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只是赵襄市第一机床厂这么多年作为直隶省机床业的龙头老大,毕竟还是多少有些底蕴。凭借老品牌和低廉的价格,不过是不死不过的吊了一口气在那。
这两年厂里的情况有了一点改善,原因还是由于新来的厂长山诺到处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化缘。凭借他在部队上的关系,联系了在赵襄市柴油机厂的老战友,争取了断断续续的一些订单来维持。
刘洪磊带着自家的技术人员,从晶龙基地开完会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
看着眼前有些破败斑驳的赵襄市第一机床厂,他不仅对周硕的意图有了些怀疑。
数控技术是非常复杂尖端的科技,要按照他的设想,研究地点起码也应该是在国内重点实验室,或者是央企的高端研究部门。
但是这样一个老旧的工厂,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研究国际尖端水平技术的地方吧?
在前面那个看起来有些警惕的保安带领下,刘洪磊和他身后四个盛博偏光元器件公司的工程师,拎着四个硕大的皮箱缓慢的横穿过了整个赵襄第一机床厂。
不过这一路看下来,虽然厂子里到处都有些破败的样子,楼房和设备都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但起码工人的精气神和厂内环境整理的倒很不错。
虽然技术上或许不是那么先进,但这个厂子应该还是有挽救的可能。起码,它的人心还在。
“好了,我就只能带你们到这里了。”前面带路的保安在工厂深处的一个大铁门前停了下来,解释道:“厂里有规定,没有允许普通职工是不能进入这个大门内的。等一下有人会带你们去见我们厂长,刘经理请等一下吧。”
说完,他便按动门边的一个按钮,门里传来嘀铃嘀铃的门铃声,很快就有人打开了大铁门上的观察窗。
“李队,您怎么亲自来了?”打开观察窗的是一个和李队一样,穿着保安服的年轻人。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轻易的打开大门,而是先探头观察了一下跟在他身后的刘洪磊五个人。
“这是厂长之前吩咐过的盛博刘经理,我在厂门卫室遇上,就顺路带过来了。”李队解释了一下,就让开了身影,让里面的人仔细核对了刘洪磊的身份。
检查过刘洪磊一行的介绍信和工作证,大铁门这才咣当一声嘎吱嘎吱的被拉开了。
“刘经理,请吧。”李队站在门边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目送着刘洪磊一行鱼贯的走了进去。
门里和门外其实差别不大,这赵襄市第一机床厂似乎已经把岁月沉淀到了骨子里。路边的大槐树个个都有两人粗,肆意生长的树根甚至把人行道上的砖头从地里拱了出来。路边的通告栏还是十年、二十年前的款式,木头上的油漆早就已经掉光了,只剩下一两片还顽固彰显着曾经的颜色。
“抓**,促生产,促战备!”道路两旁的墙上刷着暗红色的宣传标语,如果不仔细辨别都已经有些看不清了。高大而破旧的废弃厂房,透过已经破碎的玻璃窗还能看到车间里面荒芜的样子。一阵微风不知从何处吹来,让人顿时消解了外面难耐的酷热。
自打迈入这个院子里,刘洪磊甚至有一丝精神上的恍惚。他盛博偏光器件公司是深纺集团的下级公司,深纺集团则是深土川市的国企。在1996年,这个罗湖口岸对面的城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前沿。
从这样城市里走出来的刘洪磊,当然有些看不上赵襄第一机床厂这样的单位。在他眼里,如果说赵襄市还有一丝丝九十年代的气息,那赵襄市第一机床厂的这个院子里,几乎就让他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中国七十年代。
这里的厂区静悄悄的,连八月的蝉鸣都没有。宽敞的道路上,只有前面带路的保卫和刘洪磊一行人的脚步声。
走了没有多远,一栋和周围破败景色明显不同的车间突然出现在道路的尽头。这是一个稍小一些的车间,举架足有五六米高,但面积大约只有六七百平米的样子。要说这个面积也不算小了,但和整个生产占地上万平方米的机床厂相比,却又有些不够看。
刘洪磊一行六个人走到了这个车间的大门前,带路的保卫竟然站在这个车间的门前停了下来。
他对着门口坐着的老头说的:“王老,这是厂长之前说过的盛博刘经理他们,你把人给带过去吧。”
“好了,我的权限就只能送你们到这里,接下来你们就跟着王老进去吧。”
保卫说完,便自行转身离去了。
这让刘洪磊有些诧异,这样一个破败的工厂,竟然有着这么严格的安保制度?短短一段路,竟然就要有三个安保等级,各自划出了不同的安保级别区域。这对他的认知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挑战。
有这个精力,多想想怎么在市场上拉点业务回来不是更好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关内的国企,实在是不知所谓。
王老年纪不小了,看起来一头白发,身体有些精瘦却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他站起身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刘洪磊,点头道:“小伙子不错,你来找我们赵襄第一机床厂合作,说明你眼光很准!”
