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仕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说着,胡天还真的是扭头就走,让跟着起哄的赵少阳愣了愣,随即跟着出去。临出门的时候,还不忘抛了个飞吻,让赵政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再入仕途 第三百八十九章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刻值千金,这其中**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这个劳动节啊,赵政策还真是好好耕作了一翻。和别人不同的是,人家是白天劳动,而赵政策却是晚上运动。
幸福的时光总感觉过得太快,一转眼,五一假期就要结束了。在邓巧巧的温柔乡里,赵政策又多在京城里耽搁了三天。
最终,赵政策还是在邓巧巧的泪眼婆娑中登上了前往北龙省的飞机。在黑乌市经济特区,还有大把的事情等待着赵政策去做呢,实在是再也耽搁不起了。
高风接任了黑乌市经济特区的市长,可以说是干劲十足。赵政策大婚的这段时间里,高风是把赵政策的那份工作也干了,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
在赵政策的再三要求下,特区的这帮手下才没有去京城参加赵政策的婚宴。另外,这些人也很清楚,凭借自己这些人的资格,要进京城赵家去喝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赵政策第二天才刚进办公室里,高风市长就跑了过来,一进门就呵呵笑着拱手直嚷“恭喜,恭喜。”
赵政策也是笑容满面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两包特工熊猫牌香烟甩给了高风,让高风直感叹很久没有抽到这种特供香烟了。
“老高,这段时间工作还顺利吧。”赵政策笑着问,知道要是出了什么大事情,高风是肯定不敢隐瞒,一定会及时向自己汇报,自己在京城这段时间,没有接到高风的电话,自然就是没有发生什么大乱子。
“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您去京城前布置的事项在进行着。”高风赶紧说,“一切都好,您放心好了。”
“嗯,辛苦了,老高。”赵政策点了点头,“特区刚刚走上正轨,工作可是一大堆。”
“应该的。”高风赶紧说道,“只要大的方向定了下来,我这心里就踏实,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呢。”
“那可不行。”赵政策皱了皱眉头,嘴上却笑着,“老高啊,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要适当放权下去。特区的事情这么多,我们每件事情都去操心,哪里有那么大的精力?”
“是,我今后一定注意工作方法。”高风心中一凛,知道赵政策这话是在提醒自己,忠言逆耳利于行嘛,高风倒也不太在意赵政策的上位者心态。
对赵政策,高风除了感激之外,还非常服气。亲眼目睹一个个干部在赵政策对面轰然倒下,而赵政策好像并没有费吹灰之力,高风非常佩服。
特别是市长冯文丘的倒台,一切都毫无征兆,说双规就双规了。然后赵政策马上找高风谈话,说自己向省委推荐了高风接任市长职务。
赵政策可不想当无名英雄,既然做了好事,那就一定要让对方领情。让高风欠自己这个人情,对赵政策自然是有好处,赵政策心里很清楚这个道理。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高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斗不敢相信。省委的领导说冯文丘出了经济问题,可具体是出了什么经济问题,连高风这个常务副市长都不清楚。
正因为这样,高风才更加惊悚,总觉得赵政策这个年轻的市委书记有些莫测高深,这就是心理作用!
