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悍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缙彦脸上丝毫没有笑容,只是冷冷的说道:“阮大人,既然中山王是死后追封的。那就不该给活人用,不是有人说蓟国公违背祖制吗?要是接受了这个王爵,岂不是坐实了他们的指控吗?”
“张大人,王爵可是朝臣天大的荣耀,旷世的恩典,这种事情你能替蓟国公做主吗?”
“哈哈哈。臣子有臣子的本分,不该封王,就是不能封,阮大人,还是捞干的吧!”
张缙彦敢一口回绝。其实也得到了顾振华的授意,毕竟堂堂王爵,不是什么人都能抵御的诱惑。
偏偏在顾振华看来,王爵却没有什么意思,他的实力够了,别说王爷,就算皇帝都未尝不可!话又说话来,实力不够,就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称帝了又能如何,还不一样是一块肥肉吗。
因此顾振华在一天之前,就给张缙彦专门飞鸽传书,这一次封赏功劳,爵位官职顾振华是一概不要。只要实惠,不图虚名!
张缙彦对顾振华的决定,也是五体投地,一个年轻人能够抵御封王的诱惑,实在是太不简单了,光是这份定力,就值得效忠。
“阮大人,还是那句话,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士兵们的气顺了,让大家的肚子吃饱了,其余的都不要谈!”
阮大铖脸涨得通红,他们精心炮制的计划竟然没了用处,心里头全都是苦水。顾振华这个家伙,不贪虚名,只要实利,实在是不好对付。
“张大人,你的意思到底如何那?”
“什么人上过本,攻讦过蓟国公,一目了然。这些人都抓出来,严厉惩罚,整顿言路。内阁督导百官不利,也有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另外朝廷官员多数翰林词臣出身,不通边务,不懂战事。因此必须从前方调用重臣入京,协理军务。”
“再有就是军需的问题,朝廷需要供应前方三百万担军粮,五百万两饷银,棉服十万套,铁五十万斤,硫磺一百万斤,铜二十万斤,工匠三千名,医生五百名……”
张缙彦开出了条件,一面念着,就能注意到阮大铖的脸色越来越黑,最后都成了锅底灰!
“张大人,还有阮某的人头一颗,你要不要?”
“哼,阮大人,你也别装滚刀肉,要是杀了你就能变出粮饷,也未尝不可!”
“你!”阮大铖狠狠的瞪着张缙彦,冷笑道:“张大人,这么多的物资朝廷绝对拿不出来,不要以为打赢了战斗,就能对朝廷予取予求。”
张缙彦的脸色也阴沉下来,冷冷的说道:“阮大人,本官所开出的这些条件,可绝不是信口雌黄,桩桩件件都是有凭有据。就拿粮食来说,安国军主战部队有三万八千余人,辅助士兵两万,各地民兵丁壮十七万有余。这二十万多万人,按照你们给江北四镇的定制,两万人,四十万担粮食,一人是二十担,我们不多要,每人十担总成吧。那就是二百多万担!再有流寇的降兵,也有四五万人。又打了大胜仗,难道三百万担很多吗?”
阮大铖浑身发抖咬着牙说道:“张大人,有你这么强词夺理的吗?连民夫丁壮都算上了,下一步是不是老弱妇孺也要钱啊?江北四镇可没有这么过分。”
张缙彦朗声一笑:“阮大人,江北四镇打得赢满清吗,他们的兵丁,就是比不上安国军的丁壮。要是他们敢把人马拉倒前线,能砍下一千颗脑袋,安国军就和他们一样的标准!”
这下子也被阮大铖给问住了,江北四镇什么德行,他这个兵部尚书心里有数,可是要这给安国军那么多的东西,他也不甘心,而且也真是拿不出来。
“张大人,朝廷如今困难重重,太仓存粮不过五十万担,你让本官上哪弄那么多的粮食?”
“阮大人,明人不说暗话,往年江南送到北京的漕粮多的时候六百万担,少的时候四百万担。现在不用送到京城了,拿来支援前线不成吗?你可别说没有了,本官已经查过了,老百姓各种粮饷还是照常上交,而且税赋还更重了。你们收了钱粮,却拿不出东西,本官倒想问问,这些都哪去了,难道是被某些人给贪墨了不成?”
“血口喷人!”
“贪赃枉法!”
