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球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最终永恒
张远没好气道:“你那点东西我才看不上,我现在的追求目标已经不是黄金了,而是三百千克反物质!”
“反物质那玩意可贵得很呐!得跑去银河中心去开采。”
宇宙中的财富几乎无穷无尽,位于双子座以东、狮子座以西的巨蟹座中,有一颗充满了黄金的星球,黄金星球的内部由锰构成,表面是黄金,含金量最少也在1000亿吨以上,至少为地球上黄金总量的数百万倍。
还有一颗名叫55
cancrie的行星,是一颗钻石星球,很有可能星球的三分之一都是钻石。
至于反物质,也是有的。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
具体原因未知,人类也根本不可能跑那么远去开发反物质。
反正,宇宙中还是有很多的未知之谜。
“好了,你慢慢沟通,我也帮不上其他的了。拜。”
挂掉了电话,天色已晚,干脆睡觉吧。
……
第二天,张远充分享受到了“人红是非多”的麻烦。
各种“300千克黄金”的言论,已经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个流行梗。
福尔斯榜也重新更新了,每个人的身价重新以黄金的质量计算,更是推波助澜般增长了张远的热度。
譬如说他这个第一名,身价千克黄金,后边跟着的第二名,千克。
用这个单位来进行计价,整个财富榜变得非常搞笑。每个人拥有的财富,其实只有这么一丁点而已……
实验室里的各位学长学姐,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300”,后边直接省略了“黄金”两个字,搞得他的体重有三百千克一样……
因为被各种调侃,张远在实验室待了一上午,实在有些待不下去了。
结果回到生活区,更加待不住,总是有几个小女生跟在身后,要求交换通讯信息。
或许她们扒出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生活伴侣”的事实,这
第八十七章 不安感
张远点了点头,表示能理解。
就连李振东那样的懒货,这段时间也变得行事匆匆,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一开始上飞船的时候,虽然有着离别的痛苦,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感以及新鲜感。
但现在,这种期待感慢慢过去,飞船内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路边聊天的人也明显变少了。
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是在荒凉广漠的宇宙当中,这艘母舰是大家的全部。
这种安全感严重不足。
“地球时代号”虽然庞大,虽然温暖舒适,却依旧不能与地球这种在宇宙中屹立46亿年的行星相比拟。
一颗中等规模的陨石,如果与之发生撞击,就能让飞船完全毁灭,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存。
人类,渺小而又脆弱的生物。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宇航服,裸露在宇宙中,他的生命将不超过90秒,肺部的空气将在几秒内完全逃离身体,而血液中残余的氧气大概可以维持15秒。
再接下来15秒以后,人就会陷入昏迷,能不能生还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正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这些常识,随着母星的远离,不由自主产生了浓浓的不安感。
甚至张远本身都有这样的不安感,他时常在梦中惊厥,醒来,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个噩梦,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于是,张远这么点娱乐八卦就变成了救命稻草,被人津津乐道了。因为人们想在紧张的工作中,故意营造出一种与地球类似的宽松环境,来安慰自己恐惧的潜意识。
这样的潜意识变化都是正常的,飞船内有一部分心理学专家,专门负责这方面的把控。各个社区内部经常会举办大型团体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团体意识,还有着治疗宇宙恐惧症的那么一点儿意思。
但即便如此,半年的时间还是出现了几十名抑郁症患者。
“所以啊,要找一个生活伴侣啊,最好找一个美丽一点的女朋友,两个人还可以互相抱怨一下,一个人就只能硬抗了。除非你的心理素质特别好……”
又来了,又来了。
张远连忙撇过头,就当做没听到。
“对了,飞船转向成功后,核动力引擎就会关闭,半年后才会重新开启。如果有什么观察实验,你只有今天一天的时间了……或者,你也可以去参观一下侧向引擎。”
张远点了点头,赵师兄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老师。即使是实验条件非常贫瘠的情况下,总是能够提出非常契合时机的建议。
从这一方面,比丁院士合格多了,到现在为止,除了每月初的例会外,张远也没有见到过丁兆东几次……就是见到了,也说不了几句话。
接下来的几分钟,他不紧不慢地来到侧向引擎观测室,那里有一块块高亮的显示屏,许多工作人员正在专注其中的参数变化。
从其中的一块显示屏中,可以看到,长长的等离子火焰从侧翼喷出,让整艘飞船慢慢旋转起来。
飞船旋转的角速度很低,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完成180度旋转,所以大伙基本上没有任何察觉。
再看向第二块屏幕,上面显示着反应炉内的等离子湍流,极高的亮度下,就算特殊处理过了,还是有点扎眼。
这一张红外图谱就好像一个复杂的水流旋涡,等离子体横越磁场的输运,主要是由低频漂移波湍流所驱动的。
“嗨,张远!”
