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周硕虽然对老掉牙的indos95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还是耐心的等待着那个传说中的时刻降临。根据江湖传说。在indos95的布会上,曾经有一个没有流传出去的画面……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为大家带来这款划时代的产品……”
比尔.盖茨在台上侃侃而谈,下面的人听的则热血沸腾。indos95的种种特性,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简直是未来科技的画面。要知道在这之前即使是好莱坞电影的特效,也不曾有过这种设想。
&显示器呢。转过前传普罗米修斯。反而却各种高大上了,开创历史的永远是真正的科技工作者。
比尔盖茨不断的介绍着indos95的各项功能,周硕在台下则不知何时拿出了一个手持摄像机。接下来生的事情,套用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就是“比尔盖茨一生中最想删除的影像”了。
只见比尔在台上不断的操作着电脑,嘴上的话语滔滔不绝。然后突然之间,indos95竟然就蓝屏了!它蓝屏了!indos95不愧是indos系列的开创者。这一刻它不是一个系统!而是微软系统悠久传承的化身!不在布会上死机的系统,怎么会是微软的产品!
周硕高举着摄像机,和台下所有的人一起笑了起来。人们反而欢呼鼓掌起来,为了这难得的时刻。indos别名瘟到死,不死机算什么indos?
比尔并不慌乱,反而大方的承认了系统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过他话锋一转,就介绍起indos95自带的一键恢复程序。足以解决这些绝大多数的问题。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殊情况,他趁势将dos上面用处不大的ghost软件,作为一种贴心的设计向大众搬了出来。
虽然生了这样的插曲,indos的布仍然是成功的。这场全球转播产品布会足以堪称是科技的盛况,引了无数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这一年,人们熬夜冒雨等候的是indos95而不是iphon1e尚未进入历史,而后来创建facebook的扎克伯格刚刚上初中。
这是一个属于微软、属于indos、属于比尔盖茨的年代。
而indos95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功能。则是indos自带的当空接龙游戏,被替换成了联众棋牌的客户端。六耳im更是作为msn的替代品,深度植入了indos95系统之中。
开玩笑,比尔为了六耳im可是付出了微软5%的股份,如果只是花钱他倒是不介意把竞争对手扼杀掉。但交叉持股的一大好处就是。被收购方可以确保一个“亲儿子”的待遇。
即使是msn项目成功,其在微软帝国中的份额,恐怕也就是5%而已。对于比尔来说,六耳im更多的只是一个进入互联网市场的入口。从历史上来看,他对im软件市场的本身,认识是不足的。毕竟微软是微软,企鹅是企鹅。美国的市场环境,和国内还是不同的。
周硕小心翼翼的把录像带保存了下来,心满意足的返回了西雅图。自打网景上市成功,他手里顿时就宽裕了不少。不仅再度将北朝计算机公司扩大化,更是在华盛顿湖旁边买下了一片独立的物业,作为北美的主基地。
六耳软件公司新增的服务器绝大多数都安置在这里,联众棋牌的开人员和市场部门也设置在这里。周硕特意挑选了这个带有湖景别墅的地方,一块大大的草坪还附赠了一个小码头,实在是太资本主义**了……
这里的别墅除了周硕自己居住以外,也提供给所有的中国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各种程序开的主力,同时也要作为美国市场和国内技术支持的桥梁,这意味着他们将长久的在美国工作下来。除了联众棋牌,六耳软件公司和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各个网站项目,仍然需要他们不断的跟进。
可以想见,这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居住在酒店就非常的不划算了。虽然目前看来联众棋牌的盈利能力不错,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向六耳网络通讯公司输送了上百万的增值业务费用,但毕竟能省一点是一点。每一美元拿回国内可是都能掰成8.6份花呢。
第一次来到美国的李祉,看起来倒是非常喜欢这种生活。当然,在听到这栋别墅的价格之后,也没少埋怨周硕乱花钱就是了。
光听数字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当这些数字换算成可以购买多少栋这样的别墅之后,李祉这才对周硕所掌握的财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虽然她并不是那种在意金钱的女人,但哪个女人会不喜欢自家的男人是个有钱人呢?
