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逍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花香怡人
“很好!”潘宝山听得很高兴,“哪天我回去看看,感受一下。”
“早就该回老家看看了,潘部长!”王天量道,“其实我早就想向你发出邀请,只是考虑到你有你的安排,怕乱了你的计划,所以迟迟未曾开口。”
正说着,杜成行来了。潘宝山忙对王天量说,这次活动多亏了杜主任,回去之前要好好感谢一下。
杜成行忙摆手,说这是应该是的,感谢就见外了。王天量见状也不再多说,只是邀请他到松阳去指导指导工作,言外之意,尽在其中。
接下来又是一番寒暄,王天量便告辞,杜成行送他出来,尔后回头又找潘宝山,问有个事情能不能帮忙。
官路逍遥 第九百一十四章 小产权房
谈到帮忙,潘宝山哈哈一笑,说这还用客气?有事尽管说就是.杜成行略一点头,叹笑起来,说事情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另有其人。
“谁?”潘宝山眉毛轻轻一抬,“看来面子也不小啊,能请得动杜主任。”
“那当然是有一定来头的。”杜成行道,“中组部华鸣华副部长。”
“哦,他啊。”潘宝山一笑,“我跟他还算认识吧,当初丁安邦丁副书记到瑞东任职的时候,就是他送过去的,那时我是省委秘书长,出面对接的,当时跟他交流得好像还不错。”
“呵呵,潘部长你记得就好。华副部长跟我说也认识你,但还不太熟,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就让我中间搭个话。这样一来,如果你不答应,也不至于当面尴尬。”
“帮忙的事我怎么会不答应?”潘宝山慨然道,“就算是一般人向我开口,我也不扫人家的面子,何必说是华副部长呢,更何况还有杜主任你出面。”
“那真是太好了!”杜成行道,“潘部长给我的面子很大,实在是感谢!”
“你看你又客气了不是?”潘宝山一摆手,“说吧,什么事。”
“华副部长有个亲戚在双临郊区开了个不大的房地产项目,属于小产权房,正在遭到查办,现在急着想办法解决。”
“嚯,华副部长那点关系都没有?不就是个小产权房嘛。”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两部委不是联合下发了紧急通知嘛,要求坚决叫停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并要依法查处,再加上现在大环境也不行,华副部长和瑞东方面的关系又不是很底实,出面找人的话难免有顾忌。”杜成行道,“另外,那件事也不只是单单应付检查的问题,关键是要把那批小产权房转正,变成七十年的大产权房。”
“那难度也不是太大,只要有得力的人,应该也能解决。”潘宝山道,“不过我不理解的是,瑞东那边华副部长真的就没有点根系?”
“要说有也有,就是瑞东教育厅厅长徐勇健,他们有亲戚关系。”杜成行道,“可徐勇健的能耐有限,还办不了那事。”
“哦,徐勇健啊。”潘宝山慨然道,“我跟他也有些交往,之前说他中组部有人,消息特别灵通,而且的确也有过几次证实,当时感到他特高深,不知是何方大神。现在看来应该是找到源头了,原来他一切消息的来源是华副部长。”
“你还曾觉得他高深啊。”杜成行笑了起来,道:“不过人不都是这样嘛,相互间不了解的时候容易产生敬畏感。一旦了解了,很多人和事,也不过尔尔。”
“不能说徐勇健不过尔尔,我觉得他还是可以的,能沉得住气,说话做事不张扬,也有执行力。”潘宝山道,“按理说,他的能力也该不算弱,怎么就不能把小产权房的事摆平?”
“利益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也许那小产权房事情上有对峙的势力,他的关系不对路,化解不了。”
“多半是吧。”潘宝山道,“不管怎样,这个招我接了,马上就安排人去着手办理。不过什么时候能办妥我还不敢说,毕竟要先了解一番,难度有多大还不知道呢。”
“一切以你那边是否方便为准,不着急。”杜成行道,“回头我就给华副部长回个话,说你已答应了下来,他就不用再四处托关系了。”
“你就只说我答应就行,至于他是否再托关系,就别说了。”潘宝山道,“万一我要是帮不成,岂不是不好收场?”
