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得知红八军团如今已经拥有二十五万正规红军、十几万支制式步枪、2000余支冲锋枪、2000多挺轻重机枪、000余门迫击炮和三百多门身管火炮后,中央领导们还是纷纷露出了惊讶之色,一向乐观的太祖更是笑着赞许道,“即使是我,也没想到一年前几乎陷入绝境的红军如今竟然已经发展到四十万人,而且装备还这么好,胡卫东同志,你为革命立下的大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对了,你可不要小气,有什么经验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嘛。”
“哪里哪里,指挥打仗靠的是粟裕同志,政治工作靠的是毛泽覃同志,我现在也就是给大家做好后勤而已。而且若没有一路上吸纳进来的老红军和党团员作为骨干,八军团也绝不可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另外,我们的运气也一直不错,几次可能会导致部队全军覆没的赌博最后都大获全胜,但运气不可能一直眷顾我们,而且现在家大业大了,我们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总是‘富贵险中求’了”,胡卫东实话实说道,“如果要说经验嘛,大概就是我只管自己擅长的事,将不擅长的事交给擅长的人去做”
胡卫东的话引起了太祖的深思,一直以来赤色党的用人思想都深受苏联影响,即将党员干部当作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忠诚可靠、任劳任怨是第一位的,能力与专长一直都放在第二位,这种用人方法有时是很有优势的,但对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和岗位,却并不是光光对党忠诚就一定可以干好的。太祖虽然是一个**者,但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现在被胡卫东这么一点,心中“量才委用”、乱世更要“唯才是举”的观念渐渐占了上风,这对他后来的用人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想自己风头过盛的胡卫东在其后的交谈中再次给予了粟裕高度的评价,太祖对粟裕虽然早就有些印象,但听到胡卫东这么高的评价后还是多少有些惊讶,很快就转而与粟裕交谈起来。而胡卫东也没忘记赞扬毛泽覃,顺便还向政工系统示好道,“其实红八军团能有现在的规模,毛泽覃同志也功不可没,没有他们这些政工干部的出色工作,红八军团就不可能滚雪球似的迅速壮大起来,如果没有政工人员统一思想、发动群众并将大量战俘转化为我方的解放战士,红军就不可能越打越多。与军事指挥相比,政治工作并不怎么显眼,但政工人员的贡献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胡卫东的话令在场的政工干部无不生出好感,而太祖也这才第一次将目光转向他的亲弟弟毛泽覃,不过也只是轻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道,“你干得很好。”。但仅仅这一简单的夸奖,就已经令毛泽覃几乎忍不住落下眼泪,可见他从小到大想要获得大哥的一句称赞,是多么地不易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五章 礼物与要求
(铁通络不稳定,更新晚了,另外感谢书友“舞动三军”和“天苍野”的打赏,下周上三江,顺带求一下三江票和推荐票^_^)
这次两军会师令中央红军获益匪浅。胡卫东一下子就支援了红一方面军七千多支步枪、三百多挺轻重机枪和五百万发步机枪弹,还表示愿意派出教官为兄弟部队培训特种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但考虑到一方面军的现状,训练中物资消耗较大的炮兵、飞行员等少数兵种则是从一方面军中挑选精英前往洛阳进修。对于这些学员,胡卫东特别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则就算身经百战,也得先花时间教会认字算数才能开始专业培训,那就未免太没效率了
次日胡卫东还献宝似的请首长们参观了巩县兵工厂的产品展示,太祖与彭、林等带兵将领都是行家,后都是赞不绝口。无论是因陋就简生产出的“没良心炮”与平射迫击炮,还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都令他们大开眼界。外观与做工简陋至极、性能却远比花机关更加优异、而且弹匣还能与二十响通用的“史上最廉价冲锋枪”二四式冲锋枪就更是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色将军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不断的小学生,红军对于冲锋枪可是一向钟爱有加的,如果这种冲锋枪真的那么便宜,岂不是意味着红军将来可以大面积装备,想想就令人振奋。
但已经很少亲自带兵的朱老总却要冷静得多,后略有些遗憾地说道,“就算枪再便宜,子弹这个问题也绕不过去,冲锋枪消耗子弹太快了,你们搞出来的这种二四式步枪也有同样的问题,好是好,但消耗弹药的速度也比现在我们装备的步枪快得多,如果装备太多,缴获再多子弹也不够用。其实还是飞雷炮这种武器最贴近我军的现状”
