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城管无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老王
注:公元纪年虽然从耶稣诞生的年份算起,但这种说法最早却要到公元525年,才被基督教神学家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正式提出,直到公元八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此之前,西方基督徒一般使用“戴克里先历”,以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之年,亦即西元284年作为元年,俗称“殉教纪元”。(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城管无敌 第四章 、亚瑟的迷你王国
公元5世纪末,对于当时的西方人而言,这是一个文明崩溃难深重的毁灭时代。
—贫穷、罪恶、死亡、饥饿、寒冷、干旱、暴虐、战争···…构成了这个黑暗时代的绝望主旋律。
曾经统一地中海世界的罗马帝国,此时已经是分崩离析。一波接一波的民族大迁移,将西方世界原本的各民族生活地域,顷刻间冲击得支离破碎。那些彪悍善战的日耳曼部族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罗马人摇摇欲坠的脆弱防线,从森林茂密的莱茵河畔一直冲杀到了黄沙弥天的北非迦太基故地。而驰骋欧洲的匈奴铁骑,更是在“上帝之鞭”阿提拉可汗的率领下,对希腊罗马文明主宰的西方世界发动了致命一击。
因此,西罗马帝国在二十多年前彻底宣告终结,而东罗马帝国也在蛮族入侵的狂潮中苦苦挣扎。
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余光,正在悄然熄灭,整个西欧大地从此进入了漫长的黑暗时代。
—城市被摧毁,田地被荒芜,书籍被焚烧,学者被杀戮,知识被遗忘······
彪悍的日耳曼蛮族埋葬了古罗马奴隶制帝国的文明,但又无法拿出一个更加先进的新文明来代替,结果就只能拖着整个西欧大地一起沦落蛮荒。
当时的西欧基督教修道士,曾经用这样悲怆的笔调来描绘自己生活的世界:“······你听到过时代的声音吗?你看见过时代的颜色吗?你听过时代终结、破碎发出的哀嚎吗?——没有,只因为你不曾活过!”
在这个痛苦而又绝望的可怕年代里,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大不列颠岛,显然也不能逃出此劫。
在罗马人征服不列颠之前,大不列颠岛上的原住民是红头发而著称的凯尔特人,他们以部落和氏族的形式组成一个个村寨,信奉原始的德鲁伊教,认为万物有灵,普遍过着衣不蔽体·刀耕火种的落后生活。
当威震欧洲的罗马军团第一次登陆不列颠的时候,伟大的凯撒在《高卢战记》里,对这些凯尔特人的生活情况作出了如下描述:“……所有的不列颠人都用靛蓝染身,使人看来呈现出天蓝色·因此在战斗中显得更为可怖。他们还蓄着长发,全身除了头部和上唇之外,到处都剃光。妻子们是由每一群十个或十二个男人共有的,特别是在兄弟们之间和父子们之间共有最为普通,如果这些妻子们中间有孩子出生,则被认为是当她在处女时第一个接近她的人的孩子······”。
—从罗马人的观点来看,当时的大不列颠岛·简直就是一个完全没开化的禽兽之地。
无敌的罗马军团几经征战,成功征服了不列颠岛上较为适宜农耕的南部,也就是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不列颠尼亚行省。然后又在日后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分界线附近,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以保护帝国境内受罗马统治的不列颠百姓,把他们跟北方苏格兰高地的野蛮人隔离开来。
罗马帝国的数百年统治,不仅在大不列颠岛上留下了第一批城市·还让不列颠南部的凯尔特人受到希腊罗马文明的熏陶,迅速摆脱了蒙昧落后的旧俗,在生活和生产方式上跟罗马人看齐·很快就跟北部那些依然茹毛饮血的凯尔特同族出现了巨大的区别。
为了区分这些同为凯尔特人的“文明人”和“野蛮人”,不列颠尼亚行省内的凯尔特人开始自称“不列颠人”,而把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凯尔特同胞称为“皮克特人”。
公元五世纪初,独霸欧洲数百年的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下迅速衰落,渐渐无力维持在不列颠的统治。来自中欧黑森林的日耳曼人,不仅反复冲击着关系到帝国生死的莱茵河防线,同时也在进行战术迂回,不断尝试着渡海偷袭不列颠——从地图上看,大不列颠岛其实离欧洲大陆是很近的,比台湾到大陆还要近得多。在最窄的多佛尔海峡·水性好的家伙只要抱块木板往海里一跳,游上几个小时就到大不列颠岛的肯特郡了,非常有利于偷渡。为此,罗马驻军不得不在大不列颠岛的东部沿海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堡垒来防御他们,但还是不怎么防得住·时不时地就被抢上一把,就如同明朝袭扰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一般。
