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哈哈哈,若是他们向善,又何必要管束管教呢?”
“先生,孟子也从不曾说人性本善,只是说人性向善,我觉得,任何人,心里都定然有善念...”
“既有善念,大概也有恶念?”
“这...大概是这样的。”
刘盈顿时变得有些迟疑。
“那先生觉得呢?”
“我不治学,也不治国,因此没有理由去想这些东西。”
“这...”,刘盈有些茫然的看着他。
“因为人有善念,因此要施行仁政,不让水遇到石块而迸溅起来,因为人有恶念,因此要管束这水流,不使之逆行...太子要做这天下的双亲了,可不要养出桀纣这样的孩子啊。”
刘盈还在沉思着,就有太医前来,亲自为张良诊断,按着太医的话,张良的身体的确十分虚弱,需要静养。刘盈派人将张良给送了出去,让他先在长安静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返回留地。
刘盈刚回到了宣室殿,刘长就扑了上来。
“怎么样了?怎么样了?”
“唉...长弟啊,留侯病重,需要静养,这是太医亲口说的...我实在没能跟他说这件事啊。”
“你是被留侯给骗了呀!兄长,你直接下令,他还能不服吗?先给他弄到唐国,他再不服也得待着呀!”
刘长恨恨的说着。
“长弟啊,你且勿恼,今日留侯与我同行,我却是知道了一个道理...”,刘盈沉吟着,问道:“你可曾读过孟荀之书?”
“废话!我可是荀子亲传,儒家正宗,岂能不读?”
“那你觉得人之为善?还是人之为恶呢?”
“为善为恶管我屁事?搞这些虚的,是能让我大唐百姓多吃一口饭?还是能让他们能多件衣裳?都是废话!”
刘长骂着,愤愤不平的离开了宣室殿,头也不回。
只剩下一个目瞪口呆的刘盈,呆呆的看着他的背影。
话分两头,栾布这边可就惨了。
“大王...不可啊!!!”
栾布的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刘长脸色不屑,说道:“你怕什么,这是我的命令,有事我扛着!你做便是了!”
栾布脸色苍白,摇着头,“大王慎重啊,留侯乃是开国功臣,劳苦功高,地位非凡,便是先帝也甚敬之,您要绑了他,那是重罪啊,按着大汉律法,当斩,何况,他年纪也不小了,我们岂能对他无礼啊。”
“就是因为他劳苦功高,智谋无双,我才要绑他,要是其他人,还没这个资格呢!”
“大王可曾想过,皇后当有多生气?”
“怕啥,只要将张良送到唐国去,生米煮成熟饭,阿母便是将我打个半死,那又何妨?为了受苦的唐国百姓,我刘长就舍了这屁股!”,刘长说的正气凛然,浑似一代雄主,可栾布不但没有心生敬意,反而是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来给这人当舍人。
若是当初没有给梁王送信,就不会被陛下看重,若是没有被陛下看重,就不会来给这玩意当舍人....
栾布又说道:“可大王方才也说了,太医亲口说留侯病重...”
“呵,留侯素来奸诈,这话也就能骗骗我那无知的兄长,却瞒不过我刘长!留侯何等惜命,又怎么会去做却谷不食这样的荒唐事?他肯定是害怕母后让他留下来辅佐兄长,因此特意在路上饿着,故意放出风去,好能继续回到自己的留地!”
“我唐国虽贫穷,可牛羊还是有的,等把他弄到唐国,我每天亲自喂他吃肉,无碍!”
栾布欲哭无泪。
看到栾布如此迟疑,刘长愤怒的说道:“栾布啊,你平日里总是说自己乃是子夏之高徒,难道子夏的弟子就是这样的吗?我像对待手足那样对待你,你却因为害怕不敢执行我的命令,这就是为臣之礼吗?”
被这话一激,栾布即刻正色,说道:“我乃大王之臣,大王便是让我赴死,我也不会迟疑,我之所以迟疑,不过是为大王考虑,为人臣,不能做害了君主的事情,明知不对还去做,那才是不忠。”
“你并非是害我,我兄长心善,母后又爱我,等留侯去了唐地,我们就说他身体虚弱,不能再出行,将他留下来,他们也不能再如何,顶多便是揍我一顿,并且还会想办法帮我掩盖这件事,正式册封留侯...你不必担心的。”
刘长苦苦相劝,栾布无奈,还是同意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反正他平日里被迫做的荒唐事也不少,绑个留侯又算什么呢?
