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重生[红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苗苗1988
是了,一个是有心算计,另一个只是无意识的行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早已不言而喻。
“琏二爷打算如何是好?要不,咱们直接状告我姑母和我婶娘联手夺取你娘的遗物?甚么借用,不过是我在胡说八道,事实的真相就是,这对姑侄俩蓄谋已久!”
王熙凤重生[红楼] 第186章
“奶奶,北静郡王来了!”
正当王熙凤同贾琏商量怎样再坑一把王夫人和周夫人这对姑嫂之时,留守在正院子里的紫鹃在窗户下头急急的喊着。王熙凤当即一愣,还是贾琏反应过来,匆匆往外头走去,边走边丢下一句话:“凤哥儿,你去老太太那儿,让林妹妹赶紧往前头来。”
北静郡王乃是外客,就算真的登门拜访,也只会待在前院。且以北静郡王的身份,是不可能前来探望贾母的。当然,若是贾母没了,那于情于理倒都应该过来吊唁一下。
这么想想,活人确实不如死人来得更为体面。
王熙凤一面在心里吐槽着,一面急急的往贾母院子里走去。她倒是不曾带上紫鹃,毕竟正院这头也不能没人镇着,万一有甚么事儿,留着紫鹃也能及时处置,用不着事事都向她报备。
贾母的院子里倒是没有甚么情况。因着贾母先前喝了药昏睡了过去,为了怕打扰她休息,一应女眷们都去了东耳房里候着。贾母的身畔自然有人陪着,却唯独只有鸳鸯和宝玉。前者是贾母最为信任的贴身大丫鬟,后者则是贾母最放心不下的心头肉掌中宝。
先去贾母房里瞧了一眼,王熙凤并不曾入内便转身去了东耳房。果真,一应女眷皆在,王熙凤迟疑了一瞬后,还是先将黛玉唤了出来,将北静郡王到来的之事告诉了她。
黛玉一脸的诧异:“王爷先前同我说,申时过来接我,可如今……”说着,黛玉下意识的撇过头看了眼窗外,外头阳光灿烂,只怕连未时都没有到。
“许是家里有事儿呢!”王熙凤替黛玉向诸位女眷告了饶,拉着她便往外头走,“林妹妹,你同我要好,我也就不那么见外的唤你王妃了。可有句话我还是要同你说的,这嫁了人之后,跟在闺中是完全不同的。你看我同琏二爷还是打小一道儿玩到大的,可就算这般,该予的面子我还是要予他。如今,王爷既然来接你了,甭管到底是甚么缘由,哪怕没有任何缘由,只是想让你早些回去,你也乖乖的。知晓了吗?”
“凤姐姐您说的是。”黛玉初时有些发愣,旋即却抿着嘴笑着。她原就不是那般不识好歹的人,自然能听出王熙凤话里的关怀。再说了,如今王熙凤是这般说的,可要是黛玉真的被夫家欺负了,头一个蹦出来护着她的,还不是王熙凤?
“是就是,偷笑甚么?”王熙凤没好气的横了黛玉一眼,只是俩人刚走到院门口,就遥遥的望见贾琏正从小道儿上走来。当下,王熙凤止了脚步,“琏二爷?”
“呼。”贾琏也不知晓是叹了一口气,还是松了一口气,见了王熙凤和黛玉并排站在院门口,便道,“太上皇驾崩了。如今消息还不曾传开,不过林妹妹,您赶紧回王府罢,您跟北静郡王都要入宫的。”
“等等!”
“太上皇驾崩了?”
王熙凤和黛玉比赛似的瞪圆了眼睛,旋即却齐齐陷入沉默。显然,这个消息绝对是千真万确的,甭管是来接黛玉的北静郡王,还是负责传消息的贾琏,都绝不可能开这种能掉脑袋的玩笑。
“林妹妹,快些回府,我记得入宫吊唁是要换朝服的,赶紧回去罢,老太太这边无需担忧。”贾琏一叠声的催促着,当下,黛玉也顾不得说甚么,三人匆匆往前院而去。
等将黛玉送到了北静郡王手上后,贾琏和王熙凤才再度回到了贾母的院子。
“琏二爷,您方才说,太上皇驾崩的消息还不曾传开?”王熙凤直到回了贾母的院子,才忽的想起方才之事。
“快了,左右北静郡王也没说要瞒着消息。大概是皇亲贵胄、文武百官都知晓了。至于像咱们这等小老百姓,消息略慢一些也是正常的。”贾琏边说边忆起了多日前的事儿,当下苦笑一声,“其实咱们早该想到的,北静郡王年岁也不大,这般急吼吼的将黛玉迎娶进门,明显就是怕摊上这事儿。我看,只怕上头早已有所预感了。”
一如贾府这头,哪怕一些下等的仆妇并不知晓贾母真实的情况,可主子们却是一清二楚的。纵是请了太医,上好的补药也不间断的用着,可知情者都明白,贾母是撑不了多久的。
“琏二哥哥、嫂子,老太太醒了!”