胡卫东却笑道,“子弹方面不用太过担心,今年巩县兵工厂力争生产2亿发枪弹出来,明年则会达到亿发以上,我们全部红军加起来也就不到四十万,只要不太浪费,应该足够用了。”
彭林二人顿时大喜,但朱老总却要厚道得多,“红八军团有二十多万人,需要的子弹比一方面军多得多,你们两个可别觉得小李年轻好欺负就狮子大开口哦。”
“天下红军是一家,互通有无是理所应当的,我们部队的打法消耗子弹偏多,但今年拿出500万发子弹支援兄弟部队还是没问题的。另外,我们还可以转移一部分生产线到陕西根据地,让一方面军至少在子弹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只是需要你们自己派人来取,兵工厂研发与生产的任务太重,实在抽不出那个人手了。”,胡卫东坦承道。
彭总、林总、徐海东等红军大将闻言无不大喜,胡卫东简简单单就将他在一方面军中的声望刷到了崇拜
此外胡卫东还将他与孙立人合作编纂成书的《中国国防军全兵种操典》交给太祖阅览,当即得到了他的高度赞扬。之后太祖还特地花费时间亲自为其撰写了引言,罗荣桓等优秀政工人员也在其专长的领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令这部重要军事著作在这一年七月定稿并开始印刷出版,成为抗日军政大学最重要的军事教科书。拜其所赐,本就大多具备丰富战争经验的红军指挥员的战术素养普遍突飞猛进,正是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人民军队才能在抗战前期武器装备、单兵素质、乃至弹药和兵力都不及日军的弱势下,令小鬼子吃尽苦头
胡卫东当然也不是白帮忙,他毫不客气地对中央提出了几个早就想好的请求:
一,红八军团扩编速度太快,军官、尤其是政工与营团级军事指挥员严重不足,为此胡卫东以两万多名还未转化过来的俘虏兵为条件向一方面军换来了一千多个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政工干部,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河南匪患严重,胡卫东请求中央将擅长教育和转化绿林人物的何长工同志调到红八军团,专门负责收编和教育各路土匪武装。
三,胡卫东之前让苏步青等数学家研制可以自动破译密码的机械译码机,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果,但离他的期望值还差得远,胡卫东对此的法是这些数学家此前连电码都没接触过,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便请求中央将党内最优秀的电码专家、**二局(情报局)局长曾希圣调到豫西苏区领导这个项目,获得了中央的批准。
此举后来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在曾希圣的领导下,自动译码机终于在97年底研制成功,并在其后数年里不断改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二是曾希圣从此被定位在他最适合的技术干部位置上,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转为他不能胜任的行政干部,从而避免了历史上的悲剧;三是曾希圣腾出来的空位被李克农接任,从而使得这个历史上的“特工之王”提前十年登上了最适合他的岗位,令赤色党本就十分出色的情报工作更上一层楼,以致于海内外一时都有“天下谁人不通赤”之说
四,虽然陕甘宁苏区与红一方面军条件艰苦,但仍有很多进步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他们基本都归中央直接领导。胡卫东对此早就眼馋,这次会师后他厚着脸皮以陕甘宁苏区缺乏设备仪器为由,请求中央将其中那些理工科的人才调派到豫西苏区,以进一步增强其本已领先国内的科技研发与工业生产能力。一向豪爽的太祖自然不会小气,他大手一挥道,“可以,所有的专家随你们挑选,如果需要的话全部带走也可以,以后白区过来的知识分子也都优先送到洛阳去。”
“谢谢主席!”,胡卫东这下可乐坏了,陕甘宁边区虽然技术人才不若他到处打劫来的多,但其中也有朱作其等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而以后从白区赶过来的人才就更多了,有了这些技术人才的加盟,豫西苏区的科研和生产必然获益匪浅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六章 特殊人群
五,豫西工业建设日新月异,急需一个懂经济的人才掌舵,而赤色党目前总共就两个经济专家,一个是后世无人不知的陈云,但他此时正在苏联,急切间回不来,所以胡卫东就只能选择伟人的二弟、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毛泽民了
至于毛泽民在长征途中积劳成疾、正想去苏联医治的问题,胡卫东也考虑到了,青霉素如果能治那是最好,不能治的话那就跟他一起出国,怎么也比原定的赴苏治疗更有希望,苏联毕竟才刚刚完成工业化,在医学水平上与美国等西方列强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前往苏联需要穿越大片国统区,途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杳无人烟的沙漠戈壁,其间的风险也不比前往欧美小多少,历史上毛泽民就是路途被阻而不得不留在新疆工作,最后被盛世才害死的,所以胡卫东要毛泽民到豫西苏区来,其实也是有心想要救他一命,党内总共就两个经济专家,死不起啊!
