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都不曾言语的张不疑不悦的说道:“这与陛下有什么关系呢?陛下是爱惜这个人的才能,给与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若是他做错了什么,那都是他自己的问题,与陛下并无关系!”
卢他之脸色一黑,急忙解释道:“左相...我并非是指责陛下,我也是自幼跟随陛...”
“呵,那何须多言?”
张不疑说着,就扭过头不去看他。
韩信饶有兴致的看着远处那些豪强,看了一眼愤愤不平的卢他之,询问道:“他之啊...你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很可怜啊?”
“拖家带口,被迫离家,家产皆无,若是晁错来办理这件事,其中肯定有很多冤枉的人...怎么不可怜呢?”
“亚夫这蠢物虽然不知兵法,但是对这些事倒是看的清,晁错肯定是以家产来划分,大肆抓捕...不过啊,这家产,却不是他们的钱财,应该是所拥有的耕地...他之啊,大汉不许私自开垦耕地,这些人又非立功的将士官吏,也不是继承先祖爵位的豪族,你说他们的耕地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概是买来的吧。”
“是啊,买来的...一地若有百姓二十万,算赋就以二十万人计,豪强抢占土地,将这土地的百姓变成自家佃户,这些佃户被他们所隐藏,例如他们这一年隐了三万佃户,那这三万人自然是无法缴纳算赋,那算赋怎么办呢?当然是多次收取,让其余十七万人分摊,这十七万人交不上,就会破产,成为新的佃户,二十万人的算赋就会转嫁给十万人,五万人,三万人...一年本该收一次的算赋,就会收五次,六次,乃至二十次,三十次...”
韩信不屑的笑了笑,“可曾见过人相食?”
卢他之摇着头。
“那你现在还觉得这些人可怜吗?”
卢他之顿时说不话来。
其余几个将领有些惊讶的看着太尉,太尉何时开始如此关心政务了?这可是太尉说话最多的一次了,说的居然是这些豪强的事情??
周亚夫小心翼翼的询问道:“太尉何以如此上心?”
“我倒是不在意这些事情,只是你们这些人啊,打仗不行,那自然该多去看书,略微知道一些道理,明白是非,若是连这些都不知道,那就是一无是处了...”
张不疑看着惊愕的众人,叫道:“还不拜谢太尉的教诲!”
周亚夫心里大概是知道些事情的,太尉此番召集这些精锐,就是为了培养年轻才俊,方才这番话,似乎也是在吩咐他们不要只沉迷军事,要多读书,只是太尉这个人向来不会好好说话,说什么都要挖苦一下。
不过这也是太尉长久都无法改变的性格了,无论他面对谁,都是这个样子,对高皇帝也敢阴阳怪气,哪怕被抓了还敢说多多益善,对其余大臣就直接是鄙视的态度了....羞与灌绛舞阳同伍,简直就是离谱。
可灌绛舞阳等人在被他鄙夷的情况下见到他还是一口一个大王,行跪拜礼...这就更加离谱。
当太尉领着军队来到陇西郡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这里的郡守领着群臣出来迎接。
还有些百姓也在这里“迎王师”,等到军队到来,众人高呼万岁,官吏们欢呼雀跃,郡守卢卿抛下了身后的诸多官吏,徒步跑到了太尉的车前,整了整衣冠,勐地跪在了太尉的车前,整个人几乎趴在地上,手心超过头顶,“大王!!”
当一位有三千食邑的大汉昌侯就这么毫无形象的跪在车前的时候,陇西的那些官吏们都不由得颤抖了起来。
如今的郡守是相当值钱的,比起后来的太守更有含金量,因为郡还比较少,能担任地方郡守都不是泛泛之辈,在以郡为国的时代,堪称一方土皇帝,尤其是这位卢卿,更是如此,开国之功臣,大汉之彻侯,深受皇帝宠爱,特意被他派到受灾的陇西来帮助当地恢复生产,他用了不到四年的时日就完成了陇西的复兴,大权在握,无人能挡,可就是这般人物,如今弄了一身的土,似乎整个脸都要埋进土里。
….韩信瞥了一眼那跪在地上的人,“是卢卿啊...倒是有些长进,起身吧。”
卢卿急忙起身,又笑呵呵的拜见了诸多将领们。
周亚夫等人与他并不熟悉,可却连忙回礼,此人居然能叫韩信“大王”,能叫韩信为大王的,都不能不敬...那都不是一般人,身毒的冯敬,就因为无意称韩信为大王,被韩信直接开口羞辱,称他“败军之将,不知耻”,就是点名了他没有资格喊自己为大王。而现在韩信并没有反对此人喊自己大王,那此人肯定是很厉害的....
