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各位领导请这边走,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就是成型车间了。成型车间里生产的是光学镜头的毛坯,光学玻璃产品经过成型、切割、塑型和抛光工序,最终成为光学镜头的原材料。”
……
“这里是光学镜头进行精磨前的最后一个车间,负责的是对镜头毛坯的加温、退火、淬火、回火等工序。从这里出来的镜片,就已经有一点光学镜片的意思了,不再是灰蒙蒙的丑小鸭,而是晶莹剔透的白天鹅了!”
……
“这里就是光学镜头加工的最后一个车间,也是最重要的车间,精磨车间了!光学镜头将在这里被加工成设计好的形状,然后进行镀膜和最终的检测,合格产品将被送到下一个组装车间,装配成镜头产品。”
眼看着参观就要结束了,技术科长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如果是厂长亲自前来陪同,那还好说。互相身份差距不大,说话也能随意一些。但换成一个企业里的科长,那真的就有些亚历山大了。
不过还好,这一行参观下来倒也没什么事情发生,顺顺利利的结束了行程。而此时也已经日上三竿,接下来的酒宴自然是要厂长出面的。他这个技术科科长就能功成身退。
“段市长,您看时候不早了,我们厂长在招待所准备了酒席,您看是不是先去用个午饭?”
“嗯——”
段市长回过身,向身后的队伍里看了一眼。仿佛是征求了什么人的意见似的,这才点头说道。
“好,我也想和王厂长好好聊聊。你们江光总厂是信州市的龙头企业,我这个市长的工作,还需要他大力支持啊!”
王林伟听了急匆匆赶过来的随员的报告,心里有些惊讶。作为江光总厂的厂长。他也应付过很多次市里领导的参观、考察。总得来说,这些领导们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企业自主经营权力扩大之后,上面领导下来总是要带着目的的。
或为钱,或为解决就业之类的问题。要不然就是借车、借房子,类似打秋风的事情总是少不了的。
这次段市长突然袭击,早上通知、上午就领着队伍过来了,多少也是让王林伟有些心惊。堂堂市长亲自出马,这秋风恐怕打的不小。
而为了秋风打的名正言顺,一般来说考察阶段总是要挑出一些毛病来的。为了双方脸上不至于太难看,王林伟也就没有全程陪同。
然而段市长的好说话出乎他的意料,整个参观过程竟然一句挑刺的话都没有。安排什么就看什么。不多走一步,也不多问一句,仿佛真的就是走个过场。
王林伟可不会觉得段市长是闲的没事儿做。来江光总厂散步蹭顿饭吃而已。假假也是个市长,真当时间不值钱呢?
王林伟正想着的功夫,招待所外面就传来了一行人热热闹闹的声音。不用问,肯定是段市长一行人到了。
“快,跟我去门口迎一迎。”
王林伟站在招待所的大门口,快走几步。伸出双手来,热情的说道:“我代表江光总厂全体职工。欢迎段市长前来考察指导!”
段市长同样是双手握住王林伟,眉开眼笑道:“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啊!这江光总厂不愧是咱们国家光学工业的巨擘,技术水平之高,让我大开眼界!”
“段市长您客气了,我们江光总厂能有这点成绩,离不开市委市府的支持!”
俩人手拉着手,说了一通客气话,这才带着身后的一行人,呼啦啦的进了江光总厂的招待所。
就在招待所最大的一个包间里,主位当然是留给段市长的,而王林伟则坐在了他的下首。按理说,不论是政府还是国企,排座那都是官场上的本能了。但就在众人就坐的时候,偏偏却引起了一丝骚动。
直到落座的时候,众人才发现原来队伍里,竟然不知何时出现了两个“异类”。
在场的江光总厂的职工们互相都认识,这俩人一直混在官员的队伍里,官员之间却不一定都认识。直到这开始排排坐了,这才发现俩人竟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排。再一打听,这二位竟然谁都不认识他们。
这一下当即把招待所的经理给瞎蒙了,现在社会上净有这种假装熟人骗吃骗喝的,但谁成想竟然能骗到了市长的考察队伍里来啊!
