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大航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zhi
“虞翻已经到了建邺,征召陆绩的命令也发出去了,月底就能到,你还是准备准备,立刻出发吧。”陆逊还是那么稳当,一点也看不出着急的意思。本来嘛,他确实不怎么着急,一来他的产业大部分在驻地,根本不需要出海,二来吕范的仗打得烂,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吕范是孙权的亲信,是老将,他越是摔跟头,他这样的新人出头的机会越多,如果不是他不熟悉海战,他也许就主动请缨了,哪会给孙绍机会。
“我的兵船呢?”
“原属甘宁的人马。”陆逊的笑意在眉眼之间一闪而过:“另外还有侯官船厂越海所部,大概有三千多人吧。”
孙绍愣了一下:“甘宁呢?”
“你不知道?”陆逊愣了一下:“上个月刚刚去世。”
“甘宁死了?”孙绍大吃一惊,半天才回过神来,他想了想,又问道:“那他的兵应该由甘瓌指挥啊,怎么交给我了?”
陆逊犹豫了一下,含糊有说道:“原本是由甘瓌继承的,后来他犯了些错,被至尊安排到侯官船厂去了,所以,他的兵就交给你了,大概有一千多人。”
孙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了出来,他点点头:“那好,我要一纸赦令,要不然的话,这兵我没法带。”
陆逊打量了孙绍一眼,点了点头:“没问题。”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正月,孙绍带着一百亲卫赶到了江边,陈海、丁奉二人正在江边等候,看到孙绍时,眼神都有些异样。
“废话别说了,跟我上船。”孙绍一挥手,带着人上了自己的楼船,陈海和丁奉互相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跟了上来。孙绍进了舱,往四下一看,将腰间的环首刀拔出来,拍在案上,眼皮一挑,在陈海和丁奉脸上一扫:“甘瓌犯的什么事?”
陈海嗫嚅了片刻,才低声说道:“杀人。”
“杀谁?”
“一个庶民,他胡说折冲将军的不是,正好被甘瓌听到了,一怒之下,拔刀杀了。”丁奉咂了咂嘴:“没想到这件事被吕壹看到了,告诉了至尊,就……这样了。”
孙绍有些明白了。甘宁死了,孙权本来就有心把他的兵给收了,现在甘瓌杀人,正是给了一个好借口。看陈海和丁奉这副神情,十有**孙权觉得这事办得有些急,所以又把他们拨到自己名下了,外人看起来,孙权这可是为了孙绍才收拾甘瓌的。
“我不管你们有没有怨言,或者是有什么想法。”孙绍敲了敲桌子:“想要折冲将军以后过年过节的还能享受血食,你们就好好跟我打仗。”他从怀里掏出那纸赦令拍在陈海和丁奉面前:“从现在起,甘瓌不再是船厂的苦役,但是也没有官职,只是个庶民,要想官复原职,要他自己一刀一刀的去砍。不过,你们要是敢玩什么猫腻,我保证他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陈海和丁奉互相看了一眼,大喜过望,立刻抱拳施礼:“喏,谨遵将军吩咐。”
“挂我的战旗,出发。”
横海将军的战船伸上了主桅,三艘楼船前后呼应,二十多艘中型船居中,四十多艘小型战船参杂其中,缓缓离开了江岸,沿江而下,直奔东海。
长史虞翻负手而立,一向很牛屁的沈玄拱手站在他的面前,恭敬得象个小学生。早晨的阳光照在虞翻的脸上,照得他眯起了眼睛。看着远处奔流的江水,虞翻撇了撇嘴:“真有你说的那么神?”
沈玄微微一笑:“先生不信我,到时候问问越海不就知道了。”
“那个匹夫,有什么好问的,连船厂都被海盗给偷袭了,亏他还好意思吹嘘,这次到了侯船,你看我不好好的骂他两声,真是丢人。”虞翻转过头,看了一眼二层的飞庐,眉眼之间全是怀疑:“两艘船能打赢两千艘船,这里面没鬼才怪呢,你们不是和苏粗腿套好的吧?”
沈玄吓了一跳,连连摇手:“先生,你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先生不是善周易吗,何不推一推?”孙绍从舱里走出来,伏在栏杆上,笑盈盈的看着虞翻。虞翻眼珠一转,故作不屑:“我的话没人听,说了也没用。”
“先生还没说,怎么知道我就不会信?难道先生说的一定是虚妄之词不成?”孙绍也不生气,慢慢的走下飞庐,揉了揉手腕:“闻说先生除了学问好之外,还有两项绝技,不知道能否请先生一展高明?”