“您老过誉……”
刘洪磊心中苦笑,真不知道这老头是在夸自己,还是在拐着弯的夸赵襄第一机床厂。
“好了,进来吧。”王老推开车间的大门,当先一步走了进去。刘洪磊来不及多想,自然跟在他的身后一起走进了这间厂房。
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厂房采光一般不行,正常如果长时间弃之不用总会有些潮湿的感觉。刘洪磊一进入这间厂房,却感觉到浑身上下说不出的爽利。既不闷热,也不潮湿,空旷的车间里竟然有种身在酒店大堂的感觉。
“你们这车间,难道装了中央空调?”刘洪磊抬起头,正看到车间顶棚上吊装的空调管道,简直不敢置信!
这是什么车间,一套车间用的中央空调少说要十万块钱,看这空气清新的程度说不定还有负离子发生器,这赵襄第一机床厂竟然这么有钱?
当初刘洪磊去美国采购偏光膜生产线的时候,参观过美国人更先进的车间,空气质量恐怕也就不过如此吧。
“中央空调?”王老顺着刘洪磊的目光向上看了看,笑道:“你说那个换气的东西啊,嗨,要我说就是山厂长乱花钱。老头子我当年在这厂子工作了几十年,没这东西不也一样干活……”
耳朵里听着王老的念叨,刘洪磊再向四周打量起来。这厂房的入口被一道两三米高的屏风隔出了一个大厅,大厅里摆着一溜像是平板车一样的东西。
这车前后左右有护栏,护栏里面有座椅。但和一般厂区使用的平板电瓶车不同,车上竟然没有驾驶设备。既没有方向盘,也没有油门刹车,根本就是四个轱辘一块铁板,上面放了八个椅子而已!
“好了,大家都上车,我们山厂长在车间大里面呢,走过去怕不有两三百米。”王老打开车栅栏的开口,正好是通过一个人的宽度。
刘洪磊带着自己手下的工程师上了车,就见王老坐在首位上,打开车栅栏上挂着的一个铁盒。盒子里是一块液晶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大概是这个车间的地图。
就见王老在液晶屏幕上按动了两下,这车竟然就自己开动了起来!
“咦?”刘洪磊大感惊讶的前后左右打量了一番,确定这车下面没有轨道或者导航的线路,不由奇怪的问道:“王老,你们这车怎么自己动了,不用人来操作的吗?”
“嗨,山厂长搞的这些我也不懂。听说是奉天一个姓‘曲’的科学家弄的,这车啊,只要在这车间里选好了地方,自己就能开过去。”
王老仔细的想了想,大概是觉得这是个很光荣的事情,这才在记忆深处把一个名词挖了出来:“多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曲科学家倒是说过,这车啊叫做移动机器人,能自行感知环境、导航和行为控制什么的。听说啊,是当初美国人上月球时候用的科技呢……”
刘洪磊虽然也觉得挺神奇,但听到王老的话还是心中有些嗤之以鼻。人家美国人登月是什么技术,中国人能做得到?估计就是把参数事先输入好,只能跑跑固定线路的惯性导航设备吧?虽然这也很不错了,但叫什么机器人,肯定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国内这些专家是什么样子,他可是太清楚了。
就在刘洪磊脑袋里走神的时候,路边突然蹿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正在运行的平板车眼看就要撞上她了!