“也好。”杜成行点点头,笑道:“少说为妙。”
杜成行说完就走了,潘宝山便琢磨这事该找谁,鉴于眼下的形势,还是从下往上,要鱿鱼利用现有的关系去解决。
潘宝山掏出手机准备打电话给鱿鱼,还没拨号,铃声响了,郁小荷来电,说这次轮到她请客,让他选个地方。
这下刚好,可以跟郁小荷说说想到地方任职的事情。潘宝山忙说找个咖啡店,吃个简餐,多聊聊天,至于是哪一家,还是让她选,因为他不熟悉那方面的消费场所。
郁小荷找了家怀旧古典的,选了个角落。
“最近忙得很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综合材料可不是轻担子。”郁小荷显得很清新,“但却是个硬任务,落到你肩上就必须得完成,而且还要出彩。”
“完成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到要出彩啊。”潘宝山摇头叹道,“中华文化是迫切地要走出去,但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国际认可度、对外交流主体等等,哪一样不需要好好加强?但是,想从那些方面搞突破是很难的,因为很多都是政策性的东西,绝非一朝一日之功所能奏效。”
“既然宏观上不能推进,那就从微观入手是了。”郁小荷道,“部长也知道大环境背景是什么样,他可能也就想从小切口点题。”
“是啊,我是那么考虑的,所以就从小渠道着眼展开。比如电影,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一直在加强海外推广力度,还有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经实施好几年了,效果还是有的。”潘宝山道,“当然,作为最直接的手段,广告也必不可少。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些大型广告屏上的中国元素也在不断增多。”
“纽约时报广场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在那种地方展现中国元素当然是有力度的。”郁小荷道,“不过也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投入多是为了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而没有仔细考虑他们喜欢从哪个角度看、能看懂些什么。概括来说,就是忽略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及欣赏习惯。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诸多对外交流的文化活动当中,送是送出去了,但收效却远远低于预期。”
“说到这些,我觉得我们推出去的东西必须紧扣‘流行’这个中心。”潘宝山若有所思地说道,“流行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性、娱乐性,决定了被接受的广泛程度。”
“那是肯定的,否则尽弄些所谓的高端文化,就很难获得普通大众的认可,大众,可是社会的主流。”郁小荷道,“别说国外了,就说咱们国内,一些高端文化的接受者不也是小众群体嘛。”
“欸哟,不能说了,我感到很压抑,工作的事就是这么枯燥。”潘宝山摇头笑笑,“还是说点轻松的吧。”
“那是怪我了,我开的头。”郁小荷笑笑,“说点轻松的吧,你今天参加了从瑞东来的党政代表团活动?”
“松阳的,来招商呢。”潘宝山道,“松阳,那可是我起步的地方啊,感情特别深,所以也花了不少心思,先让他们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还成立了个协会。”
“你对地方的感情还很深呐。”郁小荷笑了笑,“有情有义。”
“不是有情义,而是习惯问题。”潘宝山呵地一笑,道:“我觉得我很适合到地方上去,不适合待在京城。”
“哦!”郁小荷小小地一惊,“你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我想到地方并不是为了当鸡头,而是觉得那种环境更适合发挥自己的能力。”潘宝山道,“排除万难,谋求发展,那也是种享受。”
“那也只有当上头才有可能啊,否则你怎么排除万难,又怎么谋求发展?”
“你说的也是,就像之前在瑞东的时候,我整天都忙于排除自己个人的困难了,哪里还想得到工作上的事情?”潘宝山苦笑道,“不过事在人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也渐渐站稳了脚跟,正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不就来部里了嘛。”
“你果真是与众不同,很多人都巴望着成为京官呢,你却还想往下跑。”郁小荷道,“要知道,在京城可是有很多利好的。”
“有这想法的人都是官本位思想太重,害处可是很大的啊。”潘宝山打趣似地笑道,“当官的,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优越感看轻乃至消除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是社会的一个零件,社会才能真的和谐。”
“你看你,还没怎么着就开始批评我了。”郁小荷嗔道,“真是不识好人心。”
“呵呵,小荷同学,不是开玩笑的嘛。”潘宝山忙道,“现在这社会,还有几个官员没有官本位思想?好在是,最高领导人开始下狠力气整治了,或许下一步,一个全新的时代就要到来!”
