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这当真把勃鲁西诺夫气了一个够呛!要知道日本人的一个骑兵旅团满编也才四千人,俄国的部队虽然没有来全,可是在这里有两万多骑兵呢!见过欺负人的还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勃鲁西诺夫一边往后撤一边派骑兵侦查周围的情况。
小日本本来就是一字长蛇阵,这第四骑兵旅团想抢头功,左右都没有日本人的队伍,离他们最近的日本近卫师团也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把这个情况摸清楚之后,勃鲁西诺夫撸起袖子,就拿你们打一场胜仗来振我军心了!
要说日本人敢用四千人来追俄国两万骑兵,人家也真不是瞎搞的。双方一交手的时候日本骑兵吃了俄国一个大亏,骑在马背上四千人怎么砍也砍不过人家两万人的。
后来小日本一看见形势不对,马上从马背上下来,顺手找了一个山头在上面就地防守,并且呼叫周围部队赶紧过来支援。
勃鲁西诺夫将军是铁了心要干掉这个日本旅团,所有把他们围在山头上,一轮又一轮的猛冲!
他们也是骑兵,炮火都没有拉过来呢,手中轻武器的火力根本不足以让俄国人攻破日本人的防线,双方的战斗打成了僵持,眼看着近卫师团越来越近,俄国人感觉自己可能干不掉这股日本士兵了,勃鲁西诺夫都做好撤兵准备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的生了。
日本近卫师团靠近战场之后现这里的俄国部队都是骑兵,他们不敢过于逼近。所以他们决定用炮火给骑兵旅团一些支援,只要日本再来一个师团,那这些俄国人就跑不掉了。
他们不知道骑兵旅团现在坚守的阵地在什么位置,就用电报和骑兵旅团取得联系,让骑兵旅团汇报自己的方位。骑兵旅团就是顺手找了一个山头防守的,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坐标!如果他们告诉近卫师团不知道也就算了,关键小日本那个个性,那旅团长觉得自己请求战术指导就已经很丢人了,如果再说连坐标也不知道,以后怕人笑话。于是,他大概的猜了一个。
日本炮兵就按照这个目标开始轰击了,一通炮火几千炮弹全部都砸在了骑兵旅团士兵的脑袋上面!更要命的是,有一炮弹落在了骑兵旅团的指挥部里面,把旅团长和电报机全部都干掉了。
炮兵们兴奋的打了两个多小时,骑兵旅团的日军参谋用最原始的方式放出了一只信鸽,那信鸽刚刚起飞就被俄国人一枪打中的翅膀,不过这信鸽当真勇猛,就这么耷拉着半个膀子居然奇迹般的真飞到了日本近卫师团,而且信还在。
“求你们看在天皇的面子上,不要再开炮了!”
日本炮兵这才知道搞错了,不过已经迟了。俄国人无法攻破的阵地被他们自己炸了一个支离破碎,那些勇猛的大日本帝国的士兵丧生在自家的炮弹下面,勃鲁西诺夫带着俄国部队站在山下还不知道生了什么,等炮击结束上去一看,顿时大喜,通电全国,俄军全歼日军一个旅团,旗开得胜了。(未完待续。。)
国之大贼 第四十八章 进军俄国的桥头堡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俄国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要知道他们这一次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战,面对比俄国部队强大许多的所谓维和部队,俄国很多人都怀疑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特别是日本方面一路猛进,更是给所有人造成了一种俄国已经要完了的感觉。
在这一段时间想着办法来接触外国势力的不止一个两个俄国人,就如同当初北京兵临城下的时候一样,哪一个民族也都有那么几个败类。
虽然只是歼灭了日军的一个旅团,甚至在歼灭这个旅团的时候俄国人付出的代价并不比日本人少,但这确实鼓舞起了后方俄国人的斗志,让俄国相信了他们还是有机会的。
勃鲁希诺夫的名字一时间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纸上面,俄国国内的报纸对他大加赞扬,称他是新一代的“库托佐夫”。
最美妙的地方在于这场战斗的具体情况只有日本人和俄国人知道,俄国人是吹牛皮,可是日本人却不愿意去揭穿他,甚至在某种程度还配合着俄国。
骑兵旅团是被小日本自己的炮火给干掉的,这事如果被捅出来,首先在国内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部队中将有一批将领要为这件事情承担责任。其次就是把真相说出来,更丢人!
