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异世封神榜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云昊
或者,人类还可以定义为:可以变化成人形,并以人形为常用形态地智慧生命,都属于人类。 人、妖、巫、水四族。 只不过是人类的一个分支。
而作为天道认可这种定义地表现,人类的四大种族,彼此气运相连而且相平衡。 单独灭降低任何一个种族的气运,整体人类,包括其他三个种族的气运,也会同样降低。
既然如此,天地人三皇,以及人类的统一。 那就不单单只是人类中的人族这样一个分支种族,而是包括了人类四大种族一起而言的。 所以,在拥立出四大种族公认地三皇和统一四大种族之前,这两方面的任何功德,也都是不存在的。
当然,促进文明发展也是有一些功德的。
此外种族内部进行统一。 也被天道认为符合了大一统的大势,也是有少量功德的。
而就是这少量功德,却让亚圣们发现,这些功德将他们力量反噬的时间,大大向后推移,这对功德的渴望,也就更重了。 同时,亚圣们功德成圣地信心,也就更足了。
只是,功德这个东西。 想要的时候不一定给你。 没想要的时候,很可能拼命的望你身上跑。 为了获取功德。 不是没有亚圣故意坐视内乱发生甚至制造内乱,然后平息,企图来获取功德的。
但是结果却让他们很失望。 这样做不但没有新的功德产生,连已有地功德都有减少的趋势。 久而久之,亚圣们除了执着的进行着统一人类、定立三皇的准备,也就不再刻意追求功德了。 而这反而让他们专心发展人类文明,反而意外的获得了不少功德。
可是,无论统一也好,还是定立三皇也好,既然将四族包含在其中,那想要完成的困难,可也就比盘古世界单单人族一个种族中进行,要打上不知道多少倍了。
幸好亚圣们也都是最少曾经经历过好多万年,多的甚至以元会计算的悠久岁月,别的不说,耐心是完全不缺,明白这种事情急不来,倒也没有因为急躁而冒进。
却说这众多亚圣都有心捞取大功德,可是,除了传播文明的功德到了手,这立三皇,统天下都是看得到,吃不到,除此之外,那便是立教地教化功德了。
按照盘古世界地惯例,一个教派要想得到天道承认并且降下功德,必须是圣人所立。 比如三清的人教、阐教、截教,以及西方二圣地西方教、小乘佛教。
但是在这个玄黄天中,圣人暂且没有,教派却已经建立,自然是得不到天道承认降下教化功德的。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承认。
便如同郑拓在祖玛世界中建立的天道教一般,教派虽立,天道也认可这个教派,也降下功德,还是,还处于“观察期”,这种承认,还不是正式得承认。 同样的,功德也不会完全降下。 只有教派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立教者成圣这成圣之后,才会将功德完全降下来。
当然,如果是那种距离成圣只差临门一脚的准圣的话,诸如立教之时的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那么也会得到正式承认,并且降下完全的功德,同时让立教者借此成圣。 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虽然说还不是正式的承认,但毕竟也算天道默认的教派了。 功德也是有一些的。 对于亚圣来说,任何功德,都是不能放过的。 因为这不但关系到自己力量反噬的时间,也关系到自己成圣的可能。
而且,由于没有了盘古世界那样严格的要求。 加上没有圣人在头上威慑,这个玄黄天中,教派可就多了起来。
原本从盘古世界带来地教派,一一都有不说,还多了不少新的教派。
而且,即使盘古世界带来的教派,本来按道理。 已经存在的教派,是不可以获得功德的。 但由于玄黄天不存在这些教派。 尽管这些立教的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真正的教派建立者,玄黄天地天道,也视为这些人为第一个立教的人。 功德自然也是不少地。
目前的玄黄天,已经拥有的教派中,广成子建立阐教。 上洞八仙之中张果老建立人教(他也是较大的教派中建立者实力最弱小的一个),无当圣母建立截教,释迦牟尼建立佛教,那佛教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却独立出来,建立了西方教(他的实力,只比张果老好一点)。
