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杨素上前,伸手在那三个带回一个级的军士肩膀上拍了拍,道:“你们用自己的勇猛表现,赎回了自己的罪责处份,现在,你们无罪了,回到你们的队伍中去吧。”
三人兴奋的上前跪谢,欢天喜地回去了,一旁诸将士一起欢呼。
然后杨素又走到了那两个带回两个人头的士兵面前,“很不错,你们证明了自己,现在不但免罪,而且本帅现在还各赏赐你们每人十贯钱,另外,破格提升你们队副,下去吧。”
“谢大帅!”两人兴奋的回道。
杨素最后走到那两个空手而归的人面前,摇了摇头,对这两个面色苍白的失败者冷笑一声,然后抽出了他那把镶金嵌玉的名贵宝剑,猛的挥动两下,两颗人头已经落地。他亲手处死了这两人,他们没有带回人头,因此也就按罪当斩。
“准备迎战!”杨素大声喝道,然后收剑入鞘,翻身上马,返回后方自己的旗下。
呜呜的号角声再次响起,鼓声动起来。
史万岁的大军已经越离越近,两军都能清楚的看见对方的前阵,战事一触即。
杨素的传令官背着一面红旗,策马在阵前奔驰,大声的喊道:“大帅有令,凡斩杀敌军一级赐钱十千,斩队正一人赐钱二十千,斩校尉一人赐钱百千,有斩杀史万岁者,赐钱一百万!赐勋三转!”
杨玄感回到自己的阵前,打量了一眼自己的部队,五千骑兵。不,应当是五千骑着马的酒鬼、赌鬼,五千兵败投降困在了汉地的游牧部族的草原牧民。带着这样的一群人,我能守住左翼吗?
鼓声越来越隆,两边的神射手已经开始在射箭,进行试射。然后是零星的射击,再然后是漫天的羽箭乱飞,双方开始用弓箭远程对射,进行了第一波攻击。
战斗开始,这是一场激烈且惨烈的战事,几轮弓箭射击过后,鱼俱罗果然一如继往的率先带着自己的右翼五千精骑起了猛烈的进攻,五千精骑如风一般的驰过,他们在战场上绕了一个弧线,侧切到了史万岁军的左侧步兵阵前,漂亮的转弯,漂亮的马上骑射,无数的箭支侵泄入敌方步兵阵中。五千骑兵漂亮的奔袭过后,史万岁的左翼步兵阵已经有些乱,这个时候,他们才突然惊讶的现,在那支轻骑兵大军的后面,居然还有一支骑兵跟随着过来了。
不过他们不是普通的骑兵,而是具装甲骑的重装骑兵。他们一开始躲在步兵后面,然后等右翼轻骑兵动攻击后,才开始装备铠甲,接着开始奔跑,顺着骑兵出击留下来的空道,直直的横冲直撞过来了。
步兵阵本就有了些裂缝,当三百重装骑兵冲撞过来的时候,那些不久前还在战场上亲眼见识过重装骑兵是如何骠悍勇猛的史万岁步兵慌乱了。之前重装骑兵是友军,看他们横冲直撞那叫一个爽,此时他们成了重装骑兵的目标,大家都惊惧心慌了。本来小小的裂缝开始不断扩大,等重骑兵狠狠的撞了上来时,这个裂缝开始不断的扩大,然后成了无法弥补的大口子。
趁着敌方步兵的盾墙长枪阵还来不及合拢,鱼俱罗的轻骑兵在重新整队后,又一次杀了回来。这次,他们没有再奔驰而过只是射几轮箭,而是直接从那口子冲了进去。
在骑兵的冲击下,史万岁军左翼步兵阵不断的崩解,快的连后面的史万岁都来不及反应,杨素就已经下达了军令,带着预备队直接冲向了已经开始崩解的左翼。史万岁左翼崩解,败兵不断后退,杨素率兵紧追不放......
