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城管无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老王
“……天呐!有这么惨?”蔡蓉小姐顿时惊讶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照这样看来,伦敦白厅海军部万一哪一天被逼急了,说不定就会启封纳尔逊勋爵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让它重新披挂上阵了……”
“……或许吧!如果白厅还能找到那么多会操纵木头帆船的水手的话……”王秋翻了个白眼,“……此外,恐怕还得赶紧熔了纳尔逊的铜像来铸24磅炮……现在那条船上的舰炮已经都是木头做的样子货了。”
“……我想这恐怕要求助于亡灵魔法师的骷髅水手了……”蔡蓉叹息着摇摇头,“……不过没关系,我记得之前去英国旅游的时候,还看到那边保存有一艘勇士号,就是历史上的第一艘蒸汽铁甲舰……”
“……勇士号?那东西眼下根本就是个浮动仓库,动力机械早就被拆光了,实际上也就跟迪斯尼乐园里的海盗船差不多。呃,在泰晤士河上好像还有艘‘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不过同样也是个空壳子……”
……
听着几位“未来同志”对“他们那边的英国”的种种议论和描述,王耀武少将和诸位红军将领脸上的表情,也是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惊讶,越来越匪夷所思,越来越哭笑不得……
最终,方志敏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对刘畴西小声嘀咕说,“……老刘啊,听着这些未来同志的话,似乎不仅是下一个世纪的中国将会天翻地覆,还有下一个世纪的英国,也跟现在的大英帝国完全不同啊!”
“……哎,我也是同样的感觉……”刘畴西军团长也是一脸感慨地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城管无敌 五十七、姑苏古城一夜破(中)
12月23日清晨,在苏州渔民们惊惧的眼神中,一支飘扬着红旗的庞大船队,赫然出现在了太湖西岸。而无数穿着迷彩军服,扛着镰刀锤子红旗的“赤匪”,甚至已经在岸上集结待命,准备吃过早餐就开拔了。
不出所料,红十军团在登陆过程之中没有受到任何有组织抵抗,也没有在滩头发现任何防御工事……
本来,王秋一度把登陆作战看得如临大敌,因为根据后世有关太平洋战争的经验记录,两栖登陆战实在是一种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依托坚固的岸防工事,往往只要很少数量的守军,就能让庞大的登陆部队在滩头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而如何选择一个理想的登陆场,更是生死攸关的重中之重……
但等到他在会议上说出自己的担忧之后,却被一众红军将领用看白痴的眼神给狠狠鄙视了一番——拜托,国民党反动派是吃饱了撑的,才会在自家腹地的太湖岸边修什么抗登陆工事啊!
同样的道理,既然国民党方面明显没有任何防备,在太湖西岸自然也就不可能发生阻击战。
最后,太湖沿岸人口稠密、渔村甚多,到处都是港湾和码头,红军船队绝对不愁找不到靠岸的地方。
果然,当红十军团的运输船队在夜幕中靠岸之际,苏州北郊的望亭镇依然是一片万籁俱静的模样。就是有些渔民农户注意到了湖面上的灯光和动静,也都只是装作视而不见——兵戈四起的乱世之中,各路军队大多跟匪徒一样不讲道理,滥杀无辜之事多如牛毛。普通人看的太多、知道的太多,就很容易会被军爷们一枪灭口。凡是能够活下来的老百姓,一般都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都知道要克制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红十军团在派出了一队尖兵乘冲锋舟上岸探路之后,很快就干掉了几个身上连枪都没有的乡下税丁,控制了岸边的码头和栈桥,同时用无线电对讲机和灯光指引船队靠岸,开始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由于担心敌人的滩头阻击。在政治委员的竭力动员之下,整个登陆行动进行得快捷无比。一部分水性好的红军战士甚至不顾冬日湖水寒冷,纷纷泅渡上岸……好在这年头的农家子弟都是吃苦耐劳锻炼出来的,普遍筋骨都不错,浸一会儿冷水根本不碍事,只要抓紧时间升起篝火烤一下取暖。就完全没问题了。
