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注:装甲骑兵师此时下辖一个装甲团(装备日系“中型”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相对较强,在必要时可以强行突破敌军的阵线,但很多时候因为地形适应性相对较差、中国境内又是多山地形的缘故,不少纵深穿插奇袭战都只能作壁上观。)、两个装甲骑兵团(装备各种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两个机械化炮兵团(自行火炮),此外师部还直辖一个防空营(防空坦克)、一个警卫营(机械化步兵)和一个汽车团(即辎重团,需要长距离越野作战时一般不带上。)。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六十章 装甲骑兵(中)
ps:感谢书友“阿地飞哥”投出的2张月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这些道理杜阳都明白,可是理解归理解,但这些反坦克壕不解决的话,装甲骑兵师还怎么击溃这么多的鬼子呢?想到那些轻型坦克薄弱的装甲和火力,杜阳怎么也觉得有些没底,其中为数不多的八一式轻型坦克因为装甲钢性能优异而要稍好一些,但数量却未免太少,至于九五式轻型坦克这种近距离用步枪钢芯子弹都能击穿其所谓“装甲”的坑爹货,杜阳对于师长如何用它们而不是自己指挥的这些大家伙(相对来说)来解决日军的反坦克壕,心中充满了好奇
只见两个装甲骑兵团并没有直接冲击鬼子的阵地,而是在保持距离、以免遭到日军点射反坦克火力打击的前提下向着两翼迅速展开,杜阳不由心中一动,“对啊,敌人正面的阵地是建好了,但是侧翼呢?”
正如杜阳想到的那样,日军当面的这一条反坦克壕虽然完成了,但因为赶时间的缘故,人力被集中于阵地正面,因此越往两侧,反坦克壕的挖掘速度越慢,而就目前来说,已经完工的反坦克壕实在是短了点。
两个装甲骑兵团迂回绕过敌军侧翼、也即是这条堑壕还在挖掘中的两端之后,立即一改之前谨慎的态度,在自行火炮的炮击支援下果敢地大胆切入,令日军拼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挖掘出来的这条堑壕立刻失去了作用。眼见如此。坚守一线的上万鬼子只得退至已经初步完成的第二道防线,但在此过程中日军却也不可避免地伤亡惨重。而两个装甲骑兵团的坦克与装甲车虽然普遍皮薄,但一来是撵着鬼子追杀,二来有装甲虽薄但却强度极大的八一式轻型坦克冲在前面,因此损失微乎其微。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相当一部分鬼子成功退到了距离不远的第二道防线,而因为日军的一条条防线都是在发现装甲骑兵师来袭之后同时开始挖掘的,因此第二道反坦克壕比第一道更长更宽。然而,堑壕再长也依然有两端。而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即使越野也超过0公里/小时的高速,两个装甲骑兵团只不过比上一次多花了分钟不到,就又轻松地瓦解了日军的第二道防线,接下来第三道、第四道防线也同样相继被两个装甲骑兵团的侧面迂回轻松打垮。
其间日军阵地的另一个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这些反坦克壕是为了防范敌军坦克正面冲击而挖掘的,现在敌人改走侧面,那么日军后方的反坦克壕也得大幅度修改才行。但是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战壕可不是画得不好再刷一层覆盖掉就行了的油画,仓促之间哪儿来得及改过来?同时侧翼与正面不同,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敌人可以在三公里处就切入,也可以迂回到五公里处再切入,甚至可以绕上十公里再切入。这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而日军仓促之下改变挖掘线路,更是自乱阵脚,一方面破坏了原有防线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则令干活的鬼子兵潜意识里纷纷生出了“我们干的都是无用功”的念头。工作积极性因此直线下滑,原本装甲骑兵团只能绕过的日军正面阵地也也开始出现了漏洞
伟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不怕穿插迂回”。鬼子也不例外,早在前面几道防线被装甲骑兵师的“两翼”通过侧面迂回攻击击破之后,日军上下就已经人心惶惶,而当他们发现居然就连正面的反坦克壕也挡不住敌人之后,心底的恐慌顿时进一步放大,纵使鬼子的军官不断击毙逃兵试图稳住军心也只是螳臂当车,失败的气氛迅速在日军之中蔓延开来。
更要命的是,两个装甲骑兵团杀得性起,居然一口气直接穿插到了敌军背后,并随即又返身杀回,由此戈兰壕本身的一个弱点也随之暴露了出来。原来,这种特殊的反坦克壕虽然在对付正面攻来的装甲部队时有奇效,可它是一种单向性的工事,一旦敌人从背后杀来,它的效果就连最普通的战壕都比不上,因此当两个装甲骑兵团杀回马枪的时候,他们甚至连迂回绕圈子都不需要了,直接开炮轰垮那堆出来的土垄后直接冲过去就行了,而本就已经丧失信心的日军终于被彻底击溃。发现鬼子纷纷哭嚎着冲出阵地失去了掩蔽之后,之前一度都有些无所事事的杜阳终于又可以开始工作了,尽管这种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在他眼里实在是太没挑战性了
考虑到敌军实在太多,而装甲部队一旦携带的弹药和燃油用光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因此即便胜势已成,马仲英也不敢太过大意,他要求部下不要四散追击,而应该有所取舍,利用兵力火力投入的不同来调动日军,逼其向南溃逃。虽然日军也都知道南面有实力强悍的中国第十五军,但是死缓怎么也比死刑立即执行要强一些,再说慌不择路之下又有几个还能冷静思考的?
