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新罗婢、昆仑奴、西域胡姬、东瀛倭奴,哇,这可是今天收到的最值钱的礼物了,各家送来的这些仆婢加起来不下足有三百余,大手笔啊。”张仲坚望着那站了一院的名牌奴隶们,不由的咋舌道。张家做为扬州首富,又靠近东海沿岸,长江出海口,他们家也经营海贸,这海贸实际上也包括着此时合法的奴隶贸易。张家经营的奴隶贸易,自然也就包含新罗婢、东瀛倭奴,甚至可以说,他们家甚至是这两项买卖中的主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仲坚可是知道这些外族的奴仆可是相当抢手的,甚至一个优良的新罗婢,甚至能当的上五个从北方边塞上弄过来的突厥壮丁。易风今天收到的这些奴仆,除了那些各有手艺的各行工匠奴仆外,其余的不下三百的奴仆,竟然全都是如今最抢手的那四族仆婢。
“这些都是各家送来的,连几位国王府里也有一份。”王保说出自己的担忧,这些人送钱来还送人来,钱好收,可这人却不好收吧,谁能肯定这些奴仆里没有各家的眼线呢?
“大胡子这个就有些过于担忧了,这些外族的仆婢之所以如此受追捧,就是因为他们最是温驯听话,不管前主人是谁,只要一转手,认了新主人之后,那他们就绝不可能背叛主人。”张仲坚对于他家经营的业务还是十分自信的,易风看他那样子,倒是信了几分。虽然不知道这些奴隶贩子是怎么做到的,但他相信,这并不是不可能。
徐德言则并不在意那些奴仆,他无所谓的道:“反正我们也不会久在京师,如今殿下已经受封赵王,又拜了幽州大总管、北伐东路统帅,年后肯定就得返回幽州。这些奴仆到时就留在京中好了,再说了,就算没有这些奴仆,各家想要刺探我们在京的情况,也并非难事。”顿了顿,徐德言充满担忧的道,“我现在还有些想不明白的是,这次我们入京后太顺利了,甚至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我们在怀荒做的那些,天子和朝廷真要追究,我们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甚至我们来时,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得已时,要拿出大半的怀荒收益来交给朝廷的。可是现在,天子和朝廷对于我们在怀荒的事情没有半点干预追究之意,甚至又是破格封王,又是拜大总管的,我总感觉心里有些不踏实。就好像一下子被风吹上了天,高高在上,可却又脚下空虚啊。”
面对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徐德言心里有担忧,易风等上下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可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可对于皇帝为何如此,大家却又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隋朝向没多少好感的王保和徐德言这一对文武,他们都觉得这事情透着不对劲,事出反常则必有妖。魏征倒是觉得这是件好事,他看来,皇帝如此恩宠,皆因易风是皇嫡长孙。在这个宗法时代,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这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就是立家存身根本,而对于依汉魏礼制的大隋皇家来说,这就更重要了。没有这个,国家传承就会不稳。易风虽然曾经流落民间多年,可再回来,他却依然是皇家嫡长孙,特别是在太子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嫡子的情况下,就更不得了了。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意见。
而对于此事,易风这些天其实也一直在思考。他比起徐德言和魏征他们的优势是知道原本的历史走向。通过对真实历史上的走向,再用结果来反推现在的情况,虽然历史在此时已经有所改变,但许多情况还是不变的。如此的特别思考方式,最终就得出了一个特别的结果。
易风觉得杨坚对他的这些反常恩宠,确实事出有因,但这因并不全是因为他是如魏征所说的嫡长孙,嫡长孙只能说是个因,但不是果。果是什么?易风觉得还是不如脱离眼下朝中的局势,他的特别得宠其实是和当下的局势是分不开的。(未完待续)r655
...





重返大隋 第308章 揣摩圣心
眼下朝中的情况是太子能力不足,而晋王得天下名望,杨坚夫妇一起打下了大隋的江山,眼看已经老了,可做为嫡长的太子却能力不足,偏偏嫡次子晋王贤名得著,天下举重,杨坚不得不考虑到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到底能不能把皇位传给太子,太子能得能继承好这个国家,而晋王又能不能接受太子继位事实?
