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仕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美莲啊,你的这个报道能不能不发啊,或者是先给我看一下稿子后再发啊。”赵政策讪笑了一声,极力让自己的表情自然一些。
“我保证如实报道,不说一句假话。”美莲却是不买账,“记者如实报道新闻是义务,也是神圣的权力,赵副县长,你不能干涉我的工作吧。”
“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赵政策没来由的火冒三丈,大步离开了,把美莲丢在了后面,让美莲气得直跺脚,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再入仕途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井水问题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井水问题
谢锦绣马上傻眼了,这个赵政策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刚才在座谈会上还是好好的。
“我就报道,看你能够把我怎么样。”美莲恨恨地嘀咕了一句,也是小跑着走了。
其实,这也难怪赵政策生气,黄铁芯办这事情确实有欠考虑,你开座谈会就开座谈会,把自己拉过来干啥。拉过来就拉过来了,还弄了个隐身记者,这不是蒙人吗?
赵政策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恼羞成怒了,哪里还有那么好的修养。
当然,面子是小事情,赵政策觉得这里面的麻烦可不小。
首先,赵政策对谢锦绣的想法有些没底,拉自己来的动机估计也是为了规避风险,让美莲报道座谈会估计是早就想好了,让自己帮他承担一部分风险,以防万一。赵政策这个时候哪里有可能给谢锦绣好脸色看呢,没有冲谢锦绣发火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其次,这个座谈会里确实有很多尖锐性的批评,不适合报道,容易出问题,也会激发领导之间的矛盾。赵政策很是担心,会节外生枝,自己本来是不想掺和进去的。
这个座谈会里面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是一条警戒线哪。在这个时候,赵政策可没有把握去碰这根高压线,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就是去碰,也只能是无用功。要知道,本身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县里的财政很大程度都要依赖于这些摊派费用啊。要是摊派少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工资发放都要成问题了。
另外,也有几个代表对县长尤转顶的政府报告里的一些事情很有意见,报告里说办了51件实事,实际呢,代表们都是不认同的,认为15件实事都没有办好。起码,这报道一出,县长尤转顶对副县长谢锦绣的意见就会更大了,说不定还要怪罪到自己头上来。
甚至,有几个代表对已经当上了副市长的原来西衡县的一把手黄铁芯也有看法,认为很多事情办得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更让赵政策担心的,有人居然将矛头对准了衡北市的市长罗成中,认为罗成中说一套做一套,在电视上说得冠冕堂皇,可实际上文件精神一样都没有落实下来。
可赵政策有什么办法呢,座谈会已经开了。而赵政策的为人原则又决定不能去阻止人家记者报道,况且这个记者还是个漂亮的女孩子。
等到赵政策回到办公室,喝了一大杯的冷茶,冷静下来以后,抓起了办公桌上的电话,给省城的姚小月打了个电话,把这个事情说了。
“啊,政策哥哥,你骂了美莲。”姚小月接到赵政策的电话非常高兴,却又没心没肺地把大事情放过了一边,关心起赵政策给美莲脸色看这个事情来,还真让赵政策有些哭笑不得。
“哪能呢。”赵政策苦笑了一声,“有外人在场,我哪里会骂她啊。”
“政策哥哥,你就不能好好和美莲说吗?”姚小月嘀咕着,继而说,“美莲很有主见,这个事情只怕我是帮不上忙的,每次和她争论问题,我都没有赢过。”
说到这个话题,姚小月的语气里还有气,鼻子里喘粗气呢。
“那就算了,听天由命吧,看她能闯出多大的祸来。”赵政策只好无奈地说,“那我挂电话了啊,好好再想想。”
