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金手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圣者晨雷
比起动荡不安的北国,这南朝果然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呢。
众人都是奔波惯了的,就着卖小吃的摊子品尝了那极为鲜美的水晶脍,又包了些滴酥鲍螺,一边走一边继续逛着这灯市。
随着天色渐午,街上的行人更多了,小商小贩的叫卖声,顾客行人的还价声,再夹杂着时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就是他们几人之间的谈话,也都得抬高了声音不可。石抹广彦也禁不住被周围人过节的喜气沾染,眉头的那丝忧虑被抛得老远,脸上浮起了笑容。
掌柜的见他笑了,心情才略略好过些,他久在南国,与这位少东家打交道得少,不知道他为何总是愁眉不展,据他所知,石抹家的生意虽然在遍布豪商的两浙路算不上什么,但帐目上还是挺宽裕的。这也是石抹广彦养气功夫不到的缘故,所以才会被他看出来。
“这江南果然是太平之乡繁华之地!”石抹广彦大声对掌柜的说道:“郑掌柜这些年在江南真是辛苦了!”
“那是老东家抬举,否则小人早就成了饿脬了。”掌柜的笑着道。
这些年来,南方的大宋大体上还算安宁,特别是两浙路一带,既不虞北朝侵扰,又未逢水旱灾馑。可中原大金则不然,在外崛起于乾难河的蒙古可汗铁木真已经统一了蒙古诸部,正不断侵扰着大金边疆,原本臣伏于大金的西夏,在李安全(西夏襄宗)政变夺位之后,也屡屡发兵袭击大金边境;在内中原地带这两年灾变不断,如今的大金天子是继位已三年的完颜永济(卫绍王),其人懦弱少智昏聩无能。内忧外患之下,已经有过一次亡国之痛的石抹家对大金的未来实在是不太看好,这也是石抹广彦此次南下的根本原因。
“父亲有意……”看了郑掌柜一眼,石抹广彦犹豫着正要说话,话到一半却被巨大的人声打断。
虽然灯市里原本就是人声鼎沸,可这突然而来的声音仿佛天际响起的闷雷般,吓了石抹广彦一大跳。他循声望过去,只见一堆人发了疯般向街侧涌过去,每个人都在高声嚷嚷,似乎是在抢着购买什么东西一般。
“这是何故?”石抹广彦把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来,向郑掌柜问道。
“奇了……”郑掌柜也疑惑不解,绍兴府元夕的灯市极为有名,南北奇物海外珍宝都汇集于此,这里的人都见惯了,什么东西能如此吸引他们?见少东西问话,郑掌柜使了一个伙计上前打探。那伙计身强力壮,可也挤了好半会儿才挤进人群之中,又过了许久,才抓着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挤了出来。
“怎么回事?”郑掌柜问道。
“霜糖……不,是雪糖!”那伙计挤得气喘吁吁,将手中的小纸包递了过来。
郑掌柜接过纸包,将之打开,那里面是一小包晶莹剔透的细砂般的东西。
“霜糖有什么可抢的?”他惊讶地问道,但又否认:“不对,不对,霜糖哪有这般白法?”
神州制糖之术有极长的历史,屈原在《招魂》一诗中便有“柘浆”这种液态糖,至汉时又有“石蜜”这种固态糖(注4),唐太宗甚至派人前往天竺学习熬糖之法,并在唐初出现了沙糖,也即那伙计与郑掌柜口中的霜糖。只不过那霜糖不仅色泽要比眼前的糖黯淡,就是颗粒也要细小得多,远不如这糖漂亮。
郑掌柜沾了两粒放入口中,从舌尖传来的一丝甜意,让他不禁惊呼起来:“果然好糖!”
石抹广彦也伸过头来打量那纸上的“雪糖”,只见它颗粒晶莹剔亮,银白如雪,几乎没有丝毫杂质,离得近了,还可以嗅到一股甜香。他也捻了小撮放入口中,那糖粒入口即化,甜味之强,是他从未尝到过的。
“这雪糖是哪里来的?”郑掌柜皱着眉:“小人在临安、绍兴这一块儿呆了也有十余年了,可从未见到期这等好糖卖!”
