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这证明了胡卫东制定的兵工厂管理章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他的兵工厂都已经明显超过了历史上吴运铎在新四军时所搞出的生产线,而且随着工人们技艺的日趋熟练,复装子弹的产量与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只是令他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复装子弹的质量虽然已经相当不错,但毕竟还是半手工的产品,无法完全做到标准化,如果安到弹匣或者弹链里用于自动武器,很容易出现卡壳的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步枪,而且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十三章 军工的起步(下)
另外,这个年代枪弹的通用性很差,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的子弹哪怕完全一样,也往往由于供弹方式不同而不能通用。为了保证机枪的火力,兵工厂不得不抽出人手将步枪子弹一个个安到打空了的弹匣和弹链里,为此耗费的人工居然比复装子弹还多
无奈之下胡卫东只得要求机枪手们尽量节约,能够短点射的,就不要玩长点射。另外,那些基本上用不到二十响连射功能的基层指挥员,也只能眼馋地着手枪队员与突击队员(武器为花机关一支、单发手枪一支和一把大刀,花机关的弹匣与二十响可以通用。)们独吞了所有的原装毛瑟手枪弹
不管怎么样,子弹能够复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加上缴获的设备与材料又有不少的富余,而且当初红军主力离开后留下打游击、而且幸存下来的十几个原官田兵工厂技工陆续来投,令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于是胡卫东便在刺刀与复装子弹之外,又很快开发了几样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新产品,即木柄手榴弹、爆破筒、迫击炮弹和地雷
木柄手榴弹的结构与抗战期间最常用的巩造手榴弹类似,威力则因为以便宜的硝铵炸药为主药而稍稍逊色,但因为胡卫东的极端重视(他甚至将十分珍贵的怀表交给兵工厂用于测试,)和严格得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兵工厂所造的手榴弹质量一直十分可靠,其导火索的引爆时间误差不超过02秒(2秒-2秒),使得士兵投掷时可以大胆地等待两三秒再掷出,令手榴弹尽可能地在空中爆炸,大大增强了对敌军的杀伤力,实战中反而比巩造、晋造的手榴弹表现更好,日后主药改为tnt等威力更大的猛炸药之后,优势就更大了。试验成功后,胡卫东取主席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其命名为“星火”式手榴弹
爆破筒在后世基本上是被淘汰了,但直到抗美援朝期间,这都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在设计思路上,胡卫东借鉴了抗战时期日军所用的九八式爆破筒,不但可以由爆破手使用,而且可以当成60mm迫击炮的炮弹来用(为了增加威力,甚至可以外挂手榴弹、乃至爆破筒,杀伤力十分惊人,只是射程和精度坑爹了点,但对付密集冲锋的敌群和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却有奇效。),装药公斤,外壳为全钢结构,爆炸威力比75mm炮弹还大,只是由于钢材不足,暂时还不能大量生产
迫击炮弹技术含量与材料需求都不高,以兵工厂的的人才设备加之胡卫东的指导,造出来并不难,只是生产速度就令人蛋疼了,但是胡卫东对一门迫击炮进行的平射改造,还是令刘海赞叹不已。有了平射炮,民兵连以后攻坚的时候难度就小多了,而且民兵连的炮兵除了常规的迫击炮弹之外,还有比普通迫击炮弹威力更大的爆破筒可用呢,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是能防重炮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民兵连都可以轻易摧毁
地雷的制造就更简单了,只要有足够的材料,甚至手工作坊也可以大量生产,不过胡卫东却并没有要兵工厂生产多少,因为部队现在是以进攻为主,何况还有以手榴弹、爆破筒乃至步枪子弹临时制成的各种诡雷可用。但为了尽早开始技术储备,兵工厂所产地雷的门类却很齐全,什么绊雷、踏雷、反工兵雷、反坦克(车辆)雷、延时雷、石雷(包括以瓷罐等各种民用容器作为外壳的土地雷,胡卫东自己不会怎么用,只是提早为日后的根据地武装做个示范而已。)是应有尽有