虽然陕甘宁根据地也离不开毛泽民这个大管家,但太祖考虑到已经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豫西苏区确实更需要一个经济专家掌舵,最后还是同意了胡卫东的请求,让毛泽民出任豫西苏区政府主席,帮红八军团作好后勤。只是这样一来,也引起了不少非议,太祖一个弟弟管着红八军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另一个弟弟则管着钱袋子,这红八军团到底是党的军队,还是他家的私军?
于是,太祖为了避嫌,也为了让红八军团可以更好地发展,决定由资历更老、能力更强的张浩(林育英)出任红八军团政委,而毛泽覃则被调到兵力不足一万的徐海东红十五军团担任政委,再次作出了牺牲。
一年多来已经与毛泽覃处出感情的胡卫东多少有些不舍,但堪称国内第一流人才的张浩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远非毛泽覃可比,他的到任对于红八军团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而且,张浩虽然是第三国际代表,却也是伟人最为重也最为信赖的挚友(历史上张浩死后太祖恸哭不止,并亲自为其抬棺送葬,在其一生中独此一位。)和股肱,又是一军团林总最为尊敬的堂兄“八哥”,他担任红八军团的政委后,红八军团自然更为太祖所重视和信任,另外与刚刚决议留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地带发展的林总红一军团之间,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除了武器装备,胡卫东还向首长们展示了豫西苏区开发出来的青霉素等民用产品,太祖得知青霉素的药效后自然大喜过望,但同时又不禁想起了以往那些因为伤病而牺牲的同志,叹息道,“要是早几年有这种药就好了,至少有好几万牺牲了的红军指战员可以活下来”
“你列一份研发人员的名单,中央要通报嘉奖。”,伟人认真地说道。
“这恐怕不行,他们都是党外人士”,胡卫东说了几句感觉难以解释,干脆硬着头皮坦白道,“好吧,我说实话,我、我犯纪律了,这些科学家都是被我绑过来的我其实是不想他们继续荒废才能,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的,要不是我这样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们又怎么能搞出这么多成果来?”