最重要的还是,太子有没有能力接掌这国历经几百年分裂后重归一统的王朝,能不能让大隋的统治传承下去?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太子没有这个能力,晋王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拥护,正是基于此,历史上最终杨坚把当了十九年太子的杨勇废掉了,换上了杨广为太子。@,ww¤w.2√3wx.co↖m后世许多人因为隋二世而亡,因此都说隋文帝一世英雄,结果最后年迈昏庸,到老了犯下了这辈子最大错误,就是废太子杨勇,换晋王杨广为继承人,以致于隋二世而亡。
但是这种纯以结果论事的论调,易风向来就不太喜欢。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废杨勇,真的就是一个好选择吗?要知道隋当时的情况,杨坚夫妇一生,可是经历了北魏、南梁、东魏、西魏、南陈、北周、北齐、后梁直到建立大隋,短短不到一甲子,就经历了九个王朝的兴衰交替,这些王朝里,除了北魏曾经一统北方,经历了很长时间外,其余的这些王朝,基本上都只是经历二三十年短暂的存在就灭亡了。那些王朝的建立者,哪一个不曾经是一世枭雄。高欢、宇文泰、宇文邕、萧衍、陈霸先等等,哪一个不是雄中雄。可是他们建立的王朝。却连五十年都传承不到就灭亡了。高欢的几个儿子不断的自杀残杀,几乎每个儿子都当过皇帝。可最终呢,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最后,更有后主高纬这样的昏庸之君,把一个当时齐、周、陈三国中疆土最大,势力最强的王朝给玩完了。南陈后主陈霸先,一介寒门起家,却在当时世家门阀政治的江南,成就了霸业。平定了侯景之乱,扫平江南,建立陈朝。可结果呢,几任皇帝之后传到后主陈叔宝,跟高纬一样的昏君,晋末以来,经历东晋、宋、齐、梁到陈以来,几百分割据江南的南朝,当年无数北方枭雄。都不曾攻过江南,南朝不少枭雄君王,甚至还多次北伐,打到洛阳长安等。饮马黄河边,可到了陈叔宝手里,杨坚却仅仅是一战就灭了南陈。再又如北周。宇文泰当年在关中携北魏皇帝建立西魏,以万余兵马起家。最终却打下北周一片天下。到武帝宇文邕时,更是雄才大略。早年隐忍负重,韬光养诲,对权臣宇文护百般隐忍,最终找到机会一举铲除宇文护,重掌朝纲,然后指挥攻齐,数年而灭北齐,统一北方。可这样的雄杰,本来大有机会一统天下,可却年纪轻轻三十六岁就死了,结果长子宇文赟继位,如同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一样的昏庸,开拓的本事没有,昏庸的本事倒是和另两个亡国同伴有的一拼,皇后就破天荒的立了五个,十九岁即位登基,才当了一年皇帝,二十岁就主动的禅位给才六岁的儿子宇文衍,自己终日纵欲,结果当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终于导致主幼臣强,最终北周宇文家的皇位被皇太后杨丽华的父亲丞相杨坚给篡位了。
杨坚一生经历九朝,自己的大隋就是从北周手里篡取的。因此他对于继承人的重要性,是相当清楚明了的。大隋才立国十余年,并非那种已经传承许久的王朝,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还不稳固,这个时候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能传承国家,而一个厉害的继承人,更能让王朝更加辉煌。杨坚想要的是一个如宇文邑一般的雄杰继承人,而非一个如高纬、陈叔宝、宇文赟一般的废物昏君。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的太子杨勇其实就是一个高纬陈叔宝宇文赟般的人,把辛苦建立的王朝交给杨勇,杨坚实在不放心。他不愿意如高欢宇文泰陈霸先萧衍等开国君王一样,辛苦打下江山,最终却被不孝无能子孙挥霍灭亡。
杨坚最终废了太子把皇位传给杨广,是认真考虑,是当时最符合王朝和皇家利益的。隋后来二世而亡,继承人杨广自然逃不过责任,但并不等于说不换储大隋就能结果更好。废了杨勇,杨坚当时除了杨广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如此推断过来,易风也渐渐明白了杨坚的一些想法。杨坚的想法是要把大隋传承下去,还希望江山万世永固。按这种想法,杨勇现在地位的回转,其实不过是回光返照的现象罢了,只是一种错觉而已。而这种错觉,更是杨坚的故意放出的一个迷雾,还是用他为棋子放出来的烟雾,为什么要这样做?无他,为了眼前的这场大战。攘外,必先安内,历朝以来,无以不先安内而能攘外者。当年汉景帝时,匈奴咄咄逼人,严重威胁到汉室安危。汉景帝意欲讨伐匈奴,但朝中大臣曾经直言反对,对汉景帝说了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不安内无攘外。最终,西汉朝廷与匈奴和亲,全力削藩,最终爆发七国之乱,朝廷与诸侯大战,最终削藩成功,稳定天下。等到汉武帝即位后,经历多年的休整安稳内部后,最终发起了对匈奴大战,西汉与匈奴大战数十年,打的异常艰苦,最终文景之治时留下的无数财宝一空外,天下人口都为之减半。可就是因为当下景帝的攘外必先安内,先平定了内部诸侯,让刘彻可以专心对外,最终取得了对匈奴的全面胜利。