从来市委书记和市长之争都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者居多。高风从来没有见过赵政策这样的斗争方式,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但是高风又还是没弄明白冯文丘究竟倒在哪里,这才是最让人不放心的地方。
当然,不管怎么样,冯文丘的倒台给高风腾出了市长的位置,对于高风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副市长到市长的跃进,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当然,高风也有其独特的背景,那就是高风出自名门高家。不过,高风因为是高家的一个私家子,再加上为人比较孤傲,在高家没有学会忍让,因此在高家并不受待见。
可凡事都有例外,随着高风成了黑乌市经济特区这样重要的地级市的市长,高家老爷子也终于亲自打电话给了高风,进行了一翻鼓励,让高风又受宠若惊的感觉。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尽管,作为正厅级别,在高家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职位。在高家,部级高官都有好几个。只是,高风现在才四十出头,在年龄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尽管,高风和赵政策这样的人不能比,因为赵政策还只是奔三的年龄,却已经是市委书记。而高风还是靠赵政策的提携推荐才任职黑乌市的市长职位。人比人,是要气死人的。
不过,放眼全国,四十出头的正厅实权职位也没有多少个。正因为如此,高老爷子为首的高家才会开始重视起高风这个编外孙子来。
更何况,高风是黑乌市经济特区的市长。官场上明眼人都知道,特区是很有可能在两三年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的。到那时候,高风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跃进入部级行列。
在沿海地区,特区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甚至都是省委常委,在省委拥有话语权。而现在的黑乌市经济特区的一把手是市委书记赵政策,凭借高风是赵政策的左臂右膀的关系,到时候谁能说高风不可以跟着赵政策一起进入北龙省省委常委行列呢?
尽管,高家在赵政策那里吃亏不少,因为高明和高强这两弟兄的关系。特别是赵政策在中纪委工作的时候,对准高家的根据地西南省下刀,要不是赵政策手下留情,高老爷子最得意地孙子高升都要在监狱里度过下半生了。
可即便如此,西南省的省长高中秋也吃亏不少,在省委秦书记的打压之下,一下子失去了再西南省的主导地位。
此一时,彼一时也!在官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尽管高家在赵政策手中吃了大亏。可高老爷子并不记仇,至少表面上是不记仇。
现在,高老爷子在肯定高风的同时,甚至鼓励高风和市委书记赵政策搞好关系。或许,这就是政治,只有利益!
高风算是扬眉吐气了,不管是在黑乌市经济特区,还是在京城高家。而这一切,都归根于高风在黑山市任职常务副市长的时候,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无条件支持当时的市长赵政策。正因为如此,高风取得了赵政策的信任,也获得了赵政策的友谊。
于是,高风成了黑乌市经济特区的市长,前景一片光明!
此时此刻,赵政策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在黑乌市经济特区里。
市长高风和市委书记赵政策一条心,这对于黑乌市经济特区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好事情。至少,北龙省的省委书记吴裘皮和省长李泉友是这么认为的。
而特区的市委常委里面,因为高风对市委书记赵政策的无条件支持,再加上政法书记兼公安局长马风谣,纪委书记曲周全,组织部长周紫兰等和赵政策一条心的市委常委,说赵政策在黑乌市经济特区里就是一言堂,也不过分了。
所以,赵政策现在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可以一心搞经济建设了。这也是赵政策最想看到的局面,这种局面让人振奋!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发展,要想腾飞,大踏步前进,那势必要有一个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毫无疑问,现在的黑乌市经济特区市委领导班子就是非常有凝聚力,也很有战斗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老高,国有企业的改制方面,还要抓紧。”赵政策略微一沉吟,就叮嘱了一声,“特别是金丝纺织厂这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一定要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哪。”