“小人打听过了,听说是一外来的海商托这家人卖的。”那伙计极为精明,听到郑掌柜问,他立刻回答道。
“那倒难怪,海外多奇珍,有这等好糖……”郑掌柜闻言点了点头:“只是一向听闻海商于泉州贩糖去海外卖,却没想如今海外竟然有比大宋更好的糖了。”
自唐时始,闽地便大量种植甘蔗,当地人以此熬糖,大宋的海商们将之贩运出洋,其中利润颇多,郑掌柜久居江南,平日又极用心的,因此对此有所耳闻。
“这雪糖如何卖的?”石抹广彦问道。
“十文一钱(注5),一贯五百文一斤。”
“好贵!”石抹广彦惊道,十文一钱,也就意味着一人每天的生活费用全部花去,也不能换得半两雪糖。此时一户中等人家的全部家财,也不过是三千贯至一万贯。(注6)
“如今正是元夕,江南百姓喜好甜食,元宵里少不得用糖。”郑掌柜摇了摇头:“便是普通糖,也要二文,何况这雪糖!”(注7)
“他有多少雪糖?”石抹广彦又问道。
“那人用独轮车推来了两车,说是有四百斤。”伙计说道:“他是正月十二灯市开始时来的,每日都是四百斤。”
“两千四百贯……”石抹广彦与郑掌柜都无须细算,便大约算出这人的销售额,对于石抹广彦这样的商贾世家而言,两千四百贯不算是大数字,可短短的四天便有如此的钱财进出,他还是惊讶了一回。
“若是将这雪糖贩至中都去,便是卖到二十文一钱,那些王公贵人也不会吝啬!”郑掌柜看着石抹广彦,眼中闪闪发光,虽然北方人不象南方人这般爱糖,但豪奢之风丝毫不亚于临安,二十文一钱的雪糖,卖到中都(今北京)去,利润何止一倍!
“听那贩糖人说,他们的存货不多,每日只卖四百斤,不多不少。”那伙计又道。
“可惜,可惜,不知那托卖雪糖的海商何时能再来……”郑掌柜顿足叹息道。
石抹广彦皱着眉,贩卖雪糖的生意对他而言是可有可无,但那人每日只卖四百斤的手段却让他难以理解。商家贩卖,只恐卖出的货不多,哪有限制自己出货量的!
“少东家何故停留?”叹息了几声后,郑掌柜要前行,却看到石抹广彦站在原地若有所思,便出声问道。
“这贩糖人有意思……”石抹广彦向周围看了看,恰好见着一间茶肆,便对那伙计道:“我们在茶肆里候着,你盯着那个贩糖人,等他有闲了便请他来一会。”
他们在茶肆里等了有半个时辰,伙计便领着两个男子走了进来,石抹广彦打量了他们一眼,他虽然年纪不大,眼光却很准,见这两男子的模样,都不象是商贩。
“两位大叔、兄长请坐。”
这两人中年长的约有五十岁,年轻的也有三十,长相有几分相似,想来应该是父子,因此,石抹广彦先向那年长的示意,请他们坐下来,又招呼茶博士送上热茶。
“在下石抹广彦,还未请教大叔尊姓大名?”落座之后,石抹广彦道。
“老朽姓赵,单名一个喜字,这是犬子赵勇,官人是契丹人?”
“大叔见多识广,不过如今已没有什么契丹人了,我只能说汉话,契丹话却半点都不会了。”石抹广彦微笑着说道,事实上,他内心深处,也从未把自己当作契丹人看,说汉话用汉字穿汉服,他早就以为自己是汉人了。
“多谢官人款待。”那两人也不拘礼,特别是年长的赵喜,举手投足间显得是颇有些见识的,他们尝了两块茶点,然后年长的问道:“不知官人邀我们来有何事?”
“晚辈有一事不明,想要向大叔请教,不知大叔为何每日只卖四百斤糖?”石抹广彦见他说话直爽,便也直言相问。
“这……”听得他问起这事,赵喜与赵勇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异样的神情来,赵勇挠了挠头,似乎想要说话,赵喜却抢在他之前说道:“实不相瞒,这是托我们卖糖的海商指点。”
“哦?”石抹广彦捻着自己的八字胡,不解地问道:“还请大叔赐教。”
“那海商说物多则价贱,物少则价贵。”赵喜微微一笑:“更何况若是我等一次卖的雪糖多了,这市中卖其余糖的便没了生意,得罪同行必生事端。”
石抹广彦听了连连点头:“这位海商真乃高人,不知大叔可否引见?”
“你这厮好生无礼!”一直默不作声的赵勇突然发起脾气道:“那位海商也是你这厮能见的?”