易风觉得眼下杨坚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是,但如今隋朝最大的内斗就是太子党和晋王党的争斗,这份争斗也还没到开战的地步。因此杨坚的应对之策也有所有同,他的安内并不复杂,暂时的打压晋王一党,提升下太子一党,如此双方势力平衡,也就自然内部安稳,可以全力对外了。但是太子这些年确实越来越不行,就算杨坚增强对太子的赞扬,但这也还不足够。这个时候,易风这位东宫嫡长子,皇帝嫡长孙的出现,无疑让杨坚看到了价值。易风是嫡长孙,又刚在塞外连赢了几场对胡人的战争,因此杨坚正好借此机会把他无限提升起来,让他成为了赵王,大总管以此来增强太子一党的信心和实力,用以压制杨广达成新的平衡。
当然,杨坚不用其它人而选他,易风想来也是有深层原因的。一来他是皇嫡长孙,东宫嫡长子,用他名正言顺,二来他是皇孙而非皇子,用他不用有其它的忧虑,特别是易风原本一直流落民间,如今重回皇家,其背后没有特别复杂的利益关系,杨坚想用就能用,一旦等这次战争过后,到时要废掉太子,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后患。今天杨坚能无限提高易风,封他国王授他大总管,等将来战毕后,如果易风敢反对废储之事,他要拿掉这些也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想来想去,事情也就是如此,易风在杨坚的手里也就是一颗棋子而已。一来是他怀荒经营的那支势力,二来是他那个皇嫡长孙、东宫嫡长子的身份,他如今得到的这些特别恩宠,正出于此。
想明白这些,并没有让易风失望,反而让他更加安定。知道了杨坚的想法,其它的就不用担心了。至于成了杨坚的一颗棋子,到无所谓,能成为棋子,那说明自己有这个实力,要不然,别人想成为这颗棋子还没这机会。当不当赵王无所谓,但能借此成为幽州大总管,却是意外之喜。得到这个幽州大总管之位,就算给杨坚当一回棋子又如何。再说了,杨坚在算计自己,自己难道不是在算计着杨坚嘛,起码,直到如今,杨坚都并不知道,自己虽是他的孙子,但并不是东宫嫡长,他其实是杨广之子这件事情,可是一直欺骗着杨坚呢。
现在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什么赵王啊什么司空,雍州牧,甚至是京中与太子的纠葛。易风现在在意的是出人预料的在太子党、汉王党和晋王党三党的斗争中,坐收了渔翁之利,晋王党受到太子和汉王二党的联手攻击,杨广一系的重人实力党羽幽州总管燕荣被定罪免职,但太子和汉王二党都没有得到燕荣留下来的空缺,却被他占去了。
皇帝将幽州总管的位置交给易风,甚至还出于对内部平衡的考虑,削了汉王的并州府,从中分出幽州府升格为大总管府,并把依附的三蕃三族所设的羁糜州也全都划归这个幽州大总管府的统辖下。(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重返大隋 第309章 过犹不及
幽州大总管府统辖山东北部三十二州,不过实际上却还不如半年前燕荣所统辖未被削时的幽州总管府,那时幽州府只是个中总管府,可却已经管辖河北十三州,几乎是把整个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盘都划到幽州府管辖,虽然上面还有个并州总管府,但却相当于一个河北王。《≠,w▼ww.23w$x.co≮m
东征失败后,燕荣的幽州府就被削去几州,这次设幽州大总管府,除去三蕃的二十一个羁糜州,还有原属并州总管府下的十一个州,这十一个州中武、妫二州则又是之前才新设的州,并不在原来幽州府的十三州内。如此一来,等于原来的幽州总管府的十三州,最终只留下了九个州,被削去了四州。如今这十一州,则又分成了八个总管府,幽、妫、武、檀、玄、平、营、易八总管府,其中幽州府辖幽、瀛、定、恒四州,其余七总管府各只辖一州。
现在幽州府升一格成大总管府,实际上变成了一大总管府辖七下总管府以及燕山南四州加塞上二十一羁糜州。
易风想要马上掌控这么庞大的三十二州之地,并不现实。