周硕在国内尚且要顾忌影响,因而低调了不少。即使泛翰集团本身也是个非常庞大的组织了,但对他和他周围人的生活条件改善的仍然有限。最多也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出门多受到一些尊重。和美国人的奢侈享受比起来,当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别墅的落地窗外面正下着阴阴细雨,薄薄的云层将小半的阳光洒了下来。湿漉的草坪看起来更加翠绿鲜艳,远处朦胧的雨景笼罩着湖面,宛如梦幻的仙境。
周硕将公司运营的事务撒手不管,这一个月可是逍遥自在的厉害。虽然每每总会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消息传到耳朵里,他却根本无动于衷。就连联众棋牌内置到indos95的行动,都是于琼自行和微软沟通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整个公司就真的放任不管了。从微软的布会现场回来,周硕刚刚和李祉腻乎了两下,外面就传来了访客拜访的消息。
别墅的电子大门被遥控打开,门外一辆福特轿车缓缓的驶了进来。周硕和李祉站在别墅门口降阶相迎,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女士,从车里走了下来。
“朱丽雯女士,真是幸会、幸会!”周硕冒着雨,快走几步向前迎了过去。
“您就是周硕先生吧,我也是久闻大名了!”朱丽雯抓住周硕的手,用力的晃了晃。
“快请进屋吧,外面湿漉漉的对身体可是不好。”周硕哈哈笑着,将朱丽雯引到了屋檐下指着李祉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女朋友李祉,她不怎么会英语。”
朱丽雯笑了笑,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向李祉打招呼道:“李小姐你好,你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男朋友!”
电子重生 第二百二十一章 资格
作为美国非常着名的科学家,朱丽雯女士在华人中是非常着名的。但非常可惜的是她小的时候,为了融入美国社会并没有非常好的学习过中文。
这也是一些abc非常可悲的地方,他们为了获得美国社会的承认,并不是像黑人一样通过抗争来实现自身的诉求,而是通过自我割裂。对自我的文化割裂、委曲求全,认为以此就能获得白人们的认可。一味的相信只要在行为上、思想上甚至是基因上,能够向白人们靠拢,就能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
然而全世界像华人一样以文化为纽带,集合成的民族实际上少之又少。这种自我割裂、融入白人社会的做法,可笑的是用的反而是蒙元伪儒的理论。abc以为在美国可以入夷则夷、入夏则夏,殊不知这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仍然是看脸的。
更有的abc表现的比白人更加厌恶华人甚至是黄种人,找白人来换血,当二鬼子。在的还抗美援朝战争里,一边用中文喊“我是中国人,别开枪!”一边可劲儿搂火的abc,遇上这样的直接打死千万别犹豫。
不管怎么说,百人会里这些美国华人精英,总比这种二鬼子香蕉人强多了。
可惜,华人的整体教育程度甚至是少数族裔中只比印度裔低的群体,25岁以上华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凭的比例为51.8%,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即使华人是如此优秀的群体,却仍然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纵观美国好莱坞电影、电视圈,上哪里能找到一个华裔大牌明星出来?能够比得上丹泽尔.华盛顿或者是威尔.史密夫来,哪怕是巨石强森级别的。也都没有。美国电视上可以公然侮辱和歧视华人,却不敢对黑人有一点越线。这是美国华人素质不足吗?并不,而是华人不是想反抗而是想对白人社会妥协的思想造成的。
哦,当然好莱坞里还有唯一和华裔贴点边的基努里维斯,号称父亲是华裔夏威夷人。但实际上只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呵呵,八分之一。
