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zhi
小桥掂量了一下,周玉长得不错,虽然不敢说是国色,也算是个美人胚子,可是年龄差不了不少,虽说女儿家十三岁生孩子的也不少见,可是这个年龄生孩子,毕竟不是正理。而且孙绍话里透出的意思,他心里好象并没有考虑周玉,要不然他不会这么说了。一想到周玉那消瘦的小脸,小桥暗自叹了一口气,本想亲上加亲的,现在看来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
孙绍还沉浸中意淫之中,对小桥脸色的变化一点也没在意,等他吹完了,见小桥只是苦笑不说笑,便又涎着脸,凑到小桥身边。“小姨,究竟是哪家的女子啊?”
“你这么高的要求,哪有那么容易找的。”小桥半真半假的瞪了他一眼,向前走去。孙绍不屈不挠,继续缠着小桥,一口一个好小姨的说好话。说实在的,他虽然是十八岁的身子,心理却是二十大几的成年人,比起逗还没发身的周玉来说,他更喜欢在小桥这样的成熟美人身边沾些便宜。
“你这孩子,也快成亲的人了,怎么还象个孩子似的粘人?”小桥被他缠得没法,又好气又好笑的斥道。
孙绍不以为然,理由气壮的说道:“快成亲不是还没成亲吗?只要没成亲,我就是个孩子,小姨待我如子,我自然要待小姨如母,母子之间亲昵些有何不妥?老莱子都一大把胡子了,还在父母膝下承欢呢?我亲生的阿母死得早,阿母和小姨就是我亲阿母。怎么,难道小姨不是这么认为的?”
小桥被他的歪理说得无言以对,也着实心疼他从小父母双亡,和姊姊大桥确实形同母子,不忍心再斥责他,再说周循兄弟长大以后,也不再象以前那样缠她了,就连周玉最近也不怎么和她亲近,她的确感到有些空虚,有孙绍这么一个活宝在眼前转悠,着实多了不少乐趣。
两人说着闲话,时间不知不觉的便过去了,在周府用过了午饭,孙绍才心满意足的走了。他一出门,小桥就去找周玉,吃饭的时候她便感觉到周玉有些不对劲,眼睛红肿,脸上虽然补过妆,却掩不住泪痕,孙绍和她说笑,她也没有兴致,稍微吃了两口,便说不舒服回房了。
一进门,小桥便看到周玉缩在床角,双手托着腮出神。她叹了口气,坐到周玉身边,拉过她的手,关切的问道:“阿玉,怎么了?”
周玉强笑了一声,摇摇头:“阿母,没什么,我就是有些不舒服,休息一会儿便好。”
“傻孩子。”小桥有些生气的伸出手指戳了一下周玉的额头:“在阿母面前还要说谎么?”
周玉的眼泪一下子下来了,扑到小桥的怀里,嘤嘤的抽泣起来。小桥爱怜的抚着女儿瘦瘦的肩膀,劝慰道:“傻孩子,你不要急,等你大姨来了,我再问问他。阿满那孩子,虽然年龄不小了,却总不是不成稳,说话颠三倒四的,也没个正经。但他却是个孝顺的孩子,如果你大姨出面,未必没有机会,你耐心的等等吧。”
周玉抽泣着点点头,抬起泪水涟涟的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小桥伸手抹了抹已经花了的小脸,又笑道:“我这么好的女儿,难道还愁嫁不出去?何必恋着那个笨笨的竖子,我的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他居然还稀里糊涂的,要我看啊,他怕是配不上我的女儿的。”
“阿母——”周玉扭着身子,赖在小桥的怀里,出神的想了一会,忽然又坐了起来,盯着小桥的脸说道:“阿母,你说,他会不会是记恨我们?”
“记恨你们?”小桥十分不解。
周玉眨着眼睛,抿着樱红的嘴唇,轻轻的咬着指甲,若有所思:“是啊,以前我们兄妹欺负他不通文墨,总是让他出丑,他会不会还把以前的事情记在心里,所以……所以……”
“至于吗?”
“至于!至于!”周玉连声说道,两眼放光,随即眼神又黯淡了下去:“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记在心里的。我们三个那时那么欺负他,他怎么可能全忘了呢?阿母,你说怎么办啊?”