虞翻有些傲气的看了孙绍一眼。他是两项绝技,一项是矛使得好,别看他是个文士,可是一手矛法连江东以使矛出名的徐盛都要让他三分,只是他不屑以武士自居,所以一般不与人交手。另一项是神行术,可日行二百里,而且毫不费力。
“你怎么知道?”
孙绍叹了一声,收起了笑容,很恭敬的向虞翻行了一礼:“先生忘了吗,你当年曾经护卫过先父,先父对先生之恩念念不忘,我虽然年少,未闻亲聆,可是我的三个姊姊却是记忆犹新啊。只是今日才有机会向先生当面致谢,实在是惭愧。”
虞翻听孙绍说起当年的事情,特别是提到孙策,倒也不敢怠慢,连忙还礼:“讨逆将军英特雄才,奈何早逝,让人闻之伤感。”
“唉,先父没有福气,不能与先生长相盘桓。小子有幸,能请先生为长史,真是委屈先生了。”
“不敢。”虞翻再次还礼:“愿为将军效劳。”
孙绍嘿嘿一笑,虞翻虽然口气有所缓解,可是并不真诚,还是客套成份居多。他也不着急,开门见山的和虞翻说起了海上定位的事情。“先生对于天体有何看法,信奉哪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抑或是宣夜说?”
虞翻很惊讶的看着孙绍,眼神中多了一丝惊异,就连沈玄都有些诧异了。
“你还知道宣夜说?”
孙绍很淡定:“当然知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虞翻来了兴趣,眼神变得热烈起来:“那我倒要向将军讨教讨教,我对盖天说、浑天说都有所研究,唯独这宣夜说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学。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天体模型中的一种,与盖天说、浑天说最大的区别是,它不认为天是一个坚硬的壳体,日月星辰都是镶在壳体上,而是认为天是虚无缥缈的,这和后世的太空学说很接近,另外一个就是它对天空是黑色的解释特别先进,它认为天空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没有光的缘故,这和后世观察到的事实也十分接近,所以宣夜说在后世的影响要比盖天说和浑天说更大,但是,宣夜说在汉代却是最不受重视的一种,除了专业研究天象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说,即便是专业研究的,也大多数仅知其名,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虞翻就是这其中的一个,现在一听说孙绍懂宣夜说,顿时来了兴趣。
孙绍一头的冷汗,他也是只知其大概,并不知具体的内容,如何回答得上来,本想胡说两句,可是虞翻是大家,他能糊弄得过去吗?实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犹豫了一下,心一横:“先生大家,难道不知道宣夜说?”
“只知其名,不闻其学。”虞翻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孙绍又看向沈玄,沈玄连忙摇头:“仲翔先生都不知,我就更不知道了,我只是在书上听人说过有这么一个学说,具体什么,一概不知。”
这就好。孙绍暗自松了一口气,既然你们都不知道,那就怪不得我蒙你们了。宣夜说我是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更先进的天体学,干脆趁这个机会先告诉你们,省得马上还要给你们讲为什么大地是个球。
见孙绍一脸的笑容,虞翻有些怀疑的看了沈玄一眼,沈玄也正好朝他看过来,他们明显的有一种预感,好象孙绍的笑容里有些奸诈,有点不可告人的秘密。
“来,我们进舱坐下谈,正好泡上一壶茶,以消这漫漫征途。”孙绍热情的把虞翻请进了舱,吩咐人泡上了茶,正要说话,虞翻却看着案上的勾股定理证明图盯住了眼神:“将军,你这个弦图是从哪儿看来的?”
孙绍一愣:“先生见过?”
“见过,这是我同乡好友赵君卿画的弦图,我怎么能不知道。”
“赵什么?”孙绍大喜,一把拉住虞翻的袖子,急不可耐的说道:“他现在何处?”
虞翻有些厌烦的扯了扯衣袖,孙绍却毫不自觉,死死的拉住他不放。虞翻叹了口气,看这样子自己不说出来,孙绍是不会松手了,久闻这个将军对数术之学感兴趣,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他当然在会稽了,如果不出意外的,现在应该还是担柴自卖。”
担柴自卖?孙绍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牛逼的数学家原本是个打柴的啊,真是浪费。他想了想,二话不说,朝虞翻拱了拱手,很严肃的说:“请先生修书一封,代我诚邀这位赵先生到侯官船厂相候,我要请他入幕,年俸多少,任凭他开口。”
沈玄一听,心里可有些酸溜溜的。他入孙绍的幕,那可是自己贴上去的,现在赵君卿入幕,孙绍却是开出了这么诱人的条件,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虞翻的心情也有些不一样,他是被孙权下命令调过来任职的,自己并不太愿意,他想到建邺做官,对到海上没什么兴趣。可是现在见孙绍对赵君卿这么看重,他倒是很满意。他想起了郭隗,如果说孙绍是燕昭王的话,那赵爽就是那个郭隗,而他岂不就是出将入相的乐毅?