到了5年月下旬,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团员陆续来投,对于手头人才奇缺的胡卫东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正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海量武器弹药,胡卫东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
依靠历次战斗的缴获,这时的民兵团已经拥有26支步枪(其中包括汉阳造式在内的792mm口径德系步枪4支),挺重机枪,0挺轻机枪,22支冲锋枪、99支二十响,04支单发手枪。步机枪弹合计5万多发、手枪弹万多发、手榴弹一百多颗、刺刀56把,在编2549人,另有56个正在恢复的伤兵和27个还需思想教育的俘虏。而兵工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干部职工合计2人
虽然胡卫东一直没有亮出红军的旗号,但兴国县的土地事实上已经几乎都被占光了,若县城里的那些老爷们还没察觉,他们也未免太迟钝了。但即使如此,胡卫东的韬光养晦还是收到了效果,以为民兵团只是一支土匪武装而且人数有限的**保安旅长担心别动队的支队长趁机把自己彻底架空,只肯给派出一个团跟着他下乡剿匪,那个支队长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以为手下有四百多个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的别动队员,以及一个保安团千余人,再加强些冲锋枪、机枪和迫击炮,战斗力比正规军的一个团都强,就算那支土匪再怎么厉害,应该也可以轻松搞定。
但是,民兵团控制范围的扩大,不光代表着收入与兵源的增加,也意味着情报络更大更密,尤其是如今民兵团还缴获了一些马匹,各村镇之间传递起消息来就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那个**的加强团才刚刚进入民兵团的控制区,胡卫东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好整以暇地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十四章 无双炮术
“打!”,随着胡卫东一声令下,民兵团主力一千多人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浑然不知自己进入了伏击圈的敌人。这时民兵团的自动火力已经相当强大,如果连二十响也算上,足有4支,而且在胡卫东的布置下,这些自动武器形成了杀伤效率极高的密集交叉火力,走在队列前面的别动队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承认,5年的别动队战斗意志还很顽强,在一下子损失了上百人后,他们依然在残存军官的指挥下奋勇冲锋。然而,这个年代**的冲锋队形实在太过密集(注),这令民兵团的交叉火力发挥出了令人瞠目的效果,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原本多达四百余人的别动队就已经再没一个还能站起的了。
见到敌人如此凶悍,白军保安团长大惊失色,可还没等到他想出办法来,一颗迫击炮弹突然精准地落在他的身前,“轰”地一声就将他炸得不成人形
“团长,你这炮怎么打的?太神了!”,被胡卫东抢走战斗岗位的炮兵难以置信地叫道。
“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也能到这个水准的。”,胡卫东笑着勉励道,但他心里却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胡卫东当年刚进特种部队的时候其他成绩都只算是中下水平,能够立刻成为小队长,却无人提出异议,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炮术,他甚至像某些神枪手有所谓“枪感”一样具有类似的“炮感”,对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哪怕是他此前没用过的大炮、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到的新型号,他最多也只需打两发测试一下性能,后面的便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
而且更难得的是,胡卫东不仅是自己炮打得准,他更能轻松地估测出相当精确的炮击参数,在进攻的时候,只要照着胡卫东报出的数据调整火炮,就算炮兵是个新手,也能具备相当高的命中率,而若是敌人的炮弹打来,胡卫东只要听到开炮与炮弹爆炸的声音,就能藉此推算出敌人所用的火炮类型及其所在方位,并立即得出参数指挥炮兵反击,简直就像是自带火控雷达和反炮兵雷达,对于普遍缺乏经验的民兵团炮兵来说,帮助之大可想而知(ps:金手指出现了,是不是很有新意?)