小桥转了转眼珠,看着焦急的周玉,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一时不知道如何才好。周玉却不管她,站起身来,在床上走来走去,嘀嘀咕咕的自言自语,也听不清说些什么,过了一会,她忽然想到了什么,拍着手跳了起来:“阿母,我知道了,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要去向他学习书道。”
小桥看着乍悲乍喜的周玉,恍惚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时有些出神。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六十五章 我对你有信心
第六十五章 我对你有信心
孙绍回到车骑将军府孙权给他安排的住处,刚进门,孙鲁班就闯了进来,一把拉住孙绍的胳膊,尖叫道:“大兄,你到哪儿去了,也不陪我们玩?我都找你半天了。”
孙绍莫名其妙的看着孙鲁班和随后走进来的孙鲁育,再一看,后面还有一个,是孙权的中女孙鲁元。孙鲁元是袁术的女儿袁夫人所生,袁夫人并不受宠,孙鲁元也很少和孙权在一起,怯生生的躲在门外,在门框后面露出半张脸,看着对她来说陌生得很的孙绍。她听孙鲁班和孙鲁育说过,府中来了一个大兄,会说笑话,会做鬼脸,还会做玩具,心里痒痒的得不行,就跟着来了,却不敢象孙鲁班那样缠着孙绍,只敢在外面羡慕的看着。
孙绍哈哈大笑,伸出双臂,大声说道:“来,我们坐风车。”
“哦——”孙鲁班欣喜的尖叫一声,一把抱住孙绍的胳膊,另一边,孙鲁育也忙不迭的抱紧,孙绍反手抓住她们细小的手腕,慢慢的转动起来,把她们甩在半空中,象个风车一般的舞动起来。孙鲁育紧张得不敢说话,孙鲁班却是兴奋得高声尖叫,尽情宣泄中心中的快乐,看得站在门外的孙鲁元艳羡不已。
孙绍和他们玩了一会,又放下孙鲁班,对孙鲁元招手道:“来,大兄也带你玩一会儿。”
孙鲁元眼睛一亮,迟疑了片刻,却又摇了摇头,胆怯的看着孙鲁班,看样子平时没少受霸道的孙鲁班欺负。孙鲁班也确实瞪起了眼睛,刚要发火,孙绍却严肃的说道:“大虎,不准欺负妹妹,听到没有?”
“你欺负我!”孙鲁班气鼓鼓的说道:“我告诉阿翁去,让他打你的屁股。”说完,一溜烟的跑了。孙绍也不以为然,拉过孙鲁元,让她抓好,就在庭中玩耍起来。飞在半空中的孙鲁元紧张得小脸发白,牙齿咬得紧紧的,死死的抱着孙绍的手臂不敢松手,直到转了几圈,发现没有危险,脸色这才轻松了一些,露出纯真的笑容,和另一侧的孙鲁育互相看看,咯咯的笑起来。
三人玩了没一会,孙权的长子孙登一路小跑着走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叫道:“大兄,大兄,阿翁让你去呢。”
“怎么了?有什么事?”孙绍慢慢停了下来,双手扶着有些头晕的孙鲁元、孙鲁育,以免她们摔倒。孙登羡慕的看了一眼象喝醉了酒似的两个妹妹,咽了口唾沫说道:“大虎在阿翁面前告你的状了,阿翁说要给她解气,让你去呢。”
孙绍哈哈一笑,摸摸孙登的头:“阿登,多谢你来告诉我啊。”
孙登脸一红,笑了笑,没有吭声。孙绍一手牵着一个,跟着孙登往后院走去。一进后院,就见孙鲁班一脸泪花的抱着孙权的胳膊,孙权连声安慰她,步夫人满脸无奈的坐在一旁。一见孙绍带着两个小女孩进来,孙权便虎着脸说道:“阿满,你怎么能欺负大虎呢,真是该打。”说着,松开孙鲁班,大步走到孙绍面前,两只手掌假模假式的互击了两下,发出“啪啪”的声音,然后冲着孙绍挤了挤眼睛。
孙绍被眼前这个爱女心切的孙权逗笑了,配合的叫了两声,孙鲁班这才破涕为笑。
“好了,阿翁和大兄有事要说,你们先出去玩。”孙权冲着孙绍点点头,背着手向前走去,孙绍连忙跟了上去,双手握在胸前,态度十分恭敬。孙权看了,满意的点点头,随口问了几句不相干的闲话,这才说道:“今天第一天去做事,情况如何?”
“回至尊的话。情况已经查清楚了,并不是什么大事,暨艳做事认真,只是有些过了,我已经跟他们说过,今天出来的酒,必然是好的。”
“是吗?”孙权也没有纠正孙绍的称呼,相反倒是对孙绍的恭敬十分满意。他轻轻的松了口气,在廊下停住了脚步,目光越过高墙,看向远处的天空,神情有些欣慰,又有些落寞。“阿满啊,你知道去年的那场战事吗?”