说不定这小子和他爹一样,倒是个能大度用人的。虞翻心中一动,露出一丝笑容:“既然将军相招,那虞翻就修书一封,邀他前往。”
孙如得寸进尺,嘿嘿一笑:“闻说先生有两子均是会稽英俊,如今尚未出仕,何不一并招来,我也好朝夕请益。”
虞翻看了他一眼,心道你倒是不贪心啊,居然连我两个儿子都不放过,亏得我三儿子还小,要不然可能也要被抓来当差了。不过这样也不错,他想了想,点头笑道:“既然将军不嫌他们资质愚陋,那就一并让他们到将军帐下听令吧,怎么说也能挣一份俸禄,免得他们白吃我的。”
孙绍见虞翻开起了玩笑,知道他有些心动了,心中快慰异常,把虞翻的两个儿子拉过来,那虞翻再傲气,也要考虑一下分寸了。这生意做得啊,买一个大的,还搭两个小的。至于钱,娘的,老子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国大航海 第四十七章 月上柳梢头
第四十七章 月上柳梢头
“是个球?”虞翻和沈玄目瞪口呆,互相看看,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了浓浓的怀疑,沈玄咽了口唾沫,张了张嘴,想问什么,又没敢问。虞翻却无所谓,他抚着胡须想了想:“那下面有人吗?”
他的意思孙绍明白,既然大地是个球,那么最直接的问就是,球上面可以站人,球下面怎么站人?那应该人都掉下了啊。这个问题很难解释,从虞翻思索了片刻才问,就可以知道这是他最不能相信的地方。你和他讲万有引力?那可不是一时半会说得清的。
但是孙绍有办法,顺手从旁边拿过一个柑橘,迎着初升的阳光:“先生请看,这上面可有灰尘?”
“有。”虞翻点点头。灰尘虽然很细微,可是在阳光下却无所遁形,看得清清楚楚。
孙绍将柑橘在手中转了一下,用手捏着上面,让虞翻看下面,指着下面球的灰尘说道:“那这个灰尘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虞翻眨了眨眼睛,伸手接过柑橘,在手里晃了半天,这才点点头:“这么说,也有道理。只是……”他苦笑了一声:“原本所谓三才之一的人,在大地上不过是一粒灰尘而已,实在令人沮丧。”
“也许,连大地本身,都只是一粒灰尘。”孙绍又下了一贴猛药,指着前面的滔滔江水:“也许太阳、月亮,都不过是银汉之中的一滴水而已。人又算得了什么?”
“那人在天面前,岂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沈玄默默的插了一句嘴,显得有些怏怏。
“也不尽然。”孙绍摇摇头,胸有成竹的说道:“人虽然不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自由,可是人有智力,凭着这些船,我们不仅可以在大江横行,还可以横绝大海,将来也许可以象鸟一样飞上天空,乘风翱翔。荀子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诚哉斯理。”
“怪不得将军对百工之术这么用心。”虞翻虽然对孙绍高看了几分,可是他的禀性决定了他还是不忘刺孙绍几句。话刚出口,又有些后悔,这当权者都是心高气傲的,才智高的更是如此,孙权号为大度,其容人之量在常人中已是难得,不也是容不下他?更何况孙绍又是个年方弱冠的年轻人。他看了孙绍一眼,正好孙绍也朝他看过来,眼神中带了几分戏谑的笑意,却没有什么怒容。
“赵简子有云,闻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先生忠直,以后还要请先生常相提醒。只是先生的这个看法,我却不能赞同,还要与先生讨教一二。诚以为,道术道术,道为体,术为用。有术无道,术乃无本之木,有道无术,道乃无用之道,对与错都无济于人事。这不过是皮与毛的关系,先生又何必重道而忘术?没有浑天仪,先生观天象不也是不方便吗?”