之所以胡卫东能够拥有这种匪夷所思的特长,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别人小的时候玩的是炮仗,他胡卫东玩的是大炮。在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中,胡家以为国家测试和检测各种火炮和弹药的名义(不过也确实是在测试和检测火炮弹药),让胡卫东从小时候开始,数十年中打炮三十余万发(主要是因为测试为了了解极限性能,经常会打到炮管发红的地步,一般的炮兵训练与战斗却很少这样。),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火炮类型他都玩过,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炮兵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又长期研究火炮和与火炮密不可分的弹药学,可以说火炮简直已经融入了他的灵魂
保安团的战斗意志远不能与别动队这样的党国死忠相比,现在团长又被击毙,自然纷纷缴械投降,民兵团只损失了区区十几个人,就成功全歼了将近2000人而且装备精良的一个加强团,取得了自胡卫东拉起队伍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此战民兵团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其中包括结构完好以及可以修好的制式步枪96支(由于重火力与辅助兵种的增加,部队编制越大,步枪的比例就越低,师级单位的精锐部队一般是每2人一支步枪,只有连级以下的小部队才能人手一枪。)、二十响9把、单发手枪把、冲锋枪(花机关和汤普森)7支、轻机枪22挺、马克沁重机枪5挺、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门,步枪弹和机枪弹各十余万发、手枪弹十万余发、手榴弹五千多颗,刺刀74把,钢盔4顶
这样巨大的收获几乎令民兵团火力倍增,大家伙儿简直乐疯了,但身为团长的胡卫东却并很快就打断了大家的欢庆,战场还没有打扫完毕,他就将龙飞豹叫了过来,“豹子,手枪队所有队员立即伪装成败兵混进县城”
龙飞豹没想到团长的野心如此之大,居然这一战才刚刚打完就想着趁势拿下县城了,心中不禁一阵兴奋。胡卫东虽然一直都没公开亮出红军的旗号,但他在处事的大原则上却始终都与主席的主张相一致,这令龙飞豹的疑虑渐渐消除,再加上毛毛现在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更比以前要安全得多,龙飞豹便暂时息了寻找师长重新归队的想法,反正在哪儿不都是干革命吗?何况师长他们的处境凶险,即便多了他一个人,也未必有什么帮助,还不如在这里好好干,说不定反而可以牵制敌人兵力,给师长他们赢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这个任务危险重重,龙飞豹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在红军初创时期,太祖意识到红军武器低劣且弹药不足,既不擅长攻坚、也不利于守城,因此每打下一个城镇,都会尽可能将城墙拆掉,这样就算丢了,以后想再抢回来也不难。这一两年里红军的军事路线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那些早被拆掉的城墙他们也没那个财力和闲工夫重新修起来,其中兴国县的治所潋江镇作为较早成为苏区的县城,自然也是如此,而**夺回兴国不久,自然也来不及修复城墙,因此现在的兴国县城是没有城防的
注: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前期同样存在,国内第一流的王牌部队——桂军钢七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密集队形冲击敌方阵地,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瞬间打残,一个敌人没干掉,自己就死掉了上万人,简单来说,就是怕飞机、怕重炮、怕机枪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十五章 民兵制度
一支两千多人的三流**部队(保安旅下辖两个团,现在一个被全歼,还剩旅部和一个团,而且保安旅这种部队缺额十分严重,加上城里的警察也不到三千人。)守卫一个没有城防的镇子,想要抵挡上万敌军(为了给守军施加压力,十二岁以上的男人胡卫东全带上虚张声势了。)的进攻,从常识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加上龙飞豹他们在城里大肆宣扬“匪军”的强大,那个保安旅长顿时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民兵团还没开始攻城、手枪队也没使出大杀着,这家伙就派人出来求和了
那个保安旅长本来还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诸如民兵团必须放他和城里剩下的那个保安团离开,而且不能缴他们的械之类,胡卫东担心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的虚实,当即拒绝并下令全军准备强攻县城。谁知见到“匪军”态度如此强硬,那个保安旅长反倒彻底熊了,不等民兵团开始攻城,就带着十几个心腹乘夜从民兵团尚未合拢的包围圈里逃了出去