公元407年,西罗马帝国不列颠总督发动叛乱,抽空了岛上的全部罗马驻军,渡过海峡向罗马进发。虽然这位志大才疏的总督很快就在高卢吃了败仗,被西罗马帝国紧急调集起来的政府军彻底打垮,但这场不合时宜的同室操戈,还是导致了罗马帝国莱茵河防线的崩溃——趁着最后几支还有战斗力的罗马军团,全都忙于自相残杀的绝妙-机会,诸多日耳曼部族大举渡河西进,很快就如同决堤的滔滔洪水一般,迅速淹没了后世的法国和西班牙,甚至进一步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一路迂回到了北非的突尼斯……
这样一来,在瞬间丧失了大半壁江山之后,孤悬北方的不列颠尼亚,就等于是已经跟西罗马帝国剩余的实际领土——意大利半岛——隔离了开来。在连法国都无力收复的情'下,西罗马皇帝不得不放弃了不列颠,在公元410年撤回了岛上最后一批残存的行政官员——至此,罗马人在不列颠的统治宣告结束。
在罗马人离开之后,不列颠尼亚的凯尔特人再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王国,而是上演了一出军阀争霸的大戏,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许多小国,各自割据称雄,彼此厮杀争战,同时还受到北方那些没有受过文明熏陶的野蛮同胞——皮克特人的入侵和劫掠…···总之就是一片混乱,让大海对面的日耳曼蛮族在看热闹之余,也不由得动起了心思。
在这些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蛮族中,势力最强的三大部族要数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他们身材高大,毛发金黄,颇为凶残好战。其中,朱特人的数量最少但却登陆得最早——在公元450年,不列颠东南部肯特郡的一位凯尔特君王为了击败自己的邻居,不惜引狼入室,从大陆上招募了一批朱特人雇佣军结果这些日耳曼雇佣军在上岸之后发动叛乱,袭击了他们的主人,在泰晤士河口地区建立了肯特王国,为日耳曼人的入侵打下了第一个立足点。紧接着,盎格鲁人在北面渡过北海,在英格兰东北方的诺福克登陆;撒克逊人在南边渡过海峡,与朱特人融为一体。随即他们就开始从南北两面夹击一盘散沙的凯尔特人,摩拳擦掌地要把这个岛屿收入囊中。
虽然跟大海对岸的日耳曼入侵者相比,不列颠尼亚行省那些生活习俗罗马化的凯尔特人,显然有着更加发达的文明,但遗憾的是,罗马帝国崩溃的公元五世纪,却是一个文明敌不过野蛮的悲哀年代。
于是,在短短十几年之内伦敦、科尔切斯特、林肯等不列颠东部主要城市相继陷落。凯尔特人很快就丢掉了大不列颠岛上的半壁江山,不得不向西北方的威尔士和西南方的康沃尔半岛节节后撤。
公元476年,曾经称霸地中海、纵横五百余万平方公里的罗马帝国终于在风雨飘摇之中迎来了西部帝国的覆灭。与此同时,一支日耳曼军队袭击并焚毁了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的重镇巴斯和格洛斯特,从而切断了凯尔特人两个主要抵抗核心——威尔士和康沃尔半岛之间的陆地联系。而东部的大半个英格兰,则出现了一堆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的小邦国,在彼此竞争之余,也不忘了联手继续抢夺凯尔特人的剩余地盘。
虽然随着日耳曼部落的长驱直入,凯尔特人的反抗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按照原本的历史,凯尔特人将会在山林、田野与河流之间,与日耳曼入侵者继续奋战一个半世纪之久,但最后终于还是坚持不住不得不放弃了最肥沃的英格兰,撤退到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国的布列塔尼亚等偏僻地区。
而在此之后,起源于德国北部和丹麦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将会正式踢掉凯尔特人,成为大不列颠岛的主体民族;英国的称呼也将会由“不列颠”变成了“英格兰(england),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
在原本的英国历史上这是黎明到来之前的一段黑暗时期,当黑暗时代结束之后,崭新的英格兰王国将会在废墟上出现。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已是英格兰。”
然而,就在这个黑暗时代即将进入最深沉的午夜,而凯尔特人的命运即将堕入最悲惨的谷底的时候,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庞然大物,却悄然降临在大不列颠岛的西南角落……
殉教纪元216年,或者说公元560年的初秋时节。
地点是大不列颠岛的西南部沿海,跟爱尔兰岛隔海相望的温泉胜地巴斯城附近。
距离“卡梅洛特”南极科考站从英属南极领地整体穿越到这里,已经悄然流逝了两年半的时光。
