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被易风一番话弄的有些郁闷,刘文静知道自己这记马屁最终拍到了马腿上,脸上就有些讪讪的。好在他脸皮足够厚,要不都呆不下去了。
“进城吧!”易风望着那雄伟的太原城,语带激动的道。
杨雄直到这时,才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现在才知道为何太孙突然调头,又突然来这太原了。他简直有些难以相信,这两天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先是并州兵埋伏井陉,被太孙耍了一回后,他们又胆大包天的跑到天门关伏击,结果却还是被太孙拆破并灭杀,然后太孙杀个回马枪突然回到太原,把王頍等人调出来,一下子全都拿下。又只用了皇甫涎三个人,就把太原城里五万人马给解决了。
太厉害了,太他娘的厉害了,现在他听来简直就跟听那传奇故事一些,让人难以置信。
汉王胆子够肥,并州府这些家伙也够猛,可惜他们没脑子,弄来弄去,却被皇太孙耍猴一样,被玩耍了半天,最后一败涂地。
不过兴奋过后,又觉得有些心寒。为什么皇太孙从头到尾都瞒着自己,是不相信自己吗?
正在他为这份不被信任而觉得心寒的时候,易风找上了他,“副帅,孤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予你,你能帮孤完成吗?”
听到这话,杨雄突然有种激动的感觉,他这时忘记了他其实是皇太孙的堂叔,他也是堂堂的东路军副帅,是宗正寺卿,是清漳郡王还是司徒。
“殿下有事尽管吩咐。”
易风要杨雄帮忙的事情也很简单,但却有些大胆,让杨雄听完后都十分惊讶和意外。因为易风居然要洗劫整个太原,是真的洗劫不是什么形容词。
“首先属于汉王的私产,一文钱不留全部抄出运走。”
杨谅的家眷易风已经让豆卢毓送回京师了,对于杨谅在太原的私产,他没有半分放过的打算。杨谅第一次出京,就是出镇并州。当时皇帝特意把并州和原来的河北监察区合并,形成了一个五十二州的超级大总管府,让最宠爱的儿子执掌坐镇。虽然杨谅管了没两年,并州府又被切掉了一大块,杨谅随之又被调离,可这两年,杨谅掌管着这半壁江山,以他那个贪婪的性子,肯定是捞了不少财富。仅只看杨谅一手组建了八个营两万余人的私军,就可知这家伙的疯狂了。
杨谅敢来杀他,现在把他的私兵夺走还不够,他在太原的私产也得统统拿走,让这小子知道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知道啥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不太好吧?”杨雄道。
“到时分你一笔,不会让你白帮忙的。嗯,上次我们合作的马车生意还不错吧,这样,我把河东的马车经销权都给你。”易风给出好处。杨雄一听,立即露出喜色,他跟易风合作,上次得了关中的马车生意,可是赚了很大一笔。现在易风把河东这一块的经销权也给他,那可又是一大笔进账。这个时候,他立即改变了态度,反正他只是帮忙抄下家,真正动手的是太孙,他怕什么。再说了,杨谅胆子这么肥想刺杀太孙,这事情现在暴露了,回头闹到皇帝面前,杨谅还不知道要怎么吃不了兜着走呢。皇太孙现在要夺了汉王在太原的钱财,这又算的了什么。“好,为殿下跑腿算不得什么。”
抄个家本来是用不到杨雄的,不过有好处的事情,大家一起利益均沾,总好过吃独食,哪怕只是分出来一小部份,也能让大家皆大欢喜。
得到好处杨雄动起手来相当迅速,很快,汉王府被翻个了底朝天,接着太原城也翻了个底掉,杨谅在太原城的私产很快就被翻出来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重返大隋 第422章 粮草百万、甲四十万
“粮草九万石,杂彩五万段,绢两百万匹,铜钱三百余万贯,另有银三万斤,黄金一万多斤,另有其余珠宝字画古玩等许多。”易风拿着杨雄抄出来的财物总帐,看的直摇头,才短短两年时间啊,杨谅就已经捞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家业了,简直就是了得。而且这肯定不是杨谅全部身家,他在京师等地肯定还有许多财产,这里只是京师的罢了。另外由于房屋、田产、矿场等属于不动产,不可能搬走,因此杨雄也根本没有记录在上面。
杨雄看着易风那不动声色的样子十分郁闷,他刚看到这个统计数字的时候,可是惊的都要跳起来了,这么是多么大的一笔钱财啊。金银铜绢缎等加起来,就有数百万贯,若再加上那些珠宝古玩字画等,再加上那些田产房屋等,足有千万贯啊。杨雄自已经营多年,堂堂一个郡王,都不敢说自己就有千万贯的家产。
可看太孙这般淡定的样子,看来坊间传说太孙是天下十大最有钱的富翁之一并非空穴来风。
“另外,汉王还养着差不多三万的私军,近万骑军、两万余步军,他不但招募蓄养这三万兵马,而且还查到了四万余套甲,皮甲、铁甲等皆有,新旧不一,数目可观。并有大量的刀枪弓箭等军械储存。”
养了三万人马,还+ 存了足够数万人装备的军械,不得不说,杨谅真是很豪奢。不过易风想想自己只占据了一个怀荒,就养了十万的兵马,倒觉得这也算不得什么了。顶多只是杨谅胆大,不过他是皇子。原来控制着五十多个州,河东河北又富庶。又是出精兵之地,有钱胆大,搂个千八百万贯钱,养个几万私兵,存个几万套军械,真算不得什么大事。
不过么,现在全成易风的了。易风可不会跟他客气,杨谅难道还要跟他到皇帝面前打官司?
