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仕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第二百三十三章 真话
赵政策嘴上却说着:“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赵政策这段话很是顺溜,因为这就是后世里非常闻名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原话,赵政策早就背得滚瓜烂熟,自然是信心十足,胸有成竹。
“政策的理论水平挺高的嘛。”罗成中脑子里一边在不断地消化着赵政策刚才说的理论,一边却是笑着说,“去年你在省委党校时的毕业论文就和中央的思路是一致的,现在中央也大力提倡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那只是提供了一个初步设想,纯粹的学术理论探讨。”赵政策就很谦虚地说,“其实我的毕业论文经过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修改,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直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嘛。”罗成中呵呵一笑,“理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看你现在就是在实践。”
顿了顿,罗成中稍微沉吟了一下:“不过,有些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一些陈旧的习惯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过来的。”
“市长,现在基层的工作是有些难开展。”赵政策苦笑了一声,“有些同志是只能上不能下,只关注自己那一点点小范围的利益,没有大局观念,这次机构改革的阻力还是挺大的,比我预想中的还要艰难一些。”
“要是所有的基层干部都能够象你这样从全局考虑问题,那你们西衡县岂不是要出很多常务副县长?”罗成中就笑着打趣道,“改革总有阵痛,本位主义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的。”
顿了顿,罗成中才很是严肃地说:“当然,对于那些阻止改革的顽固分子,如果不能端正态度,转变观念,该拿下的就要拿下来,历史滚滚的车轮是谁也挡不住的。”
罗成中这话一说,让赵政策对他的印象又增加了不少好感。起码,罗成中市长相对于市委书记徐东清来说,要魄力足得多,也显得有但当,虽然因为收报事件的教训,现在谨慎了很多,但那份魄力还是存在的。
“市长您的指示实在是太及时了。”赵政策马上趁热打铁,“我正准备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提出拿下一两个正科级别的干部。他们啊,整天抱怨,却不做实事,影响有些恶劣。”
“嗯。”罗成中市长点了点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中央现在也提出了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顿了顿,罗成中欣赏地看了赵政策一眼,笑这说,“西衡县光靠你这个懂经济的常务副县长可不行,一个光杆司令想打胜仗,那可很是麻烦的。你还是要多想办法挖掘懂经济管理的年轻干部,好好培养。众人划浆开大船,西衡县这首大船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市长,说到这个政企职责分开,我可是很有感慨。”赵政策苦笑着说,“我们西衡县的国有企业看起来还不错,可实际上已经是羊屎面上光,里面一包糠啊。”
“此话怎讲?”罗成中心中一跳,皱着眉头说。罗成中自认为对赵政策是比较了解的,说出来的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市长,就以我们西衡县的水泥厂为例吧。”赵政策只好说。
“嗯,这个水泥厂我是知道的,算是西衡县比较大的一家国营厂了。”罗成中点了点头,“怎么,水泥厂出问题了?”