“小心!”他只来得及喊出这一句话,突然的就感觉到身体猛的震动起来。r1152
电子重生 第四百八十一章 盘算
刘洪磊惊魂普定抬眼往前看的时候,却发现挡在车前的那个女孩站在那里好好的,几乎一根毫毛都没有掉。
嗯,说不定他那一声大喊造成的惊吓,要比这平板车的威胁更大。
“这车,自己停下了?”刘洪磊不敢置信的问道。
“看你说的,这移动机器人是我们曲主任设计的,随随便便就把人给撞了,这不是磕碜我们呢么?”
这年轻姑娘一口的奉天话,让听惯了南方话的刘洪磊一愣,奇怪的问道:“它怎么能自己停下的?这不科学啊!”
“你还知道科学呢啊?”年轻姑娘嗤之以鼻道:“这是移动机器人,用来在工厂里进行运输的高智能设备。不能感知周围环境,那和轨道车有什么区别?”
“咱们国内,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了?”刘洪磊情不自禁的摸了摸额头,这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屁股底下坐着的真是高科技。
年轻姑娘骄傲的一撇头,不满意的说道:“哼,国内怎么啦?这是我们奉天自动所机器人国家中心曲主任的研究成果。今年有德国人专门想在我们手里购买这项技术,我们都没有卖。”
这年轻姑娘边说边走,越过了移动机器人的运作路线,于是刘洪磊这一行人就又开始移动起来。
“哼,真是少见多怪的土老帽。”年轻顾念看着越走越远的刘洪磊,蔑视的摇了摇头,转身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哎,刘经理不要和她小女子一般见识。她说的那些个技术什么的。还不是老汉我从头看到尾做出来的?也就那么回事,没什么好稀奇的。”
王老看到刘洪磊脸上憋的通红,心想这可是厂长的客人,别给气出个好歹来,连忙劝慰了两句。
刘洪磊当然不是真的为这几句话而生气。他这不是气的,而是兴奋的啊!和这王老不一样,他不知道这技术有多难得,自然觉得这东西没什么了不起。但刘洪磊多少还是懂些技术的,这才越发觉得这个移动机器人不可思议。
机器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涉及到电动、机械、伺服、传感以及最重要的自动化控制。
并非只有人形机器人才叫机器人。实际上所有能够实现一部分人类智能和功能的机器,都可以叫做机器人。也就是说,人类对人类自身仿生的成果,就是机器人技术。这其中,机器人技术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人类智力的仿生。
别看这移动机器人只是简单的停顿了一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拥有一个基本探知、传感、分析、控制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类处理问题过程的抽象和总结。用这些抽象的规则,来处理现实世界遇到的问题。
仅凭这一点,绝对就是世界级的技术水平。
当然,机器人技术进步再大,刘洪磊何至于自己高兴成这个样子?简单来说。偏光膜生产中的湿法拉伸技术之所以先进,就是因为需要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适时调整。全程控制。
整个生产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复杂程度,不是干法拉伸简单的程序性行为能够适应的。而机器人技术的灵活性、普适性,正是湿法拉伸最大的希望。
只是,刘洪磊有些想不明白,在这破旧的赵襄市第一机床厂里,为何会有这样先进的技术呢?
“刘经理。等你好久了!”山诺还是保留着当年当兵时候的风采,很是雷厉风行。行走带风。
一双大手握在刘洪磊的手上,力道大的让他忍不住有些抽气。
“呵呵。山厂长你好,我可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刘洪磊在人际交往上还是很有一手的,当即寒暄几句就和山诺拉近了关系。
“山厂长,周总希望我们两家能够合作起来,尽快掌握pva膜拉伸机湿法拉伸的技改工作,就是不知道你这里是个什么章程?”
刘洪磊见山诺看起来人比较随和,当即开门见山道。
山诺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个事情我已经和周总联系过了,干法拉伸的设备目前还在深土川吧?你看这样,我们这边目前数控机床的研发也正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先期在我们赵襄第一机床厂完成系统设计和数控部分的预研,然后再去盛博进行实地设备改造的工作?”
“这样……”
刘洪磊有些犹豫,踌躇道:“按理说我们盛博是来向您求助的,总不能影响了机床厂的研究工作。不过没有实物的话,总归是无法保证研究设计的准确性吧?”
