大姨也都帮了忙。
所以,后来二姨一家才对沈母多方照顾。
只是,比起徐家大姑的遭遇,二姨一家还不算什么,起码他们还有一家子互相依靠。
徐老爹的原配陈氏也是出名的能干,两人却是把家里经营的红红火火,可生二姨夫的时候伤了身,一病不起,最后撒手西去。
后娘卫氏因为年轻的时候不懂事,闹出过一点儿乱子,一直待字闺中。
徐老爹鳏居之后,卫家看他家的日子还不错,就找人牵了线,徐老爹看对方好歹也是个黄花大姑娘。
于是,卫氏在陈氏死后一年进门,那时,徐大姑八岁,二姨父四岁。
两个孩子在这样的后娘手下讨生活,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二姨父还好些,当时还是徐家唯一的男孩,卫氏也不敢太过分。
不过也几次病的差点儿死掉,都是硬挺过来的,所以二姨夫到现在还有咳嗽的老毛病;
徐大姑则是从卫氏进门,就没睡个一个囫囵觉。
因为,徐家上下各色杂活儿全都归她了。
洗衣、做饭、扫地、喂鸡、劈柴、割草、刷马桶、清猪圈......
硬是把一个八岁的女孩子当成壮劳力使唤,这还不算完,卫氏还对她处处刁难。
洗衣服吧,卫氏说她怀孕爱干净,衣裳在河边漂不干净,要徐大姑站在河中间洗。
她小孩子不懂事,怕卫氏跟她爹告状,大冬天的站在冰碴子里洗衣服。
久而久之伤了根本。
等她大了些,好不容易靠她姥姥家帮衬了些嫁妆找了个不错的人家,但却一直无所出。
眼看自家男人勾搭了一个小寡妇,闹得尽人皆知,公婆也都说要替丈夫娶平妻。
徐大姑泄了气,不想再纠缠了,捏着小寡妇怀孕的事儿闹了一场,和离。
冯家倒也不算过分,没为难她,徐大姑得以带着微薄的嫁妆离开。
当然,也可能是她那点儿嫁妆不值一提,冯家看不上。
回到徐家,卫氏当然是一句好话没有,徐老爷子也觉得她丢了徐家的脸面,任由卫氏折腾。
好在,她还有个亲弟弟能照料她一二。
只是,那时二姨夫一家还没从徐家分出来,本就被卫氏处处找茬儿。
再加上徐大姑,那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喝碗水都说你弄脏了井。
而且,那时徐大姑也不过二十多岁,卫氏就起了心思,想要把她卖个好价钱。
于是就找了个保媒拉纤的,还特特的跟她说:这别的不拘,只要对方出得起聘礼就行。
媒婆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找来的不是四五十的鳏夫,就是出了名的傻子;
不然就是身上有残疾,还有打死过老婆的......
二姨夫气的把媒婆打了出去,徐老爷子却夸卫氏这事儿办的不错。说:
徐大姑在家住着满村都是闲话,他怎么见人?还是早早的打发了干净,看着就糟心。
因为这件事,二姨夫跟他关系有些恶化,再加上卫氏挑拨,最后才会被净身出户。
徐大姑却早看明白了,自己这个爹是靠不住的。
所以,在回徐家前,就先去求了里正,把本就寒酸的嫁妆花尽,立个女户。
看卫氏蹦跶的欢快,她找准机会把这个消息放了出去,闹了一场。
说卫氏想要拐卖她这个户主,狠狠的恶心了她一把,也避过了被卖到偏远山沟里的命运。
但就因为这个,徐老爷子看她愈发不顺眼,几次三番说要把她赶出去。
二姨夫当然不答应,但却只会死扛。
还是徐大姑聪明,想了个主意。
他们几个趁着人多的时候,三大二小往家门口一跪。
来了人就哭:娘你怎么那么早去了,留下我们姐弟受苦。
要不就是:娘啊,爹有了新媳妇、新儿子、新女儿,不要我们姐弟俩呀.....