“听你说话,朝气蓬勃。”郁小荷道,“这是你个人魅力的一个方面。”
“千万不要夸我,跟你在一起来不得这些,否则马上就会翘尾巴。”
“只是跟我在一起会这样?”
“是。”潘宝山点点头,“虽然你是我同学,但我总感觉你高高在上,所以一有点成绩就想炫耀。”
“什么话这是。”郁小荷一歪嘴,“你是在有意要疏远我吧?”
“不不不,怎么会呢!”潘宝山忙摆起了手,笑道:“就算是要疏远,那也是为了下一步更亲近。”
郁小荷脸色微微一红,好在灯光不是太亮,不宜被察觉,但是她的眼神躲闪,明显是心意有波动。
潘宝山也不深说,这种感觉很微妙,来不得心急意乱的惊扰。
官路逍遥 第九百一十五章 七三分
离开咖啡馆,潘宝山送郁小荷回去.这一次,路上两人都沉默了许多,但内心活动却是从未有过的强烈。他们谁都知道,关系的发展正处于酝酿喷发期,只需一小步即可踏入危险而美丽的边缘,但是这一步,轻易不能迈出。
到了郁小荷家小区门口,潘宝山强力控制着自己,平淡地和她道了声别,默默地注视着她离开。郁小荷有点依依不舍,脚步似乎带着沉思,却也没有回头。
潘宝山暗暗告诫自己还是老实点,不能随心所欲。回到住处后,他极力把心思转到工作上,规划自己的未来,以彻底平静心绪。
这时,杜成行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向华鸣说过了帮忙的事,华鸣表示非常感谢,想找个时间一起坐坐。潘宝山忙说如果单单是为了表达谢意,那用不着,要是大家一起随便聊聊,联络下感情,那还可以。杜成行说好,那就联络下感情,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他说现在还不好说,部里安排的任务还没结束,等忙完了再说。
电话打完,潘宝山稍微琢磨了下,便拨通了鱿鱼的电话,把小产权房的事说了,要他抓紧办理一下。考虑到事情存有变数,潘宝山让鱿鱼不要直接出面,免得万一出现意外没法脱身。
这点不是难题,有焦华在,鱿鱼安排这些事情得心应手。
第二天,领到任务的焦华就按照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位于双临市虹尚区一处农村用地上的翔泰公司,老板叫梁稳谷,正是华鸣的亲戚。
焦华先做自我介绍,梁稳谷立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知道事情的由来,知道来人是帮忙的。
“梁老板,咱们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有事谈事。”焦华道,“有关你的翔泰公司运作小产权房的情况,还是先说一说吧。”
“好。”梁稳谷一点头,“两年前,我租用了村里的一百亩耕地,租期是五十年,每亩两万元,一年一付。租地是准备建一个新型建筑材料厂,一切手续办好后,厂房很快就开了起来,并且也投产了,但是后来听说建小产权住宅卖很挣钱,所以我就关了厂子,找了建筑队,在厂地上盖了三十栋住宅楼。”
“这么大的动作,村里头同意?”焦华问道。
“我跟村委会谈妥了利益分成,利润是**分,他们非常同意。”梁稳谷拉开抽屉,拿出几张材料,“瞧,村委会都出具了售房合同,还有收款收据。”
“哦,那看来是有人告发,出了事?”
“是的,这事还不小呢。双临国土资源局和房屋管理局就此先后两次进行了处罚,责令我们拆除违法建筑,退还占有的耕地。”梁稳谷道,“不过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每次处罚的时候都会象征性地缴纳一部分罚款,在拆除的时候也拆除一点,做做样子。”
“照这么说应该没事了,不了了之嘛,尽管早点把房子卖了就是,还有必要转正?”
“那样我们也想啊,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后来双临市规划局不是又插手了嘛,因为没有交流好,结果他们将项目没收了,移交给了虹尚区政府,严办了。”梁稳谷道,“跟我公司合作的村原村委会负责人竟被以破坏耕地罪判了刑。”
“哟,闹得还真不小呐。”焦华道,“你没事?”
