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大航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zhi
“这么严重?”贺景有些不相信的眨了眨眼睛。
“我敢在兄长面前说空话吗?”虞安咧了咧嘴:“大王有句名言,要做真正的贵族,不是有钱有权就行的,而要有文明的思想和野蛮的身体,有了这两样,哪怕他一文不名,他也是一个贵族,如果只有继承来的爵位和财富,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寄生虫,除了玷污先辈的英名之外,一无是处。”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一百十八章 羊祜
第一百十八章 羊祜
贺景眨了眨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虞安,慢悠悠的说了一句:“世平,你们大王真是位圣人啊。”
虞安也不是傻子,他从贺景的话中听出了不屑的意味,也不争辩:“圣人不圣人的,他好象也不在乎,何况他对圣人的话也经常非议。不过呢,我们越国大多年轻人都很相信这句话的,当然了,我们自己信,并不强求别人信。”
他把别人两个字咬得比较重,贺景听了,脸色一怔,随即又笑了,指着虞安笑道:“世平,你现在蔫坏蔫坏的,我还是别人吗?”他脸上的笑容有些黯淡,收住了话头,长叹了一声:“我们是世交,也就不瞒着掖着了。这次从吴国出来,我肯定回不去了,除了那一万多精兵孙权拿不走之外,其他的,大概都不是我贺家的,六个县哪……”
贺景摇摇头,言语之间十分惋惜。
“六个县而已,值得你长吁短叹的?”虞翻从外面走了进来,正好接上了贺景的话,他一撩衣摆,大马金刀的坐在贺景对面,接过虞安双手递过来的茶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这才笑道:“始新只是一个叶乡,新定、黎阳、休阳都不过是歙县的一个乡而已,其实新都郡也就是两县规模,不到两万户。我真是想不通,贺伯苗那样的人才,怎么会满足于这不到两万户的食邑。你知道你兄长现在的食邑有多少吗?”
贺景脸一红,低下了头没吭声。虞翻对各地的户口很清楚,他还在丹杨呆过一段时间,对贺家的情况也十分了解。贺家最大的倚仗就是这一万多山越精兵,新都县的食邑收入大多要供养这一万多人,剩余的一些收入勉强能满足他们父子的奢糜生活,其实过得并不如表面上的那么风光,要不然的话当初贺齐也不会将贺达送到孙绍这边来。经过几年的打拼,贺达已经成为越国陆军步卒方面的重将,手下同样也掌管着几千人,而他早在两年前就超过了千户侯,得到了一个海州的岛屿做为封邑,这个岛屿虽然户口并不多,但是盛产香料,收入远比新都郡丰厚。更重要的是,贺达虽然脾气很臭,在孙权的手下时没人愿意搭理他,但在孙绍的手下却风生水起,还著书立说,写的那本《论山地丛林战术》连打了一辈子仗的贺齐都表示首肯,可谓是有家有业了。
“你不比你兄长差,只是迟来了几年而已,好好努力,有你发挥的机会。”虞翻安慰贺景道:“当务之急是养好身体,好好熟悉我越国的情况,有机会的话去兵学院听听课,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的。”
贺景呲了呲牙,有些不太情愿,他和兄长贺达原本就有些意气之争,本人打仗确实也有两把刷子,现在反过来要去听贺达讲课,他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虞翻见了,也不多劝,毕竟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
“最近不打仗吗?”