孙绍点点头,心道,那太知道了,张文远大战逍遥津嘛,那可是三国著名的战役,不过那时候看得痛快淋漓,大呼过瘾,现在却不能这么想罢了。“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至尊何必介怀。”
“话虽如此说,可是那次教训太深刻了。”孙权带了些鼻音,声音中也掩饰不住的哀伤:“那一战,不仅损失了数千的士卒,还死伤了几员大将,陈武战死,吕蒙、凌统、徐盛、周泰等多人受伤,凌统至今伤势还没有痊愈,且有加重之势,我这心里总有些不祥的感觉。你这新酒如果早点能用上,又何至于此啊?凌统跟着我多年,战功累累,当年是如何英雄豪迈,现在却被伤病折磨得骨瘦如柴,我这心里,实在是心痛得很哪。”
孙绍无语,这他妈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是你自己无能好不好,几万大军被人家七千人搞得灰头土脸的,亏你还好意思说。
“阿满,上次我为什么坚决不让你领兵,就是因为我心里怕啊。”孙权转过头,一脸真诚的看着孙绍:“如果你有什么意外,我以后如何有脸去见我的兄长啊。”
孙绍连忙躬身致谢:“叔叔的一片关心,侄儿心领了。以前是侄儿无知,不懂叔叔的好意,实在是惭愧。”
“唉,自家叔侄,无须如此。你能体会我的用心,我便也满足了。”孙权拍着孙绍的背,“阿满,上次你病了,我是后悔莫及。亏得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护佑,让我没有遗憾终生,这是上天把你又还给我了。”
孙绍也不知道孙权是真是假,他对孙绍有一种天生的防备感,当然不会被孙权一时的语言所迷惑。可是此情此景如果无动于衷,似乎也不符合剧情要求,于是他连忙挤了两滴眼泪,也带了些哭腔的说道:“叔叔的一片关心,侄儿是受之有愧啊。愿叔叔放宽心情,侄儿相信,只要江东群臣齐心协力,叔叔必然可以击败曹贼,恢复中原,重建万里河山,问鼎天下。”
孙权连忙说道:“阿满,这话可不能说,我们都是汉家臣子,就算平定了中原,那也是汉家的江山。”
虚伪!孙绍鄙视了他一次,你以为我不知道和诸葛亮隆中对齐名的榻上策吗?要不然你让人称你为至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还要装清纯,我呸!可是嘴上,他却连忙道歉:“是侄儿失言了,请叔叔责罚。”
孙权却微微一笑,不再谈论这个没有营养的话题。他笑了笑道:“阿满,你觉得我们能打赢这一仗吗?”
孙绍不假思索,应声答道:“侄儿相信,以叔叔之明,以众臣之智,再加上诸将之勇,必能大破曹军。”
“是吗?”孙权沉吟的看着一本正经的孙绍。
“侄儿对叔叔有信心。”孙绍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大声说道。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六十六章 张昭
第六十六章 张昭
“呵呵呵……”孙权笑了,心情舒畅了不少。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这次你的新酒如果能派上用场,我们的伤亡至少要小得多。阿满,如果真的打赢了,你也是有功之臣啊。”
孙绍心道,我知道是臣呢,不用你来特意提醒。
“阿满,这些天你可不能懈怠,要用心做事。”孙权又叮嘱道:“切不可大意,要是误了事,可不得了。”
孙绍犹豫了一下,抬起头说道:“叔叔,事情我已经全安排好了,相信有张温和暨艳在,这件事一定能做得稳稳妥妥的。”
“他们?”孙权有些意外的看着孙绍:“那你呢?”
“我想读书。”孙绍摸摸头,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以前只知道习武,一直没有好好读书,这次到建邺来,我想找个好的老师,读点经。”
“读经?你想做博士吗?”孙权忍不住笑了,他想了想,却没有反对,孙绍只要不去带兵打仗,其他的都可以答应:“读书未尝不是好事,只是你那边的事情也不能放下啊。你能保证张温和暨艳能做好吗?”