山诺挠了挠头,不由自主的点头道:“这话说的也是,没有实物一个是做的不准,再有研究过程中也没有感性认识。要不我说,干脆根据美国人的生产线我们再生产一套设备如何?这样可以加深对设备的理解,也省的项目组赵襄市和深土川两边跑。”
刘洪磊涨红了脸,连连摆手道:“山厂长这可不行,美国人这一套设备上百万美元,我们盛博可是买不起第二套了。”
山诺勾肩搭背的搂着刘洪磊,把这个不到一米七的矮个子南方人像捉小鸡似的拎着,慷慨的笑道:“嗨,我看你刘经理也是实在人,都是为了工作,做一套干法拉伸设备我收你的钱,你这不是打我山诺的脸吗!”
“啊?这这这——这更不行啦!”刘洪磊被山诺的热情吓了一跳,急道:“这钱少就算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怎么能占你们便宜。”
“嗨,谁叫你是周总介绍来的呢?”山诺发挥出在部队里的慷慨大方劲儿,笑道:“我山诺这辈子不服别人,唯独对周总写个服字。刘经理既然办的是周总的事情,那就是我山诺自己的事情!这第二套设备的钱,我肯定是不会收你的。哎——”
山诺伸手挡住刘洪磊的话头,眼睛一立,接着说道:“我也相信刘经理你不会让我们赵襄第一机床厂吃亏,这样,这干法设备我不收你钱,但研发成功的湿法设备,你怎么也要意思一下吧?”
“那就意思、意思,山厂长觉得多少意思比较合适?”刘洪磊被热情的山诺捉在手里,谨慎的问道。
山诺伸出手来,五个手指大张着,露出一嘴洁白的牙齿笑道:“多了我也不多要,你们从美国引进干法拉伸设备的价格就行。五百万——美元就行!”
“噗——”
刘洪磊差点没气的内伤,一套设备换算成人民币这不就是4300万了吗!就着数字,还“就行”而已!4300万别说是一套设备了,要我看你赵襄第一机床厂这破败样,都未必能值这么多钱!
看到刘洪磊不以为然的样子,山诺笑的更灿烂了。他哈哈一笑,拍了拍脑门说道:“看我,刘经理的盛博刚从美国引入一条生产线,大概是手里钱不凑手吧?咱们做生意的,手上多少还是要留点流动资金的。别怕、别怕,要不这样,这湿法拉伸设备我也不收你钱,只要你以后产品利润的四分之一怎么样?”
“噗——”
刘洪磊刚才气还没喘匀呢,这下可是真的内伤了!和产品利润的四分之一比起来,还不如花4300万买下来他的生产线呢!要知道,周硕可是当众许诺,第一年采购量要有400万平方米。偏振膜出厂价起码每平米两百,一年的交易额就是八个亿!这里面的利润起码有三个亿,四分之一就是七千五百万!
“山厂长,这个事情我需要和集团领导请示一下。而且你们这一套湿法拉伸设备4300万也太贵了,别忘了这干法拉伸设备的技术基础,可还是我们提供的……”
刘洪磊算看出来了,这位山诺山厂长别看表面人畜无害、随和大方,实际上却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要是按他的规矩来,盛博可就是要给人做嫁衣了。
“是啊,所以我们只收了刘经理你们一套干法拉伸设备的进口价嘛,还是可以用人民币付账的,我可是很仗义了不是?”
“话不能这么说,我觉得应该根据技术贡献的大小,从设备销售款里进行分成才对!”
