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不是纸上谈兵吗?”裴士矩有些奇怪的道,而且他很担心,“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经常在宫内与侍卫们研究如何打仗呢,穷兵黩武可不是明主之所为,陛下刚登基,更应当让天下休养生息才对啊。你是陛下的侍从顾问,怎么也不劝劝。”
“当然劝过,可陛下不听啊。”
“不听也得劝,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用兵作战,更是如此。如果能不用兵,还是不用兵的好,若只是一味想着用武力,那是不祥之兆啊。”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殿门口,侍卫入内通传,很快出来请他们入内。
进入殿中,入眼就先看到一张巨大的沙盘,数十名年青的侍卫军官正分成两队,围着沙盘两边,而年轻的皇帝陛下则站上沙盘上首,做为裁判,在那里指点,兴致颇高。见到两人进来,易风微笑示意。
“臣裴士矩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裴士矩跪拜行礼。
“裴爱卿平身。”易风亲自上前将他扶起,以示对这位老臣的尊重。
“草原之上现在情况如何?”易风问他出使的结果。
裴士矩连忙向易风禀报草原如今的真实情况,突厥战败之后,现在情况很糟糕,漠北有铁勒诸部乘机建立了自己的汗国,一意摆脱突厥,而漠南地区,尤其是阴山以南的诸地,现在情况很混乱,都蓝逃回汗庭之后,已经失去对诸部的控制,现在漠南一带各部为政,互不服气,已经乱成一团。而达头情况也不好,他撤回了西域,想要重整旗鼓,经此一战后,他对于金山以北的东部地区完全失控了,漠北已经是铁勒人的汗国,漠南则是一盘散沙,西域的昭武诸国蠢蠢欲动,也想脱离控制,甚至去年新被他大败的波斯听闻他此次兵败中原后,也想要出兵进攻达头,以一洗前耻。
“达头想要停战,为此甚至愿意向大隋与陛下称臣,从此每年遣使朝拜进贡。”裴士矩高兴的道。在他看来,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易风却对这个提议一点也没兴趣,突厥经北伐一战已经差不多完蛋了,不但是损失了几十万兵马,最重要的是突厥现在有好多身份贵重的阿史那王族的贵族在他手中,已经一心效力于他了。只要易风把这些人放回去,达头就彻底完蛋了。不过易风也不想重复文帝时的老套路,拉这个打那个,打不停歇。他要的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突厥这个麻烦,解决草原这个麻烦。因此,达头的请求,完全没有半点能打动他的地方。(未完待续)
重返大隋 第541章 分封草原
“达头想的太美了。”易风冷笑几声,“我的计划里,达头除了自缚请降,以后到京师来当个富贵闲人,他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保不住。”
裴世矩问,“陛下莫非还欲出兵草原?”
“当然,今岁北伐,未得全功,眼下辽西战事未定,待收复辽西之后,朝廷就要重新再次北伐,一举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陛下,草原之地不能耕种,就算占领也无法长守,发兵草原,根本没有益处。倒不如接受突厥之臣服,既免粮草转运之累,又免将士用兵之若。当初高祖陛下对突厥的策略都是分化打击,合弱离强,如此使得突厥始终无法做大,朝廷既免受突厥威胁,也免了用兵之费啊。”裴士矩劝说道。
易风弹了弹衣袍,“话说如此,可这种策略也并不完美,要不然也不会有去年达头一统突厥,而朝廷有今岁之北伐了。朝廷对于突厥,对于草原,都得换一套策略了。草原人向来是弱则臣服,强则反叛,反复无常。现在突厥新败,又有铁勒叛乱,这正是朝廷一劳永逸解决突厥,解决草原的最佳时机,这次若是错过了,以后会后悔一辈子。”
裴世矩见易风把对突厥用兵提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心中有些惊讶,“难道陛下心中有更好的策略解决草原问题?”
