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悍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两个包衣奴才架起了鳌拜,转身就跑。李过那里会让到嘴的肥肉跑了,急忙在后面追赶。
“鳌拜,你跑不了了!乖乖受死吧!”
正在这时候。突然前面一阵马蹄声,一支骑兵突然冲了下来。李过猛地抬头,对方居然是鞑子的旗号。李过都是步兵。不清楚局势,可不敢和骑兵对撞,急忙一摆手,让士兵们结阵待敌。
正在这个功夫,鞑子终于到了眼前,来的正是苏克萨哈,他本来被留在了延安。可是鳌拜刚刚离开三天,多尔衮就传来了旨意,严令让鳌拜不准擅自开战。必须退回。
苏克萨哈一看旨意如此,也知道鳌拜不是容易劝说的,他只能亲自带着人马,想要把鳌拜带回去。一路追到了金锁关。正好遇到了这个情况。
眼看着断了一条胳膊。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鳌拜,苏克萨哈也只能狠狠的跺了跺脚。
“哎,不让你来,你非要来,自讨苦吃!”
苏克萨哈看了旁边人一眼,“还不快扶他上马,赶快撤走!”
苏克萨哈也不敢战斗。只能带着半死的鳌拜,一溜烟逃走了。
这时候高一功带着李来亨也到了阵前。安**正在清剿残敌,收拾战场。李过刚刚一脚,把马靴也踢坏了,脚趾头受了点伤,正在换着靴子。
“爹,您老没事吧?”
见到了义子,李过的脸上露出了怅然的笑容:“我能有什么事,倒是你小子,真让爹刮目相看啊。”
李来亨跳下了战马,见到了亲人,满肚子委屈都涌了上来,“爹,孩儿还以为见不到您了!”
父子两个抱在了一起:“傻小子,哪个将军不是从尸山血海里面出来的,这往后你可再也不准哭了。”
李过这么说着,他的眼角也涌出了泪水。
“爹,鳌拜呢?”
李过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臂膀,李来亨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爹,您没杀了他啊?”
“被人救走了,但是你放心,爹爹布下了天罗地网,鳌拜逃不了,前来救他的人更逃不了!”
李过这么从容,当然是有他的信心,如今各方安**都在快到位,一张大网已经编制好了,就看能网到多少鱼了。
“全军听令,立刻分成四队,给我追击鳌拜,不抓到这家伙,不许收兵!”
“遵命!”
安**当即动了起来,高一功依旧带领着精骑追在最前面,李过将手下四个团的兵力分成四队,像是一张大网,不放过任何可疑的目标,他们快的追下去。
……
苏克萨哈带着鳌拜,仓皇的向东逃去,路上鳌拜是半昏半醒,身上都被鲜血染透了。嘴里不断的喊打喊杀,让苏克萨哈直皱眉头啊。
虽然两个人有些不对付,可是好对兔死狐悲,看到了这里,苏克萨哈也忍不住叹息。‘
“鳌拜,你要是听话,不争强好胜,何至于如此啊!”
他们正在跑着,突然眼前一条大河拦路,白浪滔天,浊流滚滚。苏克萨哈急忙勒住了战马。
“这是什么地方?”
“洛水。”
“你们快去找船,渡我们过河。”
“遵命。”几个鞑子转身而去,苏克萨哈焦急的在岸边等待着。
“苏,苏克萨哈……”
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正是鳌拜在喊他。
“哎,鳌拜,你还是老实休息吧,我会平安把你带回去的。”
“不,不成了,我鳌拜一生英勇,死在了战场上,也是一大幸事。不过我不甘心把一肚子的话带走,老兄,你愿不愿意听听啊!”
“唉,有什么话,等着见到摄政王再说吧!”
“那就晚了,就当是为了大清,你也要把我的话听下去。”
苏克萨哈无奈,只能蹲在了鳌拜的身边,听着他的话。
“我此番和安**交战,感想颇多,我练之兵,已经是大清数一数二的劲旅,然则和安**抗衡,依旧落败,你以为是何原因?”
苏克萨哈不耐烦的说道:“还不是安欲火炮犀利,队形严整,不论是多好的武术,都没有用处。说句实话,大清骑射立国有些偏了。好在摄政王已经察觉了,正在大力训练新军,演习安**的战法,要不了多久,我们八旗劲旅就会拥有一支强悍的战兵,到时候横扫安**,不在活下!”
