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老王
如今这年头,虽然不怎么流行烧死女巫了,但若是被扯上了这样一个名头,那么只怕是要被读者们看成对着水晶球念念叨叨的吉普赛女巫——想到数闪着星星眼的小女生写信过来,请求自己帮忙占卜恋爱运、财富运和事业运,甚至有某些迷信的军阀将领来请她占卜作战胜负,金奇娜就感到头皮阵阵发麻……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打着琼瑶的名头反琼瑶,足以让诸多琼瑶迷活活气死的作品,还有把鲁迅、郁达夫等一众文坛名人踩了个遍的作死行为,金奇娜顺利地成为了上海滩的知名女作家,为自己争取到了极多的女读者。虽然谈不上财源滚滚,但至少依靠稿酬维持一家生计是没问题了,而且说出去也挺有面子。
——论在哪个时代,除了最疯狂的文革时期,文人一般来说总还是比较受人尊重的。
因此,她收到的读者来信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每天都要拨出至少半个小时来处理和回复。
“……出轨,男人之通病也。虽瑕不掩瑜,然瑕即瑕,瑜即瑜,不可以瑜掩瑕。”这是比较中肯的观点。
“……很精彩,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多发表一些吧!”这是来信催稿的读者。
“……琼瑶先生,再为咱们女人写些文章吧!”这是敬佩金奇娜的女读者。
当然,在这些来信之中,也有驳斥唾骂的——而骂她的信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极端保守派,骂她身为女子不该沽名钓誉,在报上抛头露面发表东西,强调“女子才便是德”;另一种是激进自由派,骂她思想顽固、封建保守,执着于腐朽的旧式婚姻制度而不知时代变迁……某些言辞激烈得让金奇娜目瞪口呆:莫非眼下除了政府主义之外,还有婚姻主义吗?是不是还要退化到原始部落的群婚制度才好?
当然。在金奇娜的眼中,不管是赞美也好。驳斥也好,对于她和她的作品来说,都意味着有人在关注,都等于是提高了知名度——对于文化人来说,还有什么东西能比知名度加重要呢?
唉,不知台湾的那位琼瑶奶奶,如今有没有出生了?嗯,应该是还没有吧!而且。琼瑶奶奶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高贵、那么的仁慈,就是知道我抢了她的笔名和作品,也一定不会介意我的奈之举吧!
实在不行的话,以后若是机缘巧合的话,索性就栽培她当我的弟子,送给她一个“琼瑶二世”的笔名,让她写我这部《水云间》的脑残版同人小说好了。也算是物归原主……啊,我真是太善良了!
就这样,金奇娜按照“真爱敌型”原版琼瑶小说女主角的圣母思路,如此浮想联翩了一番,又自我赞美了几句,原本对于剽窃琼瑶作品内容的一丝愧疚。也就消失踪了。
————————————————————————
总的来说,金奇娜虽然不是传说中的万能女主,没有金手指,也没有随身空间,改变不了历史大势。但这两年的经历至少还算幸运——首先,在灵魂穿越的时候。她完整地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不必再用“失忆”之类很危险的借口来掩饰:要是真的在那个闹离婚的时候不幸失忆,弄不好真有流落街头的危险。
其次,虽然爱觉罗.奇娜在穿越之后,性格有所变化,还具备了原本没有的写作能力,若是身边有多年共处的亲近之人,很容易察觉出一些倪端。但此时的东北老家已经沦陷,跟着一起南迁到上海的公婆也已去世,在奇娜的身边,只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和一个逃到北平之后才雇的佣人张妈——前者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察觉不出多少问题,后者是相识不过几个月,哪里敢随便说女主人的坏话?