“至少没有大的战事。”虞翻喝着茶,“有陆逊带一万人在那里就够了,大部分人要在扶南整训,你们那三万人……”虞翻撇了撇嘴:“能整出一半就算不错了,那些不足二十的和超过五十的,全部挑出来,该读书的读书,该养老的养老,就不要在军中混了,白浪费钱。”
贺景一惊,按虞翻这么说,他那一万多人最后能剩下三千人也就了不得了。
“你不要急。”虞翻一眼就看穿了贺景的心思,他冷笑一声:“过两天你兄长要随大王回到特牧城了,你去看看你兄长手下的那些人,然后就知道为什么了。”
贺景呐呐的应了一声,不敢再吱唔,心里却打上了一个疙瘩。一万多人一下子变成了三千多人,原本觉得自己很有实力的他现在最多和一个越国普通将军差不多,哪里还有什么优越感。不过再想想程咨、韩综那些人,他心里又有了些安慰,如果按照虞翻说的标准,他们大概最多剩下几百人。
出乎虞翻意料,七月中旬的样子,贺达等人回来了,可是孙绍却没有回来。关兴传达了孙绍的命令,孙绍在盘越国雪山脚下的建了一个夏宫作为避暑之地,关兴这次回来就是把太后、王后等一众人等接到那里去的,特牧城就交给丞相大人了,待到秋末冬初,特牧城不那么热了,他再回来听诸君一年的工作汇报。
虞翻见怪不怪,自从他担任越国丞相以来,孙绍大部分时间都不在都城,要么是在外面打仗,要么是在外面谈生意,国中的事情一向是交给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管理的。不过,这次他有事要向孙绍当面汇报,于是把丞相府的事情交给刚刚立功归来,由丞相长史升为副丞相的张温,自己带着从蜀国赶来的赵云、李严等人和魏国赶来的一些世家代表乘船赶往盘越国。
孙绍见到虞翻,很是诧异,虞翻是个好权的人,对现在这种状态非常满意,忙死也开心,一般不会惊动他,现在居然出现了丞相府不能决断的事,而且要他这个丞相亲自赶来汇报,颇有些反常。
“大王,这两件事,臣都不敢决断,必须要请大王斟酌。”虞翻开门见山的说道:“一是蜀国的事,赵云、李严带了近百名年轻人来,要到兵学院见习。如果是一两个人,那也就罢了,这可是一百多人,而且都是蜀国的权贵子弟,这些人不是那些前途不明的寒门学子,他们学成之后,绝大部分都要回到蜀国去的。蜀国与我边界相临,又多丛林地区,把这些人培养出来,以后会不会成为我们的对手?”
虞翻的口气虽然是在询问,可是他的态度已经很鲜明,他反对这些人进入兵学院学习,而且他不仅是向孙绍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么简单,如果孙绍固执已见,那么他将强谏,甚至有可能和陆绩一样扯住他的袖子辩论,反正这在越国的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的确是个问题。”孙绍抚着下巴,也有些犯愁。刘备死了,诸葛亮想和越国交好,可是却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是越国的各个学院一向对接收非越国的士子并没有限制,如果这个时候拒绝,那岂不是自打耳光?可是要全收下,那的确也是一个隐患,越国之所以能以一国之力平衡大汉的局势,就是因为越国有这样的实力钳制其他三国不要轻举妄动,这其中还包括了实际上并未成熟的蒸汽机和震天雷的作用。一旦其他三国中有一个有实力与越国较量了,那这个平衡就要被打破,很可能会出现其他难以预料的情况。
“这件事我和赵云、李严他们谈一谈,先看看他们是什么想法。”
“请大王慎重。”虞翻接着又说道:“魏国来了一些人,他们要和我越国做生意。”
“做生意?”孙绍有些莫名其妙,开玩笑道:“这样的事情丞相府也决断不了?需要劳动虞公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来,虞公不会是累了,想来休息休息吧?”
虞翻也笑了:“臣累倒不累,越是忙,越是有劲头,大王开疆拓土,臣的确也想来见识一下,却不是这次来的借口。臣相信以大王的仁慈,臣致仕之后,大王一定会在这里给臣留一个小院的。”
孙绍忍俊不禁的笑了:“丞相真是会开口啊,我要是不给,倒显得不够仁慈了。”
虞翻大笑,和孙绍开了两句玩笑,这才收起笑容道:“泰山的羊家、王家,清河的崔家,还有关中的杜家都要来和越国合作,他们口气不小,一开口就要合作蒸汽机和造船。”
孙绍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愣了片刻,才强笑道:“口气的确不小。以虞公看,他们的后面有没有魏王的意思?青州的生意,我们可是一直和孙观合作的啊,他们绕过孙观,直接来找我,这里面透着古怪。”
“臣也正是有这个担心,试探了几次,但是他们都没露出口风,只是说是他们几家自己的想法,应越国的号召而来,因此臣也不好拒绝,只好把他们带到大王面前来了。”
孙绍翻着眼睛想了好半天,还是不能立刻做出决断,只能和蜀国的事一样处理,先见见他们再说。
“丞相,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回去,有张温等人在,想必丞相府还撑得住,你带他们游览一下附近的风光,顺便也实地勘察一下这里的地形,我估计诸葛亮很快就会派人来和你谈开发商道的问题,你实地查看一下,也好心里有数,到时候怎么和他们讨价还价。诸葛亮虽然年轻,却是个做实事的,谈判之前很可能会派人实地查看一番,你可不能被他蒙了去。多花些钱倒不是什么问题,可是被人看轻了我越国,那就不妥了。”