“咳咳!”鳌拜咳嗽了两声,一股鲜血流淌到了嘴边。
“哎,你都这个样子,还说什么啊,快点休息吧!”
“别。”鳌拜用仅存的右手抓住了苏克萨哈,低沉的声音说道:“你听我的,摄政王的军队一旦练好,就是我们大清亡国灭种的时候。八旗终究还要依靠骑射立国,还要在马背上生活。”
“鳌拜,你莫不是糊涂了,你练兵的时候,不也是学了很多明人的做法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就算我们练得比安**还厉害又如何,他们可以组织起十倍百倍的军队,早晚会把我们的消耗光的。我这次和安**大战,虽然惨败,但是却有一点感悟,还请老兄仔细听着。不论是攻还是守,只要在中原之地,我们都不是明人的对手。围绕着城池争夺,虽胜尤败!为今之计,想要保存大清,就要退出关外,重新依仗骑射,无牵无挂。明人杀来,我们就退走,他们走了,我们再回去。就像蒙古那样,不管是明廷多么强大,都能有一线生机。”
“你,你这是让八旗退到关外啊?”
鳌拜苦笑着点点头:“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出大清还有什么生路了,赖着中原之地,只能害死所有人,到了关外,才能扬长避短。”
说到了这里,鳌拜用力的攥住了苏克萨哈的胳膊。
“我们以前有些不快,可是看在大清的面子上,看在所有满人的生路上面,你务必要把……”
鳌拜还没说完,突然远处一阵马蹄声音,高一功带领着人马已经冲了上来。
“别放走鞑子,杀!”
“啊!”
苏克萨哈顿时脸色铁青:“怎么还有找到船只啊?”
“大人,这里船只都被收走了。”
“哎!”苏克萨哈只能长叹一口气,急忙带着人马沿着河,逆流而上,想要逃命。可是这时候除了高一功之外,另一路由熊心率领的安**也杀了过来,正是他们收集了所有船只,封锁了洛水。
“鞑子,还想往哪跑!”
熊心指挥着人马,正好挡在了苏克萨哈的前面。枪声大作,手榴弹齐飞,一转眼就把鞑子炸得人仰马翻。
苏克萨哈一件不好,根本不敢硬碰硬,只好夺路而逃。就在他逃跑的时候,几个护着鳌拜的鞑子落在了一旁,安**冲上来他们纷纷中枪,没有了奴才的帮助,鳌拜也从战马上重重的摔了下来,当即昏迷过去了。
熊心领着人冲到了近前,看到了鳌拜,顿时眉头一皱。
“这时候大人物,给我捆起来!”
正在这时候,高一功赶了过来,他也一眼看到了鳌拜,顿时笑道:“有福之人不用忙,熊团长,你抓到了鳌拜,可立了大功啊!”
熊心还不相信,踢了鳌拜几脚,大笑道:“这是什么狗屁第一勇士啊,第一豆腐还差不多!”(未完待续。。)





悍明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光复陕北
自从顾振华入主河南以来,河南最热门的行业,除了当兵之外,就是拨弄算盘,当“会计师”。
和以往朝廷差不多就成的态度迥然不同,顾振华对数字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每一笔账,哪怕是一个铜子,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不管是各级的官府,还是军队,全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各地都需要大量的计算人才,不少店铺的账房先生经常被借调,有些读书人也放下了架子,偷偷买了一副算盘,在家里头苦练,争取替官府办事。不光能赚到养家的钱,搞不好还能一步登天,自然是趋之若鹜。
如今又到了一年秋收的时候,不少人都摩拳擦掌,而且今年更加热闹的是两淮也来了不少账房先生,这帮人原本都是效力盐商的,随着两淮纳入安**,人才的流动也频繁起来。
两淮的这帮人天天和银子打交道,个顶个的都是高手,有他们在,那些复杂的账目很快就弄得差不多了。
刚刚上任的河南巡抚阎应元抱着一大摞的账本,喜笑颜开的走进了王府。一见到顾振华,他就献宝一样,将清单送到了顾振华的面前。
“王爷,今年河南除了归德和豫北等地有了些许的兵灾,其他地方全全都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大丰收啊!”