“这个水泥厂人员编制太多,都是在吃大锅饭。”赵政策有些痛苦的表情,“再加上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现在连原材料的供应都成问题。水泥厂已经是连续亏损三年了,后劲也不足,现在连买原材料的钱都要找政府帮忙解决,已经面临倒闭。”
罗成中的手指头在茶几上不断地轻轻敲着,赵政策敏感地发现罗成中的鼻头上都已经冒出了汗珠,也禁不住很是感动。通常一个人的鼻头冒出汗珠时,表示这个人心理焦躁或者紧张。鼻子是不会撒谎的,这一点赵政策坚信自己的眼光。
赵政策对罗成中的好感更为增加,认为罗成中不但是个有魄力的领导,而且还忧国忧民,一听到水泥厂的这种状况,居然会急得鼻头冒出汗来。
这也难怪,赵政策接触了太多的领导干部,当他们听到一些坏的消息时,只会训斥人,根本就不会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先说说,还有多少别的企业也是面临这种处境。”罗成中觉得有些头痛,要不是今天和赵政策谈话,还真不知道衡北市的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自己这个市长有些失职啊。这一点都不奇怪,罗成中每次出去视察,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企业好的方面。因为罗成中的脾气本身就有些急躁,就更没有多少人敢说真话了。
“多着呢。”赵政策苦笑了一声,“初步判断,光是我们西衡县,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国营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百分之六十的企业处于亏损阶段。”
“不会这么严重吧。”罗成中被赵政策先前举了个例子,已经稍微有些心理准备,可仍然被吓了一大跳,身子都坐直了些,有些不敢置信的表情。
“西衡县的经济在我们衡北市的六个县当中,一直排在首位。”罗成中沉声说道,“黄铁芯同志就是因为在西衡县主持工作期间,成绩突出,才被提升为副市长的。”
因为今天和罗成中市长谈得比较投机,赵政策也豁出去了,强行笑了笑。
“市长,我们西横向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啊。”赵政策就沉声说道,“不是我赵政策吹牛,西衡县也就在我当副县长期间,农村的经济才有了一些发展。至于工业,事实上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忙于救火,充当救火队员,拆西墙补东墙的。而且,我相信,其他兄弟县的工业企业的状况比我们西衡县还要糟糕。毕竟,我们西衡县还有几个螺丝厂,金属厂在撑着。”
“嗯,你当副县长这段时间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光是大棚种植,就让菜农的收入翻了几番。”罗成中市长点了点头,“正因为这些成绩,市委才会大胆启用你这个才二十出头的干部,让你当西衡县的第一任常务副县长。”
顿了顿,罗成中又笑着说:“你再和我说说国营企业的问题,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你大胆说好了。”
“市长,我再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吧。”赵政策就笑着说,“就说我们西衡县的百货公司吧,在改革开放初期都还是生意红火,一直保持盈利状态。可这才几年,私人商店一出来,这百货公司就顶不住了。服务态度差,质量不过关,价格高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西衡县的百货公司的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看来问题很严重哪。”罗成中皱紧了眉头,有些忧郁地说,“过几天我找相关领导一起开个会议,研究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事情越拖下去,只怕是越难解决。”
顿了顿,罗成中看了赵政策一眼:“政策,你也不能光找问题不解决问题,还是要多想想办法,怎么帮助国营企业走出困境。”
“市长,我现在做的这个机构改革不就是为下一步的国营企业改革扫清道路吗?”赵政策苦笑着说,“周围环境不好,要想谈改革,未免早了些。”
“可你只是盯着西衡县。”罗成中就有些不满意了,摆了摆手,“也罢,你先把西衡县的国营企业生存状况做个书面文件给我,我当作参照物,也好心中有数。现在哪,到下面去调研,越来越难听到真话了。”
赵政策不由自主地撇了撇嘴,心里冷笑着:“你罗大市长整天坐在办公室会见底下的干部,自己不去下面做实地调查,自然是听不到真话。现在却把责任推到底下的干部不说真话上面,未免有些不厚道。”
当然,这些话赵政策再傻,也不会说出来的。
再入仕途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东山再起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东山再起
赵政策曾经给市委书记徐东清当过专职秘书,自然是对市委领导的各项风格了如指掌,也对领导们一天都做些什么事情非常清楚。
当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的时候,赵政策每天一进办公室,屁股还没有坐稳,就马上会陆续进来不少汇报的人,而且是一波接一波,不会间断。
汇报,汇报,就是汇报,一睁开眼睛就是听汇报。这就是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一天的工作。
赵政策觉得当领导这个工作其实完全可以不这么忙,不就是了解情况吗?下去走一走,谁也不惊动,回来什么都清楚了。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发明了这种汇报方式,让官员干部,领导们从此以后都只想着坐在凉爽的空调办公室里听手下人介绍情况,而且是忙得前脚不沾后地,没有丝毫空闲,汇报的人还要依次排队等候,弄得市长市委书记连公民星期天的休息权力都名存实亡,被剥夺掉了。
赵政策就想不明白了,人家美国总统事情应该不少吧,可照样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有时间去旅游度假,偏偏我们的官员干部就这么忙!