虞翻听了,傲气十足的一抚胡须:“大王放心,臣虽然年过六旬,身体却还过得去,谅来不会落了我越国的脸面。”
孙绍哈哈一笑,他知道就是自己不说,虞翻也不会让诸葛亮占了便宜,但是他对诸葛亮太清楚了,生怕虞翻大意,被他钻了空子,这才难得的提醒他一声,以虞翻的脾气,他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接下来的半个月中,丞相陪着赵云等人在附近游览了一个多月,被孙绍委任主持这里战事的陆逊正好也要第一次巡视附近的地形,便一同随行,有他在,赵云、李严等人算到了知音,他们就这里独特的地形发表各自的意见,探讨用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赵云擅长用骑,对山地地形不如曾经征讨羌地的李严熟悉,李严比陆逊略长几岁,生性又比较自负,对陆逊不是太看得起,觉得他能在吴国做大将军,现在又在越国主持战事,不过是因为他的夫人是孙绍的三姊,并非是他真有什么骄人的战绩。他有这种看法,也并不奇怪,因为陆逊到现在为止除了在征讨山越的战场上立过功之外,并没有在大规模的对外战事上显露风采,说起来甚至还不如李严。
陆逊看出了李严的傲慢,却不动声色,相反显得越发的恭敬,凡事都要向赵云和李严请教一番,他甚至把他们带到了天竺的境内。费罗兹现在实力不济,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寻求孙绍的帮忙,孙绍说,我当初和你们朱罗三国有协议,不参与你们天竺人内部的争斗,所以我不能帮你。当时费罗兹就急了,然后孙绍又说,不过,吴国和他们没有协议,所以我让陆大将军帮你,你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和他联系,需要物资军械什么的,再和我联系,当然了,这是要钱的。于是,费罗兹辖下的天竺国境也被纳入了陆逊的战区。
游历归来,一直在新建的夏宫里陪着大桥、关凤等人的孙绍终于接见了他们,他举行了一个宴会,第一次正式宴请赵云、李严和来自魏国的羊衜等人。当羊衜起身向孙绍行酒的时候,孙绍很和气的举起了酒杯,笑道:“羊君,吴国太子身边有一个与羊君同名同姓的,可是你的宗族么?”
羊衜很奇怪,他虽然是泰山东羊家的人,可是他自己名声并不显,孙绍对他的热情超过了他的预期。他很意外的说道:“竟有此事?外臣实在不知,不过据我所知,泰山羊家没有人到吴国。”
“哈哈,那也正常,羊家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前些年战乱四起,我还以为他是泰山羊家的人呢,看来却是误会了。”
“父亲,会不会是南阳羊家的人?”一个大概六七岁的童子轻声提醒道。他长了一张圆圆的小脸,梳着双髻,眉清目秀,眼神明亮,很难得的是气度沉稳,与年龄颇不相符。
“这位小君是?”孙绍好奇的问了一声。
羊衜还没有回答,正在他身边甩开腮帮子吃的汁水淋漓的孙奉抢先答道:“父王,我知道,他叫羊祜,是瑜姊姊的弟弟,可聪明了。”
羊祜?孙绍一愣,不由自主的多看了羊祜几眼,脑海里猛的跳出来一个人名。羊祜是三国后期的名将,和还在襁褓中的陆抗是齐名的人物,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且是这么一副模样。孙绍眼睛一转,随即就起了心思,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令郎可曾启蒙?”
“回殿下,小子由阿母启蒙,现在跟着姨母读书。”羊祜被孙绍的眼光看得有些怯,不免有些拘谨起来。孙绍一拍脑袋,心道真是废话,泰山羊家是世家,都是家传的经学,这位羊衜本身的水平就不错,他的夫人是大儒蔡邕的女儿,妻妹是大名鼎鼎的蔡琰,现在又住在邺城,怎么可能还没有启蒙。不过,他随即又笑了:“那是经学,武学呢?好男儿,当文武并举,仅仅学文,不过是一个书生而已。”
羊衜一头雾水,孙绍关心得似乎有些过头了吧。羊家不以武名世,再说了,山东世家都不太看得起武人,大汉的名将大多出自山西,而且汉人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重文轻武,但是看不起武人,特别是纯粹的武夫却是由来已久,文武双全当然是好的,但是刻意的专门学武却是没有的。
“未曾。”羊祜老老实实的答道。他到了特牧城之后,因为丞相一直没有答应合作的事,他被羊衜安排跟着姊姊羊徽瑜进宫面见太后、王后,与孙奉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对孙奉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高超武技吸引住了,对习武的兴趣远超过羊衜这样的成年人。
“羊君,令郎面相甚佳,气度沉稳,将来必然是个人才。”孙绍老实不客气的说道:“我非常喜欢,而且看得出来,犬子也非常喜欢令郎,不知羊君可舍得将他留在特牧城做犬子的伴读?”