“我们是市长的客人,别动手,你们想干嘛!”
这招待所经理正想把人给神不知鬼不觉的清理出去,反正骗子肯定也是不敢声张。就算开始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队伍,这一圈考察路线走下来,也该知道这是哪里,请的是谁。谁敢这么不开眼的,在宴请市长的餐桌上闹事?
然而不成想,竟然还真有不怕事儿大的,直接叫出来引起了段市长的注意。
“怎么回事?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王林伟眼睛一竖,就瞪住了招待所的经理,当真是不怒自威。
“厂长,我这就把人赶出去,俩吃白食的不长眼,撞到咱这来了……”
“快去,快去。”
“等一下!”
王林伟听到这一声,连忙转过头来,笑道:“市长,一点小事……”
“他们说的没错,这二位是我的朋友。”
段市长这话一出,餐桌上顿时一片肃静。市长带了俩谁也不知来历的人过来参观江光总厂,这是几个意思?
“呵呵,不好意思,大概是办公室的人工作疏忽了。”段市长指着自己旁边空着的位置,笑道:“麻经理、李经理,二位做我这边吧。”
“还没给大家介绍。”段市长指着走过来的俩人,给在座众人介绍道:“这是来我们信州投资的两位投资商,泛翰光学制造公司的麻友公、麻经理,还有定州玻璃厂的李超凡、李经理。”
王林伟眉毛直跳,脸上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站起身来向二人伸出手来道:“欢迎两位经理,我就是江光总厂的厂长王林伟。不知二位到来,有失远迎啊!”
“王厂长客气了,是我们来的冒昧。”
麻友公和李超凡与王林伟握过了手,施施然在段市长身边坐了下来。
王林伟目光从俩人脸上一掠而过,最后还是定位在了段市长这里。原以为段市长这次考察没挑毛病,还略微庆幸了一下。谁知道原来是不知不觉的埋伏了个大坑,看这个阵势,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来来来,大家举杯,敬我们的段市长一杯!感谢段市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视察指导我们江光总厂!”
……
直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反正在座的有的人吃的是食不下咽、味同嚼蜡,也有的人吃的是酣畅淋漓、开怀畅饮。
王林伟借着酒意,端起一杯酒来,直接向麻友公和李超凡敬起来:“二位远道而来,既是来我们信州投资,那就是为我们江光总厂的发展做出贡献。以后说不定就是邻居,来来,咱们走一个!”
“那我就借花献佛,也敬王厂长一杯,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合作愉快。”
麻友公端起酒杯来,笑着和王林伟碰了一下,正要一口喝了,却不意被他盖住了酒杯。
“哎,麻经理这话说的,可是话里有话。咱们喝酒讲个痛快,不能喝的不明不白吧?”王林伟也不知道是真醉还是装醉,反正酒桌上就算出点格,谁也说不了什么不是。何况这还是江光总厂的主场,他要给段市长面子,却未必一定被人吃的死死的。
“哎,王厂长,一笔是一笔,这杯酒可是你端起来的,没有不让人喝的道理嘛!”
让王林伟绝望的是,出声的并非是麻友公或者李超凡之一,竟然是段市长亲自推开了他的手!
推向王林伟的手上并没有用多少力气,但他却感觉分明是孙猴子被五指山压下了一般。这怎么办?堂堂信州市的市长,就算用一根手指头,他也不敢反抗啊!只好讪笑着,将手挪开了。
麻友公和李超凡对视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自行把酒杯放下了。
“王厂长看来不听个准信,这酒肯定是喝不痛快了。也罢,那我们就开门见山了。”
麻友公将酒杯放在桌子上,抬头看着王林伟说道:“王厂长,我先问个问题,咱们江光总厂光学镜头的加工极限是多少?”
“三微米。”王林伟对这些数字当然是滚瓜烂熟,想都不用想就报了出来。
麻友公紧接着问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端相机镜头,加工精度是多少?”
