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其间还要一个意外的惊喜。历史上一直以发动机、尤其是飞机发动机而闻名天下的英国罗罗公司迫于经济危机被迫裁员,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优秀人才,即使是被淘汰的,也是罗罗公司出来的啊!虽然由于英国佬骨子里的高傲,胡卫东花了巨大的代价也只搞定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员,但这些人不但能力出众,更是一门心思想要造出比罗罗公司更好的飞机发动机来打老东家的脸,抵达根据地后工作热情异常高涨,为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难以替代的卓越贡献
与美国人相比,英国人的平均工资要低一些,但是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前往中国,其他西欧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使是陷入内战而人心惶惶的西班牙,国民也大都选择前往邻国而非是遥远的中国,结果胡卫东在欧洲挖到的技工还没有在美国收获的一半,幸亏他在美国时不顾代价地引进了至少满足最低限度工业化要求的人才队伍,否则他现在搞不好还得再回美国招人才行,那可就太操蛋了。
法国虽然国力不如美苏德英,但是在经济危机下产能闲置率与工人失业率却是最高的,而且工业部门十分齐全,技术水平也不算差,因此很自然地这里就成为了胡卫东采购机器设备和引进工人的重点,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同时,法国银行业十分发达,胡卫东现在手头正紧,自然就打起了空手套白狼的主意。而此时法国的银行资本正发愁没人贷款,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胡卫东成功争取到了金额两千万美元、十年还清的长期贷款,虽然年息率高达两成,但法国人同意胡卫东提出的9年起才开始分批偿还本息后,就注定了他们被坑的命运
中福国际所占中福股份的成股份被胡卫东拿来充作贷款的抵押,但这种办法只能用上次,于是胡卫东很自然地想起了目前已经渐渐在欧洲获得神药美誉的青霉素。可是,青霉素确实财源滚滚,但是那些外国商人都谨慎得很,没有足够的现货摆在眼前,他们才不会为了一个空口白话的“专营权”付出太大代价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货交易
胡卫东也想过转让技术来获得大笔现金,但是青霉素技术一旦转让出去,以中国的国力根本无法阻止对方将其再次转卖给别的国家,所以这钱基本上也就能赚一次,胡卫东的期望值自然也就相当地高,没有八千万美元现金他肯定不卖,而美英法三国都是不可能接受的,意大利国力不够,只有两个国家有这样的可能,一个是苏联,一个是德国,因为它们都已经开始进行战争的准备,可以大大降低伤病员死亡率的青霉素在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就具备了超出金钱之外的战略价值
但是苏联从来就没什么商业道德,赤色党内又有不少内鬼,它是几乎不可能出高价的,因此胡卫东便将目标改为了虽然极端**而且同样缺乏信用,但比苏联更加有求于己而且没什么空子可钻的纳粹德国。当然,胡卫东也不会过分冒险,他在美国时就了解到老福特曾经在纳粹党处境艰难的时候给予过重要支持,而希特勒至少不是恩将仇报之人,因此有了老福特的引荐,再将谈判地点设在法德边境,就基本杜绝了德国人下黑手的可能性
希特勒虽然极端**,但是为了德国的利益,目前尚未完全丧失理性的他还是可以暂时压下个人情绪的,他很清楚,德国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口不足,而一旦有了青霉素。德军官兵就几乎有了两条命。这比任何一种新式武器对德军的帮助都大。而且由于江南红军的死灰复燃,严重影响了国统区钨矿砂的生产,导致德国现在就连生产武器装备的钨都不够,更不要说是战争储备了,因此希特勒很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将钨的问题一并解决。另外,这也算是还老福特一个人情吧!