这些已经拥有地教派,也将盘古世界的恩怨,带了过来。 彼此间关系并不亲密。 但表面上还抱持着和气。 并且自以为同为盘古世界大教,身份比新兴教派高一筹。 在这一点上,他们却也不谋而合,连手打压其他新建教派。
其中关系比较好一点的是人教和阐教。 至于佛教和西方教,虽然两者原本都是同出于西方教,但是身为未来佛的弥勒却和如来有些心病。 而且弥勒也更加倾向于西方教。 如来反而只建立佛教,不建立西方教,看来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众教派中,三清的教派,实力都比较强。 唯独西方教和佛教,实力较差,甚至由于没有亚圣或者实力强大者镇压,甚至还不如那些新建立的教派。
至于三清的教派,千多年过去,却出了不少亚圣和准圣。
那张果老建立地人教。 不但有东华帝君建立的昆仑教这拥有两个亚圣的新教派的香火情。 本身也拥有在地球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蜀山剑派的老子记名弟子长眉真人尹喜这样修为虽然不过斩了一尸,战斗力却因为剑修地原因。 十分强大,强于普通准圣仅次于亚圣的强者。 尤其是蜀山剑派的修行方法虽然对大道的体悟只是一般,战斗力却十分强悍,人教的中层实力,却非常坚实。 虽无亚圣镇压,却也胜似亚圣镇压。
至于阐教,却有广成子等人这样的有名二代弟子,加上杨戬、哪吒这种资质高的三代弟子,实力却也非凡。 而且,红云虽然已经破门出教,对阐教还是有些香火情的,毕竟当年元始天尊那护短性格,却也没有亏待过当年的云中子。 可以说红云亚圣,不在阐教,胜在阐教。 广成子等人虽然不是全灵而来,到底乃是阐教十二金仙,圣人子弟,修行速度,也不比那些全灵而来的人差太多。 现在广成子也已经成为亚圣。 而实力在十二金仙中仅次于他地玉鼎真人,却也正式成为斩一尸境界地准圣。
而三代弟子中,那杨戬经过千年时光,正式拥有了大罗金仙修为,不但如此,他对斩尸之法的修行也进境极高,随时能够达到斩一尸地水准。
而且哪吒也堪堪快要摸到大罗金仙的边了。
这却也是因为他们亲眼见到亚圣的强大实力,受到刺激,精进修行的缘故。
事实上,受到那日众亚圣昆仑大战的刺激,整个盘古世界的仙神,修行速度都大大的提高了。
截教不用说,四大圣母、三宵、赵公明、闻仲等人,都是当年赫赫有名之辈,资质也是上佳,否则怎么会在封神一战中引得元始天尊嫉妒,结果和老子合谋算计通天,把这些人统统送上了封神台?
现在无当圣母成了亚圣,其他三圣母中的金灵圣母、火灵生母斩一尸,唯独龟灵圣母只是到了大罗金仙的巅峰。
而赵公明,却也已经是斩一尸的准圣。 三宵中的大姐云霄,也堪堪达到随时可能斩一尸的水平。
而那儒教教主孔宣,当然曾经托庇于通天座下,有此因果,却对截教也有香火之情。
至于佛教,实力极其差。 教主如来,也就堪堪达到大罗金仙初期的水准。 其他人更不用体了。
西方教的弥勒,修为还不如如来,更是不用多说。
不过,这几个教派,到底乃是盘古世界大教,有底蕴,有人脉,却也大都知道了亚圣的缺陷。 除了无当圣母、广成子二人为了拥有足以镇压教派的实力,不得不修行了亚圣,其他人,仍然走的是斩三尸的道路。
只不过,准圣修行,却比亚圣困难得多。 但即使如此,他们教中的准圣也是不少。 当然,要排除先天不足的佛教和西方教。
至于其他人,祖巫准圣建立了巫教,三个亚圣祖巫,确是亚圣中中最强者(由于肉体负荷力的关系,加上亚圣法门,本来就是仿造祖巫修行法门的,自然不如原版)。 其他祖巫,虽然由于没有元神的原因,无法修炼战三尸法门,但实力也不下于准圣。 堪称所有教派中最强者。
帝俊建立了妖教,拥有三个亚圣,蛮荒大陆上还有九尾狐妲己,达到了斩一尸的修为,实力仅次于巫教。
应龙则建立了水教,拥有两个亚圣,以及夔龙这斩一尸的准圣。 实力比妖、巫稍次。
东华帝君建立昆仑教,拥有两个亚圣。
燃灯建立古教,拥有一个亚圣。 而且还拥有救出盘古得功德(后面想要击杀盘古,由于没有成功,所以这因果还不足以抵销功德),发展却也极快。
孔宣建立儒教。 拥有两个亚圣,除了孔宣外,红云也因为和孔宣气味相投,入了儒教。 尤其是他们拥有无可置疑的最大份额拯救盘古功德,这气运之胜,天下无双。 再加上儒教又是最善于发展文明、进行教化的教派,其发展速度,也为天下第一!