“政策哥哥,你就这么不想和我说话啊。”姚小月就腻声说道,“可我想和政策哥哥说话呢。”
“小月啊,现在是工作时间呢,我这里的工作一大堆呢。”赵政策只好说,“等我有空了,再给你打电话啊。”
“那好吧。”姚小月明显叹了一口气,“政策哥哥说话要算数啊,别放下电话就把人家忘记了。”女人就是喜欢承诺,憧憬未来。男人则不同,下半身动物,着重于现在。赵政策暗自想着这个是否正确的真理。
一夜无话,第二天,赵政策就领着两个水利专家去了井头乡上井村,说是专家,其实也就是两个搞水利建设的技术人员。
怎么说赵政策也已经是个副县长了,下去视察总要带两个跟班吧,要不怎么体现出领导的高度呢。
赵政策是没有专车的,但是作为副县长,下乡去视察工作还是可以调动小车。赵政策却是坚持只要了一辆很普通的吉普车,让县府办主任曾涛倒是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井头乡的公路和桐木乡原来的老公路路况差不多,吉普车一路颠簸,差点没让赵政策早上吃过的东西给吐了出来。两个技术人员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脸苍白,可也不敢抱怨什么。
见到赵政策,张淑珍很是高兴,赶紧吩咐家里的男人去杀鸡,让赵政策直乐,看来这家是女主当家啊。
“别忙乎,先办正事要紧。”赵政策赶紧摆了摆手说,“你先带我们去那边山上看看吧。”
“好的,我这就陪您去。”张淑珍就笑着说,尽管满肚子狐疑,这打井和山有什么关系啊。那山远着呢,离这有差不多两里路远。
其实,来这之前赵政策就有了腹案,这水位下降了,打井是肯定麻烦,哪个专家来也要打那么深,顶多是改变打井的位置,换汤不换药,没有啥用处的。
张淑珍虽然是个女人,走起路来却是风风火火的,快得很。赵政策还好点,两个技术人员的脚步就有些跟不上了。
“赵县长,这大热天的,您怎么还想爬山啊。”张淑珍一边走一边笑着打趣,没有别的县领导在这,也很自然把副县长中的副字给取消掉了,让赵政策虚荣心略微膨胀了一下。
“呵呵,你不是为打井的事情发愁吗?”赵政策呵呵一笑,“这井我是打不出来的,所以,只能从水上面想办法了。”
张淑珍马上有些明白了,但还是没有信心:“这山上是有几口好泉水,但离村子里也太远了点,怎么弄过去啊。”
“方法总比问题多嘛。”赵政策嘿嘿一笑,“别急,总能找到办法的,这不请了两个专家过来吗?”
这大热天的爬山,还真不是件什么好事情,不一会儿,赵政策的白衬衣就湿透了,还沾上了一些树闲,让赵政策羡慕不已。这份逍遥自在,只应天上有啊。
“就这个了。”赵政策兴奋地说,“老王,老李,你们想想办法,怎么把这水库里的水送到各家各户去。”
“赵县长,这有些难度啊。”老王吓了一大跳,要把这水弄到山下去,倒不是很难,可要送到各家各户去,实在是有些艰难啊,赶紧说。
“没有难度我就不会找你们来了。”赵政策呵呵一笑,“我现在只要你们想办法,先保证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
“您看,我们先开水沟,让这水流到山脚下去,然后储存起来。”老李就说,“村民们就可以到山脚下挑水喝了,基本上可以解决饮水问题了。”
“嗯。”赵政策点了点头,“这只是第一步,但这个方法有点问题,会造成水源浪费。你们想想,要是一条水沟下去,这小水库的水要不了多久就会放干枯了,到时候哪来的水资源进行补充啊。”
顿了顿,赵政策补充说:“我建议用管子接下去,流量不是很大,但可以多接几根,走不同的线路,这样不同的村子有不同的水源,会方便很多。”
“这管子可贵了,还不一定买得到啊。”老王就苦着脸说,“再说,这笔费用谁来出啊。”
再入仕途 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来水的构想
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来水的构想
“赵县长,您看能不能用竹管啊,这山上多的是竹子呢。”张淑珍就马上插嘴说,“只要把竹子里面的竹节打通,流量比钢管还要大,又不用花钱。”
赵政策眼神一亮,马上点了点头。
“可是竹管容易坏,被老鼠什么的一啃,更加没用。”老王就皱着眉头说。
“我看行。”赵政策马上说,“可以考虑用薄膜把竹管包起来,然后在上面盖一层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顿了顿,赵政策接着说:“薄膜和铁丝等问题我来解决,人工问题淑珍同志想办法,技术问题就交给老王和老李了。争取花两个月的时间,先把泉水都引到山脚下,初步解决饮水问题。然后我们再来考虑怎么把水都送到各家各户去,让每个村民在家里就能够喝到自来水。”