只可惜了自己一世英名,如今却要做盗贼。
刘长的想法很荒唐,可安排的却很妥当,他先是让栾布准备好亲近,前往唐国的马车,又给张苍写信,让张苍交接,务必留住这个人,留侯在唐,张苍的担子也会减轻很多,沿路的事情,他都想好了,甚至还让栾布提前找一个名医,让名医一路跟着张良,他甚至从曹相那里借来了路引,保证路上没有人敢阻拦,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打探好了张良府邸周围的情况,在一天刚刚天黑的时候,刘长蹑手蹑脚的,与栾布来到了府邸门口。
刘长通过自己丰富的翻墙经验,领着栾布进了院落,小心翼翼的走到了内屋跟前。
栾布看着屋内的烛光,低声说道:“大王,屋内似乎还有别人。”
刘长一愣,迟疑了片刻,咬着牙说道:“定是他的儿子,管他呢?一并绑了!”
刘长带着栾布猛地冲进了内屋。
张良果然在这里,只是,还有一个人也在这里,这个人不太好对付,有些勇力,刘长想拿下他也有一点难度。
樊哙瞪大了双眼,看着破门而入的刘长和栾布。
张良轻笑着,抚摸着胡须,仿佛是在说,我早就猜到了你这一手。
“唐王想做什么?!”
樊哙瓮声瓮气的说着,缓缓站起身来,那熊一样的体格吓得刘长都后退了几步。
“哈哈哈,姨父也在啊....我是来拜访留侯的,既然您也在,那我晚些再来。”
“告辞!”
ps:回到家就开始码字了,还有三章,本来想一起发,怕大家忍不了,写完就发了,先看着吧,争取早点写完剩下的三章。
家父汉高祖 第122章 我年迈,但我儿子年轻啊!
刘长又又又一次趴在床榻上,刘恢又又又一次在一旁抹药。
“长弟啊...我觉得,与其你绑留侯去唐国,不如绑几个太医令更合适一些。”
“我绑太医令做什么?唐国又没人敢揍我!”
“这倒也是啊....”
刘恢摇着头,说道:“但也说不好啊,母后那么忙,都能抽出时日来揍你,说不准将来也能前往唐国揍你啊...”
“唐国那可是我的地盘!便是阿母来了...额...当然,也还是能揍...但是她起码要看在群臣的面子上打的轻一些,是不是啊?”
“长弟啊,如今淮南国一分为二,唐国便是最大的诸侯国,有人百余万,并八九之郡,能随时抽出二十万甲士,上党,太原,代沃地千里,雁门云中久原堆积着无数军械,上郡牛羊无数,更有多处马场...你其实不必担心的...”
“我听闻,张公上任之后,免除唐国三年之税赋,任用能吏,开垦耕地,开矿炼铁,在雁门三次驱逐了匈奴劫掠之军,整个北方,也没有哪国的百姓过的比唐国好,就是最富裕的齐国,过几年也要被唐国超过了...你何必如此呢?”
“这都是谣言!”
“我师傅前几天给我送了信,信里说,唐国穷的连王宫都修不起,他住的屋子,是茅草做的,下雨都会漏雨,这都已经算是唐国最好的房屋了,至于唐国百姓,那活得...”
刘恢是完全不信这话的,当初阿父平定天下的时候,赵,秦的百姓大多逃入太原等地,有的干脆直接钻进山里,等到战争结束才出来,开辟的土地更是数不胜数,后来为了抵御匈奴,阿父又不断的加固雁门,云中等地的城防,囤积物资,几次迁徙周边的百姓前往这里,开发唐地,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
看到刘恢不相信,刘长很是生气,拿出了张苍的书信递给刘恢去看。
刘恢匆匆看完,目瞪口呆,长还真没有说谎!
难道关于唐国的传闻都是假的?唐国真的贫穷到了这种地步??