敌人的实力上去明显要比自己这边强得多,老大这时却将大家抛弃了,守城的白军顿时失去了抵抗下去的最后一点勇气。结果民兵团刚一发起进攻,县城的守军就纷纷弃械投降,胡卫东几乎是完整无缺地接收了兴国县城潋江镇
尽管自认为已经相当乐观,但潋江镇的缴获之大却还是令胡卫东大吃一惊,原来兴国县城居然是老蒋二十万闽浙赣“剿匪”大军补给物资的重要中转站点之一,储备物资之丰富让胡卫东差点笑掉了下巴。
之前野战的缴获不算,民兵团光在潋江镇就接收了三千多支步枪、五百多支手枪、冲锋枪一百八十余支、轻重机枪五十余挺、迫击炮二十余门,而弹药方面就更是令人惊喜,光是各种子弹就有500余万发,另有手榴弹万多颗,迫击炮弹五千余发,以民兵团现在的兵力,用几年都没问题
此外刺刀、钢盔、水壶、有线电话、无线电台等军用(或军民两用)装备也多少缴获了一些。其中还有一部几乎可以覆盖到大半个中国的大功率电台,理论上完全可以与远在云贵的中央红军联系上,但问题是胡卫东不知道通讯密码,所以只能先放着了
至于药品,胡卫东虽然对其中某些古老的品种不太了解,但光数量,就知道足够他的部下受七八次重伤之用
此外,民兵团还缴获了大量金银财货和生活物资,包括几百万斤粮食、八万多斤食盐、大洋三十多万块等等,原来穷得跟叫花子一样的民兵团一下子就发财了。县城里居然存着这么多的物资,那个保安旅长大概是不甚清楚的,否则他哪还敢弃城而逃,想想老蒋对待韩复渠的手段,胡卫东不禁对那个让他占了大便宜的倒霉蛋稍感歉意
占领县城之后,兴国境内的其他城镇以及县城周边的乡村也很快都归于民兵团的控制之下,总人口超过了十万人,民兵团因此有了进一步扩军的基础。此外,两千多个俘虏至少也能转化一千多人过来,民兵团又从县城的监狱里救出了一些还没被弄死的的红军战俘、党团员和革命群众,他们的加入不但直接增加了民兵团的兵力,而且也提高了官兵的平均素质,尤其是一百多名伤痕累累的老红军,只要等他们养好伤,在民兵团这样的新军之中至少当个连排级的军官是绝对没问题的,有了他们作为骨干,民兵团的战斗力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兵力增加而又不缺装备,胡卫东很自然地再次起了扩军的念头,但考虑到兴国县的青壮本就已经严重不足,胡卫东只敢将(常备军)征兵比例控制在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即是一千来人的动员兵,加上转化的战俘与陆续来投的老红军,总兵力有三千多人,按照“三三制”原则编成了一个主力团,其中团部直辖一个重机枪连(挺重机枪)、一个迫击炮连(2门2mm迫击炮、24门60mm迫击炮。)、由原来的手枪队升格成的特战队(连级)“毒牙”以及全员装备冲锋枪或冲锋手枪的突击队“狼牙”(连级),使得民兵团的火力超过了抗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团级单位
有了这支强大的武装,胡卫东自信只要派来“剿匪”的**不超过一个旅,他都足以应付。何况,除了一个团的“正规军”,胡卫东还建立了一支或许更加可怕的武装——民兵。为了让老百姓在主力跳到外线作战的时候仍有能力保护自己、至少要有能力对付那些禽兽不如的别动队与还乡团,胡卫东效仿新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兵制度,要求在工作与学习的间隙,兴国县所有2-6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居民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尤其是农民因为有农闲的机会,就更应该利用起来。没过多久,人口不过十万多人的兴国县竟然有了三万多个民兵,并按照“县大队——区小队——村小组”的三级体系组织起来,由原来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而对于五千余名基干民兵,胡卫东就更加重视,甚至发给了他们几千支步枪,因为他们不但是民兵的骨干,也是主力团获得兵员补充的直接来源。而且在必要时,胡卫东会将他们也拉出来壮大一下声势,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这次兵不血刃拿下县城不就是这样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军中赤色党员和青年团员的逐渐增加,主力团已经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就连基干民兵里面也至少建立起了团支部,而且在胡卫东的支持下,都渐渐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靠着连战连胜带来的巨大威望,胡卫东已经不再需要“特派员”这张虎皮来当大旗了,而大家也都知道了胡卫东其实根本就没加入组织,但部下与群众不但没有因此离心,反而对胡卫东愈加感激,因为他是在根本没有义务帮助大家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大家啊!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十六章 统一思想