“杨谅的钱粮兵马器械全都带走,至于房屋庄园田产矿场工坊商铺。这些带不走的,就都卖掉,不管谁买,价钱便宜一点也没关系。”这些东西反正带不走,留着也是便宜后来人,不是便宜杨勇就是便宜杨广,还不如便宜那些河东有钱的土豪们,便宜点卖给他们,自己得了钱还能卖他们一个人情。拉点关系。
杨雄倒是想要吞下这些产业来,但易风提醒了他一句,太子马上就要来了,而且这并州已经属于杨广了。现在吃下这些产业。只怕不好消化,不如卖给那些河东本地大族,这些人都是地头蛇。只要他们吃下去了,不管是杨勇还是杨广。只怕都不容易再从他们嘴里抢出来。
杨雄没能吃到这一大块不动产,心里总是觉得可惜。虽然易风已经说好把河东的马车市场给他,又说好杨谅的产业分他一份,不过哪里会觉得多。这个时候他又主动向易风提出一个发财的计划。
“太原城里还有一座大金山呢。”
“金山?”易风疑惑,他可没什么心思来这里挖矿,在别人地盘上开金矿挖金子,怎么看怎么傻。
杨雄打量了眼四周,然后低声对易风神秘兮兮的道:“太原府的西城的仓城里现在堆着几百万石的粮食,另外晋阳宫里,还存有四十万套甲,几十万捆箭矢,刀枪长矛逾十万计。”
易风看了眼杨雄,见他眼里流露出浓浓的觊觎之色。他知道,杨雄说的这些,其实是朝廷在北方历年来的积储,由于太原的重要性,做为北方最重要的战争要塞,中原门户,这里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城市。因此每年朝廷都向这里运送粮草,运输军械,以做储备。正是这年年不断的积储,使得太原这座最重要的北方要塞,能够随时存有足够供应城内十年的粮草,另外有大量的器械。存这么多的粮草器械,其实也并非仅仅是供应给太原城的。太原城还做为北方的粮草储存和中转站,中原的运往北方的粮草,大都先存储于此,而不是直接存到更北方的云朔忻代蔚等前线,以免为敌所夺。尤其是眼下,与突厥大战在即,朝廷边续几年,就不断的向太原运输粮草器械,都是为这场战争作准备的。
之前易风其实是知道太原城里有这些军械粮草储存的,但他没想过要动这些东西。因为这些是朝廷之物,同时不仅仅是朝廷之物,还是朝廷与突厥大战的后勤军备。如果没有了太原的这些粮草器械储备,朝廷与突厥大战时,起码中路的几十万大军,他们的粮草只能从更遥远的关中和中原地区调运。
没了这些粮草器械,没有这些足够的后勤供应,也许会改变一场本来能取胜的战争。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也应当有所不取。易风虽然跟杨勇杨广杨谅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他觉得在面对着突厥人的时候,还是应当共同对上的。尤其是这次的大战,达头可汗已经有统一整个突厥东西两部,整合整个汗国上下,与中原隋朝争雄决战势头,其势力极强,数十万骑兵,这是一场极其重要的大决战,双方都在全力以赴。易风觉得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扯大隋的后腿。
历史上,隋朝打赢了这战,本来就要一统突厥的达头败了,突厥再次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机会,突厥汗国也彻底的分裂,东西各建立了汗国。
易风不想自己到了这个时代后,最后还反让中原王朝败于突厥人之手,给予突厥人期盼了二十年的重新一统。
“那些我们不能动。”虽然百万石的粮草、四十万套战甲的确诱人,可这些东西易风不能动。
