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梦断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梦如烟散
其后孙策宣布承认汉国的身份,拒绝承认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曹艹的魏王身份!
曹艹一怒之下就要发兵,但却被荀彧苦苦拦下——戏志才已经在归来的路上逝世,享年五十三岁。
“文若可是要拦着孤?”对于荀彧,现在曹艹已经没有那么的亲近,自从自己称王后,荀彧就基本上保持沉默,除非是不得不说尔等大事。
“志才有遗书于此,荀彧只是代好友转达——当魏王有意动兵,则将此书交付于魏王。”
“哼!”曹艹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接过书信就径自走向内庭,荀彧看着曹艹远去的背影,就像是看到自己与当初的执着越走越远一般。过了一会儿,楞过神儿后的荀彧摇摇头后,也就回去了。
“魏王敬启:
志才已料时日不多,是故坚持出征。只欲以此身残命为大王尽最后一次忠。经此一战,刘备实力大损,不会轻启战端。大王需注意的是吴国。
吴国之主吴王年少有为,且知人善用,麾下多为死忠之辈。兼之北地有张战为患,是故,大王欲一统天下,当真和汉国,假和吴国,率先攻下北地,这样可确保后方无忧。而后再联合汉国共取吴国!刘备亦垂垂老矣,大王可以吴王年少,劝其攻取吴国。待到吴国灭后,再由各自的子嗣自行决斗。
文若虽忠于汉室,亦忠于魏王,后方大可赋予文若。
我军后起之秀较少,老辈将军们尽皆半百之岁,与其令其继续征战,不若令彼教导小辈。小将王双,骁勇善战,可为斗将;小将郭淮,聪敏机智,可为戍边大将!夏侯氏与曹氏亦有诸多良才,然与此二人相较,却是差了些许,其原因在于父辈之荫过重,尚未经历过磨砺,若大王令老将们多多磨砺一二,则三十年内,魏国必将登顶!
最后,世家势大,于治理不益,志才拙见,不若颁布求贤令——无论出身,无论品德,唯才是举!如此则必有大批寒门子弟来投。世家能力减弱,则治下可长久治安也……
想必奉孝在下面已经等某许久,望大王勿要责怪志才过于重视奉孝的好……呵呵……
颍川戏笔。”
“志才……”曹艹览毕,眼角不由得湿润许多。“传令荀彧入府觐见!”
刚走不久的荀彧半路就被劫了回来。
“不知大王寻荀彧有何事?”
“志才遗书于此,其上有数策。文若看看可取否?”曹艹眼神闪烁的看着荀彧,背后竟是倚天剑!
“尽皆妙策!”荀彧览毕后惊叫道。
“呼……”曹艹暗暗的长出了一口气。“哦?妙在何处?”同时不动声色的将倚天剑放回。
“老将们厮杀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经验丰富,若是以老将为师教授小将们,则不出十年,魏国则大才遍地!此乃强兵之道!
联汉而治吴,一次压制势头最盛的吴国,此乃弱敌之策。
唯才是举,可削弱诸多世家,于治理有大益,此乃强国之道!
荀彧不才,有一富国之策——青州临海,可多设盐池,令以战马与吴国交换战船!一待到战船数量足够,我军就顺风而下,沿海袭取吴国诸郡……”荀彧侃侃而谈,放佛又回到了当初初次见到曹艹的时候。却不知自己的表现暗中救了自己一次——若是他对戏志才之策,尤其是唯才是举之策有所迟疑,曹艹背后的倚天剑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如此……甚好。”
本文由小说“”阅读。





梦断三国 第五十三章 三项制度抢人才
第五十三章三项制度抢人才
感谢飞飞dw大大的收藏,梦子感激不尽!感谢dengwoquni大大和问雪大大的打赏,梦子叩谢了!
建安二十六(221)年,这一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念头,起点不是幽州那个蹦蹦哒哒的张战,也不是西域风骚无比的赵云,更不是二货孙策……
废话有点多,其原因在于曹艹的一纸《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简单的说来就是——不管你是何人,不管你出身何处,只要你有才,有才你就来!
此时人才的选拔还大都是靠着孝廉制度选拔的,但是孝廉制经过数不清的年代后,已经彻底被世家控制。这让寒门子弟难有出人头地之时。而这一纸求贤令则彻底大打破了孝廉制的弊处!
所有人都在观望,就像是当年商鞅变法令刚开始颁布之时,没有人相信他一般,此时所有人都在观望……
曹艹等不及了,于是在两个月后再次颁布一次求贤令!
又二月,颁布第三道求贤令!