卢卿再也不复原先那刚烈的模样,笑呵呵的站在韩信身边,满脸谄媚,简直就是小人之资,他为大军安排了住所,又扶持着韩信前往休息,此刻跟随在韩信的身后,在韩信吃饭的时候坐在他的一侧,亲自服侍他。
周亚夫等人看着这一幕,皆有些惊愕。
卢他之低声询问道:“周太尉等人也很敬重太尉,可不曾看到他们如此模样,这位郡守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呢?”
张不疑慢悠悠的说道:“卢卿乃是齐人...最早就跟随太尉起兵,听闻曾担任过太尉的亲兵,观摩他的兵法,跟随太尉四处作战,拿到了爵位...他对太尉,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有这样的渊源,难怪此人对太尉如此敬重。
“朝中之事如何啊?”
“大王有所不知...庙堂之事,实在是一言难尽啊...先前群臣弹劾诸侯,晁错上书曰革新,虽不曾提起削藩,可他所提议的政策,却都是削藩之策,诸侯极为不满,甚至发生了诸侯王与国相的冲突,这晁错一边削藩,一边又大搞守陵,以所拥有的耕地为计,无论名声善恶,一律派往守陵,肆无忌惮,若是有官吏稍微心软,就要被他抓起来...庙堂大乱,地方更是如此...晁错将天下都给弄乱了...”
“听闻前不久有六位刺客约定好刺杀晁错,事情被人告发,廷尉抓捕了一百余人,都是与这件事有关系的。”
“晁错随即又上书,说什么要修王陵,群臣震怖,有十六人辞官...上卿吕冲领着人袭击晁错的车马,事情不成,随即自杀...”
卢他之撇了撇嘴,看向了一旁的周亚夫,低声说道:“看吧,让这个人当三公绝对是错误的。”
张不疑忽然骂道:“吕家之犬,居然敢行刺大汉三公?!应当烹杀!!”
在张不疑看来,这显然是不将陛下放在眼里。
而众人一个哆嗦,都不敢接话。
韩信却不惧,他开口说道:“吕家宗族旺盛,很多亲戚,都是没有爵位,也不曾担任官职,却因为吕家的名声而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这些人都被铲除了,他们能不急吗?”
“倒是长那个竖子...呵,将身毒的烂事丢给我,半夜领着人就跑去渡河而逃,我追了许久都没有追上,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跑路....我还以为他急着回来是办什么大事,合着就是为了这点小事?”
….韩信的语气有些冰冷,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
他站在岸边对着那离开的船只破口大骂,而刘长只是得意的朝着自己挥着手。
这不当人的小崽子,仗自己打了,打的酣畅淋漓,然后将麻烦的破事丢给自己,拍拍屁股就跑了!
这番到了长安,看乃公不把你吊起来揍!!
韩信这番话,众人更是不敢接了。
“太尉!!君臣有别!!!安敢辱之?!”
唯独一人站起身来,他神色暴怒,直接将手放在了剑柄上,对着韩信怒目而视。
众人都惊呆了,卢他之更是深吸了一口气。
卢卿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卢他之的脑袋似乎都能放进去....
韩信冷冷的看着张不疑,脸色阴沉的可怕。
“你说什么??”
“汝虽为陛下之师,可若是敢再对陛下不敬,我现在就与汝博命!!血溅五步!!!”
.......
凯旋的军队接近了长安,前军已经看到了天子的黄盖。
将士们很是激动,再次变阵。
韩信从中军的位置上来到了前军位上。
战车行驶而来,远处陪同天子等候的百官们都不由得低下了头,连带着不可一世的晁错也是急忙低下头来。
能让晁错如此忌惮的人不多,太尉算一个。
在看到大汉皇帝的那一刻,太尉的心情顿时就不好了,满脑子都是刘长那嚣张的跟自己挥手告别的模样,想起来都有些牙疼。
可是当着群臣的面,韩信还是会给刘长一点面子的,毕竟是大汉皇帝,自己一下车就抄起鞋履追着他打,可能有点不合适。
刘长急忙上前,韩信也下车,君臣互相拜见。
“老师!您终于回来了啊,我盼着您回来,已经很久了!”