等到天色刚刚放明之际,超过一半的战斗部队就已经安全地转移到了陆地上,并且开始集结和休整,重新整顿建制,而剩下的人也在加紧速度上岸——在踏上陆地之后。红军战士的恢复力好得惊人,仅仅一两个小时之后,原本因为长途航渡和晕船而有些萎靡不振的战士们,就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而望亭镇的镇公所,也在后半夜就被一小股侦察队轻易拿下,把魂飞魄散的镇长从被窝里拖了出来。
紧接着,当炊事员开始做早饭的时候,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京沪铁路上超过一百米长度的一截铁轨,都被红军的工兵们炸上了天。而在铁路线旁边的公路上。红军也设置了路障,埋设了地雷。
“……嗯,敌人的反应速度,似乎比我们预料的要更加迟钝……”
在进行了一番粗略的侦听,大致判断出国民党当局如今的无线电通讯并无异样之后,王秋不由得撇了撇嘴,“……毕竟还远远没进入信息时代,南京那边恐怕要到今天下午,才能确认咱们闹出的动静……”
“……咳咳,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必须争分夺秒,这里毕竟是国民党的统治腹心,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兵力运输相当快捷……”方志敏咳嗽几声,低声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天就拿下苏州……”
“……我相信粟裕同志的突击队一定能完成任务,毕竟,根据我们对望亭镇镇长的审问结果,苏州眼下几乎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王秋答道,“……啊,早饭似乎已经做好了!还是让同志们先开饭吧。”
红十军团在这一天的战地早餐,照例是被战士们称为“粮砖”的压缩饼干和热汤,或者是一碗热的糊糊——汤是用炊事员们之前闻所未闻的“速溶汤料”做的,一小袋汤料直接放入热水里就是一大锅滋味鲜美的清汤,再把那种原本硬如砖块的压缩饼干丢到汤里一煮,就是一锅闻着喷香的热糊糊……
这样简陋的食品,在穿越者们看来简直就是跟狗食一个等级。但对于这个年代的红军战士来说,却已经是很上等的口粮了——压缩饼干虽然磕牙,但毕竟是细粮做的,怎么也比混杂了米糠和谷壳的糙米要强。由于今天就要长途行军和打仗,每位战士还额外发了一根火腿肠和一小包榨菜,从而让他们更加士气高涨。
就在红军战士们吃糊糊啃“粮砖”的时候,再次穿过虫洞来到这个世界的穿越者雇佣军们,则一个个喝着啤酒、热茶或热咖啡,吃着烤鸡腿、肉包子和三明治……这种差异巨大的待遇,让一部分觉悟特别高的红军指战员略有腹诽,但眼下自己都还在吃人家提供的东西,实在是压根儿没脸说三道四……
与此同时,粟裕将军则带着他的冲锋舟突击队,沿着大运河的水路,开始向南方的苏州城狂飙猛进。
※※※※※※※※※※※※※※※※※※※※※※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这座“小桥流水人家”的园林城市,因为其“东方威尼斯”的雅号而享誉四海。这里有拙政园这样的名园、虎丘这样的名山、寒山寺这样的名刹、还有周庄这样的名镇……苏州之名,名不虚传。
说起苏州市区内最出名的地方,阊门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性地标,西晋著名家陆机在《吴趋行》中就写过:“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阊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相传为吴国名臣伍子胥设计和修筑。“阊”的意思是“气通阊阖”,就是与天之气息相互贯通。
在阊门的对面,横亘着一条山塘河,由唐朝的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开凿,属于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自古就是水运码头。使得这一带变得极为繁华富庶,明朝的唐伯虎就说过,“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清代文人则描述它是“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在阊门对面、山塘河北侧修建的道路,称为“山塘街”,直到二十一世纪,山塘街也依然是苏州城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对于民国时代的苏州市民来说,能够在浮生得闲之际。来到山塘街的茶楼里泡上一壶香茗,点上几碟糕点,听着茶楼里内容丰富的说书和戏文,俯瞰周遭熙熙攘攘的市井百态……实在是人生之一大乐事。
这一天上午,苏州反省院(国民党的政治犯监狱)的刘云院长就难得溜号旷工出来,跑到阊门山塘街的一家茶楼里,要了一壶昂贵的六安瓜片,一碟炒花生,优哉游哉地品味起了茶水的滋味。
