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直上松原已经到了长白山。他本来去找杨小林的,但是杨司令让张作霖和他商谈,张作霖告诉杨小林。直上松原说的非常明白,英国要求日本和中国马上断交,并且配合大英帝国对中国实行封锁。他们自己也将撤回在北京的公使,也就是说,从今以后英国政府和中国处于一种敌对的关系!
直上松原没有道理骗自己,这个日本兄弟对张作霖说日本人现在也不想这样,他们希望可以把双方的关系恢复到战争以前,恢复到朝鲜非常稳定,辽西也可以让日本人做生意的那个阶段。如果杨小林答应这个要求,那么日本将在封锁线上给中国打开一个并不明显的缺口。
答不答应小日本杨司令根本就没有考虑,只是他现在真的对英国人非常气恼!他已经很让步了,他没有去动营口,在袁世凯和西方交涉的时候即便很多方案杨司令都不满意,可他没有出声。
杨小林也知道中国必须得到世界的认同,为了换取更多的国家承认中国,做出一些让步是必须的。这不光是为了获得承认,也是为了日后自己的工业民生可以发展的更快,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做出了让步英国人还是这样!
萨道义要走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这让他不由又想了太祖,想起了那篇充满了嬉笑怒骂的中学课文《别了,司徒雷登》。当时上学的时候他还觉得太祖在这件事情上有点小气,不就是走了一个人,用的着这样发白皮书开骂?
后来也有一些学者为司徒先生打抱不平,说司徒先生在中国还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可他现在真的明白了太祖当时的心情。打上海不用重炮是为什么?解放军的内部文件上说的是为了让上海的百姓回家之后房子还在,但是这个道理根本不符合太祖的性格,这事情也不是一向不在乎坛坛罐罐的他老人家的作风。
所以解释只有一个,就是上海的西方人太多,上海有很多工厂和住宅都是洋人的!那个时候太祖也再向美国传达善意!当自己所有的善意都被对方无视的时候,除了别了,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杨小林本来打算写一份白皮书叫《别了,萨道义》的。等萨道义离开北京的时候他发表一下,结果因为把初中课本忘了,自己又写不出那嬉笑怒骂来,只得作罢。
萨道义确实感觉到了杨打鬼的愤怒,杨度离开之后他只是一声叹息,也没有再说什么。其实萨道义和司徒先生的心情没有多大区别,离开,都不是他们愿意的事情。作为一个大使,失去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失败。
“抢别人的东西,迟早要还的。”
萨道义重复了一遍这句话。脸上一阵苦笑,转身回到自己房间。
当天晚上六点,义勇军的先头部队抵达了密云,俄国人的防线还没有布置好就遭到了义勇军的攻击。四个小时之后防守密云的俄国部队在损失过半之后只能撤出战斗,这个时候阿克伯利尔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虽然他很想带走更多的部队,可杨打鬼已经摆出了一副抄他后路的架势。
现在义勇军十一万人和北洋军的三十万人全部都投入了战斗,战场上俄国人已经是被动挨打了,南方的中国部队也正在向北方调动。假如被包抄了后路,那整个远东集团军这个编制可能将不复存在。
阿克伯利尔当机立断,也不管那些还没有向他靠拢的俄国部队了,带着身边的部队用一个强力的反攻击将北洋军击退一段距离。然后赶紧脱离战斗朝着北方一路逃去。
虽然段祺瑞非常想留住这个俄国大将,可是战斗打到五月十八日的早晨,阿克伯利尔还是在义勇军和北洋军的合围没有形成之前逃了出去。而那些没能赶过来的俄军被切断了归路,八万多人被分割包围在北京到固安一线两块战场上。
无援军。无补给,无斗志,无退路。这八万俄国部队的覆灭已成定局。
段祺瑞在这个时候也没有马上对陷入绝境的俄国部队发起强攻。只是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下达了最后通牒,限定俄国人在三天之内投降。虽然北洋军在战斗力上面要比俄国人逊色许多,但是中国人在谋略上却都还能说的过去的。