“嗨,你好。”和几位同事打了声招呼,也没什么人来理会他。张远自顾自地对着这些屏幕研究起来。
核聚变产生的
第八十九章 十万个未解之谜
约翰继续道:“你父亲的算法,的确已经是人类最杰出的作品,但还远远不够强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将核聚变装置做的更小,每一个反应炉都像一座座山岳一样,简直太粗暴了。”
张远看着这些湍流,有的明亮,有的黯淡,还有的正在旋转,陷入了沉思。
不管服不服气,约翰的抱怨的确没错。
他心中产生了一股小小的野心,就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
“曾经父亲做过的问题,或许……我也能!”
湍流问题,经典物理学中最后一座大山。大约在400年前,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也即n-s方程,就已对流体的物理进行了理论的描述。这一方程一般很难求出精确解,所以科学家通常采用一些简化的理论模型或者求助于数值模拟的方法来预测流体的运动。
但用简化模型来模拟等离子湍流,实在太不精确。如果这些等离子没有约束好,会对聚变引擎造成巨大的破坏。
信息学的蓬勃发展,让湍流问题出现了一些松动,但也仅仅只是一些松动,能够模拟地更加准确,却不能深入了解其真正本质。
约翰叹息道:“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湍流问题在数学上的精确解,或许说完全的精确隐藏在更加微观的概率叠加态当中,以我们的能力,完全不知道。”
约翰?维尔逊是悲观派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人类科技的上限很可能已经是目前这样了,以人类的智商,只能在这么一丁点圈子里转来转去。
虽然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有待打磨,但总归不可能真正地实现质变。
所以,这群悲观派的科学家想要登上飞船,想要看看三千年以后的世界。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一个湍流问题,花了四百年的时间都没有彻底解决。
尖端物理学中,除了凝聚态还保持旺盛的活力外,其他的都已经渐渐消沉。高能物理被“能级大沙漠”困扰,其他的学科,譬如化学、半导体,使用的竟然是一些近似理论,最关键的是,这些近似理论确实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至于数学方面,也正在慢慢走下坡路。
黎曼猜想,400年屹立不倒;哥德巴赫猜想,600年了。
“数学大统一”计划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距离完成还有几百亿光年的距离。
新文明学派认为,现在的23世纪,再加上24、25世纪,很可能是人类最后的黄金盛世。再接下来,人类的整体智力无法继续发展下去。
一旦科技停滞发展,人类文明很可能如同古代夏国那样,不停地发生历史轮回的现象。用学术一点的词语,也就是掉入“平庸化的陷阱”当中,很难再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张远其实挺同意新文明学派的部分观点,但对于这个问题,他既不悲观也不乐观。
他其实不太相信,人类会蠢到掉入可以预见的陷阱当中,也很难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怎么样,说不定会出现一些改造智力的科技呢。
再加上他从事的方向比较偏向于工科,偏向技术。技术与科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人类的应用技术提升,确实还有很大的空间。
“张,你太乐观了。”
约翰耸了耸肩膀,无可奈何地说道:“在历史中,有很多现象,譬如说拉美化,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等等。就算某些国家明明知道,却依旧无法跨越,因为一个国家的许多事情,不是领导人意识到了就能够做到的。得依靠整体的力量。”
“但人类的集体力量,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强大。”
“是啊,你说的很对。”张远道:“不过我们总得保持乐观,不是吗悲观也不可能解决什么问题。”
告别了这位多愁善感的约翰师兄,张远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座位,开始继续翻阅文献。