号角声再次响起,这次激昂而又有力。
杨玄感终于接到命令,带着他的左翼突厥骑兵们倾巢而出,向着已经崩溃的史万岁军起猛攻。
杨素的帅旗在战场上飞扬,史万岁最终还是没有亲自率后队赶来拦截撕杀,他见势不妙,主动的下令撤退了。他撤退的及时,丢下了左翼和中路部份兵马大约一万余人,壮士断腕退出了战场。
“一场漂亮的胜仗!”杨玄感看到父亲,便跳下马大笑着对他道。“父亲对时机的把握真是厉害。”
杨素那身耀眼的金甲沾染了许多血渍,已经凝固成黑紫色,使得金甲不免少了几分光芒。杨素跨坐在马上,望着已经远去的史万岁部,摇了摇头。
“父亲,这仗不是打的很好嘛,我们以少战多,还反而吃掉了史万岁一万余人,算他运气好,跑掉了,要不然孩儿定将他生擒活捉。”
杨素接过亲卫递过来的清水,狠灌了几大口,脸上毫无表情。
“我本来让你带着降兵布置在左翼,以为当我带兵出动之后,史万岁会跟我对冲,全力突击你的左翼。如此一来,到时我再舍弃史万岁已经溃败的左翼,绕回来包抄突进来的史万岁,结果,史万岁根本没有上当,直接就跑了。这次未能一举将他擒杀,接下来想再有这样的机会只怕难了,若他就此退回甘凉,就更别想马上歼灭他了。”(未完待续!





重返大隋 第508章 改弦易辙
(感谢临凡尘、大写c两位的支持,谢谢!)
荆州府,峡州夷陵南津关。
大江自三峡的瓶口南津关奔涌而出后,再也没有高峡深谷的阻挡。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长江结束了奔腾激越的上游,进入了平野无垠水天一线的中下游。而过了南津关之后,自荆州西边陕州的宜都开始直到东面荆楚交界的岳州巴陵,这段八百里的江道,又被称为荆江。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加之北面的汉水,富饶的水流加上肥沃的土壤,使得这里形成了江汉平原,鱼米之乡,江汉粮仓。这里又联通着上游的巴蜀下游的江淮,北通中原,西接关中,地位重要,成为朝廷的南大门。
荆州府城江陵往西的数十里外的荆江中,有一座巨大的冲积岛,因周围百里有余,而名为百里洲,百里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因为处于荆江环绕之中,地势低洼,因此又被人称为江心百里洲,十种九不收,一年种三季,空手到年头。到最后,这块富裕的土地,几成了一座荒岛。
杨庆眯起一只眼,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手中的角筋弓弦已经拉开如满月,到了极限,整个犀角弓都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三羽雕翎箭已经对准了前方六十步外的一头肥鹿。
那头肥壮的雄鹿正站在一片低矮的灌木从中,惬意的嚼着一蓬嫩绿的树叶,浑然不知已经被人锁定。在这个早已经荒芜的岛上。野兽繁衍迅,鹿群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土。它并不会想到。今天,江陵城来了一大群朝廷的年轻勋贵们来此狩猎。
杨庆现在要做的。只是轻轻松开勾住弓弦的手指,然后那紧崩的弓弦就会将弓箭弹出,锋利的弓箭会在一瞬息之意穿过六十步的距离,穿过那嫩绿的树叶,刺穿雄鹿那油光水亮的棕色皮毛,透入那鲜嫩的皮肉,将它击杀。
时间一点点过去,最终杨庆射出了那一箭。箭离弦而去,嘟的一声钉在了那只雄鹿身旁只有寸许的树杆之上。受惊的雄鹿猛的一惊。然后跳开,撞的旁边的树枝一阵摇动,然后它扬起四蹄飞扬,慌张的朝着树林深处逃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杨庆垂下手,望着那空荡荡的林子,还有那晃动的树枝,露出一丝轻笑。他收起弓,走上前去。把那支上好的雕翎箭从那树杆上用力拔了起来,举到面前打量了几下,箭支依然完好,笑笑插回了箭袋之中。
一个身着猎装皮甲的年轻人从一旁的草丛后走了过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叶,“以大王的箭法,当不会失手啊。”
“一时不忍。一个生命啊。”杨庆解释道,“你看它生活的多平静。我们突然闷来,还要杀了它。扒它皮抽它筋吃它肉,太过残忍了。”
“那只是一只畜牲罢了,大王。何况,丛林之中,弱肉强食,鹿吃草,虎豹吃鹿,大王不杀它,它也最终要被吃掉。既然如此,殿下又何必如此呢,反正你不吃它,也有别人来吃它。”
杨庆轻笑,“话虽如此,可总下不去手啊。”
青年人没好气的摇头,“那也没见大王不吃肉啊,早上我打的那只鹿烤了之后,殿下不是吃的很高兴,还直呼鹿肉鲜嫩吗?”