这都是比较大的教派。 至于其他小的教派,却也数不胜数。 只是这些教派别说镇压教派的亚圣或者准圣,连一个大罗金仙都找不到,实力之差,却也可以完全忽略。 不过仗着大教门槛不低,收人比较严格的空隙,他们却不分良莠,统统收录,却也占了不少份额,构成了蛮荒世界修行世界中下层阶层。
却说那芒鞋道人在内域游历,了解这千年来的变化之后,随后便开始了他的行动。
来内域,他可不光是为了散心,也是有目的的。





异世封神榜 第三卷 纵横天下卷 第五十一章 气运旺盛数儒教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在亚圣等一干非凡强者的帮助下,内域文明,同样发展起了大量的国家。
而各大教派,都在这些国家的国都或者重要城市,建立了道观或者寺庙。
然而,这些道观和寺庙,都只是传播文明和本教派思想,以及发掘和吸收有天赋者进入本教派的一个活动场所。 从教派内部的地位来说,这些道观和寺庙,并不重要。
然而也不是没有例外。
那便是儒教。
儒教在各国建立的学宫、学院,在儒教内部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在普通的修行者当中,儒教和其他教派也只能算得上分庭抗礼,但是在普通人心中,儒教的地位,却占据了半壁江山。
尤其是儒教弟子在所有国家中大量建立私塾,在传播知识文化的同时,也将儒教的影响,深入民间。
尤其是国家政府,由于儒教对于治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几乎所有的官员、官吏,都是加入了儒教或者曾经就学于儒教学宫、学院,或者至少也接受过私塾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如今的儒家思想,和在盘古世界不同,士农工商四民中,士地位较高,但是并不贬低其他三民。 除了士作为一种地位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地尊称外,其他三民。 地位都相差无几。
现在的儒家,并不歧视所谓的“奇阴巧技”,儒家中,已经正式分出了“格物致知”这一派,专门研究科技,当然,科技在现在的玄黄天中。 也被称为“格物术”了。
不过,这种不歧视。 只是针对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技术。 那些专门用来享乐、用来挥霍时间和财富的技术,儒家虽然并不严禁,但是却也比较排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目前地盛世中,阴靡之风,流传的并不广。
当然,出于人地本性。 杜绝是不可能的。 孔宣吸取当年的经验教训,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正因为如此,改进后变得更加开放、眼界更加开阔的儒教,如今显现出及其惊人的生命力,发展的蓬勃程度,让人为之咋舌。 而作为教主地孔宣,从中获取的功德数量,也为所有亚圣之冠。 这让他修为的进境,极其迅速。
虽然还是无法突破最后的瓶颈成圣,但是以他们的修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都是难得的。 孔宣的进步,可以说不用多久。 便可以无限接近圣人修为了。 而他地力量反噬日期,也几乎被无限推移!