朱丽雯女士的一生,正是从这一阶段走过来的。她1948年出生,年轻的时候经历了现代黑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最"gao chao"。所以她在事业有成之后,反而加入到了提高华人在美国地位的事业中来。事实也证明了即使已经是美国人,但华人仍然会被排挤、贴标签和社会歧视。而百人会的成立。正是对这种自我文化割裂做法的反思。
事实证明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被人尊重只有先自我尊重。美国人,乃至欧洲人,认的永远只有拳头。
“没想到朱教授的中文这么好。”周硕有些意外的说道。
朱丽雯风趣的回答道:“只会这一句,临时抱佛脚而已!可不敢继续说,不然就要露马脚了。”
“咖啡、还是茶?”李祉熟练的适应起女主人的身份。热情的招待起来。
“茶吧,谢谢。”朱丽雯点头笑道。
周硕伸手请她坐在沙上,正好面对着外面的蒙蒙细雨。看着远处水天相接之间,华盛顿湖静逸的水面和灰蒙蒙的天空,当真是说不出的惬意。
“听说周先生到了美国,很早就想过来拜访了,无奈一直也没有联系上。”朱丽雯款款的落座之后。有些遗憾的说道。
“怪我、怪我,这几个月实在是太忙了一点。”周硕摸着头,哈哈大笑道。
朱丽雯欠了欠身,从李祉手里接过茶杯,笑道:“周先生取得的成就我也早就有所耳闻,实在是为华人争光了。互联网行业里,现在谁不知道你的大名。”
“朱教授实在是过奖了!”周硕摆了摆手,却也有些自豪的说道:“与其说我取得了什么成就,不如说是我背后更多普通中国人的成就。”
周硕感慨的说道:“您别看我在美国只有一个二十多人的开小组,但是在这支队伍身后的。是中国国内至少二十倍工作人员的支持。在国内,我还有两座工厂数千工人。我一手建立起来的泛翰研究院,更是和中国工程院的科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没有了这些人,我什么也做不来。”
周硕说这些当然不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希望能够堵住朱丽雯的要求。在这个时代的美国abc看来。能够加入美国国籍应该是个非常荣幸的事情。毕竟美国人刚刚战胜苏联,作为世界单极,自然有骄傲的理由。人家abc再怎么说也是美国人,爱美国也不叫个事儿嘛。
不过如果真的让她先开这个口,然后周硕再拒绝的话,两个人面子上总是不好看。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妨先找个对方能够理解的理由,把这件事情掀过去就是了。点出自己在国内的根基,才是在美国成功的关键,这就是周硕给出的理由。
朱丽雯放下茶杯,沉默了一下,失望的笑道:“原本还想劝说周先生能够入籍美国,看来确实是我太过于一厢情愿了。”
“我相信再过二十年,朱教授一定可以为自己华人的身份感到骄傲。”周硕信誓旦旦的说道。
“当然,我一直为自己身为华人感到骄傲。”朱丽雯骄傲的说道。
周硕话锋一转,点着头接着说道:“不过我对加入百人会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本身也非常愿意为我们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做一些事情。我们六耳软件公司的总经理玉琼女士已经拿到了绿卡,不知道能否代替我加入百人会?”
“百人会的申请要求虽然非常严格,但本身是个开放的组织。”朱丽雯点了点头说道:“只要能够通过委员会的审核,任何美籍华人都可以加入。”
“通过审核啊……”周硕沉吟了一下,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百人会作为美籍华人的精英组织,其加入难度之高、成员之少,同为精英组织的骷髅会和它一比根本就是个街头社团水平。没有一张a4纸都装不下的头衔,人家瞧都不会瞧你一眼。可见这个组织对新人的审核,有着多么高的要求。
要说于琼掌握的力量并不弱小,周硕离开美国之后北朝计算机和六耳软件公司都会归属在她的麾下。但即使如此,仍不足以让于琼成为百人会的成员。
实际上如果不是周硕之前表的石墨烯论文,他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进入到朱丽雯的视野,得到她的主动推荐。这种在美国国内都属于顶尖水平的科学家,眼里又岂是几张绿纸所能打动的?
