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xiaogang先生,那么我们过些时候再见了。”
“再见。”
xiaogang目送着珍妮弗跟上切萨雷的脚步,两人一起出了摄影棚。而留在这里的美国人,接下来的时间里也逐渐散去了。
毕竟这里是摄影棚,不工作的话就没必要一直呆在这里。而不少人也有亲人在纽约,此时也要回去打电话确认安全。
就算心里知道自己的亲人朋友不会出现在那里的,也忍不住人们要分享悲伤的心情。对美国人来,这似乎就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一样。
没过多久,摄影棚里就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xiaogang一个人了。他走回到餐车旁边,看着根本没有动的三杯葡萄酒,摇摇头将另外两杯酒倒掉,然后拿起整瓶葡萄酒,直接塞到了自己的包里。
“啧,88年露仙歌庄园葡萄酒,世界仅存29支。哈哈,过两年老子也要去法国弄个酒庄,这东西挺有派!”
xiaogang重新拿起最后的一杯酒,遥遥向空举起,裂开满嘴糟牙,笑道:“祝上帝保佑美国。”未完待续。。
...
...
电子重生 第六百五十八章 背黑锅
2001年的冬风似乎比往年更加刺骨了一些,不过这比韩国在这一年里的遭遇,反而显得有些温柔了。●
金大中多少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在李承晚等韩国早期独裁者统治时期,一直是活跃的民主斗士的精神象征,甚至被誉为亚洲的“曼德拉”——嗯,比起未来的中国公知来说,人家的战斗力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也因此,他在韩国早期是个坐牢专业户,前前后后遭了几十年牢狱之灾。直到1998年当选韩国总统,这样的一个人物登上权力的宝座,怎么可能不对政府进行清洗呢?
在历史上,他从1998年开始就在尝试对韩国政府进行改造,基本上到2002年完成了自己的预想。提升了中央权力,并且将文官政治导入主流,国家的预算权力收到了中央政府的手中,为韩国发展进入快车道铺平了道路。
韩国1996年gdp是5730亿美元,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全年gdp总额只有3575亿美元。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在金大中的领导下,韩国gdp仅仅两年,2000年便提高到了5618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金大中对政府的改造并非是没有仪仗的。这个仪仗,就是他对国家经济的强大推动。
到他2003年卸任韩国总统职位,韩国gdp总额达到了6804亿美元的高度。
通过对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劳资四大领域的改革,韩国在金大中的任期上。完成了从低级产品出口型经济向以信息为中心的高科技型经济的转变,被国际社会上是公认为克服金融危机的“优等生”。
只不过这位“优等生”。如今的形式却是不太妙了。
“这该死的鬼天气。”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朴太顺,等着自己的秘书推开了国务调整室办公楼的大门。
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快步走了进去。已经是8点56分了,再不快一些,今早的内阁会议就要迟到了。
一路上办公楼的走廊里都是静悄悄的,今天的内阁会议没有安排在总统官邸,反而是放在了国务调整室,这让朴太顺有些担忧。
不过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他已经到了会议指定的会议室门前,只好推门走了进去。
“太顺来了,快坐。”
“汉东总理。今天的内阁会议怎么放到了国务调整室这边?是不是……”
“不要多想。”李汉东,韩国民主正义党的创始人之一,从2000年5月开始担任韩国总理,是金大中的得力助手。总的来说,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在内阁里地位很高,是仅次于金大中的人物。
李汉东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位置,对朴太顺说道:“太顺,你坐这里,今天的讨论比较重要。需要你提供一些情况的说明。”
“是。”朴太顺诚惶诚恐的坐在了他的身边。
过不多久,已经有些垂垂老态的金大中走进了会议室,这个老人已经有77岁高龄了。常年的斗争和牢狱生活,已经摧毁了他的健康。在2000年。他因为对朝鲜的阳光政策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似乎人生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们的国民都是很好的国民啊!”金大中刚一落座,就有些感慨的说道:“前两年国家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国民就拿出黄金来献给国家,有的新婚夫妇也不去国外旅游了。更把手里的美元拿出来换成不断贬值的韩元。这些努力,让我们韩国的经济挺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这是国民对我们的信任。”
“诸位,我想请问我们能否坦然面对这种信任?美国最近发生的911事件,过往影响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危机在我看来,就是为中国扫清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障碍。我们韩国的产品和中国产品相比,竞争力如何?这是我今天想听到答案的问题,请大家讨论一下。”
李汉东是金大中的助手,总理本来就是内阁的组织者和实际领导者。金大中定下调子之后,主持会议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大家都说一说。”他的目光首先落到了外交通商部部长朴太顺的身上,点名道:“太顺,你来说一说。我们韩国和中国的竞争,将出现在哪些行业?”