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攻的太紧,不要让对方觉得没路可走了和你拼命,这个道理我们的老祖宗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给俄国人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慢慢的感受绝望,给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不要拼死作战,这能让战斗更轻松一些。
战场条件上也允许中国部队这样做。到目前为止这场战斗北洋军先后投入了六十五万部队,损失了超过一半。而俄国的远东集团军二十万部队投入战斗打到现在,除了阿克伯利尔带着身边不到五万人逃走之外,有六万多人已经战死,其余人马全部被包围。
假如北洋军在最后对这些俄国人的攻击中能减少一些损失的话,双方的战斗消耗将被拉进到一比二点多。从这个结果上来看俄国人也并没有吃亏,但是战争有的时候很残酷,他不是看你死了多少人的。
在这个阶段北洋粉碎了俄国人的攻势,使得老毛子在中国的军事力量大大的消弱,十分有利于中国下一阶段的战斗
最重要的是,这场战斗鼓舞起了中国人的斗志。为什么在一开始的战斗中北洋军高级将领不断的投降?为什么一开始俄国人可以长驱直入?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信心,许多人都不相信中国能在和外国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北洋军这一场战斗最大的收获就是信心!他们用三十万将士的性命告诉了全中国,告诉了全世界,也告诉他们自己,只要敢打就能打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国之大贼 第一章 赔礼道歉
战斗还在继续,杨司令已经带着先遣师进入了北京城。
老袁的入城仪式安排的非常周到,阿克伯利尔狼狈逃走之后一些被俄国人俘虏的北洋军士兵也被解救了出来,这一次入城袁世凯让这些人走在最前面,这样的做法让杨司令非常的赞成,也让那些北洋军十分感动。
两万多人的来自北洋各个部队,有的部队还在,有的却根本找不到了。这些活着的人也许并不是每一个都那样的勇敢,但是他们现在都是英雄,当他们的脚步踏入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给了他们最热情的欢迎,许多士兵都流下了眼泪,心中感慨万千。
接着就是东北的先遣独立师。袁世凯对于杨小林收编北洋军最终保持了沉默,对于冯玉祥也穿上了义勇军军服的事情他也没说什么,就当没有这回事情一样。
应该说在袁世凯做出试探的时候他就想过了杨打鬼的种种反应,对于这个动不动和人拼命的家伙,做出这样的举动老袁也并不意外。
义勇军进城的时候老百姓的掌声更为热烈了,以前对于杨司令在东北的战绩他们早有耳闻,也一直很想知道这支强悍的部队到底强悍到什么程度!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当真就把北洋军给比下去了。
杨小林也是给先遣师做足了门面,军服基本上都是进城前换的,身上的携行具让义勇军看上去行装整齐,胸前的手雷和子弹袋摆的位置基本一样,那头上的钢盔更是在北洋军士兵身上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当整齐如一的脚步迈入北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先遣独立师第一营连长的曾晓亮走在最前面,他把自己身上的冲锋枪忽然端平,大喊了一声:“敬礼!”
先头部队马上整齐的一个军礼,然后齐声喊道:“向北京的父老乡亲敬礼!”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老百姓有点反应不过来了。真的!这一代的中国人都是在欺压下长大的,包括前面走过去的北洋军士兵以前都没少欺负过他们。这忽然有一支部队向他们敬礼。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还没等老百姓反应过来,先头部队已经走过去了,接着后面的队伍也是如此这般!