“赵县长,您真厉害,一来就帮我们解决问题了。”张淑珍很是感激地说,“喝上自来水是我们不敢想的,只要能有口水喝,多走点路都可以,我们农村人有的是力气。”
“别这么说嘛,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村并不一定就比城里差。”赵政策呵呵一笑,“一切都有可能嘛,何况只是一个自来水呢。我们这个小水库就是个天然的高水塔,我相信技术上面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主要是资金问题,这要一步一步来。”
下山比上山要轻松多了,一路勘察下来,顺便就把管路的线路问题给定了个大概。
“赵县长,我可真服您了。”老王恭维着,“还真没见过您这样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领导,都跑到山顶上来了,这大热天,室内温度都有三十多度。”
“是啊,没说的。”老李也感叹着,“这个工程我和老王一定尽心尽力做好,不然也对不起赵县长您了。”
“嗯,那就麻烦两位了。”赵政策呵呵一笑,“我会给你们局长打个招呼的,这两个月你们就专门驻扎在井头乡了。关于下乡补助问题,暂时就定在十块钱一天吧。”
“感谢赵县长关心。”两个人都很高兴,每天十块钱补助,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啊,跟着这个年轻的领导一起做事情,虽然累点,看来也还算划算的。
“呵呵。”赵政策摆了摆手,说:“我们需要雷锋,但也不能够让雷锋同志吃亏嘛。”
“赵县长您说话就是理论水平高,还能够充分联系实际。”张淑珍很是感动地说,“这些年打井的事情我没少向领导反映,自己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上次座谈会上我也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很多。”
“淑珍同志啊,千万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应该做的。”赵政策摆了摆手,“淑珍同志才是个能人啊,不但自己办起了食品加工厂,而且还不忘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是个好同志哪。”
张淑珍的脸红了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就小打小闹,混口饭吃。”
“现在小打小闹好。”赵政策若有所指地说,“先把制造糖果的技术掌握透彻,不急着扩大生产,等到明年,就会好很多的。”
张淑珍一听,表情有些疑惑,可看了旁边还有两个技术人员,就强行忍住了,没有继续问下去,这个赵副县长是话里有话啊。
“好啦,我们就先回县里了,老李和老王,就麻烦明天开始搬行李过来吧。”赵政策就笑着说,“淑珍同志可要把我们的专家招待好,别亏待了两位老同志。”
“那怎么行呢,您大老远跑来,怎么也要吃了中饭才走。”张淑珍就急了,一把拉住了赵政策的衣袖。
老李和老王偷笑不已,拿眼神往这边瞧,看赵政策怎么应付。
“好吧,那就简单点啊。”赵政策苦笑着摇了摇头,这要是和女同志拉拉扯扯的,影响不太好。再说,时间也确实不早了,该吃中饭了,饿着肚子上路,两个技术员和司机只怕也会有些意见,下次都不愿意跟自己下乡。
“嗯。”张淑珍这才松开了手,“就家常便饭,自家酿的米酒,杀了一只老母鸡。”
来到张淑珍家后,这个敏感的女人还一直记着赵政策在山上那句耐人寻味的话语。等到赵政策尿急从屋后的茅房里出来后,她居然就站在屋后面等着,低声问了句:“赵县长,是不是有什么风吹草动?”
赵政策略微有些尴尬,但还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不是风吹草动,而是今年一直就对私营经济管控得比较严,所以,生产规模控制住,不要让人太惦记了。”
顿了顿,赵政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过了今年政策应该就会有松动,你放心好了。”
“赵县长,您在桐木乡不是大搞木材加工厂和石场吗?”张淑珍就禁不住问了一句。
“那不一样。”赵政策苦笑了一声,只好耐心解释了一句,“那些工厂都是乡政府占有一定股份的,算是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有所区别,明白吗?”
