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zhi
亚历山大看着莫米娅依然精致的脸庞,笑了一声:“是我以前不懂事,听信了谗言,误会了母亲,真是惭愧之极。”
莫米娅含泪笑道:“亚历山大,你真的长大了。昆图斯是一个忠臣,你要多和他接触。如果他有空,请他到宫里来,给我也讲讲遥远的赛里丝的故事,我都有些听得入迷了。”
“好的。”亚历山大高兴的说道:“他这次去东方,不仅听到了许多美丽的故事,还见到了赛里丝最负盛名的年轻英雄。如果母亲听了,一定会有兴趣的。”
“是吗?”莫米娅笑了,嘴角微微翘起,眼睛变成了月牙儿,她抬起手,抚着亚历山大年轻的面庞:“是什么样的年轻英雄,能让我的亚历山大这么尊敬,我现在都有些等不及了。”
“母亲,他就是汉朝四王之中最年轻的王,越王孙绍。他也有一位美丽的母亲,虽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只是他的养母,但是他和他的养母比许多亲生的母子还要好。”亚历山大尽量让自己显得非常高兴,简略的说了一下孙绍的事情,最后说道:“就是这个年轻的越王对昆图斯说,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就是母子之间的感情,有一位美丽善良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
莫米娅连连点头,拉着亚历山大说了很久,母子二人谈笑风生,似乎又回到了有隔阂之前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这一天,亚历山大和莫米娅说了很久,然后一起共进晚餐,第二天,莫米娅把昆图斯召进宫去,问了他一些事情,昆图斯回答得很得体,最后传达了越王孙绍对罗马的景仰之情以及希望和罗马进一步加强交流的愿望,莫米娅心情愉快,表示可以进一步接触,最后她笑盈盈的对昆图斯说:
“昆图斯,你是塞维鲁家族的子孙,说起来,你还是亚历山大的叔叔,他的父亲死得早,你现在是他最相信的人,也是我最相信的人,你可不能置身事外,看着伟大的罗马走向衰落。你要知道,我和亚历山大的责任太大了,我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要让我一个担当起这样的重担,没有你的帮助,我是做不到的。”
昆图斯连忙行礼道:“尊敬的太后,我非常愿意为您和皇帝效劳,不过,我不会打仗,只是从遥远的东方听到了一些故事,我愿意通过促进伟大的罗马和同样伟大的赛里丝之间的交流而帮助罗马度过眼前的难关。因为我虽然才智短浅,也没有多少学识,却听说过赛里丝人也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就在四百年前,现在的大汉国刚刚建国不久,他们太后就被来自北方的蛮族羞辱过,不过,他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报仇血恨,打败了那些蛮族,并把蛮族变成了他们的猎犬。”
莫米娅十分好奇,又追问细节,昆图斯就把吕雉的事迹讲给莫米娅听,莫米娅听了,十分感兴趣。罗马现在的情况和当初汉朝的情况十分相似,国内手握重兵的将军们蠢蠢欲动,北方的蛮族不断的入侵,让本来就已经虚弱的罗马疲于应付,东方的安息人也不断和罗马发生冲突,强大的罗马已经风雨飘摇。莫米娅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罗马重现辉煌,可是她也知道,这件事非常难,仅仅是与儿子亚历山大之间的矛盾就已经让她十分头疼了。现在听到吕雉的故事,听到赛里丝人由弱小而变得强大的故事,她真正从内心里对遥远的赛里丝人发生了兴趣。
又过了几天,昆图斯接到了亚历山大传达的命令,莫米娅命令他再次前往东方,与年轻的越王探讨增进交流的细节,这一次,昆图斯有了官方的身份,他正式成为罗马的使者,带着大批的扈从和礼物,踏上了东行的旅途。
走出罗马城的前一天晚上,昆图斯进宫向莫米娅辞行,临走前,他对亚历山大说:“请陛下放心,我一定能从智慧与武力一样强大的越王那里得到启示,帮助陛下成为一个伟大的罗马皇帝。”
亚历山大信心满满,依依惜别。
……
锡兰,经过大半个月的谈判,朱罗新王萨尔巴哈首先撑不住了,他从小道消息听说,费罗兹为了能回到朱罗,已经答应把波杜克港送给越人,立刻就急了。波杜克港对朱罗太重要了,如果让越人占据了波杜克港,那么就等于在自己的卧室外面养了一头老虎,以后再也别想睡得安稳了。可是费罗兹发疯了,如果他不答应,那么费罗兹在孙绍的帮助下回到朱罗,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万般无奈之下,萨尔巴哈隐晦的提出,如果越人不让费罗兹回到朱罗,他愿意把波杜克港送给越人。张温听了,不动声色,也没答应,也没不答应,只是说要向大王汇报一下才行。不过,随后几天,他明显的和萨尔巴哈亲切多了。阿卡迪等人也不笨蛋,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一方面对萨尔巴哈的愚蠢咬牙切齿,一方面又十分担心自己的命运。他们各自想着心思,又舍不得割让自己的土地,毕竟他们没有萨尔巴哈那么大的难题,就算吃点亏,也就是少赚点钱的事情。但是为了不让萨尔巴哈把好处全占了,他们也纷纷提出更优惠的条件,试图挽回被动的局面。