杨雄听到这个答复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看到易风那坚定的神色,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眼中恢复了些清明,“殿下说的没错,那些不能动,我一时糊涂了。”
“郡王明白就好。”易风笑笑,“其实不是杨谅的这份,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和朝廷在太原储存的数百万粮草、数十万的军械比起来,杨谅的家产确实远远不如,可只要不是过于贪心,那么杨谅的这上千万的家业,也足够让人满足了。起码,易风就很满足,不光得到这上千万的财产,还得了几万杨谅的私军呢,此外还有杨谅的小军械库。另外,杨雄那帐本上没有记录的还有杨谅手下那些心腹们的家产,如萧摩诃、王頍等一众心腹大将军师们在太原都有产业,抄掉他们,又是一笔不小的进帐。
“让下面动作快点,把所有的东西打包装车,直接经井陉送去恒州真定城先,过了太行就是我幽州府的地盘了,东西就保险了。”易风可不想忙碌了半天,最后等杨勇过来,一把又给占了去,那就白忙了。
“东西太多啊。”杨雄这个时候又发现,这笔横财还真有是些多,哪怕只是运输到太行隔壁的恒州,也是项很巨大的任务,眼下这季节,路不好走。
易风教杨雄,“把太原那几万官兵也调动起来,让他们帮忙运输,想必他们不会拒绝吧?大不了,给他们一份丰厚的报酬就好了。”
“这个可以,容不得他们拒绝,不给钱都行,给钱那是殿下仁厚。”杨雄笑道。
太子杨勇本来也是和易风一起出京的,不过他是太子,又是北伐大元帅,一路上行进缓慢,慢腾腾的,易风过了黄河,他还刚出京没多远。不过杨勇的行辕就是要设在太原的,早晚他会来的,易风得快点行动。他可不想再和杨勇在太原碰面,没那心情。
杨雄离去后,刘文静过来见易风:“殿下,已经派人给京中送奏本了。”
在太原搞了这么多事,又是杀人又是捉将又是抄家的,最终总得给皇帝一个报告的。易风已经把此次太原事件的前前后后,详细的做了一份报告,派人送去京中呈给皇帝。
“殿下,这份奏折送入京中,虽然能给杨谅一个重击,可只怕,会让杨广就此脱身泥潭啊。”刘文静道,“把杨谅打下水,却又让杨广上了岸,这是不是有些不划算啊?”杨谅和杨广两个人相比,无疑杨广的威胁性更大。
易风倒是不在意这些,或者说他觉得自己在意也没用,杨广现在因刺案软禁在京,可他从皇帝上次下令五王对调,把杨广从扬州调到并州的决定中,隐约猜出皇帝对于杨广依然还是很看重的。要不在,直接把杨广调为益州总管,扔去四川蜀中不是更好。并州可是天下第一大总管府,重之又重,杨广又曾两度任并州总管,这里可以算是他相当熟悉的地盘。先前刘文静等人劝易风借刀杀人,把这次的刺案推到杨广头上去,给他来个落井下石,可易风最终拒绝了,杨广还没有失去皇帝的信任,这个时候嫁祸栽脏杨广有些不明智,反容易彻底得罪杨广。
眼下易风还是想要维持与杨广之间的秘密联盟,哪怕已经同床异梦,可也还没有到决裂的时候。
“便宜杨广就便宜了吧。”易风淡淡的道,“嗯,你一提醒我倒是想起来,我现在应当给晋王写封信,告诉他我拉了他一把,你说,他会承我这个情不。”
刘文静有些跟不上易风的思路,只能是摊摊手,无言以对。(未完待续……)r1292
重返大隋 第423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感谢liujunliu的支持,谢谢,求票!)
大兴宫甘露殿。
杨坚问王海:“太子到哪里?”