“你现在知道了吧...兄长可是要去梁国的,那里多好啊,民殷富实,我的唐国,却是那般凄惨...若是唐国也似梁国那般,我也不至于去做绑留侯这样的事情啊!”
听到刘长的抱怨,刘恢无奈的说道:“唉,长弟,你却不要担心,我听闻梁国国库还有不少粮食,我写信给梁国国相,看看能不能抽出一些送往唐国...”
“兄长啊!我大唐百姓绝不忘记你的大恩啊!”
“不必言谢...只是,为何众人都说唐国富裕呢?”
“哼,就是有些小人,看着唐国受苦,却不想慷慨解囊,因此造谣,就是不想帮助我大唐百姓!”
到了晚上,吕后再一次回到椒房殿,此刻的她,已经完全走出了刘邦离开时的那种状态,大概是因为狠狠揍了刘长一顿,看起来精神奕奕,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她板着脸,刘长就趴在一旁低头造饭。
“胆大包天...你怎敢对留侯下手?”
“不是...阿母你打都打过了,还说这些旧事做什么啊...”
“你可知,若是你真的这么做,会有多大的影响?你如此对待有功之人,将来还如何招募贤才为你效力?”
“全部绑过...额,阿母说的对,我错了。”
“还好有舞阳侯在,没让你这竖子犯下更大的错。”
“什么啊,那舞阳侯就是被留侯特意留下来的...他是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啊...这样的人才...唉,阿父有,为何我就没有呢!”
看着刘长龇牙咧嘴的模样,吕后迟疑了片刻,方才说道:“明日,你带上礼物去拜访留侯。”
“不许再对留侯有半点无礼的行为,否则...我非把你埋在你阿父的身边!!听到了吗?!”
“哦....”
........
次日,刘长拖着病躯,带着满满一车的礼物,前往拜见张良。
张良倒是完全没有怪罪的意思,笑呵呵的出门迎接。
刘长认真的行礼,“先前胡闹,还望留侯恕罪!”
“能得到唐王如此看重,臣怎么会怪罪呢?请进来吧...”
张良并没有像别人那样轻视刘长,反而是以对待诸侯王的姿态来对待他,这让刘长很是开心,同时,想要得到留侯的想法也愈发的强盛,他哀求道:“留侯啊,来帮我吧...我一定听你所有的计策,匈奴势大,请您一定要帮我...”
张良抚摸着胡须,“我年迈体弱,实在不能跟着大王前往唐国...”
刘长脸色惆怅,张良又说道:“不过...若是大王遇到了什么事,可以给我写信求助,我若是能帮上忙,也绝不推辞。”
“真的??”
刘长眼前一亮,远程谋士,这也不错啊!
“那您能不能教我谋略呢?”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学,唯独谋略,是无法传授的,这全看个人...”
“不过,大王也不需我来教导,我看大王的计策,谋划甚是慎密,若是没有舞阳侯在,只怕我此刻已经在路上,而皇后也势必会为您掩饰,对外说是派我前往唐国修养....以张苍的性格,就更不会放我离去了...大王的计策看似莽撞,却很是周道啊。”
“哈哈哈,那可不!寡人算无遗策,文武双全!虽管仲乐毅亦不能比!”
刘长顿时咧嘴笑了起来。
张良并没有反驳,只是安静的看着刘长。
刘长这才注意到了站在张良身后的年轻人,这年轻人面相与张良甚是相似,刘长问道:“这难道是留侯之长子吗?”
张良呵斥道:“还不拜见大王?”
张不疑这才急忙行礼,“不疑拜见大王!”
“这个名字取得好啊,不疑,不疑...不疑啊,可曾读书?”
刘长端起长辈的架势,大大咧咧的问道。
张不疑心里一颤,回道:“不曾读太多书...”
“好啊,读书太多反而没什么用,读书知道个大概,便够了,寡人就是如此啊!”
张不疑更加害怕了,不敢接话,生怕下一个被绑的就是自己。
张良抚摸着胡须,说道:“我虽年迈,此子却是健壮,若是大王不弃,可将此子派往唐国,随意给个卑微的官职...”
“啊?好啊!好啊!留侯之子,怎么能做卑微的官职呢,我当以为舍人!”