王林伟这才想了想,接着说道:“尼康、佳能和柯达三家是目前市场主流,加工精度应该是在1.2到1.5微米之间。”
“那么,王厂长想不想把江光总厂的加工能力,提高到一微米,甚至是亚微米级别呢?”
麻友公目光诚恳的看着王林伟,等待着这个江光总厂厂长的答复。(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五百九十三章 狗大户
出乎意料的,王林伟竟然把脑袋晃成了拨浪鼓,说道:“开什么玩笑,一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这位麻经理,你大概是不太懂光学工业,更不了解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吧?连日本人也不敢说达到这个水平,我们江光总厂虽说是国内顶尖的企业了,但真的和日本人比不了!”
“那这么说,王厂长并不想把江光总厂的技术水平,提高到这个级别了?”
麻友公并不着恼,对他来说,当今中国不说理论水平,单说光学技术的工程应用,超过他的两只手数的过来。
一个人当他内心强大的时候,别人的目光就不再那么重要了。王林伟认为他“不太懂”光学工业,最终不过是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只能是他“不太懂”光学工业而已。
“想,怎么不想?”王林伟吱溜一声,直接闷了一杯白酒,讪笑道:“我做梦都想把江光总厂的技术搞上去,但光想有什么用?我们光学工业是高科技产业,想提高一丁点技术,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源投入。但别看凤凰老大的牌子,盈利却也不过是勉强够活而已,哪有钱去搞这个?”
王林伟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麻友公还是轻笑了一声。对方打的算盘很精明,但却说不上智慧。
这个王厂长,真的是有够滑不溜手的。自己几个问题,他话里话外都在贬低着江光总厂,显然对自己的来意已经有所猜测。
江光总厂是个很奇特的企业。他是国企,是在沪市a股上市的股份制企业,这让企业的负责人拥有很大的自由权力。
确实。它的盈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直都属于不温不火的那种。饿不死,但也说不上是好。投资的回报率比存银行当然强不少,但面临的市场风险却更大,风险收益比上。其实没什么优越性。
但同时,江光总厂也是一座宝库,因为它是共和国最顶级的光学工业企业。
麻友公不由得想到,临来之前周硕说的一番话。
基本上来说,相机工业和光刻机并没有什么相干。相机造的好,并不表示说你的光刻机就一定造的好。相机和光刻机虽然同属于光学工业。但差距真的是非常的大。
比如说相机的镜头,一般使用的是冕类和火石类玻璃,通过在材料里加入稀土材料来提高光学性能。
但光刻机的镜头,使用的原料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追求的是耐高温、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能好等特点。为的是用于制造对各种波段透过有特殊要求的棱镜、透镜、窗口和反射镜。从功能上和追求自然可见光的相机镜头就完全不同。
但这并不是说,光刻机工业和相机工业就没有关系了。
事实正相反,没有一个优秀的相机工业企业的国家,就不会有优秀的光刻机工业。
世界“曾经”的三大光刻机生产商,尼康和佳能本身就有强大的相机工业。而阿斯麦本身虽然不产相机,但它的镜头却都是来自卡尔蔡司,至于说卡尔蔡司是干嘛的,恐怕就不用多说了。
何以这些光刻机厂商背后。都或明或暗的有相机厂商的影子?甚至干脆就是相机厂商赤膊上阵,直接兼职做了光刻机的工作?