……
别看刘洪磊文文弱弱的样子,这一说到谈生意气质立刻就不同了。山诺走的是纵横捭阖的路子,他则是辗转腾挪的小巧功夫,俩人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当即是你来我往的战成了一团。
最后竟然是刘洪磊技高一筹,总算说得山诺让了一步。答应根据湿法拉伸设备技术研发和出资比例的不同,在售价基础上进行分成。盛博的采购价,则按照十套设备的标准将研究投入进行分摊。
赵襄市第一机床厂向其他企业出售的设备,则要将利润和盛博进行分成。
刘洪磊知道,如果五年后京东方的需求量真的达到4000万平方米的话,自己这边是绝对无法全吃下来的。而赵襄市第一机床厂如果顺利完成湿法拉伸设备的研发,最后肯定还会在国内向其他厂家出售。与其到时候面临竞争,不如和山诺先联合起来的好。
这也是他受到的周硕产业联盟设想的启发。(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夏普
不得不说,在9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业,实在是有着不输给美国人的气势。
在芯片制造方面,虽然intel创造了x86体系,并持之站在了世界微电子行业的食物链顶端。但若是论起产业规模和技术,日本却凭借各大财团的支持,足以和美国同行在市场上打的有声有色。
这其中,既有美国人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目,比如说cpu。也有日本人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目,比如说液晶显示。
在液晶技术上,1997年以前,日本人可以说是独步天下。放眼全世界,液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但这个行业始终牢牢的把持在日本人手里。
而这个把持在日本人手里的液晶显示行业,其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就是夏普公司。
夏普是一家很古老的公司了,它创建于1912年,最开始只是一个自动铅笔公司。1964年进入计算机领域,1972年从lcd显示的计算器。
到1996年,全世界有26条tft-lcd液晶生产线,而其中21条都建设在日本。其中最大的液晶屏幕这个荣誉,就属于夏普的21寸液晶显示器所有。
夏普所在地日本城市大阪,是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
这里因为有了夏普,可以说就是世界液晶产业的中心。
当然,作为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型集团。夏普并不是只有液晶面板这一种业务。在电器领域,它拥有着极好的胃口。不论是数码电子、办公设备还是家用白电。夏普都有广泛的涉猎。
液晶产业虽然日渐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却也只是夏普众多业务中较受重视的一个而已。
“部长。我们的技术部门在检索专利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琉璃京香满脸严肃的把一份文件放在福山新之助的办公桌上。
“这是什么?”福山新之助拿起桌子上的文件,满不在乎的看了起来。
他是夏普液晶面板事业部技术储备部的负责人,虽然都叫部长,但权限却只有技术储备部这十几号人而已。熬了三十多年才坐上这个位置,福山新之助早就放弃了在技术上更新知识的努力,而是努力的在做着一个官僚。
技术储备部不是技术研发部那样的重要部门,夏普现在牢牢的掌握着液晶技术的最前沿,基本上是看不起其他公司在液晶技术上的努力。它的技术研发部光研究人员就有四五百人。每年研发经费以亿美元计算,是夏普里实打实的重要部门。
但说到技术储备部,那就是只有十多个人,只是负责监视业内技术动态,负责专利技术查找之类的工作。如果有还算看得上眼的专利,技术储备部就会想方设法的买回来。
但是液晶技术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哪有那么容易被小企业研发出有用的技术来?所以绝大多数有用的专利,都是其他日本大公司研发的技术,技术储备部的地位就颇为尴尬。久而久之。便有沦为为技术研发部打下手的趋势……
琉璃京香流利的解释道:“这是两种新的液晶专利技术,涉及到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和高压驱动技术,这对解决目前……”
她嘴上滔滔不绝的说着各种专业词汇,直把福山新之助听的头晕目眩。琉璃京香心底其实有些瞧不起他。明明对最新的技术半懂不懂,却偏偏能坐上技术储备部部长的位置,这让人怎么能心理平衡?只要是她来汇报工作。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炫耀自己的专业能力,让福山新之助头疼。
“好了、好了。京香。”福山亲切的叫着她的琉璃京香的名字,温和的笑道:“你还是简单的说说。这两个技术有多重要?是不是需要买下来做技术储备?”
“技术储备?部长,这已经不是需不需要储备的问题了,这两项技术可以解决液晶显示的延迟相应和可视范围的问题,是液晶显示技术推广的重要指标!”琉璃京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当然看不得福山新之助这样混吃等死的态度。被他的态度气的够呛,只好喘了两口气,总算还记得尊老爱幼的美德。只好压下心里的急躁,仔细的讲解道:“这两项专利,第一个通过改变驱动ic的电压来提高液晶分子旋转的速度……”
琉璃京香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总算把这两个专利的技术完整的解释了一遍,让福山新之助大体上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