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也不能太晚,袁世凯要是一下把孙文搞定了,自己再出手就晚了。
“部队里面段祺瑞他们有什么动静没有?”
“昨天段祺瑞把几个北洋军的将领叫到一起开了个会,百里说,段祺瑞打算冯国璋偷偷带部队回去,以便让袁世凯有和吴兆麟的部队抗衡的能力。”
杨小林的眼神中泛起一抹浓浓的笑意,段祺瑞终究没有让杨小林失望。他是袁世凯多年的兄弟。如果在这个老袁最需要的帮助的时候他一点动静都没有,杨小林会很鄙视他的。
消息传来的时候杨小林就在这里召开了大会,会议上他明确的向所有的将领传达了和吴兆麟一样的消息,那就是不希望他们介入北京的政治斗争,作为军人,他们想的应该就是战场。
段祺瑞如果听话的话,自己也用不着动他了。他现在明显是不太听自己话。在自己和袁世凯之间,段祺瑞还是选择了袁世凯。这真的让杨小林很欣赏,杨把总喜欢够意思的兄弟。
不过喜欢归喜欢,这一个套。既然你进去了,就别怪我收绳子。
“好!盯紧了他们,冯国璋一动,我们就有借口动北洋军这些人了!”
蔡锷点点头:“司令,这一次是对北洋军将领实行大清洗,还是只处理段祺瑞和冯国璋他们?”
杨小林的手指在桌子上面轻轻敲动了几下:“那样看老袁是什么态度了,先把人抓起来。”
萨道义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杨司令也是中国人,在内斗的时候即便过程再血腥,他也总想着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收场。老袁在北京搞急了肯定会用他喜欢的那种不太能见光的小手段的,杨度的眼睛就在盯着北洋政府的那帮人犯错,等时机一到杨小林大军回城,只要能安上罪名的全部给你抓起来。
到时候就对老袁说,这都是跟你多年的兄弟,你管不管?你不管,我全杀了,没人帮你了你拿什么跟我斗?你要管,行,你自己下台,你这帮兄弟的事情我来慢慢给你处理了,保证让你满意。
国之大贼 第一一四章 非洲战报
这就是杨小林现在的初步计划,详细的还没有。和打仗一样,杨司令政治斗争的策略也一样粗糙。至于详细的要看袁世凯那边犯错的是谁,犯了多大的错误。
这边的段祺瑞已经漏出破绽了,杨小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基零斯基的攻击马上开始,记住,尽量把一些作战任务布置给冯国璋。”
蔡锷会意:“是。”
黄宝这个时候满脸笑容从外面走了进来:“司令,我这里有张报纸,您一定很想看到,上面有尼雷尔的消息。”
杨小林迎了过去,把报纸从黄宝手里拿来,打开一看全部是法国报纸,日期是一个礼拜前的,也就是北京的事情刚刚闹起来的时候。头版头条上面,尼雷尔的一张照片异常的醒目。
好长时间没见到老尼了,杨小林发现他的身材好像消瘦了不少,脸上也多了一道伤疤,居然和杨把总脸上的伤疤在同一位置上面。老尼背着一把法国人的老式步枪,眼神非常犀利,在照片下面有一行标题:“下一次再来打我,请你们带子弹来!”
