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您过奖了,我哪来的什么大名。”周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摇头道:“我才是对您仰慕已久,念书的时候可是一直听着您的事迹来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好了、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老人正色道:“让你来,主要是想和你商量一个事情。你在石墨烯制法上的突破,论文我看到了。是篇国内不可多得的好论文啊,不过我把它撤下来了,希望你不要生气。”
周硕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您既然这么做了,肯定是有理由的。只要对石墨烯技术发展有利,我愿意配合国家的要求。”
对要求自己暂缓发布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成果论文的要求。周硕是有心理准备的。前世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就是在国家的大力关注下,获得的迅速发展。虽然在气象沉淀等高精尖领域。由于积累问题落后于世界。但中国在当时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国。
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国内并非不想在科技上面追赶世界潮流。而是一直找不到切入的契机。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很可能就是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这样的一种宝贵技术,而且重要的是目前国内还走在了国际前列,也就不难想象科技界是如何的如获至宝了。
老人显然对周硕的反应非常满意,他笑了笑道:“你放心,石墨烯是个很好的突破方向,国家不会放任不管的。我把你的论文抽下来,也是为了把石墨烯发展写进九五规划,所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加入九五规划!”周硕还真是吓了一跳。他还真是没想到自己弄出来这么大动静来。
石墨烯发展如果能够加入九五规划,那就意味着把这项技术的发展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必然会促使这项技术快速的成熟起来。但是同样也就意味着,周硕会失去对石墨烯项目的一部分掌控力。
不过氧化还原法虽然可以把石墨烯的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其纯度、质量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都很大。哪怕是让出这项技术,对周硕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石墨烯要想投入实用,未来的希望还是在诸如微机械剥离、气象沉淀等物理手段上面。
在这方面,周硕可是自信不会输给任何人。
“怎么样,是不是不舍得啊?”老人抽出一支烟来。向周硕晃了晃,问道:“来,抽烟。”
让老人给自己递烟,这个面子可是太大了。他连忙摆手道:“对不起。我不会抽烟。”
“我这嘴笨的!”刚说出这话来,周硕差点没后悔的打自己一嘴巴子,哪有对大领导这么说的?你不抽揣起来啊。至于当面拒绝么。
老人愣了愣,反而哈哈笑道:“好好。不抽烟好啊!年轻人少抽烟,对自己、对旁人都好。”
显然。周硕的真诚让老人对他的印象分涨了不少。他收起烟来,和蔼的问道:“好吧,咱们说正事儿。国家也不是不讲情理的,也不能让你平白受了损失,有什么要求没有?”
周硕沉吟了一下,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说起来我确实有一个请求,请组织上能够给我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目前泛翰集团旗下已经有了一个单晶硅生产厂,我希望能够继续完善手里的半导体产业,向集成电路的前道工序发展。纵观国内的晶圆厂,我觉得908工程是个很好的选择。”
“908工程?”老人想了想,恍然大悟道:“是无.锡华晶吧?你这个胃口可是不小。”
无.锡华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晶圆厂项目,简在帝心也不奇怪。何况历史上这个时段,高层也在考虑909工程的问题,908工程被提起的机会自然也就比较多了。
