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老王
……
从作战室内的沙盘地图上看,红三军团的本次香港攻略计划,主要内容就是从深圳河前沿一线南推,直捣九龙半岛。然后隔着维多利亚湾打炮,迫使困守孤岛的英军投降。由于新界与九龙半岛之间地势崎岖、山多路狭。不利于通行大部队。而红军又不具备香港地区的制海权,因此无法搞敌后登陆,所以只能考虑两条南进路线——分别是沿着东面的九广铁路南下城门水塘、翻越金山;以及沿着西面的青山道穿越荃湾。最终凿穿英军紧急抢修的醉酒湾防线,直接插入维多利亚湾北岸的九龙市区。
本次地面进攻的最初阶段,也就是攻占大帽山以北的新界地区,红三军团进行得异常顺利——由于兵力严重不足的缘故,驻港英军基本放弃了香港北部的防御。当工农红军战士神情紧张地泅渡过深圳河之后,在人去楼空的边防哨所后面,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只看到了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绿油油的广袤稻田里,长着齐腰高的水稻。在烈日曝晒、轻风吹拂之下,稻穗就仿佛海浪似的不断起伏……
虽然沿途的桥梁道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但走惯了赣南山路的红军战士,显然不会畏惧香港的小山包和烂泥潭。重要的是敌军几乎没有抵抗——应该说是根本找不到敌人,鬼知道他们藏到哪里去了。
香港攻略作战开始的第一天傍晚,事先潜入香港境内的红军侦察小分队,已经攀登上香港第一高峰,大帽山,在山顶插上了红旗。而从东西两路推进的主力部队,也已经成功向南进军十五公里,并且于次日占领屯门、大埔两座市镇,控制了整个香港将近一半的陆地面积——但距离港岛和九龙的核心市区还很远。
在此期间,红军除了象征性骚扰之外基本未遭抵抗,英军主力始终不见踪影,似乎是躲在了云里雾里。
与地面攻击的一路顺当相比,红军水面部队对香港的攻击,就显得很不顺了——依靠穿越者们用时空门送来的若干艘百吨以下的小型舰艇,广州的红二军团设法组建了一支珠江舰队,并且在清剿珠江三角洲各地残敌的战斗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解放澳门的过程之中,也有这支小舰队的一份功劳……
可是,当这支初学乍练不到一个月的小舰队,趾高气扬地从蛇口锚地直扑香港,企图杀进维多利亚湾的时候,它们的贫弱火力就显得很不够看了——英军的随便一艘驱逐舰,就能把这些小艇撵得到处乱跑。
当夜,蛇口的珠江舰队临时锚地居然还遭到了英国驱逐舰的夜袭,有两艘炮艇被烧毁在了码头上。
但不管怎么说,从总体上看,这都是工农红军高歌猛进的一天、势如破竹的一天、可喜可贺的一天。
然而,当红军在次日继续南下,穿过粉岭和大埔,逐步逼近醉酒湾防线的时候,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
城管无敌 一百七十一、穷鼠亦噬猫
香港南部,醉酒湾防线
弥漫的硝烟被清风徐徐吹散,一度激烈的枪炮声也逐渐稀落下来。
一艘被涂装成黑色的古董炮艇,在空旷的海湾内游荡,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在桅杆上耀武扬威地飘扬着,全速运行的蒸汽引擎发出一阵阵尖锐的声音,漆黑的炮口正在往北岸寻找着攻击的目标。
而在礁石林立的海滩上,还有险峻山麓下的灌木丛和稻田里,到处都躺满了横七竖八的烈士尸体。
至于更远的地方,则遍布着无数仿佛篮球场大小的焦黑弹坑,把翠绿的原野破坏得斑驳而又丑陋。
——因为昨天的一路势如破竹,而有些骄狂大意的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这里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
虽然香港英军的防御体系,是以港岛为中心。但英军同样也很清楚,如果香港的大陆部分完全失陷,让敌人得以从容占据九龙半岛,那么不仅停泊着庞大舰队的昂船洲海军基地势必落入敌手,而且香港岛本身也难以坚守——敌人只要在维多利亚湾北岸建立炮兵阵地,香港中环的繁华市区就要被轰成瓦砾了。
所以,在九龙半岛的北面,从新界的醉酒湾到西贡的牛尾海,囊括了金山、城门水塘、毕架山、狮子山、大老山等一系列战略要地,港英当局规划设计了一条全长十八公里的永久性防线,以此来防范敌军从新界地区南进。整条防线建基于九龙半岛北部多个山峰的天然屏障,堪称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不过。在1935年初的时候,这条防线才刚刚开工。绝大部分都停留在纸面上。直到红军开始南征广东的时候,整条醉酒湾防线仅完工了不到10%,绝大部分的堡垒只是打了地基,配属火炮更是连一门都没有安装上去。如果红军能够在五月份就突入香港,那么当真是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杀到九龙,炮轰港岛了。