袁世凯在一旁看着,他心中好不是滋味!杨打鬼这是在收拢民心啊,他一进门就跟自己抢民心来了!本来这一段时间老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经非常高大了,北洋军的印象也彻底变好了,这些都是袁世凯日后谈判的资本,是他用三十多万将士的性命换来的资本。
老袁敢肯定,杨打鬼这一进城的动作,不说完全赶超自己。最少能得到不少加分的!看来这家伙豺狼野心,是不会任由自己摆布了,在未来政府和军队的组成上面,可能不会那么尽如人意。
在义勇军的后面是已经被打的只剩下四千多人的革命军队伍。虽然黄兴极力的想维持一下形象,但是刚刚经历了死里逃生,这帮革命军那惶恐之情还是没有散去。加上老袁把他们安排在义勇军的后面,整个队伍看上去更是懒懒散散的。
以前黄兴还不觉得自己的部队差在哪里,这走在一起的时候马上就看出来了。如果是前面是义勇军的正规部队的话,他们这些人放在东北也就是二线民兵的档次。还算不上一线的民兵。义勇军的一线民兵都比他们要精锐善战。
黄大侠也没说什么,就带着队伍跟在后面走,虽然老百姓也给了他们掌声,但是黄兴真的有点脸红。这一次战斗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本来在南京的时候黄兴还和孙文商量。能不能在军队改组的时候谋取一个比较好的位置。
不是说黄兴在意位置,只是这意味着革命军好歹算是一号。现在他也不想了,老毛子用炮弹让他明白了自己打仗可能真的不行,别说孙文都不好意去争。就是争来了,黄大侠也不好意思去坐。
在北洋军发起反攻的时候古雷格雷维奇就顾不上黄兴了,带着队伍向后退去。却被北洋军死死的挡住,现在被包围在固安。黄大侠这条性命当真算是捡回来的,他甚至能够感觉到,俄国人只要再发起一次攻击他就死定了。
死里逃生之后他和孙文也联系过,陈炯明发电报问他三个问题,第一行军的时候有没有派小部队先行,第二过江的时候有没有侦查对面敌情,最重要的一个是,在他的计划中有没有忽然和俄国人遭遇将如何处理?
这三个有没有他是一个都没有!他没有给陈炯明回答,陈炯明也就没有再问。黄兴对孙文说自己现在真的很对不住大家,本来想着来支援一下北京最少能让南方在以后谈判中稍微有利一些的,没想到现在却更加的被动。
他想引咎辞职,孙文却没有答应。孙文再有个把礼拜就可以到北京了,在他们没来之前,这里的局面黄兴必须先撑住。话说的容易,可是黄兴真的不知道自己拿什么来撑。
到了现在这个局面,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这些革命军的身后,是北洋军这一次抓住的大批俘虏。阿克伯利尔走的太过匆忙,而且他离开之后真的给这支部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北洋军跟后追击,抓住了三千多老毛子。
迎接这些人可就不是鲜花和掌声了。要不是旁边有两队北洋士兵拼死拦截,估计这些人能被活活的打死在大街上。
老袁把以前大清朝宗人府的大牢给改成了监狱,专门关押这些人,地方很大,有大几千平米,不过袁世凯相信用不了几天就能关的满满的,甚至还不够。
入城仪式结束之后一行人马上来到了老袁的官邸,几位已经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外国公使早就等候在这里,穆默第一个迎了上来:“杨司令,很高兴我又能在北京见到您。”
周围的闪光灯不停的闪着,杨小林的手伸向穆默:“穆默公使,还记得当初我跟你说过的话么?我说过我会给你惊喜的。”
穆默笑着点点头:“确实,我非常的惊喜。现在中国方面至少已经摆脱了被动。虽然英国人给你们添了一些麻烦,但是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场战争中国一定能在袁总统和杨司令的指挥下取得胜利的。”
记者们飞快的把这些话都记了下来。那些中国的记者都特别的激动,穆默的表态从某一个层面上可以理解为德国政府对中国的信任,也传达了德国方面的友好。
杨小林的眼睛这个时候看向了站在穆默旁边的兰贝尔,他和这个奥匈帝国的公使真的没有见过,可是他马上就知道这个人是谁了。杨司令主动往兰贝尔面前走了一步:“您是奥匈帝国兰贝尔公使吧?”
兰贝尔点点头,同时礼貌性的伸出手来:“是的。杨司令,很高兴见到您。”
杨小林却没有和他握手,在众多的相机面前忽然摘下自己的帽子。按照西方人赔礼道歉的方式深深的一鞠躬:“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我对贵国的歉意,对于当初发生的时候,我现在真的非常懊悔。”
兰贝尔脸上的神情顿时就变了,一旁的穆默却微微的露出了笑容。杨小林说过来北京的时候要亲自向奥匈帝国道歉,可是兰贝尔没有想到杨打鬼居然在这么多记者面前向自己鞠躬。
即便兰贝尔在外交场合已经磨练了多年,但是在这个时候也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合适!几年前的事了,奥匈方面也就是要杨打鬼登报道歉,现在人家当着这么多记者的面向你鞠躬道歉了,当真是给足了面子。
杨小林却继续说道:“我当年所做的一切给贵国造成了莫大的损失。也给齐翰公使家人带去了无边的痛苦。我希望公使能向贵国传达我的态度,我不祈求能得到原谅,只是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为两国的关系做些事情弥补一下我的过错。也让我能表达一下对齐翰公使家人的愧疚之情。”
兰贝尔很满意了。别说还有德国在旁边看着,就是没有德国,现在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齐翰已经死了,不至于为了他一个死人和中国真的断交吧?那不符合奥匈帝国的利益。俄国人要是在欧洲布置大量兵力,首先被压的就是他们!