朴太顺抿嘴想了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便说道:“就我所知,中国拥有全部的工业门类,所以恕我直言,凡是我国有的产业,都会是与中国竞争的产业。这其中我们韩国的电子业、造船业、轮胎业、合成纤维纺织业、汽车产业以及钢铁生产,是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可以说在这些产业的国际市场上,我国都有可能面临中国的竞争。”
“那我们的产品在竞争中是否有优势呢?”
“我建议我国放弃在粗钢领域和中国竞争,只保留高附加值的特种钢材生产,因为在这个领域这个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而中国不论是材料还是人力成本,都比我们韩国低得多。因此可以预计中国加入wto之后,粗钢产量将会发生爆炸式的增长。国际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这方面与中国竞争。”
“同理还有合成纤维和纺织业,我们韩国也没有办法与中国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最好是着力发展高端市场和设计、品牌战略。”
“汽车业就要好的多,几年内看不到中国汽车业会威胁到我们韩国汽车产业的前景。”
“同理,轮胎业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韩国企业还是能够互相支持的。”
“现在情况最不容乐观的,反而是之前寄予厚望的电子业和造船业……”
“至于这两个行业,我想还是问一下科学技术部的姜部长。”朴太顺踢起了皮球,说道:“电子产品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技术能力,我国的技术是否比中国先进,姜部长比我有发言权。因为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我手里的数据未必能准确的反应实际情况。”
李汉东点了点头,像是认可了朴太顺的说法,看向了科学技术部的姜在庆部长问道:“在庆,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多少?”
“电子产业……”
姜在庆脸色有些难看,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沉默的竟然比朴太顺之前还要久。
姜在庆是个“海龟”,是八十年代韩国派去美国留学,学习电子技术的博士高材生。在他心中,美国的电子产业是非常强大的。
当然,韩国的电子产业在他的支持下,技术成就一定能够有朝一日超过美国。但就目前来说,韩国和美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很想说,电子产业我国更有竞争力,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而且有一个情况发生之后,我们韩国很可能面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况。”
“不知道各位,听说过泛翰集团没有?”
“泛翰集团?我记得是个中国企业,生产——”文化观光部的部长想了想,说道:“对了,就是那个mp3?他们的产品不错,可惜专利权和我们韩国企业始终谈不拢,我们的企业无法生产这种有趣的产品。”
“对,就是那个企业。实际上,mp3对泛翰集团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姜在庆说道:“泛翰集团是个比它在终端市场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多的企业,可以说它一个企业就完成了芯片制造的整条产业链。就这一点来说,把它当做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也不算错。在技术上,这三年来,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发展几乎都有泛翰集团的身影。这是一家可以与intel、微软,甚至是ibm比肩的企业,我们恐怕不是对手。”
“而且我注意到,之前朴太顺部长没有提造船业。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
看起来姜在庆对朴太顺踢皮球的行为不太满意,顺手又将了他一军。
“在1997年之前,日本造船业向我国转移的态势非常明显,造船业也是我国重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是从1997年以后,整个事情都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我国目前造船总量甚至不到世界新增吨位的10%,剩下90%里有70%目前都在中国。就造船业来说,现在中国渤海省渤船重工集团一个企业就已经达到了我国总产量的四倍。”
“朴太顺部长,这个情况属实吗?”李汉东皱起眉头来,怒视着他。
“装,你们再装!”朴太顺脸色一变,突然意识到今天自己恐怕要有大麻烦了。李汉东把自己安排在他身边开始,分明是一个针对他的圈套。
“总理,您听我解释,中国人在造船技术上出现了突破,应用了一种叫做分段造船法的技术。有这种技术在,可以把造船成本和时间降低到过去的几分之一!我们韩国的船企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啊!”(未完待续。。)
电子重生 第六百五十九章 教授部长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人的技术水平大体上只相当于国际上七八十年代吧?他们连数控机床都还没有普及,你这种对手的技术我们韩国人却比不上?我看你这是在推卸责任!”
“这是真的啊!”朴太顺热泪盈眶的道:“起来这个技术和泛翰集团也有关系,分段造船法就是这家企业开发出来的!”