所以日本人看着勃鲁希诺夫吹也不吭声,天皇号召前线将士化悲痛为勇气,用子弹为死去的勇士复仇。日本对第四骑兵旅团大加追封,但是细心的人发现,那个旅团长没有得到任何的武士应该得到的荣耀。
在国内托洛茨基同志也忽然变的成熟了许多,他停止了那些所谓的阶级斗争,提出在目前阶段一切工作以击退侵略者为重,他对那些饱受迫害的资本家们给予了一定的安抚,当工人们把主要精力从斗资本家转移到生产上面来的时候,俄国的经济有了慢慢复苏的迹象。。
托洛茨基同志还接受了勃鲁希诺夫的建议,把这一段时间被无产阶级政权关押的原远东集团军指挥官阿克伯利尔和原高加索集团军指挥官基伶斯基两位将军给请了出来。
大批原先遭到迫害的原俄国高级将领得到了释放,虽然这些人有很多最终选择了离开这里,到白俄罗斯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愿意放下曾经的恩怨,至此国难当头之际,和穷鬼们并肩战斗。
当北极熊咬着牙忍着痛继续战斗的时候,杨小林很想看看最终是东洋人的弯刀够快,还是俄国人的身体够壮。
中国目前没有介入战斗的迹象,开入俄国的维和部队还在做着安抚西伯利亚南部俄国居民的工作。同时为了剿灭那股土匪,也为了给这片土地带来真正的安宁,维和部队和西伯利亚共和国的接触也随即开展了起来。
双方的谈判是十分顺利的,施特塞尔没有向各个国家提出多余的条件,他对维和部队的指挥哈密尔顿少将说。只要你们不打我了,咱们什么都好谈。
不承认西伯利亚共和国没有关系,这事情放到以后再说,咱们搁置争议。目前情况下你们让我在这里呆着,我帮你们做事。别再把我往北赶了。那边正打仗呢。至于我们的身份你说是部队就是部队,你说是警察就是警察,这还不行么?
哈密尔顿和李德彪商量了一下,觉得给这些人部队的名分真的不太合适,但把他们就当作警察又有些浪费了,毕竟西伯利亚地域广阔,单凭维和部队的人数根本无法维护这个地区的稳定。他们需要施特萨尔配合他们。
最终哈密尔顿觉得自卫团这个介乎于军队和警察之间的名分相对合适一些。发电报给北京,北京也同意了这个意见,现在维和部队对施特塞尔他们这批武装力量的整合正在进行中。
有了国际社会的默认,这支暗地里由中国方面控制的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北面的战争眼看着就要进入关键之际,杨小林却进行的不急不慢,他比日本人更想干掉北极熊。但是他绝对不会用日本人的那种方式。
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中国进入俄国的桥头堡,他还要利用这一次的维和,打造出中国的现代化战争体系。
这一段时间大量的物资涌入俄国用来救援那些俄国的平民,中国的后勤保障的能力真的被锻炼的越来越出色,这对未来的战争十分重要。现代化的战争不是说你有汽车有坦克有飞机就可以了。部队的速度加快的同时你的后勤必须跟上,不然部队开过去士兵没吃的坦克没炮弹,那跟人家就没什么好打的了。
还有,这次维和的物资有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国提供的,但是为战争买单的国家却不止中国,充足的金钱和大量的订单拉动了中国商业和工业的新一轮冲刺。别的行业不说,就说罐头厂,在去年的时候我们是一家没有,中国没有生产罐头的能力和技术。
但是现在,五家大型的罐头加工企业发展的相当不错,他们的兴起不光带动了农副产品价格的提升,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的后勤运输模式给彻底的改变了。
李德彪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士兵们还是身上背着大饼和黑米。但是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一个班给你一箱罐头,一百盒,足够你们十几个人一个礼拜的食用。里面有荤的有素的,有大米有白面,你们自己找点水就能做新鲜可口的饭菜。
想想都知道,连意大利人都能满足,中国士兵更是没有话说的。
其实得到最大好处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中国的农民是直接的受益者,还有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那些工人的工资都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