由于双方都是时间紧迫,因此谈判出乎意料地顺利,只是德国现在外汇不足,胡卫东又不愿接受帝国马克,最后双方只能进行易货交易。德国以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各种物资交换青霉素的最新菌株、实验数据和全套生产技术,同时以现金向赤色党购买金属钨。
虽然卖价与心理预期相比低了点,但德国的很多精密机械与实验仪器花钱也很难买到,所以综合来并没有亏。当然。吨模锻式水压机等德国独有、而又对军工制造能力有着直接影响的战略性核心技术德国人是坚决不肯转让的,但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化肥、光学玻璃、钟表制造、电机、医药等诸多门类的先进设备德国人都拿了出来,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特别是其中的000吨自由式水压机、000吨模锻式水压机、大型拉床、钻床、热处理设备等各种制造大炮必需的重型设备更是令胡卫东颇感惊喜,只要这些好东西能够平安运到苏区,胡卫东绝对有信心将身管自紧与电渣重熔技术也搞出来,那时理论上巩县兵工厂就可以造出20mm口径以内的任何一种大炮,当然,暂时还只能是理论上,毕竟就算设备可以安全运到根据地,工人要想熟练操作,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不过,德国人自然也知道这些设备运到中国后必然会引起日本的强烈不满,因此他们将这些过于显眼的大型设备都拆了开来,以“废铁”的名义运往中国。如果中国人不能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那就只能怪他们自己没本事了
胡卫东回国后才知道德国佬玩出了这些花样,却又不能不要,从欧洲运到中国,路途十分遥远。重运一趟的话,等下次运到中国的时候。只怕日军已经全面入侵,那时即使真是些废铁,恐怕也很难运进根据地了。
不过胡卫东自己也不是什么善茬儿,他顾虑到希特勒这人素来毫无信用,提出德国必需先付一半的定金,还摆出古代蔺相如的那套理由说“世人都知道,德国强,中国弱,只要德国不骗中国,中国又哪儿敢骗德国呢?”,希特勒急于得到青霉素和钨,在交涉将定金的数额压到一千五百万美元之后,最终接受了这个要求,德国人后来将那些设备拆成零件运到中国,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报复吧?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引进了一条德国原装二十响的生产线,由于二十响在大兵团作战中十分鸡肋,所以老蒋也难得地放了行。但就连德国人也不知道,这种对于赤色党的敌后武工队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犀利武器,而且藉由这条生产线的仿制、以及山寨和原版的比较,中国的工业建设者们对于产品质量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整体工艺水平也因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李四光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跟着胡卫东出国期间虽然游历各国长了一些见识,但因为很少有机会到山野中去的缘故,对他的专业帮助有限,因此早在胡卫东前往欧洲之前,李四光就表示自己想回国了,可是胡卫东带他出来是早有考虑,又怎么可能让他现在就离开?于是胡卫东很快就给李四光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德国找石油?”,李四光闻言不禁一愣。
“是啊,德国同样是陆相地形而一直被认为没有多少石油储量,但有些地区是符合你说的成油条件的,而且我以前就去过德国,知道有些地方存在着储油地质结构,虽然有机质蓄积量不能与咱们的东北华北比,但应该还是有些石油储藏的。最关键的是,这儿是欧洲,哪怕找到一个中型油田,影响都会比在中国找到了大油田更大,到时候你的地质力学理论就有可能被世界地质学界所接受了。”,胡卫东笑着怂恿道。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五十八章 找 油
穿越前胡卫东曾经因为好奇了解过欧洲石油储量,结果惊讶地发现德国历史上居然足足采出了2亿多吨原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每一年的产量都不少于一百万吨,多的时候更有好几百万吨。),加上还未开采出来的石油储量,那就更多了,虽然这个数字与那些产油大国不能相比,但如果按单位土地面积来算,德国历史上探出的石油储量居然比中国还多一些,胡卫东后来还查了不少别的相关资料,对历史上德国主要的产油区也知之甚详,现在正好能够用上。
目前德国尚未找到的可采石油储量至少有2亿吨,其中哪怕只有一半可以开采出来,也能增加几百万吨原油的年产量,这虽然与美苏这样的产油大国无法相比,却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德国缺油的现状,进而影响到未来的二战进程。自从华北抗战以来,胡卫东对于中国独力打败日本已经充满信心,因此美苏这两个战后的超级大国自然要尽量削弱了,而德国就成为了胡卫东心目中一把可以利用的“刀”。再说了,真能找到石油的话还能赚到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李四光自然不知道胡卫东的心中所想,闻言有些心动,答道,“只怕时间上来不及。”