“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我这办法,得先把他们打服了,然后才好实行。”
裴世矩见皇帝并不说明新策略,当下也只好忍住不问。不过他的心里,还是不太相信皇帝有什么万能的好办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威胁的。毕竟他出使过多次草原,对于草原的了解,可以自称是朝中官员中的前三。他根本想不到比文帝更好的对付突厥人的策略,可皇帝这么说,他也只能先这么信。
“本来你刚回来,也当让你在家多与家人团聚些日子。可如今时不我待啊,我打算等到明年秋高马肥之时,立即再次发兵北伐。因此,现在还有一些外交工作需要你这样的能臣干吏去做。过几天,你再去一趟西域,带上朕给古域高昌诸国的旨意,让西域各国国王前来京师,参加明年的正旦大朝,朝见中原天子。另外,也去见一面达头,让他也来京师。当然,他若不愿意来就算了,到时朕会派将军们带兵前往,直接把他给锁拿入京。另外我已经让长孙晟率使团前往漠北铁勒,命他们做好准备,明年秋天与我们一起合击达头。”
裴士矩见皇帝是真要出兵草原,而且还要玩一次大的,当下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究竟有何妙策,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
“其实说出来也不值几个钱,不过你既然这么想听,那说给你听也无妨,不过可不得透露出去啊。”
“臣定守口如瓶。”裴士矩连忙道。
易风打算解决草原问题的办法其实相当简单,不过是借鉴了后世满清征服蒙古草原的旧方而已。要征服草原,当然首先得击败打服他们,要不然,其它的休提。击败了还不够,中原王朝击败草原游牧部族的并不少,如汉武大帝就把匈奴人打的狼狈万分,不断北撤。可终究到底,汉人也并未真正解决掉匈奴人,更别说在草原建立统治了。说白了就是草原这个地方,完全不适合种植粮食,汉人移民到草原上去,用不了多久,也就会变成游牧的部落,而游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对于汉人这种农耕民族定居民族来说,很难适应,更别说建立统治了,说到底汉人的这一套在草原上就行不通。
最终满清成功的控制了蒙古草原,说到底他们还是用蒙古人统治蒙古人,但是满清拉拢控制了蒙古上层贵族,他们也只需要控制了上层贵族,然后再让蒙古贵族们去控制蒙古的牧民,就一样的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而满清控制蒙古贵族也没什么秘诀,一是打,打到蒙古人服为止。一开始蒙古人也为明朝卖命,跟明朝关系不错,他们早被明朝给打服了,跟后金那也是死对头。可最后后金把蒙古人打服了,打的叫爹为止。接着,满清开始拉拢,先是和亲,满清的皇帝亲王贝勒们娶蒙古贵族的女儿,然后再把满清的公主们嫁到草原上给那些蒙古部族首领们,相互联姻,共享利益,亲上加亲,自然也就成一家人了。当然,如果仅仅是和亲,那并不能完全保证对蒙古草原的控制。
满清控制蒙古草原,最厉害的一招,还是册封蒙古的贵族们,给他们划分封地,然后规定禁止越界,如此结果就是把一个巨大的蒙古草原,划分成了一块又一块相对独-立的部落地盘,这就让蒙古人分散成一块一块的,再整合不成一个完整的势力,再没有了一个可以号令整个草原的大汗。一旦有人想要越界,想要扩充实力,必然引来其它部族和满清的联合打压。而这种划地分封制度,对于草原上的蒙古贵族们来说,也是一种好事,他们就成了世代贵族,子孙世袭领地,甚至还能从满清领取俸禄。而特别是当草原臣服于满清后,双方的贸易加强,蒙古贵族们可以把自己的产出方便的卖给那些草原外来的商人,换取大量的想要的各种物资,可以相当轻易的做一个舒适无比的贵族。
尤其是有了满清这个君主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帮他们防止那些有野心的蒙古贵族的侵袭掠夺后,他们真的过的很潇洒,也再没人愿意回到以前那种草原上相互撕杀,各部族轮流称霸为主的时代了。当然,满清控制草原,还有不少其它的策略也有功劳,比如引起佛教,在草原上大兴佛寺,让那些原本好斗的草原人信佛崇佛,慢慢的消磨他们的杀心斗志。总之,满清对草原的控制,确实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里面,做的最好的。正是他们,彻底的把游离于中原之外的草原,给纳入了中原王朝的体系之中。
易风并不在意把满清的那一套拿来用,先乘现在的大好机会把突厥人打服了,然后也来一个大分封,划定封地,禁止越界,然后加强与草原之间的贸易,总之就是让那些贵族可以当猪,过舒心而又无忧虑的日子,这样下去,草原自然也就成了一滩死水,再难泛起什么波澜了。
“先联合西域诸国与铁勒灭了达头与都蓝,然后到时再用突厥降部灭铁勒,然后再整治西域,最后把阴山以南地区直接纳入朝廷的统治,设置州县,筑城屯兵移民垦田,把边境线向北推进。而对于更广阔的东西部草原,则可以早归降朝廷,然后为朝廷征战有功的那些贵族首领们一一分封,我拟将他们分封五等,可汗、叶护、特勤、俟斤、吐屯。到时封他十个八个可汗,再封他几十个叶护,百来个特勤,数百个俟斤、吐屯,将草原划分成大大小小几百上千块领地,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特别规定,五等分封爵位的领地都是互相独立的,可汗的领地虽然比叶护的大,爵位也比叶护的高,但可汗并不能管到叶护的领地,他们的领地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朝廷还得特别规定各级爵位能拥有的兵马数量,严禁各领越界,更不得侵袭他部,但有越界犯规者,大隋将发兵联合诸部共同讨伐,击灭之。而各领地则将由领主们世代相袭,由大隋皇帝册封授命,大隋保证他们的领地世袭权神圣不可侵犯,如有敢夺位抢权者,大隋将发兵讨伐,还权于领地合法之继承人。嗯,还要向草原传播佛道,兴建寺院道观,在草原建学校,设商市,修道路,汉胡联姻......”