刘长大喜。
张不疑瞪大了双眼,看着一旁的阿父,您老人家不想去,也不能就这么卖了我啊??坑子啊!!
张良不屑的说道:“此子岂配为舍人?能为大王喂个马,也就差不多了。”
张不疑都快哭了,满脸的委屈。
刘长心里也顿时觉得不妙,有些狐疑的问道:“这...留侯为何如此看轻此子啊?”
“大王不知,此子出生之时,天下未定,我不曾亲自教导..他也读过不少书,也并不愚蠢,奈何,性格暴躁,意气用事,做不得一个谋臣,仅有太守之才....大王若是想要用他,请勿要听从他的计策。”
刘长听到那句太守之才,大手一挥,说道:“留侯之子,定然不凡,我今日便奏请兄长,请他来担任我的舍人!”
张良没有再多说,请刘长吃了一顿饭,这才送他离开。
等到刘长离开之后,张不疑方才委屈的问道:“阿父独爱辟彊,何以恶我?”
“非恶你...只是你性格暴躁莽撞,远不如你弟冷静...先前,我不让你担任官职,就是因为你的性格,我很担心你将来会不会因冲动而犯下大错,如今天下,唐王最善用人,你跟了他,我也就能放心了,留地的事情,你不必担心,就安心跟着唐王。”
“你的性格,不适与中原,在边疆,或许能大有作为。”
张不疑很是不服,可面对强势的阿父,他也不能反抗,只是认真的说道:“将来,我定会当面询问阿父,看我和辟彊的功勋到底是谁的更大!”
张良抚摸着胡须,没有回答。
家父汉高祖 第123章 这叫舍人?
就这样,虽然没有得到张良,刘长却又得到了一位舍人。
虽然这位舍人不是那么的情愿。
当召平和栾布看到他的时候,也是笑呵呵的前往迎接,得知其身份,栾布大惊,问道:“我听闻,留侯有一子,年十五,便做的侍中,可是阁下?”
张不疑的脸色更是难看了,他回答道:“那是我弟,我乃留侯长子。”
召平说道:“既是为兄,才能定是胜弟一筹,大王又得一贤啊!”
张不疑这才称不敢,脸色稍缓。
又多了个人可以帮着抓唐王,栾布和召平都很开心,栾布便开始交待了起来,“我们这位大王啊,有些顽劣,既做了舍人,平日里便多跑跑,练练武,强身健体,否则就无法尽职了...”
“啊?当舍人还要练武?”
张不疑一头雾水,茫然的看着面前两个人。
“等等!”
召平忽然叫着,只见两人快步走到窗边,偷偷看了一眼,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回到了张不疑的身边,解释道:“若是屋内安静了下来,那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大王跑了...”
“跑??大王会跑去哪里?”
“那就说不好了,最近我和栾布又发现了一处大王的窝点,就在鲁元公主的府邸。”
“要随时戒备...还有,不要相信大王的话...”
“对,若是大王命令你去做一些事,不要急着去做,先来问我们...”
“每天记得在大王的小战车上做记号...”
两人说着,忽然停了下来,猛地又冲到了窗口,看了一眼,这才松了一口气,回到了张不疑的身边。
而此刻,张不疑眼里满是对未来人生的绝望!
老子要回留地啊!!!
太子的登基仪式也如约而至,刘盈很紧张,这些时日里,每天都是将陈平等人留在自己身边,询问自己该注意什么,而皇子们是很开心的,包括如意在内,他们都很期待这一天。
如意本来是不能留在皇宫里的,奈何,太子强留,还想让他暂住储殿,刘如意哪里敢,最后便是找了个空殿,让他暂且住下来。
刘如意走进天禄阁的时候,昂首挺胸,仿佛是来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样。
刘长不屑的看着他,猛地伸出手来,问道:“师傅!如今天下最小最弱的诸侯国是哪里啊?!”
盖公瞥了他一眼,说道:“韩。”
“额...四哥,不好意思啊...我本来是想...”
刘恒摇了摇头,毫不在意。
“呵,如今又开始凶上了?也不知道当初是谁,在我走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我不要走。”
“你放屁!我那是为了给唐国百姓谋福!非真心!”