这标题当真吸引人,杨小林马上往下面看。
尼雷尔在阿特拉斯山成立了非洲解放联盟军,在第一次击败了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围剿之后他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两千人,并且他学着杨小林的作法,建立了一片根据地。
这岂能是那些绅士们能容忍的事情?于是,意大利人抛开了法国人,独自对联盟军进行第二次围剿。
意大利人说,上一次的失败都是因为法国人不行,法国士兵的战斗力太差,影响了意大利士兵的发挥。
就凭最后那股法国士兵被尼雷尔干掉了就说明你们法国人真不行。所以这次我一个人打,你在后面看着。意大利从本土调集了一万士兵,有组织了两万名非洲雇佣军,去山里围剿去了。
法国的报纸上对战斗描述的非常清楚。其中有一个细节上描写:一队联盟军的士兵被包围了,三十人队伍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身负重伤。那些雇佣军围了上去,其中有个人说道:“嗨,何必呢兄弟,你现在投降我们可以让你活着,如果你还执迷不悟的话。你的尸体就要给豹子吃掉了。”
那个联盟军的士兵说了一句:“我很高兴我可以成为豹子的食物,因为那是非洲的豹子。”
这句话把在场的几百个雇佣军士兵都给镇住了,一圈又一圈人围着那个伤兵居然没有一个人开枪,还是一个意大利军官上来打死了那个联盟军士兵。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关于联盟军的补给的问题。
在战争中意大利人发现了很多给联盟军送食物和水的黑人,这个季节阿特拉斯山缺水。那些人把水和食物送到联盟军手里之后往往自己空手往回走,因为饥渴死在路上的尸体好几百具!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尼雷尔的作战环境有多险恶。还有他身上的那杆法国造的老式步枪。自从日俄战争的时候杨小林把半自动步枪搞出来让俄国人在战场上使用之后,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普及了这种装备,尼雷尔在非洲作战不可能弄不到半自动步枪,杨小林知道,他之所以还背法国的老式步枪,是因为他没有子弹。
意大利人不缺补给。法国的报纸上还颇具嘲讽的意味的说,意大利士兵作战的时候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要喝下午茶。哪怕敌人已经打到跟前了,长官也不能马上下命令冲锋,先搞个下午茶喝喝,吃点披萨饼,不然没斗志。
意大利人在大山里面追了尼雷尔两个多月,最后被尼雷尔袭击了物资仓库。不得不灰溜溜的撤了回来。意大利人非常没有面子,而尼雷尔也很生气。
法国的报纸上说,意大利人撤军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子弹和枪炮出现了困难,而是他们的下午茶没有办法供应了。尼雷尔打下意大利军队的物资之后发现,里面的枪炮非常少,根本不足以弥补自己这次战斗损失。相反,各种调味料和食物却是非常非常多。还有高档的葡糖酒,一箱一箱的。
所以尼雷尔放出话来,下次再来打我,请你们带子弹来。
杨小林知道法国的报纸肯定有一定的嘲讽味道。不过老尼又打赢了一次应该是铁定的事实。最后法国人还说,让意大利回罗马吃饱了再来吧,解决这股土匪,还要看我们法国军队的。
杨小林看完之后很开心,也有点替尼雷尔担心。
非洲和中国的情况真的不一样,那里离欧洲太近,绅士们说去就去了。并且那里没有什么日俄战争能让尼雷尔喘息,他坚持的住么?
杨小林这个时候忽然有了一个想法:“黄宝,萨镇冰这个人你接触过么?”
黄宝愣了一下,不知道杨小林为什么忽然想到了萨镇冰,这个人他真的没有接触过,因为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海军的分量实在不重。
“没有,不过他和北洋的那帮人走的挺近乎。”
杨小林把头抬了起来,想了一下:“你说我这个司令如果给他下命令,他会接受么?”
这话更是让黄宝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是北京的事情没有爆发之前杨小林下命令,萨镇冰八九会听从的。但是现在不一样,袁世凯正面临挑战,在北京的军事力量老袁没有把握干掉孙文的情况下,陆军又调不动,他搞不好会打海军的注意。
老袁把他提到了海军司令的位置上面,还让他出使美国,萨镇冰正感恩戴德呢。
杨小林好像也没有想着等黄宝回答:“命令我还是要下的,我是总司令,他必须听的。如果他不听的话,正好给咱们一个借口换一个海军司令!松坡,记录。”
蔡锷马上拿出纸笔来:“命令,共和国舰队立刻开往南沙海域,在海岛上修建能清楚表示我国领土的建筑标示,若遇他国军舰阻挠,立刻折返。不得发生战斗。若无人阻拦,给我一直修到西沙去!”