此时此刻,整个大不列颠岛依然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全球小冰河期的酷寒气候,让整个欧亚大陆的农业生产都深受打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饥荒、骚乱、瘟疫、屠杀、劫掠和交战,各种残暴、痛苦和丑恶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这个不幸的岛屿上发生。整座村庄被日耳曼武士夷平烧毁并且搜缴掉所有食物,任凭残存村民活活饿死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流离失所的难民无助地涌到了各个残存的村镇,但是不管哪里都挤不出多少富余的食物,还给当地的治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各种可怕流言与恐怖传闻在人们口中逐渐扩散,宣称世界末日将至的“先知”、德鲁伊和基督教传教士比比皆是,让整个不列颠都被蒙上了一层绝望的灰暗色彩。
然而,在“卡梅洛特”科考站穿越地点的附近,此时却显示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经营和打拼,以“卡梅洛特”科考站为中心,已经诞生了一个小小的迷你王国。
初秋的金风吹拂过树林与荒野,带来泥土与草皮的新鲜味道。袤的原野上到处一片郁郁葱葱·其间点缀着金色、紫色、粉色的小花,随风摇曳,若隐若现。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并不灼人,暖暖地照在皮肤上。让人只想着找一块舒适的空地·然后什么也不干,就这样地慵懒地躺下来打个盹。
由于夏季才刚刚结束,低矮的灌木树篱和远处的森林,此时依旧是色泽青翠,与已经被收割过的田野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衣衫褴褛、披着兽皮和麻袋片的凯尔特人农夫,正在一度被荒废,但如今又重新开垦出来的田地间收割作物。虽然农活也很辛苦·但这些凯尔特人农夫还是一个个喜笑颜开因为那一筐筐堆堆的新鲜土豆,让这些饱受饥荒之苦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丰衣足食的希望。
没错,这片土地上种的都是土豆,二十一世纪的英国主食之一,享誉全球的高产作物。
总的来说,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大不列颠岛,并不是很适合发展农业。这里的气温偏冷·阴雨天特别多,日照偏少,致使很多农作物生长不良·倒是牧草十分茂盛,所以许多地方都只能养牛放羊。
而且,这个时代欧洲的农业技术也十分落后,中世纪英国小麦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普通人一年到头也难得填饱几回肚子。
偏偏如今整个欧洲进入寒冷期,粮食产量进一步下跌······相比较而言,这些既耐寒又高产的土豆,在饿慌了的凯尔特人眼中,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以当时不列颠地广人稀的空旷程度,在大规模推广土豆播种之后·至少几代人的时间里就不会挨饿了。
—当然,在这个时空里土生土长的土豆,本来应该还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继续沉睡,绝不会出现于大西洋对岸的不列颠。所以,这方圆数百公顷种植着土豆的田地,都属于不远处那座坚固宏伟的“卡梅洛特城堡”·而地里的凯尔特人农夫则都是依附于城堡的佃农···…因为“领主老爷”尤瑟大人如今带兵出征在外,所以,眼下正由他的儿子亚瑟少爷和梅林总管一起在田间巡视,检查今年的粮食和蔬菜收成。
两年多时间过去,亚瑟韦斯莱已经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了一名令人信服的战士。他穿着防弹衣,头戴钢盔,背后挂着自动步枪的形象,虽然不如那些中世纪骑士一样的潇洒
“…···虽然遭遇了一些病虫害,土地的肥力也有些不够,但每公顷还是能够出产至少五吨土豆。”
被凯尔特土著人看成是“城堡总管”的梅林.班纳德,身披一袭黑色长袍,举着一根粗糙的橡木拐杖,一边朝着田地里指指点点,一边对亚瑟如此介绍说,“······所以,明年的吃饭问题应该是绝对不用发愁了,为了奖励这些农夫的勤劳,我建议给他们减少两成的地租,每个人都能多分到大约五十公斤的土豆……”
对于这个小小的建议,亚瑟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梅林便转过身去,用凯尔特土话向农夫们宣布了这一喜讯。在场的农民们一个个全都喜笑颜开,眼睛眯成一条细缝,露出所剩不多的浑黄牙齿,赶紧忙不迭地跪下来连连磕头,感谢两位大人的慷慨。
除了作为主粮的土豆之外,菜圃里那些洋葱、卷心菜、西红柿和萝卜的长势也都不错,可问题是……
“…···梅林,这到底是小麦还是狗尾巴草?”指着地里那些稀稀拉拉、干瘪恹恹的麦子,亚瑟脸色不豫地叹息道,“······在消耗光了科考站内库存的面粉之后,难道我们就要靠吃土豆过一辈子了吗?”