就在他们互相试探的时候,张温把萨尔巴哈愿意割让波杜克港的消息传达到了孙绍面前。孙绍一直在等这个消息,自从费罗兹提出愿意把波杜克港给他之后,他就在考虑这件事是否可行。
“惠恕,你觉得此事可行吗?”孙绍指了指对面的座位,示意张温坐下说话。张温谢了恩,然后恭敬的坐在对面,沉默了片刻说道:“大王,波杜克港地理很重要,如果能占据这里,不仅以后可以控制东西商路,获取大量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登陆天竺有莫大的帮助,从这里可以直插天竺腹心,但是……”张温抬起头,直视着孙绍,眼神中明显有担心的神色。
“有什么话就直说嘛,惠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心了?”孙绍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张温笑了笑,在吴国被禁锢了几年之后,他的确变得谨慎多了,差点家破人亡的记忆太惨痛了。
“大王,越国以商立国,而大王之所以能被商人崇敬,一方面是因为大王的政策对商人有利,另一方面是大王对商人的爱护前所未有。大王为了两个商人的死,悍然出兵扶南,灭了扶南,虽然商人们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是他们对大王敬若天神,他们敢于走得更远,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不管他们出了什么事,大王都是他们最大的倚仗。可是,大王,臣想说的是,我越国的兵力连天竺都无法攻克,怎么可能走到更远?这些商人不明事理,他们根本看不到危机所在。”
孙绍没吭声,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眯了起来。张温看在眼里,不由得一惊,下意识的停住了。孙绍出神了片刻,发现张温不说话了,神色也有些拘谨,连忙笑道:“惠恕,你说,危机究竟在哪儿。”
张温暗自松了一口气,本来他有些担心年轻气盛,此时自信心无限膨胀,不喜欢听人说这些不动听的话,可是孙绍并没有露出不悦,相反让他快说,这让他十分高兴。
“大王,如果此时有商人在天竺犯事,被天竺人杀了,我们有实力象征服扶南一样征服此国吗?”
孙绍嚅了嚅嘴,手指在案上敲了两下,笑道:“没有。”
“那到时候商人会怎么看大王?”张温接着说道:“如果只是其他小国,那也便罢了,毕竟我越国鞭长莫及,可是如此大王取了波杜克港,波杜克港成了越国的领地,越国的商人云集,违法乱纪者必多,而朱罗人对此必然记恨在心,万一有人不忿,杀了越国的商人,大王是征朱罗,还是不征朱罗?征朱罗,实力有所不逮,还要冒与整个天竺大陆提早开战的危险,就算胜了,也是惨胜,越国大好的发展形势必然受挫。不征朱罗,商人在越国的领土上被杀,而大王却不能主持公道,大王在商人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而越国汉人的自信心也将受到重大打击,扶南的局势可能不稳。”
张温详细解说了拿下波杜克港的好处和坏处,他不反对波杜克港很重要,但是他说,现在拿下波杜克港,时机还没有成熟,很有可能会给越国带来潜在的隐患。与其如此,不如暂且缓一步,卖个好给朱罗人的同时,也赚取点更稳妥的好处。
孙绍沉吟不语,他已经想到了一些这里面的问题,也和崔谦等人商量过了。可是崔谦等人一直不怕打仗,就怕不打仗,有点唯恐天下不乱的味道,当然极力怂恿孙绍拿下波杜克港,为以后登陆天竺做准备,他们的理由是,大王和曹彰有约定,到时候要一起合击西域,如果不能尽快拿下天竺,怎么配合曹彰?孙绍没有轻易的听崔谦的话,但是他从内心里说,也有冒险先取波杜克港,并逐步蚕食天竺大陆的打算。他要做的,只是在权衡利益,衡量风险和利益的大小。
现在张温明确反对,并提出了更实际的方法,孙绍当然非常感兴趣。
“不管是费罗兹还是萨尔巴哈,他们都不是心甘情愿的让出波杜克港,他们只是迫于形势而已。”张温顿了片刻,又接着更细致的分析道:“不管是答应了谁,这两个人中大王必然要抛掉另一个,而一旦只剩下一个,大王就没有了要挟他们的手段。因此,与其接受波杜克港,二者选一,不如让他们不分胜负,继续争斗下去。臣以为,舍波杜克而取盘越国更为实际。”