“好吧,我知道了。”周硕闭上眼睛想了想,缓缓的点了点头。
对于于琼来说财力方面不成问题,但名气方面、尤其最好是学术名气方面,必须补足才能够上这个资格。如果靠她自己,无疑将会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毕竟像石墨烯这种足以取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可不是随便在街上就能捡到的。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事情希望能够拜托朱教授帮忙。我知道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提出这种要求有些冒昧,不过国内的产业展实在是刻不容缓。”周硕诚恳的说道:“我希望朱教授能够出面,帮助我在美国招收一些研究人员。”
朱丽雯挑了挑眉毛,没有立刻表意见。她端起茶杯,翘着二郎腿,缓缓的喝了口茶。
她昂着头,微微笑着说道:“我个人是非常佩服周先生在学术以及商业上的天赋的,但你也应该知道我虽然是百人会的成员,但同时也是一个美国人。”
她双目注视着周硕,谨慎的选择着话语,以尽量不刺激到周硕的态度,认真的说道:“如果是百人会的内部帮助,我自然责无旁贷。但若是一个外国商人请求我帮助他追赶美国的科技产业,抱歉我不能答应这个要求。”
“啧。”周硕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朱丽雯显然仍然没有打消拉拢自己加入美国国籍的想法。就是不知道她这么积极,究竟是源自于百人会的展,还是有某些美国政府的因素了。
周硕抿着嘴,遗憾的说道:“说实话可能让朱教授有些失望,我想我短时间内就会回国去了。”
“但是——”他站起身来,低头走了两步,试探的问道:“于琼女士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里取得足以进入百人会的资格,您是否能够帮我这个忙呢?”
“当然没有问题,百人会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朱丽雯耸了耸肩膀,笑着说道。
在她看来,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加入百人会的成就,那百人会还能叫百人会吗?百人会虽然还只有四五年的历史,但能够走到他们这样的社会地位,哪个不是奋斗了十几二十年的结果。朱丽雯有信心,最后周硕还是会选择加入美国国籍的。毕竟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当然只有美国才是真正能够大展拳脚的地方。
周硕展颜微笑,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想于琼女士加入百人会之后,也会以这个乐于助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朱丽雯微微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不相信周硕能把于琼推进百人会。
电子重生 第二百二十二章 纯如
德国汉堡,直飞纽约的飞机缓缓的降落在肯尼迪机场的跑道上。
周硕、于琼和一个亭亭玉立、笑靥如花的女子站在接机出口,翘以盼。当庞舟那肥硕的身材出现的时候,他们连忙挥起了自己的手臂。
庞舟并没有立刻就跑过来,反而侧开身露出了他身后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她看起来身体健康、精神旺盛,行走之间丝毫不见老态。庞舟侧着头向她说了几句,她点了点头,这才向周硕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莱因哈特.拉贝女士。”周硕有些激动的紧走两步,上前伸出双手。
“你,一定就是周硕先生了。”莱因哈特.拉贝喜笑颜开的伸出手和他握在了一起。让人惊讶的是,她竟然说了一句中文。虽然咬字吐音难免有些洋泾浜,但多少还是能听懂的。
“是我!”周硕用力的点了点头,小心谨慎的问道:“东西带来了吗?”