总是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求贤令颁布整整五个月的时候,有人出来了——此人复姓司马,名芝,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曹艹听闻过他的事情,司马芝前来投靠,曹艹直接任命他为东莱郡郡守!
唯才是举让魏国迎来了一次全新的风气,当第一个毛遂自荐之人被封为郡守后,数不清的寒门才子纷纷向着魏国进发!而那些不想被说成是依靠父辈或者家族封荫的士族子弟也纷纷前往。但是老一辈的士族成员却对此十分不满!虽然有人言辞激烈的进言要求撤除此项政策,却被曹艹血腥镇压下去!于是有些大族开始纷纷西迁,投向汉王刘备。其中就有颍川陈氏。
想当年刘备据徐州之时,陈氏一族中就有数人在刘备麾下为官,其中就有陈群。陈群昔日被刘备聘为豫州别驾,后曹艹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而此次因为曹艹求贤令的颁布,对士族的损害不可谓不大。陈氏一族中,反对声音就很多,而被斩的人中,就有几名是陈氏族人。这就是陈氏决定西迁的原因之一——渡江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兼之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汉军虽然刚败与魏军,但是其余三面的战绩却足以说明一些东西,兼之西域通道正在打通,一旦通了,也就代表着昔日的丝绸之路可以重新通商,丝绸之路能够带来的东西,可不仅仅使财富……
已经在魏国站稳脚跟的陈群本不愿离去,但却被家中老夫威逼,不得已之下只得跟着西行。
“长文何以来迟?”刘备已为人主多年,虽然想要出城迎接表示自己的诚意,但却被庞统拦下——人主需谦虚,但更要有威势!
是故刘备只是在城墙之上等着,而不是亲自出城。
“家族在彼,不得不留,今朝家族西迁,群亦只得随行。”陈群本来对刘备不太看好,但是现在刘备已经成为了三大霸主之一,这让陈群不得不重新评估刘备了。
“哈哈……长文来此,可有何好策与孤?”刘备大笑道,但是开口却就是考校,毕竟现在不是昔日那个被追的四处奔走的刘备了。不会因为是个人才就需要提足相迎。
“不知汉王可曾听说魏王之举?”陈群没有直接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另外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可是求贤令?”刘备眉头微皱。求贤令一出,着实让刘备心痛不已,大批的人才向魏国进发,而若是强留的话,估计影响会更不好;若是不强留,不远说,五年之内,魏国国势必定大盛,而汉国为衰败,就算之前曹艹说与自己结盟来对付更年轻的孙策,但是之后呢?一旦孙策真的败亡了,自己这边估计也就彻底的毁了……
“正是!”陈群淡淡的笑道,“一纸求贤令,着实是一招釜底抽薪之策!不仅是汉国,就连吴国的一些人也纷纷涌入魏国。长此以往,魏国之盛不远矣!”
“长文可有何妙策与孤?”见陈群如此淡然,刘备心中一动,立刻换上谦虚的表情。
“群不才,敢问汉王,这天下人才是寒门多耶?士家多耶?”
“自是士家。”这事儿很明显,最多的存书是在皇宫,但是在这战乱之时,洛阳皇宫已经被烧作满地狼藉,其中的藏书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剩下的都在哪儿?自是士家手中!不可否认,世界上有那些天才般的存在,在某些方面只消一年的光景就可以达到常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但若是有书的话,常人也有可能变成一个人才——不是大才的人才。那么手中握有天下大部分书籍的世家之中,能够产生人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寒门子弟!
“群有一选拔办法,名唤曰九品中正制……”陈群幽幽的说出了自己的对策。
“何为九品中正?”
“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陈群话音刚落,庞统就在旁边给刘备使眼色。
本要应下的刘备见状只得先令人将陈氏一族接入到城中,之后单独唤庞统入内。
“士元可是觉得这九品中正有何不妥?”
“此策一出,则天下名为大王所有,实为世家把持!”庞统眼中闪过一丝的忌惮,“陈长文此策听起来不错,但若是长久以往,则皇威难再,国将不国……”
“若非士元提醒,孤险些应下!”刘备听完庞统的述说,这才惊出一身的冷汗。
“不过若是略作修改,倒是可行……”庞统嘴角笑笑,说道。
“哦?”刘备见庞统嘴角露出的坏笑,心里忍不住抽抽一下——每次庞统露出这种笑容,肯定会有人倒霉!匈奴那次的瘟疫不是天灾,而是人为!那些被抓的人都是得了瘟疫的人!而之所以看起来还很正常,乃是庞统喂其吃了续命的药!每人身上最少耗费了五金!一千四百余人就是七千多金!七千多金换了三万匈奴大军全军覆没。值不值那要看刘备心中的天平如何倾斜了……
三日后,九品中正制颁布,只不过不全是陈群所言。
寒门子弟最高可到四品,而世家最低可到七品!这样就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希望,也给了世家一个压力——只要你真的有才华,就算你是寒门子弟,也可以凌驾于一些世家子弟之上,就算你是世家,若是一个白痴,那么只要你不怕丢人,那么久给你个安慰奖,七品!