这两位部堂高官,直接对喷,张缙彦自然不会示弱,冷笑道:“阮大人,不给粮食也没有关系,安国军的将士军机森严,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可是那些刚刚归附的流寇可不一样,他们没有粮食,可是会闹事的。河南呆不下去,就只能到江南,该怎么处置,你和马首辅好好的商量吧!”
“你,你这是在威胁朝廷,是造反!”
“官逼民反,当政的不给粮饷,底下人又能如何?”
阮大铖这时候已经是须发皆乍,用手指着张缙彦,大声的咆哮道:“张大人,好歹你也是读书人出身,难道心中一点忠义都不懂吗!”
“阮兵部,您这是说谁不懂忠义啊!”
一个尖利的声音传了过来,从外面走进来一个红袍的太监,手里还捧着一道圣旨。来的正是戴莹。
“戴公公,哪阵香风把您吹来了啊?”
“张大人,主子万岁爷有旨意,咱家不得不来啊!”
说着话,戴莹轻蔑的看了一样阮大铖,笑着说道:“张大人,陛下说了,内阁乏人,需要有重臣入阁理事,张大人出任过兵部尚书,又在河南管理军务,可谓是德才兼备,是不二的人选。因此陛下特晋张大人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
听到了这话,阮大铖眼前一黑,差点摔在了地上,让张缙彦入阁,顾振华在内阁就有了一条最忠实的走狗,他们的麻烦大了!
“未经内阁,六科,这是中旨,是乱命!”
“哈哈哈!”戴莹仰天大笑:“阮大人,这不是乱命,而是朝廷出了乱臣贼子!张大人,你赶快谢恩,入阁理事吧!”
张缙彦接了旨意,一步跨入内阁,对于文官来说,简直就是鲤鱼跃龙门,一步登天。当然张缙彦也十分清楚,他这个官职是怎么来的,入阁第一件事,他就把兵部,户部的官员全都找了过来。
无论如何,都先要把军粮的问题解决了,河南那边可是嗷嗷待哺呢!
“诸位大人,三百万担,一担都不能少,大家伙总不能让前面的将士空着肚子和鞑子拼命吧。而且前头局势复杂,要是因为没有了粮食,闹出了兵变,这逃兵要是跑到了江南,只怕谁都不好过啊!”
张缙彦意味深长的笑道。





悍明 第二百五十二章 引蛇出洞
“国公爷,您把我们打发到了南京,是不是不准备要我们了?”袁宗第问道。
顾振华哈哈一笑:“袁侯爷,你觉得本爵是说假话的人吗?”
“当然不是。”袁宗第讪讪笑道:“国公爷,俺袁宗第也不是三心二意的人,可是跟着安国军打了几仗之后,俺才彻底明白该怎么带兵,该怎么做人。以往和闯,闯王陛下都太儿戏了,要是,要是闯王能有国公爷一半的见识,大顺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顾振华笑着摆了摆手,“袁侯爷,这些事情不必说了,本爵一贯讲究一碗水平端,不管是谁,有功赏,有过罚。只要弟兄们愿意跟着我,愿意遵守军纪,共同驱逐鞑虏,本爵一定会善加对待!”
袁宗第听着这话,浑身的血液也沸腾起来,他早就看出了李自成已经日薄西山,而顾振华却是如日中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袁宗第早有投靠顾振华的心思,只是怕人家不答应。
终于等到了顾振华松口,袁宗第扑通跪在了地上,磕头碰地:“多谢国公爷收留,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绵侯袁宗第,只有安国军帐下一小兵,俺愿意从头做起!”
和袁宗第相处一段时间,顾振华也知道这个人品行不坏,而且他还知道,袁宗第是夔东十三家军的领袖之一。
当李定国病死之后,在中原大地上,只有夔东十三家军还在坚持抗清,为了中华大地,他们足足奋战了几十年!
“那好,袁将军,你这次先带着本部人马去江南,只要事情办妥了,你的部下就编成一个团吧。从团长干起,袁将军。你不会觉得委屈把?”
“不委屈,不委屈啊!”袁宗第急忙说道。他心里可是有一笔账。安国军的职务看起来不高,但是一个团就有一千多虎贲战兵,比起大顺军。简直就是以一当十,比起他这个所谓的侯爷风光多了。
“国公爷,卑职立刻就去江南。”
顾振华玩得这手没有什么特别的,说白了就是闹饷,安国军不便出头,暂时也没法抽出人马,索性就让袁宗第他们冲在前面。顾振华在背后操纵,这也符合他行事的风格。
袁宗第带着五千人马还是第一波的,后面还有更多,筹码要一点一点的加。不怕南京方面不屈服!
