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逍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花香怡人
“呀,那太好了!”刘江燕好一个雀跃,注意力转了过来,“我姐说什么时候?”
“等她学习回来,就跟县委祁书记打打招呼。”
“那也没多长时间。”刘江燕两手抱在胸前,由衷地高兴,“前几天你说梁乡长不放人,我还担心呢,现在可以放心了!”
“嗳江燕,姐姐跟姐夫的关系怎么样?”潘宝山很想了解一下。
“那个不太清楚,平时好像姐姐很少提起,姐夫平常不回来,周末也经常加班,有时一个月也就回家两三次。”刘江燕说,“宝山,你怎么问这个,发现了什么不对劲?”
“没有发现,我只是感觉他们之间好像不怎么和谐美满啊,就跟你说的那样,有时一个月才见两三次面,太少了。”
“可能是都忙于工作吧。”刘江燕说,“也许以后工作轻松些,交流沟通的时间多一些就好了。”
“样子很难。”潘宝山说,“我听黄开建讲,你姐这次去学习,为的就是明年当常务副县长,那会更忙的。”
“当常务?”
“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潘宝山不想跟刘江燕说些官场上的事,“江燕,那些我们操不着心,还是实际点,赶紧到食堂,再晚就没饭吃了。”
来到食堂,潘宝山到了乐颠颠的郑金萍,晃着二郎腿,胳膊撑在桌面上,俩手指捏着勺子,一副欠尅的吃相。
潘宝山能猜出她瞎高兴个什么劲,肯定是去找梁延发时被他给忽悠住了。
下午找了个机会,潘宝山问郑金萍去找梁延发是个什么情况。郑金萍说很好,梁延发已经答应会尽快帮她解决副科的问题。
“什么叫尽快?”潘宝山想挑拨一下郑金萍和梁延发的关系,因为考虑到去农业局后,再在夹林继续发展那几个项目,梁延发不一定会支持,所以必须把郑金萍拢住,以便到时让她暗中策应,“郑主任,尽快是个什么概念?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还是一年两年?有些事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潘乡长,你又有啥消息了?”郑金萍知道潘宝山不会无缘无故找她闲聊。
“消息没有,小小的提醒倒有一个。”潘宝山说,“我感觉梁乡长没把你的话当回事,他并没有想利用这次我可以外调的机会来提拔你,跟你所说的只是敷衍而已。”
“你咋知道?”
“一分析不就很明白了嘛。”潘宝山说,“梁乡长没跟你提我有可能调走的事吧?”
“没提。”
“也没说大概什么时间能帮你提上去吧?”
“没说。”
“那不就很显眼了嘛,他不提我要调走的事,说明还是不想让我去农业局为黄开建工作,也就是说没有为你积极主动地创造在夹林可提拔的机会。”潘宝山说,“而且连个大概的时间计划都没有,说明他也没有打算帮你外调升职。”
“梁乡长也太过分了!”郑金萍真的是气恼了,表现出了少有的逆上勇气,“下午上班,我再找梁乡长问问去!”
“你找他能问个什么东西出来?”潘宝山一声冷笑,“算了,你就安稳点,少让梁乡长不爽,没准机会还大些。”
“机会还大些?”
“对,梁乡长那边的事由我来办,而且已经托了关系,个把两个月时间内,他就会放我走,那时你的机会不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嘛,你说机会是不是要大很多?”
一心想坐上副乡长位子的郑金萍,此刻被潘宝山的第二次友好相助感动得要命,“潘乡长,真很感谢啊,向你再保证一次,我郑金萍往后真就是你的了,只要你下命令,千难万难都可以,做什么都行!”
“哪有千难万难?以后要你做些工作上的事情也不会为难人,只是可能多少会有点压力而已,到时可别退缩。”潘宝山笑道。
郑金萍胸脯一挺,说现在她连绕着乡大院裸奔一圈的毅力都有,还有什么压力不能承受?