最近这两天,刘云院长的工作量突然暴增了不少。以至于连茶楼都没时间逛了。
——由于红十军团在浙北地区奇迹般地屡战屡胜,将各路“党国精锐”接二连三地打得全灭,兵锋似乎正在直逼首都南京,一时间弄得整个江浙地区人心惶惶。南京国民政府一边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赤匪已是穷途末路,无需担忧;一边又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大张旗鼓地要打“首都保卫战”……
如果只是南京国民政府要打首都保卫战,那么倒也罢了,反正就算被赤匪打得再怎么灰头土脸,也是中央的那些大员们丢面子。不干刘云这个并非军务体系的地方官员什么事。
可问题是,中央的有关方面鉴于战时社会秩序混乱,为了以防万一,不知搭错了哪根脑筋,竟然把南京反省院的政治犯一股脑儿转移到了苏州这边来,累得刘云院长光是接收档案、安排牢房就花了两天两夜……更别提在半路上还有几个犯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闹到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各方为了推卸责任,一时间大打公文官司,连累得他的这个苏州反省院长也吃了落挂,直到现在都还是一肚子的怨气。
不过谢天谢地,眼下这帮政治犯的转移工作都已经完成了,让刘云院长在今天终于能出来喝一壶茶,闲散闲散精神……嗯……接下来……是不是到自己在东山上的别墅去看一看?前不久瞒着家里黄脸婆买下的扬州小姑娘,一直到今天都还没来得及开苞呢!不过为了防止出丑,似乎还得去买点虎狼药才行……
今天虽然不是什么庙会或节日,但在苏州阊门的山塘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依然络绎不绝。而茶楼里也是生意兴隆,挤满了饮茶消闲的客人。和往常一样,诸位客人们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谈天说地。虽然茶楼的墙壁上早早地就贴了“莫谈国事”的字条,但大家还是忍不住老是把话题往时局上引。
——没办法,自从大清朝完蛋以来,这中国的世道就越来越乱了。革命党打北洋军、北洋军打北洋军、革命党打革命党,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制造惨案……“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把戏玩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冒出一个蒋委员长,马马虎虎地把全中国统一起来,似乎一时半会儿不用打内战了。谁知赤匪却怎么也剿不灭,接下来就是日本小鬼子大举入侵,一刀砍掉了东北三省还嫌不够,又继续在华北和上海抢地盘……
现如今,南京国民政府的形势,是内有赤匪、外有倭寇,政令不出江南之地,名符其实的偏安小朝廷。
虽说在之前不久,蒋委员长用“堡垒战术“刚刚剿除了江西赤匪的中央苏区,让人们对这个政府的信心稍有回升,但紧接着的浙北战场一系列空前大败,又让南京国民政府的声威迅速跌到了谷底。
“……听说了吗?日本人最近在华北那边又挑事儿了,似乎是想要入侵察哈尔!哎。这日本鬼子也真是的,所有的其它洋鬼子加在一块儿也不如他们胃口大!记得前阵子,日本人还曾想撮合段芝帅(段祺瑞)和宣统皇帝(溥仪),一起合作领导华北自治运动,亏得这事儿因为两人的见面礼仪纠纷而流产了……”
一位公务员模样的客人,对同桌之人得意洋洋地炫耀着见识。“……呵呵,一方想用大清皇帝见两江总督之礼,一方想用中华民国执政见前清废帝之礼,只是双方都忘了自己已经是无官一身轻的平民了”。
“……哈?这还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另一人忍不住笑出来声,“……可惜也亏得他们都死要面子活受罪,否则以段芝帅在北方的人脉和声望。只怕眼下北平、天津已是难保……记得章炳麟曾经讽刺说‘现在赤匪离南京三百里,倭寇离北京三百里’,国势若是再无起色,就要学孔子笔削春秋以待后王了……”
“……赤匪离南京三百里?倭寇离北京三百里?哈哈哈哈,老兄。你说的那都已经是老黄历啦!如今日寇已经把军队驻扎到了通州,三天两头在北平城内溜达,宋哲元也是拿他们没办法。至于赤匪……嘿嘿,昨天赤匪都已经攻破了宜兴,距离南京只剩下了二百里……唉,若是赤匪再把红旗插到南京……呵呵,这中华大地的风云变幻,可真是有的瞧了!”那位公务员说得兴起,忍不住低声叹息起来。
——就在红十军团主力横渡太湖的时候,红十军团在苏浙边境留下的两千佯动部队。还在一边发动群众,一边跨越省界,北上江苏,继续朝着南京方向挺进,一时间闹出了好大声势。
而对面的两个国民党杂牌师,之前刚刚在长兴县被揍得魂飞魄散,十停人马跑散了四五停。如今喘息未定,就看到煞星再次逼近,当即就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丢下宜兴。掉头“转进”到溧阳去了。