“国公爷,南京派来了钦差了。”方剑鸣突然急匆匆的说道。
“钦差,什么人?”
“听说叫越其杰,是马士英的心腹,在我们向京城献俘之前。他就出发了!”
顾振华哈哈一笑:“怎么,他还准备查办本爵不成?”
方剑鸣笑道:“国公爷,还不至于这么迟钝,我看马士英应该早早的通知了他,这家伙也格外的客气,只说要来探望您的伤势。”
“不见!”顾振华毫不犹豫的摆手笑道:“你就告诉他,本爵需要静心疗养。什么人都不见!”
“国公爷,您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哈哈哈,错了,见了兔子也不撒鹰。正所谓功高震主,就算这次把东西都要过来,南京方面对咱们的猜忌只会更深。本爵也没空和他们扯淡。从此往后啊,我就要长久的装病号!”
“国公爷,你还要装啊,那我们不得累死啊?”
当然方剑鸣也只敢腹诽,相比起吴凯杰。就算是忙活了一点,他好歹不用来回奔波。吴凯杰可是刚刚过了初五,就被顾振华赶走了,让他去了南京,协助张缙彦。
此时的吴凯杰也的确如方剑鸣预料的,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张缙彦接手了次辅之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的寻找粮食,他可是清清楚楚,河南的存粮可不多了。还要安抚那么多的流寇,算起来,要让河南撑到夏粮收获,至少还有三百万担,这也是顾振华给他的任务所在。
可是张缙彦带着人盘点了一下仓库,结果发现南京的余粮只有五十万担,再加上其他的仓库,一时间能弄到的粮食不过八十万担,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一瞬间张缙彦可就上火了,腮帮子都肿了起来,掌权虽好,可是办不成事情,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偏偏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一个个都装了缩头乌龟,存心想要看张缙彦的哈哈笑。
不过张缙彦也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更何况还有顾振华撑腰,索性大家就斗一场,看看谁胜谁败!
张缙彦疾步匆匆的回到了府邸,走进来之后,就听到两旁的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在右边全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太监,在左边都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他们全都十指如飞,旁人简直都看不清算盘珠。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有人接过一张张的账目,送到了桌案上面。
在桌案上端坐的正是戴莹和吴凯杰。
吴凯杰笑道:“戴公公,真没有想到,宫里头还有这么多精通算盘的小公公,实在是出人意料。”
“哈哈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说起来,就属皇家的财产最多,账目也最麻烦。要是没有一帮铁算盘,不一定要被外面的那些大臣算走多少呢!”
戴莹道:“说起来倒是咱家有些吃惊,蓟国公手上怎么也有这么多铁算盘啊,看样子比起宫里的还要略胜一筹啊!”
吴凯杰得意的笑道:“国公爷是何许人也,什么都想在了别人的前头。这些少年很多都是安国军少年营出来的,他们脑子灵活,当兵打仗有点糟蹋了,就都依照着性子培养起来,自然也有专门管算账的!”
“哈哈哈,国公爷真是深谋远虑,让人佩服啊。”
正说话之间,脚步声响起,张缙彦快步走了进来。
“次辅大人,怎么走得满头是汗啊,快喝点茶吧!”
张缙彦也不答话,一把抓起了茶壶,咕嘟咕嘟的就往肚里灌,一点都不讲究斯文。
吴凯杰促狭地笑道:“壮士,不要再喝了,前面就是景阳冈!”
张缙彦喝了大半壶,然后盯着吴凯杰,冷笑道:“本官就是要做一起打虎之人,你们可有神兵利器吗?”
吴凯杰拿起了一摞清单,恭恭敬敬的放在了张缙彦的手里。
“请老英雄过目!”
张缙彦接过了清单,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眼睛也瞪圆了,最后竟然狠狠的拍了桌子。
“混账,混账,大明怎么有这么混账的官?”
也难怪张缙彦生气,根据计算,太仓至少应该有150万担的粮食,现在只余下80万担,有一半不知去向,换成是谁,都不免咆哮,尤其是还是在这种大战关头!
“张大人,您先被急着发火,往下看看!”
张缙彦急忙往下一看,顿时眼睛又瞪圆了:“这,这怎么会烧毁了三十万担啊?”