有孔宣的这种进步作为例子,其他众亚圣对传教却也更加积极主动。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暗中嫉妒的,可惜大家当年都亲眼见到,孔宣和盘古关系密切,他的儒教气运之胜,更是无人可比。 在其气运衰落之前,是没有人胆敢于之作对的。
当然暗中动点手脚,那是在所难免了。 其他教派也一样被人暗中动手脚以掣肘其发展,却并非儒教一家如此。
却说那儒教体系中。 在一个国家首都建立学宫。 其他城市建立学院,小城市或者城镇、乡村。 建立私塾。 学宫属于儒教系统中仅次于教主修行之所的“凤栖岭”地第二层机构。
在所有的学宫中,建立在大齐国首都临淄城郊的“稷下学宫”,便是所有学宫中最为出名、地位最高的所在。
因为孔宣的大弟子孟柯,便在这稷下学宫之中讲学,同时也担任祭酒。 (学宫的首脑称为祭酒,学院的则称为山长。 相当于现代的校长。 )
而儒教的中心“凤栖岭”,也和其他教派的中心不同。
其他教派地中心,建立在远离人类聚居地地所在,在所有国家力量都无法到达的重重山岭之中。 同时也在自己地教派中心中,设立大量禁制法阵,等闲之人,根本无法进入,甚至连找都找不到。
唯独这“凤栖岭”,却是在几国边界之处,和人类的距离更近。 而凤栖岭的中心地域,虽然也是重重禁制密布,但是外围,却并非如此。
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宣,坐下弟子一共三千有余,这三千多弟子,学而有成的在列国游学,但那只是三千弟子中的少部分,其余的却都在这凤栖岭,进行学习和学术研究。
这些人在修为上未必有多高,三千弟子中,也只有一部分专心修炼战斗法门,其他人,大多数都选择了一个领域,研究学术。 但是儒家有独特的“浩然正气”修行法门,虽然众人不过用来作为强身健体、延续寿命之用罢了,但是这无心而为之的修行,反而让他们的浩然正气十分精纯。 再加上浩然正气的特点,让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防御能力却极其惊人。
尤其是,儒家还有一种独特法门,可以将浩然正气集中起来,交付给专修战斗的儒家子弟使用,那威力,最高的甚至可以瞬间将一个普通的天仙境界修为弟子,拥有接近大罗金仙初期的战斗力。
这个名为“内圣外王阵”的独特法门,号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战斗起来,十分灵活多变,威力强大。 也为了配合这个阵法,儒教弟子,大多是成群出没。 其中多半普通儒教弟子和专修战斗的儒教弟子混合编队,形成了在内域文明中修行者中间名声远扬的“内圣外王战队”。
却说那芒鞋道人,入了内域。 在各国游历的同时,也在准备完成他地目的。
这一日,他们却来到了大齐国的首都临淄。
临淄城中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号称“临淄之途,车击毂,人肩摩,城中居民数十万户”。 不过这些繁荣对于芒鞋道人来说,却并不怎么在意。 他来得目的。 却是为了那临淄城郊的稷下学宫。
目的却是为了见一见那孔宣的大弟子孟柯,看看此人才能如此。
此时却是上午时分,正是孟柯讲学之时。 那孟柯名头极大,人皆尊称为孟子而不名,讲学之时,人人蜂拥而至稷下学宫,摩肩擦踵。 挥手成云,不过如此也。
却见那孟柯到了高台之上,朗声讲学。 所讲者,大致不过是地球上《孟子》之文,却又有所发挥,增加了许多新东西,和从前地《孟子》也还不太一样,但总体框架却相差无几。
那孟子讲学。 讲完一段,便让人提问,于之辩论解答。 其中内容,大道、为学、治政、修身,皆无所不包。 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隐隐然。 芒鞋道人竟然感激道一股庞大的力量,从这听者之中,云集于孟子之身。 芒鞋道人知道,这却是和祖玛世界信仰之力类似得一种发自信仰地力量。 尤其是这种力量不但发自肺腑,而且发出这种力量的人,本身也是在努力自强不息,却比那祖玛世界中宗教信徒,但知求神、但知信仰,却不知自强不息的那信仰之力,强煞太多。 更没有诸多业力添加于上。 若是吸收了,却也能修为大进。
虽然如此。 祖玛世界的众神是绝对不敢让自己得信徒这样来信仰他们的。
儒教传教,乃是传道授业解惑,授人以渔,根本不担心受业者信仰的问题。 那祖玛世界,却是蒙蔽众生,窃取信仰之力,生怕众生知道真相,从而失去信仰。 两者当然无法相提并论。
这股强大念力,那孟子却也丝毫不贪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些力量吸收了,虽然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毕竟不是自己修炼出来地,用起来难免有些不顺手。 而且久而久之,不劳而获,更容易增长懒惰之心,毁了向道之心,反而得不偿失。
于是孟子在讲学得同时,不过巧妙的一个转移,将之纯化之后,却又反馈回来,回到听众之中。