“这……”羊衜刚要婉拒,孙绍却提出一个不容他拒绝的条件:“造船也好,蒸汽机也好,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了解的,你要想合作,至少要在扶南学院呆上一年半载的才能了解其中关窍,要不然的话,你终究是一知半解。”
羊衜大喜,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连忙点头答应,把其他的几个同行的世家代表羡慕得眼珠子都红了。这也太离谱了吧,和虞翻谈了那么久,一点进展也没有,到了这里,又被拉出去游历,都以为这件事十有**搞不定的时候,孙绍却因为一个小童而给了羊衜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
这个孙绍不会是看上羊家的女儿,却借着羊祜说事吧?那几个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猜测道。他们到特牧城的这段时间,都知道孙绍好色,王宫里有大量的来自各国的美女,羊徽瑜虽然才十三岁,可是这显然不是什么问题,孙绍的夫人夏侯徽嫁给孙绍的时候不过十岁而已。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一百十九章 休养生息
第一百十九章 休养生息
孙绍随即对其他人一道宣布,蒸汽机的研发不仅是越国匠师的功劳,魏吴蜀三国的匠师都有贡献,因此这是所有大汉人都应该分享的荣耀。羊衜等人连连点头,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假,这些空话套话对他们来说不起任何作用,关键是你能不能拿出来大家一起发财。
孙绍接着就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话锋一转,诸位在越国也有几个月了,想必对道术学院的运作情况也不很清楚,开发出这些东西消耗了我们越国大量的财赋,这几年来,我在蒸汽机上投下去的钱比我越国官吏的开销还要多一点,是我越王王室开支的两到三倍,别的不说,在其中起到关健作用的几个大匠师每年的薪酬是每年五十金,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道术学院查问。因此,合作可以,但是我不能白给你们,你们要花钱,当然了,不同的合作方式有不同的价格,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体的事项,丞相府会和你们接触。
羊衜等人互相看看,知道孙绍君臣已经有了方案,以他们对越国君臣的印象,他们知道这一刀砍下来肯定不会轻,可是越国的态度也很明白,不可能白给,不合作他们也不勉强,只能先试着谈谈看了。如果条件实在太苛刻,到时候只好再作打算。
赵云和李严无动于衷,他们很淡定的看着魏国诸人互相使眼色,心平气和的享受着越国的美食。越王的尚食监里有来自各国的名厨,今天请他们吃的是正尝的波斯美食,赵云等人都闻所未闻,正好大块朵颐。
吃完饭之后,赵云和李严并肩回了驿站,进了院子之后,李严没有照例回自己的房间,而是跟着走进了赵云的房间。赵云也没有任何意外的表示,进了屋坐定,让人泡上茶,静静的看着火炭上的铜壶。红红的火光照在他的国字脸上,平添一种暖意。
“君侯,我看越王戒心未去,我们的任务可能要失败啊。”李严开门见山的说道。赵云是刘备部下的老将,但是他和关羽、张飞不一样,为人平和,很少说话,很多时候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只有到了那种关键的时刻,他才显示出他那种如山一般的沉默背后的稳重。刘备进入成都之后,夺了原刘璋部下的良田宅室大封群臣,最后甚至要分成都城外的桑田,活脱脱一副强盗进村的模样,当时降将们敢怒不敢言,跟随刘备打进来的贪图利益不肯说,只有赵云站出来反驳,阻止了一场危机。李严一向自负,但是从那时起,他就对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翊军将军心存几分尊敬。
“有些担心也是正常的。”赵云淡淡的说道:“我们以诚待人便也是了,成与不成的,都在天命。”
李严的眉毛不经意的抖了抖,对赵云这种中庸的态度并不满意。两人沉默了片刻,壶中的水渐渐的响了,咕噜噜的冒着热气,李严看着蒸腾的雾汽,一边提起茶壶泡茶,一边感慨的说道:“谁能想到这热气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越国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又何止蒸汽机。”赵云淡淡的说道,端起茶杯凑到嘴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虽然已经年近七旬,可是他的气息绵长依然非同小可,让正当壮年的李严都有些羡慕不已。