姐弟俩一唱一和,加上二姨和两个孩子,一哭全村都听到了。
徐老爷子是个好面子的,几次过后,不再提赶徐大姑出去的事儿了。
徐大姑这才算是在徐家安稳住下来。
可卫氏又说了,徐大姑既然立了女户,住家里可以,但不能再吃娘家、喝娘家的。
二姨夫虽然生气,但也的确反驳不了她。
幸好二姨不计较,任凭他从自家本就不多的份例里头拿一份出来养活大姑。
徐大姑也不白吃饭,家里地里一把抓,着实帮了二姨不少忙。
尤其是分家那段时间,也多亏有她,二姨才能安心管家里和两个孩子,稍微粗重点儿的活都被她跟二姨夫包了。
姥爷让二姨一家去陈家坳避冬的时候,又是徐大姑自告奋勇的留下看家。
虽说那时他们住的草棚子没啥值钱的东西,但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万一着个火什么的,那也是不小的事儿。
等二姨一家置地盖房,也一直没有忘记徐大姑,什么都算她一份。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二姨跟徐大姑的感情比起亲姐妹也不差多少。
徐大姑对于二姨那更是满意的不行。
这倒不仅仅因为她和离后二姨对她始终如一,事实上,从二姨没嫁来徐家徐大姑就很喜欢她。
死去的陈氏和沈伯谦的姥姥是闺中密友,二姨和二姨夫是指腹为婚。
但陈氏过世后徐家的情况,陈家二老既不聋也不瞎,自然是知道的。
恶婆婆不好伺候,后娘婆婆也不好伺候,这既恶又后的婆婆当然不会好相与。
是以二老并不想让二姨嫁到徐家。
虽说悔婚名声不好,但面子哪有女儿重要,陈老爷子当时是打定了主意要退徐家的亲,免得女儿受苦。
可二姨听说后不干,坚持要嫁过去,跟二姨夫同甘共苦。
这一点儿,跟沈母倒不愧是亲姐妹,脾气犟的如出一辙。
最后实在拗不过女儿,陈老爷子也只能答应。
他当时想,卫氏虽然可恶,但徐老爷子跟他是老相识,料卫氏也不敢太过份。
再者就是,二女婿徐有财人的确不错,对女儿更是没话说,要是没后娘,真是个好女婿。
但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二姨刚嫁过去那几年还是糟了不少罪,还流过一个孩子。
也没好好坐过大小月子,生女儿银蝉的时候大出血,差点儿死掉。
最后虽说保住了命,却再也没怀上过,她也因此一直比较软弱。
再后来,他们被净身分家出来,陈老爷子彻底的对徐老爷子冷了心,几乎跟徐家不再来往,除了女婿一家,徐家的人他就只认徐大姑一个。
这些都是徐家的旧事,沈伯谦知道也就知道了,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
可问题是,徐大姑在徐家庄住的好好的住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突然要来李家坪呢?
这其中要说没有什么事儿,他是断然不信的。
而这村里,要说什么东西最藏不住,无疑就是八卦。
但徐大姑为什么在徐家庄待不下去,一定要跑到李家坪来?却没人能说出个四五六来。
就连二姨两口子也是一头雾水。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36章
35-查访原委
从前两个月开始,也不知怎么回事儿,二姨夫家总被附近的地痞无赖骚扰。
不是抽他家几根柴,就是摸他家一只鸡,有两次半夜还有人想翻墙进来偷东西,幸亏徐大姑从小睡的浅,及时发现,喊醒二姨夫拿着棍子吓走了来人。
但一家人因为这个,那真是吃不香睡不下,两个小孩更是被吓的连着做噩梦。
二姨夫还以为是自己哪里不小心得罪了这些人,但仔细的想了又想,也没有啊?