不得不说,庞统这一改端的是狠毒至极!给了世家些许甜头,但却不会将甜头尽数给了。较之求贤令来说,世家有一些优势可言。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才能。
陈群脸色有些发黑,但是却也不能再说,再说的话,为世家争来的可能不是好处了……
九品中正制较之求贤令更正式一些,而世家也更沾一些光,所以世家子弟更多的是向汉国,而寒门中则多数奔向魏国,那么吴国呢?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
当然不可能!早在曹艹颁布求贤令的时候,张战已经考虑到了另一个选拔人才的政策——科举制!但是因为对这个不太熟悉,所以只是将大概说了说,然后就把其余的事情交给了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诸葛亮和徐庶同志。之后又有另一头老黄牛周瑜同时的强势加盟,再加上顾雍,蒋琬(老黄还是把弟子带过来了。)等人的联合讨论,最终在九品中正制出来的一个月后,吴国全新选拔人才的政策也新鲜出炉——科举制!
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主要有墨义、贴经、策问、诗赋、经意,明算。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
帖经,有如现代试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诗赋,就是写诗,以此来考究考生的文学功底。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以此来考究考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明算,就是考察考生的术学能力。
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最后的殿试。
童生试通过者为秀才,秀才可见官不拜。
乡试通过者为举人,举人可赋税减半。
会试通过者为进士,进士可直接谏言弹劾郡守以下的官员,若属实,则赏田十亩。
童生试三年两次,乡试,会试,殿试均是三年一次。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二到十名为亚元。
会试第一名叫会员,择取前三百名为进士。
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榜样,探花。
得解元,会元,状元者,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者将由吴王亲自接见考核,并酌情授予州刺史或别驾一职。前五十名为县令。
状元可自行选择郡守到刺史之间的官职,榜眼可自行选择郡做郡守。探花可为一军别驾。任期三年为限,视成绩着以升迁。当然名称什么的是由张战定下的,但是具体的细节却是由诸葛亮等人设定的。
而之后不久,张战又推出了一项新的东西,这项东西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本文由小说“”阅读。




梦断三国 第五十四章 高新科技引领时代潮流
第五十四章高新科技引领时代潮流
吴国推出了一项新活动——欢乐大派送!
“由于建安二十七年是吴王先祖,兵圣孙武诞辰七百五十周年,是故吴国将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第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将在这三年每年一次,以示庆祝,之后会恢复到三年一次。
第二,童生试第一名,奖励千钱;解元奖励三千钱,亚元千五钱;会元五千钱,进士三千钱。状元赏万钱,榜眼八千钱,探花六千钱。前五十名赏钱五千。连中三元者额外奖励十金!
第三,凡进入到殿试的三百人,在建邺期间,统一住宿。期间伙食由吴王宫中厨师为其做饭!未中者为其提供路费返乡!
第四,科举考试乃是选拔人才的大事,如发现作弊行为,一经确认,立刻取消考生考试资格!且禁止其十年之内参与科举!
第五——最终解释权归吴王所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五条除了第五条中的解释权是什么东东让人费解外,其余的都看懂了——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才华横溢,足以傲视群雄,那么数不清的钱,权都将瞬间到手!
这下吴国尚未外走的人都暗暗庆幸,而已经出走并任职了的人却不由得顿足叹息。
由于是第一次科举考试,所以,童生试已经在建安二十七年三月各郡治准备开考,五月在各州的州治之处开始乡试,通过乡试的人将会被所在州公费送到建邺参加会试!然后九月在建邺开始会试。然后在十一月开始参加殿试!十二月中旬将会颁布殿试成绩。而且第一场殿试的前五十名将会被邀人吴王宫共度新年佳节!
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包括在魏国和汉国的很多人也纷纷进入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吴国州治中,寄住在亲戚家中,准备参与科举!
而更令考生们为之癫狂的是,此次考试所用的不是常见的竹简,而是纸!书写上去墨水不散,而且轻便,不用时常翻动!
监考官们都是过来人的表情——这些是去年刚刚研制出来的物事,造价低廉,但是质量较之左伯纸不遑多让!而且以后准备开办的国子监也将会淘汰以前的竹简,而用这种纸张来作为阅读之物的承载物!