裴世矩嘴巴张的大大的,他根本没有想到,皇帝的新策略居然是这种方式。初听起来有些太想当然了,突厥人肯服从皇帝的册封?可细思起来,却又觉得很有操作性。前提是真能把草原上的各部族打服了,不过这似乎并非什么问题。现在皇帝陛下手里,已经有婆实、泥利等好多突厥大贵族,有些还原本就是小可汗。如今在中原为皇帝陛下效忠的突厥降军更有二十万之众,这些人还等着皇帝陛下放他们归返草原。如果皇帝陛下让这些归附的突厥贵族打回草原去,然后再许诺册封他们为可汗,他们肯定会很愿意杀回去,跟达头等拼命。用这些突厥归附之兵与铁勒联合先灭掉达头与都蓝这些草原旧势力,然后再回头把铁勒这些想自立的部族也给灭了,再然后剩下的就是那些臣服归附大隋的突厥贵族们了,到时皇帝再以酬谢赏功的名义,给他们册封五等爵位,然后划分领地,他们多数人肯定是高兴的,少数的大贵族也许会不满,可大势之下他们还有反抗的余地?敢反抗,正好给朝廷再联合其它突厥贵族灭掉他们,分掉他们领地的机会。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草原上已经被分割的一片又一片的了。
重返大隋 第542章 大清洗
虽然这一切现在想来未免太过简单了些,但裴世矩觉得也并非完全是空想,只要操作的好,是很有可能性的。相当年周朝封建,然后不是经过了八百年,才由秦统一六国吗。在草原上分封,这草原可就从此难再一统了,更何况只要中原隋朝强大,他们就更难有部族能出头了。
易风对裴世矩道,“裴卿是外交方面的能手,我的计划你也帮着好好想想,补充下不足之处。先在家休养一下,可以晚点正出京,不急一时。”
“臣不累。”裴世矩连忙向易风拱手致谢,“说实话,听了陛下的草原策略,臣现在是热血沸腾之感,全身激动,恨不得能立即就再回到草原上,为陛下的策略尽绵薄之力。若是陛下的计划真能成功,那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此以后,中原王朝就能将世代威胁的草原纳入治下,开疆拓土数万里之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北方心腹之患啊,只要是一想想,那就是让人激动无比。千百年后,也必然会传载史册。”
“不急这一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计划也得有好执行。现在朝廷的重心还是辽西之战,得先收复辽西省,然后才能集中力量再次北伐。”易风对裴世矩说道。
当天稍后,易风又特别在甘露殿中,召集政事堂的诸位宰相议事。
“今天召集诸位前来,其实是专为商讨一件事情。”易风对九位宰相说道,“这件事情就是商讨重定西魏、北周、自隋以来保留继承下来的这三朝的封爵。”
杨素上次刚因为地震之事被新皇帝拿捏了一下,最后不但被罚了一年的俸,而且还不得不上表请罪,表示地震是因为自己这个宰相没有做好,以致上天警示云云。今天一听皇帝提起封爵之事,立即就敏感的感觉到,皇帝这是要继续对关陇豪门们下手了。
西魏、北周、隋,三代都是由关陇集团建立,宇文氏、杨氏,都是这其中的核心家族。更因北周受西魏禅让,隋又继承自北周,因此皇族前后变了三家,但那些功勋重臣,却一直都是以关陇集团的贵族豪门为主。大隋立国至今已有十九年,可那些顶级的贵族门阀,许多家族却还依然保持着西魏时受封的爵位。一些顶级门阀,如西魏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他们家族的那些爵位,就都是自西魏时起,一直继承至今的。经过三朝,如今许多大家族拥有许多爵位,有的家族,一家拥有数个国公爵,大把的郡公爵,什么侯伯子男更是多如狗遍地走。国家名贵的爵位,早已经泛滥无比。
分封过多,继承过多,导致了许多如今新朝跟着皇帝打天下的臣子们觉得不满。他们为新朝流血流汗,拼命打下江山,也许还不过只是一个子男或者一个伯一个侯,可人家如李穆家族或者杨素家族独孤家族等,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可能身上已经带着一个国公或者郡公的爵位。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封爵,也导致大量的食邑,这给朝廷的国库带来很大的压力,这许多封爵的食邑,占据了许多的纳赋税丁,他们本来纳给国家的税赋,却交给了封臣们。再有一个就是这些封爵世代承袭,且封爵由嫡子继承外,其余的子孙还有资格按门荫入仕直接当官,这也挤占了很多官职位置,让朝廷的政治逐渐把持在这些豪门手中,形成庞大的贵族集团,尾大不掉,对于皇族的威胁很大,这也正是宇文氏与杨家轻松篡夺了皇位的原因之一。