第三,在身边钱财用尽之前,她就已经在文坛闯出了一定名气,有了可以维持租界生活的收入。
——虽然在整个民国时代,一直有不少失势的军阀和下野的政客,隐居在上海滩的外国租界里当寓公。但若是没有十万块银元以上的家产,是根本没法在寸土寸金的公共租界里活得比较舒服的。
而穿越之初的爱觉罗.奇娜,除了公共租界里这座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小洋房之外,即使把身边的昂贵衣服和首饰珠宝统统典当,大概也就能凑出八千多块银元的款子……只凭着这笔钱,可支持不了很久的生活。何况,为了出门交际时最起码的体面,她也不可能把珠宝首饰和漂亮衣裳这些行头给统统典当了。
确实,一块银元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很高。一块银元等于十二角银毫,等于一百二十八到一百四十个铜元。一个铜元能买一个鸡蛋或者一根油条,一个大饼,五个铜元能买一碗牛肉面,牛肉又大又厚。在北平一般只要四千块大洋,就能买一套十间房左右的院落,连同装修费用也不会超过四千五百块银元。
但是,在纸醉金迷、消费水平高昂的上海租界,除非不去任何高消费场所,不置办任何代表身份的行头,不参加任何上流社会的交际聚会,否则八千多块银元是绝对不够的——举例来说,租界那些世家子弟和社会名流举办婚礼的时候,即使只是普通客人的随礼,按规矩也要两千块银元。
还有小孩子的教育经费,在那个时候也很是不得了,且不说中学和大学,即使只是稍微好一点的小学,每年就要收五十块银元的学费,还不包括服装、饭钱和其它杂费……难怪民国年代的穷人根本上不起学。
此外,论是作为前清郡王家里的多罗格格,还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金奇娜都根本法忍受上海普通市民以青菜萝卜和豆腐作为主菜,每个月只吃四次荤腥的寒酸伙食——那样的话每个月大约只要花二十元——而是要求天天有肉,顿顿有荤菜,时不时还要下馆子打一顿牙祭。再加上喝茶、喝咖啡、吃糕点,还有女儿金杏贞的糖果和玩具……因为这样富有小资情调的生活。全家每月的开销总在一百元以上。
幸好,凭着出版社每千字三元到四元的稿酬。外加几部小说的版税,金奇娜如今每月的收入都在两百元以上,还能支撑得起在租界里的生活开销——虽然民国时代的大多数穷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但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却是生活得相当优渥。一个普通的作家只要够勤,每月发表个三五万字,在上海的日子就可以称得上宽裕。就算每月只有万把字发表,维持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足以羡煞今天吃方便面的那些络作家:以二十一世纪的稿酬水平,即使是络上的白金vip作家。如果他们一个月只发表一万字,估计就得露宿街头了!
至于张恨水、鲁迅这样民国时代的顶尖作家,每个月只要写上一两天,就可以过上住洋房吃西餐的**生活——鲁迅在成名之后的稿酬收入,每年一般都维持在几千元的水平,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一万元。而创作了《金粉世家》的张恨水则收入还要高,他在北平买了一个大宅子。由于面积大,装修也过于豪华,以至于坊间传说他买了一间王府……
当然,跟这些名垂青史,作品上了后世教科书的前辈大腕相比,刚刚崭露头角的穿越者女文青金奇娜小姐还没有这么高的收入。但要让自己和女儿生活得不错,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只是名气大了之后,麻烦也就跟着多了。尤其是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吹鼓手,她之前那些谴责花心男人的犀利文章,是一口气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附体的穿越者女文青在现代并不是专门研究近代史的。对民国时代的文坛氛围也不是十分了解。民国时代的那些出色人物。她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介绍,既没有多少畏惧之心。也高估了某些“风流名人”的节操……
因此,她以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在文章中列举了一大堆后世搜集到的名人丑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还刻意模糊了地名,但依旧把诸多社会名流给得罪了个遍——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有言论自由,除非是造谣中伤,否则对于真实发生的事情,在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在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果顶多也就是禁言或删帖罢了。而诸多名人也早已习惯了被骂……可是在民国时代,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且不说那些军阀官员和富商,都以娶一个精通外语的式姨太太为荣。在此时文坛艺苑,各种师生情婚外恋亦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象征,被誉为突破封建婚姻枷锁,追求纯洁爱情的勇敢壮举。通过文人们对舆论的扭曲,找小三养情妇成了风流雅事,而忠于婚姻反倒成了落伍老土的表现……很显然,“琼瑶先生”的文章骂尽负心汉,轻描淡写地撕破了众多男儿的华丽面具,自然大大得罪了那些节操的风流文人。
结果,今天金奇娜在处理读者来信的时候,就在一封“进步青年”写的信里找出一枚子,说是要打死她这个“阻碍进步、保守落后”的祸害……接下来,如果说一位“进步青年”的威胁,只是让金奇娜感到囧囧有神的话,那么蓝衣社(军统前身之一的警告信,就让金奇娜感到毛骨悚然了。
说起来,妇女解放这种事情,和蓝衣社这样的**特务组织怎么看都扯不上关系,可惜在34年、35年的时候,正是上海地区蓝衣社最清闲的年月——**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已经于今年被彻底捣毁破坏,整个临时党中央都撤退到了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要到36年才会重建上海地下党。而全面抗战则还有几年时间才会开始。如今日本人虽然在华北步步紧逼,但在上海这边倒是暂时没啥大动作。
结果,蓝衣社在这两年里因为老对手被打垮,对手还没出现,闲得发慌,就开始胡乱折腾,不务正业,什么事情都要掺上一脚:中医与西医之争,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农历与公历之争……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怒吼一声:你们既然是特务组织,就给我好好地当特务啊!管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闲事干啥?