当然,在中国得到好处的同时,整个世界的经济状况好像也在慢慢的缓解。历史上这个时候西方的经济危机正在加剧,但是现在中国的购买市场缓解了绅士们面对的压力,当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提升之后,他们的购买力明显加大,这让许多“商品过剩”的西方国家有了一个可以倾销的平台。
还有对俄国人的援助也一样平衡了供求市场。英法等国之所以能看着中国慢慢的解决俄国的问题,不是他们对中国的意图一无所知。像杨打鬼在西伯利亚的动作,那摆明是中国要谋求那里的利益最大化,英国人看的出来。人家不是傻子。
他们也知道中国人的这种解决方式可能最终解决不了俄国的问题,但是能缓解他们自家的压力。
而且俄国方面的事情好像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在这个时候英国人乐意看到日本人在北面拼命,中国在南边慢慢来。假如日本赢了,那皆大欢喜。要是日本最终搞不过托洛茨基那帮人,那他们也能全身而退,不至于如当初被俄国人拖入中国战争一样,最终无法自拔。
总之绅士们对中国现在还是挺满意的,双方唯一纠缠不清的地方就是在被他们占领的西伯利亚南部的经济利益的分配。
和施特塞尔那帮人谈妥之后,维和部队必然会对很多地方能够实行实际上的控制。而且托洛茨基这一段时间好像真的转性了,也可能他已经意识到和全世界为敌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之前对维和部队进驻俄国强烈反对的无产阶级政权居然在这个时候发表的声明,对南部过来的维和部队救助俄国平民的情况予以肯定和感谢。
托洛茨基还说,俄国无产阶级愿意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平相处。他甚至改变了他当初那嘹亮的口号,把让全世界的无产者起来斗争,该成了俄国的无产者斗争。
绅士们没有搭理他传达的这些信息,就像对以前的中国一样,想获得绅士们的认同不是你摇尾乞怜就可以了。在绅士们看来这里的利益能不能长久的保住要看的是中国方面的态度,如果中国愿意为了保护这里的商业利益而发动战争的话,那是最稳妥的办法。
所以让中国人占去一部分是必须的。但是给中国多少,这个问题就像是中国想把多少利益让给其他国家一样,需要双方在各个领域里面进行拉锯式的谈判。
共和二年六月,北京刚刚进入了夏季,黎元洪总统刚刚从欧洲回来,离开中国的一年时间他在大海上飘着的日子要比在陆地上多出很多来。说实话刚刚到欧洲的时候他真的能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和那里的差距。不说别的,就是城市建设上面他就发现我们要落后人家很长一段距离。
在踏上归途的时候他已经想过了,自己这一次回来要最一些工作,虽然他知道自己这个总统没什么实际的权利,但是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待过。总要给后人留点什么念想才可以。
黎元洪想了很多可以搬过来实施的计划,等他回来之后却惊讶的发现,北京城好像已经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样子。
环城马路已经修了两条,供水和供电系统也在北京运行了,那些打仗的时候义勇军费尽力气挖出来的地道现在被改成了下水道,所有的脏水都从这里流走,北京城忽然多出了许多公共厕所和垃圾桶,以前以脏和乱而出名的一些街道在这一年变的干净了起来。
还有北京人也变了。黎元洪在外面跑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洋人好像都很勤奋,在工作之余总会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相比之下中国人好像懒散了一点。但是这一次回来他发现至少北京这里的人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整天的忙碌于生活,杨小林虽然公布了八小时工作制,但是在北京的那些酒吧和休闲场所却很少能看到中国劳动者的身影,他们更喜欢在八小时之外再干一点工作,再给家里添一份收入。
有很多人劳动者白天工作晚上摆个小吃铺或者茶水摊子一直要忙活到十一二点,比之那些外国人好像丝毫不为逊色。他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一段时间杨小林已经做好了,或者是正在做着,这让黎元洪十分的惊讶,更惊讶的是他这个总统也没有办法消停下来。