“怎么会呢。”梁稳谷叹气摇头,“我是项目的建设方,同样被公安机关列为破坏耕地的犯罪嫌疑人。好在我还有点关系,在传唤我之前,通过虹尚区公安分局的一个老乡,用二十万疏通了经侦大队的副大队长,所以在传唤的当天我便住进了传染病医院。然后又花了十万,医院为我开具了乙肝严重传染证明,最后,便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梁老板也是个能耐人啊,运作到这一步已经很不易了。”
“那些都是小打小闹,于大局无补。现在我就是想把项目拿回来,然后把大产权办好。”梁稳谷道,“这批小产权房的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大概是八百元,如果能办好规划、土地等各类手续,变为大产权房,每平方米卖九千元是没问题的,除去其中土地的出让金、配套费及各种税费,总回款起码在十个亿以上,按对半利润来计算,也可以赚到五六个亿往上。”
“哦,看来收益确实客观。”焦华道,“那就重新成立个公司,和政府好好沟通一下,把项目承接过来就是?”
“路子是那么个路子,不过行起来太难。”梁稳谷道,“如果你有法子能把事情办妥,一切都好商量,所赚取的利润对半分也成!”
焦华听了心头一动,这么大个便宜?看来梁稳谷在这事上真的是着急了。
“现在我也不好下定论能否办成,回去后我得先探探再说。”焦华道,“假如有可行性,具体的事情我们坐下来再慢慢谈。”
“好说,什么都好说!”梁稳谷很痛快地说道,“有条件尽管提!”
焦华点点头,回去了,向鱿鱼汇报情况。
听完汇报,鱿鱼觉得梁稳谷开出的条件实在是诱人,只能说明事情的难度之大,或者说另有隐情,所以在情况没有完全摸清之前不能轻易兜底,更不能许诺什么谈携手。眼下只能说是帮忙了解情况,摸路子,等到一切在握的时候,再谈具体的合作。
焦华得了指示,立刻打探了一番,了解到梁稳谷确实只是为了拿回项目,赚上一笔,所以跟他合作没有问题。于是,焦华又找了过去,说经过前期摸查,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项目转正为大产权房难度是有,但也不是不可能。
梁稳谷一听忙说好,那就尽快上手操作,省得夜长梦多。
“在新公司的成立上,梁老板想怎么个操作法?”焦华问。
“都交由你来执行,我不问事,当然,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自然是会不遗余力的。”梁稳谷道,“你应该知道,新公司面上的事我不能参与,在这一带我已丑名在外,可以说有我就有麻烦,得避着点。”
“我来执行各项运作,那么大笔资金放到我手里,你放心?”焦华笑问。
“怎么不放心?都是有来路的人,肯定放心。”梁稳谷道,“再说了,钱嘛,也就那么点,犯得着?”
“钱可不是那么点啊,再少也得两千万注资。”焦华道,“其实两千万的资本远远不够,显不出实力,中间还要做些工作,起码要翻到六千万才行。”
“现在我能抽出的钱,也就两千万了。”梁稳谷道,“都固定着呢,没法挪出来。”
“我们这边,也想在新公司入些股份,梁老板你觉得如何?”
“可以,完全可以,反正注册资金是越多越好。”
“那我这边入股两千万,总不能超过梁老板的份额吧,否则喧宾夺主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其实也无所谓,反正我的目的就是把项目顺利拿到手,然后转正,最终销售所得嘛,谁分多一点、谁分少一点,都没什么的,有赚头就行。”梁稳谷道,“总归都比被没收封停好。”
“嗯,梁老板是个爽快人,这样吧,考虑到还有上面关系的面子,七三分好了,我这边拿三。”焦华笑道,“应该很合适吧?”