石抹广彦话才出口便自觉失言,对方靠贩雪糖牟利,自己去要他引见雪糖来处,岂不是要挖人墙角!因此,赵勇虽然喝斥他,他也不着恼,只是起身拱手致歉:“在下失言了,还望二位恕罪,在下愿以每斤两贯的价格从贤父子处收这雪粮,数量不拘,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每斤两贯?”赵喜与赵勇又交换了一个眼色,每斤两贯,他们一日贩卖的四百斤便可卖得八百贯,比如今要足足多出两百贯,而且还要省下沿街叫卖的劳累!
“哪有这般好事,官人定是在拿我父子取乐。”赵喜试探着说道。
“在下只有一个条件,请贤父子放心,绝不是引见那位海商。”石抹广彦笑嘻嘻地说道。
注1,正月十五在宋时被称为元夕,即今日之元宵节。
注2,海陵王即金废帝,据说他听人唱了柳永之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之后,便起南侵之心。
注3,《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程民生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
注4,在百度中搜中国古代制糖技术可见,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张衡著《七辨》,其中有“沙饴石蜜”的称谓。
注5,宋代一斤约为今日0.598公斤,一两为十六分之一斤,而一钱为十分之一两。
注6,《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程民生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
注7,此为作者猜测之价,宋时糖价已难考,作者能找到的材料中载:在北宋后期的苏州1块饧(即糖)可卖1文,陆游也曾用1文钱买了1块名为“伥惶”的饴糖。





大宋金手指 二、谪仙(上)
绍兴府山阴县(注1)虹桥里,别说在大宋国,便是在绍兴府,也是一处无名小镇,只有一百来户人家,比起府城的繁华,自然是差之甚远。但自太祖御宇以来,两浙之地便人口滋生,土地严重不足,户占耕地极少,即使是所谓的“大户”,也不过有田百余亩,大多数贫贱之家,田地不满十亩(注2)。这些无地可耕地百姓,便只有或开作坊或为商贾,以谋取衣食,他们聚落之处,就形成了“草市”,虹桥里便是如此,在绍兴府诸市之中,每年缴纳的商税不算多,也有一千二百余贯。
故此,在这里百姓不以身为商贾为耻,便是官宦人家,也多有些产业,只不过由远房亲眷出面经营,避个嫌疑罢了。
赵勇哼着小曲,跟在父亲的身后,去府城时独轮车上堆着两百斤雪糖,回来时换作数百贯铜钱,这让他不但觉得负担轻了,就连自己的脚步也轻松许多。
“爹爹,夫人见了这钱,定然会极高兴。”想着今日的收获,赵勇忍不住说道:“咱们也不会被打发走了!”
赵喜颔首捻须,脸上也同样是忍不住的喜色。
赵勇又道:“大少爷果然非同寻常,难怪生有异相,竟然劳动吕祖下凡点拨……”
“休得乱言!”赵喜经过的事情比赵勇多,自然知道这等事情不好在外头说,因此低声喝斥了一声,因为心情好的缘故,他喝斥得不是那么严厉,赵勇憨然一笑,小声嘀咕了句之后便不做声了。
还在小镇门口,一个年轻的婢女略有些焦急地等着,见到两人近了,她才松了口气,埋怨道:“为何比昨日晚,夫人等急了,打发我来看看呢!”
“回去再说,回去再说。”赵喜看了看镇民好奇的目光,阻止了赵勇说话。
他们回到的是座前后两进的宅邸,虽然在普通人家来说,这宅邸不算小了,但从有些老旧的外表可以看出,这宅邸的主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夫人,老奴不辱使命。”才进了门,赵喜就看到主母站在前后进之间,神情焦急地等待着,便慌忙上前行礼。
“管家请起,管家请起!”夫人看了一眼独轮车上的袋子,脸上的焦急神情终于没有了,她松了口气:“回来就好,我这颗心总算中以放下了。”
“夫人,这是今日赚来的钱。”
赵喜将袋子打开,露出里面一缗缗的铜钱,更多的是一枚枚散落的。夫人叹了口气:“这几日天天都见着这么多钱,我都欢喜不起来了,倒是你们能安然回来,才叫我开心。”
“夫人只管放心,如今天子圣明,府城里虽是有些游手,可老奴父子二人怎会吃他们的勾当!”赵喜宽慰道:“只是家中存着这许多钱,若是叫外人知晓了,总是不好,夫人何不扩建宅院,再收上几房家人?”