老人沉默的思考了一会儿,接着缓缓的摇了摇头,叹气道。
“小同志有志向是好事,不过908工程关系到国家的半导体行业整体战略。目前我们国家私企的力量还不够,你要接手908工程,我看——还要再考虑考虑。”
虽然在高层908工程的失败,已经是被认定的事实。但究竟是交给外资、还是改制或者出售给个人,这时尚且没有定论。上面原本的计划确实是由华润接手,但在上华科技公司易手的今天,是否还有国企能继续把项目进行下去,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的进行研究。
对于908工程的总结,这时候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历史上,正是在总结908工程教训的基础上,中央才提出了909工程扩大投资、扩大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意见。而参照909工程的方向,对908工程的改造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应该说原本私人企业接手908工程,是不在上级单位考虑范围的。一方面晶圆厂的投资巨大,国内能有这么大实力的私企不多。二是集成电路行业涉及的专业性太强,并不合适非专业的公司贸然投入进来。
即使有人买得起,国家也要考虑其是否能够经营下去。若是买回去没多久,最后项目主体反而无疾而终。哪怕国家没有在账面上受到损失,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毕竟不管国企也好、私企也好,说白了都是国内锅里的肉,投资失败的话国民经济肯定有影响。
对于现阶段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也是最不能接受的。毕竟908工程前后投入二十多个亿人民币,绝对算得上是大型工程了。这么一笔私企资源最后荒置了,对于现在抓大放小和国退民进的大环境,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所以当周硕提出希望接手908工程的时候,老人在沉吟一番之后不得不做出了再考虑一下的决定。
当然,这种反应周硕并非没有预料。国家如果能这么痛快就把项目交给他,那反而才是不正常的。这不代表他就要放弃了接手908工程的打算,只不过他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把908工程继续下去而已。
只有表现出这种实力,他才能和其他的国企或者外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既然如此,周硕也就只好暂时退而求其次。提出一个既重要、又不那么难办的要求来。好在前一个困难的要求已经被拒绝了,从感情上来说后面这个要求,也就更加容易通过。
周硕诚恳的说道:“您知道,虽然绣城取得了软件园的项目归属。但绣城本身的教育资源并不不充沛,所以我一直在谋划着,在绣城建设一所计算机方向的大学。”
“民办高校?”老人笑着点了点头,满意的说道:“不错,你能投资教育,这是好事情。只要你能通过教育部的审核,我看这个大学,可以开。”
1995年办教育可不是后世那种赚钱的买卖,大学没有扩招,学费和住宿等标准国家也都有规定。民办高校不仅很难赚到钱,相反弄不好还是个赔钱的差事。
周硕有些为难的说道:“是这样的,我之前已经和渤海大学达成了建设分校的合作。但是绣城本身的条件,恐怕还支撑不起这么一个学校……”
老人强硬的摆了摆手,打断了周硕的话:“这个不行,办学就要为学生负责。你本身资质不够,学校当然不可能办的起来。”
周硕赶紧解释道:“所以我希望能够在帝都的科研院所里招募一批教授,以及再从美国引进一批外教。在这方面,我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
老人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自己是误解了周硕的意思。他沉吟的点了点头,说道:“这样……我看可以。办教育是好事,我们国家现在科研系统日子困难,你能解决一批科技人才的就业问题,我看也是好的。”
“至于外教,国家自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你能请来是你的本事,没有不许你招揽人才的道理。”
周硕闻言喜笑颜开,猛点头道:“有您这句话,我就敢放手去做了。”(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二百五十六章 蓝……学院
在中国姓什么的都有,但似乎姓电的人却很少。相传这个姓是汉朝时候执掌鞭刑的官吏,因为鞭刑又叫霆刑,行刑的就叫霆吏。古人以电通霆,所以这些霆吏的后人以官为姓,才留下来了电的姓氏。这电姓不仅百家姓里没有,连现实中也极少见到。