得知鬼子被成功南驱之后,马仲英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这20万鬼子来是肯定完蛋了,而只要能够将这批日军大部歼灭,十五集团军在东线战场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区别只是赢多赢少而已
但马仲英却也不想将功劳拱手让人,很快就通过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向各团发布命令道,“各团立即将燃油与弹药尽量集中给装甲团,下面暂时由他们单独追击日寇,其余各团留下打扫战场,补充好弹药和燃油后尽快跟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手导演了这场大胜的马仲英身上竟没有半点血污,事实上这场战役期间,他所乘坐的坦克一直都没有接近前线,而是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利用望远镜来观察战场的形势,再结合各团的汇报,通过电台协调指挥,难道传闻中马仲英的勇猛只是徒有其名吗?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六十一章 装甲骑兵(下)
马仲英虽然比不上传说中早在十二三岁时就已经勇冠三军的岳云、慕容垂等古代猛将,但其6岁就开始独领一军南征北战的经历在民国时期应该也算得上是罕有人及了,那时的马仲英可是经常身先士卒的,并且还曾多次负伤,但是当时的马仲英顶多也只能算是国内较为出色的将领,距离真正的名将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而后来到了新疆之后,无论是得到苏联支援的盛世才部,还是武器装备更好的苏联红军,其火力之犀利都是马仲英之前在国内的军阀混战中闻所未闻的。由此,马仲英被迫改变了沿袭自马家军的传统骑兵战术,努力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尽可能减小敌军火力杀伤效果的独特骑兵战法,而他本人也不再轻易冲在第一线了,以免被敌军的重火力炸死炸伤而功败垂成。毕竟国内军阀混战火力强度低,即使是作为箭头的尖兵,伤亡率一般也不会太高,主将坐镇一线的风险有限、却可以极大地激励士气,只要不那么怕死的将领,一般都会这么做,可是在猛烈的炮击与空袭之下,前锋部队伤亡大半乃至全灭都是常有的事,主将要还是跑到最前线去的话,搞不好两三次就没命了,这风险可就太大了,与可能的获益相比,明显划不来
也正是在改变战术与作战风格的过程中,马仲英迅速成长为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而并不愉快的留苏经历更是令其锋芒内敛。进一步超越了自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马仲英智将的成分完全不逊于猛将。如果他还是当初那个只知道身先士卒、猛打猛冲的愣头青,以伟人的眼界,又怎么会对他如此重视?