杨庆讪讪而笑。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大王。殿下现在不忍心杀一只鹿,倒没什么,反正这只鹿最多跑了,它也不会回头带着其它的鹿来围攻你。可是”
“那件事情我还要再考虑”杨庆打断了他。
“还考虑个什么啊,再这样下去,就来不及了。你难道不知道,扬州都已经失守,眼看着整个淮南丢失也不过是十天半月的事情,你我都清楚,淮南根本没有兵马留守。皇帝当初根本就没想过退路,集结所有兵马往关中而去,原以为能马到成功,可现在,困在这江陵,进不能夺关中,退也来不及守江东,咱们眼看着就要完蛋了。到时,你这河间王又还有什么用?”年轻人跟杨庆的关系很近,名元敏,新擢内史舍人,其父元寿,北魏宗室,周时初封隆城县侯,后改封仪陇县候,开皇中,为史部主爵侍郎,曾随杨广伐陈,兼领过杨广的元帅府属,因此也与晋王关系很近。先前为江陵东面复州刺史,杨广称帝,元寿与杨弘一起上表响应效忠,被杨广加封为太府寺卿兼左翊卫大将军,其子元敏封内史舍人。
元寿同时与杨弘有亲,元寿的妹妹正是杨弘的妻子,因此元敏和杨庆其实是表兄弟。
元敏其实跟杨林也有些关系,他父亲元寿和杨林之母元皇后是同族,论辈份是党兄妹,虽然隔的有些远,但毕竟是一族的。因此,元敏其实也可以算是杨林的舅表兄。元敏的父亲元寿跟元弘一致拥护杨广,可元敏却心思比较活泛,眼看如今杨广形势恶劣,他也开始打起了其它念头。
杨庆两条眉毛一扬,淡淡道,“算了,天色不早了,我们先回营地吧。”他说完转身就走,元敏提着弓跟上。两人前后一起走出林子,林外正有几名家丁坐在树下守着马匹。看到他们过来,连忙上前道:“大王和元舍人回来了。”
杨庆和元敏都没有理其它人,各自上马,其它人赶紧跟在后面。杨庆两人并辔而行。
默默无语的走了一段路,杨庆突然勒停坐马,对身后的人道,“不能空手而归,你们去打点兔子野鸡什么的回来。”
等那些随从离开后,杨庆转头对元敏道:“有一个重要的消息我还没有告诉你。”
“什么?”
“皇帝已经昏迷许久了,根本不能理事,这段时间皇帝批阅的奏章。其实全都是萧皇后代批的。”
“啊?”元敏大惊,“我从没有听我父亲说过。”
“因为在昨天之前。根本就没人知道,连我父亲和御史大夫他们都不知道。直到昨天。萧后瞒无可瞒才透露了,但也仅仅是告诉了我父子俩以及张段郭宇文这六人而已。连昨日郭段等领兵出征,其实皇帝都根本不知道后,全是我们几个与皇后一起商议做主的。”
“皇帝到底什么情况?”