惜春原就是出来寻人的,只是一探头就看到贾琏和王熙凤正站在院中,忙在廊下向他们挥手。见状,贾琏和王熙凤顾不得再说闲话,忙急急的走进了正房。
贾母确是醒了,可仅仅是醒了而已。尽管早些时候太医为其诊治时,也说了若情况好一些,能多捱两日,可说实话,在贾母再度苏醒后,在场的其他人皆不这么认为。
因为贾母的气色太好了,好到甚至让人忍不住怀疑贾母压根就不曾生病。然而,那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可能性便是……
回光返照。
屋内诸位主子皆面面相觑,除了宝玉之外,没人敢真正凑上前。严格来说,倒也不是不敢,而是不想触这个霉头,毕竟这会儿贾母的目光一直落在宝玉身上,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模样。
恰此时,贾琏和王熙凤进来了,诸人忙忙的给他俩让了一条道儿。
贾琏走到宝玉身畔,看了一眼贾母,道:“老太太,有个事儿先前咱们没想到,这会儿还想听听您的打算。”说罢,不等贾母开口发问,贾琏便将女子嫁妆不入国库之事告诉了贾母,又道,“……老太太,我不会同宝玉争这些东西的,毕竟当初说好的,我这一房离开荣国府,而您则归二房照顾。不过,二房也不单只有宝玉一个,我想问的是,若到时候您的嫁妆和体己钱都要回来了,您打算如何分配?放心,我发誓绝不会跟二房争抢。”
“凤哥儿……也不抢……”贾母虽看起来气色格外的好,可到底病得重了,说起话来仍显得那般有气无力。好在,尽管气息有些弱,口齿却还算清晰,再加上屋内诸人都不曾出声,倒也能听得出来。
王熙凤面无表情的接上:“我听我们家爷的!”
“好好,甭管琏儿你能要回多少,都给宝玉,都给……宝玉!”贾母努力伸出手,可回光返照也治不好瘫痪,纵是她拼劲全力,也依然抓不到宝玉的手。还是一旁的王熙凤看不下去了,一把抓住宝玉的手,强行塞到了贾母那早已如同枯枝一般的手掌里。
贾母终是安心了:“宝玉,好好过日子,找个好姑娘成家,生儿育女……好好的,一定要好好的……”
忽的,远处传来轰轰的钟响。一时间,屋内诸人皆愣住了,本能的细听钟声。钟声仿佛响了许久许久,久到哪怕等钟声停止了,诸人也不曾回过神来。还是贾琏叹息一声,道:“是太上皇驾崩了。”
“老祖宗!老祖宗!!”贾琏话音未落,便听得宝玉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再看贾母,却见她早已闭眼归去。
王熙凤重生[红楼] 第187章
贾母终还是走了,因着贾府上下早有准备,不多会儿,府中各处都布置好了,大门口更是挂上了一排白灯笼。不过这档口,贾府的事儿完全吸引不了旁人的注意力,若是搁在几年前,国公夫人故去或许会被旁人念叨好几日,可惜有了太上皇驾崩在前,贾府这头愣是连个上门吊唁之人都没有。
无人上门吊唁的缘由,除了贾府原就亲眷不多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他人家都忙活着呢!