话分两头,且说另一边杜阳率领装甲团追击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明白为何师长对性能其实十分垃圾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如此青睐了。首先是地形适应性好,遇到地势不太平坦的天然或者人工地形后大都可以直接开过去而不必绕过,这不但节省了时间和里程,并因此加快了推进速度、节省了燃油、降低了出现机械故障的可能性。而且即便有敌军残兵占据了小土丘之类的地形负隅顽抗,装甲骑兵团也能直接将其冲溃。而如果让装甲团来执行同样的任务,却反而可能会被这些战斗力之外的因素难倒
其次是可靠性佳,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坦克故障率普遍都相当高,而且地形越是恶劣,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即使是公认可靠性出色的t4中型坦克。在执行长途奔袭任务时也常常是机械故障而抛锚的数量比被敌人击毁的还多。而二战时期的日系坦克虽然公认是可靠性最差的,但其中战斗力最菜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小豆不能算是坦克)却有着极其出色的可靠性(设计是一方面,它实在太轻才是关键,车身轻小、机械部件承受的力量就相应小得多,行进中的震动也会小得多,自然就不容易引发机械故障了)。而且地形越不好开,这个优势就越发明显。到现在为止战斗中基本上一直都是走直线的装甲团已经因为机械故障而被迫丢下了好几辆坦克,可是由于不断迂回穿插的缘故、行程要超过其好几倍的那两个装甲骑兵师却只有辆因为机械故障而停车。对比之下,杜阳不得不郁闷地承认,如果换做是他的装甲团来执行装甲骑兵团的任务。只有二三十辆坦克趴窝都应该感到庆幸了
而马仲英之所以现在让装甲团暂时替下两个装甲骑兵团去追击鬼子,则是因为九五式轻型坦克及其两种改进型的另外一大优势。那就是弹药可以从缴获中获得补给。九七式、九七改和九九式(一式)中型坦克虽然也是日式坦克没错,但它们所用的57mm和47mm口径的炮弹在日本陆军之中只有这两种坦克才会配备,而日军的步兵与炮兵部队则都未配备这两种口径的火炮,因此装甲团携带的炮弹打一发少一发,根本无法获得补充,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装甲团的持续作战能力;而与之相比,九五式坦克及其改型所用的7mm坦克炮的炮弹可以与日军挽马制师团(日军师团之中超过八成是挽马制师团)步兵联队下辖的速射炮中队所配备的7mm战防炮通用,而77mm机枪和2mm高射机枪(八一式轻型坦克配备)的子弹更是可以从鬼子的步兵部队身上缴获得到,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强装甲骑兵团的连续作战能力,同样由于这个原因而占了大便宜的还有那七八十门75mm自行火炮,它们可以使用的鬼子的75mm口径野炮、山炮的炮弹,因为这些自行火炮本来就是以九五式轻型坦克底盘加上缴获自鬼子的这两类火炮改装而成的
由于此役日军是全线溃败,他们坚决毁坏武器弹药的传统很自然没能得到贯彻,加之日军总数庞大、并且无论是步兵还是炮兵编制的炮弹携带量都比坦克要大得多(注),所以只是简单地打扫了一下战场,就得到了比装甲骑兵师战前携带总量还多的弹药,仅仅冲着几倍的弹药量这一点,马仲英就完全有理由以这些轻型坦克作为进攻的主力
光有弹药,没有燃油的话坦克开不起来也还是废铁一堆,历史上二战后期的德军就深受其苦。而装甲骑兵师这次击溃的日军总数虽多,但机械化、或者说是摩托化程度太低,全部加起来也就配备了一千多辆汽车。
而且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装甲骑兵师的坦克都是烧的柴油(从九五式轻型坦克开始,鬼子的坦克全都是用的柴油机,这个设计思想倒是很先进的,奈何日本的柴油机技术不怎么样。),而汽车基本都是烧的汽油,两者根本没法通用
注:日军步兵联队所属7mm速射炮一个会战份的弹药配备是每门900发炮弹,历史上抗战期间鬼子大会战前的弹药一般是按05会战份来配备,那么也就是每门450发炮弹,相比九五式轻型坦克0发的炮弹,怎么也多了老大一截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六十二章 负隅顽抗
这种情况下,九五式轻型坦克及其改型的又一个优势也随之凸显了出来,那就是省油,九五式轻型坦克单位里程的耗油量仅仅是九七式中型坦克的不到一半,一吨柴油便足够将0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的油箱加满(设计公路行程为250公里,越野行程为77公里。),而其两种改型则要比原型更加省油。因此马仲英就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华北航空总队空投,虽然目前只有九架缴获来的运输机,但即使只以每架载重2吨计算,也足够两个装甲骑兵团的油箱全部加满了。有这个便利在,马仲英的胃口不禁大增,干掉北边这20万日军已经不能让他满足了,南边那20万他也很想分一杯羹
不过马仲英想得也未免太乐观了,他很快就郁闷地发现,即使北线的日军之中,依然有一千多名鬼子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让其无法克尽全功,尽管他们想出的办法也只是将死刑立即执行变成了死缓。