当然,这些玩意儿毕竟都是跟政治完全不沾边的小事,所以不会用上激烈手段。但以蓝衣社的凶名,光是到处给人寄警告信,就能把许多胆小的家伙给吓出心脏病——看着信上列举的“有违妇德”,“影射最高领袖(蒋介石”等诸多罪名,金奇娜当真被吓得不轻。虽然这很可能是某个蓝衣社普通成员打着组织的名头乱来,甚至干脆是外人冒充蓝衣社在吓唬她,可即便只是万分之一的危险,也足以让她浑身哆嗦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城管无敌 五、误闯闺房的萝莉城管
事实上,虽然如今被文化界吹捧成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旗手,但金奇娜本身对此其实并不热衷,只是口头上嚷嚷几句,用以刷知名度罢了,至于真正的社会实践,则是基本没有做过。
之所以如此消极,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根本不适合——举例来说,大约十年之前,就有人在上海开办女工夜校,想要改变劳动妇女多为文盲的现状,塑造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女性”。但办学者却很快就哭笑不得地发现,来女工夜校读书识字的女学生,居然大多从事于“第三产业“,比如卖唱女,乐伎,妓女,甚至还有骗子和拆白党,因为她们若是识字就可以增加收入。另有不得宠的姨太太若干,都是准备私奔的,认为识得字以后好找工作。倒是女工人的就读积极性不强,因为识字与否跟她们的收入无关……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混乱旧社会,所谓的女权注定只能是小资产阶级在咖啡厅和沙龙里的幻梦。如果不能彻底扫清封建制度的残渣、改变社会观念的歧视,那些大家闺秀即使上了新式学堂,甚至出国留学一路读到硕士、博士,最后往往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回来嫁人当一个家庭主妇……
在民国时代不少传统家庭的观念里,让女孩子出去读书,只会耽搁她们的出嫁年龄(当时普遍二十岁不到就结婚,女大学生就算是老姑娘了)。导致她们在家乡找不到好丈夫。
而且,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旧社会的女性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性,换来了心安理得地享受男人供养的福利——在传统社会里。丈夫养老婆是天经地义,而男人靠女人养着吃软饭,则会受人耻笑——传统封建礼教对她们来说既是禁锢自由的枷锁,也是维持生活的保障。新社会的女性若是想要获取跟男人平等的权利,就得学会像男人一样自己养活自己……但在金奇娜的眼中,大多数民国时代的“进步女青年”似乎还做不到这一点,她们只是把自力更生看成不得已的事。却依然把嫁个好老公当做人生的首要目标。
唉,在旧中国这一潭臭不可闻的死水里,想要移风易俗什么的。还是只能指望一路逆天的**啊!