“盘越?”孙绍眉头一凛,想了片刻,豁然开朗。盘越国是在孟加拉湾的一个小国,还在掸国之北,是喜马拉雅山和若开山的夹缝处,从那里向西,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肥美的丘陵地带,向东便进入蜀国的永昌郡,那里林深树茂,一直是蛮夷所居,就连朱罗的势力也只是羁縻而已,并不能实际控制,如果孙绍舍波杜克而取盘越,那么不管是萨尔巴哈还是费罗兹,都会十分愿意。而这样一来,蜀和越就算是连在一起,虽然中间还隔着崇山峻岭,但是毕竟在地理上已经连在一起,而且扶南的丛林步兵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挪到盘越国驻扎,不管是防蜀国还是和蜀国联手,准备西进,都十分便利。
舍弃了一个名义上的大港,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表面上看是亏了,实际上是利大于弊。
“惠恕的眼光果然独到。”孙绍赞了一声,又道:“你要是早点到越国来多好啊,偏生你那么难请,居然连默之都请不动你的大驾。”
张温脸一红,有些尴尬。不过孙绍接受了他的建议,他还是十分高兴。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务必要让他们双方都满意。”孙绍站起身,很没有形象的扭了扭腰,又晃了晃脖子:“多少天的一个心事落地了,浑身轻松。”
“那波杜克港怎么办?”张温不放心的问道。
“我不要,但是也不能白不要。”孙绍摸着下巴想了想,笑道:“就让他们搞一个自由港吧,谁都可以来做生意,具体的管理,由几家一起负责。顺便给鸡罗、僧伽罗、潘地亚一点好处,到时候朱罗要翻脸,也要考虑考虑其他几家的心情。”
张温眼珠一转,连连点头。这个办法好,实际好处捞到了,又不用担心以后道义上的责任,可谓是舍名而取利,正符合孙绍一贯的作风。他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在又憋了萨尔巴哈等人几天,让阿卡迪等人把优惠条件提得差不多之后,他才很宽容的说,波杜克港是个大港,这么大一笔财富,越国不想独吞,不如建成自由港,临近的几国都分一些好处,我们越国的宗旨就是大家发财嘛。靠近波杜克港的是朱罗、鸡罗和潘地亚,锡兰岛虽然留得远一点,但是从海路走也近,这样你们四家共同负责波杜克港,大家一起定一个规矩,保证谁也不吃亏。
这个提议一出,萨尔巴哈松了一口气,虽然还是有些不忿,但是总比把波杜克港送给孙绍要好得多。再说了,这个建议他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其他三国却是举双手赞成,他现在说不行,那不仅是得罪越国,更是得罪了其他三国。
鸡罗和僧伽罗当然是欣喜若狂,他们原本没有指望有这样的好处,波杜克港的重要性他们就算不太清楚,也能知道一个大概,能从里面分一点好处,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就连潘地亚王阿卡迪也对越国这个提议十分赞成,他刚刚在其他方面出了血,能从这里补一点回来当然最好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张温随即和诸王开始商谈共管波杜克港的相关事宜,与此同时,孙绍把这件事通报给费罗兹,费罗兹有些失望,孙绍随即对他说,你放心好了,我不要波杜克港,就是怕你回去对国人无法交待。我准备和萨尔巴哈私下进行沟通,看看能不能让你回去,我相信你的本事,只要回到朱罗,朱罗王迟早还是你的。
费罗兹无可奈何的点点头,眼下只能如此,他当然知道孙绍不会那么笨,帮他把萨尔巴哈干掉,直接让他回去做朱罗王,孙绍能帮他回到朱罗重新开始,已经算是大方了。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费罗兹只得接受了孙绍的方案,对于孙绍提出要盘越国的要求,他只是略微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现在他什么也没有,不给孙绍也是别人的,给了孙绍,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孙绍随即又把萨尔巴哈找来,表达了希望萨尔巴哈让费罗兹回到朱罗的打算,回去之后,萨尔巴哈怎么对付费罗兹,孙绍不管,他也保证不帮费罗兹对付萨尔巴哈,前提是,萨尔巴哈要把盘越国割让给越国,孙绍的理由是,盘越国也是越人,我既然是越王,当然希望把所有的越人都收拢起来。
萨尔巴哈盘算了一下,如果没有孙绍的支持,他对付费罗兹的难度应该不大,而如果拒绝孙绍,坚决不让费罗兹回到朱罗,那他在道义上就会居于下风,再加上孙绍的报复,他肯定不是对手,与其如此,不如做个好人,区区一个盘越国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进一退之间,孙绍轻松的拿下了盘越国,而盘越国的国王却还在千里之外,蒙在鼓里。