西沙和南沙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的,再台湾还没有收回来的情况下,日本人可以非常轻松的掐死中国的海上通道。在日后中国和日本因为一个钓鱼岛那几块礁石闹的要刀兵相见,就是因为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出口。
西沙和南沙也是一样,我们在日后每年都要给越南和菲律宾还有马拉西亚大量的好处,就是想让他们不要拿这些岛屿来做文章。越南占了那么多岛屿我们都没说话,因为不想爆发矛盾。
海洋里面那些石油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缺油。但是那个出口对我们更重要!没有那个出口,我们就没有办法从中东和非洲买来我们需要的物资。
所以我们对那些国家采取了比较温柔的怀柔政策,只要他们不拿那些岛屿说事,开采油田我们认了。实际占领我们也认了。可最终事情发展证明了我们的怀柔是错误的,美国人一来给他们撑腰,日本马上宣布钓鱼岛是他的,菲律宾和越南也纷纷表态,那些岛屿是他们的固有领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以后任何一艘船想从中国开出去,都要经过他们同意。
杨小林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那些岛屿还没有人争夺。就像是八十年代美国不支持这些国家跟我们叫板一样,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威胁不到美国,我们的海军也不行,让你出去你也干不了什么。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海军发展突飞猛进,航母刚刚下水,一切问题就都出来了。
杨小林要吸取教训,有些事情得提前做。
现在就几艘破船,占几个小岛人家不会说你什么。等你海军发展起来了那岛屿就是你的。但是你要等发展起来再去占领。可能有些国家不会愿意给你。
等和俄国人的战争打完,自己在军队建设方面就要稍微的向海军倾斜一些。倾斜一些就够了,不能让小日本感觉自己威胁了他,否则他们肯定来找中国海军麻烦。
关于海军的发展杨小林认为最不可取的就是和日本人比着造船!也许中国在击败俄国之后有这个实力,但是他认为这样做很危险,海军不光是要船多,士兵的经验也格外的重要。如果日本发现中国威胁他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和中国的舰队再来一次决战。刚刚建立的中国海军不一定吃的住他们。
而且他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和日本人比着造船,杨小林的优势就在于他知道世界军事发展的那个趋势!他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一下赶超到日本海军的前面去。
中国的海军力量只要能有日本人的百分之六十就够了,也就是你日本现在有一百艘战列舰,我只建造六十艘。怎么样?这样你不害怕吧?不会来找我决战吧?那中国就可以放心的训练海军士兵。
等我海军士兵的素质上来了。我飞机发展到一定阶段,把战列舰一改,飞机往上面一放,我不光按住你日本陆军揍,你海军我一样揍!等杨司令能揍过日本的海军的时候,他准备好好跟日本人解释一下,亚洲人的亚洲到底是什么意思。
蔡锷显然对杨小林让海军去那几个毫无意义的小岛上建立建筑物很是不理解,不过他也没问什么,转身就去发电报去了。
还有在陆军的作战模式上面杨小林这一次也打算进行一次尝试。中国的装甲部队现在是领先世界的,不光是战车最好,就是战术也是最好的。可是这离杨小林想要的那种机械化作战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他这一次打基零斯基准备让装甲部队挑起大梁!
国之大贼 第一一五章 只能怪你人缘太差
二战时期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把装甲部队的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对机械化作战做出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诠释。包括日后老美的很多战术,都没有摆脱古德里安的作战理念。也正因为如此,古德里安被称为“装甲之父”。
其实,古德里安的作战理念甚至他的机械化部队的建设理念全部都是抄袭的。
早在一九二五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戴高乐的法**官就开始研究机械化作战模式,到一九三零年,他系统的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机械化战争发展》。
戴高乐把书寄给当时的法军总司令以及国防部,国防部都认为他是瞎搞。法国人认为自己在一战中已经摸清楚了德国人的作战模式,并且找到克制德军的法宝。
一战的时候法国几次攻击都损失惨重,但是在防御战中却表现相当出色。所以他们认为,想打赢德国人很简单,坚固的阵地加大炮就可以了。
法国的将军们把戴高乐的书扔在一边,一门心思的修建马奇诺防线。戴高乐没有灰心,自己找了出版商,自己掏钱,把这本书出版了,他希望自己的理念能被有识之士看到,有一天军事部门能采纳。
书的售价是半法郎一本,相当便宜,被人当做地摊货出售。
古德里安有一次来到巴黎,闲的没事蹲在地摊上面,正好看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他正在想怎么打造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来让德国的陆军可以战胜法国,一直找不到方向,戴高乐的书就像一盏明灯一般照亮了古德里安前进的道路。
把书拿给希特勒一看,希特勒当即拍板,就这么搞!