说白了,还是商业规律使然。
早期的光刻机。加工精度不高,一般的光学企业都能做的了。说起来用的技术,水平大致与相机镜头倒也差不太多。
顶多就是磨床的参数有所修改,以便适应不同光学玻璃材料的加工过程。但加工精度上的要求,并没有超越相机镜头的水平。
但随着光刻机技术的提高,加工精度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投入的研发资金,这时候就逐渐占据了光刻机成本的大头。
这个时候专门造光刻机的企业。就要把研发成本均摊到产品成本之中,以至于产品成本急剧上升。
但相机工业发达的企业。却可以将开发光刻机时使用的技术,用来改进相机的水平。这样光刻机需要分担的研发成本,就大大下降了。
比如说同样研发高精度的研磨机,涉及到研磨剂、研磨料、抛光、镀膜等技术,这些技术光刻机能用,相机镜头同样能用。
而过些年,人们对相机技术的要求提高,这个高精度的研磨机也能用到镜片制造当中去了。
这一来二去,有相机工业支持的企业,光刻机成本自然比纯光刻机企业下降的厉害。而另一边由于有开发光刻机产生的优秀技术,这些企业在相机技术上也突飞猛进,在相机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这样的循环一旦形成,自然就是为技术升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
而那些没有相机工业支持的厂家,则只有放弃光刻机市场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说收购一家相机企业,这看似和光刻机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为,却是保证光刻机技术发展的关键。
而作为国内顶尖的光学企业,也只有江光总厂有这个底气,有这个底蕴,能够在国内市场和欧美日相机企业掰掰手腕了。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光总厂将是泛翰集团不惜代价也要拿下的企业。更别说江光总厂的业绩提升,将会带动光学材料和石英材料领域的科研投入增长,进而对中国电子产业基础产生的夯实效果。
很多时候大企业看起来明明做了一件亏钱的、或者收益不明显的事情,被称之为战略布局这一类的操作,基本上都是这般用意。
类似的有当年起点推动网络作家加入作协,好多人看来是去跪舔传统圈子的事情。但是翻过篇来看,这不也是提高了社会对网络的认可度,进而让更多人投入到网络作家的行列中来。作为当时业界第一的起点。当然会由此享受到更多的好处。
战略布局往往追求的是体系的完善和增长,或许一时间纸面数据会不好看一点,但从长远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麻友公只是发呆了一瞬间的功夫,就把自己从回忆中抽了出来。对来自王林伟的阻碍,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江光总厂在1997年5月已经以凤凰光学的名字在沪市a股上市。控股公司手里有40%的受限流通股份,其余的60%股份都可以通过市场进行收购。
也就是说,泛翰集团入主江光总厂,只要经过银监会的收购批准就行了。但对于周硕来说,他更希望能够将整个江光总厂握在手里。
为了减少收购之后的内耗,他希望这次收购能够获得来自江光总厂的配合。
有一句拉丁谚语说的好:若被征服者仍然哭泣哀悼。则征服就未竟全功。
周硕希望的,就是一次“竟全功”的收购。
“王厂长可能还不太了解我们泛翰光学制造公司,或者不知道你听说过泛翰集团没有?”
“泛翰集团、泛翰集团,似乎有些印象……”
王林伟念了两句、想了一想,最后还是摇头笑道:“抱歉。你看我这记性实在不好,一时还真是记不起来了。”
然而麻友公看他的样子,那嘴脸分明是在说“哪来的暴发户,有俩钱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活脱脱能把人气死。
当然,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把麻友公给气走,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麻友公早就不是当年的麻友公了,这一年多来在泛翰光学总经理的位置上。就算再迟钝的人也多少锻炼出一些城府来。
他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道:“我们泛翰集团也不是什么大企业,王厂长没听过也很正常。那我就先简略介绍一下吧。泛翰集团是一家以电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产品从单晶硅和石英制品,到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以及软件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王林伟听的脑袋里一片浆糊,你一家电子企业来搀和我们江光总厂的事情干嘛?他虽然知道光学工业和电子制造有关系,但具体到江光总厂。基本上和国内的电子产业是扯不上关系的。这年代相机上基本找不到电子产品,就算有那也不是凤凰相机能用到的。
但听着听着。王林伟的脸色却不由自主的阴沉了起来。别的他没有听懂,但从麻友公的描述里。他却能感受到这个泛翰集团的强大。
不说别的,单是现在市面上卖疯了的魅动mp3,每年创造的销售额恐怕就不会比江光总厂少。而如果从利润率上来看,显然电子产品肯定是远高于以性价比取胜的凤凰相机。
凤凰相机的利润率能有20%就已经很不错了,购买它的主力是国内大大小小的照相馆,属于理性消费。但魅动mp3可是当时尚品在卖的,利润率如果低于50%,那就是相关人员*裸的无能了!