“合适,很合适。”梁稳谷忙点起了头,“那就这么定了,下面就开始操作吧。明天,最晚后天,我就把两千万准备好。”
合作谈得很顺利,焦华回去后又向鱿鱼进行了汇报,然后便开始打关系,着手解决问题。
新公司的名称定为东山房地产有限公司,寓意东山再起的意思,注册资金为六千万。实际上,资金仅为两千一百万,是梁稳谷提供的,因为实际需要,后来他又加了一百万,以便在占股上打破平衡。焦华说的入股两千万,只是个空炮,并没有资金真正流入。至于最后注册为六千万的规模,都是靠关系的运作。
关系到位,事情办起来自然是又快又好。半个月后,东山房地产有限公司便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随之,就在银行顺利开户,并按照规定办齐了其他相关手续。总之,现在东山公司可以起用,拿回梁稳谷的小产权项目了。
焦华以东山公司的老总身份出面,找到虹尚区政府,提出想洽谈翔泰公司违规开发的小产权房合理利用一事。
这事可不是个小事,政府方面自然不能做主,于是便向区委书记郑嘉韬汇报。郑嘉韬听了一皱眉,传话让焦华到他办公室去。
“郑书记好!”焦华进了书记办公室,点头哈腰地问好。
郑嘉韬看了更是皱眉头,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毫无气魄甚至还显得有点猥琐的家伙,到底有什么背景,竟然能搭上省委常委、双临市委书记辛安雪的关系。尤其是现在,大形势让人不寒而栗,竟然辛安雪还敢冒着风险帮这个忙。
说到这点不奇怪,鱿鱼知道此事要想成功必须得有上层说话,否则虹尚区根本就不加理会,所以,他找到了辛安雪。当然,找辛安雪不是直接以牵制施压,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她觉得确实有可行之处。最后,辛安雪的确觉得能说得过去,也就比较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给郑嘉韬去了个电话,说有个开发商想优化翔泰公司的小产权房项目,合理利用资源,可以谈谈。
郑嘉韬当然知道其中的意思,不动声色地应声说好的,此外并没有多表态。这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反正不管怎样事情成了就行。
官路逍遥 第九百一十六章 质量鉴定
有这么个背景,焦华的此行自然不会落空,但也不是易如反掌那么简单,该说的话还要说,算是程序上的一环。
焦华提出,翔泰公司已建成的小产权房虽然违法,可已是既成事实,应该直面妥善解决:第一种办法,推倒复耕。此举看上去中规中矩,还有杀一儆百的作用,让那些不法房地产商少动歪主意,但是,造成的lang费显而易见,显然行不通;第二种,搁置起来。此法也说不出什么不是,但弊端很大,对谁都没好处,在别人看来无非就是在任者图个利索,实际上就是行政不作为,也不可取;第三种,就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把这批小产权房当作烂尾楼盘活。这既能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又能显示执政者的魄力和能力,一举两得。
“盘活的方式我比较看好。”郑嘉韬听完点头道,“那样确实可以避免资源lang费,因为政府可以把盘活的收益用来开垦,弥补被侵占的耕地。但相关的难题也存在,首先事情不能政府一手包办,毕竟涉及到了耕地,容易被人拿来说事,到时谁也担不起那个责任;其次盘活收益的标准是多少,也没有个明确的界定。政府开口要多了,就没人接招,因为完全没有实际效益,白忙活的事谁干?可如果要少了,政府蒙受损失不说,还会让人说闲话,以为里面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猫腻呢。”
“郑书记,你看这样如何,接手盘活的任何商家,开垦一百亩耕地的条件是死的,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至于其他费用,再另外商谈。也就是说,一旦有人要接手项目,就必须先签订个合同,随时按市场价给付可以开垦百亩耕地的资金。”
“嗯,也不是不可以,总之政府这边看重的耕地,至于具体的项目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郑嘉韬道,“不过所有的事情得阳光操作,比如谁接下盘活的任务,是不能搞背后议标的,得公开招标。”
“哦。”焦华点了点头,陷入沉思,照郑嘉韬这么说,似乎没考虑人情面子。不过再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他能做的也就是松口把项目放出去,至于相关手续的办理还有招投标的事,他当然不能参与,形势使然。
“焦总,很感谢你过来提起在合格问题,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个促进。”郑嘉韬见焦华沉思不语,便又说道:“就翔泰公司开发的小产权房项目,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提前着手,那样胜算的几率要大一些嘛。”
“谢谢郑书记关照,我想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准备工作的。”焦华立刻回道,“马上我就回公司开会,研究这个事项。”
这事真容不得耽搁,焦华回去后就打电话给梁稳谷,商量事情的重点,该如何顺利拿下招投标,成为标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