“真的有人姓电?”涂岸北诧异的问道,按理说他也是见多识广了,可却完全没有听说过有人叫这个姓的。
“当然。”周硕一边远眺,一边点着头。他认真的说道:“说来这人要不是朱丽雯教授介绍,我也是完全没有听说过。在美国华人科技界,应该算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他能得到朱教授的推崇,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对了,这人名字叫什么?”涂岸北恍惚的问道。
周硕想了想,严肃的回答道:“应该是姓电、名网,他的名字叫‘电网’。”
俩人正说话间,不远处十字路口突然拐出来一支车队。打头一个竟然是在帝都都非常少见的凯迪拉克,后面则是一溜儿的奔驰、林肯,最次的也是一辆崭新的奥迪。车队从转弯处拐了十多分钟,竟然都没有走完。一溜的豪车,更是惹得路人频频瞩目。
这些车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泛翰集团所有,实际上好多都是从各个项目合作方那里借过来的。泛翰研究所好歹是几千万美元的项目,合作方能把车借过来都是好大的面子。只不过这支车队一亮出来,倒也真的是在帝都一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凯迪拉克缓缓的停了下来。穿着黑色西装的司机小跑着从驾驶位上下来,一边拉开后车门、一边把手挡着车门顶端。
一个四十多岁样子的中年男人从车上走了下来。他有着半花的头和极为健硕的体格。一副墨镜虽然挡住了半张脸,却根本挡不住他那无与伦比的自信气质。一身得体的休闲西装穿在他的身上。时髦程度丝毫不输于好莱坞的大牌明星。
“你一定就是周硕了,朱丽雯可是对你赞不绝口。”男人刚在地上站稳,便哈哈大笑的向周硕伸出手来。
“您是电……先生吧,实在是久仰了!”周硕还真是不怎么习惯,称呼一个人姓电实在是有点别扭。
“哈哈,叫我网叔吧。”网叔大方的笑了笑,看向了他的旁边:“这位就是涂岸北院士吧?你好,我是电网。”
电网……
涂岸北实在是没想到,真的有人会叫这个名字啊。他愣了愣。这才伸出手来和他握了握,笑道:“我是涂岸北,欢迎你来中国。”
电网虽然本人是名不见经传,但却是朱丽雯特别向周硕推荐的建校任选。当周硕说出,希望在中国建成一座斯坦福大学那样学校的时候,朱丽雯沉吟了半天,这才向他推荐了电网。
网叔的来头究竟如何,周硕始终也没有弄清楚。只听朱丽雯说,他的工作是斯坦福大学的图书管理员。至于一个图书管理员为何能够让她如此另眼相看。却没有任何答案。但出于对朱丽雯的信任,周硕仍然动用了最高的规格来迎接他的到来。
网叔乘坐的凯迪拉克后面,66续续的也有人从车上下来。他们有的是明显的黄种人,有的则有一些黄种人的特点。有的却根本就是外国人的样貌。不过大致上还是华裔居多,这些人都是朱丽雯和杨致远等人牵线搭桥,在美国各地搜罗来的教育人才。虽然愿意背井离乡的大拿不多。但现实情况确实是美国人的教育水平比国内要完善的多。
国内流行外教至少还要等到2ooo年以后,也多数是混吃等死教英语的。像是朱丽雯这样推荐过来的专业人士。实际上还是稀缺资源。
涂岸北身后的研究人员新奇的打量着他们,他们也在新奇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国度。从帝都国际机场一路过来。这个国家给他们的感觉和以往的印象大不相同。这里的人脑袋后面并没有拖着细长的猪尾巴,身上穿着的也不是清一色的绿军装,路上虽然好车很少但也是川流不息。
而且这里的天很蓝,人很和谐,主人热情,最重要的是赚的比美国也多。
一些泛翰研究院招收的实习生毛着胆子跑过来,热情的和他们打着招呼。套近乎的、帮拎行李的,一时让这些美国人也有些受宠若惊。
美国在国际上虽然是一独霸的格局,但这些年纪不大、甚至从来没有走出过校园的青年人,性格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从来没有和中国人接触过,大体上也是互相小心翼翼的样子。和后世那些已经练出厚脸皮的老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泛翰研究所一众热情的欢迎下,这支外教队伍浩浩荡荡的被迎接了进去。梦海微电子主办公楼后面的操场上,现如今已经搭建起四排彩钢房,大多数人的办公场地都挪了过去。幸亏如今夏天已经过去,不然闷热的彩钢房哪里住的了人。
他们腾出来的办公室,则被改造成了这些人的临时居住地。涂岸北安排好下面人的接待工作之后,便只有他和周硕两个人围着网叔上了楼。
涂岸北的会议室里,网叔哗啦啦的翻阅着周硕递过来的策划书。上百页厚的文件他几乎只花了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别以为他只是进行了粗略的浏览,只这么一会儿工夫几乎文件的每一页都被他做出了备注。