“皇后说是问题不大,只是需要静养。但我觉得,皇后都不肯让我们见上皇帝一眼,那只说明事情更加严重,甚至我都在想,皇帝还能不能醒来。”杨庆叹息不止。
元敏震惊万分。然后急道。“事情都这样了,你还犹豫个什么呢,现在更不能犹豫了。”
“可我父亲这人你是知道的,一心忠于先皇,杨秀弑君之后,他派人来见我父亲,给予一大堆的封赏,可我父亲却直接把来人斩了,送了个人头回去。我父亲如今选择效忠当今。那肯定不会改变的。还有你父亲,那也是个死忠的人,他们如果一心忠于皇上,我们能干什么?”
听到杨庆还在那里絮絮叨叨个不停。元敏猛的勒住坐骑,长叹一声:“越是如此,我们越需要决断啊。你我父亲都是迂腐死忠的性子。可当今世道,这有什么用。只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啊。这个时候,还讲什么死忠。谈什么犹豫,再说了,如果你父亲真要谈忠心,那先皇驾崩之后,有资格名正言顺接替大统的是太子杨勇,你父亲也该向太原朝廷效忠,为何却效忠晋王?”
“我父亲一直认为晋王更有才能,而且皇帝一直也打算立晋王为太子的。”
“你说这些不是自欺欺人吗,不管皇帝想不想立,总之杨勇才是当了十九年的太子,皇帝驾崩,自然是太子继位,这有什么可疑惑的?荆王效忠当今,那就是对先皇的不忠。”
“你怎么能这么说。”
“我说的都是实话。”
杨庆道:“我父亲支持当今,我又如何改投洛阳?”
元敏冷笑,“现在都是什么世道了,若是只是和杨秀争夺天下,那我自然也是支持今上的。可这不是还有一个洛阳朝廷嘛,而如今的局势你也清楚,杨林是洛阳朝廷的监国摄政太子,手握重兵,又深得关东民心,如今他一面兵攻蒲津关,一面却进了洛阳,然后挥兵南下扬州,这还用犹豫?皇上如今又昏迷不醒,甚至是不是已经驾崩我们都不知道,短短时间,太子身死军没,益州丢失,如今连皇帝的龙兴之地扬州也丢了,只剩下这荆襄一地,这是败亡的征兆啊,我们必须早做决断,安排退路了。”
皇帝驾崩,天下大乱,原本也许能够取代杨勇成为太子的杨广,在这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并不顺利。
不但不顺利,甚至已经能用前景堪忧来形容了。杨广在扬州称帝,然后起兵向西进军,那时杨勇杨林还在太原,杨秀则是一个弑君者,形势对杨广十分有利。因此杨广尽统江淮兵马西进,甚至都没有打算派兵留守江淮,那时扬州上下都以为,等他们讨逆大军一到,关中百官将士必然群起响应,宰杀杨秀开关迎接。可事实并不如此,太子杨昭率五万益州兵出蜀,结果在剑门被杨秀手下诱杀,五万益州兵倒戈,紧跟着蜀中易帜。然后梁刚还带着益州兵杀奔荆州来,使得他们难以全军西进,可等他们回师想要先剿灭他,对方却根本不跟他们正面对决。
如今兵马困于荆州,皇帝却昏迷不醒,淮南又传来如此噩耗。
在他们困于荆州的这段时间里,在扬州朝廷局势不断恶化的时间里,太原朝廷虽然也经历了大变,太子杨林入关软禁了皇帝杨勇,可他们没有内讧争斗,反而是合二为一,实力大增。杨林不但调派了十余万兵马去攻关中,甚至还迅的分兵接管了关东诸州县,然后迅南下了洛阳,虽然营州韦冲效忠杨广,并成功的向高句丽借来了大军,但易风立即派出十万兵马把他们挡在了关外。然后易风还有余力又派出一支大军南下,将他们那本就没有多少防守的寿州、扬州两重镇破了,眼看着整个淮南都将不保,接下来就是江南那广大的更没有什么防御的州县的陷落失守了。