吴凯杰笑着说道:“您看看前后,就知道了,他们先是说仓库破损,米受了潮,要换成新米。折价销售给了商人前后七批粮食,一共三十万担。然后又要朝廷拨银子,购买粮食,弥补仓库,可是新米买回来之后,不到一个月,仓库竟然失火了,三十万担粮食付之一炬!”
“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张缙彦忍不住说道:“这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粮食不比别的东西,即便是上面过火了,下面还没有事情,哪会全都付之一炬!”
这时候戴莹也笑道:“张大人果然明白,实不相瞒,咱家已经派东厂的人调查了,这批粮食原本就没有受潮。他们故意错报,然后低价售粮给商人。在让朝廷高价从商人手里买回来,一来一回,他们就捞了几十万两之多。可是这些孙子到了最后还不甘心,竟然没有买回粮食,反倒放了一把火,又让他们赚了一大笔!”
“可恶,他们这简直是拿着国事开玩笑,难道就没有人管管吗?”
“管,怎么管?张大人,十年前,南京的大米二两银子一担,这两年粮价飞涨,到了五两银子,甚至先帝殉国的时候,到了十两,甚至十五两。好在蓟国公打了几个胜仗,人心稳定,粮价才低了下来。”
“十两一担,三十万担,就是三百万两银子,这帮狗官,他们贪得也太狠了吧!眼里还有没有朝廷?对了,还有那帮言官呢,他们不是参奏蓟国公,一个顶俩吗,怎么如此的腐化,却没人盯着啊?”
戴莹微微一笑:“张大人,看来您是久不在官场了,没听说吗,如今除了冰敬碳敬,还有了米敬。满朝的大臣都能得到粮商的孝敬,再加上朝廷的禄米,他们才不愁吃喝呢!”
说实话,张缙彦对于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也知道一二。可是真正摆在了面前的时候,他还是怒不可遏。
“戴公公,吴参谋,本官既然受了国公爷的重托,就不能不管,势必要把这弊案掀开,硕鼠不除,将士不饱啊!”
戴莹和吴凯杰都点了点头:“张大人,您说该怎么办?”
张缙彦想了想说道:“咱们不是抓一两个贪官,弄几个粮商就行了,我看还是该引蛇出洞,设计一个圈套,让他们乖乖露出了狐狸尾巴。”
张缙彦是老油条,吴凯杰和戴莹都是阴谋家,三个人凑在了一起,嘀嘀咕咕,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三只狐狸准备联手坑人了!




悍明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国之硕鼠
“老头,你在这烤白薯多长时间了?”
“好长时间了,我都记不清了。 ”
“那你知道这府里头有什么大事没有?”
“俺就知道白薯多少钱一块,别的都不知道。”
“老头,你别找不痛快!”
手下人攥着拳头,就要打烤白薯的老汉。背后突然走来一个人,一把拉住了胳膊,瞪着眼睛说道:“一边去,对待老人家礼貌一点。”
跟班的一看主人发威了,嚣张气都跑没了,点头哈腰的躲在了背后。
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笑着对烤白薯的老头说道:“老伙计,我和你打听一点事,听说国公爷受重伤了,你知道不?”
老头低着脑袋,一语不发,这个中年人看了半晌,才猛然清醒过来,从怀里掏出了两吊小钱。
“哈哈哈,就好烤白薯,给我多包几块。”
老头扫了一眼铜钱,才叹了口气:“唉,好人没好报啊,像我这样的,死千八百的没啥,可是……哎!”
“先生,你不是刺探军情的吧?”
“瞧您说的,我就是一个商人,过来做买卖,听人说蓟国公的身体不好,我们也提心吊胆的。
“哎,听你的口音啊,像是南边的。老头子就和你说了吧,过年的时候,国公爷都闹了几次病危,据说是一位姓吴的神医出了方子,把国公爷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可是这些天也没听说见好,来了多少客人,一个都不见啊!”
“哦?真的什么人都不见吗?”
“敢情,我还能说瞎话吗,那些和国公爷磕头的将官都见不到他老人家!”
中年人听到了这里,眉头紧锁。他从怀里又掏出了几块碎银子,扔在了老头的手里,转身就走。
“先生,您的白薯!”
对方根本没有回头。直接甩着大步走来了。老头看了看他们的背影。垫了垫手里的烤白薯,满脸的不屑:就这点本事。还想和国公爷斗,你们差的太远了!