“我们至少要一个月后才离开欧洲,这段时间里你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用不了几个钱,积累一点经验也是好的嘛。”。胡卫东笑道。
于是李四光立即就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很快就发现欧洲虽然石油储量不多,开采条件也偏差,但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人素质也较高的缘故,只花了几天时间,第一口勘探油井就立了起来,这速度在国内根本不敢想象。而胡卫东圈定的那些范围其实已经相当精确,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勘探的速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李四光就找出了第一个有开采价值的油点,其后更是不断采出工业油流,探明储量迅速超过了三千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消息传出后顿时轰动了世界,作为投资实体的中福股份股票价格连续多日上涨,而李四光的名字在国际地质学界也渐渐有了一些名气,尽管此时的西方人依然顽固地否定地质力学的科学性。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希特勒了,他很清楚德国即使在战争初期的偷袭得手,一旦陷入持久战,人口与石油的不足就会成为致命的隐患,现在好了,先是有青霉素变相缓解了人力的不足,现在德国南部又连续发现了多个油田。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带来的,这下种族观念极强的希特勒也不禁对中国人另眼相,除了运往根据地的第二批货物不再拆解得那么彻底之外,**方面居然也得到了好处——德国方面提前交付了一批武器弹药,而这批物资足以装备好几个师
胡卫东离开欧洲的时候将李四光也带走了。但在他圈定的那些勘测地域中,中福股份有限公司就地招聘到的地质学家与石油工程师仍有很大收获,而这些发现又激励了德国政府,使得德国乃至后来合并的奥地利境内都兴起了寻找石油的狂潮,以致于欧战爆发时德国(含奥地利等战前获得的土地)的原油年产量竟然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吨,这不可避免地对二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对石油资源极为渴望的日本政府也因此加大了在东北地区勘探石油的力度,但大庆油田的平均油层深度接近500米,而日本此时的钻探深度连一千米都不到,自然都是白费功夫。加之日本的地质学家深受西方“海相成油”思想的影响,又出于习惯性的歧视,潜意识里始终不愿相信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理论,因此勘探的信心严重不足,而且日本的国力也远不能与德国相比,节约思想更是达到了几近病态的地步,在花费了几百万美元还是一无所获后,日本政府终究还是放弃了在东北找油的努力,而将解决石油短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
中福股份在德国的石油勘探不但带来了不菲的直接收益,而且还因此更容易获得各国银行的贷款,这些钱基本都用于支付诸如引进人才的工资等后续的境外开支,很好地填补了那些专利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获得暴利之前公司的收入真空。不过说老实话,胡卫东让李四光在德国找油,主要只是为了这位理论上的大家在实践中的水平罢了,确认了他的能力之后,胡卫东便于归国途中放心地将他带到了自己的真正目标
由于南阳油田的提前发现,这个时空中国的石油年产量在三年内至少能达到一百万吨,如果加上胡卫东计划中的玉门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那就更多了,这搞不好就会诱导鬼子放弃南下计划而一心跟中国、特别是红军死磕,那时就可能出现鬼子陆军主力拼光而海军实力还在的情况,真要那样的话,中国陆军再强也没法彻底打败日本,而日本更有可能向美英服软,万一美英再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庇护日本,事情可就真大条了,因此无论如何胡卫东也要想办法让鬼子继续将目标转向南洋。为此他准备双管齐下,一是在中国战场狠狠地揍鬼子,让他们意识到想要占领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则是想办法增强南洋对鬼子的吸引力
历史上南洋吸引鬼子的是什么?自然是资源,尤其是橡胶与石油,橡胶南洋本来的数量就足够日本使用,再多也没什么意义,而石油则不同了,光是日本的海军,需求就几乎是个无底洞。历史上太平洋爆发前南洋的石油年产能大约是七八百万吨,如果这与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产能相比优势不算太大的话,那么若是南洋石油的年产量能够达到两千万吨、甚至更多呢?胡卫东就不信鬼子还能忍得住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五十九章 米纳斯油田