韩信没有回话,只是盯着刘长,笑了起来。
“呵呵呵....”
这笑容看起来不太和善的样子。
而看着师慈子孝的这一幕,群臣都有些感动,看着两人亲切的低声言语,太尉淳淳教诲,陛下面色愈恭,群臣都不由得感慨,多令人感动的师徒情啊。
“老师,身毒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吧?我还以为您半年就能回来,没想到会这么久....那么点小事,还需要这么久的时日吗?”
“呵呵呵...”
“您可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呵呵呵...”
跟随回来的将士还有很多,刘长也是一一接见,周亚夫等人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局面,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将士们要前往校场,而太尉等少数几个人则是要跟陛下一同返回皇宫,就在这个时候,刘长忽然注意到了远处的囚车,有一人披头散发的站在囚车内,看起来狼狈之极,刘长狐疑的询问道:“师父还带回了俘虏?不是说了百乘王等人关押在西庭就好吗?”
而那囚犯勐地抬起头来,急切的看向了刘长。
刘长才看到他的嘴是被堵住的。
“不疑??!!”
刘长勃然大怒。
.
历史系之狼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家父汉高祖 第672章 父视之
「咔嚓~~"
当刘长手撕囚车的时候,韩信的眼角都不由得跳了跳。
当着太尉的面,刘长便直接上前,几拳直接打碎了木栏,随即直接上手开拆,他直接扯断了那几根木头,丢在一旁,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在拆木头,反而像是在撕纸,那么的轻松,那么的惬意,甚至撕的有些赏心悦目,仿佛是在给群臣整活....他片刻之间就将囚车拆了个干净,将张不疑拉了出来,取出了堵嘴的绸布。
众人目瞪口呆,远处站在人群里的诸侯王刘赐都被吓到了。
他低声对一旁的董仲舒说道:「阿父若是被装进囚车,必须得捆绑了双手双脚,还得提防他用身体撞开囚车...这护送的人该有多害怕啊...非人哉!」
董仲舒脸色一黑,「大王,慎言啊,再说就该您进囚车了..」
刘长在救下了张不疑后,张不疑迅速说明了情况,愤愤不平的看了韩信一眼,刘长随即就站在了韩信的面前,低着头,眼神里竟然有些不悦,「师父。」
「如何?」
「我的人是不能受辱的。」
周围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惊疑不定的看着他们,难道说皇帝和太尉就要因为这件事决裂吗??若是这两人刚上了,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因为是你的人,你才能看到他。」
韩信看了张不疑一眼,「绑好了,别总是放出去招来麻烦...祸从口出。」气氛有些严肃,群臣更是不敢言语。
两人上了车,气氛还是有些不对。
群臣低着头,将领们只当什么都没看到,天子的车架缓缓朝着皇宫行驶而去。刘长板着脸,一言不发。
韩信皱着眉头,坐在他的身边,马车刚刚开始启程,两人便大声的争论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卢他之极为担忧的看着这一幕,「这..这可如何是好啊,若是因为这件事坏了陛下与太尉的师徒情谊,唉..」
周亚夫低声问道,「他之啊,你在家中是不是从来不曾跟大人斗过气?」「嗯?」
「这哪里像是天子与三公的争吵啊....」
周亚夫说着,不由得看向了远处的马车,无奈的摇着头,卢他之一愣,随即也认真听起了这两人的争吵声。
「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的三公呢?!」「你为什么不先管好他呢?!」
「他是我的人!有什么过错要被关在囚车里?!」「我是你的老师!!」
「我都已经是当大父的人了!」「那又如何?!」
「反正不许你这样对待我的大臣!!」
「我评价你,何须他一个外人来指手画脚?!怎么?!你现在是当大父的人了,我就评价不得了吗?!」
「翅膀硬了?!」
「我何曾如此说过?!」
卢他之越听越是诧异,整个人都有些懵,他有点明白了周亚夫的意思,这确实不太像是皇帝跟权臣的争执.....怎么听都是一个叛逆的儿子和他的老父亲在吵架啊..