遗憾的是,作为当时国内赫赫有名的军阀集团,粤军和桂军也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小肥羊。为了争夺繁华富庶的珠江三角洲。工农红军不得不在香港北面跟桂军、粤军激烈缠斗了两个多月……从飞机轰炸到银弹收买,除了让女地下党员组织“肉弹攻势”之外,差不多什么招数都用尽了,这才歼灭了粤军主力,重创了东进援粤的桂军,勉强占据了大半个广东省,初步安稳了地方。并且打通了进攻香港的道路。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给了驻港英军抢修工事、搜罗援军的时间——通过征发全城建筑业人员,无偿征用建筑材料,不惜累死上百名苦工的竭力抢修,醉酒湾防线在红军入侵之前已经完成了70%左右;依靠从舟山群岛前线航渡撤回,从天津租界和马来亚殖民地紧急调动的兵马。眼下的港督手里多少也有了几张王牌;而从第一支远征舰队上拆卸下来的各式火炮,更是把醉酒湾防线变成了一只满身是刺的大刺猬!
——经过一段时间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以及港府当局的征发死囚上舰清洗之后,这些“亡灵船”的辐射强度总算跌到了致病量以下,至少可以让人上去拆卸舰炮。搬运弹药,用于加强香港的陆地防线了。
除此之外。英国还从新加坡向香港调来了一批海军人员,虽然不足以操纵巨大的战列舰起锚出海,但至少可以让它们待在九龙半岛旁边的昂船洲海军基地充当浮动炮台,向醉酒湾防线以北的红军发炮助战——而英国战列舰的十二寸、十四寸超级巨炮若是用在陆地上,那可就真是……仿佛世界末日降临了!
于是,当红军先头部队对醉酒湾防线发动试探性突击的时候,当即就被犹如火山爆发一般的凶猛弹雨给打得七零八落。红军侦察员们好不容易找到了防线上一个未完工的缺口,但当红军的四个团从这里发动突袭的时候,却与驻港英军的王牌部队,诺森伯兰郡燧发枪团和厄尔斯特郡来福枪营来了个迎头相撞!
——诺森伯兰郡燧发枪团是英国陆军最强的王牌部队之一。而这个郡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郡,位于英格兰的西北边界,闻名于世的古罗马哈德良长城就横亘于此,自古是英格兰边民抵抗北欧野蛮人与苏格兰人的前线,尚武传统在当地居民中世代相袭。因此,诺森伯兰团一直是英军打遍世界的尖子部队。
而另一支厄尔斯特郡来福枪营的历史渊源也非同凡响。厄尔斯特郡位于北爱兰,居民主要是英格兰和苏格兰殖民者的后代,类似于满洲国的日本开垦团。这些家伙世世代代享受着征服者的特权,从小到大一直凶狠地欺压着爱尔兰原住民,既锻炼出了一身彪悍本事,也是导致爱尔兰分裂至今的罪魁祸首。
于是,在醉酒湾防线的金山阵地,经验老辣的英国陆军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中国红军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决:依靠精准而又猛烈的炮火掩护,区区一千多英军居然对四千红军发起了刺刀冲锋!在凶残的厮杀之中,近期扩军太快,士兵素质有些跟不上的工农红军,很快就暴露出了缺陷。其中两个团很快就被打残,另外两个团更是被打得全线溃逃,让英军一口气追出了两公里……最后还是俄国穿越者们开来了武装直升机,从空中对英军进行狙击,用一道道火焰之鞭似的弹雨勉强阻挡住了敌人,才让战局没有一溃千里。
但是,俄国狼人穿越者的武装直升机驾驶员,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伤亡——某架倒霉的直升机,不幸被战列舰主炮高爆弹崩起的碎石击中而坠毁,虽然武器操作员侥幸未死,但驾驶员格里沙同志却牺牲了。
与此同时,在香港与澳门之间的珠江口水域,中英两国的战舰也再一次展开了殊死较量——为了阻击四艘即将进入香港的运兵船,年轻的红色海军不得不硬着头皮,不顾双方之间对比悬殊的实力,集结了剩余的鱼雷艇和炮艇再次强行出击,与护航的英国驱逐舰激战于珠江口……然而,勇气并不能代替技术,血性也比不得钢铁,这场珠江口海战的最终结果,是英国舰队毫发无损,红色海军大败亏输……
至此,香港之战已经进入僵局。
城管无敌 一百七十二、不可轻敌
广东,惠州,香港战役前线指挥部
伴随着三声清脆的枪响,一具覆盖着镰刀锤子鲜红党旗的棺材,被士兵们缓缓抬上柴堆。几个工兵小心地往木柴之间浇上汽油,而伊霍诺夫斯基上校则亲自点燃了柴堆,为狼人飞行员格里沙同志举行火葬。
“……年轻的战士啊,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愿马克思和列宁的在天之灵保佑你。”
与此同时,在指挥部内的作战沙盘前,诸位穿越者和红军指战员们更是神情凝重。
“……珠江口拦截作战之中,我军珠江舰队再次战败,损失肇和号巡洋舰与浅水炮舰三艘,其余舰艇大多带伤。出击的三艘鱼雷艇虽然全部成功地放出了鱼雷,但却无一命中……”
彭德怀皱着眉头,念着刚刚整理出来的战报,“……英国援军约一个旅成功进入维多利亚湾,让香港的敌军兵力一口气暴增了将近一倍,这下子可就更难打喽!”