张温和诸国谈妥了合作之后,孙绍终于露了面,他宴请诸王,席间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涉及生意,在经过预期的谈判之后,阿卡迪等人受够了张温的苦头,他总能把利润算到恰到好处,让你有得赚,但是肯定赚得没有越国多,而要想糊弄他,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张温轻易的就能计算出他们的破绽。孙绍对此知之甚深,他适时的表示了对诸王的感谢,然后又大方的做出一些细微的让步,总算给他们一些安慰,挽回一些面子。
送走了心情各异的诸王,孙绍又和僧伽罗王尼玛尔盘桓了几日,便送费罗兹回朱罗,同时去接收盘越国。经过与萨尔巴哈的谈判,费罗兹被安排在朱罗北边的一块地盘,只有朱罗的四分之一大,而且比较偏僻。费罗兹只能忍气吞声的受了,孤家寡人一个,他想起自己率两万水师赶往扶南时的威风,再看看现在的落魄,心里的滋味不是一般的复杂,好在桑贾伊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在海边分手的时候,费罗兹向孙绍提出,希望孙绍能返还一些俘虏给他,要不然的话,他这样子去赴任,很可能没几天就被萨尔巴哈干掉了。孙绍很为难,他对费罗兹说,我答应过萨尔巴哈两不帮的,现在给你俘虏,岂不是出尔反尔?
费罗兹急了,大王不能见死不救啊,萨尔巴哈肯定派人在那里等我,如果我就这么几个人回去,哪里还有机会为大王效力?
孙绍皱着眉头想了想,最后说,这样吧,你也别急着回去了,就在岸上意思一下,派个人去宣布你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然后调兵和我一起去收盘越国,能有几个人无所谓,反正就是那么一个意思。到时候我让你立功,你立了功,我就好谢你,是还你一些人马,还是从战俘里挑一些人给你,那都名正言顺。
费罗兹大喜,随即派桑贾伊赶到属地,桑贾伊手里有萨尔巴哈亲手签署的命令,那些人倒也不敢明着拒绝,萨尔巴哈埋伏在那里的人见只有桑贾伊,没看到费罗兹,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得让人给了桑贾伊百十个老弱残兵,连兵器都不全。费罗兹就带着这百十个老弱残兵,坚起了自己的战旗,跟着孙绍前往盘越国。
萨尔巴哈听到消息时,正搂着费罗兹的王后,他一手在前王后的细腰肥臀上摸来摸去,一边冷笑一声:“费罗兹脑子被大象踩了,被人当刀使还不知道呢,盘越国那些蛮子是他那百十人就能摆平的?哼,等着给他收尸吧。派人到盘越去,告诉他们,就说杀死费罗兹,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一百十五章 雇佣军
第一百十五章 雇佣军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可是建邺还是有些春寒料峭,枯了一冬的树迟迟没有返青,往年应该早就绿了的枝条悄无声音,如烟一般的树冠在风中无奈的摇动着。
孙权背着手,站在池塘边,看着清澈的池水中两尾鲤鱼出神。明媚的阳光照在他华美的王服上,熠熠生辉,反衬着他的脸色有些灰败。不过四十五岁的孙权不经意之间显出了一些老态,鬓角几茎白发虽然被细心的拔去了,但是眼角的鱼尾纹却无法遮掩。
孙权茫然的时候,经常会无意识的看向西面,目光越过高高的宫墙,只能看到时而晴朗,时而阴沉的天空,根本看不到他想看的小楼,其实小楼里也早已经没有了他想见的人,就算能看到,又有什么用呢。
那院子一直空着,孙权没有赏给任何人,只是安排了十几个奴仆住在里面负责打扫,保持着房屋的整洁,而他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去过,他只是偶尔在失神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看向那里。
吴国最近很清闲,和其他三国都在忙于战事不一样,吴国闲得有些让人不安,似乎被世人遗忘了一番,吴国的朝庭平静得如一潭死水,不见些许波澜,偶尔只有听到从其他三国传来的消息时才略微有些动静,然后很快就归于寂静。
孙权已经很早就不怎么管事了,政事交给了太子孙登,孙登在丞相步骘和大将军陆逊的辅佐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把吴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吴国上下交口称赞,都说太子孙登将来是位明君,吴王孙权有福气,又有度量,自己还这么年轻就放手让太子去锻炼。孙权偶尔听到这些传言,只是笑笑,并不解释,别人都以为孙权是谦虚,只有近侍谷侍知道,孙权是无奈。
孙登的根基已稳,做事又滴水不漏,大事小事都主动向孙权汇报,根本不给任何人一点把柄,谁还能动得了他?