虞翻笑了笑,没有吭声。孙绍反驳他,是学术探讨,不是发脾气,这很对他的性子。他知道葛衡的浑天仪,也知道葛衡现在是孙绍的宾客,以后难免要借助葛衡的技艺。他岔开了话题,指着案上的千里眼:“这也是葛思真的手艺?”
“正是。”孙绍点点头,嘴角挂着一丝笑:“是他依据从墨经的几句话中悟出的道理所制。”
“墨子的书也能叫经?”虞翻撇了撇嘴,拿起来对着外面看了一眼,后面的话随即咽回了肚子里,老脸一红,为自己刚才口无遮拦有些后悔。儒家经典是多,可是儒家经典里可没有提到过这样的道理,虽然孙绍提醒他这是从墨子里悟出的道理,他也读过墨子,可是说实在的,他愣是猜不出是哪句话讲过这样的道理。
老子嚣张了大半辈子,见谁灭谁,今天在一个后辈面前露怯了。虞翻赧然。
孙权皱着眉头,放下了手中的笔,走出了充斥着案牍的书房,早春的阳光并不刺眼,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他有些酸痛的身子感到一阵轻松。不远处的夹道里,传来铜铃一般清脆的笑声,给肃默森严的车骑将军府增添了几分生气。
“大虎又在玩耍?”孙权的眼角露出了一抹笑容,声音也变得温和了许多。
谷利轻声答道:“正是。听声音,凌家的两个孩子应该也在。”
孙权脸上的笑容随即变得有些黯淡。去年那一战,凌统意外战死,士气大挫,险此被曹操讹诈去了质子,亏得他撑住了,没有被曹操吓住,要不然现在就不能这么自在了。凌统的死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把凌统的两个儿子凌烈、凌封带到将军府里来,交给步夫人抚养,很快他们就成了大虎的小跟班。大虎最近迷上了打仗的游戏,天天穿着孙绍给她做的那副皮甲,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在府里呼啸而过,威风不可一世。
一想到孙绍,孙权的心理就十分复杂,这次迫于内外压力,他让孙绍带兵去征讨东海的海盗苏粗腿,既希望孙绍能够马到成功,一举平定东海,恢复东海的商路,另一方面又怕孙绍立了功,以后实力坐大,会有非分之想。虽说以他的实力现在不怕孙绍有什么野心,可是真要闹到那一步,毕竟不是他想看到的,赢了又如何?百年以后怎么去见兄长?难道说,兄长,你儿子想造反,我把他干掉了?
“奉先能赢吗?”
谷利迟疑了好一会,他不知道孙权说的这个能赢是指哪方面,是打仗,还是别的?以他对孙权的了解,他更偏向于另外的,但是他又不能这么说。
“横海将军兵微将寡,要想打赢可不容易。”
“这可说不定。”孙权缓缓的摇了摇头,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西侧的府第,他虽然看不到后院的小楼,但是他知道,他朝思暮想的那个人就在隔壁,离他不过三五十步远,不过一道高墙,可是,这三五十步远却是他永远也无法跨越的,这道高墙,也无情的阻住了他的目光。“奉先有兄长遗风,于用兵有天赋,从上次交州的战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能以少胜多的人。卫旌那个书生能打什么仗?他要是那么厉害,何必等到奉先去帮忙,才把猎头王给灭了。”
孙权冷笑了一声,没有再说。步骘的上书里刻意的淡化了孙绍的功劳,可是这瞒不过他的眼睛。卫旌是什么样的人他清楚的很,他在崖山口做了几年的都尉,没有一次能够大胜的,这次却突然建功,只可能是孙绍的功劳。但是他又很满意,孙绍不居功,知道自己的处境,也接受这个现实,给他减少了很多麻烦。比如上次在孙匡的葬礼上,如果他跳出来邀功请赏,他就不得不给他增兵,让他做一个真正的横海将军,尽管他不情愿。当然了,现在孙绍手下有近三千人,也算是一个真正的横海将军了,但这是他主动给他的,不是孙绍自己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孙权胡思乱想,漫无目的的在院子里散着步,享受着难得的清闲。这时,门口传来一阵私语声,孙权瞟了一眼,谷利连忙赶了过去,不大一会儿,他拿着一封书札匆匆的走了过来。孙权有些奇怪,谷利一向稳重,今天的脚步可有些急了。
“至尊,桥夫人手书。”
孙权一愣,心猛的停住了,紧接着,又剧烈的跳动起来,一股热血突然涌上了头,他嘎声道:“哪……哪个桥夫人?”