“……问题还不止于此,根据我们截获的电报,滞留在新加坡的英国远征舰队也有出动的征兆。”
王秋叹息着递过去了另外一份电文,“……真是想不通,英国人为啥就硬是要在香港死磕到底……”
说起来,工农红军明明拥有21世纪的技术装备,为什么还会把仗给打成这副模样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先进的技术装备有了。能够操作的人员却实在是跟不上。
——广东红军目前拥有的这支珠江舰队,从授旗成军到现在。还没有满一个月。其中除了部分调拨上船的红军战士之外,舰队的骨干人员和最大的几艘舰艇,都是从原来陈济棠的广东海军之中投诚过来,粗看起来倒也有些实力:主要包括2600吨的旗舰肇和号巡洋舰,680吨的海虎号炮舰,274吨的江大号炮艇,还有百吨以下的老旧炮艇两艘,旧式鱼雷艇四艘。外加穿越者们提供的快速炮艇数艘,总吨位刚刚超过五千吨……更要命的是,其中最大的两艘主力舰,肇和号巡洋舰是1909年英国造的燃煤锅炉巡洋舰,设计最高航速仅20节,主要装备为2门152毫米主炮,在如今已经严重过时。而且因为在连年内战中多次受伤,舰体年久失修,连设计航速都达不到;至于海虎号炮舰,则已经被改装为缉私船,仅有4.7英寸前主炮1门,战斗力更不值得一提。而原本隶属于广东海军的其余舰艇。则不是逃到福建,就是躲到海南岛上去了。
虽然王秋等穿越者在来到广州之后,就提供了导弹艇,无奈在这个小学毕业就算知识分子,至少95%的劳动人民都是文盲的愚昧年代里。想要凑齐那么多能把导弹艇玩得转的水手,实在不是一桩轻松的事……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些导弹艇以及艇上的学员,依然还在广州的天字码头上刻苦操练,连出航都出不成。
——没办法,海军的水兵不比陆军,至少需要受过中等水平的教育和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否则,只凭着一腔热血,是只会把事情搞砸的。在一群新人的手里,即使是最先进最强大的战舰,也难以发挥实力。而在一群文盲的手里,所谓最先进最强大的战舰,更是只能趴在码头上生锈……
在上海的时候,即使有穿越者们手把手地进行辅导,有光盘和幻灯机播放教学软件,有全套的专业课本教材,又天天给官兵们看各式各样的海战电影,上海苏维埃政府的那支小舰队也费时两个多月,才初步具备了战斗力——不过倒是只用一星期时间,就教会了几位艇长和大副们玩《大海战》联机游戏……
至于广州这边,准备时间更紧张、培训条件更差,官兵的素质水平就更是甭提了。
所以,眼下红军只能出动这样一支爷爷级的破烂海军,面对英国的护航舰队,自然就是一败涂地。
除此之外,一直被穿越者们极端看重,并且牢牢掌握的制空权,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红军飞行队提前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轻易消灭了驻港英军那几架严重过时的老式双翼机。但问题是,红军的飞行员多半也是菜鸟,基本上也就是刚刚能开初教-6的水平。空战狗斗要靠空空导弹来作弊,对地投弹十投八不中,对于高速移动而且目标很小、防空火力却很凶猛的海军舰艇,就更是无可奈何了。
由于红军的菜鸟飞行员实在玩不转対舰俯冲投弹这种高难度的活儿,至于投掷鱼雷就更是想都别想,所以只能继续给他们配备导弹,偏偏初教-6堪称悲催的载重能力,又实在是令人抓狂,最后只得用反坦克导弹临时改出了一款单重40公斤的“发射后不管”超轻型空舰导弹,总算是顺利地装到了初教-6“战机”上……可惜由于导弹太轻巧,战斗部重量居然只有8公斤,结果就是只能打打小炮艇,连驱逐舰都打不沉。