王林伟并不知道,1997年全年,泛翰娱乐公司在全国80%的地级市完成了销售网络的搭建。年销售各式mp3一千多万支,营销额在30亿人民币以上,税后净利润高达8亿多人民币。
如果泛翰娱乐公司愿意在沪市上市,分分钟能创造四五个江光总厂,这还只是泛翰集团内不怎么受待见的边缘子公司。
如果把销往美欧等其他国家的mp3芯片算进来,仅mp3产品一项,就创造了5亿美元的利润。
当然,这些利润很大一部分,都被投入到了泛翰研究院的研究成本里。泛翰集团能够留在手里的机动资金,也就是20亿人民币左右。
即使如此,在1997年的中国,这也已经是绝对的“狗大户”了。
王林伟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干笑道:“没想到咱们国家竟然有这么大、这么先进的高科技企业,今天我可真是大开眼界了。”
人是段市长亲自领来的,王林伟倒不怀疑麻友公吹牛。只是没想到之前还以为来的是哪个山沟里的暴发户,却不想真是摸鱼摸到大白鲨。
这泛翰集团的水平,恐怕在世界500强里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王厂长客气了,我们泛翰集团这次派我来,是希望能够与江光总厂在发展中国高科技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麻友公诚恳的说道:“我是泛翰集团子公司泛翰光学的总经理,从公司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都是光学企业。不同的是,我们公司做的是光刻机业务,江光总厂主要经营的是相机业务。但是我们泛翰光学手里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其实完全可以用到相机镜头的制造当中。我们有信心相信,应用了这些技术之后江光总厂的生产技术能够推进到一微米甚至是亚微米级别。”
“光刻机?那不是日本人的强项么……”
王林伟话没说完,就被麻友公笑眯眯的摆手拦住了话头,骄傲的说道:“那是去年以前的事情了,我们泛翰集团收购了尼康最先进的光刻机生产线,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就是我们生产的!”
“啊!”
王林伟这下可是无话可说了,江光总厂不是一心只闭门造相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企业。对光刻机这种光学工业的顶级明珠,当然有一些了解。他也确实是不知道泛翰集团收购了尼康的生产线,但麻友公只这么一说,他顿时就知道了代表的难度。
江光总厂不是不想升级自己的技术,之前好不容易挪出一笔钱来,想从日本进口一批先进的数控磨床,结果正赶上日本签署瓦森纳协定。
日本政府随即以这批磨床可能有军事用途为由,叫停了这笔交易。而经过这个事情,日本人尖端数控设备的价格,也真的是让王林伟领教了一下。泛翰集团竟然能收购一整条光刻机的生产线,这得是多么的财大气粗?
“所以,我想向王厂长问个问题。江光总厂能否同意,泛翰集团对你们的收购?”(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势
“收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王林伟还是被这个问题问的愣了一下。
他江光总厂是什么企业,诞生全国闻名的凤凰相机的工厂啊,王林伟何曾想过自己这样的企业,也会有被一家私企收购的那天?
他先是下意识的看了看段市长,见段市长也在拿着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不由意识到他早就麻友公站在一起了。
是了,麻友公他们应该是早就已经取得了国资委的认可,不然不会让段市长亲自来打掩护。江光总厂虽然是在信州的地面上,但却是省级单位,。没有上级单位的点头同意,段市长不可能当这个马前卒。
但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江光总厂假假也是个上市企业,虽然油水不多,但也不是濒临破产的那种。在国内没有流行起数码相机之前,凭借传统相机上的品牌和成本优势,活—无—错—的还能滋润点。
这么一个还能下蛋的母鸡,为何上面会同意放手呢?
“我能问一个问题吗,泛翰集团收购之后,准备如何处置江光总厂?”王林伟谨慎的问道。
麻友公和李超凡对视一眼,呵呵笑道:“王厂长请放心,,对江光总厂进行收购。而收购之后,还会继续投入20亿人民币的资金,对整个江光总厂的技术水平进行升级。具体的计划,还需要和咱们江光总厂的技术人员进行接触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不过我们大体的愿望。。”
1...23823924024124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