不过,在南京方向,红军毕竟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微弱,基本上只能说是在虚张声势。
可是在浙江战场上,得益于极端充沛的军火供应,还有敌人武装力量的极端虚弱,红军游击队就简直是打得“横扫千军如卷席”了——在当初“深挖洞、广积粮、准备核大战”的热血年代里,中国人为了应付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让各地无数小三线工厂一起上马项目,疯狂制造民兵武器,又把木柄手榴弹投掷列入群众体育项目……结果,就导致在二十一世纪的解放军武器库里,堆积了数以亿计的老式手榴弹,号称是“不打三战肯定用不完,打了三战也未必用得完”……
随着时日推移,这些堆积如山的老式手榴弹,已经成了解放军最大的心病之一:首先,这些手榴弹已经严重过时,既不适合解放军继续沿用,也难以卖得出去;其次,手榴弹体积又小,结构又复杂,拆弹既危险又麻烦,费用高得吃不消;然后,这么多的木柄手榴弹,凭着现在的那点训练消耗量,只怕是再放三十年也消耗不完;最后,就算是想要狠狠心一次性把它们销毁掉,但是凭着那东西的结构,想要一次性销毁恐怕得使用地下核试验,否则只会造成更多的未爆弹,造成一片异常巨大的危险区……
如今,解放军终于有了一个处理库存的机会,于是就由王秋出面,向昌化和安吉地区仓促成军的红军游击队散发了大量的“先进军火”,以增强其攻击力——除了常规的枪械弹药之外,尤其是极为慷慨地提供了三千万枚手榴弹和十辆卡车的矿山炸药,足够浙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打上好几年。
所以,这阵子浙北各地是三天两头爆炸声不断,除了常规野战之外,游击队员们还广泛采取了依靠大号弹弓发射手榴弹,远程轰击土豪庄园的战术,让无数貌似坚固的土围子统统都坐了土飞机……
“……哎,说实话,这原本穷得叮当响、土得掉渣的工农红军,怎么一下子就那么厉害了?”
“……按说应该是苏联送来的援助,但我实在不明白,苏联人到底是怎么绕过海关和税卡,把那么多的大家伙送到红军手里的?听说那边眼下有飞机,有铁甲车,还有一种什么叫做‘高达’的大铁人……”
说到此处,那位小公务员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叹息着摇头说,“……谁也不知道这些情报是真是假。中央每一次派飞机过去侦察,统统都有去无回。现在,杭州那边的飞行员都已经闹罢工不肯上天了!”
“……罢工?政府为什么不镇压?这本该是南京政府的拿手好戏!”另一人有些怨愤地骂道。
“……工人可以镇压,飞行员怎么镇压?难道把他打死了,然后让你来开飞机啊?你会开吗?”小公务员翻了个白眼,“……前线一打败仗,后方就蠢蠢欲动,听说眼下有小半个浙江都在闹暴乱了……”




城管无敌 五十八、姑苏古城一夜破(下)
“……唉,如今这世道,真乃是多事之秋呀!”
听着茶客们的闲聊,苏州反省院的刘云院长忍不住感叹道。
他可不是街上那些目不识丁的愚夫愚妇,除非枪炮打到鼻子跟前,否则都依然对世事懵懵懂懂。
作为一所政治犯监狱的管理者,以及蓝衣社系统里的中层干部,再加上平时交游广阔,还算是消息灵通,刘云对当下国内时局的认识,自然要比这几个人云亦云的茶客们看得更加通透。
只是这些国家大事,对于他这样身份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遥远了——赤匪和日寇打来了,自有国府的高官大员们去操心,他这个位卑权微的典狱长,还是想想怎么从犯人家属身上搞一点外快才是正理。
——跟南京和上海的政治犯监狱不同,苏州反省院基本上属于一个“垃圾回收站”,塞到这里的政治犯,多半不是被诬陷和错抓进来的倒霉蛋,就是被“连坐”的地下党成员亲属,或者是因为一些小事被人找茬修理的可怜人,还有一些基本没什么情报价值的赤匪小卒子,以及若干社会地位尊崇、死不招供、又背后有人的烫手山芋……因此,指望在这里审出什么重要情报,为党国立下泼天大功,是几乎没有可能的——像这样价值巨大的要犯,从一开始就不会被押到苏州反省院这个“冷灶”里来。
苏州反省院平时接收得最多的犯人,主要是从上海那边移送过来的“爱国愤青”。也就是上街游行发传单或者写了反日文章的青年学生……对于这帮满脑子一根筋的学生,刘云简直是连拷打的兴趣都没有。
——你就是把他们拷打到死,又能问出些什么来呢?总不能瞎编口供吧!反省院又没有抓人的权力。到时候胡乱抓人惹出麻烦来。其他人绝对会把你这个提供虚假情报的反省院长推出来顶包。
既然眼见着立功无望,也就莫怪刘云院长一心钻进钱眼里,整天琢磨着怎么从探监家属的身上揩油了。
想到这里,他舒活了一下筋骨,就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对茶楼掌柜喊道:“……掌柜的,茶钱记账!”