贾府这头,除了邢夫人之外,旁的主子原就在守贾政的孝,哪怕只是服大功,该有的一切还是有的。等贾母一阖眼,不过就是略换几样装饰,连主子身上的衣裳都无需换。可旁人家就没那般幸运的,不说家中装饰、身上的衣裳尽数换掉,更有甚者家里原是打算办喜事儿的,也只能直接推却了。不过,这对于贾府而言倒是不错,如今却是无需同许家打招呼了,太上皇都驾崩了,亲事就直接挪后罢。
比起贾府的淡然,和旁人家的忙乱,宫中才叫真正的人生百态。
太上皇病重一事其实传了很久了,自打年初当今对宁荣二府下手开始,便有人传言太上皇早就不行了。待后来,眼睁睁的看着当今连着将一些老臣尽数撸成光头时,传言几乎便成了断言。然而,也因着一直不曾有确切的消息,尽管诸人心中都各有猜测,却没人敢真正确定。
直到这一日丧钟响起。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这话绝不是简单说说而已。也许对于那些真正的宠妃来说,是自愿深陷其中,可对于原本就不曾受宠以后更不会受宠的冷宫妃子而言,人生只剩下了苦涩这唯一一种滋味。
苦涩到了最后,只仿佛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完全看不到未来在何处,甚至连有没有明日都不清楚。
“娘娘,您……”梳着包包头的小宫女双手捧着一套素白衣裳,迟疑的看着坐在窗边的女子。那女子身形消瘦,容颜憔悴,哪怕细看之下仍能看出曾经的绝美动人,可惜因着气色格外的差,竟只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就仿佛,随时皆有可能咽下最后一口气。
死气,足以毁却一切美丽。
小宫女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虽说再两日便是中秋佳节了,天气原也是热得很,可不知晓究竟是因为太阳落山了,还是单纯的因为冷宫这地方毫无人气,总之很冷很冷。
冷到让人汗毛倒立。
“甚么事儿?”窗边的女子仿佛终于察觉到了门外之人,慢慢的将转过身子,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连语气都显得那般冷淡疏离。
“陛下有令,所有人都要为太上皇服丧。”小宫女先是倒抽了一口气,旋即好似唯恐自己待会儿说不出话来一般,憋着气将话尽数说完。等说完了,她才略松快了点儿,整个人仿佛被放了气一般,半倚靠在门栏上,拿眼看着窗边的女子。
“东西放下,你可以走了。”窗边的女子仍不改冰冷的语气,且说完这句话后,便再度恢复了方才的模样,全然没有继续攀谈下去的意思。
小宫女隐隐有些怨气,却不敢真的顶嘴,往门里头扫视了一眼后,索性蹲下身子将怀里的衣裳放在了门槛上,随后转身一溜烟儿的跑了。直到跑出老远之后,她才捂着心口靠在外头的宫墙上,啐道:“还当自己是贤德妃娘娘,进了冷宫的妃子就没一个能出得去的。哼!”
恰好,另一个相熟的小宫女从这头路过,见前头那个,便好奇的问道:“你见到贤德妃娘娘了?她长得如何?有没有赏你东西?”
会被分到冷宫这地方的宫女,要么是本身太不出挑了,要么干脆就是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简而言之,不是蠢就是嘴碎,或者两者兼备。
“哼,也就那个样子,还没月儿姐姐好看呢。对了,我跟你说啊,那个娘娘脸白的跟个死人一样,也不知道是抹了粉还是原就长得那般吓人。”
“真的?”
“我偏你作甚?简直就长得跟鬼一样。我听说呀,陛下压根就不喜欢她,要不然怎的入宫十年了,才忽的升为了妃?再说了,原就不曾听说陛下临幸了她。”
“天,那她岂不是太可怜了?白担着妃子的名号,竟连……”
“浑说甚么?她要是都算可怜,那咱们呢?她原是女官出身,只要熬到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了。哪儿像咱们,生生的要熬到五十岁。唉,真到了那个时候,出了宫也寻不到活路了。”
两个才十岁出头的小宫女齐齐的低头叹息,忽的,从斜刺眼里冲出一个三四十岁的嬷嬷,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一帮子懒货,让你们送个东西也能送半天!不想活了是罢?回去先跪一个时辰紧紧皮,不然没饭吃!”
当下,两个小宫女便哭丧着脸跟在嬷嬷身后走了。她们很清楚,不老老实实认罚绝对会倒大霉,可若是真的跪满了一个时辰,到时候一样没饭吃。要知道,一样都是宫女,在得宠的娘娘跟前伺候着,不单有一日三餐,连点心都是吃不完的。可在冷宫里,只有早晚两顿饭,且还是去晚了就没有的。
“那个,你先将食盒给后头那位娘娘送去。”嬷嬷走到一半路,忽的想起一事,忙随意点了个人,“还不快去!”