这事儿还没整明白,十来年没来往的冯家突然来人了。
说是冯家老太太身子不好,眼看没几天了,临走放不下徐大姑。
她们婆媳一场,看着徐大姑现在还是孤身一人,怪可怜的,将来连供奉香火的人都没有。
所以特此让人来,说冯家愿意再让徐大姑入门,好让她死后不至于做个孤魂野鬼。
徐大姑和二姨都觉得这话说的莫名其妙,没好气的打发了来人。
不料,对方却没完了,没过两天又来了。
但这次说辞却变了,态度也强硬起来,不提什么婆媳感情了,只说徐大姑如今名声不好,冯家念在他们相处一场,愿意把她接回去代为管教。
来人口口声声说徐大姑耐不住寂寞偷人,就连二十多里外的杨树集都听说了。
冯家都被她这个淫/妇连累了。
因为不愿意被人说自家原来的媳妇是个淫/妇,冯家老太太才大发慈悲,愿意收留她。
今后只要她规规矩矩的住在冯家,安守本分,冯家自然会为她送终。
让她可别想着拿乔,就她这样的淫/妇,再这么下去,指不定那天就被人浸了猪笼了。
而且,有这么一个淫/妇在家,徐家的家风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话刚好被/干活儿回来的二姨夫听到,气的拿起锄头当场就把人打了出去。
徐大姑自从和离归家,又被亲爹伤了心,性子愈加沉静。
既不爱串门,也不爱扯闲话,可以说,这些年她从没做过让人说道的事儿。
在二姨家住着,也从不生事,就是家里地里两头干活。
这些徐家庄的人谁不知道,就算是看不上她和离回来的,也不得不说一句她恪守本分。
现在居然有人这么青天白日的诬赖她偷人,真是天大的笑话!
二姨夫只当是冯家诚心上门来恶心人的,根本没当回事儿。
可徐大姑却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冯家这都多少年没来往了,要是没事儿,怎么会突然跑来说这种话?
想来想去,她还是不放心,就多了个心眼,让二姨她们去打听打听。
这一打听不要紧,仨大人差点被气死,俩小孩也吓得不行!
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村里村外都在传:徐大姑和离独居多年,早就耐不住了,跟附近几个村的好多个地痞无赖都有了来往。
本村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癞子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连徐大姑身上哪里有块胎记他都知道。
二姨夫一家跟徐大姑朝夕相处,自然是不会相信这些谣言的。
可惜,世人无知。
大部分人都更愿意相信并且不遗余力的传播这些香艳传闻。
而且说起来也是理直气壮,什么无风不起浪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啦.....
要不就是:怎么人家不说我,偏说你呢?肯定你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再说了,人家连你身上的胎记都知道,那还能清白的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几个无赖痞子半夜出入徐家,夜会徐大姑的传言以病毒般的姿态传播开来。
饶是徐大姑一生要强,却也敌不过人言可畏,当时就气的吐了血。
要知道,二姨家的姑娘徐银蝉可一直跟徐大姑住,她就算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可这小侄女才多大,还没说人家呢,这名声难道也不要了!
但,这还不够,卫氏雪上加霜,也来添堵。
徐大姑偷人的谣言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之后,她带着女儿跑到二姨夫家,说冯家的人跟她说了,徐老爹也同意,过两天她们就接徐大姑回去。
要是不听,徐老爹就不认二姨夫和徐大姑,他们从此就不再是徐家人。
二姨夫明明知道徐大姑是被冤枉的,当然不肯逼她回去冯家。
就想着找村里几户关系好的帮忙跟徐老爹说和说和。
毕竟,在他看来,虽说他们分家了,两边关系也说不上多好,但毕竟还是一家子骨肉。
逢年过节的,他们从来也没少了老宅子的孝敬。
平日里有个好吃好喝的,也总不忘记给徐老爹送点尝尝。
更别说,平时他总是时不时的孝敬徐老爹一下,虽说大部分都是卫氏来要,但也是他的孝心不是。
爹不是也夸过他吗?今年送年礼的时候,爹还说让他没事儿多回老宅看看呢。
这一家人啊,什么时候都能互相扶持。
只要避开卫氏,没有她捣乱,自己好好说,爹肯定会相信大姐的。
结果卫氏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时刻盯着他呢。
不管他找谁,还没等人家来徐家说和,卫氏就先去坐在人家门口就地撒泼。
说那家的男人跟徐大姑不清楚,不然怎么会帮一个淫/妇说话?
这样闹了两场,别说是找人说和,二姨夫去人家家,人家都不给开门了。
虽然没让冯家人接走徐大姑,但卫氏却天天来指桑骂槐的说怪话,俩孩子被吓得不敢出声。
二姨本来说,卫氏再来就假装人不在,不给她开门。
结果当晚卫氏就带着三个儿子砸了二姨家的门,拉着徐大姑就往外拖。
徐大姑也急了眼,挣开跑到厨房里,拎着个菜刀就冲了出来。
虽说吓走了卫氏母子,但徐大姑也有些慌了,晚上直愣愣的坐着,一眼都没睡。
第二天一早趁着大家刚起来忙的时候,她上吊了,要不是银蝉忘了拿东西,回屋看到,大喊了一声把她救下来,这人就没了。
人虽然救下来了,可这心却是半死不活的,二姨二姨夫也唉声叹气,想不明白怎么好端端的出这样的祸事?