十年之后德国的装甲部队几个星期扫平了法国。有人问古德里安,德国人征服法国付出了多少代价,古德里安笑笑回答:“半法郎。”
说这个故事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部队的作战模式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法国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一战。还想着德国会从正面攻击他那坚固的防线,结果德国人用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再一次的证明了太祖的名言:落后。你就要挨打。
中国部队对基零斯基重兵集团的作战在人数上并不占据优势,可是在士气,物资,武器等等一系列方面都是优势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小林觉得自己可以拿基零斯基练练刀。
共和元年二月二十五日。
北京的政治斗争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老袁也不谈什么和俄国人和谈的事情了,他也没有那个精力了。北京的越雷塞尔先生正在想办法怎么通过其他的渠道和杨小林直接对话的时候,在蒙古的中国部队开始发起对基零斯基重兵集团的攻击。
世界各国对此反应不一,俄国人当然是还想尽最后的努力来挽回局势,尼古拉二世一方面还没有放弃和谈的努力,希望最后关头能有奇迹发生。另一方面也发电报给基零斯基将军,让他务必坚持下去。
尼古拉二世给了基零斯基又一个希望,在中俄的边境地带俄国人再一次集中了二十万部队,由沙皇的叔叔尼古拉耶夫将军率领。正在往战场赶来。沙皇说只要坚持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援军肯定会到。
美国和日本对中国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用全歼俄国部队来作为结束这场战争的方式表示了遗憾,而英国和法国则对中国提出了严正的警告,英法提醒中国,他们和俄国是军事上的盟友,如果中国人执意这么做的话,他们保留介入战争的权利。
让杨司令感觉很爽的是这一次支持中国的国家还挺多。而且这些国家不光是嘴皮上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显然很想看到中国人把几十万俄国部队全部干掉,所以他们在边境地区开始调动兵力,他们在履行了和自己的约定,帮助中国牵制一部分俄**事力量。
德奥的支持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土耳其人也在这个时候向俄国人发起了进攻就当真有点让杨司令意外了。土耳其也被俄国人欺负的很惨,大片国土都被老毛子给占领了,现在一看中国人在东边打的热火朝天,德奥在西边蠢蠢欲动,他们当然想收复国土。
土耳其人的支持杨小林还只是意外,现在他们和德国关系很好,后来也加入了同盟国。
可是连和英法走的非常近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那些巴尔干国家在这一件事情居然也出奇的统一,纷纷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对俄国的战争!如果不是英法压着他们,他们甚至有组成联军也来插一杠子的想法!
这就真的让杨司令吃惊了。
杨小林真的没去做他们什么工作,要怪只能怪俄国人德行不好,人缘实在太差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只要和他做邻居的没有哪个国家没和他干过仗的。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国家发表通电支持自己干老毛子,杨小林真的有种很不适应的感觉,他的心里清楚,当这么多国家对自己表示支持之后,英法就算不满,他们介入战争的可能也只能保留着。
以前他打仗从来没有这么多国家支持过。不说什么了,就为了这么多人想看自己把俄国人给干了,自己也要把仗打的漂亮一点。
中国最高作战指挥部对这场战斗做了系统的分析,虽然俄国人现在陷入绝境,可那五十万大军是无法抹杀的存在。而且尼古拉耶夫的援军也确实已经到了边境,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前几天中国部队围攻施特塞尔的十万军队还用了五天,杨小林他们初步得到的推论是,对基零斯基五十万大军的攻击可能需要八到十天才能打开局面,想全歼这股俄国部队,得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国部队必须做好承受伤亡的准备。