「你不必多虑..陛下年幼失父...自幼生长在太尉的膝下,他们的感情,跟父子没有什么区别...太尉为什么会对张不疑那么生气?你可以想想,你骂自己儿子的时候,有个人来训斥你,让你闭嘴..明白了吗?」
卢他之茫然的说道:「我们这么说,是不是对高皇帝有些不敬??」
周亚夫没有回答,只是平静的看着那渐行渐远的马车,又打量着周边的大臣们,低声说道:「看他们的神色,倒是没有什么蠢物以为陛下与太尉之间出现了间隙,欲行离间之策..」
刘长和太尉几乎是吵了一路,到达
厚德殿的时候,两人还是倔强的别过头,高度一致。宴席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热闹,太尉只是待了片刻,就离开了。
刘长令群臣开始准备赏赐之事,又令张相和左相商谈身毒之事,方才结束了这次的宴席。
张不疑有些愧疚的站在刘长的面前,「陛下...若是因为臣的缘故,使得陛下与太尉不合,臣当万死...臣当时一时冲动....」
看得出,张不疑已经很后悔了。
他倒是不后悔被关押起来,只是觉得自己影响了他们的关系,太尉又多重要,他心里还是清楚的,因此在冷静下来后,他心里是无比的后悔,刘长却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无碍!他这次做的确实过分,身为弟子,就要在老师行为不对的时候及时制止,一味的支持和隐瞒才是不孝的行为....你不必担心,况且,我又不是没跟他吵过...」
刘长这也不是假话,他是整个长安唯一敢跟太后,太尉这两人吵架的存在。
刘长并非是刘盈,纵然太尉,惹怒了他,也敢扭着脖子吼几句,哪怕挨了揍,也不惧怕。
太尉也知道他这浑脾气,两人的争吵最多能持续三天。「不要在意这些了,说说身毒的情况,如何解决的?」
「按着陛下的要求,对身毒进行了划分,在三个地区施行三种不同的政策,同时臣委派了不少官吏,共计四百二十三人,由他们来辅佐当地的君王...另外,已经确定了驻兵的事情,将由他们来承担驻兵的全部费用,而我们则是提供庇护...沿海的港口将全部由我们来治理,但是臣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港口,允许他们的商船停靠,鼓励他们从这里前来大汉进行贸易,另外商定了税赋..他们将统一使用大汉的货币,废除各自的货币,他们将采用大汉的衣冠着装,遵从大汉之礼法...臣还安排了典礼,诸王准备一同前来长安,接受您的册封,成为真正的大汉诸侯...这些事情,我都如实记录了下来,我这就令人取来!」
刘长听着他的话,点着头。
「那我吩咐你的事情?」
张不疑压低了声音「陛下放心吧,臣按着您的想法,对不同的地区的安排都是截然不同的..我接见了浮屠教的人,暗示他们可以与婆罗门竞争...他们也不是什么好鸟,还说想来大汉,被我给拒绝了...我让他们安心在身毒,先击败自己的宿敌再说,不出百年,这里就会变成截然不同的三个天下了..各自都不相同...」
刘长在私下里还交给了张不疑一个密令,那就是让他分化身毒,其实这身毒本来就是个地理概念,要不是孔雀帝国,他们现在还是四分五裂,他们彼此的差距比当初的春秋战国还要大,在孔雀之前,他们都不曾有普遍使用的语言,在不同城市里走动还需要翻译...
身毒这个地方,潜力是极大的,若是遇到一个狠人,来个二代阿育王,哪怕比阿育王弱一点,都会让大汉失去对那边的控制权,大汉想要千里迢迢的打他们,就需要他们保持着四分五裂的局面。
大一统的身毒以逸待劳,大汉也未必能轻易吃的掉。
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太好明着来操办,尤其是在刘长收获了不少身毒人效力之后,总不能当着阿列的面说要挑起这里的矛盾吧?