“带来了!”莱因哈特.拉贝女士倒是没有那么拘束,反而非常大方的笑了起来说道:“放心吧,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了,但并不是那么容易破损的东西。”
“那就好、那就好!”周硕松了一口气,如果这份东西有一丝一毫的闪失,那他就是天大的罪过了。
“我来介绍一下——”周硕指着身边说道:“这位是于琼女士,六耳软件公司的总经理。这位张纯如女士,《纽约时报》和美联社自由撰稿人。”
“你们好,年轻的女士们。”莱因哈特.拉贝女士高兴的打着招呼。
“请跟我来,机场外面已经备好了车。”周硕当先领路,向外面走去。
纽约时代广场。希尔顿酒店的总统套房提供的7.2米长宽体凯迪拉克豪华公务车,稳稳的停在了酒店门口。
门童机灵的上来打开车门,自然有又黑又壮的黑人服务生过来,把行礼都装进了安全稳妥的行李车上。电梯直达顶楼,一组组专职的服务人员过来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
有拿衣服的。有按电梯的,有开门的,有领路的,有端茶倒水的……
时代广场的希尔顿酒店是纽约最顶级的酒店,提供的服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服务态度之诚恳,业务之精良。不仅拉贝女士感到满意,就连没有经历过这个阵仗的周硕也不仅目瞪口呆。
总统套房里,一路相随的黑人服务生将行李车停好,然后将行礼一件件的搬下来放在专门的位置。然后所有人在周硕的示意下,有条不紊的退了出去。
周硕搓了搓手,神情有些肃穆的看着贝拉女士的行李箱。期盼的看着她问道:“我能——”
“当然。”贝拉女士微微点了点头。注视着周硕缓缓的打开了行李箱。
行李箱里没有换洗的衣服,没有旅行常见的各种备品,只有一个静静躺在丝绸衬底里的、厚厚的一本书。
周硕有些情难自已的深深吸了一口气,甚至孩子气的咬紧了嘴唇。他小心翼翼的将这本书捧起来,再轻轻的打开了它。
《拉贝日记》,这是它的名字。
它记录了约翰.拉贝在中国南京的所见所闻。
“1937年12月4日,日军的轰炸机在我们的头顶上四处轰炸的时候。我打开了大门。许多人在那面巨大的德国国旗下安静的坐着,那里非常安全。因为日本是我们忠实的盟友,看见我们的国旗就停止轰炸……”
张纯如探过头来,缓缓的把日记上的德文翻译成了英语,念了出来。
“这是什么?”她略有些疑惑的问道。
她当然知道自己念的是什么,但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周硕要大张旗鼓的将这么一本书,从德国运到了美国。
“这是拉贝日记,是德国人约翰.拉贝在中国西门子公司工作期间的日记。这段时间正好是二次世界大战里,日军入侵中国攻陷南京的日子。约翰.拉贝先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南京目睹了日军进行大屠杀的惨况。”
周硕肃穆的说道。
这本应该是张纯如在1996年才掘出来的珍贵史料。被周硕提前一年半时间找了出来。围绕着这本日记,不论是它记载的故事,还是现它的故事,都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真挚。
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起人之一,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凭借这个身份他在南京大屠杀之中救下了无数的中国人。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所作的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在写作日记之外,拉贝还保存了8o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说明。被公认为是近年来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而只有27岁的张纯如,正是这部日记的掘者。她为了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专程从美国来到南京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写作的过程中,第一次掘出了《拉贝日记》的存在。
也正是这本书,让她的名字为世界知晓。甚至是在日本出版受挫后,不断的受到日本右翼份子恐吓和骚扰之下,她最终还是患上抑郁症选择了自杀。即使如此,这些日本人仍然不放过她。《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由于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压力,而从来没有在日本出版过。可笑的是竟然反而不断的有日本人出书来驳斥它,各种订正、指责、说明、甚至批判的著作几乎是前赴后继。
即使他们已经逼死了这个美丽而又善良、认真的女作家,却仍然还要用谎言和妄加猜测来侮辱她。
日本人不会说的是,她的写作动机从小就已经埋下,张纯如的祖父正是抗日将领张铁军先生。自她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会提起那个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是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竟然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然而在美国、在西方,二战里打倒希特勒才是主流。在美国极少有记录中国人对日抗战的文字作品,甚至在非小说类的严肃作品里,竟然没有一本书提及南京大屠杀这个不应被忘记的历史。
这在被自诩为自由开放的美国,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
张纯如虽然是一个美国出生、美国成长、美国生活乃至于嫁给了美国白人的华人,却无论如何也值得中国人称她为一句“同胞”。
正如约翰.拉贝虽然是纳粹党员,却无法掩盖他伟大的人格光辉一样。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存在,不论用如何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热衷于利益和享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