有人说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可赵政策觉得这话拿到衡北市来说,就是扯淡。衡北市的领导就是被服务和听汇报,然后下指示。
“好的,坚决执行您的指示。”赵政策满脸恭敬的表情,却接着说,“市长,我弄这个机构改革,得罪人的事情可没少做,估计跑市委市政府告状的人可能也会比较多啊,这心里忐忑着呢,说不定哪天领导不高兴了,就把我给撸了下来,也要下岗啦。”
罗成中市长一听,又好气又好像,禁不住瞪了赵政策一眼,见这小子满脸的似笑非笑的表情,偏偏微微弯着腰,显得很是恭敬,真是啼笑皆非。
“你小子就放心吧,有省委钱书记的上方宝剑,你怕什么?”罗成中没好气地说,“安心做你的机构改革,别捅大漏子,触红线就行。下面的人总会有些意见的,想要做点实事,不得罪人哪里行。要是都怕这怕那,这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了。”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赵政策长出了一口气,好像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似的。
罗成中可不会被赵政策这个假象所迷惑,打趣道:“政策,我好像没见过你怕过什么,丢乌纱帽的事情你也没有少干过。姚副省长的女儿和外甥你都敢揍,章全副市长的儿子,我现在的秘书章小波你照样揍,还敢在刑警队长办公室里把副队长给打得在医院里躺一个星期。”
赵政策嘿嘿一笑,却突然想起了罗成中市长这话里透露着玄机呢,禁不住试探着问了句:“章副市长?”
“章全同志不是一直是衡北市的副市长吗?”罗成中去是故意装傻,反问了一句。
不过,有这句话,赵政策也明白过来了,看来章全是要东山再起了,要不然章小波也当不了罗成中市长的专职秘书。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罗成中市长和章全已经达成了某种协定。
不过,赵政策倒也不是很担心,因为即便上上次揍了章小波,自己也没有把事情做绝。相反,赵政策认为章全应该好好感谢自己,要不然的话就算章全找了再硬的背景,让章小波对王丹进行霸王硬上弓,章小波肯定是逃不了牢狱之灾,有个死对头组织部长王志平,章全只怕想要东山再起,阻力只怕更大。
“哟,我这记性。”赵政策敲了敲脑袋,“很久没见章全副市长露面了,怪想念的。”
“行了,唱戏也要到戏台上去唱。”罗成中摆了摆手,“向华群县长可是很欣赏你,一直说你是他的得力助手呢。”
赵政策没有接话,只是很恭敬地听着,知道罗成中市长这么一说,肯定还有下文,或者这才是他今天找自己过来的主要目的。
果然,有了这个开场白,罗成中紧接着说道:“听说向华群同志和尤转顶同志不太对付啊,你当时也在场,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情?”