“我对他们也有信心。”孙绍嘿嘿一笑,多了几分无赖气,“我把步骤都详细的写好了,然后暨艳负责生产过程,张温负责人员调配和成品检验,如果有所差错,先拿张温问罪,他们不敢大意的。”
说着,他把给张温他们制定的质量管理办法说了一遍。孙权听得新鲜,着实问了几句,觉得孙绍这个法子虽然看起来自己有偷懒的嫌疑,倒也着实不错,而孙绍不想抓权,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到此,他便笑着点点头道:“既然你有安排,那便由着你了。只是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万一出了差错,张温暨艳肯定是跑不掉的,而你这个校尉也跑不脱责任,到时候可不要说我这个做叔叔的不讲情面。”
“叔叔放心,我肯定不跑。”孙绍嘻嘻的笑道。
“嗯,这样就好。”孙权笑了两声,又问道:“你想读什么经,看中哪位博学大儒了?”
孙绍有些迟疑的说道:“我论语学得还不深,闻说张公精于论语,我想先跟他学习论语,把基础打扎实了,如果张公觉得我还不算太笨的话,就跟他再读左传春秋。不知叔叔以为是否合适。”
孙权皱起了眉头,半天没有说话。张昭的学问那是没话说的,教孙绍那是绰绰有余,只是张昭当年便是兄长孙策的亲信,孙策称之为仲父,孙绍现在想去跟张昭读书,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他本待拒绝,转念一想,张昭这个人太过迂腐,仗着自己是老臣,当年又有扶立之功,颇有些居功自傲,多次在众人面前让自己下不了台。孙绍性子又粗鲁,让他跟张昭去学,两个犟头在一起,倒也有趣。就算孙绍有些什么想法,与其藏在心里,倒不如让他尽情的施展出来更安全。眼下的江东,早已不是兄长在世时的江东,他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住局面。
“张公的学问那是没话说的,只是他的脾气不好,你要有心理准备,莫要到时候再后悔了。这拜师可不是闹着玩的,当不得儿戏。”
孙绍见孙权同意了,也松了一口气,笑道:“多谢叔叔提醒,侄儿记下了。”
张昭的府第就在孙权的车骑将军府附近,出了门转个弯便是。张昭身高八尺,国定脸,浓眉大眼,一副长髯,不怒而威。今天议事不爽,他的脸色就更难看了,他的长子张承一看,连忙迎了上来,将他让到堂上坐下,又让人端来了茶水,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父亲,何事烦忧?”
张昭叹了口气:“曹公将来,江东内忧外患,人心不安,为父如何不忧啊。”
张承皱了皱眉,思索了片刻:“众臣意见不一?”
“是啊。”张昭唉声叹气,十分不快。今天军议,孙权要大家畅所欲言,可是明显的对他十分冷淡。张昭心里有数,自从建安十三年孙权违众议,大破曹操于乌林之后,他的名望已经不是刚刚继位时可比,如今的他比起当年的孙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张昭因为当年力主降曹,已经失了孙权的心意,这几年明显看得出来,孙权对他只是表面上尊敬而已,再也不象以前一样言听计从了,孙权现在的亲信是诸葛瑾、吕蒙那些人,他这个曾经的老臣已经边缘化了。
“众臣都是什么意见?”张承思索了片刻,又问道。
“有的要打,有的要和,有的不吭声。”张昭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就是武将之中,也颇有不同意见,吕蒙等人要打,但是也有不少人说曹军势大,还是先讲和为好,我看他们是被去年合肥那一战打破胆了。”
张承见张昭有些不屑之色,嘴角露出一抹笑,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的面容,看着张昭说道:“那父亲是什么意见?”
“我能有什么意见?”张昭激动起来,他最恼火的就是这个,虽说现在自己不如当年了,可是毕竟还是江东的老臣,不管是论资历,还是论见识,孙权都不应该无视他,何况他还是名正言顺的军师,可是孙权今天从头到尾居然没有问他一句,好象他这个江东的老臣不存在一样,这让张昭又失落,又愤怒。
张承一看就明白了,老子今天又受冷落了。他暗自苦笑一声,想安慰张昭两句,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自己也觉得有些茫然。张家背井离乡,流落到江东已经二十多年了,按说张昭的威望和资历在江东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是因为张昭的脾气太过刚硬,现在张家的情况不容乐观。张昭位尊而无权,已经受冷落多年,而他已经快到而立之年,在士人之中名声也颇佳,却一直不能出仕。和他相善的诸葛瑾、步骘等人都有了用武之地,唯独他现在还是个白身。
一个家仆手里拿着名刺匆匆的走了进来,一见张家父子二人在堂上气氛压抑,不由得愣了一下,张承见了,招了招手,接过名刺看了一眼,愣住了:“孙绍?”