易风坐在榻上,扫了一眼九位宰相,拿过礼部报上来的朝廷封爵名单,那是厚厚的一大本。他问道,“封爵过滥,对天下是好是坏?”
御史大夫刘文静最擅长揣磨圣意,而且他虽也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但顶多只是其中的底层,因此他更多的将自己视为天子的嫡系,对于天子想要清理三朝以来的这些滥封爵位,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削掉那些人的爵位,才有他们这些新皇嫡系们的进位之阶。而且他认为皇帝之所以让他执掌柏台,并进入政事堂当副宰相,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肯舍得不顾名声,为皇帝冲锋陷阵。当下立即出声道,“历观往古,封爵者今最为多。周之公侯伯子男五等,秦之二十等军功爵位,曹魏废二十等爵重行五等爵制,再到晋南北朝至今,大体沿用此例,然各朝皆未有我朝之爵位封爵之滥。各朝皆是非有大功,并不得滥封,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致公驭物之道。滥官滥爵,国之大患。”
易风对刘文静的聪明很是高兴,点头说,“朕为天子,实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因此,之前已经对宗室封爵制度加以整改,如今非太祖子孙皆不得封王,诸非太祖子孙宗室最高者也止封于国公,且只能有一子降阶袭封,其余诸子不论嫡庶皆不封,只保留承荫入仕资格。太祖诸子孙,也皆分封边疆,为国屏藩。现在宗室皆已就封改爵,朝廷的异姓封臣们,当也须为国考虑。”
易风让宰相们讨论如何改革异姓功臣封爵制度,清理重定已经泛滥的爵封。
经过半天的商讨,最后九位宰相根据易风的意思,最后做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首先,朝廷的爵位,非太祖子孙,其余宗室皆不得封王,非功不封,非亲不授,最高只能封国公。
然后异姓臣子,非功不封,最高只能封国公。
朝廷爵位分为亲王、郡王、国公、郡侯、县伯、县子、乡男七等,亲王、郡王只封太祖子孙后代,其余宗室最高只能封国公,且世降一等由嫡长长继承,余子不论嫡庶皆不封,只保留承荫入仕资格。
异姓臣子,则最高封国公,非大功不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皆不能世袭罔替,而是分为世袭和终身两类,世袭为世降一等承袭,而终身爵则止于本身,身死爵除,不得继承。同时五等爵位除世袭和终身外,还分为虚封和实封。
凡虚封者,爵位前皆加开国二字,加开国的虚封爵位品级与实封不变,但没有食邑,也没有俸禄和永业田,只有一个名号。一般终身爵基本上为虚封,非特旨不实授。
而不加开国二字,为实封爵位,可以有食邑封户和永业田。
此外,对于现有之各家封爵,重新清理整顿,隋开国以前所封爵位统统撤消,隋开国以后所封的各家封爵,每个家族保留一个授爵名额,但具体爵位得重新评定。初步的计划是,在本朝立功受封加封的爵位,可以保留,但每个家族仍只限保留一个。而对于自前朝继承下来的爵位,若获爵者本朝未有大功,则降一等,公爵直接降为侯爵,侯爵降为伯爵,所有继承之爵位通通改为虚封终身爵位。
另特别规定,凡拜为宰相者,若未有爵位在身,则一律授虚封终身公爵,若有功则另授他爵。
这个方案交到易风手里后,易风又亲自加了两条。