着郑金萍这么表态,潘宝山笑了,能收到如此效果,目的就已达到。现在只管扳着指头数日子,等刘海燕学习归来。
数到第六天的时候,汪凡一早来了电话,说金银花的稿件登了出来,没有意外,依旧是头版头条,而且稿件中还加重了他发言的分量。
像夹林这样相对偏远的乡镇,一般都是下午才能收到前一天的《松阳日报》。潘宝山便打电话给黄开建,让他瞧瞧当天的市报,头条写得如何。
黄开建接电话时刚踏进办公室,说不挂挂机,报纸就在桌上,他瞄眼。
“标题不错!”黄开建走到办公桌前,拉过报纸瞧了一眼,“叫什么《金银花开 流金淌银》,很形象。”
“那汪记者还就真不错。”潘宝山听后很高兴,“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也说明当初你的做法是对的。”黄开建笑道。
“当初的做法?”潘宝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一说是老早前的事了。”黄开建说,“那会我还在夹林呢,党办失窃的时候,汪凡不是去采访的嘛,原本我的意思即使不乱棍打走,也得给他吃够冷眼。但当时你说要好好安抚,以后在宣传报道上可能用得上,你,现在果然发挥了作用!”
“哦,你是说那会的事。”潘宝山笑了。
“是啊,当时还把殷益开拉出来架势的呢!”黄开建说。
提到殷益开,潘宝山想到了殷益彤,便对黄开建说:“黄书记,汪凡写得好是一方面,稿件的版面安排得好又是另一方面,殷益开的妹妹殷益彤也帮了忙。现在我突然有个想法,汪凡毕竟是个普通记者,而殷益彤是副总编,如果殷益彤能亲自到夹林采访写篇报道,分量又不一样了,可能会更出彩。”
“那应该不是啥难事,找殷益开说个话,她应该会给个面子。”
“不给也没关系,现在汪凡操作得就很好,效果也不弱。”潘宝山说。
的确,汪凡这篇《金银花开 流金淌银》稿件,真是起了大效应。
文章见报后的第三天上午,夹林乡党政办就接到了县委办电话通知,说县委祁书记过两天要到夹林调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型农业发展的情况,要夹林选几个亮点,设施蔬菜大棚和金银花种植是必选项目。
郑金萍收到电话记录后非常激动,她先把消息告诉了潘宝山。
潘宝山当时刚从刘江燕宿舍走出来,着走廊里刘江燕晾晒的床单直乐呵,自上回夜敲刘江燕房门到现在的九天时间里,这已经是第七次了,而且现在只需要洗床单就行。他很得意,忘我地盘算着下次来真格的,连床单都不用洗才好,所以电话一响还吓了一跳。
“什么事!”潘宝山没好气地问。
“潘乡长咋这么大火气!”郑金萍乐颠颠地说,“有件大好事要告诉你!”
“别卖关子,快点说!”潘宝山也很好奇。
“县委祁书记要来咱乡调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新型农业是如何开展的!”
“真的?!”潘宝山一惊。
“潘乡长我敢跟你开这个玩笑嘛,那你还不扒了我!”郑金萍抱着电话扭捏作态,“潘乡长,这下你可要风光了!”
“风光什么。”潘宝山压住内心的兴奋,“功劳都是领导的,风光的是他们。”
“谁不知道都是你干的?”郑金萍笑道,“好了潘乡长,呆会我就去你办公室仔细汇报一下,这可是件大事,县主要领导亲自过来,对夹林乡来说是几年一遇的事情!”
“还呆什么会?”潘宝山说,“我马上就到办公室,你赶紧过来。”
“潘乡长,这事梁乡长还不知道呢,第一个告诉的就是你。”郑金萍说,“我琢磨着接下来得向他汇报一下,然后再去你办公室。”
“哦,那是那是。”潘宝山呵呵一笑,“那是应该的,你先去吧,回头再找我。”
官路逍遥 第八十一章 调研
潘宝山满心欢喜,赶忙到办公室去整理相关材料,仲崇干或者梁延发肯定需要,祁宏益来时少不了汇报。
刚找了点设施大棚蔬菜项目的资料,手机一阵猛响,潘宝山本不打算理会,张眼望了下是黄开建的,便接起来。
“小潘!”电话一通黄开建就叫起来,“好事啊,你马上就要入祁宏益书记的法眼了!”
潘宝山一听就知道,肯定是黄开建也晓得了祁宏益要来夹林调研新型农业发展情况。
“黄书记,你那边也得到消息了?”潘宝山笑道。
“局办公室刚接到县委办通知,祁宏益要到你那儿去调研,农业局是重要陪同单位!”黄开建哈哈地笑着,“小潘,准备好好表现一下!”