顾振华也露出了喜色,看来要命的小冰河期已经过去了,农业走向了正常。有了粮食,就有了一切,中华新一轮的强盛已经不远了!
“阎巡抚。今年能收上来多少粮食?”
阎应元笑道:“王爷,今年比起去年,又多开了七百万亩的土地,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粮食产量还能提高不少,算下来,差不多能收到一千五百万担粮食。去年还剩了三百万担左右的存粮。照这个势头,只怕明年各地的粮仓都要屯满了,粮食要多的没地方放了。中州大地,重现文景之治,王爷居功甚伟啊!”
“不用拍马屁!才区区两三年的时间,河南远没有恢复元气。粮食够用就成。积存多了。反而不美,尤其是要防止谷贱伤农。”
阎应元笑道:“王爷,听说去年您就推行了保护价格,今年是不是也要这么做?”
顾振华想了想,说道:“这个保护价格是要每一年都有的,但是连续的丰收,必定造成粮价下跌,我看还要增加其他配套的策略才行。”
“请王爷示下。”
“上海开埠通商。江浙各地6续扩大桑田,湖广也在大力的种棉花。必然造成粮食短缺。完全可以把河南的粮食卖过去。再有光吃粮也不行啊,还要吃肉,汉人的身体没有鞑子强壮,就是缺肉,现在粮食多了,就要鼓励养猪,养羊,你让下面尽快拟出一份鼓励养殖的办法出来,养的多,有奖!”
阎应元忍不住愣:“王爷,这老百姓养殖鸡鸭猪狗,本是自己的事情,朝廷给予奖励,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
顾振华笑道:“秦国就奖励耕战,本朝不也是劝课农桑吗!不过光凭着当官的喊两嗓子,是没多大用处的。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还是要学着用利益作为杠杆,才能水到渠成!”
这话不错,可是听在耳朵里,总有一些怪怪的。
“王爷,历代都是以德育民,您这是以利使人啊!”
“哈哈哈,阎先生,你以为圣人教化如何?”
“自然是对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圣人呢?”
“这!”阎应元一下子愣住了,沉吟一下说道:“当年夫子以为内圣外王,才是圣人,如此标准,不过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周文周武而已!孟子倒是降低了要求,内圣也为圣人,夫子堪称圣人,孟子也才是屈居亚圣。后辈贤达虽众,刚称圣人者绝无仅有。最近的,诸如阳明公,倒是开创心学一脉,或许堪称贤达!”
顾振华忍不住哈哈大笑:“阎大人,天下亿万之众,没有一个圣人,却要用圣人之道治国,这能行得通吗?古往今来,全都是外儒内法。以利御人如何?让天下万民得利,那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才是圣人之道!”
“王爷说的妙,王爷你这几句真该贴在外面,让老百姓都知道。”吴凯杰一面笑着,一面走了进来。
“圣贤那一套,夜半没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修身处世或许不错,拿来治国,就不免有些荒唐了。”
阎应元苦笑着摇摇头,道:“吴参谋,你现在是越来越离经叛道了,我听说你和那个黄宗羲凑到了一起,还要革新儒学,说什么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非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李自成用刀枪造反,你这是用笔杆子造反啊!”
吴凯杰不以为然的笑道:“那又如何,皇帝有错还不能说了!再说了,我就不信,大胜鞑子,靠的是将士用命。就拿眼下来说,李过他们活捉了鳌拜,你说和皇帝有啥关系?”
“鳌拜!”
顾振华一听,顿时豁然站起,说道:“当真捉了鳌拜?”
吴凯杰急忙笑道:“那还有假吗,王爷您请过目。”
顾振华急忙将战报接了过来,仔细看了起来,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太好了,李过他们可是大功一件,尤其是李来亨,能凭着弱卒,拖住鳌拜三天,该奖,该重重的奖励!”
顾振华很少直接点名奖励将领,这一次也可见他的欣喜。提到了鳌拜,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专横跋扈,目空一切,最后被康小麻子干掉的权臣形象。
不过仔细推究,鳌拜绝对是满清定鼎中原的重要人物,多尔衮在165o年死后,南明的势力依旧十分强大。在李定国等抗清名将的率领着之下,先后掀起了几次反清的浪潮。这段时间正好鳌拜秉政的时候,可以说是鳌拜带领着清廷,走过了多尔衮去世之后,国无长君的艰难岁月。
而且鳌拜在日,吴三桂等人并不敢造反,由此也可见鳌拜的威望。
可以说是多尔衮和鳌拜这对冤家,奠定了满清的基业!