三蕃的二十一州,虽划属幽州大总管府,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些胡人也顶多是名义上的归属,划置州县也顶多是羁糜而已,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实际掌控。哪怕易风与三蕃关系极密,也不可能真正的干涉到他们的内政。三蕃与其说是部属,还不如说是个盟友确切些。
而就算除掉三蕃,剩下的七总管府十一州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燕荣在幽州府坐镇八年。早对幽州府诸州经营成了自家独立王朝,这次燕荣一倒下。整个幽州府立即倒霉了。太子和汉王两党都清楚,幽州府诸州一直以来其实名属并州总管府。但并州府多年来总管换过数任,并没有哪任大总管一直实际控制关东,因此让曾两次任并州总管的杨广有机会插手染指关东,最终把长城一线尤其是太行以东的诸总管们都收拢过去。杨谅到任并州之后,就发现自己对于南部的诸州刺史们掌控力还行,但北方的诸总管们对他这个大总管就有些爱理不理了,河东代北的那几个总管还好些,而山东的那些总管就直接当他是个屁了。眼下杨谅得到太子的支持,拿下燕荣之后。当然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哪肯放过这个将杨广在河北势力连根拔起的机会。
太子和杨谅要对河北诸总管穷追猛打,杨坚也乐于其成。拿下这些总管,对于杨广是个不错的打压,而且杨坚也有意要借机发起一场小范围的清洗。当年杨坚派燕荣去幽州,他是早知道燕荣是个酷吏,可依然任用燕荣,而且一用就是多年,他岂会不知道燕荣的所作所为。可他依然一直用着燕荣。关键就是要用驱虎吞狼,幽州之地在河北北方,这里一直以来就是一块最不与关陇贵族们对路的势力,北齐灭亡后。这里也经常是反叛的源头,那些当地的豪强更是对朝廷阴奉阳违。因此杨坚派了燕荣前来,借燕荣之手大力打压整治地方豪强。这些年,燕荣坐镇河北。对于河北的地方豪强的清洗是十分强力的,那些大族在他的打压下。相当凄惨。
如同山东顶级高门之一的范阳卢氏,就被燕荣针对打压,把这卢家子弟征去服杂役,以此羞辱打压。
多年下来,燕地豪强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到了极限。杨坚这个时候顺势把燕荣拿下,其实也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杀了燕荣,便算是对燕地豪强的一点安抚。杨坚的这一手玩的极溜,用燕荣打压燕地豪强,然后回过头来再把在燕地名声臭了的燕荣给宰了,算是给燕地豪强一点安抚,但最终结果燕地豪强依然被打压弱了,而天子和朝廷却不过是一个用人不察的结果而已,况且杀了燕荣后,朝廷又借机安抚了这些人,一举数得。
杀了燕荣,再把那些总管刺史们清理一下,既给河北百姓们一个交待,也借机清理掉一批关陇贵族。当初宇文泰篡魏,杨坚篡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变,因此最终都保留了那些前朝权贵勋臣,几代下来,大隋虽然立国不过十余年,但那些勋爵豪门无数,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朝廷的控制力了。朝中许多顶级的门阀,其势力甚至让杨坚都时常暗自忧心。一有机会,能够清洗一批,他当然是乐于而为的。
魏征说道:“照眼下这情形看,这幽州大总管府下的七总管和诸刺史大部都有换人。妫州总管屈突通和营州总管韦冲都已经御前点名担任此次北伐总管之职,屈突通正得陛下信任,韦冲则家世显赫,此次清洗都不可能影响到此二人。剩下的檀平玄易四总管,外加瀛、定、恒三州刺史,都可能要换人。甚至下面的数十镇的镇将,以及诸县的县令等,也有可能都要换人。大王,我以为我们当积极行动,尽量争取把我们的人安插进去,趁机增强对幽州诸州县军镇的掌控。”
徐德言听了,却是缓缓摇头。他对易风道:“我看不然,此次清洗是皇帝、太子、汉王三方的联合行动,受打压的既是晋王党,也同样是对越来越势大的关陇集团的一次打压。各方龙争虎斗,可我们能插手的机会并不多。另外,我也觉得此时我们并不适合过于插手此事之中,陛下虽然让大王任幽州大总管,同时还担任了此次北伐东路统帅,可殿下也不要忘了,天子在这次北伐的布置中,却只让殿下统领的东路军坐镇幽燕,做为中路军的预备军而已。甚至连原本调往燕地的十万府兵,也已经被转调到中路的河东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子虽然让大王做了大总管,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就完全信任殿下了。如果我们此时安插自己的人手于各州,只怕会成反作用。更何况,咱们如今的实力,聚则为一股不可小觑之实力,但若是分散到各州府去,就弱矣。”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做为易风的养父,他对易风尽心竭力,他也不在乎什么为国效忠之类的,他想的是易风的私人利益。按魏征说的,这个时候安排人手到各州去,表面看上去确实是扩大权柄,加强对幽州府的掌控力。但实际上,这样做却等于是分散了实力,以徐德言对大隋的向无反感,他十分担心这样的隐患。他更希望易风能一直把势力紧握在手里,随时保持着战斗力。与其说为了防范突厥人,不如说是为了防范身后的朝廷。