“回陛下,太子昨日已入晋州,再过几日就能到太原了。”
杨坚皱了皱眉,对于杨勇的行军速度有些不满,离京这么多天了怎么才到晋州,太子这次主动争取挂帅领兵,杨坚还是很高兴的,特别是当出了晋王卷入皇太孙的刺案之中,有重大嫌疑后,杨坚不得不换掉杨广这个北伐元帅后,杨勇能主动站出来请命挂帅,算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麻烦。可眼下太子行军速度如此缓慢,让他不得不想,太子是不是畏惧战争,所以才每日行军这么缓慢。
“有长孙晟的消息了没有,突利那边如何了?”杨坚又问。长孙晟是朝廷里最精通突厥情况的官员,而且箭术了得,曾经一箭双雕,多次出使突厥,在突厥之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杨坚这次也派了长孙晟去漠北,让他去联络突利,做为隋朝的使者,负责与突利联络,让突利配合隋朝此次的北伐,一起对付达头与都蓝。杨坚很在意突利这个盟友和女婿,突利位处漠北,在都蓝之北,达头之东,只要配合的好,能大大的牵制住达头和都蓝的兵马,必要的时候,可以去抄二人的老巢,使得二人不敢轻易倾巢南下。只是长孙晟派出去了这么久,却并没有消息回来。这让杨坚十分担心,突利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果这次战争中没有这么力量。那么隋军的进攻力量中将削弱不少。
“须弥好像已经到了太原吧。”心绪不宁的杨坚干脆丢下了笔,不再批阅奏章,他问起杨林的情况。杨林的行军速度很快,前日就已经到了太原。太子与他同日出京,可现在还刚到晋州,杨林却昨日就到了太原,前后相差了好几天的路程。
“是的陛下。说不定今日太孙已经过了井陉到了真定了。”王海笑着回道。
“怎么,须弥今天没有奏章送回吗?”杨林行军路上。每天都会送一封奏章回京呈递于他,有时说的是战略布署,有时只是说一些沿路风闻,有时也会谈一些时政之事。或者一些朝廷制度之类的事情。虽然谈的事情总是不同,可杨坚很喜欢看孙子的奏章,每份奏章都言之有物,特别是奏章总是写的很特别,用的是全新的格式,没有什么华丽空虚无用的修饰,总是开门见山,然后一二三这样的陈述,有时甚至还配有表格。上面有具体的数据,甚至有时还会配上插画,有的只是简笔。简单几化,有时却是相当复杂的彩色画,偶尔还会画上一些美丽的风光,杨坚很喜欢这些画。特别是喜欢孙子画的一些各地的景观,以及市集乡村的真实情况,画的都非常真。看着那画,就恍然身如其境。亲自看到一样。杨坚很少离京,称帝后一般也就是去京西仁寿宫,灾年时去过洛阳就食,最远一次是去泰山。可他出行总是大队人马,全副仪仗,地方早有准备,黄土垫路,净水泼街,根本很难看到真实的世俗百态,百姓生活。杨林的画却让他看到了这些,杨林就仿佛成了他的眼睛,把他看不到的那些真实的画下来,送给他看。他尤其喜欢杨林的画法,没有什么各种渲染之类的手法,完全就是把事物临摹下来,如真实再现,虽然有些画匠批过于俗气,匠气,可杨坚喜欢,这能让他看到一种真实。
只是今天的奏章却到现在都没来,甚至昨天也没有送来。
杨坚揣着满脸狐疑,也不知道杨林遇到了什么事情。
“晋王这些天怎么样,在府里有没有怨言什么的?”杨坚又想起二儿子杨广,幽禁府中也有段时间了。
王海认真回道:“据那边的人回报,晋王每日在府就是舞剑、看书,然后写写字,并无怨言,表现很平淡。”
杨坚眉头皱了皱,眼光里闪过一道狐疑,他觉得二儿子这个表现有些太过于冷静平淡了。临时被换帅,又被卷入刺案之中,还被软禁府中,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动,特别是他相信所谓刺案嫌疑一事,杨广并非真正的幕后凶手,可杨广如今这份淡定的反应,让他觉得这个儿子有些过于平淡了,甚至觉得他是在演戏。这让他觉得十分不高兴,甚至想起了这些年来杨广的一贯表现,难道他一直在演戏,所有的一切,贤明、孝顺、睿智,这些都是他表演出来的假象,只是装的?
就在他静静思虑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
“启奏陛下,皇太孙殿下有奏折到!”
禀报的声音打断了杨坚的遐思,听到是孙子的奏折到了,他脸上露出了丝笑容,“这小子,我还以为他已经不愿意给我这老头写奏折了呢。”
“估计是路上风雪耽误了吧。”王海见皇帝露出这样罕见的笑容,也不由的轻笑着说道。
奏章呈送到杨坚面前,他笑着接过,迫不急待的打开,想看看皇孙今天又给他记了哪些路途风闻,画了哪些画,结果奏折一翻看,刚看了两眼,他的笑容就开始凝结,然后越看脸色越黑,最后甚至两道眉头都挑了起来,如两把剑出鞘,寒气逼人。
待看到最后,杨坚已经是怒不可遏,一掌重重的拍在御案上,胸脯不住的剧烈起伏。
“气死朕了,就没有一个省心的,放肆,大胆!”