如今捉到了鳌拜,对于顾振华来说,这个胜利比起抓到一位亲王还要欣喜。他自然要不吝厚赏。
“吴凯杰,马上传我的命令,将李过所部纳入下一批军团升格的名单之中,另外向朝廷报捷,请求给李过封爵!至于李来亨吗,把他调到近卫军,出任第三团副团长。有功将士,一律官升两级,记集体一等功!”
吴凯杰忍不住笑道:“王爷,您是很看重这个鳌拜啊,不过卑职觉得封赏的事情还是要等到大战结束,当务之急是穷追猛打,趁着空虚,把陕北拿下来!”
“嗯,没错,你再去给孙诚传令,让他带着人马也火北上,只要拿下了陕北,就像山西进军。鳌拜铲除了,满清少了一员悍将,我们的北伐大业也要加快了。”
……
“别放走了鞑子!”
“快,就在前面呢,进了小树林子了!”
士兵们高声的喊着,在后面一路猛追,苏克萨哈就像是丧家之犬,狼狈逃窜,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他原本身边还有一千多人,可是如今只剩下了二百多个,几乎人人带伤。他也不例外,左腿被树枝划破,皮肉翻开,鲜血淋漓。
“主子,明狗又杀上来了,您看该怎么办啊?”
“唉!”
苏克萨哈长长叹了口气,苦笑道:“鳌拜或许说的是对的,我大清就不该贪恋中原之地,繁华再好,可是要用命换啊!”
想到了这里,苏克萨哈突然扯开了衣襟,撕下一块衬衣,沾着腿上的鲜血,刷刷点点,写了几行字。
他把血书交到了一个多年的老奴才手里。
“你拿着这个,一定要想办法回京,交给摄政王,就说,就说是鳌拜和我的遗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请摄政王为了百万满人的存亡,好好考虑一下!”
“别跑,你们再不出来,就放火了!”
没时间再拖延了,苏克萨哈急忙说道:“你藏在林子里别动,我去引开明狗,听着,血书务必给我送到!”
苏克萨哈交代完毕,转身就跑,带着他的手下冲出了小树林,一旁边正好遇上了安**的骑兵,顿时他的队伍就被冲散了,苏克萨哈带着二十几个人,像是丧家之犬一般,仓皇逃走。
突然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城镇,苏克萨哈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绕过去。可是就在他们刚刚接近的时候,突然一阵锣鼓之声,从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的安**。
康大力正好带着人围住了苏克萨哈。
“哈哈哈,狗鞑子,你也不抬眼看看,这里是黄陵,黄帝的陵墓,也是你们能侵犯的,给我抓起来!”
士兵们一拥齐上,苏克萨哈还想要反抗,结果被士兵用绳索套住,从马上活活的扯了下来,成了安**的俘虏。
四大顾命,捉了一个鳌拜,又饶了一个苏克萨哈!
买一送一,这个生意太棒了。只是李过和高一功还不满足,在肃清了洛川外围的残敌之后,他立刻下达了分成五路攻击陕北的命令。
他和高一功各自领着两个团,康大力,熊心,汤展熊他们三个也带着部下一同行动,五柄利剑,肆无忌惮的插进了陕北,安**的反攻大幕,终于彻底拉开!(未完待续。。)




悍明 第三百六十九章 鞑子要和谈
十月二十七,安**一万五千人围困延安府,经过五天奋战,炮兵轰开城墙,全歼守军五千余人。是役安**阵亡二百七十五人,伤三百八十人。
十一月十号,大军6续收复延长、延川、保安、安塞、安定、绥德,米脂等二十余州县。三十万百姓从鞑子的铁蹄之中挣脱出来,重现光明。
十二月十五日,安**趁黄河封冻,一举过河,抢占永宁州。吹响了进军山西的号角。同时,洛阳方面安**攻陷平阳,南北两路大军,对山西已成包围之势!