胖乎乎的掌柜闻声立即从柜台后面探出脑袋。笑兮兮的应道:“……好咧!刘爷您慢走,今后常来啊!”
然而,刘云带着两个随从。前脚刚迈出茶楼,还没想好接着再到哪儿去逛逛,就听到远处山塘河畔的行人突然大喊大叫起来,皱眉仔细一听。才听到喊的竟然是“……快跑呀!赤匪打过来了!!”
——什么?!赤匪……竟然打到苏州来了?这怎么可能?!
这个不可思议的噩耗。顿时犹如九天滚雷一般,在刘云耳畔隆隆炸响,震得他一时间不由得呆立原地。
但街上的那些行人商贩却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顿时齐齐地发出一阵乱喊,什么挑担的、推车的、拖着小孩的,全都没命地乱跑起来。男的、女的、老的、小的,统统都在大呼小叫,狼奔豕突。鸡飞狗跳……此番场景,实在是慌张凌乱得难以形容。既像是几年后的鬼子进村,又仿佛几十年后的城管扫街……
有位国民党巡警看到满街行人横冲直撞,赶紧举枪朝空中“砰”地放了一枪,暂时震慑住了一些人,“……你们这帮贱骨头瞎嚷嚷什么?这朗朗乾坤,哪来的什么赤匪?!分明是你们在自己吓自己!”
他一边高声叫嚷,一把随手抓住旁边某个跑得最急、叫嚷得最凶的小贩的衣领,“……都给我静一静!不许胡说八道!否则小心被办一个惊扰市面之罪!送你进局子里吃几天牢饭!”
那小贩虽然被勒住了脖子,但却还是挣扎着开口辩解,伸手指着身后,“……咳咳,这位长官,麻烦你把手松一松。俺刚才可没瞎说,当真是赤匪从河道上杀过来了!瞧,他们都已经到了!”
原本站在旁边看好戏的刘云院长顿时大吃一惊,赶紧跑到附近的高处,手搭凉棚,顺着这个小贩用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河道上突然响起一阵嘈杂的引擎轰鸣声,不知多少艘船头插着红旗的小汽艇,正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掀起层层激荡的白浪,气势汹汹地往码头这边杀来……街上刚刚镇定了一些的行人们,亲眼看到这一幕,片刻的发愣之后,当即又是一片乱哭乱叫,马上再一次连滚带爬的向城里逃去。
很显然,面对“神兵天降”的红军突击队,苏州的国民党当局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只听得运河上几声枪响,原本守在码头附近的几个民团税丁,当即就吓得统统作了鸟兽散,转身撒腿就往城门口跑。
另外一些穿着黑衣的警察,相对来说倒还算是尽职尽责,虽说两腿抖得好似筛糠一般,被逃难人群冲得东倒西歪,但依旧大呼小叫着张罗要关闭各处城门、水门,不让赤匪进来。
可偏偏这个正对着河运码头的阊门,却实在是没法关上——呃,原本这门也是能关的,可惜在1934年,也就是今年,原来是古典中式城楼的阊门,被追求洋气的国民党当局改建成了一座罗马式凯旋门……
——凯旋门是什么玩意儿,想必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就是个纯装饰用的门楼,虽然外观十分华丽,可门洞里头却是空空荡荡,连个门扇都没有。一时情急之下,如何能关得了?
“……你们这些饭桶!快找些麻袋和大车来堵门!抓紧时间!要快!”
眼看着那几个警察傻乎乎地站在凯旋门底下发呆,满头冷汗的刘云院长再也顾不得什么越俎代庖,冲了上去高声吼道。仗着自己身上的制服,对他们发号施令起来,“……要是赤匪进来。咱们都得完蛋!”
诸位多年未经战事的警察们,闻声这才恍然大悟,赶紧一边驱赶人群,一边去找各种能堵门的货什,可惜为时已晚——那些飘着红旗的小汽艇,已经纷纷在码头上靠岸,跳下一群头戴红星钢盔的凶悍汉子。
1...305306307308309...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