“君侯,你说丞相能不能制出蒸汽机?”李严喝着茶,忽然说道。
“很难说。”赵云应了一声,放下茶杯,闭上眼睛专心致志的品着茶,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嘴里的茶咽了下去,开口缓缓的说道:“就跟在战场上一样,个人再勇猛,也不可能对抗一支训练良好的军队,除非对方的将领是个庸才。”
李严不吭声了,赵云的意思很明显,诸葛亮再聪明,他也不可能比整个越国的道术学院强大,更何况孙绍也不是个庸才,他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诸葛亮还要精明。李严虽然对诸葛亮很敬佩,却还不至于盲从到那个地步。
李严有些无奈,他是想和赵云商量了一下怎么和越国讨价还价的,可是看赵云这个样子似乎并没有什么热情,李严再有心也没用。他有些后悔,觉得刘备当初的安排实在不怎么妥当。
两人喝了几杯茶,各自休息。赵云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清晨在院子里习武练剑,对李严的心急气燥视而不见,也不劝阻,也没有任何不快。李严独自去找了很多门路,可惜一直没有进展,孙绍这段时间一直在宫里休息,偶尔虞翻会去汇报一下谈判的进展,除此之外,孙绍几乎什么也不干,比谁都轻松。
李严关心的事没有眉目,倒是打听出了羊衜等人和虞翻谈判的进展。虞翻开出了几个方式,第一是经销,越国负责生产,然后由羊家、杜家等在各地进行分销,第二是合作开发,在各地建工厂,由越国人负责指导和监制,技术由越国人负责,第三种方式听起来最好,越国和魏国联合开发,技术共享,然后按投入的多少按比例分红。
之所以说是和魏国联合开发,是因为这个方式虽然听起来很好,但是越国开出了天价,来的这几家中没有一个有这个实力能应承下来的,要想接下这个最有利可图的合作,只有几家联合起来,以魏国与越国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
李严不知道具体的数目,但是能让这几个家底深厚的世家都吃不下的生意,那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听说羊衜等人不敢决断,只能先向邺城汇报的时候,他越发的希望诸葛亮能聪明到能以一已之力和整个道术学院对抗的程度。
然而李严最着急的还是自己的事,几天跑下来没眉目,他有些上火了,可是上火也没用,他连孙绍的面都见不着,只好又来找赵云商量。赵云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等着。”
李严肺都要气炸了,原先对赵云的好感顿时不翼而飞,强忍着怒气回了自己的房间,甩掉上衣,刚坐下生了一会儿闷气,有亲卫来报,越王宫派人来请他和赵云入宫议事。
李严目瞪口呆,又惊又喜的穿上衣服和赵云一起进宫。
进了大殿,孙绍招呼他们二人坐下,正题还没有开始,就让人拿过来几张纸,分别送到赵云和李严面前,客气的说道:“二位先请看看这份文件,然后我们再议蜀国士子进兵学院的事。”
李严大喜,迫不及待的拿起文件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却有些糊涂了。这份文件上写的东西和蜀国有什么关系,离着十万八千里呢。
“安息人就这么亡了?”赵云抚着胡须,轻轻的放下手中的文件,大手按在纸上,久久没有离开。这几张纸轻飘飘的,可是李严在赵云的眼中却分明看到了沉重。他重新拿起文件又看了一遍,慢慢的也品味到了一些味道。
这份文件讲的是去年刚刚发生的一场大战,地点在李严不知道究竟有多远的安息国。一个叫阿尔达希尔的人在霍尔米兹达的地方打败了安息王阿尔达班五世,结束了立国四百余年的安息帝国,以其祖之名建立起了萨珊王朝。这场战争的主角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和几乎不披甲的轻骑兵,步卒和车兵在其中几乎是陪衬。
“二位有什么看法?”孙绍笑着问道。
李严看了一眼赵云,赵云抬起按在文件上的手,示意他有话就说。李严连忙笑道:“大王莫非是担心将来西征,会与这样的军队相遇,所以有意加强骑兵的实力吗?”
孙绍一拍手,大笑道:“久闻李正方闻弦音而知雅意,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诸葛丞相夸你没夸错,昭烈王(刘备)临终托命,所托有人啊。”
1...205206207208209...2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