……
6续从前方传来了无数的好消息,河南各地都沉浸在了欢喜的气氛之中。顾振华在去年的时候,为了推动新政,办了第一份报纸,叫做《政事纪要》,主要是给屯田政策做说明,同时也刊登大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减免税收,鼓励工商的消息。
虽然大明早就有了达的邸报系统,可是那毕竟只是针对上层,尤其是官宦才能接触得到。而《政事纪要》从一开始就是面向所有人的,语言更加直白,就像是市井说话一般。
还有一项举措,那就是统一使用了简化字。顾振华本以为这个措施会遭到反对,可是结果完全出乎预料,不少文人甚至站出来,公开为简化字叫好。只有一些酸腐守旧的老儒才反对了几声,但是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实际上从汉字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简化,要是真想复古,那就该用象形字了!
到了明末,后世的很多简化字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正式规范而已,因此民间使用较多,正式文书少了一些。
但是作为一个能够接受利玛窦,汤若望这些西洋人的开放时代。明朝士人对待文字的简化格外的开明。也只有满清鞑虏,才会为了钳制智慧,掌控读书人,不惜逆时代而动,从一堆故纸堆里找出了那些已经被淘汰掉的文字,当成圭臬。
其实使用简体字还有一大好处,因为纸张还是非常昂贵的。使用笔画众多的繁体字,一页纸也写不了多少内容,简体字大大丰富了信息量,也降低了知识的成本,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当顾振华提出了简化汉字的倡议的时候。方以智等人还帮着他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考证,认为简化字缘起草书,顺应天道变化,传继圣人绝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方以智领衔了二百多位学者,组成了规范简化文字司。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他们已经6续公布了第一批2oo个简化字,并且在报纸公文上采用。
顾振华也考虑了一些美观的问题,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他们稳步往前推。的确字体简化之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就能够读书识字,报纸的销售量也成倍的增加。
老百姓也不在那么麻木,他们关心着这个时代的变革。前敌的战事。东南的开埠,海外的夷人,全都成了老百姓常常议论的话题。
民智大开,学术激荡,正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号外,号外了!”
“满清第一勇士被捉,八千鞑虏全歼!”
“全都到西门看热闹啊。鳌拜押送过来了!”
报童一边跑着,一边大喊。街道上的百姓听到,纷纷起身,忍不住露出了开怀大笑。
“走。大家伙都看看去吧,这个热闹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下一次只怕就要把那个狗屁摄政王给抓来了!”
老百姓们呼朋引伴,一个个笑逐颜开,向着西城赶去。
这时候在街边的一个茶摊,一男一女正在喝茶,男的二十出头,个子不高,黝黑的脸膛,身材十分剽悍,在肋下带着短刀。
对面的少女十七八的样子,同样身材娇小玲珑,头上扎着一堆辫子,插满了珠花,一双月牙般的眼睛,总是带着笑容,浑身上下葱心绿的衣服,透着青春活力,坐着的时候,都不老实,翘着二郎腿,眼睛四处的张望。
“二哥,听到没有,满清第一勇士啊,咱们也去看看热闹吧?”
对面的汉子眉头紧皱,不快的说道:“三妹,咱们来开封,是奉了奶奶的命令,你也答应了要听我的,可不能反悔啊!”
“听你的也不能当木头人啊,再说了好不容易出川一趟,等咱们回去,奶奶一问说看到了什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你不嫌丢人啊!”
这个汉子想了想,一摆手,把报童叫了过来。
“这位小哥,这个鞑子第一勇士是什么人啊?”
“呵呵,听您的口音就是外地人吧,您来一份报纸,什么都清楚了。”小报童说着将一份号外送到了他的面前。
“听说啊,这个鳌拜横推八马倒,倒拉九牛回。胳膊根比普通人的大腿还粗,吃生肉,喝人血,简直就是地底下冒出来的魔王。小的把这几份报纸卖出去,也准备看看热闹去,听说啊,王爷还要亲自出迎有功将士呢!”
少女在一旁听着,月牙眼睛里面满是光,小拳头紧紧攥着,兴奋的说道:“去的,去的,一定要去!”
她看了一下报童怀里的报纸,一把抓了过来,报童还有些愣,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五两银子的小元宝,塞到了报童的手里。
1...163164165166167...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