谷利看着有些失态的孙权,眼睛瞟了一下西侧。孙权立刻明白了,有些着急的从谷利手中抢过书札,看着上面绢秀的字迹,他一时有些失神。十九年了,他给大桥写过无数的书札,送过无数的礼物,可是从来没有得到大桥的一个字回复。他处心积虑的制造了很多机会,想要看一眼她,为孙绍办婚事,参加孙绍儿子的满月酒,与其说是为了孙绍这个从子,不如说是为了大桥,就是为了能光明正大的和大桥坐在一起。
可以说,他达到了目的,但是,他知道,那一切都是自己制造的形势强迫的,大桥自己并不愿意,如果不是为了孙绍,她不会跟他见面。
突然接到大桥的亲笔书信,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以前只能在梦里想象的事情。
孙权哆哆嗦嗦的拆开了捆在竹简上的丝绳,虽然他很着急,却还是很细心的解开了丝绳,然后很仔细的把丝绳收起来,揣到怀里,双手握住了竹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稳了一下心情,这才翻开了竹简。
“妾身桥氏于寅时恭候大驾,再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竹简上只有二十一个字,除了那几个固定用语,实际上只有十一个字,但是这足以让孙权刚刚平定了些许的心顿时不受控制的狂跳起来,他面红耳赤、口干舌燥的看着谷利,结结巴巴的说道:“这……这是真的吗?”
谷利不好回答,从孙权出任阳羡长开始,他就是孙权身边的近侍,可以说,整个东吴,他是孙权最贴心,最信任的人,对孙权的心思很清楚,孙权以前写给大桥的信,也是他一手安排人送的。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对孙权的做法表示赞同,对兄长的未亡人动心,哪怕那个是妾,这也是不合伦理的。
“这是桥夫人的手书,不会错的。”
“哦,哦,哦。”孙权连连点头,双手紧紧的握住竹简,抱在胸前,面向西侧看不见的小楼方向躬身施礼,闭上眼睛喃喃自语。多年的梦想一朝实现,让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变得恍若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欣喜若狂。
“至尊,是回个口信,还是……”
“回个口信吧。”孙权虽然激动,还没有到丧失理智的时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寅时,微服的孙权只带了谷利一人,悄悄的出了侧门,站在了大桥的小楼下。院子里空无一人,静悄悄的,墙角几株腊梅怒放,淡淡的清香在院子里弥漫着,自然有的一种甜蜜的感觉。几茎稀稀疏疏的青竹,历冬而不凋,碧绿如新,轻风吹过,哗哗作响。
“臣桥英拜见至尊。”
“嗯。”孙权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面色沉稳,看不过有一丝情绪波动。虽然经过几个时辰的煎熬,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大桥,可是他的脸上却看不出哪怕一点异样。
“请至尊随我来。”桥英转过身,引着孙权上了楼。孙权有些贪婪的看着周围的一切,虽然这座小楼离他的将军府只是一墙之隔,前院他也来过几次,可是这小楼,他却是第一次踏足。
“咯噔……咯噔……”单调的脚步声如同孙权的心跳,一下下清晰入耳。
一道纱闱出现在孙权的面前,纱闱后,是一个模糊的人影。孙权忽然有些失望,他看着随风摆动的纱闱,很有一种拔剑的冲动。
“臣妾桥氏,恭迎至尊大驾,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大桥的声音如同飘动的纱闱一样,淡漠中带着一种虚无感,让人很怀疑她是不是会随时乘风而去。不过在孙权耳中听来,却如闻纶音,刚才的一丝不快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岂敢有劳。”
“请至尊用茶。”大桥再拜了两拜,起身坐好。桥英给孙权奉上茶,便退到一旁。谷利也退到孙权看不到他的地方。不大的小楼上,似乎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两人沉闷着,各自喝着茶,谁也不先说话。
过了好一会,大桥才轻声说道:“从吴县搬到建邺一年有余,多蒙至尊照拂,妾身感激不尽。”
孙权欠身还礼:“本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
“府中人丁单薄,幸承天佑,刚刚添丁,奉先又要出征,妾心甚是不安。”
孙权沉默,他本想说嫂嫂有何不安的,可是这个称呼到了嘴边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只能沉默不语。
“奉先出征前偶尔说起,说东海海盗横行,阻塞商道,影响了生意。他有心为至尊效力,又怕引人猜忌,虽领兵出征,却不知当尽力否。妾乃妇道,不谙兵事,亦知奉先兵微将寡,本无必胜之理,再存此疑惧之心,只怕于公于私皆非幸事,因此甚是担忧。”
1...6667686970...2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