“我表现什么,还轮不到我。”
“咋轮不到你呢,梁狗日的敢表现?”黄开建忿忿地说,“他妈了个比的明显是靠着冯德锦,如果再向祁宏益恬着脸,那还不得给冯德锦攉肿了!仲崇干也不太可能,他一直闷着,图得就是安稳度日熬个退休,应该也不会跳腾。因为他多少也有点眼色,知道在农业发展上祁宏益和冯德锦唱对台戏,他可不想出风头得罪冯德锦。”
“这么说,我还能露个大脸了!”
“绝对是个好机会,马上有调研这么一出戏,再加上刘县长的招呼,你来农业局就是百分百的事!”
“但愿如此。”潘宝山笑道,“黄书记那先不说,我正在找材料,赶紧进一步熟悉下相关情况,等祁书记过来好好汇报汇报!”
“可别把汇报想得太简单,想坐下来念材料是不行的。”黄开建说,“像这种调研,一定要在现场把情况说全说透,那才见真本事,也才能让祁宏益对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么说,来我还得深下番工夫,现在初步打算选四个亮点,估计能到三个,但不管怎么说我都得对情况了如指掌。”
“那不说了,赶紧忙吧,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充分重视起来,这是你人生的一次关键大考!”
这个电话没白打,潘宝山有所启发,更加认真地搜整这资料。
半小时后郑金萍来了,表情更加兴奋,一进门差点就要手舞足蹈起来,“潘乡长我说吧,这回祁书记来调研,功劳肯定是你的!”
“怎么说?”潘宝山能猜出个大八分,应该和黄开建估计的差不多,但还是想亲耳听听。
“梁乡长听了汇报,先是惊喜了一番,不过很快就平静了,说仲崇干是一把手,上面来调研,咋样安排让他拿决定。”
“仲崇干决定了没有?”潘宝山问。
“我去找了仲崇干,他说夹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农业的事,多是在他来之前的搞的,很多东西他并不了解,所以还是让具体抓的领导主导负责。”郑金萍笑道,“潘乡长,那不全都是你的事了嘛,功劳还不全在你头上?”
潘宝山听后暗暗一笑,果然如黄开建分析得一样,这次还真能拣个巧好好表现一番。
“郑主任,你马上跟老王、伏广波两人联系下,让他俩抓紧时间到我办公室来,有些情况我得了解下,否则祁书记问起来要是回答不好,就不是丢面子的事了。”
郑金萍原本想趁着这机会和潘宝山热聊一阵,见他一心扑在了准备工作上,也只好作罢。
“潘乡长那我走了,有啥事尽管吩咐。”郑金萍娇滴滴地说。
“行,你去吧,有事再喊你。”潘宝山了眼郑金萍,觉得该鼓励一下,同时也给她个暗示,“郑主任,这次你做得很好,让我第一个知道了祁书记要来调研。有时候早一步知道消息,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那你就放心吧。”郑金萍破天荒地显出了一丝羞涩,“都说了我是你潘乡长的人,当然会为你把事情办好,有啥机密你肯定是第一个知道!”
“好好,以后继续。”潘宝山呵呵起来,“现在也再加把劲,赶紧去把老王和伏广波叫过来。还有,通知各个部门,把卫生搞搞好,大院里也要认真清扫一下。”
“好的!”郑金萍得了赞许自是高兴,乐不颠地退了出来,打电话给老王和伏广波,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赶紧到潘乡长办公室。
老王和伏广波正在洼窑村忙活鲜切花的事,接到消息后知道不是小事,二话不说就奔往潘宝山办公室。
见到潘宝山,听他一说,两人也很高兴,连忙相互补充着把斜沟村的设施大棚蔬菜、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瓜坡村的畜禽养殖以及洼窑村的鲜切花栽培项目,仔细梳理了一遍,让潘宝山作了详细记录。
记录整理好后,潘宝山一整天都盯在上面,各个项目的具体做法、前景规划和一些相关数据,全都烂熟于心。
剩下的时间也没闲着,潘宝山带车把安排的调研路线走了两圈,算是彩排,一遍更好地控制时间进程。
这两天,潘宝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废寝忘食,就连刘江燕的房门也不去敲了,只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工作搞好。
两天后,祁宏益终于来了。
仲崇干和梁延发领头,在乡大院门口列队欢迎。
祁宏益乌黑光亮的轿车在门口刚停稳,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杨涛就麻溜地钻出,给祁宏益开车门。
祁宏益出来后,后面政府一号中巴车里陪同采访的人员也都蹦了下来,簇拥在祁宏益后面。
黄开建夹在人群里,没了往日那种大咧的姿态,只是在跟潘宝山眼神交流的时候,才显出无拘束的豪气来。
“祁书记好!”