“这事急切不得,总得禀告了我爹爹才好行事。”那夫人又叹了口气:“我一介妇人,能办什么事情,若不是莒儿……”
说到这里,她意识到自己是在对着家时的仆人,因此闭说不再言语。本来她虽然不是出自书香世家,但家教还算严谨,本性不是个喜欢说话的人,但今天久久横亘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落地,她一时情不自禁才会失态。
这夫人娘家姓全,父亲是这虹桥里的保长,她嫁给了宗室子弟赵希瓐。赵希瓐虽说是宗室,却算不得多高贵,他原本是太祖长子赵德昭后裔,传到如今早就失了爵位,赵希瓐的父亲、祖父都没有出仕,他自己为了生计当了个区区九品的县尉。但嘉定二年(1209)冬日,赵希瓐却得了暴病死去(注3),只留下这处宅院给全氏和两个儿子。
长子赵与莒年方七岁,次子赵与芮年方五岁,全氏不过一普通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家中又只有二十余亩薄田,她便是昼夜织布不辍,也难以维系这个家。因此她有意遣散仆人自己回娘家托庇于父亲,可这时她的长子赵与莒却弄出了雪糖来。
想到长子,全氏心中就满是欢喜,这个儿子出生之时便有吉兆,在他出生前一夜,赵希瓐曾梦到一个穿紫衣戴金帽的人来拜见。他诞生时室内五彩缤纷红光四射,就象正午时的太阳一般。他出生后三日,家中可以听到外边车马喧哗声,但开门出去时却一无所见。更让全氏心中既欢喜又担忧的是,赵与莒有次睡午觉时,阳光从窗子照射在他的身上,仆人见到他身上隐约有鳞片一般的花纹。邻里乡亲都说这个儿子是天上仙人谪凡,将来必成大器。
“莒儿真是天下仙人谪凡?”
这个念头困扰着全氏,特别是两个月前,当她为生计而担忧时,赵与莒不声不响地拿出一捧雪糖,让她不由得惊喜交加。
她至今还记得赵与莒当时的神情:“儿虽年幼,亦不忍母亲夙夜忧叹,有此雪糖,虽不能富可敌国,亦可富甲一方!母亲何须为生计操心!”
“莒儿,这是从何而来的?”当时她如此问道。
“儿见母亲忧虑,心中不忍,前夜梦中遇见一仙人,赐儿此法,说是成全孩儿一片孝心。”赵与莒一脸严肃地回答,神情竟然与大人无二,但当时全氏完全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根本没有细想,现在再回忆时,心中记着的仍然是儿子的“孝心”。
她也记得赵喜赵勇父子见到那雪糖时惊讶的眼神,想到这,她便禁不住自豪起来,自己确实生了一个了不得的儿子。
“多谢吕祖……还请吕祖保佑莒儿、芮儿平安。”(注4)
她合起双手,对着天空默默祈祷。从儿子的描述中,她觉得那位在梦中授予制雪糖之法的仙人,就是纯阳子吕洞宾。
“夫人,大少爷呢?”赵喜等她放下手后问道:“还有一事,小人要向夫人和大少爷禀报。”
“在他屋中,翠儿,去把大少爷唤来。”全氏知道这个老仆最为忠心可靠,丈夫去世这两年,若不是他在,一点家产早就让那些心怀叵测的族人占去了,因此倒不把他当普通仆人看待。
注1;今属绍兴,秦始皇始设县,南朝时分为山阴、会稽两县,县治便在绍兴。
注2:南宋末年方逢辰诗:“大家有田仅百亩,三二十亩十八九。父母夫妻子妇孙,一奴一婢成九口。一口日啖米二升,茗醛醯酱菜与薪。共来费米二三斗,尚有输官七八分。小民有田不满十,镰方放兮有菜色。”
注3:有关赵希瓐生卒时间,未找到相关资料,只知他是在两子幼时便病死了,因此这个时间未必与史实相符。下面赵与芮也是如此。
注4:吕洞宾的传说,在宋时极盛,《武林旧事》中记载,某闽人在临安一座桥下题词,都被百姓附会为吕洞宾所做。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有吕祖自传,百度吕洞宾词条中载有此事,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大宋金手指 二、谪仙(下)
名为翠儿的婢女穿过中门来到里面一进的厢房,她先是在屋前侧耳听了听,然后低声唤道:“大少爷!”
“何事?”
屋里传来的声音很稚嫩,但腔调却不象这年纪的孩童那般活泼,透着股大人才有的沉稳。翠儿眉眼微微弯了一下,想到这位大少爷年纪轻轻却学着大人般说话行事,她就想笑。但心中旋即又是一软,若不是老爷病逝,夫人无力支撑这个家,哪会需要大少爷一个七岁的孩童如此!