皇帝突然震怒,本来刚刚还因皇帝高兴而跟着高兴的侍女火者们一下子都懵了,纷纷跪下头也不敢抬一下,有些胆小的甚至浑身颤抖起来,生怕皇帝震怒之下迁怒于他们头上。
就连一直跟着皇帝身边的内侍王海也是心下不安,好半天才小声道:“请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息怒,朕怎么息的了怒,你看看,你看看,这不孝子这是想要气死朕啊。”杨坚一把将那奏折扫到地上。王海移步上前,小心的捡起奏折,皇帝既然让他看,那他也就大胆的看了。一看之下,他却也是吓的面无人色。实在是这上面的内容太过惊人。皇太孙上奏,汉王杨谅阴谋刺杀他,先派人于必经之路的井陉安排兵马准备伏击。然后他恰好当时想要早点赶到怀荒,主持东路防御之事,便改走北路。结果杨谅的人一计不成,立即又赶到天门关设伏。太孙不防之下,被引入关中,对方调五百兵马于关内伏击太孙,太孙得侍卫拼死护卫,才击败天门关叛兵幸免于难。可杨谅之人并不死心,又想调动太原城中的兵马,还好太孙回马一枪,设计擒贼擒王,最终将一干逆贼拿下,稳住了太原兵马,控制了局势。
这奏折所言实在是太过震惊了,可太孙把整件事写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并附录了许多证据,这事情根本不会错。要不然,随后皇帝陛下只要派人一查,事情就会水落石出。现在太孙认定是汉王策划指挥,又有这些证据,根本就不会错。
王海心里万分震惊,这一个晋王的事情卷入刺案还没查清,这转眼又来一个汉王。而且不比晋王只是有间接嫌疑,这回的刺案,可是相当明显,而且也更加骇人听闻,居然调动军队伏击,这简直就是胆大包天,不过也确实只有如汉王这等被宠坏的皇子才做的出这样的事情。估计皇帝刚才也八成是相信了太孙之言,认定确实是汉王干的了。
“杨谅现在在哪?”杨坚怒喝。
“回陛下,汉王现在灞上。”王海回道。
“灞上?他怎么还在灞上,不是半月前就已经离京了吗,怎么半个月就没走出三十里地?”杨坚怒问。
“听闻汉王出京后感染风寒,因此一直滞留灞上休养病体,未能马上到荆州到任。”
杨坚此时根本不相信这话了,他估摸着杨谅肯定是留在灞上指挥着伏击皇太孙,甚至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去荆州到任。
“这个逆子,立即传朕旨意,调左卫兵马,即刻去灞上将那逆子给我捉拿回京!”
他册封须弥为皇太孙,结果短短时间里,须弥就遇到了两次刺杀,一次是在京中当街行刺,现在隔了没多久,居然还调动兵马伏击,这简直是无法无天。这次的刺杀之事已经很明显,杨谅根本洗脱不掉嫌疑,这让杨坚反思前一次刺案,觉得一直没查到什么证据的那个案子,十有*也是汉王干的。他倒是冤枉晋王了,这个兔崽子杨谅,真是反了天了。
坐在那里喘了好一会粗气,杨坚心气稍平息了些,他犹豫许久最后道:“拟旨,着河间王杨弘改任荆州代总管,即刻赴荆州上任。另,晋王杨广,即日出京赴并州上任。再诏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衙选调人手,即日赴并州彻查并州军行刺皇太孙一案!”杨坚一口气连颁数条旨意。
王海默默站在一边,心里清楚,又一轮汹涌的浪潮已经涌来,一场大风暴又将开始了。(未完待续)
重返大隋 第424章 处处都有丈母娘
(感谢雷王树、大水火、历史逝去的真相诸位的支持,谢谢。)
一场春雪纷纷扬扬过后,天地一片洁净而又宁静。
灞上的清晨迎接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大早上灞水河边的庄园别墅门前刚吐嫩芽的树梢上,就有一大群乌鸦绕树盘旋。呱呱的叫着,外院管事白忠披着袍子跑出来看了几眼,然后冲着守门的庄丁们破口大骂:“田舍奴狗鼠辈,世代代只能做乞索儿的瞎驴...”赵管事一出口就是连珠炮一般,各种脏话张嘴就来顺嘴就扯,一口气连骂了半盏茶功夫,骂人的话居然不带重样的。
几个守门的庄丁都被骂懵了,以前知道赵管事嘴厉害,可没见过这么厉害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