局势恶劣至此,已经让人绝望了。
做为豪门子弟,关陇贵族,元敏是北魏皇族,虽然北魏灭亡都数十年,后面又经历了数朝,可元家也依然是个豪门。
如果没有这场内乱,继续是在大隋盛世,那么他会凭自己家族的势力,在亲勋翊卫里做一名皇帝侍卫,然后再到朝中做个低级的属官,或者外县当个县令县丞什么的,运气好的话,等到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当个将军,四十来岁说不定就能当个刺史或总管,五十岁后就能入朝迁为九卿或者六部的侍郎,若是运气好,能与朝中顶级大阀联姻结亲得个强力臂助,甚至能在六十前就当上尚书甚至是上将军,说不定还能在袭封的家族侯爵上,再进一步晋封为县公或者郡公国公,为家族带来无限的光荣。
可如今天下纷乱啊,一个国家有三个皇帝。
站错了队,如果最后成了失败者的一边,那不但家族百余年来传承的荣耀没了,甚至连家族能不能保存都两说。
最终谁会拥有天下?
以元敏的聪明头脑分析,当今的这三个天子都当不会是胜利者,最有可能结束这场纷乱,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的当是如今洛阳的摄政,监国皇太子杨林了。
元敏觉得,如今这局势,已经不必再继续观望了,必须立即做出决断,做出选择。
为什么自己都能看的如此清楚,父亲却看不透呢?元敏心中叹息,父亲怎么就跟着了迷一样,非要跟着杨广。如果是在两月以前,他确实也觉得杨广最有得天下的可能,可如今,哎,皇帝是死是活都还不知道呢。可是父亲根本不会听自己的劝告的,元敏摇头,他不会听的。(未完待续!
...




重返大隋 第509章 捷报连连
天气渐热,但洛阳朝廷少了高颎、贺若弼两人后,易风操纵起来倒是越发的方便了。
“九大仓城俱已开工,主要采用地底窖藏技术,通过挖窖封存于地底,最长可以密封存储九年。”民部尚书、建安侯樊子盖向易风禀报道。按他的禀报,这些仓窖都不是地上仓城而是地下仓窖,采用的是窖藏技术,仓窖的建设顺序大约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外直径六丈、内直径四丈、宽约一丈、深半丈的环形基槽,然后对基槽进行夯打,从而形成一个坚实的仓窖口。再在夯打后的仓窖口内挖一个深约三丈半。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外围的基槽就像一个保护罩。让内层的仓窖更加的牢固。此外对于仓中的粮食,也是再采用了层层分隔的储藏技术。总的来说,这种废时废力远比地上仓库麻烦的地下窖藏,最终的目的还是低温密封窖藏,普通的粮食在地面上也就存三年左右,可用这种地底窖藏技术,却能最高保存九年。
“存九年时间,那粮食还能吃吗?”。易风问。正常粮食都是过一年就陈粮了。粮商们每年都是收新粮换旧粮,而超过两年的仓底粮甚至都直接做为牲口饲料了。九年,这个时间也太长了。那能吃?