东北那边好像飞机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杨小林又到东北去了,而北京这里很多外国的大财阀都派代表过来,唐绍仪告诉他,这事情得他出面去办才可以。
黎元洪真的很郁闷,自己在欧洲和这帮洋人谈了好几个月,这刚刚回来又要和他们谈,泥菩萨真的不想在这上面耗费精力,他想做点事出来,可是他找不到多余的时间。
国之大贼 第四十九章 国家垄断
这一场维和行动中杨小林已经从英法等国得到了大批的贷款,光是法国人就又向中国提供了两亿一千万法郎的低息贷款。 这笔贷款帮助了中国的城市建设,同时也帮助了绅士们自己,确实是一场双赢的买卖。
欧洲的经济危机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可是战争的局势却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缓解有丝毫的松懈。相反,不管是英法还是德奥,在国内的压力变的轻松一些的时候,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在了和对方的军事对抗上面。
那里的情况依然紧张,但是杨小林现在却没有去管绅士们的能力。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可以让中国进军俄国的桥头堡,只有完成了这一步自己才能掌握整个西伯利亚,而只有掌握了西伯利亚的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中国的现代化部队才能真正的开始建设。
黎元洪要会见的第一个商人,就是来自美国的洛克菲勒。
杨小林真的很想亲自和洛克菲勒见面商谈一番的,对于这个圣洁与罪恶的结合体,美国石油和铁路的最大的财阀,日后世界上具有传奇色彩最浓厚的商人,他真的非常有兴趣。
但是他长白山那里真出事了。一架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突然爆炸坠毁,飞行员当场死亡,事故的原因搞不清楚。
就是搞不清楚才让杨小林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本来给各个地方的飞行俱乐部配备的飞机都已经在路上了,又被他紧急追回,他告诉威尔伯莱特,必须把爆炸的原因弄清楚,并且马上找到避免的办法。为了给这些技术人员敲一个警钟,他必须亲自去。
这也就是在长白山发生的,要是等飞机送到飞行俱乐部的时候发生这种事情。那国内的舆论不说,老百姓对这个东西也会像外国人那样产生质疑的。
他觉得这个事情比他和洛克菲勒见面更为重要,所以把谈判的事情交给了黎元洪。人家是个商人,而中国出面的是一个总统,这是不是有些不对等了?
如果你仅仅把洛克菲勒当作一个商人来看,那中国显然是做的有些失当。但是不管是杨小林还是黎元洪,他们的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一次和他们谈判的也是一个国王,人家不光掌握着美国的石油公司,甚至还掌握着全世界很多的铁路。洛克菲勒掌握的铁路的公里数,可能要比中国目前全国建成的铁路还要长。
最重要的是,他虽然不是美国总统,可是美国总统是由这些人选出来的。
黎元洪把谈判地点设置在了自己的家里面,他当然不会说在官方的场合以总统的身份和洛克菲勒去正式的谈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黎元洪和袁世凯其实非常相似,他们都具有中国传统官僚的思维,对于某些不上台面的动作,喜欢在饭桌上做好。
晚上六点半的时候,一辆汽车非常准时的停在了黎元洪的家门口。泥菩萨面带微笑的往前走了两步,旁边的卫兵跟他去了一趟欧洲之后,已经对外国人礼仪非常熟悉了,他们几步跑到车门前一只手打开车门。一只手遮住那头顶,等里面的人出来,学的有模有样。
首先出来的是陈其美,这一次谈判能否成功对于青帮来说也十分的重要。杨小林已经给了他最大的方便。他能不能带着青帮完成从一个帮会到一个财阀的转型,就看这次和洛克菲勒的谈判了。
西伯利亚的油井他已经盯上了,杜月笙还带着两千号兄弟去和家伙已经去了那里。抢油井是要打架的,这一点他的心里十分的清楚。虽然那一片中国部队能帮忙,可是总不能让李德彪带人来帮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商人斗殴吧?