“…···没办法,如今的小麦就是这样,考察站内又没有足够的化肥和农药。”梅林摊了摊手,表示自己无可奈何,“······而我也不是能够培育出杂交种子的专家····…实在是没法提升这些中世纪作物的产量……”
—虽然科考站的温室为这个时空的拓荒工作,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农作物种子。但在那个小温室里,充其量也就是种了一些蔬菜水果而已,没人会想到要在南极种麦子、玉米和水稻。就连地里的这些土豆,也全都是亏得在科考站内作为蔬菜大量囤积的土豆之中,有一小部分因为储存不善而发芽了……
此外,在田地四周的草原上,还散落放牧着数百头牛羊和马匹。南极科考站里显然不会存放这些玩意儿,它们都是来自于四周盟友的支援馈赠、捕获高级战俘的勒索赎金和辖下领民的自觉捐献——得益于堪称“强国神器”的土豆,还有穿越者们的枪炮,众多逃难者看到在“卡梅洛特”有吃有穿还很安全,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向这里涌来,自愿充作佃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让这片荒野重新拥有了好几千的新增人口。
而莫名其妙-突然来到这个世界的“卡梅洛特”科考站,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新兴迷你小国的首都。




城管无敌 第五章 、女厕所里的大法师梅林
在巡视完这个诞生不足三年的迷你王国之后,感觉衣服上溅落了不少尘埃,浑身黏糊糊很难受的亚瑟和梅林商量了一下,趁着前进的方向刚好顺路,便打算到不远处巴斯城的温泉浴池里泡个澡。高品质更新就在
两年多时光过去,从卡梅洛特到巴斯城之间,也由原本的无人旷野,变得稍微有了些人气。
当亚瑟跨上马匹,梅林骑上飞行扫帚,慢悠悠地朝巴斯城踱过去的时候,在那条简陋的泥土小路两侧,不时有凯尔特人农夫走出他们的茅屋和木板屋,诚惶诚恐地向他们下跪行礼。
——在这两年里,随着大不列颠岛上各种天灾**的愈演愈烈,拥有“土豆”这一高产抗灾神器,让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饭的“卡梅洛特”,就成了越来越多失去了家园的凯尔特流民趋之若鹜的天堂。
截止到目前为止,依附于“卡梅洛特”科考站生存的凯尔特人农夫,已经突破了两千大关。
为了安全起见,穿越者们一般并不允许这些凯尔特人住到“卡梅洛特”科考站里面,而是把他们安排在四周的旷野间,用原木和茅草搭建房屋居住,形成了几个乱七八糟的小村庄。由于缺乏殖民治理的经验——在“卡梅洛特”科考站穿越的时候,大英帝国已经丢掉印度将近一个世纪了——尤瑟.韦斯莱少校只好对他们实行粗放式管理,除了提供种子和教授栽培方法之外,只要能按时交租。村庄之内基本由他们自治。
这些人平时负责种植土豆和蔬菜,还有放牧牛羊。如果遇到海盗和马贼的偷袭,也可以及时生起火来。用烟雾向“卡梅洛特城堡”告警……至于他们自己?哎,有关野外逃亡的生存经验,这些凯尔特人绝对被传说中吃什么都“嘎嘣脆,鸡肉味”的贝尔大爷强得多,因为那些不擅长野外生存的家伙早就已经死了……
跟卡梅洛特四周那一片欣欣向荣的田野牧歌相比,近在咫尺的巴斯城眼下依然是一片废墟——即便“卡梅洛特城堡”的穿越者们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没法无中生有。高品质更新就在一下子变出能够填满这座城市的人口来。
不过,跟两年前人迹全无的境况对比,如今巴斯城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城墙还是没有修复,但最起码城里已经有了几户人家,还出现了一个不定期开张的小集市——由于罗马帝国在不列颠行省修筑的几条大道,如今在战乱和动荡之中长期得不到维护。早就已是尽数荒废。一时间难以修复。
因此,从巴斯城中央穿过的埃文河,就成了“卡梅洛特城堡”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之一。
除了河面被完全封冻的严寒冬季之外,这两年的其它月份里,时不时都会有河流上游的山民,用小船和筏子载着木材、毛皮和煤炭;或者是来自于下游出海口的渔夫,载着刚刚捕捞的新鲜海产品,沿着埃文河来到巴斯城。交换卡梅洛特出产的富余土豆,还有穿越者们从科考站里翻出来的一些废铜烂铁……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中世纪。任何一点儿金属都是极为宝贵的。穿越者手中的小刀和菜刀,在这个时代简直是成了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哪怕是空的铝制易拉罐,也能被山里的猎户磨成箭头来使用。