正在火头上的张昭听了,眉头一皱:“谁?”
“父亲,是讨逆将军之子,孙绍君。”张承虽然这么对张昭说了,却还是有些不自信,又看了一眼,这才肯定的点点头:“不错,正是他。好书法!”
张昭被他最后一句称赞给吸引住了。他本人擅长隶书,张承幼承家教,书法也颇有造诣,平时难得许人,今天却对孙绍的书法大加赞赏,对他来说是很少见的,何况孙绍一直醉心于武事,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擅书法。他从张承手中接过名刺看了一眼,也不禁眼睛一亮:“着实好书法!”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六十七章 拜师
第六十七章 拜师
“他来干什么?”张承问道。
“看样子是拜师的。”仆人陪着小心,躬身答道,脸上的神情有些怪异,一副想笑却又不敢笑的样子:“他……带了一些干肉。”
“干肉?”张承差点笑出声来,这年头还有谁带干肉来拜师的。张昭听了,却难得的露出了一点笑容:“这孩子居然还知道点古礼,也算是不易。仲嗣,你替我去迎一迎他。”
张承十分意外,除了孙权,到张家来的客人,张昭从来就没有迎过,公族也不例外,今天孙绍一个没行冠礼的小子跑来拜师,怎么要他去迎?再说了,孙绍的这个情况太特殊了,张家现在已经够倒霉了,再跟他挂上钩,还能有好?他没有起身,而是犹豫了一下:“父亲,孙绍身份特殊,这么做,似乎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张昭瞪了他一眼,沉下了脸:“且不说他父亲故讨逆将军当年称我仲父,就说他以古礼来拜师,我就应该去迎一迎。这年头懂得尊师重道的人可不多了。”
张承哭笑不得,张昭这话明显是气话,好在是家里,要是被外人听到了,传到孙权耳朵里,又要惹得孙权不高兴了。他也不敢再劝,生怕张昭说出更难听的话来,连忙起身出了门。一出门,就看到孙绍拱着双手,恭敬的站在门外,身后的随从手中提着一捆扎在一起的干肉。
“孙君。”张承上前行礼:“家父在内相候,请孙君随我来。”
“阁下是张世叔?”孙绍真诚的笑着,亦步亦趋。张承眉梢一跳,连忙推辞道:“孙君,你是公族,这么称呼我可受不起。”
孙绍一边走一边笑道:“当年我父亲称张公为仲父,执子弟礼,自然是和张君平辈论交的,我虽然生也不幸,未曾接受先父教诲,可是这一点却是不敢忘了。”
端坐在堂上的张昭将孙绍这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心情十分舒畅,朗声说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孙绍连忙急趋上前,摆足了架势,双手张开,大袖飘飘的上了台阶,然后脱了鞋,在席边跪倒,依着张温教的古礼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礼。“不学后生吴郡孙绍,拜见张公,恳请张公不嫌资质粗陋,收录门下,得聆教诲,以进德修业。”
张昭看着一板一眼的孙绍,忍不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快起来,快起来,你这孩子,这古礼儿是从哪儿学来的?这番做派,倒还真有几分味道。”
孙绍起身,又躬了躬:“不敢有瞒张公,刚向张温学的,有不对之处,还请张公指正。”
张昭“哦”了一声,张温的父亲张允当年和他是同僚,他知道张温这个人,知道他是个才子,既然是他教的,那就解释得通了。他看着孙绍,又问道:“你读过些什么书?”
“读过些论语,孝经。”
“既然你读过论语,可解说得一二?”张昭收起了笑容,严肃的端坐着,做出准备考问孙绍的架势。孙绍听张温说过,拜师之前,一般老师会查一查你的学问底子,如果底子太差,或者认为你太笨,可能会不收的,看到张昭这副架势,难免有些紧张。好在他的论语底子还真是不错,后来又向张温请教过,应该还能应付得过去。
“请张公提问。”
张昭见孙绍胸有成竹,倒也不客气,开口问道:“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此一者,何也?”
孙绍应声答道:“忠恕而已。”
张昭追问道:“然则与仁者何?”
“忠于君事,恕人之过,近乎仁。”
“何者为仁?”
“仁者爱人。”
两人一问一答,片刻之间就以论语的内容互相辩驳了几个回合。孙绍对论语几乎是倒背如流,加上大桥细心的指点,又经过张温的点拨,也算是颇有几分造诣了,张昭的提问他几乎是张口即来,后来张昭故意提了几个难一点的问题,他也是仅仅犹豫了一下,便回答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