“他们就这么听话?”,太祖赞同胡卫东“事急从权”的同时,也不禁惊异道。
“哪里啊?一开始我每次去见他们都会被骂得狗血喷头,直到后来一些成果出来了,他们的态度才开始好转。”,胡卫东苦笑道。
“不听话也能搞出成果来?”,一向睿智的太祖这下也有些不明白了。
“科学家、或者说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哪怕是被敌人抓去了,只要提供研究的条件和课题,他们也不会拒绝为敌人工作,因为对他们来说,研究比什么都重要。这也不全是坏事,国内比较有名的科学家中相当一部分至少现在还对我们赤色党人抱有成见,但由于科学家的特殊性,即使无法将他们的思想改造过来,一样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为人民做出贡献。苏联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对于那些思想反动又死不悔改、甚至是犯下重罪的科学家,他们也是尽量不杀,还让他们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只是限制他们的自由,其中很多人都为苏联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另外,科学家的研究最忌讳中途被人打断,轻则浪费大量时间,重则导致研究项目前功尽弃,所以科研要求相对安定的环境,因此政治学习必须适应这一特殊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不能墨守陈规。同时,一个科学家再有才能,如果较长时间脱离科研的一线工作,其工作能力也会直线下降,所以除非没有别的选择,尽量不要让科学家去从政或者从军”,胡卫东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话,希望可以避免历史上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尤其是十年大抽风期间很多科学家的研究被干扰、打断、甚至被剥夺研究资格,结果导致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的遗憾。
太祖深知科技对中国复兴的重要性,只是历史上前期没人想到、后期没人敢对他提及科学研究区别于一般工作的特殊性,现在有胡卫东这个领导科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权威提醒,他自然不会再犯类似让科技专家长期(短时间下乡体验其实未必是坏事,但时间太长就得不偿失了,十年不动笔杆子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但搞科技却是不可能的。)下乡体会贫下中农艰辛生活而导致专业荒废的低级失误。
与到了陕北后日子一直都过得紧巴巴的中央红军相比,红八军团简直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按照惯例红八军团应该上交一些钱款支持中央,但胡卫东却不想将这些珍贵的硬通货用在国内,便找了个机会向太祖单独汇报,他相信历史上在那么困难地情况下也能坚持让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将两弹一星搞出来的伟人,不会是那种没有远见的人。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七章 技工速成
(感谢书友st2022和“风的-韵律”慷慨打赏,另求三江票、推荐票与会员点击^_^)
“红八军团现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合计一亿两千多万元”,胡卫东虽然早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但真的开口后还是多少有些紧张。
而太祖更是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有些怀疑地问道,“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小胡同志,你没有违犯群众纪律吧?”
“绝对没有,这些收获都是来自蒋、阎政权名下的官僚资本、以及江浙财阀、晋商这种与之共生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另外在日本人与汉奸身上里也弄到了不少而那些经营实业的民族资本家、中小商人、小地主与富农只要没有严重罪行,我们一个也没有动。”,胡卫东如实答道,顺便还解释道,“其实这笔钱也不算太多,毕竟杭州与太原都是国内前十的大城市”
“这样暗无天日的中国(地区与个体贫富差距太大),人民怎么可能不造反?”,太祖突然激动地站起来叫道,倒让屋外的警卫员虚惊一场。过了一会儿太祖心情才平静了下来,示意胡卫东继续说下去,尤其是要他解释为何要现在就出国采购,而不是拿来加速革命的胜利,等到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再去向外国购买,那时地盘大财力足,不是能够买到更多东西吗?
“原来苏联能够发展这么快,居然是捡到便宜的缘故?”,太祖听了胡卫东对西方29-年经济大萧条的说明后恍然大悟道,心中对于苏联已经所剩无几的那点敬畏也几乎荡然无存了,而胡卫东所说的“现在虽然不像几年前机会那么好,但一样有便宜可占,一旦等西方经济恢复过来,那时不但价格要高上好几倍,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设备和技术了,挖人更是难比登天。”就更是令他砰然心动。可是这种大事太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他决定先将周副主席请来,达成一致后再说服总司令,只要三人统一意见,那么其他人也就没法反对了。
周副主席也是一代伟人,而且对国外比太祖更加了解,虽然心底里觉得胡卫东的计划风险很大,但也觉得这确实很可能是中国崛起的一大契机,如果错过未免太可惜了,加之他现在已经对太祖的远见心悦诚服,在沉思了几乎有一刻钟后终于投出了这一张关键的赞成票。
这时胡卫东却又得寸进尺道,“一亿两千万元在中国觉得很多,但换算成美元,也就四千万左右,即使是白菜价,也绝不可能买回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青霉素等新产品虽然潜在利润空间巨大,但由于根据地条件简陋,目前的产量自用都还不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设法以远期的专营权作为抵押向国外的大财团大公司贷款,以尽快获得更多的现金,来采购更多的机器设备、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在出国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能够买到哪些东西、引进到哪些人才,又怎么将其带回国再运到根据地,所以我希望能够得到全权以随机应变。”