“书记,您是说?”高风微微一愣,这好像不太符合赵政策的一贯作风。要知道,赵政策一直标榜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不要有什么顾虑。可现在,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却突然提出要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尽管,国有资产的流失一直受到中央和北龙省委的重视,可明眼人都知道,在国有企业的改制当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基本上没有办法预防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是过分看重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甚至会有碍于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包括很多说不清的东西,比如知识产权,作价处理机器设备等等。
所以,听到赵政策这么一叮嘱,高风觉得有必要弄明白赵政策的心思,就试探着问道。
“现在有不少国有企业的苗头不好,动不动就以标榜改制为理由,将国有资产作价处理。”赵政策沉声说道,“比如这个金丝纺织厂,我就听说有不少机器设备都进了泰达贸易公司。”
“这不太可能吧。”高风被吓了一大跳,“泰达和金丝纺织厂那可是老对头了。”
“谁能保证金丝纺织厂的厂长王长明和当时的副厂长,现在的泰达老板谢仲夏不是在唱双簧呢。”赵政策冷冷一笑,“据说,当时他们两个人就是在酒后发生争吵的。”
高风又是一愣,这种事情自己都从来没有耳闻,赵政策又是怎么知道的。要不是高风了解赵政策的性格,简直会认为赵政策在无的放矢,凭空猜想。
既然赵政策这么说了,高风知道他一定是有一定的根据,而现在赵政策主动提到这个事情,那肯定有他的用意。
“书记,要不我让风谣同志去调查一下这个事情吧。”高风就试探着说。
“嗯。”赵政策心里一乐,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让风谣同志的政法系统参与调查也好。”
事实上,马风谣早就派人把金丝纺织厂和泰达贸易公司之间的瓜葛查得差不多了,只是怕影响到金丝纺织厂的改制,而一直没有动手罢了。
现在,金丝纺织厂让管理层承包的方案基本上已经成型,纺织厂也逐步走入了正轨。到了这个时候,赵政策可没打算放过像王长明和谢仲夏这样的蛀虫的意思。
当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金丝纺织厂的领导班子其实差不多都已经**了。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说,法不责众。赵政策总不能把金丝纺织厂的领导班子一锅端了不是,那样对金丝纺织厂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赵政策的指示下,马风谣放过了连个技术过硬的副厂长,准备让这两个人戴罪立功,把金丝纺织厂经营下去。当然,这两个人虽然有把柄捏在马风谣手中,其经济问题倒也不也是很严重。
听了马风谣的回报,赵政策也比较认可。在正常条件下,搞技术出身的领导人都还算正派,比较清正,心不那么贪!
可在官场上,有很多时候,你不拿公家的还不行!这一点都不奇怪,你不拿的话,人家也不敢拿,怕你告他啊。就因为这样,清廉的官员干部也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在官场上往往还混不开去。
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国民党内部的高层官员如果过分清廉,那甚至要被通知怀疑为赤党份子。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有此事。
这事情说起来有些残酷,可官场中人很多都是深有体会。随波逐流者在官场中占绝大多数,也许他们碌碌而为,但至少还有一席之地。而那些清廉得有些离谱的官员干部,在官场中是真的很难结交到朋友。
可赵政策是市委书记,对于这样的经济问题确实不太好插手。因此,赵政策才会向高风提到这个问题,让高风主动来开展这个工作。
这样一来,马风谣要动手就名正言顺了。毕竟,这是市政府的决定。
至于保密问题,赵政策倒也不需要担心。前期调查取证工作都已经做好,这个时候只需要去抓人,然后把他们直接送上法庭就行了。
当然,这个动作也不能太快,太快了高风这个市长只怕也要起疑心了,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这倒不是赵政策不信任高风,而是一种策略问题。和搭档一起工作,有些时候不能变成透明的玻璃球,那样或许有一天自己就要被算计,这只是一种未雨绸缪,不怕一万,就怕一万的官场真理。
对高风这个市长,赵政策是无论时候都要略微留一手的。毕竟,高风是高家的人。现在高风已经成了高价重要的一员,也许高风的归属感又增加了一些。为了家族利益,高风以后是否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赵政策其实心里也没有把握。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赵政策不得不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至于金丝纺织厂的厂长王长明和从金丝纺织厂出去的泰达贸易公司老板谢仲夏,在赵政策的眼里其实就是跳梁小丑,蝼蚁一般存在。赵政策根本就不担心他们能做出掀起什么风浪来,一切尽在控制当中!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经典的一心向佛的人心中的理念,这句话用在王长明和谢仲夏等人身上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王长明本来也是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对赵政策这个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可等到金丝纺织厂实施管理层收购,最后还是以王长明为首的厂级领导掌控了改制以后的金丝纺织厂后,王长明终于放下心来,甚至有些自鸣得意了。