所有封爵的食邑,不再由封家直接到封邑收取,而是改为每户食封二十五文钱,由朝廷随俸发给封臣。真封的封臣也不再封永业田,而是改为每亩给粟二斗,随官禄一起发放。如此一来,受爵的封臣就跟那些封户没有半点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封户,各个封臣的食邑和永业田,都只是一个数字,记在朝廷的档案上,最后朝廷按他们的真封食邑数量和永业田的亩数,直接给钱和粟。封臣管理封户、征收粮食等环节,全都取消了。原来封臣食邑真封的粮食三分之二归封臣,三分之一归朝廷,每户封户多者可以有六七丁,按每丁一年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来算,如果一户平均五丁,一户就能收十石粟、两匹半绢和十五两的绵。就算最后交给朝廷三分之一,一户口也还能收六石多粟,六丈多绵和十匹绵。可现在,易风一刀切,不管丁多丁少,都直接以每户二十五文钱计算,而且也不再按爵给永业田,直接按每亩田给粟二斗。本来一亩田起码能收粟一石,虽然如果出租,按职分田的租率是亩田收六升,朝廷给的每亩二斗是职分田租率的三倍有余,可却不能拥有爵位永业田,只剩下了每亩收取二斗粟而已。
皇帝加的这两条,可以说让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除了政治上的好处外,封爵已经得不到什么经济实惠了。
尚书左仆射、太傅杨素如今是楚国公,封邑五千户,真食长寿县两千五百户。按原来的制度,杨素在长寿县有真真切切的封邑,那里有两千五百户人农户,他们每年不向朝廷交税租庸,而是把这些租庸交给杨素的国官,然后杨素再把其中三分之一转交给朝廷,杨素对于自己的那两千五百户的封户是有一定的管理权的。
(有票的同学们,请***支持,月票,推荐票通通全都要!)
重返大隋 第543章 大封功臣
可是现在,新爵制如果实行,长寿县的那些百姓跟他半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了。同时,他因是在本朝加封的爵位,因此可以保留爵位,如果最后一切爵位不变,等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就得降一等,袭的不是楚国公,而是得改封为郡侯了,杨素两千五百户的真食邑,每年能得到的也只有六万两千五百文铜钱,只有六十二贯半。这点钱,对他来说真的是可心忽视不计了。最重要的上本来国公的永业田有四十顷,也就是四千亩,这些永业田赐下后就不会收回,四千亩地,就算一亩产一石,四千亩年产也有四千石了。哪怕租出去,也能年年收获大笔田租粮食。可是现在,这些永业田要收回,每亩每年直接给粮二斗,四千亩一年只能得到八百石的粟,而且还没有了田。到儿子袭爵降阶,给的粮食自然也就少了,不会如原先一样,不管爵位降不降,反正永业田拿到了就永远不会变了。
当然,对于杨素来说,损失食邑的收入和爵位永业田的收入还是其次,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原来世袭不变的楚国公爵位,以后每继承一代就降一等,如果子孙不立功,五代之后这爵位就到头没有了。↓另一个则是,原来杨素因为屡立大功,因此按魏以来的传统,往往是把父亲的功劳,分一些给他的兄弟儿子,给他们论功能封爵。如杨素就因为屡立大功,他不但自己封到了楚国公,而且如今还有三个儿子都是爵封郡公。长子杨玄感还封赏为上柱国,这些爵位勋职。都不是他们立功得来的,而是因为杨素的功劳而加封他的儿子。而现在按皇帝的新制。杨素家只能保留他的楚国公爵位,三个儿子的郡公爵位通通得直接撤消,毫无保留。甚至按制,杨素一家兄弟子侄只能保留一个爵位,因此他的五个兄弟的那些郡公爵位,也都要取消掉。只有他的叔父堂侄们,不是他的亲兄弟子侄,不受他的影响。
这个新爵制对杨素的影响极大,他一家。要被撤消的公侯爵位就有八个,还不提因此损失掉的那些食邑和永业田。
当然,杨素还算是好的,毕竟他的爵位是在本朝立功能授封的,而如李穆等豪门,原来满门公侯,一家几十个封爵者,这次一个大家族就算分开来,最多也只能保留几个爵位。( )还几乎都要降阶。
虽然杨素等好几个宰相受损利益极大,心里并不高兴,可以刘文静为首的其余多数宰相却是表示赞成这个新制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