“又是这家企业。”李汉东若有所思起来,似乎有些认真的在想着应对的办法。
“这不是问题。”
坐在首位的金大中突然话了,已经六十九岁的他一出声,立刻就成为了会议室里的中心焦点,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
“我看了统计厅送来的国家经济详细明,2001年前三个季度,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下跌超过了一千亿美元。我以为我们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谁来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朴太顺部长,你是外交通商部的部长,你要给我个解释。”
“我、我,非常抱歉,这是我的无能……”
还什么呢?从金大中开口的这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部长已经做到头了。今年经济发生的大滑坡必须有人负责,也必须有人为下一任外交通商部部长立个牌子。既然如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自己了。
起来其实有些可笑。
周硕推动的万亿投资计划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美国,反而是这个临近的韩国。
也简单,韩国现在最大的三个经济支柱。电子业、汽车业和造船业,已经和渤海省形成了严重的短兵相接竞争态势。
在造船业上。韩国造船业在2000年已经彻底一败涂地,各大船企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转行另行寻找出路。
这个过程如果是七八年以后再开始。韩国人或许还能凭借积累的底蕴垂死挣扎一番。但是可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经历了多次从先行工业国家向后起工业国家的转移。
日本人力成本升高之后,正常的历史应该是将造船业转移到了韩国。那时中国造船业效率还非常落后,这才促使韩国成为了新的造船业中心。
经过七八年发展之后,直到2008年才具备了挑战韩国造船水平的资格。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造船业进入了历史的自然进程,一步步瓦解了韩国、日本的造船业市场,进而登上巅峰。
可惜。韩国人没有这七八年的积累时间,从日本接收造船业市场不过三四年时间,落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呢。
这时突然冒出来了一个渤船重工集团,掌握了分段造船法和浮法船坞等技术。
这项技术实在是太具有革命性了,淘汰了造船的船台,不再依赖船坞,能够让多个分段工厂同时建造一艘船。
成本、时间大大缩短,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轻而易举的超越了韩国。这相当于在韩国马上和牌的时候,中国突然杀出来截胡了。
截胡了……
如果韩国是牌桌上的某个玩家。这时候一定会欲哭无泪的。
除了一些特殊的高技术含量船舶,比如lng船的技术中国还没有掌握。其他的像是游轮、散装轮、集装箱轮、滚装轮等绝大多数船舶,国际市场的订单都在加速向中国船企流动。
一出一入之下,韩国造船业如今早就已经式微了。唯一得到好处的就算渤船重工。趁此机会在韩国收了一大批簇新的二手设备——可怜见,这些设备本来都是韩国企业准备在造船业大展身手而添置的新设备啊。
造船业就不了,韩国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汽车业也同样面临着大倒退。
韩国汽车走的是日本的老路。也就是低价质次高性价比的廉价车道路。韩国车造型上向欧洲名家取经,技术上不断吸纳总结。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而价格上更是低于日系车,成为世界市场上价格最实惠的主流车型。
但这种情况现在却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日系车又杀回到这个市场来了。
通过渤海省政府的牵线搭桥,泛翰集团和金杯客车公司、奉华晨公司合资成立了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泛翰集团提供了全套的车载电脑系统,金杯汽车和华晨公司则在汽车组装、零配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新组建的华晨金杯又以车载电脑技术吸引了丰田的合作,合资成立了华晨丰田汽车集团。
这家新的企业电子设备全部采购自泛翰集团,而相当一部分零配件也是从中国国内采购,只有核心部件是从日本进口。
丰田从1999年就推出了一系列应用了车载电脑系统的新车型,由于采用了在中国建厂、使用中国供应零部件的方式,其生产成本更是有着明显的下降。
这还要多亏了泛翰集团这些年在渤海省不遗余力的推广erp系统,出自同源的erp系统,让渤海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入丰田的供应链条少了很多麻烦,不然以丰田对供应环节严苛的控制力度,恐怕还真没有多少2001年的中国企业受得了。
对此周硕也有些挠头,丰田和华晨合作的话,势必不会再与一汽合作,这感觉难免有些对不起双木省吧。
不过好在一汽作为老字号中国车企,也不用担心没有合作企业。一汽大众从1991年就成立了,少个一汽丰田,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经过建厂和磨合之后,几款高性价比丰田车的推出,可是真的就苦了韩国汽车了。
相同的价位、更好的工艺,虽出身让人有些担心,但车载电子系统可就太有吸引力了。
如今周硕那辆迈巴赫上应用的电子技术,早就已经不是豪车的专利。倒车影像、行车记录,车载mp3播放器和音响设备,车载导航、巡航系统,数字化的行车状态监控。
这些单片机实话,成本不及一辆汽车的十分之一。但在功能和人的感受上,有这些设备的汽车比没有的高出二分之一来都不算贵。
现代起亚汽车不是没想过,也在自己的汽车上使用这种技术。但是第一专利技术不在他们的手里——这当然是在泛翰集团手里,以周硕的思路是绝不可能给韩国人用的。第二,就算他们想绕过去,结果也是发现根本不可能。
车载影音系统,整个mp3的专利还是在泛翰集团手里,自己搞一套标准,资源获取就非常困难。
汽车监控系统就更不用了,韩国汽车除非只在自家卖,否则出去就一定要遵守国际标准。而国际标准是什么?从1999年起先进obdii的标准都是泛翰研究院定的,这方面连欧洲都被甩下去了,起码领先世界三四年时间。
不按照泛翰集团的标准来,世界各国正在普及的电脑检车设备就检测不了韩国汽车。由此带来的不便影响,让韩国车在修车界风评很是不好。
一个修理风评不好,修车价格昂贵的汽车,就算入手价格便宜,养车成本没几年也超出去了。
如此之下,刚刚合并的现代起亚汽车集团,2001年也是饱受打击,在全世界市场上被华晨丰田赶尽杀绝。
最后再加上寄以厚望的液晶产业全面溃败,这才导致了韩国经济出现了大滑坡。三个季度比去年下降了一千亿美元的收入。
朴太顺确实也挺冤枉,这是他能力不足吗?是,也不是。他没有及时发现市场上的不利转变,但这么也未免有些严苛。
造船、汽车、电子业个个都出问题,别他一个部长,金大中本人都有些麻爪了。这可不是前两年亚洲金融危机,大可喊一声非战之罪。
如今风平浪静的突然gdp下降了至少四分之一,难道还能“不是政府太无能,实在是敌人太狡猾”吗?