因为很多新设备都被鼓捣进了一个新成立的纺织厂里,很多技术骨干也去了那个纺织厂,金丝纺织厂在改制过程当中,大部分不良资产被剥离,而改制后的纺织厂看起来还算红火。
可金丝纺织厂的大部分职工都在骂娘,因为职工们心里很清楚,厂领导们一个都富地冒油了,可职工们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工人们的觉悟一向比农民高,要不也不会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了!于是,金丝纺织厂的职工们纷纷到市政府甚至省政府去告状。
可这些告状都要杳无音讯,犹如石沉大海。
慢慢的,职工们也泄气了,尽管心理上非常不平衡,可也只能大骂“官官相卫,当官的良心都让狗吃了”之类的话语。其实,这也是一种当代的阿q心理,用来释放自己心理上的不痛快,让自己心理平衡一些。
王长明这两个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又在娱乐城里找上一个相好的姑娘。那个姑娘才十八岁,水灵灵的模样,男人都喜欢。当然,对于这种老牛吃嫩草的情景,年轻姑娘是多半不会喜欢王长明这样的老牛的,只是喜欢王长明口袋里的钱罢了。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于是,王长明和年轻的女人各得其需,整日粘在一起。这个时候,王长明早就把家里的黄脸婆给丢在九天云外去了。
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乐极生悲,水满则溢。这其实也符合易经里面提到的变幻规则,盛极而衰,必须防备。
可王长明却万万想不到的,等待自己的下场居然如此凄惨!
再入仕途 第三百九十章
第三百九十章
谢仲夏的泰达贸易公司被查封,谢仲夏本人也被抓走。金丝纺织厂的厂长王长明等三个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被公安人员在会议室里逮捕,让金丝纺织厂的职工们欢呼不听,奔走相告。
此时的王长明,深陷牢狱,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这个时候,王长明对“狡兔死,走狗烹”这一谚语是深有体会。
在不知不觉之间,王长明这一帮金丝纺织厂的高层管理人员成了市委书记赵政策的棋子,不遗余力地替市政府实施的国营企业改制卖力,可最终却落到了这个下场。
当然,王长明等人也是活该,既然选择了当蛀虫,就应该有当蛀虫被消灭的觉悟。只是,人们很难认识自己,更不会承认自己站在道义的对立面!
高风也明白过来了,感情市委书记赵政策是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只不过是让自己下达对金丝纺织厂的调查令罢了。
无论如何,高风都不相信在自己一纸令下,政法书记兼公安局长马风谣领导的政法系统办案效率就这么高,不到十天时间,就把王长明,谢仲夏等人贪污**,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罪名落实,取得了大量确凿的证据。
很明显,马风谣是早就对这个案子进行调查,只是在暗处进行,并没有放到明面上来罢了。
此时,高风算是真正见识了赵政策的手段,领略到赵政策政治上成熟与狠辣一面。
对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高风更是多了些敬佩与畏惧,很是庆幸自己没有选择站在赵政策的对立面。无论是谁,要是有赵政策这么一个政敌,只怕每天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而历史早就已经证明,赵政策的政敌们都在一个个崩溃瓦解,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风也是暗自警惕,不断提醒自己要和赵政策搞好关系,不要被赵政策误解,那样也许就是致命事件。
不过,让高风欣慰地是,除了一些重大方向型的事项,由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常委会议来决定外,对市政府的日常工作,赵政策基本上不怎么干涉。
对人事方面的任命,赵政策也基本上能够做到和高风一起协商,并没有搞一言堂。这也让高风比较满足,起码自己这个特区的市长并不是傀儡,还是有实权。
在很大程度上,高风是有足够的权力实施市长的权限,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够站在经济特区这一舞台上,高风其实已经比较满足了。
高家老爷子的策略倒和高风本人并没有什么冲突,赵政策风头正盛,又有赵家,邓家,秦家胡家等几大势力做后盾,不只是高风,就连高家,现在都没有任何能力与赵政策在黑乌市经济特区惊醒抗衡。