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孙权收回目光,重新静静的看着水中的鱼。
“谷侯,父王在吗?”是孙登的声音。
“殿下,大王在池边观鱼呢。”谷利恭敬的答道。
“是吗?”孙登客气的说道,孙权抬起头,远远的看了他一眼,见他正微躬着腰对谷利说话,嘴角不由得扯了一下,一抹冷笑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请谷侯通报一声,登有大事要向父王禀报。”
“子高。”孙权提高了嗓声叫了一声:“过来吧,什么样的大事,让你这么着急?”
“父王……”孙登向谷利点了点头,一手提着衣摆,一手拿着一张纸,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走过弯弯曲曲的鱼梁,来到水池中的亭榭,在孙权面前三步外站定,抬起手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脸上露出悲戚之色来。“父王,朱君侯薨了。”
“谁?”孙权一愣,随即又想了起来:“朱治?”
“不是老君侯,老君侯两年前就已经过世了,是他的长子朱才朱君业。”孙登眼角湿润了,双手将纸递了过来,吞声道:“朱琬刚刚赶到建邺来报丧。”
“朱琬?”孙权一边接过讣告,一边疑惑的嘟囔了一句:“他是谁?”
“父王,朱琬是朱君侯的长子。”一直站在旁边的孙虑提醒了一句。
孙权愣了一下,恍然大悟:“朱才死了?”他瞪着眼睛,显然有些不太敢相信,直到看见孙登点了点头,他才放松了神情,有些惋惜的说道:“君业(朱才)还不到三十岁吧,正当壮年,怎么……怎么会……”
孙登也觉得难过,朱治为孙家效忠了一生,最后死之前还被孙权剥夺了权利,朱才本来很受孙权信任,正当重用之际,现在又死了,三子朱纬、四子朱万岁都年少而矢,只有次子朱纪还在,不过已经于几年前举家搬去了扶南,据说现在被孙绍安排在夷郡做太守,政绩很不错。在丹杨老家,朱家在几年内就败落了。他更难过的是, 父王明显的老了,虽然他才四十五岁,可是已经显出了老态,连朱治在两年前就死了这样的事情都记不住了。
孙权怅然若失,发了好一会儿呆,才怏怏的说道:“多赏一些钱财,届时你代我去一趟丹杨吧。朱家于我吴国有功,看他的子孙里还有谁能用的,安排个官职,不要让老君侯没了血食。爵位……就由这个朱琬继承了吧。”
“喏。”孙登躬身应是,又说道:“父王,还有一件事,儿臣不敢决断,要请父王斟酌。”
“什么事,还有你断不了的?”孙权瞟了一眼孙登,嘴角一挑。孙虑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的眼神,将他这一抹不快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由得心中一喜,再看向孙登的眼神就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孙登听这种语气已经习惯了,他根本不当一回事,继续心平气和的说道:“奉先大兄发来消息,说他欲与天竺人争锋,奈何兵力不足,问我们有没有兴趣一起出征,并力攻击天竺。”
“并力攻打天竺?”孙权愣了一下,突然来了精神,眉眼也变得生动起来,他高兴的招呼道:“子高,你坐,跟我好好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登谢了恩,在一张石凳上坐下,把情况说了一遍。原来孙绍发来了国书,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他已经击败了天竺水师,控制了整个天竺海,海上的商路已经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派人询问魏吴二国有没有兴趣组织船队去经商,因为地盘扩展太快,越国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大量的机会白白浪费,所以他想请魏吴两人加大商队的规模,一起发财。至于蜀国,在大将军张飞平定南疆之后,他们已经派人穿过南疆,进入天竺,贸易已经在进行之中,就不需要再商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