不能,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负责。这个人,显然就是朴太顺了。
“我想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外交通商部长人选。”金大中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看向李汉东问道:“总理,你有什么人选吗?”
“这个,倒是有一个。”
不论是金大中还是李汉东都没有在看朴太顺,而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都把他当做透明一般,没人去在意他此时的心情。
李汉东想了想,道:“都敏俊,我想他应该能带领韩国经济尽快转型,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
“哦?你的思路吧。”金大中似乎有了一点兴趣。
“是。”李汉东道:“我的想法是我们韩国并非一定依靠这些老的支柱产业,还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度过这个难关。这个都敏俊对非实体经济非常在行。由他来推动服装、化妆品、影视剧、医疗整形、旅游和电子游戏这些新兴产业的出口,不仅可以带来大量外汇,还能减少我们进口原材料使用的储备。长久之下,对韩国的经济非常有利……”未完待续。。
ps:我觉得早早晚晚,韩国肯定会走上这条路的……
...
...
电子重生 第六百六十章 房价
“太太团出现在绣城!”
“炒房团集体出现在绣城,或将推高绣城房价!”
“太太炒房团的下一个目标,绣城?”
“绣城房价在劫难逃,必将迎来强势上涨!”
渤海省并未如同历史上一样,因为改革开放的冲击导致经济破产。※%頂※%点※%小※%说,大下岗虽然让国企工人们失去了铁饭碗,但由于电子工业的兴起,更多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
而在这其中,作为渤海省电子产业发源地的绣城,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2002年的官方调查显示,2001年绣城人均年收入在8万人民币左右。当然,因此不少人表示自己拖了国家的后腿,非常遗憾。
但不管怎么说,在吸光了韩国鲜血之后,渤海省当下的情况确实要好的多。
可正所谓福祸相依,经济繁荣之后迎来的并非都是好事——比如说太太炒房团。
进入2003年以来,绣城的大街小巷里就不断的出现了一些身着时髦、贵气逼人的全女性旅行团。
她们并不在旅游景点观光,反而喜爱在绣城的街头巷尾出没,或者在新开楼盘之中徜徉。
只要稍微关注一点国内经济的人都能认出她们的身份,必然是传说中的太太炒房团了。
不过当然,这些太太们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拥有雄厚资金的太太炒房团很有眼光和才智,选择的投资物业莫不是拥有强大升值潜力。
“我们手里的物业和房产这个月就升值了25%,现在租户都在询问我们会不会上调租金。人心惶惶的!”
说话的是曾经的六耳投资基金经理高摩,他在夏威夷游艇会议之后根据集团的调整拆分。整套班子和六耳投资基金手里的地产、物业都置入了万大集团名下。
如今是万大集团的投资部经理,除了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万大广场投资规划。还要负责绣城本地的中小项目投资业务。
“地产升值房租自然是要涨的,增加集团的收入不是好事吗?”
李赤旗如今已经极少会出现在绣城了,他作为万大集团总经理,如今可是全国各地政府座上的红人。每走到一地,当地领导都要出面陪同,甚至是要请客送礼,就是为了能够吸引他到自己辖下投资。
由于有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万大集团这些年投资的万大广场可是遍布了全国大江南北。
若是单论资产额,而不看负债率的话。万大集团如今也是少说千亿级别的航母企,全国万大广场数量高达四十多座。
最重要的是,各地银行对贷款给万大集团一点负担也没有。其他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的时候都是心惊胆颤,谁都担心哪天某个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然后老板卷铺盖跑路。
但是贷款给万大集团,却没有这个担忧。为啥?因为人人都知道,万大集团背后有周硕,周硕手里还有一个泛翰集团,泛翰集团是个有一万亿人民币的恐怖怪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