“这个……”赵政策可没有心理准备,他们打架关自己什么事情啊,只好支吾着说,“当时是县委常委会议中间休息时间,我在和乔光明同志还有潘建新同志抽烟聊天,就听到卫生间那边有吵闹声音。”
赵政策一边说,一边察看罗成中的表情,见罗成中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知道总要说道说道,罗成中才会放自己出办公室,只好接着说。
“我人年轻一些,跑得也稍微快一些。”赵政策嘿嘿一笑,“两个同志的秘书也太不像话了,领导工作之间有些争议也正常嘛,他们却在卫生间外面打起来了。当时我就大喝了一声,把两个秘书给镇住了。”
“打住,打住。”罗成中不耐烦地打断了赵政策的话语,“别往秘书身上扯,说正事。”
“等我推开了门,见向华群县长和尤转顶主任抱在一起。”赵政策讪笑了一声,接着说道,“我就上去拉住了向华群县长,喝住了尤转顶主任。两位同志也恢复了理智,没有再发生争执。后来县委书记易华荣过来了,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去,后面的情形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听说在易书记耐心做说服工作的基础上,两个同志互相道歉,算是和解了。”
“那你觉得哪个同志占理一些呢?”罗成中市长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赵政策。
“这个……,尤主任通过人大常委会做出来的提议我是不赞同的,怎么说都是党领导一切嘛,人大常委会怎么也不能站在县委常委会上面吧。”赵政策就笑着说,心里却是一咯噔,看罗成中这脸上的表情,只怕是在挖个洞给自己钻,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赵政策稍微一沉吟,就决定这回当个老好人保险一些。
“可人大常委会提建议也是正常的,这不是拿到县委常委会议上来讨论嘛。”赵政策就笑着说,“向华群同志的脾气也急躁了一些,尤转顶同志又是个大嗓门,就这么一点点事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两位同志是都该反省一下。”
“你这不是各打两百大板吗?”罗成中很不满意地说,“向华群同志在这个事情上面是有些不满意的,好像说你去劝架的时候他吃了点亏。”
“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赵政策马上嚷嚷了起来,“您也知道,尤转顶那身材比我还要高大,我哪里拉得住他啊。当时,我也只好把向华群同志拉开了。再说,向华群同志也没有吃亏,尤转顶同志脸上几道血痕可是好几天才消呢。”
赵政策满脸凄然地说:“看来这个事情我得去和向华群同志好好解释解释,这误会可深了,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以后再有谁打架,我怎么也不上去劝架了,直接叫警察同志来。”
“好啦。”罗成中有些苦恼,整个眉头都皱起来了,“才问了一句,牢骚就一箩筐了。”
赵政策这才老实了下来,又是一付毕恭毕敬的表情。
“向华群同志刚刚当上县长,很多事情还需要你这个常务副县长的支持。”罗成中沉声说道,“你们西衡县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你就别瞎掺乎了,越弄越乱。好好做你的工作,有事情也多和向华群同志商量一下嘛。”
“市长,您就放心吧。”赵政策赶紧说,“就这个机构改革,我的头愁得都有簸箕大呢,哪有功夫管闲事。再说,我的级别也不够,哪里敢掺乎。”
“嗯,知道就好。”罗成中只好点了点头,“这个国营企业改革,你要多动脑筋。希望西衡县能够再次走在其他县的前面,让大家都有个借鉴。”
“市长,我们西衡县内部改革我倒是有信心,就是这个上级主管部门的对口问题,还有相关经费问题,都有些麻烦。”赵政策就讪笑着说,“这个机构改革才刚开始,我们西衡县领导的经费就少了一百万的建设资金……”
“政策,这个问题我可以找农委的负责人解决掉,可这对口问题,你们自己也要多琢磨,总不能一个县变一样,这市级机关也有些难办啊。”罗成中稍微愣了一下,随即说,“你们要多沟通,另外,这事情也要多向黄铁芯副市长汇报。”
赵政策心里暗自鄙夷,罗大市长又在踢皮球了,把这种棘手的事情弄到黄铁芯副市长那里去。
“好的,我一定坚定不移地执行您的指示。”赵政策嘴上却说着。
“好了,今天聊得够长了。”罗成中用手揉了柔太阳穴,看来的确是有些累了。
“那我就不打搅您了,您可不能光让我注意劳逸结合,您也要多注意休息。”赵政策就站了起来,“您的指示我都记住了,您就放心吧。”
再入仕途 第二百三十五章 小龙的理想
第二百三十五章 小龙的理想
赵政策回到家里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下来。
“政策哥哥,你回来啦。”小不点一下子就扑了上来,腻在赵政策身上,王语嫣则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史小龙对着桌子上的作业本发呆。
这个情景,自从两个小家伙来了之后,每天傍晚时分都会上演。
这也让赵政策觉得很是温馨,有种家的感觉。事实上,在西衡县的官场上,赵政策也活得很累。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可要琢磨的事情和要对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久了也会有些心烦。
每次回到家里,赵政策就会觉得心静了很多,特别是小不点那奶声奶气的童音,往往让赵政策一天的疲劳和郁闷都一扫而空!