“可以,只要密封的好,不要打开,那么九年时间完全可以吃。”
按民部和工部设计的地下仓窖,每个粮仓能储粮八千石。九大粮仓最低设计都拥有一百五十个地下仓窖,而做为设计中最大的一个粮仓洛口仓,更是规划建造三千孔这样的窖仓,最多存粮两千四百万石,野心勃勃。这样巨大的一个粮仓。工部因此提出建成一个仓城,建立城墙城门,并驻有重兵,同时修建有配套的河口粮运码头。修建马车轨道等。使之成为京城洛阳最大的粮食基地、转运基地。九大仓城建立的目的,就是把关东各地的粮食,通过各个粮仓分段转运。并存储,让朝廷能更加合理的管理利用这些粮食。做到更好的统筹调动。
“三千窖,会不会太多了一些?另外。洛口仓这样重要的大粮仓,建在洛阳城外,是不是会有些隐患?”易风可是记得历史上,杨广后来营建东都,开挖运河,然后沿运河以及在洛阳修建了不少粮仓,洛口的兴洛仓就是如樊子盖提出的三千窖,不过这样巨大的粮仓,最后因为是修建在洛阳城外,导致被李密给攻占了。李密先夺了黎阳仓,以此招兵买马,然后攻下洛口仓,顿时势力大增,成为关东反王的盟主,把洛阳守军打的出不了城。洛阳空有许多兵马,结果因为粮仓却在城外,不得不出城作战抢粮,失去防御优势,被李密先后打的大败。
“三千窖是最大的存储计划,这是为长远规划,但并不会一次性建造,会分为多期进行。至于修建在洛口,那也是因为洛口就在黄河边,转运方便,毕竟如果存满三千窖,那就是两千四百万石粮食的巨大储量,这么多粮食的运输和存储都是极其巨大的量。而且洛阳城内也已经有修建含嘉仓,含嘉仓计划建造五百仓,可存储四百万石粮食,足够东都军民使用。至于洛口仓的安全,我们也有考虑,因此提出要建一座仓城,并驻重兵以保护,因此安全不会是问题。”樊子盖明显也是早有考虑到易风担忧的这些问题。
“嗯,建造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行征用民夫,得换个思路,出钱招募民壮修建。”易风交待。
樊子盖有些意外,还从没听说朝廷营建工程不直接征用民夫,反而要招募工人还给钱的。
“其实那也花不了多少钱,最近出台新的工商税法,我们从这方面能征收到不少的工商税,拿这些收入拔付到工程,完全足够支付。而百姓们免了这工役,有自愿往工地做工的也能赚钱,百姓必然高兴,也就会拥护我们朝廷了,花点钱就能换来民心,这帐难道划不来?”
“这都是殿下仁慈爱民,要不然,就算朝廷再有钱,也不会有人这样做的。”樊子盖连忙称赞道,虽然他心里不赞同这样做法。但既然皇太子从工商税收那边新增的收入中拔钱过来,那他也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毕竟新工商税法实行后,民部确实多收了许多钱,但这新工商税法的税制却又极为先进,并不是那种胡乱摊派加派,而是设计的很合理,拔了最多的羊毛,可却听了最少的羊叫,也不知道太子是如何想出来的。可财政收入大增,现在户部里口袋很满,确实不差这点钱。
易风想了想,又道,“建立九大粮仓是好事,这是长远考虑。不过我还有个提议,那就是在各州县。也还得建立常平仓,用以调节粮食价格。我们都知道。每当粮食收获的时候,也就是那些粮商们出动的时候。他们往往联合起来打压粮价,导致很多时候粮食越是丰收,粮价就越低,百姓反越加困难。对这种情况,朝廷必须有所作为,要加大常平仓的布置,建到各州各县。合理的制定一个最低粮食收购价,当市场上粮食价格越过这条警戒线的时候,朝廷按原定的最低价官方出钱大量收购粮食。而当市场价格高过最高价时。那么官府就打开常平仓,按官定的最高价,向百姓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可避免谷贱伤农,也能防止谷贵伤民,以平抑粮食市场,安定人心。”
“这是早已有的仁政,我朝也有,不过数量有限。殿下如今要扩大常平仓规模,这是大大的好事啊。”
“民部得专门从财政中拔出一笔专款,用做每年的粮食平价收购,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另外要来回审核都督,不可使仁政最后变成了某些人的贪腐发财的源泉。”
“微臣谨记。”
1...236237238239240...2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