“你的目标,是在中国建成一座斯坦福级别的大学?”网叔揉了揉眼角,抬起头来问道。
周硕沉吟一番,然后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中国目前还没有斯坦福级别的大学,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他当然没有说实话,斯坦福大学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一所赚钱的私立大学吗?没有它,甚至可以说就没有硅谷。没有硅谷,也就不会有美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繁荣兴盛。
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美国或许不会没有集成电路的大展。但就像中国飞机一样,绝对会缺少一枚强劲的国产动机。
斯坦福大学,就是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动机。从蓝色巨人ibm,到软件霸主微软。从组装机鼻祖康柏,到时尚宠儿苹果。从手机鼻祖摩托罗拉到军工品质诺基亚。从网络奇迹雅虎,到后起之秀谷歌。从基础的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生产,软件系统的设计到网络技术的开。
几乎在每一个角落里,都能看到斯坦福毕业生的身影。他们不仅充斥着硅谷,更像蒲公英一样洒满了美国,洒满了欧洲,最后撒满了世界。
想要让中国的电子产业越美国,就不能缺少了这么一颗国产的动机。
当然,这样的理由周硕是不会和网叔这样的美籍华人直言相告的。这既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真要是以后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他还可以推脱完全是被周硕蒙蔽了不是。
网叔歪着头看了周硕一会儿,缓缓的点了点头道:“好吧,我就假装当这是个充分理由好了。”
“既然如此,你这份计划就可以扔掉了。”网叔说着,将文件扔进了垃圾筐,拍了拍手说道:“从大学的设计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方案。但你的目标如果是斯坦福,那你就走错方向了。”
周硕愣了愣,这份文件是他走了关系,拜托了教育部的一位老领导、集合了业内十多个教育专家做出来的。这年代的专家,可还没有二十年后的砖家那么不靠谱。一个个都是在国家研究所或是专业机构做了十几几十年研究的人物,要说专业不过硬又怎么可能?
不过网叔毕竟是朱丽雯介绍来的,周硕这点耐心还是有的。他安安稳稳的坐着,点头问道:“那网叔你的意见呢?”
“不知道周先生听过这么一句话没有,斯坦福像一个公司,多过像一个大学。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大学里面,资产最多的大学之一。它不仅盛产学者和教授、科学家,同样更盛产成功的商人和百万富翁。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众多毕业生共同的成功。”
网叔顿了顿,看向周硕继续说道:“说句冒犯的话,仅凭你泛翰集团一家,全卖了也建不起十分之一个斯坦福。斯坦福大学有上百年的建校史,学校在众多毕业生开设的公司里都有股份。依靠庞大的杰出毕业生规模,这才是斯坦福大学能够成为世界排名第七大学的原因。”
“那么以您的意见,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呢?”周硕大点其头,谦虚的问道。
“以中国的情况来说,我的建议是你们应该先以职业技术为起点。我看你们中国那个蓝……”
“蓝?”周硕瞪大着眼睛,这货不是穿越的吧,他难道想说的是“蓝翔”不成?
网叔想了想,似乎在回忆里找了半天,这才准确的把这个名字说出来:“蓝天技术学院,他们的路子就非常不错!”(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二百五十七章 辞职
美国来的外教在帝都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陆陆续续的就开始向绣城转移了。为此牛星还特别给周硕打过电话来,因为决定升级学院的计划实在是太过突然,学校的建设根本就还没有展开。这些人过来不仅生活是个问题,就连工作场所都是个问题。
最后还是周硕力排众议,将新建成的泛翰集团总部挪做了软件学院的临时教学楼。而江大桥那边也没有掉链子,硬是在下面机关手里抢了一个刚建好的小区,专门用来当做这些人的宿舍。