除此之外,红军地面部队犯下的失误则更加明显——由于英军成功把新界北的主要道路、铁路、隧道及桥梁预先破坏,或爆破山泥予以掩埋,使得红军机械化部队和炮兵部队的行军饱受拖延,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将道路抢修恢复,结果最初赶到醉酒湾防线前方的红军部队,就只是一群轻装挺进的轻步兵……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推论,此时的前锋部队应该就地休整,等待重炮运上来。但缺乏经验又急于抢功的前线红军指战员,却无视了战争常识,用火力贫乏的轻步兵去硬啃醉酒湾防线……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因此,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无论是红军还是穿越者,都犯下了过度轻敌的毛病!
——很多后世之人都觉得,二战前夕的英国,就是一个色厉内荏,只要咋呼两声就会服软的纸老虎。
王秋他们最初也是这么想的,认为只要能够把大炮架到九龙半岛,对着香港岛打上几炮,驻港英军就会魂飞魄散地竖起白旗。而更乐观的人甚至认为,香港的英军恐怕从一开始就只会作象征性抵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本次香港攻略就会变成一次轻松自如的武装大游行——而工农红军渡过深圳河进入香港之后第一天的轻松经历,也加深了红军指战员们关于“英国佬不喜欢打仗”的错误印象。
但事实上,作为一个能够君临七海、统治万顷波涛的世界霸主,用炮舰外交打开一个个古老东方国度大门的海上君王,纵然如今已然是疲惫不堪、进入衰退期,不列颠的海盗绅士们还是从来不会缺乏基本的血性、骨气和勇敢,更没有什么退位让贤、主动走下历史舞台的觉悟。
所以,无论是为了帝国的脸面还是世界霸主的自信心,英国人都自认为有义务用炮弹、炸弹和子弹,狠狠教训一番这些中国的布尔什维克暴徒,让他们看明白这个残酷世界的规矩到底是谁来制订的。
现在还不是日后殖民地大解放的年代,想要从英国人的手里夺回任何土地,都得付出鲜血与死亡!
最终,在一番讨论之后,为了应对香港敌情的变化,位于惠州的红三军团指挥部做出了如下对策。
第一,紧急加强虎门要塞的岸炮力量,布置若干枚岸舰导弹,防止英国战舰沿用鸦片战争时期的旧战术,突破虎门直捣广州城下,使得本次香港攻略的后路被切断,乃至于虎头蛇尾、无功而返。
第二,在已经肃清残敌的香港大帽山建立火箭炮阵地,向南方不到十公里之外的醉酒湾防线和昂船洲海军基地,乃至于更远的香港岛核心市区,发动大规模的远程打击,以此来摧毁敌人的坚守决心。
第三,从上海用飞机空运已经初步学成的船员过来,驾驶现代世界的导弹艇出海巡航,预备打海战。
第四,在珠江入海口另一侧的澳门紧急设置岸舰导弹阵地:阻截英国援军还是其次,关键是要击沉一切试图逃离香港的船只——总之就是要绝了香港富豪和银行家们携款潜逃的可能性……
※※※※※※※※※※※※※※※※※※※※※※※※※※※※※※※
与此同时,香港岛上的港督贝璐爵士正陪着一干英国增援部队的将校们,在总督府的餐厅里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还邀请了交际花作陪,人人脸上都是一副红光满面、胜券在握的自信表情。
——在香港殖民当局的千呼万唤之后,大英帝国终于从新加坡向这里派出了新的援军:总共约六千人,包括一个炮兵营,一个澳大利亚骑兵团,两个印度的旁遮普步兵营,一个印度的拉其普特步兵营,一个加拿大的志愿兵团,还有不少喜马拉雅山脚下招募的廓尔喀雇佣兵,让香港的防御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而且,被贝璐爵士一贯认为智力低下的中国人,果然是在坚固的醉酒湾防线前面撞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再加上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对他们那些破烂小船的打击……想来此次危机或许很快就能结束了吧!