在记者们闪光灯的照射下兰贝尔也冲杨小林一鞠躬:“请杨司令放心,我会向我们国内传达您的意思。当初的事情只是一个不愉快的插曲。杨司令的态度已经非常诚恳,相信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任何影响,我愿意为发展与中国友好而付出努力。”
兰贝尔说完之后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了昨天早上杨度才送给他的那张支票来:“杨司令,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支票,我一定还给你们。我们奥匈帝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样我们对正在追求和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公民们非常的同情。你们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之中你们是正义的!
相信我,虽然我们远隔几万公里,可是奥匈的人民支持你们!我们最可敬的皇帝陛下已经做了明确的指示,不管任何形式的赔款,我们不会再从中国拿走一个铜板!不光如此,我们还会返还庚子年间满清政府赔付的那笔赔款,这是我们奥匈帝国对中国人民的支持!”
奥匈帝国其实也不富裕,但是他们明白中国现在的重要性。中国人能拖着俄国人,他们国家得到的好处将无法估量,钱,真的是一个不重要的东西。
老袁走过来说道:“我看这样吧,杨司令还款的心意咱们都知道,奥匈帝国的支持,我在这里深表感谢。这钱我们也就不拿回来了,我的意思是用这笔钱作为资金,在北京郊区兴建几所小学,中学,就以齐翰公使的名字命名,以便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我们两国的友谊,也永远记住为中国和奥匈帝国的友好而做出牺牲的齐翰公使。”
穆默马上说道:“好!袁总统的这个提议我非常的赞成。”
政治家们用他们的一贯作风,让一桩血案终于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齐翰公使泉下有知,应该瞑目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国之大贼 第二章 封锁吧
整个仪式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然后是一个简短的发布会。即便袁世凯省略了一切繁琐的细节,但是当这一套步子走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
俄国人虽然退去,可是战争还远远谈不上结束,小小的庆祝一下可以鼓舞士兵和百姓的情绪,但是如果真的当作战争已经胜利了来大张旗鼓的欢庆,就很不合时宜了。老毛子再扑上来的时候,来势必然比这一次要凶猛的多。对中国来说没有多少准备的时间,而要解决的问题却当真不少。
首先是政府机构的组建和军队的整合,虽然东北和北京还没有就细节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还没有相互交换意见,但是有一点是双方的共识,那就是在俄国人再过来的时候,中国的拳头必须紧紧握在一起!这绝对是一场全面的战争,假如还是三个政府班子,三支军队的话,那中国可能就不用打了。
老袁第一时间向陈天华递交了北洋方面关于整合政府机构的意见书,同时正式的向外界宣布,整合的脚步在明天就将迈出。对于有些人提出的是不是要等一下孙文先生的意见,袁世凯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
其实这和做人的道理一样,想让别人尊重你,你自己要做出那些值得别人尊重的事情。而孙先生在这这次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候的表现,虽然在最后关头他站定了立场,却真的没有让袁世凯可以尊重他的地方。
所以在老袁看来和东北的谈判才是谈判。孙文来了,让他在拟定好的文件上签个字。就可以了。
而关于军队的合并南方更没有发言权,在陈天华和袁世凯进行交涉的时候,杨司令就已经来到了段祺瑞的作战指挥室里面,杨小林和袁世凯说的明白,军队和政府不一样,政府可以先整合再运作,但是军队不行,现在北洋军必须听从自己的调遣。
老袁也不是那种不懂军事的混帐。杨小林说的他完全赞同,所以谁统一谁的问题要谈,但是指挥权必须马上交给共和国的陆军总长杨司令。
一杨司令当天晚上就来到了北洋军的作战指挥室,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必须马上弄清楚北洋军现在的情况,老袁的部队有多少战斗力,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必须马上知道。
“司令,我们北洋军现在登记在册的士兵一共三十七万人。目前在北京一线的部队二十八万,段芝贵将军带着两万人现在兵出新疆,到了什么地方我们也不太清楚。其余部队全部在陕甘一带。”
蒋百里先大致的解说了一下北洋军现在的情况,接着开始说军队的问题:“北洋士兵战斗力层次不齐,从这一次和俄国人的战斗中有些部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认为我们和俄国部队之间的差距还相当明显。部队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整训。”
杨小林笑了一下:“百里,不错!能认识到自己和对手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击败对手的首要条件。对于接下来的战局该怎么布置,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刚才我和袁总统一起谈话的时候,他说现在应该趁着俄国人兵力空虚收复蒙古,这是他的意思还是你们整个北洋军都有这样的想法?”