易风也赞同徐德言的想法,幽州总管府这么大,易风不可能一下子掌控。而且,只怕杨坚和太子、汉王等人也不肯看到他势力如此剧增,搞不好杨广都不乐见看见。另外,他手上的实力也并不强,分散开来就只会更弱。他也想过,争取全面掌控幽州府,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那么多个总管府,那么多个州县,镇城戍堡,十几个州,光是原来的幽州府下就有五十个军镇,现在整个的幽州总管府,军镇过百,把兵马散开来,就太分散了。一滴墨倒入一碗水中,能把水都染黑,可如果一滴墨倒入一池塘水中,只怕很快就会消散无形了。
想来想去,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直觉和理智告诉他,还是应当步步为营为上。
现在徐德言的话更确定他的想法,“司马说的是,过犹不及。我们目前要做的,是要继续稳固对武州的控制,然后想办法把幽州掌控在手,再接下来想办法把幽州与武州之间的妫州也控制起来,如此幽妫武三州在手,连成一片,方能进退有余。”
当然,对于其它的总管府和州县军镇,也不能说就完全不管了。他们不便直接去控制这些地方,但也不代表就可以直接放弃不管。易风提出的想法是,可以由他向朝廷举荐一批怀荒以外的人去任职,当然最好举荐的这些人既不是怀荒系的,也不是太子、汉王、晋王等系的,总之,自己不便去控制这些地方,也不能轻易的让他们落到太子、晋王、汉王三派手中去。毕竟,今天易风没能力控制幽州各府,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实力控制。现在若让太子等党羽控制了,以后想再夺过来可就难了。
“原来之前大王说要举荐唐国公李渊,并非虚言耳。”魏征笑道。
“当然不是虚言敷衍。”易风道,“李渊这人,我打探过,其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父亲娶的是同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当今皇后姐姐。但李渊父早亡,虽然身有国公之爵,但家族却并无朝中任重职掌权者,李渊已经三十三岁,但却仅仅是宫中侍卫而已。而且,李渊与诸皇子,并没有过从甚密者。如今他既然主动示好于我,那么顺水推舟举荐他去幽州任职,正是一石二鸟之计。”(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重返大隋 第310章 拉拢
易风通过手下的探子们调查发现,李渊并没有投靠到哪个皇子门下,估计也是其它皇子瞧不起李家的没落.但他肯来投自己,易风还是很高兴的,他也不指望李渊真的就忠心耿耿投靠,但他想举荐一批人去和太子,汉王,晋王三系的人马争夺幽州府空出来的那些总管,刺史职位,可自己夹袋中除了怀荒的这些人外,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而李渊的条件却是很合适的,只是缺少举荐之人而已.把李渊推上去,能占一个位子,那太子他们能占的位置就少一个.
”妙,大王此计甚好.咱们就算不方便占据诸总管刺史的位置,但也不能轻易的就让给诸位皇子的人.”王保也是大声赞扬,不管怎么说,诸皇子明里暗里都是易风的对头.
”嗯,你们再替我想想,还有哪些不是几位皇子门下,但却又有资格能出任幽州府总管刺史县令镇将等职位的人选,都挑出来,我们拟一个名单,等回头上道表奏给天子.”易风笑道.
”大王母族元氏一门,就有不少适合的,元褒,元雅将军皆可任总管,刺史,那位被燕荣囚禁的元弘嗣也足任刺史.”魏征笑着把易风的娘舅家人提了出来,元家是易风的娘舅家,肯定是会站到他们这边的.
”嗯,举贤不避亲,甚好.”易风点头,他可不会在意元家是他舅家,这年头,用亲戚很正常.
徐德言想了想,也提出几个人选来,”朝中大阀李氏,韦氏,于氏,窦氏,杨氏,裴氏,柳氏,独孤氏,长孙氏等诸家族,皆名门大阀,就算诸皇子也是亲近拉拢.我看.可以举荐这些家族子弟出任幽州府官职,顺便还可以示好诸家族.”
1...142143144145146...2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