这一主一仆为首的那位就是越其杰,朝廷亲自派过来的钦差。
“贵儿,你说这个顾振华是真的伤成这样了。还是假的啊?”
越贵忍不住摇了摇头:“老爷,要说不是真的,可是问了不少人了,他们都说顾振华伤了。要说是真的,那为什么河南上下这么平静,秩序井然,实在是不合常理。”
“真假都让你说了。倒是拿个主意出来啊!”
“小的,小的实在是不知道啊!”
“哼!”越其杰狠狠的一甩袖子,急忙回到了馆驿之中。
也难怪越其杰发愁,他来到开封也不少天了。可是除了第一天远远的看了一眼之外,就再也没见过顾振华了。
找不到正主,全开封的人对他都没有好气,一个个全说蓟国公伤成了这个样子,不光是身体,还有心理的。你们这些当官的,背后恶语中伤,前敌流着血,背后还要挨骂,谁能受得了啊!
越其杰的处境格外的尴尬,结果南京方面马士英还不断的给他送来消息,让他务必见到顾振华。
老马这么着急,也是有原因的,除了张缙彦给他找麻烦之外,袁宗第率领着人马已经过了归德,后续的田见秀带着人马也奔江南了。
两军加起来,一万多人,全都去江南就食,粮食还是小事,要是这些人趁机闹了起来,别玩了他们可是流贼出身,连凤阳的皇陵都烧过,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做的!
老马甚至都怀疑顾振华想要利用这些流贼,直接到了京城玩一个清君侧,把他给干掉,然后再把罪责推给流寇,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悔之晚矣了。
马士英他们一日三惊,逼得越其杰也是愁白了头。可是说什么都没用,他们根本见不到顾振华。下面的人也推得一干二净,招降流贼没错,不过那时顾振华没受伤之前的决定。如今这些流贼都打过鞑子,立下了大功,偏偏没有正式编入安**。河南又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总不能让他们再回到李自成手上吧,更不能眼看着他们投降满清。
唯一的出路就是去江南,只有会有什么后果,那就看天意吧!
越其杰是越想越憋气,越想越没有出路,五官都愁得缩到了一起。
“大人,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越贵三步两步跑到了越其杰的面前。
越其杰阴沉着脸:“老爷愁事千万,喜从何来啊?”
“老爷,小人刚刚听说了,李自成派遣了十万大军进入了河南就食。我估摸着啊,安**和流贼之前肯定会有冲突。您想想啊,十万大军,不论如何,顾振华总该露面了吧,我就不信,他还能藏着!”
越其杰一听,也是眼前一亮,可是稍微一想,又皱着眉头:“贵儿,如果顾振华真的重伤,只怕……”
“哈哈哈,老爷,您怎么糊涂了,有什么可怕的。就算顾振华真的动不了了,安**打了大败仗,到时候看看他们还神气什么,还敢不敢自恃功高,为所欲为!”
越其杰终于露出了笑容:“你这个鬼家伙的脑筋转的不慢,快去给老爷好好打听着。”
正月二十五,按照国人的习惯,还没有过完年呢,李自成就派遣了十万军队,有刘宗敏亲自带队,出了潼关,进入了河南地界,一时间中原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不过南京此时却不是紧张这么简单,一场惊心布置的行动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内阁次辅张缙彦亲自指挥,厂公戴莹发动了东厂锦衣卫的势力,倾力配合。能让这两位如此重视,这个案子可谓是惊天动地!
张缙彦端起来茶杯,手却不住的颤抖,端了半晌,却一滴水也没有喝到。往茶杯里一看,原来水早就没有了。
“哎!让戴公公见笑了。”
戴莹苦笑道:“张大人,说句实话,咱家这心里头也是扑腾扑腾的。这和对付一两个官员不一样啊。”
“没错!”张缙彦点点头。苦笑着说道:“读书人都自命清高。仿佛一提钱就脏了嘴一般。可是人世上的事情,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算一算。光是十年寒窗苦读,买书本笔墨,拜名师,参加科举。哪一样不是花费惊人。官商官商,早就勾结在了一起,商人靠着财力到处办学,资助读书人,结果这些读书人中了科举,反过头来再给这些商人保驾护航,为他们说尽了好话。这就是大明贪墨的祸根!”
1...108109110111112...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