“小龙,怎么啦。”赵政策抱着小不点走了过去,问了声。
“我不会写日记,老师让写日记。”史小龙可怜巴巴地说,“要是没写,明天要被留校。”
“嘻嘻,老师请小龙哥哥吃饭。”小不点就笑嘻嘻地说,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可爱表情。
“嗯。”赵政策把小不点放了下来,笑着说,“写日记首先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然后把一件事情描述出来,最后写点感想。”
“政策哥哥,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啊。”史小龙嚷嚷着,“什么是时间,地点,人物啊。”
赵政策大汗,史小龙画画是很有天赋,怎么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
赵政策苦笑着抬起头看了王语嫣一眼,自己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来知道小龙写作。
“小龙,我们先吃饭好吗?”王语嫣柔声说道,“等吃了饭,姐姐教你写日记。”
“我不要你教。”史小龙有些扭捏地说,让王语嫣有些尴尬,也让赵政策很是诧异,难道小龙早熟?
“那先吃饭,等下我教你。”赵政策就说,已经决定饭后找小龙好好谈谈了。
王语嫣第一天当保姆,吃饭的时候就去给三个人装饭,被赵政策给断然制止了。赵政策只是让王语嫣来照顾两个小孩的,可没想过让两个小家伙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孩子太娇生惯养了,不是好了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在对小孩的培养和教育上面,赵政策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的。
培养方面,赵政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自立,而不是依赖。很难想象,一个人到了读书的年龄,还要人帮忙穿衣服,洗脸,刷牙,那样的人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教育方面,赵政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问题,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管他是多大年龄。
在国内,小孩子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大人都会在小孩摔倒的地方用里踩上几脚,说这地不好,让我家宝贝摔跤了。在农村,如果门槛袢倒了小孩,甚至有家人拿锄头把门槛给挖掉了。
在赵政策看来,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明明是小孩子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就应该自己负责任,关那块地和门槛什么事情?
可家长这么一弄,小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推卸责任。考试成绩不好怪试卷太难。长大了娶不上漂亮媳妇都怪漂亮女人太没眼光看不上自己。最终一事无成怪老天不公平,不给自己机会。做错了事情总是习惯找各种各样的接口,甚至推卸责任,往别人身上赖……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也为今后失败的人生种下了苦果。
国外有些家长就不同了。一个美国妇女带着儿子过马路,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坐在马路上哭。要是国内的有些家长见了,马上会扶起来,抱在怀里,检查有没有弄伤哪里,细细地安慰。可这个美国妇女确实怒火滔天::“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自己不小心摔倒的,还哭鼻子。就你这样,妈妈以后还能够靠你吗?”
所以,在这里,凡是两个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赵政策都招呼王语嫣不要插手,让他们自己去弄。当然,危险的事情比如电开关,火炉什么的还是不让两个小家伙去碰,安全第一,做事情也要有个限度。
至于每天早上的衣服,都是两个小家伙自己穿的。还好,两个小家伙,无论是小不点崔明珠还是史小龙,都吃过苦头。特别是小不点在福利院里,还被吆喝着去服侍别人,做这些事情基本上都不需要大人教,让赵政策和王语嫣省心了不少。
吃过了晚饭,小不点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王语嫣忙着擦桌子洗碗,赵政策却是拉着史小龙进了自己的房间。
“小龙,怎么不要语嫣姐姐教你写日子,可以告诉政策哥哥你的理由吗?”赵政策柔声说道。
赵政策知道,史小龙的血液里流着史华利的血,骨子里充满骄傲于叛逆,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只可以和他慢慢说,不能蛮干,那样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