被点到名的小宫女简直没料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虽说跑腿很辛苦,可这也代表着她能偷偷的昧下一点儿吃食。毕竟,就算是沦落到冷宫里的娘娘,那饭菜也比她们日常吃的强多了,再一个,娘娘是不会计较饭菜多寡的,主要是有心无力,或者纯粹不想自寻麻烦。
只是,等她拎着食盒回到了方才刚到过的地儿时,左瞄右瞥的查看四下无人,忙悄悄掀开食盒……
里头一共四个碗碟,除了三个毫无热气的杂粮饽饽之外,另外三碟分别是水煮青菜、咸菜疙瘩、芋艿汤。
小宫女不敢置信的瞪了好久,因着她是头一回给里头那位贤德妃娘娘送食盒,并不大清楚以往是个甚么情况,可眼瞧着食盒里的饭菜,却分明连稍稍有些体面的大宫女都不如,更不说管事嬷嬷了。可一想到待会儿回去了还要挨罚,小宫女略一挣扎,很快就从善如流的伸手抓了一个杂粮饽饽塞进嘴里,三两下的吞下肚子。又举得噎得慌,直接端起芋艿汤便喝了两大口。想了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拿了个饽饽掰开,用放置在一旁的竹筷夹了点菜放进饽饽里,有滋有味的吃了下去。
片刻后,小宫女终于心满意足的将东西归位,见明显少了份量的晚膳,心中掠过了一丝慌乱。可很快,她便恢复了镇定,将食盒盖好后,匆匆跑到了贤德妃所在的偏殿门口,轻轻的唤了一声,旋即不等回应便丢下食盒没命的跑了。
然而,小宫女不知晓的是,她自以为隐蔽的行为,早已被一直枯坐在窗前的贤德妃看在眼里。
贤德妃娘娘,那位曾经在荣国府金娇玉贵的大姑娘元春,此时却连挤出个苦涩的笑容都极为困难。
苦涩是甚么?苦到了最后,甚至连苦味都感觉不出来了。
贾元春便是如此。她并不恨方才那个小宫女,想她小时候,别说是偷吃饭菜了,时常都是丫鬟们将各种精致美味的点心碰到她面前,她都不屑一顾。偶尔心情好了,最多也是拈起一块略尝上一小口。那会儿,她真不觉得那些是美味,甚至别说点心了,就算再华美的衣裳,再稀罕的头面首饰,她都不曾放在眼里。
……她贾元春,原就该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一切。
这样的念头一直到入了这深宫后院,才慢慢的消退了。
国公府的大姑娘又如何?宫中甚么都缺,独独不缺家世显赫的贵女。美貌如花又如何?就在她入宫的头一年,便死了至少十个如花美人,在宫中人命是最不值钱的玩意儿。才智过人又如何?纵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陛下连一眼都不看,再多的才艺也只是笑话一场。
那她还有甚么呢?
入宫的第一年,她满怀期待。第二年,她开始质疑自己。第三年,她有些绝望了。到了第四年、第五年……第十年,她觉得无所谓了。是真心无所谓了,宫中的美人儿太多了,时年二十四岁的她,早已是老姑娘了。莫说当今天子,就算放在宫外,她也寻不到好人家了。
然而,就是在那一年,母亲寻到了机会送了一个消息予她。
数月之后,秦可卿死了,而她也成功的实现了入宫十年都不曾达到的梦想,成为了当今的妃子,还是后宫独一份的双字妃子。
多么荣耀。
多么讽刺。
贾元春的目光落在了先前小宫女放置在门槛上的素白丧服,慢慢的起身走到了那头,又再度抱着丧服回到了窗前,用做针线的小剪子,一点一点的将丧服剪成长布条,再打上死结。
剪一刀……从不曾有过的恩宠,便是失去了也不意外。
打个死结……父亲和舅舅都死了,母亲和舅母被判了秋后处斩。
再剪一刀……家没了,希望破灭了,她活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次日一早,当前来送早膳的小宫女过来时,抬眼看到的却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贤德妃娘娘自缢在横梁上。
原就惨白如纸的脸上,如今变得一片青紫肿胀;一双原本还算水灵的大眼睛,更是几乎瞪出了眼眶;长长的舌头耷拉着,再配上被打散了的长发……
“啊啊啊啊啊!!”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声响彻云霄,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
……
至晚间,贾府得到消息,贤德妃娘娘薨了。
王熙凤重生[红楼] 第188章
贾府。
已是傍晚时分,灵堂早在昨个儿便已布置妥当。如今的贾母,正躺在上好的棺木里,享着儿孙们的供养……
忽的,林之孝家的匆匆赶来,在贾琏身畔低语几句后,贾琏起身往外头走去。林之孝家的见王熙凤看过来,低声道:“是宫里来人。”
宫里?