太祖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闻言正要答应,一贯心思缜密的周副主席却提出了一个不能跳过的问题,“一亿两千万元即便如你所说不足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放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据说阎锡山在山西搞工业铁路,总投资额也不过几千万而已。但是,目前内地的产业工人总共也不过几百万,其中重工业的不足百万,哪怕只是一亿两千万元买来的机器设备,恐怕都没有足够的工人来操作,短时间内筹来更多的现金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一方面我们不会买那些过时的老旧机器,劳动生产率自然较高,需要的工人也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现在西方国家失业的工人多如牛毛,只要工资给高一些,雇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回来当师傅应该不会太困难,另外,我们豫西发明了一种办法,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一个脑子不笨的文盲培养成熟练的操作工,如果有高小以上的文化基础或者聪明好学一点,更是只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这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被证明有效。”,胡卫东闻言笑道,他所说的方法正是历史上新中国建立后能在苏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面打下根基的关键
当时苏联专家来中国教学,那些工厂大都是全新的,甚至常常是只有硬件设备,而操作人员的水平则惨不忍睹,别说高工了,往往连普通技工都没有一个,中国接受培训的技术工人事实上没有任何技术,都是才毕业的中学生水平。正常情况下,苏联专家不培训个几年到十多年这样一个厂是不可能投产的,当年怎么办?国家建厂任务比什么都紧,苏联专家数量和时间都很有限。中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包!把教学内容彻底分解,一个人的课程派十几个小组来学习,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各自只听其中的很小的部分,实习的时候也是这样,最后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个小组就熟练掌握的任务范围内的技能,再把他们组合起来经过短暂的磨合整个厂就具备的投产所必须的软件要求。
就靠这种类似蚁群效应的取巧办法,新中国在几年内就培养出了几百万高级技工,苏联撤走后工业虽有镇痛但是迅速恢复并且全面开花复制(当然升级就困难多了)。中国就是人海战术搞工业化,一个高级技工要十多年一点也没错,但是具备一个高级技工全部能力的组合技工群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当然这样搞的代价是人力成本暴涨,但是新中国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钱是唯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而现在苏区工业建设的直接目标是为了支援将来的抗战,属于战时经济性质,同样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所以这一绝招立刻就被胡卫东用上,并收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要知道现在才是6年,全球科技水平与50年代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工人的要求也相对低不少,因此培训的速度自然更快!
推荐两位朋友的新书,感兴趣的可以去^_^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八章 挺进河北
(坑爹的铁通,到现在才能登录进来,不过穷人也只好用这个t-t,大家给点推荐票安慰一下吧^_^)
伟人听后十分激动,他的目光远比胡卫东更加深邃,到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本身,而是意识到胡卫东的办法可以迅速改变中国农民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构成,这对未来的中国革命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虽然太祖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之一,现在的红军战士乃至党员干部也主要来自于农民,但他很清楚农民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存在着自私、短视、散漫等等不能忽视的弱点,虽然他一直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思想改造加以克服,但难度很大不说,还会占用大量的政工干部,而若是国内工人阶级可以壮大起来,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人出身的在党内比重上升,将大大增强赤色党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良影响的能力,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更将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来自其他阶层的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也都受到感染,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另外,工人比例的增加,也必然会大大提高赤色党在第三国际之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至少也不是什么坏事
既然胡卫东连工人不足这个最难克服的困难都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毛周二人便都不再提反对的意见了,只是要胡卫东多加小心,不要因为心急而过分冒险。至于“为何非要亲自去,不能派人前去吗?”之类的愚蠢问题,他们自然是不会问的,目前别说党内,即使是全中国,又哪儿还能找出一个比胡卫东更懂工业而又了解国外情况的人来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