就这样在泛翰集团和绣城市府的全力配合下,周硕的计划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校的升级计划。实际上,周硕的目标一直都是放在了908工程上面。
作为私企,周硕接手908工程最大的障碍,就是国家对他的实力不认可。不仅是资金实力,更是技术实力的不认可。实际上也是如此,集成电路的前道工序可不仅仅只是单晶硅的熔炼,后面还有切片、抛磨、蚀刻、离子注入等等若干步奏。
别看泛翰集团现在手握国内最先进的单晶硅生产设备,却也不过是晶圆厂的上游而已。放眼国内,有组织起整个工序力量的,也只有能够调动全国力量的国企。
立刻就接手908工程,周硕确实没有这个胃口。但他必须让上面看到,他有实现这个胃口的决心和能力。现在不行、今年不行,不代表明年不行、后年不行。只要在1997年以前做好准备。这张入场券就不算晚。
至于什么是入场券?当然是908工程的单晶硅项目组。泛翰晶圆厂吞并了908工程的单晶硅项目组,到时候才会在华晶的归属上面有发言权。
周硕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上面露露自己的肌肉。告诉他们,泛翰集团的技术力量。可以扩张到什么程度。
渤海大学软件学院的筹备工作既没有组织什么仪式,也没有广邀名流。只是在教育部把手续全部办好,然后在梦海微电子向新闻界做了通报。
而发布会上的媒体,也没有把这个连三本都算不上的学院成立当回事儿。几个收了钱的记者,写了一些软文发在了内版。至于一些比较有操守的,也就是给了软件学院一个豆腐块而已。
但是这个消息落在帝都的科技界人士耳中,却不啻是一个惊雷。
无他,这个渤海大学绣城软件学院,是泛翰集团组织的职业技术学院。
周硕在计算机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直接让计算机报的销量比平常翻了两番。计算机专业的、半导体专业的、集成电路专业的,甚至是物理系的、数学系的,行业内自认手上有点本事的几乎就是人手一份。
泛翰研究所虽然只成立了一个月的时间,它的待遇却早就煞红了这个年代科研人员的眼睛。
不算那些托关系进来的非专业人士,本科生月薪就是一千五起跳。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具体看情况,两千三千的都有。至于能被涂岸北看上的在读研究生或者毕业的硕士,薪水都是四五千起。
博士或者教授什么的,在泛翰研究所都能落上一个实验室主任或者项目负责人的位置。底薪虽然只有六七千,但算上奖金、福利。轻轻松松就能上万。
泛翰帝都研究所这边八百科研人员,每月的薪金待遇指出,几乎就能和晶圆厂、电子厂以及新科公司三家的薪水总和持平。
在这个国.务.院津贴也只有一百块,国家研究所里博士也只有每月几百块钱的年代里。泛翰集团这块招牌可算是打出去了。这样的薪金水平,别说国内了,几个在帝都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的外企。也没有这个价码啊。
这些科研人员算是至少提前十年,享受到了金钱对知识的尊重。
看着身边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学成个院士甚至还不如个挖煤的,花十年时间念个博士出来。却要给小学辍学的同学打工……
哪怕不是本专业的职位,穷怕了的研究员们也愿意去试一试。最后就是好多博士甚至都来抢硕士的岗位。好多硕士则去抢本科生的岗位。有经验的本科生,去抢应届生的实习岗位。应届实习生更是早十年,发明出来免费实习的招数。
这里面受到触动最大的却属邵世明的老单位,邮电部的一七三所。
别人只是看到泛翰帝都研究所的薪资高、待遇好,可是一七三所里谁不知道邵世明如今是什么情况?自打搭上了他那个年轻的同学,现如今他不仅去了美国,更成为了百万富翁。听说在美国手下管了一大帮的正宗美国人,每天在别墅里就着湖景喝咖啡,轻轻松松就把工作办了。
邵世明他的人虽然已经不在一七三所了,但他的名字却成为了一七三所的传说。
有邵世明的珠玉在前,不少人的心思也就活泛开了。一七三所里谁有几斤几两,大家互相之间都是知根知底。就算比不了人家老同学的情分,自己去了泛翰集团起码混个万把块的月薪不成问题吧?想当初周硕在一七三所里借设备调试软件的时候,好些个人可是都给他打过下手的!
自打计算机报刊登了软件学院的招聘启事,一七三所的所长赵夏安教授这几天明显的感觉到所里的气氛不对了。研究员们做事总是心不在焉,没事儿的时候则两三个人聚在一起说悄悄话。
然而这时候毕竟是九十年代的中国,一份国企的工作可不仅仅只是工作这么简单。虽然社会上下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没有哪一次是会受到工人欢迎的。同样在不虞倒闭的研究所里,能下定决心脱离这个体制的还是少数。
1...10310410510610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