仲崇干和梁延发飞快地上前,热情问好。仲崇干还想跟祁宏益握握手,但见他没那个意思,也就没硬伸手。
祁宏益面带微笑,点点头,“好。”
“祁书记,先到会议室坐坐吧!”梁延发一脸虔诚的微笑。
“还是先到现场,你们夹林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得不错,近来市报两次头条报道了相关新型农业发展项目,很好。”祁宏益说。
“好好,那就先现场。”仲崇干回头对潘宝山一招呼,“潘乡长,你前头带路,先奔第一站!”
“哦,潘乡长就是报道里提到的潘宝山吧。”祁宏益问仲崇干。
“是的,是的。”仲崇干道,“夹林的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到任前黄开建书记抓的工作,他去农业局后,就一直交由潘宝山负责。”
“嗯,不管谁负责,要持续抓牢抓好。农业发展是富祥县现阶段的工作重心,要花大力气去扶持。”祁宏益道,“抓点紧吧,去现场转转。”
车队不急不缓地行进,很快来到斜坡村设施蔬菜大棚区前。
潘宝山最先下车,向后走了几步,迎上祁宏益。
“祁书记好!”潘宝山稍一哈腰,微笑着伸出双手,“欢迎祁书记莅临夹林指导工作,我是小潘,潘宝山!”
祁宏益抬手和潘宝山握了握,“哦,潘乡长,潘宝山,夹林的新型农业搞得有声有色,在持续抓好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总结经验,争取大踏步前进。”
“在祁书记的指导和支持下,那是肯定的!”潘宝山响亮地答着,回身指了指蔬菜大棚,这个时候不能只说空话表态,要及时展示成果,“祁书记,这一片温室大棚自去年年中开展以来,项目推展进度很快,现在已出具规模,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户。据一季收入测算,种植户年人均收入可逼近万元大关!”
潘宝山边说边引导祁宏益来到鲁成升的蔬菜大棚前。
鲁成升正和家人摘脆嫩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忙得热火朝天。
“这已经是第二茬了!”鲁成升提着一筐西红柿乐得合不拢嘴,“摘一茬蔬菜就能赶上种一年的粮食!”
“他是斜沟村村支书。”潘宝山指着鲁成升向祁宏益说,“去年项目开始时,村干部们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先富带动后富’的影响下,村民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设施大棚蔬菜行列中来。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将有一半以上的农户都搞大棚菜,最终全村八成以上家庭都将成为种植户,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专业村。”
“市场引导方面怎么样,有聚就要有疏,菜集中种起来了,销售局面一定要打开,那也是关键一环。”祁宏益环视这蔬菜大棚,感受着浓郁蓬勃的生机。
“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乡里推动种植户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发挥了很大作用。”潘宝山说,“现在菜农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蔬菜销售出去,赶上成熟高峰期,每天都有菜商到地头收购。”
祁宏益点点头,“在引导发展上,乡里有没有进一步打算?”