这个时间明显有点长,所以杨小林下了命令,攻势一定要比打施特塞尔更猛才可以。争取在一个月之内结束战斗,那样尼古拉耶夫的大军估计只能走到半路掉头回去了。
杨小林亲自指挥这场战斗,同时任命吴佩孚接替了二杆子以前的位置,当上了中国装甲第一师的师长。由吴佩孚指挥全军所有的坦克和装甲车。在炮兵和步兵的配合下对俄国人的阵地进行穿插。
由军长变成了师长,这个命令没有让吴佩孚有丝毫的不快。因为他很清楚,装甲部队是杨小林精心打造的,让自己当师长就意味着自己进入了义勇军的圈子,而且是核心圈子。
以后他吴佩孚就是义勇军的人了。这是自己靠近杨司令之后打的第一仗。吴佩孚告诉自己一定要打好!完成杨司令的战略部署那不叫本事,必须给杨司令惊喜才可以。
对面俄国人的阵地依河而建,河面有三丈宽,水深两米多,上面的桥已经被老毛子给炸掉了,只剩下两根缆绳,是老毛子专门给每天送馒头的中国士兵留下的。步兵通过那里都需要慢慢走。坦克就更别说了,那缆绳老毛子说话间就能砍断。
对面的俄国守军有一个团的兵力,隶属高加索集团军。从过来投降的俄国士兵口中吴佩孚知道,那个团长现在已经对战争绝望了。根本不对防守做任何的战术布置。
对面的俄国士兵是在一个叫托洛茨基的俄国上尉的指挥下布置防御阵地和工事的。听说那家伙在士兵当中挺有人缘,很多人都听他的。
望远镜里面看过去,老毛子的防守目的明显就是针对自己架桥的,想来那个托洛茨基也知道,中国人一旦冲过去他就完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在于阻止中国部队过河。
吴佩孚的嘴角笑了,旁边曾晓亮说道:“师长,河的面积和水流的速度我已经都算过了,咱们要想在这河面上架起桥来,至少要半个小时,还是在俄国人的火力被完全压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吴佩孚看了他一眼:“晓亮,打仗不是你这么算的。俄国人肯定也算过,用多少子弹压制咱们才能让桥无法建起来。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用木板直接过河?”
曾晓亮很是吃惊:“木板直接过河?这不可能!咱们坦克重十几吨呢,到水面就沉下去了。”
吴佩孚呵呵一笑:“所以说你们这些念书的人,什么事情都按照本子上来教的想。我今天我让你看看我是怎么用木板过河的,传我命令,冲锋部队做好过河准备,让步兵每人都给我抱一块木板,最少一尺宽,两寸厚。”
曾晓亮看看吴佩孚,他真的很好奇了,这个家伙打算怎么用一尺宽的木板来让坦克过河。
突击的第一批部队由五百名士兵,十辆坦克和二十辆步兵车组成,吴佩孚一声令下,那些士兵抱着木板做好了攻击准备,这个时候中国的火炮开始轰击对面的俄国阵地。
老毛子也还手,他们现在没有多少发炮弹了,托洛茨基上尉把自己的炮火都隐藏了起来,他准备等到中国人架设浮桥的时候再进行轰击。
炮击持续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停止,这并没有让托洛茨基感到意外。说实话中国人的炮击太小儿科了,不光持续的时间短,而且炮火的威力并不大。如果是以前的俄国部队,这一个小时就已经能把自己的阵地炸平了。
托洛茨基在等,等中国人冲过来架设浮桥。
可是对面的中国士兵到现在还没有冲上来的打算,这当真让上尉的心里十分的奇怪,不知道对面的中国人玩的什么把戏,难道他们认为就他们手里那点口径火炮就能直接摧毁自己的防线么?
就在他的心里正在琢磨的时候,忽然间托洛茨基发现了一件他不敢相信的事情,河水的水位在快速的下降!
国之大贼 第一一六章 二十一世纪的感觉
吴佩孚采取了一个非常笨的办法,就是在上游用沙袋把河道给堵起来。这简直愚蠢透顶!要知道俄国人就守在河边,他们很快就会把堵塞的河道给炸开,就算俄国人不炸,这河水水位本来就很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冲毁那堤坝的。
中国人这么做顶多也就是能阻断河水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时间。但是托洛茨基知道,几分钟对于中国来说已经足够了。
水位降的很快,等到了只能淹没小腿位置的时候,中国部队冲锋的号角吹响了,那一个个士兵抱着木板飞一般的跳入了河底,他们将木板一块一块的放下,同时拿起铁锹在河的两岸挖了起来!
俄国人对于在河底作业的中国部位无能为力,虽然他们炮火在这个时候尝试轰击,可是那河道本身就像一个战壕,上面的俄国士兵根本看不清楚河底下中国士兵的位置,那盲目打出来的炮弹没有办法给中国人造成伤亡。
中国人的目的很明确,不需要把道路挖的太好,五六分钟之后两边的坡度大概已经有七十五度了,士兵们忙的搭好木板,后面的装甲车轰隆隆的开了过去。十辆坦克和二十辆步兵车一头扎到了底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