原来,这支日军的指挥官眼见大势已去,却突然急中生智,利用己军没有重型武器、因而当时装甲骑兵师的坦克优先追杀其他日军部队的机会,让士兵们拼命赶工将反坦克壕挖成了环形,两端连在了一起。这样一来,戈兰壕便没了弱点,马仲英的装甲骑兵战术也就无法再奏效了,想要攻进圈内只能让步兵下车填土才行,即使有炮兵的火力掩护。这个过程也不可避免地要付出血的代价,而装甲骑兵师下辖的步兵人数有限。而且都是百步穿杨的快枪手,自是舍不得拿他们的人命来填,至于让培养成本更高的坦克兵来干这种工作,显然更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过,这些鬼子虽然因此暂时免遭歼灭,可是不敢走出阵地半步的他们等于是被圈禁在了其中,等到十五军的大部队北上会师,装甲骑兵师有了大量步兵配合之后。他们依然是死路一条。不过即便如此,马仲英依然有些火大,毕竟本来就要到手的一场完胜因此多少有了一点瑕疵,而且本该由装甲骑兵师独得的战功也势必会被十五军分掉不少
其实,以这批鬼子不过一千多人的兵力,纵然有戈兰壕的保护,装甲骑兵师只要不怕浪费炮弹、集中所有火炮猛轰。一样可以将其消灭,但是此役虽然胜势已成,可鬼子的总数实在太多,装甲骑兵师的大部分坦克、装甲车乃至于自行火炮都要继续追亡逐北,不给鬼子缓过气来的机会,因此马仲英一时间实在抽不出这么强的力量。只能留下一个坦克营着这处日军阵地,等到各部完成任务归来之后再集中力量拔除这个钉子,至于能否赶在十五军的先头部队来到这里会师之前将其搞定,马仲英实在没太大把握,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毕竟他也知道,当初将来带回国内的那位集团军总司令也同他一样是一位速度至上主义者。
不过。令马仲英倍感惊讶的是,据一名日军俘虏招认,这股负隅顽抗的鬼子居然主要是一般情况下并不承担战斗任务的宪兵(注),而这一招自我圈禁的办法也是他们的新任司令官、也即是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的最高长官北野宪造中将想出来的,此人还通过电台将这个办法告诉了别的部队,但由于装甲部队速度太快,除了最先开始动手挖掘、并且因为没有重武器而未被装甲骑兵师官兵视为重点攻击目标的这股鬼子,其他的日军部队都没来得及将环形戈兰壕完成就被击溃,否则战场上要是再多几个、乃至十几个这样的变种戈兰壕,装甲骑兵师就更加头痛了,搞不好还得因为担心敌人夜袭而不敢就近监视而被敌人利用夜幕掩护逃掉一部分
一开始听到“中国驻屯宪兵队司令官”这个职位时马仲英还以为逮到了一条大鱼,“全中国的鬼子都归他管?”,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中将,也就和日军常设师团的师团长是一个级别的,十五集团军到现在为止都干掉好多个了,也不差这一位。而且马仲英一直都不太明白的是,胡卫东似乎对于击毙或者俘虏鬼子的高级军官并不特别热衷,远远不像他对歼敌和缴获数字那么关注。
殊不知这是因为在胡卫东眼里日军就没几个能够令他重视的名将,再说二战日本最主要的两个弱点分别是资源匮乏和人力不足,只要中**队缴获或者摧毁足够多的日军武器装备,日本的资源必定枯竭,只要中**队消灭足够多的日军有生力量,日本的人力也一样会见底,这两样随便哪一个枯竭了,日军就再也没有回天之力,相比之下,抓到或者击毙一些鬼子的所谓“名将”,远没有这些数字实在,甚至在对二战日本了若指掌的胡卫东来,过早地大量干掉日军高官,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注:由于精锐老兵的大量损失,日军大本营被迫打起了宪兵队的主意,虽然日军宪兵因为一般不会主动参加战斗的缘故而缺乏战斗经验,但他们却仍然是按照战前那几近变态的选人与训练标准培养出来的,兵员素质与较战前相比兵力几乎扩编了0倍以上的野战部队相比要强得多。不过,连侵华日军宪兵部队的新任司令官也参加这场战役,却是畑俊六个人的主张,因为这个名叫北野宪造的老军人是他的老朋友,他出任宪兵队的司令官虽然表面上是升职了,但在宪兵队一方面很难有立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却又很容易得罪人,因此这一战畑俊六特意给了老朋友一个机会,同时他心底里也希望这位一直不受重用的老朋友能够帮到这次出征的日军。可畑俊六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位老朋友的确是作出了贡献,但却只争取到了一次等死的机会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亲自北上
ps:感谢书友“满伍哥”和“皓矾”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家伙没了,或许反而给日军中下层被埋没了的实力派将领腾出了晋升的空间,例如历史上硫磺岛战役期间表现出色的粟林忠道就是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到一线带兵当上旅团长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战争、只有战争,才能让真正的名将充分成长并脱颖而出,光靠写点文章或者在不需要经受生死考验的演习中表现出色,未必就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将领,何况和平时期的晋升远不如战争时期那样公平,日军之中更一向都是资历>出身>才能,一没背景二没出身的年轻人哪儿有那么容易出头?