无需过多猜测,只因贾琏很快就再度回了灵堂,将消息告知予了在场诸人。
贤德妃薨了。
莫说其他的人了,纵是王熙凤这个前世已经经历过一回的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足足半刻钟没能缓过神来。其实,王熙凤对贤德妃贾元春的感观一直很复杂。在元春尚未入宫之前,荣国府一度只有两个姐儿,除了元春便是王熙凤。俩人虽只是表姐妹关系,可因着打小一道儿长大,且元春心气虽高,脾气却极好,懂道理识大体,不像王熙凤那般一旦怒气上头,就破口大骂。可以说,俩人曾一度如同亲姐妹一般,至少对于王熙凤来说,元春要比她的堂妹王熙鸾来得更为亲近也更好相处。
是甚么时候变了呢?又或者,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元春一直都是元春,只不过年幼时候的王熙凤太天真无邪了。
想起前世,王夫人为了让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那个时候,甭管王熙凤是否出于私心,总之她确是支持黛玉的。可惜,上头有个贤德妃娘娘。就因着那些明里暗里的指示,薛宝钗就这样战胜了黛玉,成为了宝二奶奶,也就在大婚的那一日,黛玉消香玉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黛玉之死,又何尝不是因为元春呢?当然,王熙凤也明白,前世的她并不曾尽全力护住黛玉。
可今生,一切都变了。从她重生那一日开始,事态的发展就完全不是前世那般模样了。元春倒是依旧封了妃,那是因为王熙凤没那个能耐干涉宫廷纷争。可之后,元春省亲一事,却因着大房、二房分家而被迫延后。当然,元春最终还是省亲了,却只是造成了宁荣二府陌路的后果。
“大姐姐,你可曾后悔过?”王熙凤近乎叹息一般的说。
元春跟王熙凤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单从人品上来看,自私自利的王熙凤是绝对不如元春的。想也是,王熙凤打小就失了母亲,父亲和大哥都是靠不住的,她又长期寄养在贾母跟前,造就她对娘家人漠视的性子。别说今生了,就算是前世,她自打嫁人后,也极少同娘家人来往。而元春……
“她后不后悔我是不知道,我就在想,二太太要是知晓了这事儿,会不会后悔当初没答应理国公府的求亲。”贾琏就站在王熙凤身畔,尽管王熙凤说话的声儿极轻,他仍是听到了,“凤哥儿,你大概并不知晓罢?当初,理国公夫人曾为她的嫡长孙求过亲。”
这事儿王熙凤还真是不知晓,不过这倒是正常的,毕竟当时王熙凤尚未嫁给贾琏,甚至那会儿应当还不曾开始说亲。自然,像这种荣国府的家务事,根本就没有必要告诉王熙凤。而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元春是注定要入宫的,更是不能有任何风言风语。
“理国公府也没落了。”王熙凤叹息道。
确实没落了,当初风光无限的四王八公,真正仍屹立不倒的也就只有南安郡王霍非,以及北静郡王水溶了。可事实上,纵是他们俩,也早已没了兵权。北静郡王也罢,他尚不曾及冠,未得当今重用倒也不算甚么稀罕事儿。可南安郡王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且性子虽胡来了一些,人还是极为靠得住的,饶是如此,当今也不过是偶尔给他个临时的差遣,与其说是重用不若说是牵绊。
四王八公,大部分都已经由第三代子嗣继承了,小部分则干脆轮到了第四代。譬如南安郡王、北静郡王,皆是贾琏同辈之人。
没落,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即便没落了又如何?咱们家不一样没落了吗?凤哥儿,你嫁予我可后悔?”贾琏忽的凑到王熙凤耳畔道。
王熙凤当下回了他一个白眼。灵堂之上,就算她和贾琏都早已接受了贾母的死讯,可这般做法也太夸张了。王熙凤没好气的回道:“琏二爷若真有闲心,倒不如去问问当今打算如何处理娘娘的后事。”
“如何处理?”贾琏愣了一下,旋即奇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莫说娘娘是嫁到了宫里,纵是一般的人家,也没有娘家人置喙的余地。再说了,娘娘是有品阶的妃嫔,自有专人循旧例安置。”
“莫非琏二爷您忘了?昨个儿太上皇刚驾崩,宫里头铁定乱着呢。这就好比,咱们府上的老太太没了,要是恰在此时,政二老爷的赵姨娘也没了,你说怎么办?”
贾琏被王熙凤这么一提醒,才忽的醒悟了。哪怕在他眼里,贤德妃地位尊崇,然而在当今眼里,甚至在皇后等其他妃嫔眼里,却真的完全不算甚么。可他又能如何呢?
细想了一遭,贾琏仍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事儿就是打听起来也麻烦,太上皇刚没了,皇亲贵胄们都要入宫服丧,就这档口,你叫我上哪儿打听?再说了,打听出了消息又能如何?若是好消息,咱们只不过得个心安,要是来的是坏消息呢?还能因着一个死人,同当今较劲?搁在素日里也罢,这档口闹出事端来,是铁了心想陪葬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