即便他是天上仙人谪凡,也不该如此早慧……
“翠儿姐,有何事?”里面的赵与莒好一会儿没听到她说话,便又问了一句。
“管家回来了,说是有要事禀报,夫人请大少爷前去呢。”翠儿回过神来,快速地说道。
屋子里的赵与莒微微一笑,将桌上的纸笔都收了起来,那根由鹅毛做成的笔被他搭在砚台上,而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的纸则被他小心翼翼地吹干,放在一叠纸最下——这一叠纸上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将撑开窗子的支窗先收后,关上窗子后再从椅子上爬下,站直了身躯,因为还没有发育的缘故,他的个头不过刚刚超过那张书桌。不紧不慢地来到了门前,拉开门,见翠儿还在候着,便笑了一下:“翠儿姐久等了。”
“大少爷又说客气话了。”翠儿心直嘴快:“也不知你哪儿这么多客气,婢子侍候着少爷,那缘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赵与莒又是一笑,笑容颇有些古怪,翠儿并不知道他这笑容背后隐藏的心思,见他迈步走向前一进院子,便跟在他的身后。
“少爷真是天上仙人谪凡么?”看到他走路的模样都象大人,而不是孩童一般雀跃前行,翠儿心中再次想。
半年前的一日,赵与莒午睡醒来后,整个人都变了样,无论是脾气还是言行,都与往常不同,变得敏于行而讷于言。空闲之时,便是用鹅毛制的笔,在纸上乱写乱画,涂抹的东西,莫说不识字的翠儿不懂,就连识得几个字的夫人全氏,也看不大明白。最初时,翠儿还好生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她便习惯了这样的大少爷,反倒觉得这样的大少爷才是正常。
比如说赵与莒不只一次交待,他在书房中时,任何人不得擅入,若是有事,先得在外头唤上一声。起初的时候翠儿觉得这规矩有些莫明其妙,但现在她就会很自觉地在书房外呼唤,而不会自己闯进去——不仅她如此,就连赵与莒的母亲全氏,如今也如此。
“大少爷可是天上谪仙,这样吩咐自然有他的道理,就连纯阳祖师都托梦助他,若是乱闯乱嚷的惊动了仙人,还不知道会惹来什么祸端!”翠儿是如此对自己解释的。
宅邸并不大,因此没一会儿赵与莒便来到了前屋,先给母亲见礼,他转向赵喜:“管家,可是有人想要包下全部雪糖?”
“正如大少爷所言,有人要包下全部雪糖。”赵喜已经习惯了这位大少爷的先见之明,他垂手肃立,就象赵与莒的父亲活着时一般:“是一个来自金国的客商,姓石抹的,愿以每斤两贯包购雪糖。”
“这人可曾打听过那海商的消息?”赵与莒不动声色地问道:“两贯一斤如此价格……他可有其余条件?”
“大少爷早先吩咐过应该如何应付,老奴与勇儿只需依言行事便可。”赵喜恭敬地回答,丝毫没有因为赵与莒的年纪而露出轻视的神情,事实上,这月余以来,这个家已经渐渐换了主事者,年方七岁的赵与莒不动声色地获取了几乎所有大事的决定权。
“那金国客商只有一个条件,便是我家不得将雪糖在卖给其他商贩。”谈到这个条件时,赵喜有些期艾,一方面,他对于两贯的价钱极满意,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买卖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独家包售未免不合情理,万一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收雪糖呢?
“垄断啊……这金商客商倒是颇有头脑。”赵与莒微一沉吟,然后点头:“便应了他,他是金国人?”
他后一个问纯属明知故问了,因此不等赵喜回答,他又扬眉道:“你且和他说,我家愿将雪糖交与他在金国独家贩卖,但在大宋疆土之内,仍由我家自行贩卖。”
“明日老奴便对他说。”
“还有一事……如今金国连年灾荒,你请他在北方为我买些无父无母的孤儿。”赵与莒看了看母亲:“请娘恕儿擅专,我家既有了产业,单凭管家父子和翠儿姐姐,在人手上便不足用,买些幼童来自小教养,过些年便可派上用场。”
全氏只是不住点头,儿子处理这些事情井井有条,比起她要强得多了。
“大少爷要买人,何不去寻府城的人伢子?”赵喜建议道:“岂不比托金国客商要好得多?”
“我自有主意。”赵与莒对此没有多作解释:“让他给我先买三十人来吧,钱他先垫着,待我家把雪糖给他后再折抵价钱。”
12345...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