然而,在外界的很多人看来,尤其是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撰文描写了诸多传统女性悲惨遭遇的“琼瑶老师”。俨然就是解放女性的首席吹鼓手——所以。金奇娜就被“反对进步”的保守势力给警告了。
不过,虽然这份“自称”来自于蓝衣社(军统前身之一)的警告信,一度让金奇娜吓得魂不附体,但仔细想想,所谓蓝衣社的警告,似乎也就是那么回事。记得前阵子的时候,上海的蓝衣社成员还大张旗鼓地声讨中医的“反科学”呢,可后来好像也没看见他们一条街一条街地捣毁中药房、逮捕老中医……
总之。蓝衣社纵然凶名卓著,但毕竟不是专门帮助负心汉欺负弃妇的打手。只要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还有一点理智。就不可能像对付**地下党成员,诸如柔石和瞿秋白那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大肆动用暴力手段,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否则的话,以蓝衣社如今利用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的机会,在学术、艺术、教育等无数不同领域到处胡乱插手的作风,天晓得要杀多少社会名流,把多少人当成政治犯来逮捕了。
——金奇娜想象了一下,在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里,关满了反对西医的老中医,反对公历的老农民,反对西学的老学究……嗯,为此要浪费多少资金暂且不提,光是牢房就起码要扩建个几十倍才能装得下吧。
当然,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按照原来的历史,大约再过半年,国民党反对派就要刺杀左翼文化名人史量才了。为了防止蓝衣社的特务们搂草打兔子,顺便把自己这个“妇女解放运动先锋”也给喂了枪子儿,金奇娜最近正准备尽快转型,把主要写作题材改成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向来甚少忌讳,男女皆宜。
“……琼瑶小说的数量虽然有很多,但比较出名而我又记得清楚情节的小说,似乎总共也就那么几部,如今已经是把最后一点潜力都压榨完了——《新月格格》和《还珠格格》实在是太欢乐也太脑残,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改;《一帘幽梦》的故事内容发生在二战后的台湾,背景差得太多了……”
金奇娜坐在藤编的圈椅里,用钢笔一下一下地敲着写字台,皱眉苦思,“……接下来该写什么?若是写武侠吧,又该写哪一类型的呢?《神雕侠侣》?精彩是精彩,可惜篇幅太长了,还得先从《射雕英雄传》写起来,若是不受欢迎就太亏了。《笑傲江湖》?嗯,前半截的很多情节好像记不清楚了,整个故事可能会串不起来。《霍元甲》?这种反日题材的小说,放在三十年代肯定很有市场,但是只怕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关当局不让发啊,弄不好还会有日本浪人来找麻烦。《鹿鼎记》?这个的情节倒是记得很清楚,也没啥犯忌讳的地方,可惜主角韦小宝对女性实在是太不尊重了,会砸了我的招牌……”
正当她玩着钢笔迟疑不决的时候,一个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就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妈妈!妈妈!您可爱无敌的小贞贞回来啦!妈妈!妈妈!贞贞给你带好吃的来了,是老师奖励给贞贞的哟!”人未到,声先到,娇嫩侬软的声音还隔着老远,就透过敞开的房间门传了进来。
——这就是金奇娜此世的女儿金杏贞,或者说爱新觉罗.杏贞(和慈禧太后一个名字)。今年六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身材娇小玲珑,容貌犹如洋娃娃一般精致。性格很是乖巧可爱,尤其是精通各种卖萌技巧,很会逗大人开心,让穿越前就极为喜爱各类小萌物的金奇娜给宠得不行,都快变成一个小魔星了。
而刚刚从附近小学里接她回来的佣人张妈,也一边收拾着鞋子,一边笑嘻嘻地给金杏贞说起了好话。
“……哎呀。金小姐,您瞧贞贞这姑娘多孝顺,在学堂里考试拿了满分。老师奖给她小蛋糕也舍不得吃,一定要藏着带回来孝敬您呢!”她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翻出一小块蛋糕,放到写字台边上。
——很普通的扁圆形小蛋糕。没有奶油和糖霜。也没有果仁和巧克力,但却是那么的让人感动。
而金杏贞则献宝似地从小书包里翻出一张满分考卷,一脸得意地在金奇娜的面前直晃,“……妈妈!妈妈!你瞧,您可爱无敌的小贞贞是全班同学当中最聪明的哟!说吧!妈妈,你打算怎么奖励小贞贞啊?”
“……唉,才小学一年级就这么骄傲,等到长大了那还得了?”金奇娜叹了口气。先是对女儿的额头屈指弹了一记脑瓜崩,让这只小萝莉委屈地撅起了小嘴。然后又俯身亲了一下杏贞的脸颊,以示安慰,“……好啦,先去写作业吧!妈妈这就亲自下厨给你做一顿好吃的……”
——————————————————
在这个没有网络和电视,收音机也很稀罕的时代,哪怕是在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夜生活也是很无聊的。
即使是富豪子弟,也只能去喝喝酒,赌赌钱,跳跳舞,勾搭勾搭交际花。至于上流社会的太太小姐,更是只能以打麻将和跳舞为主要消遣。
很遗憾的是,金奇娜既不会跳舞也不喜欢打麻将,根本挤不进太太小姐们的交际圈子。
幸好,在她穿越之前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真心诚意地热爱文字与书籍的深度宅女,她们比起跳舞唱歌更愿意埋头书海,比起与男人玩乐更喜欢与书本作伴——而金奇娜这个小书呆子也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即使一连很多天伏案疾书、足不出户,金奇娜也依然能够过得舒适而又悠闲。
当然,不管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再怎么精彩,也还是不能代替真正的口腹之欲。
因此,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金奇娜除了写作和阅读之外最主要的消遣,就是依靠自己两世积累的一手好厨艺,将后世品尝过的各种风味美食逐一重现出来,满足一家人的肠胃和味蕾。
——不管在什么时代,凡是幸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满满的美食嘛!