为了给这种中世纪的原始商业服务,原本已经被彻底废弃的巴斯城,终于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市民。
除此之外,在城内新出现的教堂,也是吸引四周流民前来定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初,亚瑟他们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从盎格鲁人强盗手下救出来的那个传教士胖保罗,如今已经从巴斯城杂草丛生的古罗马神庙废墟之中,亲手清理出了一间完好的小殿,摆上粗制滥造的十字架,作为他的教堂来使用。高品质更新就在
散居在这附近的凯尔特农牧民,都经常来这里听他讲道,还有几家虔诚的信徒,索性在教堂旁边收拾了房子住下,反正不管哪儿都有的是未开垦的田地,更别提在这里还有种子和农具供应——虽然暂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重建城市,但穿越者们还是把这里视为自己“有待开发”的地盘。而保罗神父也已经在“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编制内”挂了号,作为现代英国穿越者和眼下不列颠土著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除了本地土著之外,“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现代穿越者们,时常也会骑马或步行造访这里,但他们倒不是来听保罗神父讲道的——迄今为止,能够完全听得懂五世纪拉丁文和凯尔特土语的现代穿越者,还是只有寥寥几人而已。此外,这个时代的基督教经义,也跟二十一世纪的英格兰国教存在极大差异,简直可以互相视为异端——而是因为巴斯的温泉浴室,就在这座神庙,或者说教堂的隔壁。
“……吁——”
在即将撞上大门的前一刻,伴随着一声呼哨,亚瑟终于拉住缰绳从马上跳了下来,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般顺畅熟练。然后,他随意地把马匹交给保罗神父照顾,就径自走进了温泉浴室,连去教堂里坐一坐的兴趣都没有,更别提做告解什么的了。紧接着,梅林巫师也从半空中落了下来,扛着扫帚走了进去。
——在卡梅洛特的正规职务分配表上,保罗神父差不多就相当于是一个浴室管理员而已。
不过,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接触,尤其是跟先前在盎格鲁撒克逊人部族里的遭遇进行对比之后,从意大利来的保罗神父,也早已捏着鼻子承认了这个事实:虽然这帮奇人异士怎么看都像是异端,但好歹还信仰上帝;而那些野蛮嗜血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如今可都是信仰着奥丁大神,用活人献祭的异教徒呢!
在神庙废墟的旁边,罗马人遗留下来的温泉浴室,已经被重新整理过一遍。虽然很多锅炉和管道都已经坏得没法修复了,不可能再像当年的罗马人一样蒸桑拿,但最基本的泡澡功能总还是有的。
此时此刻,亚瑟和梅林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个仿佛游泳池大小的温泉浴池里,享受着富含二十七种矿物质的温泉水的滋润。骑马巡视了大半天的亚瑟,显然已经有些疲惫,很快就泡在池水里,靠着池沿打起了呼噜。但梅林的精神倒还不错,并且敏锐地注意到一处异样——在温泉浴池边沿,那十二个原本应该不断涌出潺潺温泉的大理石兽头喷嘴,有一个不知为何竟然停止出水了。
呃?难道是被泥土树枝之类的杂物给堵塞了?
于是,闲极无聊的他就光着身子凑了过去,想要动手疏通一下。
然而,当梅林真正把眼睛凑到喷口旁边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在管道内侧发现了一样熟悉的事物:
一个约摸乒乓球大小,散发着幽幽黑气的黑洞!或者说,一个连接着现代世界的虫洞!
霎时间,一阵难以遏制的狂喜,立刻紧紧抓住了这位资深英国职业穿越者的心脏。
1...254255256257258...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