但卫氏还是不放过他们,想起来就带着儿子、媳妇和女儿过来闹一场。
最后,还徐家庄的里正看卫氏闹的太过,替徐大姑说了几句公道话,说她平日里为人安分守己,不像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
但这也于事无补,村里的风言风语还是越散越广。
一家子正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二姨收到了沈伯谦修房盖屋的消息。
这真是正瞌睡呢来了个枕头,二姨也顾不上其他了,提议让徐大姑去李家坪避风头。
外甥好歹是个秀才,且李家坪跟徐家庄又离得远,总能让他们喘口气吧。
避开一阵子,过些时候说不定这谣言就没了呢?
这就是沈伯谦从二姨和二姨夫那里了解到的徐大姑避走李家坪的全部内容。
听是听了,可他却从一开始就觉得很疑惑,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古怪啊。
不过,前段时间家里事儿多,他忙着把控全局,尤其是新宅子,就没顾得上这些。
现在这堆事儿忙完了,家也搬好了,鸡啊、牛啊都安顿下来了。
就连村里的私塾也开班了。
而且李家坪私塾现在也就十来个孩子,都是本村的,全部零基础。
暂时还用不着他出手,里正家的李孝正就够教他们了。
所以,这段时间沈伯谦稍微清闲了一丁点儿。
那就该干点儿正事儿了,徐大姑的困境他已经了解,但指望二姨夫那基本是没指望的。
所以这事儿也得他来。
毕竟,了解事件的真相并不是他的目的,目的当然还是要解决问题。
但要解决问题光凭现在这些表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他继续深入调查事件真相。
把家里的事儿交代给杨大爷,又特地跟徐大姑说,让她安心住着。
他自己则是早就打算好了,趁着春暖花开、风和日丽,赶着敞篷牛车四处溜达溜达。
一来熟悉周边环境,二嘛,当然是调查徐大姑被泼脏水这件事。
所以,他跟杨风从清水镇出来并没有回李家坪,而是去了二姨家住的徐家庄一带。
但这次探查还只是个开始。
此后,他没事儿就驾着车出去溜达,找人闲聊,顺便套话,必要的话再请人吃个饭什么的。
这活儿他还有点儿经验,是跟同学们拍一部警察纪录片的时候学来的。
事实证明,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夏洛克,个个能当克格勃,起码沈伯谦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半个月的功夫,冯家的事情他就查了个七七八八。
然后,他,就无语了。
最先查到的疑点是那几个地痞流氓。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算是地痞无赖,也有自己的大本营。
他查到那些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后,故意去偶遇他们。
这几个人本就没什么正经营生,平日里就是靠着在村里偷鸡摸狗,在外面坑蒙拐骗为生。
见着沈伯谦是个面生的,又一副不缺吃穿的书生公子模样,还傻兮兮的说什么到乡间游历,什么领会乡野之间的风土人情。
真是个傻子,不过傻子好啊,好骗啊!
几个人做出一副本地我最熟的样子,争着给他带路,其实就是把他当成冤大头,借机骗吃骗喝。
沈伯谦乐呵呵的中计上当,请他们吃饭喝酒。
又装出一副懵懂天真、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就连听他们说起偷鸡摸狗的事儿也一副“好有趣”的样子,还问他们是不是行侠仗义的游侠儿。
几个人被他夸得高兴,又喝了点儿酒,一不留神就说漏了嘴。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37章
36-真相大白
沈伯谦一边给给几个地痞流氓戴高帽,一边好奇的问他们平日里都做些什么。
但这几个人平日里也不干什么正事儿,实在讲不出什么东西来,说来说去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事情。
不过,大概是喝了酒,几个人兴致都挺高,一直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说着说着,其中一个不知道想起什么,突然骂骂咧咧的说道:“妈的,睡个寡妇摸只鸡都说老子不是人,谁不是人老子还不清楚?”
“叮铃”一声,沈伯谦脑子里警铃大作,顺着他的话问了起来。
几个人明显是心里有鬼,说的遮遮掩掩的,沈伯谦也不着急,继续劝他们喝酒聊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