油井抢来以后想让那黑色的石油马上变成钞票,想让青帮的买卖可以迅速的在中国铺开,然后冲出中国占领亚洲市场,洛克菲勒的帮忙是必须的。
陈其美出来之后就在旁边站定,等到驾驶位后面的那位白发苍苍的美国人从车子里面出来,他赶忙上前一步,颇带恭维的露出笑容,手往黎元洪那里摆了一下:“洛克菲勒先生,这位就是我们大总统,黎元洪黎总统。”
洛克菲勒今年已经快七十了,虽然他看上去因为保养的好而显得和这个年纪并不相符,但是这一次来中国真的把他累的够呛。几个月的轮船让他饱受风浪之苦,到现在即便站在陆地上还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本来公司不想让他来的,因为他的私人医生觉得他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这次长途跋涉。医生建议让他的儿子或者助手来完成这次谈判,但是洛克菲勒拒绝了医生的劝告。
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一次和中国的谈判也一样的重要。中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当初崛起的时候就找过洛克菲勒,希望和他合作,可洛克菲勒没有答应日本人。
虽然很多人都说日本的商业和军事现在都比中国要领先许多,但是洛克菲勒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形势的发展,当杨小林刚刚上台,那一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以后,洛克菲勒马上做出决定,和中国人合作。
听说中国政府高层要求和自己面谈,洛克菲勒觉得自己必须亲自来一趟才可以。他真的对中国做了一些调查,他知道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也许在其他的国家会认为自己派助手和儿子来谈判不会有丝毫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人,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诚意。
洛克菲勒也笑着伸出了自己的手:“总统先生,很荣幸能和您见面,特别是在您的家里。对于我们美国人来说,能参加总统的家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黎元洪呵呵一笑,这美国老头很会说话,旁边的翻译翻译的也非常快,他当即客气到:“哪里哪里,寒舍简陋,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洛克菲勒先生见谅。来,里面请。”
洛克菲勒对于黎元洪的简陋也没有往心里去,他知道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性,住着这么大的院子他们会说简陋,摆上一桌最丰盛的宴席他们还会说没有什么菜,招待不周。
不要说这只是中国人的客气,就算真的简陋他也不在乎。年轻的时候白手起家什么苦人家没吃过?生意能做的这么大,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什么委屈人家没受过?来你这里是来谈判,不是来享受的。
洛克菲勒对中国人规矩了解的还挺透彻。进门的时候居然侧了一下身子,请黎元洪先进去,从这个动作就能看的出来,人家为了这一次和你谈判,当真下足了功夫。
进了黎元洪的家门双方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客套,人家洛克菲勒首先就把目的说出来了:“总统先生,我相信这一次我来的目的您应该十分清楚,我们愿意和中国方面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可以垄断亚洲石油市场的经营体系。我认为这对我们标准石油公司和贵国都非常有好处。”
黎元洪马上点头:“洛克菲勒先生说的非常对,我们中国对您的建议十分感兴趣,不然我们也不会慎重的邀请您来中国谈判了。贵公司提供给我们的方案我们已经看过,并且经过的一番研究。有些细节上我们和贵公司还是存在分歧的。”
洛克菲勒对此并不意外,他的身子稍微正了一下:“总统先生,请您直说我们存在的分歧,我既然来了就请您相信我愿意和你们坐下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
黎元洪看看陈其美。陈其美使了一个眼色,示意自己之前什么也没有了洛克菲勒说。
“这样说吧,第一点分歧在于我们的进货渠道的问题。按照贵公司的方案,我们联合成立的公司日后进货将有贵公司来进行招标,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太过于苛刻。我们的意见是,按照现在的国际惯例,应该是我们双方协商,或者是掌握股份比较多的一方来决定。”
洛克菲勒愣了一下,他对陈其美确实是说以后进货由标准石油公司来进行招标,可那并不是他欺负陈其美,只是他觉得不管怎么样陈其美都不可能拿出比他更多的钱来入股新的公司。
黎元洪这样的说法,让洛克菲勒的眼睛往陈其美看了一眼,然后又看向黎元洪:“总统先生,我可以十分确定的告诉您,在亚洲的新公司里我们标准石油公司绝对会投入庞大的资金,占有的股份要在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这一点您不用怀疑。”
黎元洪眼神中露出一丝笑意:“我想您可能对我们中国方面的意思还没有彻底的理解,这一次和您合作的虽然是陈其美,但是他代表的是中国石油公司,也就是说,他经营的是我们的国有企业,我们未来的商业利益圈包括整个中国市场,还有现在在俄国的油井。”
“国有企业?”
洛克菲勒显然有点无法接受,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说石油行业是国有的,包括美国,英国,已经前俄国这样的产油国。中国一个没有油田的国家居然把石油企业划为国有,他有点怀疑,有点排斥。
黎元洪却接着说道:“是的,国有企业。而且我可以坦白的告诉你,以后在中国只会有这一家石油公司,我们绝对不允许第二家出现,也不会允许其他国家的商人来涉足中国石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