段祺瑞这个时候也没给袁世凯面子:“杨司令。这是总统的意思。我们来说并不赞成这个方案,现在收复蒙古不太现实。我和百里在这事情上面的态度是一致的,目前我们只能防御!”
杨小林轻轻的点点头,北洋军的将领显然还是比较冷静的。老袁的出发点完全就是从一个总统的政治需要考虑的,他一上台,马上收复蒙古,这确实有可能,也必然让他很风光。但问题是收复蒙古之后你怎么办?派兵驻守和俄国人的边境么?
那样的话中国必须源源不断的向北方遥远的地方输送粮食,弹药,援军!这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中国,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
任何战争都有一个节点,掌握住这个节点你就能保证胜利,如果把迈过去的话,就是从胜利迈向了失败。
俄国人这一次失利的原因就是这样,他们走的太多了。假如远东集团军在歼灭了曹锟的部队之后停下脚步,在锦州一带固守胜利果实,杨司令拿老毛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等到他们的增援部队来了再向北京发起进攻,袁世凯根本找不到反击的机会。俄国人太自信的,他们以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击溃北洋军的抵抗,于是远东集团军想趁着杨打鬼喘气的机会干掉袁世凯。
迈过了锦州的时候他们就迈过来那个胜利的节点,当北洋军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顽强,当义勇军不顾一切的投入战场,俄国人只能丢下到手的胜利,吞下这失败的苦果。
二战的时候德国也是这样,一路所想披靡的时候却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小胡子以为自己准备的很充分,以为苏联不堪一击,但是他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就将他的帝国从胜利带向了灭亡。
段祺瑞问道:“司令,你的意思是?”
杨小林冲他笑道:“我们的意见可以说完全一致,我的意思就是在北京周围布置坚固的防线,让俄国人来打北京!老毛子从他们国家到北京,必须穿越整个蒙古,依照俄国人现在的运输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而我们在北京可以轻松的取得我们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这一消一涨,能把我们和俄国人的战斗力拉近不少。”
蒋百里听杨司令赞成他们的意见,当真是非常兴奋:“司令所言极是!我们还可以派部队去支援载涛,甚至派更多的将领去蒙古打游击,骚扰俄国人的运输线,让他们必须派大量的部队在蒙古留守。”
杨司令的手点在了北京的位置上:“我们就用这块战场吸引住他们,在这个地方尽可能的耗费他们的物资,兵力!同时,咱们必须要打造一个坚实的反攻基地。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可以为咱们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的兵工厂,这打仗不是挨打,咱们得准备力量反击,只有把俄国人打趴下才能算咱们赢了。”
段祺瑞点头,北洋军的弹药也确实快用光了,他们有几个小型的兵工厂,可产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战役:“司令,您看我们的基地选在什么地方合适?”
杨小林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手指点在了山东,这个老袁起家的地方:“就在这里!段将军,你给外面的那些俄国人几天的时间投降?”
“三天。”
“多给他们几天,等到孙文的部队来了之后,让他们来打主攻。我们必须消除南方那些士兵心中对俄国人的恐惧,必须让他们冲一次阵地,否则光靠训练怕是练不出来他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