这些新一辈的日军将领因为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能力上绝不会比他们的前辈逊色,而且因为相对来说大多较那些老派日军高官更加年轻的缘故,他们的头脑与战术也肯定更加灵活,甚至作战风格与战术思想都会与原来的日军产生较大的不同,到时候中**队还得重新适应。而日军的新派军官因为是在侵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缘故,对于中**队的特点反倒肯定十分熟悉,相较之下咱们可就吃亏了。与其如此,胡卫东觉得除了冈村宁次、畑俊六等几个能力较强的日军将帅之外,其他日军高层的老人或许暂时继续赖在他们的位子上对中国更有利。当然,这些他也就是想想。真要在战场上遇到了,又哪儿会有手下留情的道理?而且为了让战场上的敌人群龙无首。日军的军官、尤其是最高指挥官更是攻击的首要目标,最多也只是将俘虏敌将的功劳定低一些、以免指战员们为了抓所谓的重要俘虏而得不偿失罢了。
另一方面,在接到装甲骑兵师发来的捷报之后,胡卫东顿时大为振奋,要知道虽然此前装甲部队就有过很好的战绩,但那是因为日军当时是第一次碰上集群突击的大规模装甲部队,心理上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如何组织反坦克力量。很大程度上是败在了他们自己的恐慌上。而这次马仲英的装甲骑兵师却是在日军连戈兰壕这一超越时代的反坦克手段都掌握了、心理更加成熟、经验也更加丰富的前提下硬生生地将其击败,显然更加难能可贵。
这一点在战后调查结果统计上来之后大家得更为清楚,当初十五军第一次大量运用装甲车辆的时候,日军之中超过八成的死因都是背后受伤,也即是说他们还没多大伤亡就开始溃逃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死于飞机轰炸的很多,因为卧倒规避的缘故,受伤的部位也大多在背面。)。而这一次鬼子当中超过七成的死因都是前面受伤,可见日军抵抗的顽强。
而且光论战果,也是这一次要好得多,首先歼敌数字更大,就算20万人无法全部一打尽,毙俘5万以上还是肯定跑不了的。这已经刷新了中国装甲部队战史的新纪录;其次此役基本上是由装甲骑兵师独力完成,空军的作用只是保护他们免遭日军集群的大规模轰炸,而不像当初那样利用鬼子陆航飞机鞭长莫及的机会提供了有力的对地火力支援;更令胡卫东欣喜的是,此役装甲骑兵师的损失小得令他简直不敢相信,全师只伤亡了两百余人、被击毁(含无法修复的重伤)坦克和装甲车共27辆、另有5辆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因为故障而需要较长时间的维修。这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坦克大战相比,简直就是零伤亡了。
要知道即使在历史上德国入侵波兰期间。德军也损失了整整674辆坦克,其中波兰一个骑兵旅(注)下马作战就干掉了德国0辆坦克。而“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北非作战时,常年都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以上的坦克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这固然可以归咎于后勤维修不力,却也充分说明了装甲集群突击虽然威力巨大,却也存在着高损失率的弱点,从这一点来说,资源匮乏、工业基础也不够好、难以保证坦克产量的鬼子只将这一打法运用于战术而非战略层面,其实并不能说就一定不对
虽然装甲骑兵师成功地击溃了整整20万精锐日军,但是装甲兵人员太少,只能努力将溃散的鬼子尽量向南驱赶,想要光靠自己将敌人全部追上击毙或者俘虏却是十分困难的,胡卫东自然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也担心鬼子在溃逃过程中缓过气来,便立即决定让大军急速北上,同时派出一支摩托化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北上接应此役居功至伟的装甲骑兵师,顺便教训一下沿途碰到的鬼子溃兵,以进一步放大他们的恐慌。
十五军这次为了保证战术的灵活性而没带卡车随行,但越野能力很强的吉普车(注2)却还是带了不少,因此胡卫东毅然集中了上千辆吉普车,搭载十五军军部直属的警卫团和一些炮兵,由他自己亲自率领作为北上的先头部队。虽然这支部队全加起来也就是几千人的规模,但至少对付路上遇到的鬼子溃兵和帮装甲骑兵师救急是绰绰有余。
1...9091929394...2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