刘长急忙狡辩。
刘如意拜了盖公,又坐在了众人的身边,刘恢急忙问起了封地里的事情,毕竟,他们也要前往封国了,需要积累一些经验,此刻的刘如意,已经没有了平日里的狂妄,看起来收敛了很多。
“多听少做,这就是我给你们的建议,你们根本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可以做好的...论治国,别看我们是跟盖公学习,讲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做起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就连一个看门的官吏,治理地方的经验都比你丰富...”
“因此,要放权,用人...不能总是想着做事,只能避免不出错,便是最好的治国。”
“对了,记得要多储备粮食,不然,遇到灾害,要吃大亏....”
“我们在这里学的东西,起不到太大的...”
刘如意忽然察觉自己失言,急忙向盖公请罪,说道:“弟子并非是不敬盖公....”
可盖公非但没有生气,还很开心,他指着如意,说道:“此方为太祖之子也!”
刘长却不屑一顾,“不是没用,是你自己不会用而已,别以为我们都跟你一样废,我若是前往唐国,呵,那唐国便能一跃成为最富裕的诸侯国!”
刘如意摇了摇头,说道:“现在也是啊....我路过唐国,处处都是耕地,大路平坦,百姓安居乐业,商贾聚集,牛羊成群,实在令我羡慕啊....”
“胡说八道,我唐国百姓惨着呢!”
“你就是不想资助唐国而已!”
“赵国才是惨烈啊...我总算是明白为何当初萧相迟迟不愿意开战了...十室九空,所遇到的村落都成了废墟,嚎啕哭泣的孩子,遍地的遗体...民不聊生,竟能如此...”,刘如意双眼泛红,浑身颤抖着,说道:“我这一生,怕是不敢再去打一场战争了...”
刘长低着头,脸色变得有些肃穆。
“无碍,以后我唐国护着你的赵国....”
刘如意摸了摸刘长的头,没有说话,刘长又继续说道:“不过,你要对寡人俯首称臣,每年都要献上贡品....”
刘如意心里的感动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看着刘长,无奈的叫道:“唐国百姓何其不幸,怎么就摊上了你这么个王!”
“兄长来的时候路过梁国吗?”
“没有,不过,恢弟你也不必担心,梁国没有发生过动乱,先前的梁王虽然犯了错,可他将梁地治理的很不错,非常的富裕,储备的粮食也足够抵御任何灾害的...”
刘恢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低声说道:“我不懂治国,若是这样,那便最好。”
“别说这样的话,你为人宽厚,在未来,你治理封国,会比我们都好。”
刘恒拍了拍刘恢的肩膀,刘恢说道:“多谢兄长!”
“那我呢?四哥!我呢?”
“唐国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了。”
......
刘盈跪坐在刘邦之灵位前,俯身叩拜,说道:“儿臣即位皇帝之位,尊母后为太后,今告知与父皇!”
其中还要念一长段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自己不会辜负父皇,会善待兄弟,会照顾好太后,会治理好天下,听从群臣的建议什么的,在刘盈说完了这些之后,叔孙通便要高呼:“奏可!”
仿佛他不是个儒生,而是个能得知刘邦心意的大巫一样,在这之后,刘盈来到长信殿,群臣全部离开,换上吉服入会如仪。刘长他们这些诸侯的位置是要比百官更加靠前的,按着年龄来排,这让唐王很是不爽,为什么不按封国大小来排呢?
此时,周勃站在阼阶,严肃的看着群臣,又朝着天子行礼,然后开始宣读新天子的恩德,这些都是要太尉来完成的,看得出太尉这个官职的重要性。
在读完之后,由宗室的老者以传国玉玺绶东面跪授天子,请太子即皇帝位。
刘盈手持玉玺,抬起头来,看着群臣的方向。
中黄门带着武器,走到太尉的身边,将玉具,随侯珠,斩蛇宝剑授周勃,周勃再次告令群臣,皇帝即位,从其号令,随即,群臣在周勃的带领下跪下来,口称万岁。
刘长当然也在其中,只是他的眼神很不老实,偷偷瞄着周勃身上的那宝剑。
刘盈随即开始大赦天下,让使者拿着自己的诏令开城门,宫门,罢屯卫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