有些汉魏细作们都暗暗的在心中生了个心思——将这东西的制造办法偷出来!但是在折损了无数的细作后,仍然没人查出这纸张的制造之处在何地。当然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提。
时间不停的流逝着,童生试,乡试,会试,然后是最后的殿试!
期间发生很多事情,譬如说,很多来自另外两国的细作被抓住后直接施以绞刑,然后将尸体悬挂于吴国的边境三月!
再比如说,有几个命人貌似也参与进来了,譬如说荆州解元名唤马良,益州解元名唤张表(张松之子),扬州解元名唤周循(周瑜长子,已经十九岁了)。交州解元则是由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人得到——魏子。
而亚元之中却还有一些不错的人才,譬如马谡,李球(李恢侄子。)等等……
“混账小子!真给老子丢人!怎么败给周循了?信不信老子抽你?”张府内,张战的咆哮不断的传来。原因不是因为张铭没有考过周循,而是因为长女张筱云说这是基因问题,然后本还表现的很是淡然的张战脸上忽然变得狰狞了起来!
“父亲,周循兄长大才,某不如也。此次败于他,铭无话可说!”周循不卑不亢的说道。
“夫君不准在铭儿身上撒气!”大乔横了一眼张战,然后拍了拍张铭的脑袋,“去吧,玉儿最近挺想你的。”
“近亲结婚不好……”张战刚出声,就被大乔一记狠招下去,然后腰就变得黑青了。
“母亲,孩儿对玉儿妹妹只是兄妹之情,并无他念,孩儿喜欢的是……是……”是了半天,直到脸都变得通红,张铭却还是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还敢早恋?怪不得考不过周循……哎呀!”张战一拍桌子,却又被大乔一巴掌扇回去。
“别以为妾身不知道当初你在九岁就和月英妹妹私定终身了……”大乔幽幽的声音从张战耳边传来。让张战不由的心中一寒——女人啊,这攀比心理真的是让男人受罪啊!
“大人,外面有一自称大人故人的人求见。”一亲卫抱拳而入。
“没说名字?不见!”张战没好气的说道。
“可是……”亲卫为难的说道,“那人是个女子……”
“刷!”一道身影冲了出去,别误解,冲出去的是大乔……
“这百米冲刺速度,就算是博尔特也不过尔尔吧。”张战苦笑道,旋即瞪了眼这个老实巴交的亲卫后,也就晃晃悠悠的向门外走去。
“你是……”张战愣愣的看着门口的女子,眼里满是不可思议,“鼻涕虫?”
“啪!”一道白影闪过,张战脸上已经多了一道红印,却是女子竟像是瞬移般的冲到张战身边,不待张战反应过来,赏了张战一记耳光。
“还是一如既往的刁蛮啊。”张战对脸上火辣辣的感觉视而不见。
“夫君,还不给妾身介绍一下这位妹妹?”大乔轻移莲步,款款的走近张战,然后以不逊于来人的速度在张战腰间来了一记,之后盈盈的在张战耳边说道,“晚上不准你进妾身房间!”
“胡说什么啊,傻丫头?这是滨璜的妹妹,我师父的幼女,黄梦,黄舞蝶。”张战没好气的点了下大乔光洁的额头,然后摸摸脸笑道“舞蝶,这就是你送给为兄的礼物?”
“不准叫人家鼻涕虫!”来人却是黄忠之女——黄梦,乃是黄忠在长沙教导张战之时所育之女,比黄叙小了十二岁,比张战小十一岁。待到张战与黄叙去闯荡之时,跟随黄忠学艺,一身本领不下黄叙!若非力道不足,黄忠的刀法也尽数传授与她,而非张战!
小孩子小时候打都爱拖着两鼻腔鼻涕,而黄梦也不例外,于是张战就给小姑娘取了个鼻涕虫的名号,时过境迁,转眼间已经是二十余年。黄梦已经三十二岁,但是因为心高气傲,兼之一直在深山中陪伴张战的父母,是故并未嫁人。
“哦,好的鼻涕虫,没问题鼻涕虫,对了鼻涕虫,你怎么来儿了?你个笨女人,都说了不是那种关系,再掐某行不行家法伺候?”张战拎起大乔,却是大乔见张战和黄梦蝶聊得如此开心,忍不住又开始掐张战——还不带停的那种!
“哼!”对于张战的威胁大乔不屑一顾,已经与张战夫妻那么多年,对于张战的脾气大乔深得其中奥秘,纵然他再愤怒,敌不过自己一声假哭!
1...60616263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