胡卫东坦白真相后,军中一些党员干部当即劝其入党,胡卫东差点就马上答应了下来,但深思熟虑之后,为了防备目前仍很盛行的王明左倾思想对自己形成掣肘,胡卫东决定还是等将来联系上中央再提入党的事也不迟,至于民兵团内部,他倒是并不担心
由于当初长征开始的时候,掌权的莫斯科派或许是为了“纯洁队伍”,尽量将那些支持伟人正确路线的那些同志留了下来,因此目前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战斗的红军游击队当中,莫斯科派的比例反倒比长征红军低得多。再加上胡卫东接纳党团员和老红军的时候就注意了甄别,所以民兵团里虽然党团员已然不少,但原本影响最大的莫斯科派却并没有太大的势力,伟人的正确思想也因此在胡卫东军中日渐深入人心
不过考虑到民兵团内部鱼龙混杂,尤其是主力团的兵员大多来自转化的战俘,军队的凝聚力终究还是存在问题,连战连胜的时候还好,一旦遇挫,内部的隐患就可能骤然激化。为了增强全军的凝聚力,胡卫东决定先统一军队的思想(注),他的法宝是后世解放军的传统之一“唱歌”,好的军歌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统一大家的思想,而且还能振作士气和军心,可谓是一举两得,为此他无耻地剽窃了日后解放军的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结果刚一传出就因为某些似乎不太合适的歌词在干部之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基层的民兵们却对其十分喜爱,胡卫东趁机将队伍里那些潜在的反对者调离了军队,加强了自己对于民兵团的控制力。
不久,胡卫东又故技重施,将在很多党团员心中极为神圣的《国际歌》也给改了(重要场合还是用原版的,修改是为了便于传唱。),换上了后世唐朝乐队改编的歌词与曲谱,理由是原版的《国际歌》歌词中有不少欧洲文化背景的词句,大部分红军战士根本就听不懂,而且歌词太长也不便于记忆,同时原版的曲调肃穆有余而热血不足,远不若修改版的摇滚风格那样令人振奋,很明显后者更能激发青年的革命热情
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反对的人数少了很多,再加上几乎九成九的红军士兵都更喜爱胡卫东修改过的版本,甚至还有不少人唱着唱着产生了共鸣,想起自己以前的遭遇而失声痛哭的。眼见众意难违,那些持有异议的人只得收回了自己的意见,而胡卫东的威望则进一步提高
有了这个基础,胡卫东终于可以率先在他的部队里对红军昔日所犯的各种左倾错误进行纠正,由于有历史上整风运动的经验教训作为参考,胡卫东采用了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但对其间所犯的错误则极力防范,即使对那些死不认错的人,胡卫东一般也只是赶出队伍了事。这种做法或许不那么安全,却保护和吸引了大量人才,成为部队和根据地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此为切入点,胡卫东不久又对红军时期人人闻之色变的“肃反”开刀了,其实他也知道,虽然历史上造成了不少冤案,但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这些政治运动却是必须的,否则不用敌人打来,队伍内部就崩溃了,错误的不是运动本身,而是方式。而胡卫东由于有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作参考,他又几乎是白手起家,大可以专门选用那些没有受过不良影响的人来从事这类工作,再辅之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将审查、讯问(含羁押)与判决三大权力分属到政审处、刑讯科以及军事法庭这三个部门,因而效果立竿见影。这样双管齐下之后,受斯大林主义影响而形成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错误斗争方式终**速得到了纠正,并为后来全党范围的整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在学习活动中,全军指战员的思想得到了统一,更有一大批先进分子涌现出来,他们按照伟人思想的教导,积极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成长为一个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思想开明的人民战士,全军的战斗力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虽然由于投降太快,**驻兴国县的话务员没来得及将兴国陷落的消息向上报告就成了俘虏,但赣南前线的补给迟迟没有送到,却还是引起了实际上代行“剿匪”北路第三路总指挥职权的**第十八军副军长罗卓英的注意
他很快就打电话给兴国县的保安旅旅部,结果电话那头虽然回答说补给马上送来,但当罗卓英要那个保安旅旅长接电话时,对方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罗卓英顿时意识到不对,他立即命令与兴国相邻的赣州驻军立刻派人去兴国查探一下到底出了什么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