因此,对高风交好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高老爷子也是全力赞同。在官场上,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了高家利益,与昔日的仇敌赵政策搞好关系,也是很有必要,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很简单的道理,高风已经是黑乌市经济特区的市长,而作为经济特区,黑乌市很有可能在三五年内升为副省级城市,而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自然水涨船高,必然成为北龙省的省委常委。如果运气好的话,再加上高风能够得到赵政策的赏识与帮助,高风以市长的身份,成为北龙省的省委常委之一,也是有希望的。
在官场上,想往上面爬,不外乎是三种途径。第一种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上级给消灭或者赶跑,然后腾出了位置,自己坐上去。第二种办法是获得上级的上级的赏识或者帮助,直接跳出既有圈子,通过异地调动或者单位跨越升职。第三种办法是辅助上级,让上级往上升职,而自己水涨船高,坐上上级因为升职而流出来的位置。
对于高风来说,以何种办法来往上爬,最符合自己的利益,并且最具有可行性,已经非常明显了。
第一种办法,是把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赶跑或者消灭掉,基本上是不可能。以赵政策如今的身份地位与实力,高风其实与赵政策已经不是一个档次,尽管高风是市长,赵政策是市委书记,两个人是搭班子的关系。
第二种办法,高风虽然是高家子弟,可高家现在正在走向没落。而高风本人都是借助赵政策的赏识或者是赵政策的需要,才有了今天的特区市长职位。北龙省的省委领导里面,就算有赏识高风的人,也更加顾忌赵正策这个市委书记,绝对不会为了高风而去得罪赵政策,这是肯定的。
于是,第一种办法和第二种办法基本上都是不可行的,第三种办法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第三种办法,看起来也并不是那么糟糕。高家老爷子甚至乐观的预见,也许不要三五年时间,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就要跨越到部级行列。而以高风四十出头的年龄,只要能接任特区的市委书记,不管是否能够成为省委常委,都是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结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而对于赵政策来说,经济特区的领导班子团结与稳定,也是赵政策这个市委书记的首要责任。特区的经济要想腾飞,也离不开高风市长的大力支持。
现在,赵政策已经彻底得到北龙省省委书记吴裘皮和省长李泉友的信任,正在大刀阔斧地对特区进行改革,大力招商引资,进行各种规划项目,特区的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
可即便如此,赵政策答应的在一年内取得日本海出海港口的承诺,也不得不推后了。
黑乌市经济特区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赵政策没有想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会需要如此多的时间。没有办法,在这个年代里,负责各项工程项目的企业效率都不太高。这也不奇怪,这个年代里,国有企业占有主导地位,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已经是一下子不能扭转过来的。
除了通往省城的特级公路因为是承包给香港的几家财务集团,进展顺利进行外,其他的一些工程项目进展速度都不太理想。至少,和赵政策希望的预期结果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赵政策也没有办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些事情急也急不来。
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大力发展,就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性。
事实上,赵老爷子比赵政策更有预见性。当赵政策把这个问题打电话告诉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反倒安慰自己这个得意的孙子别着急,二号首长也早就预见了这个问题。关于日本海出海口的问题,只要能够在两年内取得,也算是完成了预定目标,大功一件。
听到老爷子这么说,赵政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哭笑不得。原来,这一切都在这些老家伙的考虑当中,而只有自己一头热血,冲锋不已!
不过,对于如何取得日本海的出海港口,赵政策倒是比较有信心。赵政策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手段,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先是秦露的达利集团开展了一系列的商业攻势,对朝鲜进行了几个大型项目资金援助,并且在朝鲜的罗津市结交了不少政府官员,为后期动作打下了基础。
接着是市长高风带领着黑乌市经济特区的一帮官员干部,到朝鲜的罗津市进行了友好访问。在秦露的大力促进下,黑乌市更是与罗津市成为友好城市,为双方的后续谈判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