乍之下,想让南洋石油产量增加一两倍似乎很难,但胡卫东却正好知道此时尚未发现的一个大油田所在位置。这个米纳斯油田也是历史上印尼最大的油田,位于在苏门答腊岛中部,廖内省马六甲海峡沿岸沼泽带,发现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可采储量超过了0亿吨,勘探充分的话年产一两千万吨是很轻松的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它附近还有印尼的四个主要油田,加起来总储量占到了印尼历史总储量的**成,当然,仅就二战期间来说,仅仅米纳斯油田这一个就足够用了
这么大储量的一个巨型油田,远比德国那些中小油田好找得多,但因为位置偏僻的缘故,直到一年后正式投产才渐渐为世人所知。作为投资方的中福股份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从中获得了上亿美元的净收益,身为其第二大股东的中福国际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而福特公司同样从中获益匪浅,中福股份的利润分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前那些犹太财团可以通过操纵国际油价来卡福特公司的脖子,以后这招可就不灵了。而且利用这次投资米纳斯油田的机会。胡卫东还将陈嘉庚等南洋橡胶业的几大龙头都引荐给埃兹尔福特,双方随后又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下福特公司在橡胶方面的成本又可以降低不少。此外,由于利润的持续增长,手上不缺钱的福特公司又开始投资目前还处于不景气周期的远洋航运业,从而完成了“一条龙”的企业体系的构建。
这种经营模式效率偏低,却可以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这在经济危机余波不止、又很快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下的三十年代末与四十年代初表现得十分显著,而且比起专心经营单一行业,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规避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于是没过几年,规模本就居于世界前列的福特公司进一步成长为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巨型综合性产业集团,即使连操纵了多国经济的犹太财团也对其忌惮三分。而意气风发的老福特更是公然撰文抨击犹太财团的贪婪引起了大萧条,是世界上最大的祸害,一时引起了极大的风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将鬼子引向南洋对于抗战胜利将有很大帮助,但对于居住在南洋的华人华侨来说,却会是一次空前的灾难。胡卫东心中内疚却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劝说南洋的华人华侨尽量迁离,尤其是新加坡这个“绝地”,只是大家普遍舍不得几代打拼出来的家业,而且几乎都不认为鬼子能够打败英军。所以听劝的不多。对此胡卫东只能在心中说声对不起了,毕竟他要捍卫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胡卫东一回到国内,就得知了几个好消息,特斯拉不但安全抵达中原根据地,而且很快就作出了重大贡献,已经再次对试验性雷达作出改进的束星北在特斯拉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具有实战意义的雷达。而之前一直困难重重的无线电近炸引信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素不服人的束星北在这特斯拉这位几百年一遇的科学怪杰面前彻底折服,他的性格也由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他的人生悲剧得以避免
此外,两年前在白云鄂博发现了稀土矿的原北大地质系讲师何作霖在湖北随州也找到了稀土矿,储量虽然远不能与白云鄂博相比,但至少抗战期间足够用了。稀土对于钢铁工业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而且是生产球墨铸铁必需的添加剂,何况胡卫东正想让人研究稀土永磁材料,这下基本原料有了,该课题立刻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此极感兴趣的特斯拉不顾自己已然八十高龄,亲自出马主持了这个项目。
由于两党和谈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物资门类都开始可以公开运进根据地,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胡卫东出国采购的那些宝贝机器,由此不但中原根据地的基础工业突飞猛进,之前胡卫东被迫放弃研制的很多武器也终于可以立项上马了,除了前文提过的八一枪族中的那几种,40mm单兵火箭筒、07mm火箭炮、05mm山炮和各种高射炮的研制胡卫东最为重视。
华北抗战中,原以为可以有效反坦克的枪榴弹暴露出了精度不足、射程太近的缺陷,当时胡卫东就下定决心要研制威力更大、精度更高、射程更远的单兵火箭筒。在中原根据地工业基础明显夯实,尤其是光学镜片与无缝钢管实现工业化生产后,胡卫东立即以历史上的69式火箭筒为基本模板,开始了40mm单兵火箭筒的研制。