“哦,谢谢赵县长。”张淑珍这才彻底明白过来,“本来我是准备今年把糖果卖到外地去的,看来还要缓一缓。”
“嗯,你能这么想就好。”赵政策满意地点了点头,“吃饭去吧,别多想,以后有的是机会。”
张淑珍的男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眼神有些木讷,但煮菜的功夫却不是盖的,满满一桌酒席弄得是色香味俱全,让众人食欲大振。
赵政策是领导,倒也不太意思太过放肆,吃得稍微斯文一些。可就算这样,也吃了两大碗米饭,更是在张淑珍的频频劝菜之下,又吃掉了一个只怕三两多重的鸡腿,把肚皮都撑起来了。
至于酒,这大热天的,赵政策也就喝了一杯米酒意思了一下,没什么感觉,其他人也不好多劝。
等到赵政策几个出来的时候,张淑珍又提了一篮子的水蜜桃放进了吉普车里,赵政策倒也没有推辞。在农村里,人家送出来的东西,你不收人家的,反而会闹出别扭来,这个道理赵政策是知道的。
不过,这些水蜜桃最后都送给司机和两个技术人员了,三个人笑嘻嘻地表示了感谢,马上瓜分完毕。
回到县里,赵政策闲着无事,翻阅了一下笔记本,发现还有曲庙乡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呢。想了想,赵政策就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小峰县副县长刘正办公室的电话。
“刘副县长吗?您好您好,我是西衡县的赵政策,有件事情想要麻烦您一下。”赵政策笑呵呵地说。
电话那头却是嘀咕了一声:“赵政策是谁啊。”然后就传来了一个比较低沉的声音:“这位同志,如果有什么事情,找你们县领导来谈吧。”
说完,电话就砰地一声给挂断了。这也让赵政策愣了半响,这官威也太大了点吧。
赵政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看来明天真的要去坐曲庙的煤车亲自去见识一下了,赵政策就琢磨着。
赵政策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准备去宣传部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动态出炉。
可赵政策还没来得及出门,办工作上的电话却响了起来,却还是刚才那个叫刘正的副县长的声音,不过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儿,让赵政策有些哭笑不得。
“赵副县长,刚才真不好意思啊,也是我这记性不好,连你的声音都没有听出来。”刘正这话让赵政策一乐,这理由够牵强的了,自己和他没有见过面,能听出什么声音啊。再说,自己接通电话就自报家门了,这名字应该是没有想起来。
“呵呵,刘副县长是贵人多忘事啦。”赵政策嘴上却说着,这忽悠的本事,赵政策可不比他刘正差,“改天我去小峰县给刘哥拜拜码头吧。”
“呵呵,不敢当啊。”刘正打着哈哈说,“我就托大了啊,叫你一声赵老弟,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吧,只要我刘正能够办得到的,一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赵政策知道,自己和刘正属于不同的地区官员,不买自己的账也是正常的。可在官场上,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山不转水转,说不准哪天就碰上了。
刘正不是顾忌自己什么,而是在官场上讲究不轻易竖立一个敌人的,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刘正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打个电话来解释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免得竖立自己这个不明不白的敌人。换做是赵政策自己,也一定会这样做的。
“刘哥啊,有件小事情。”赵政策就笑呵呵地说,“我们西衡县的曲庙乡是和你们小峰县挨着的,当初你们县政府好像下过什么文件,说曲庙乡煤矿的车过小峰县一律免除过路费,有这个事情吗?”
赵政策的话也很委婉,先问清楚到底有没有这个文件,要是没有这个文件,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开这个口了。在官场上,很多事情都是以书面文件问准的,个别领导的口头承诺,那是做不得数,一转身就会翻脸不认人,这也是经常有的,一点都不足为奇。
再入仕途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设路卡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设路卡
“是有这个文件,怎么啦。”刘正的话里透露着惊诧,“我们小峰县好像没有设那个路卡进行收费。”
“那就奇怪了。”赵政策好像是自言自语,偏偏声音足够让刘正听清楚,“我们曲庙乡的人反应,煤矿的车经过小峰县,都要叫十块钱买路钱。”
“这不可能。”刘正的声音很肯定,“要是有设卡,我这个专职副县长绝对知道的。”
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了,赵政策不好说什么,沉默了半响,才冒出了一句:“刘哥,有没有可能是有人私自设卡呢。”
“唉,这个就不大好说了。”刘正叹了一口气,说,“小峰县和西衡县交界的地方,民风彪悍,基本上属于三不管地带啊。”
“可这个问题总要解决吧,这样下去影响太坏了。”赵政策就说。
“赵老弟啊,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啊,派公安过去嘛,他们见了人就跑了。”刘正就说,“要是人去少了,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赵政策只好说:“那由西衡县和小峰县联合出动公安,化妆成便衣,刘哥你看怎么样?”