这一顿晚餐的主菜是川味春笋烧鸡,选用了新鲜的春笋和蘑菇,还有傍晚刚杀的肥鸡。先把肥嫩的春笋放在开水里一烫,就已经熟了一半,再把洗净的蘑菇也烫一下,然后把处理好的肥鸡快刀切成鸡块,同样用开水炖煮一会儿。随后捞出半熟的鸡块,加入料酒、葱姜蒜末和少许精盐,腌渍片刻,并且把汆烫过的笋子切成小块,蘑菇撕成碎片,最后在锅内放入食用油加热,随即就可以分别放入鸡块、笋块、蘑菇,快速翻炒装盘,顺便淋上一些烧热的辣椒油,就足以让人吃得全身大汗淋漓、毛孔舒张。
除此之外,还有香喷喷的土豆饼、炒菜心、番茄蛋花汤、糖醋鱼……虽然都是一些不太复杂的家常小菜,但是就着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的米饭,金杏贞和张妈还是吃得满嘴流油,几乎把一桌子的菜全部扫光。
“……真是太好吃了!妈妈!你到底是怎么会烧这么多好吃的菜式的?哪怕是一样的菜式,张妈也烧得比你难吃多了!”金杏贞很不客气地一口气吃了七八块川味烧鸡,然后舔舔嘴唇,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再来一盘烧鸡好吗?锅子里应该还有不少吧!”
“……那是明天的份儿,现在再吃的话就要变成小胖墩啦!小心把肚皮撑破哟!”看着女儿溜圆溜圆的小肚子,金奇娜很不厚道地笑了。“……不要再撅嘴啦!我的乖女儿,还有一锅老母鸡汤正在厨房里炖着呢!等明天你上学的时候再热一热,灌在保温瓶里带过去。中午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喝,好不好?”
“……哇哦!太棒了!妈妈,妈妈,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
吃过饭之后,母女俩又笑闹着闲聊了一会儿,金奇娜还翻出金杏贞的作业本,考校了一番她的功课。然后就打发她去洗漱睡觉了——小孩子最需要保证睡眠时间——随即再一次独自走回书房,打开电灯,伴随着发条闹钟的咔哒咔哒声。开始静静奋笔疾书赶稿子。
这就是文艺女青年金奇娜在民国时代的日常生活,很平淡,很悠闲,有点无聊。但也很温馨。
最重要的是。她发自内心地喜欢和珍惜着这样的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一直这样维持下去。
说真的,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仅仅追求着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即使穿越到了这个激荡的大时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挑起改变历史、革新社会、振兴民族的重担——她自认为完全没有这样的本事!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纷纷扰扰的民国乱世。早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在稿纸上又写了一个段落之后,偶然抬头看到放在桌上的日历。金奇娜的心情就忍不住低落下来,再也无心酝酿作品,只得暂时丢下钢笔,瘫坐在椅子上,一手揉着太阳穴,感觉脑袋里已经是一团浆糊。
五月了,现在已经是一九三四年的五月了!她忍不住自言自语地如此念叨着。
看着一页页扯下的日历,她仿佛就听到了历史的车轮在轧轧滚动,笔直地驶向战火与硝烟之中……
一九三四年,是农历甲戌年(狗年);同时也是民国二十三年;满洲国康德元年,日本昭和九年。
在今年的一月二十一日,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州事变彻底失败,工农红军在南方失去了最后的外援。
三月一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在吉林长春恢复帝制。末代宣统溥仪又当上了康德皇帝。
在接下来的夏季里,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将会遭遇惨痛失败,最终于今年十月踏上长征之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