比起单兵火箭筒,07mm火箭炮更受胡卫东重视,这种新中**工史上的经典之作既可以集中起来对敌人的大部队与重要据点实施猛烈的火力覆盖,更可以拆成四管、双管、单管、甚至是放弃炮管,单用火箭弹用于游击作战,尤其是无炮管发射方式更是防不胜防,而且07mm火箭弹即使不用炮管,依然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高精度,对敌军的兵营、仓库、机场等大目标威胁极大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六十章 新型火炮
之所以07mm火箭弹不用炮管发射也能维持很高的精度,是因为它使用了比早期火箭炮更加先进的涡轮火箭发动机,飞行时的高转速大大提高了弹道的稳定性,加上设计完美的尾翼,使得07mm火箭弹即使采用无炮管发射方式,精度也高得令人发指,如果配合特制的参数对照表,07mm火箭弹无炮管打击4公里外的目标,偏差仅仅有2-米,如果炮手经验丰富,误差甚至可以缩小到米之内。而且07mm火箭弹的重量适中,单发公斤的重量使得任何一个成年男子都可以单人携带它通过任何非天险地形,这简直就是天生为游击作战而设计的
即使整炮使用,07mm火箭炮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前线支援火炮,不过六百多公斤的重量,使得它可以轻易地由骡马拖曳机动,如果在平坦的地形上,更是两个士兵就能推着快速前进,极易拆分又令其具有通过绝大多数恶劣地形的能力,机动性甚至超过75mm山炮,而它较小的体积与低矮的造型,又令它藏匿起来十分容易,这对于防空压力极大的红军来说,简直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
不过,07mm火箭炮也有一个较大的缺陷,那就是07mm火箭弹的涡轮火箭发动机稍显复杂,这一方面增大了研发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火箭弹的造价。前者因为有戈达德这位火箭专家在,很快就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但后者却是没什么好办法。如果连人工费也算上,第一批07mm火箭弹的平均造价高达三百多块法币,相当于当时中国大城市0口人一年的生活费。后来大批量生产后成本下降不少,但也依然高达一百六十多块。基于根据地的经济实力,07mm火箭弹炮再怎么好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能作为奇兵,而无法发挥出它本来可以起到的战略作用
正因为火箭炮太贵,所以主力火炮肯定还得是普通的身管火炮,其中机动性、尤其是地形适应性较强的山炮最受胡卫东重视。之所以胡卫东不造75mm山炮,而是直接上马现在日军都还没有装备部队的05mm山炮,是由于身为火炮专家的他洞悉了山炮与野炮的真正区别,并不在于两者的口径与炮重,而在于是否可以轻易拆分成能够纯靠人力携带的部件,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直接上马威力更大的05mm山炮好了,当然,胡卫东脑中有现成的模板“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可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是新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种中口径超轻型压制火炮。是一种可在多种军事行动发挥突出作用的多用途武器。该型榴弹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火力猛的特点,易分解与组装,在作战中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和良好的战术适应性,它是山地部队,特种部队理想的地面压制武器。
与其他中型口径榴弹炮相比,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具备如下优点:优异的操纵性能: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的重量仅为0千克。可由飞机进行运送、空投;由车辆或畜力牵引;或拆卸为个部件由人员或马匹进行快速运送。7名炮手可在4分钟内拆解为个部件,单个部件可由人力搬运;所有部件可在45分钟内重装为完整的榴弹炮,以执行新的任务。一炮多用:该火炮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士兵可根据作战需要调整火炮的膛线高度,在高膛线位置,该炮作为榴弹炮,执行火力压制任务;在低膛线位置,可作为反坦克武器,执行反装甲任务。除此以外,它还可作为迫击炮或无作力炮使用。
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的主要技术指标
口径05毫米;初速420米秒;最大射程0222米;最小射程2200米;全重0千克;
榴弹炮状态
发射速度4发分;炮膛轴距地高度070毫米;方向射界±°;高低射界5+65°;
作战状态火炮尺寸:高度90毫米;宽度250毫米;长度4200毫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