“这倒是个办法,就是时间方面要配合好,不能让人给跑了,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刘正倒是很爽快地说,“老弟你定个时间吧,我保证小峰县的警察准时赶到。”
“事不宜迟,就定在后天上午十点吧。”赵政策就笑着说,“到时候我也过去,去之前先打电话给老哥,怎么样?”
“看来老弟是存心要捣毁这个路霸啊。”刘正呵呵一笑,“没有问题,有老弟你亲自出马,肯定是手到擒来。”
“那就麻烦老哥了,有机会我请你喝酒。”赵政策就打着哈哈说。
“好的,有的是机会喝酒,就这样啊,先前得罪老弟,还请见谅。”刘正又重新道歉过才挂断了电话,礼节不失。
赵政策没有办法,又来到了西衡县公安局,去找刑警队长马风谣。因为常克林的案件,赵政策和常克林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常克林也经常打电话给赵政策,美其名是汇报工作,其实也就是联络下感情。
在常克林的案件里,马风谣也没有少出力气。到了后来,因为常克林的律师邓巧巧口风不是很紧,让马风谣套出了她的外公居然是政治局委员之一,被吓了一大跳。
此后,马风谣的刑警队基本上成了邓巧巧的专职保镖队了。只要有时间,马风谣都会亲自陪同邓巧巧进行取证工作,根本无视县委书记易华荣那双冒着精光的眼睛了。
有了马风谣的主动配合,取证工作要顺利了很多。最后,刑警队的刘高薪等六人都被判了重刑,最少的都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刘高薪更是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当然,这离邓巧巧及常高林的家人要求把这些刑讯逼供的人枪毙的要求还有不少的距离。
不过,事实上邓巧巧也清楚,这已经是自己能够办到的这个案子最好的结果了。在法庭上,邓巧巧也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精神赔偿的概念。
因为在开庭之前的一个月,京城政法大学的知名教授就开始在法制月刊上面积极讨论了关于精神赔偿的问题,最终得到了法学界人士的认同,这个精神赔偿居然也被法庭部分采纳,几个被告人一共赔偿了常克林家属两万多元。
这个结果让邓巧巧和常克林的家属都能够接受,并没有再提出要上诉到南湖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要求。
期间,赵政策和邓巧巧倒也见过几面。只是,并没有深谈过什么。这倒不是赵政策矫情,而是赵政策认为很多事情都急不来,用瓦罐慢慢熬汤,文火煎熬,效果才会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邓巧巧对赵政策还是很有好感的,回京前甚至还主动跑到了县政府找过赵政策告别。不过,两个人的心态都比较成熟,谈论的都是工作方面的问题,并不涉及到感情方面。
马风谣见了赵政策马上屁颠屁颠地迎出了办公室,连公安局的局长邹天明都被惊动了,赶紧跑了过来。
“赵县长,您来视察工作,怎么也不先通知一声,我好去迎接您啊。”邹天明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用笑容可掬来形容或者更恰当一些。
“呵呵,哪要那么麻烦,我不是有腿嘛。”赵政策没有任何架子,很是亲切地和邹天明握手,“那就去你办公室谈吧,风谣你也过来。”
这个时候,赵政策很自然地称呼马风谣为风谣了,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连马风谣自己都觉得是很理所当然的,显得很是亲切,屁颠屁颠地跟了上来。
邹天明把赵政策请进了局长办公室里,公安局的办公室主任也马上亲自跟了进来,给三个人倒了茶,这才退了出去,顺便把门轻轻地带上了。
“赵县长,您有什么指示?”邹天明点头哈腰地问,还双手敬了一根香烟过来,并帮赵政策给点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