无意间翻到一本书。
《十万个未解之谜》……
从天文到地理,从数学到物理,没办法解开的难题实在太多了。譬如说“3x+1”猜想、美好结局问题、高斯圆问题、erdos-graham
第九十章 湍流问题
赵师兄略带着一丝兴趣,问道,“有什么不错的想法吗”
“暂时还没有,只是想要了解了解。”
张远并不敢说自己想直接挑战这个世纪难题,省的平白招人嘲笑……即便一般而言,赵师兄不会嘲笑他,只是会建议他不要做这么大的难题罢了。
很快,两天的时间悄然而逝……
飞船已经成功转向,主引擎轰然关闭,进入短暂的维护状态。
来自木卫二的人造光源,照射在光帆上,让整艘母舰进入缓慢的减速当中。
光路,一项伟大的技术。
正因为这项技术的存在,小型飞船不必携带大量的燃料,就能快速往返于月球与木星之间。以往的飞船,从月球前往木星,至少一大半的载重量得用来装燃料。但现在不用了,几百、几千吨的小飞船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从月球到达木星,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张远亲眼目睹了主引擎慢慢熄灭的过程。
就仿佛一锅热水被浇灭了一样,没有了足够的温度,等离子的亮光渐渐熄灭,核聚变反应自动停止。
从这一个角度,核聚变引擎还是相当安全的。它不会爆炸,在反应条件不足的时候只会自动熄灭。
地球时代号的引擎室中,只剩下一个副引擎以及两座熔盐堆在提供基本的电能。
熔盐堆是一种核裂变增值反应堆,帮助人类度过了漫长的“灰色时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所以通常被当做备用能源。对于至关重要的飞船安全而言,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单一的聚变能源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相关技术人员还会对整个引擎进行一系列的维护。
整个引擎室的实习生涯,暂时结束了……
张远有点茫然地回到生活区。
他有几天的假期可以休息,接下来还要去核电站上班,反正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准备宅在家里阅读论文。
好吧,对于湍流问题,看了几天的文献,他什么想法都没有,毕竟是世界级的难题啊……
晚上六点,一场小晚宴正在a区的“大饭桶餐厅”举行。
丁院士就算再忙,每个月月初都会抽出一点时间,请大家吃一顿饭,顺便关心一下几个弟子的状况。
“你在尝试做湍流问题”
“只是想要了解一下……”面对自己的老师,张远老老实实地说道。
丁兆东笑了笑,或许是想起了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没有打击这个年轻弟子。
“的确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很多人研究了十几年,也写不出特别好的文章,白白荒废了时间。如果想要在这个方面做文章的话,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数学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一下罗文昊师兄,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坐在一边的罗师兄已经快四十岁了,早就已经博士毕业,平时的工作很忙,很少参加这种聚会。
张远还是第一次见到他。
罗师兄可是一个大牛人,从事信息领域的研究。不过,他的方向反倒偏向于数学,在正曲率的研究上相当有名,解决了两个著名的hopf猜想。
为什么说是两个因为hopf猜想本来就有多个,一个是“s2xs2
上没有正截面曲率度量”,另一个:“偶数维正曲率流形的欧拉示性数都是正的”。
两个猜想,本来能拿两个大奖,结果被他一个人一锅端了。
张远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抱大腿的愿望。
“罗师兄!”
“湍流问题,哈哈,有志气!我最喜欢跟这些有理想的年轻人交朋友了。我以前也研究过这方面。”
周边还坐着罗师兄的夫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兰国女数学家,穿着打扮很优雅,有着一种因特殊的维多利亚风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