这一来一去,却也符合天道,那孟子隐隐中对天道得体悟,又有所进益,对力量的理解和掌控,也有所增强。 而被孟子纯化之后的念力,效果却比从前更好,返回众人之身后,众人的修为,也隐隐有所增加。
当然,普通百姓虽然也从孟子的讲学中,学到了浩然之气的修炼法门,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毕竟他们只是偶尔前来一听。 但是那些常年听学地人,那获得的好处却就大了。
他们的好处大,那体内浩然之气也就更强。 这浩然之气本来就是发自内心的信念,和普通的修炼法门不太一样。
信念强,浩然正气强。 反过来浩然正气越强,却也越能够给人信心,增强人的信念。 那地球上许多大儒,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有着强烈信念,浩然之气强烈无比,虽然因为不懂应用,不能拿来对敌,却也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地境界,便是因为这等原因。
总之两者相互促进,他们能够发出了的信念力量也随之增强,孟子虽然不取分毫,信念力量强了,这返还回去对他修为的促进,却也更大。
不但如此,这一来一去间,吻合天道,两相促进,更隐隐有些许功德降临。 虽然不多,但是日积月累,人数一多,那功德也就可观了。
看得芒鞋道人暗暗点头。 观一叶可以知秋,看孟子一人,便可以知道,这儒教如今蓬勃发展,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此时,那孟子正讲到浩然正气的修行方法。 要说对修行法门的传授,天下众教,唯独儒教最为慷慨。 这些听讲者不过普通人,却也能得到浩然正气的修行法门。
当然,浩然正气如果不懂地应用之法。 却也没有丝毫战斗力,只能纯洁心灵,增强信念,完善自我,加强体魄。 那应用之法,却是教中秘传,不会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传授了。
但是。 一个世界中的生命,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修炼。 如同儒教这种做法。 却能够让学会了浩然正气地普通人,在进化地道路上,跨出一大步!久而久之,累代相续,那给生命的进化帮助却也极大。
于此,天道当然不会吝啬奖赏。 所以,浩然正气地传播。 给儒教带来了极大地功德和极盛的气运。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人人都修行浩然之气,那么在需要地时候,只要将这些人中的佼佼者集中起来,传授应用法门,便可以将这些人变成儒教的战士。 这无异于在普通百姓中藏兵百万!只要儒学不绝,同时不走上歧路,那么儒教将永远不会衰落!
可是其他教派就没这么简单了。 他们的修行法门。 直指天道,资质不高的,却根本没有进步的可能。 广传修行法门,可能会增加一些修行有成的人,但更多地人却可能毫无成果。 甚至因为无人指点,还会走火入魔。 那就不但不是功德,反而是因果了。
也只有儒家浩然之气这种简单、无偏差的法门,可以这样广为传播。 其他教派也是学不来的。
却说那孟子说道:“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此皆浩然之气之功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故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有人发问道:“如何养此浩然之气?”
孟子道:“无他,心斋坐亡也,吾日三省吾身也!是法也,持心斋,入坐亡,而多省吾是也!”
随后孟子便将具体的心斋、坐亡、省吾法门传授出来,加以讲解,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无不称善。
看到此处,芒鞋道人知道不用看下去了,这儒教的发展,只要不出意外,将是无可遏制了。 尤其是儒教将修行简化,推广到所有普通人身上。 那浩然之气的法门,哪怕不识字的乡间老农,只要心中但有一股正气在,便可修行,不需要懂什么法门,也不需要悟什么天道,却不知不觉无形之中有了进展,正合大道无为的要求。 日后自己地玄黄天的发展,还要多多依赖这儒教呢!
却说芒鞋道人旁听孟子讲学后,却又带着众人,去了那凤栖岭。
凤栖岭上,却是人来人往,十分繁荣,便如同一个小城镇。
孔子(孔宣的儒教传播广泛,他本人也受到极大的尊重,人们也都尊称他为孔子而不名)号称“有教无类”,又宣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甚至教导弟子,也是从弟子那里学习,然后加以理解发挥,然后再反过来传授给弟子,所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1...161162163164165...10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