虽然这里的矛盾已经相当激烈,压根就不需要刘长来挑,但是火上加油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刘长将身毒按着地域,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所施行的政策都不相同,甚至连官吏都不同...刘长特意让张不疑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在北部的大汉官吏大多为法家,中部的则是黄老,南部以儒家...这附和刘长对身毒的三种态度,北部铲除大贵族,在中部无为而治,在南推动汉化...也对应着三种治理办法。
当然,还有就是对他们货币体系的控制,以及在军事力量上的控制等等。「此事太后早已做了决断!!明明白白!既如此,何以收取这财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王妨双手叉腰,对着自家两人训斥着。
吕产脸色通红,咬牙切齿的说着:「低声点!低声点!休要让邻舍们听到!!」
他这位妻,乃是昔日的国相王陵之女,性格类其父,极为火爆刚烈,一点就炸,当初因为刘盈的事情两人常常吵架,吕产不堪其辱,就去找了太后,这王妨毕竟是太后亲自为吕产娶来的,太后即刻出手,将刘盈一顿收拾后,召见了这位王陵女,给她说明了一切,劝说两人好好相处。
可这并没有改变吕产的情况,吕产逐渐发现,两人争吵不是因为太上皇,而是两人本身的性格就差异巨大。
吕产自幼玩到大,贪玩成性,年幼时就驾车博戏,放浪形骸,没有什么大志向,不喜欢读书,若不是因为吕家的身份,怕是连城门校尉都没得做...而王妨则是不同,她跟她阿父一样,刚烈暴躁常常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良人,吕产所做的事情,但凡有一点让她觉得不妥,她就会大声的呵斥,吕产又不愿意被管束,因此两人才会整日的吵架。
吕产此刻脸色羞红,很是恼怒。
「太上皇乃是我堂兄,他送我车辆,我受了又如何呢?本来就是至亲,怎么能说我贪财呢?」
「良人啊...我听闻,太上皇与你一般,也是好车的,他为什么忽然送你宝车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亏欠了你,使得家庭不和,名誉受损...可是,太后早已出面解决了这件事,让他受到了惩罚,家庭不合是因为我们性格不符,您的名誉更是不必多说,太上皇之前,也向来没有好的名誉..您不如实告知,反而收取礼物,这不是君子可以做的事情!」
「我就不明白了...因为我没有名誉,就可以由他来损害吗?这是什么道理?」「我承担了不白之冤,难道我还有错了??」
王妨看着面前的良人,她看起来更急,急的都开始跺脚了。「良人啊,您为何能享受如今的荣华富贵呢?」
「是因为我阿父的功劳!」
「您阿父的功劳只是能让您衣食无忧而已,而您可以出任城门校尉这样的重任,是因为您与太上皇,陛下亲切啊..."
「啊?我们本来就是堂兄弟!」
王妨看到他还是不明白,生气的骂道:「何以如此蠢笨?!难道您觉得太上皇的人情还不如这十几辆宝车吗?!吕家乃是大族,您是长房嫡子,不知多少人盯着您呢!有太上皇的这件事,若是将来有什么事,难道他不会出面帮助您吗?陛下会忘却这件事吗?如今您收下了这些车,那就是还清了人情...您...」
吕产一愣,再次叫道:「蠢妇!我乃陛下之兄弟,这亲情难道还需要什么人情来维系吗?!」
「呵,都是陛下之兄弟,为何二房嫡子就能成为富甲侯呢?陛下在提议节葬之时,就说是二房之意,您看二房可曾说过什么?可曾让陛下偿还??」
吕产更加生气了,「算了,算了,我不与你争执,我将车还了就是,免得你整日唠叨...还什么人情,从未听闻兄弟之间还要什么人情的!」
「你!你!你就留着车自己去玩吧!!」王妨愤怒的骂道。
吕产再次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家,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姑母非要给自己迎娶这么一个妻,整日大喊大叫的,对自己指手画脚的,自己可是堂堂大丈夫,岂能受这样的委屈?!若不是因为她阿父名望太高,又是姑母亲自许配的,自己早就....哼!居然还让自己还了车?还车就还车!!看你还能怎么办
!
吕产今日休假就让家仆们准备好这些宝车,有些依依不舍的打量着这些车,伸出手来摸了摸,这些可都是当初的六马之车啊,自己要骑乘的话当然只能驾四马,不过也能跑!可惜了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