然而,正当贝璐爵士憧憬着尚未到来的胜利之时,就在维多利亚湾的北岸,醉酒湾防线前面的大帽山上,一排排粗大黑硬的火箭炮却已经安装就位,每一发火箭弹全都昂首指向前方的英军壁垒……
“……弹着点坐标设定已完成,梭曼特种毒气弹装填完毕,现在开始最后的发射准备……”
城管无敌 一百七十三、困兽犹斗
黎明时分的熹微晨光之中,突然亮起了成串的橘红色火光。铺天盖地的火箭弹从大帽山阵地轰然射出,发出撕裂空气的尖啸声,犹如天女散花一般朝着醉酒湾防线的西段飞来……这仿佛流星火雨一般的绚丽景象,即使在九龙半岛的市区也清晰可辨。而战场上的英国士兵们,自然也不会注意不到这么明显的动静。
因此,伴随着值夜哨兵们声嘶力竭的呐喊,以及军官们的哨子声和呵斥声,英军士兵们带着初战得胜的兴奋与自豪,匆匆钻进战壕和防炮洞,以此来扛过敌人的炮击。醉酒湾防线上的英军炮兵则开始紧张地观测和判断敌人的炮兵阵地,咬着铅笔计算弹道诸元,准备对红军的炮兵阵地进行反击。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昂船洲海军基地,也响起了刺耳的哨声和军号,高声的咆哮与喝令,以及乱糟糟的奔跑踏步声。
——火箭炮的大规模轰击场面,虽然声势慑人、烈焰弥天,但对于经受过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战壕和日德兰大海战那种血火炼狱考验的不列颠军官来说,还远远不足以把他们给吓住。
然而,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布尔什维克的炮弹在落地之后,并没有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响和明亮炙热的烈焰,而是仅仅发出了轻微的破裂声,随即就开始“嗤嗤”地喷出乳白色雾气——这个颇为惊悚的发现,让英军官兵的瞳孔瞬间缩紧:在上次世界大战的壕沟里。他们都见识过德国人的毒气战。
“……毒气!毒气!这是中国人的毒气弹!全体戴上面具!”一位高大的军官如此咆哮着,同时手忙脚乱地从腰间取出防毒面具,戴到自己的脸上。同时也示意部下们这样做……遗憾的是,并非每个英军士兵都有防毒面具:首先,那些从印度和香港本地招募的殖民地部队,就根本没给配发这么高端洋气上档次的高科技产品;其次,很多配发了防毒面具的白人士兵为了行动方便,也没有随身携带这种在东方被视为累赘的玩意儿——谁能想到对面那些低劣愚昧的黄皮猴子,居然也能跟德国佬一样玩毒气?!
因此。这些麻痹大意的家伙只能凑合着鼻子上捂一块湿毛巾,指望着能够就这样马马虎虎地撑过去。
而在一战时期,确实也有不少幸运的士兵。仅仅依靠这样的土办法,就在毒气战中保住了性命。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像那种在一战年代研制的老式毒气,在收割生命的威力方面。又怎么能跟二十一世纪的军用梭曼毒气相媲美呢?
——梭曼。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异乙酯,是一种具有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中毒作用快,并且没有特效解药,因此有‘最难防治的毒剂‘之称。它的毒性是沙林的三倍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成年人在吸入了几口较高浓度的梭曼蒸气之后,在一分钟之内即可致死。之前。侵华美军和国民党军队已经在浙东战场被熏过一回梭曼毒气,多少晓得了它的厉害。但遗憾的是。英军却还没有承受过这样的教训。
于是,伴随着急速弥漫的水果香味,甜美诱人但却致命的梭曼毒气,很快就飘进了英军士兵的鼻腔……下一刻,每个吸入了毒气的人,都感到了晕眩、胸闷、涕泪齐下,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如同被杀虫剂喷中的昆虫一样摔在地上,使劲捂着自己的脖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接着便再也不能动弹了。
虽然经历过世界大战考验的英军,并非没有应付毒气战的能力,此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戴上了防毒面具。但问题是,梭曼这种神经性毒气之所以可怕,在于它不仅能够被呼吸道吸收,即使遇袭者赶紧戴上了防毒面具,梭曼也能直接渗透进皮肤,让人染毒,并不是你堵住口鼻,屏住呼吸就能扛过去的——它的毒性之强烈,完全可以通过裸露在外的皮肤,让人直接致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