“乡里已经着手以斜沟村为中心,打造成规模上水平的设施蔬菜基地。”潘宝山说得很有豪情,“现在正在和投资商洽谈,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引导蔬菜基地向生态农业园转变,届时园内将进行道路硬化、水电通引、排灌完备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将筹建一个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
“嚯,好啊。”祁宏益笑道,“那可是个大工程,要好好排个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初步计划已经列出,还有待完善。”潘宝山说完估摸了一下,不能在蔬菜大棚上耽误太多时间,便对祁宏益说起了庭院种植:“祁书记,斜沟村是乡政府驻地,为做大经济强村效应,我们还实施了‘见缝插针’致富模式,充分利用村民闲置的庭院、门前屋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高效益的蘑菇,还有一些时令果蔬,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能带来收益。而且从目前主要种植的菌类情况,获利很高,下一步乡里将进行扶持,争取把菌类种植当成大类发展项目。”
“政府驻地村要做强,其他相对经济薄弱的村子也要兼顾,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更需要关注,否则贫富差距拉得过大,也是个问题。”
“下面要的大陡岭村就是若村,但现在通过金银花种植基地项目,已开始改观!”潘宝山说着,对郑金萍使了个眼色。
郑金萍赶紧给王三奎打电话,说调研组马上就到,做好准备。
出发时,祁宏益向潘宝山招招手,喊道:“小潘,来,到我车上。”
官路逍遥 第八十二章 含蓄地露骨
坐进祁宏益的车里,还跟他并排在后座,潘宝山非常拘谨。
“呵呵。”祁宏益得出来潘宝山很紧张,“小潘,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的情况,前几天在报纸上了,金银花开,流金淌银,效益很直观,金银花成了名符其实的富民花。和市健达医药公司合作开发基地举措也很好,公司、基地、农户三合一运作模式,可以实现健达药业公司药材来源与农户种植收益‘双保险’、‘双丰收’。”
提起项目情况,潘宝山就有了话题。
“祁书记你说的是。”潘宝山适时答话交流,“不过报道中没提发展前景,等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五千亩后,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服务,招商引资建设集烘、晾、存于一体的金银花深加工厂,那样产业链将进一步拉长,经济辐射力也就越强!”
“嗯,那很好,发展项目,重要的是远景。”祁宏益说,“没有远景也没了方向,做什么都不长久,而且也缺少动力。”
“祁书记,我工作时间不长,经验还很不足,有时怕眼高手低,那样的错误可是很严重的,事关全局。”潘宝山神情庄重,“所以有时难免思前想后畏手畏脚。”
“年轻人就是要有股闯劲,开顺风船练不出好舵手,前进的道路上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吸取教训,引以为鉴。”祁宏益语重心长,“当然,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还要集思广益,不能一意孤行搞一言堂,那就不是简单的错误问题了,而是能力问题。”
“祁书记你说得是,今后工作中一定加以注意!”潘宝山表态。
“呵呵,你们年轻人头脑灵活思维转变得快,是大有作为的。”祁宏益笑道,“小潘,好好干,争取把夹林树成典型。”
“谢谢祁书记寄予厚望并殷切鼓励,我会把您的厚望转化为希望、鼓励转化为动力,开足马力为夹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自己的贡献!”潘宝山表现出很受鼓舞的样子。
“嗯,好,不错。”祁宏益笑着点点头。
潘宝山着祁宏益,心里闪过一丝冷意,听祁宏益这意思,好像还很认可他继续留在夹林这个小地方。
正想着,金银花种植基地到了。
大片金银花开放,到处是村民采摘的忙碌身影,花香飘,笑声扬,好一卷美丽富民的和谐彩图。
车子还未停稳,潘宝山就已推开车门,他要争取赶在副驾驶位子上的杨涛之前,绕到另一侧去为祁宏益开门。路上杨涛一直没说话,潘宝山觉得他有点阴,不怎么好相处,不过那无所谓,跟他不会打太多交道。
潘宝山到底没赶上杨涛,他的距离实在有些远。
杨涛开车门的时候,似无意地给了潘宝山一下冷笑。
“狗日的!”潘宝山暗暗骂了一句,愈发觉得杨涛虚诈,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潘乡长!”早已等在基地的蒋春雨奔过来,喊了潘宝山一声。
“哦,蒋助理。”其实潘宝山在私下里已经喊她春雨了,他觉得那份温暖值得珍惜。
“王书记要激动命!”蒋春雨面如桃花,小声对潘宝山说:“他正带人在地里采摘金银花,想表现一下呢。”
“他也能摘花?”潘宝山嘿嘿一乐,“摧花还差不多。”
蒋春雨嘴角一翘,淡淡地来了下妩媚,“宝山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潘宝山听了一愣,这是蒋春雨第一次如此含蓄地露骨。不过这会由不得他多琢磨,祁宏益背着手扫了一圈岭坡上的金银花地后,抬步向地里走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