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仔细的看过了捷报之后,易风对于李靖的冒险也算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李靖很疯狂,疯狂的让人难以想象。就如易风听到李靖的进军后都大为光火一样,高句丽人根本料不到李靖会在白狼城大捷后,突然就长途奔驰绕到了柳城的东面去了。他们更料不到的是,李靖这个疯子,不但绕到了他们的后面,而且还再次发疯,分兵轻骑奔驰四百里,孤军深入敌后,直接杀奔了辽东城。
辽东城的守军也一样想不到,李靖用白狼城得到的高句丽军袍旗帜以及一些高句丽俘虏,很轻松的夺下了辽河上高元渡河时留下的浮桥,然后一路迅速的杀到了辽东城下,故伎重施,又一次伪装成高句丽军,假装是从营州调回的部队,押送着大批汉人俘虏。辽东城守将根本想不到,来的其实是隋军押着一些高句丽俘虏。
城门打开,李靖入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突入城中的隋军成功的夺占城门,然后八千留守老弱全都成了李靖的俘虏。李靖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辽东城,整个城池没有半点损坏,甚至城中的几万军民一个也没有跑掉。连带着辽东城中囤积的几十万石粮草和无数的器械,也全都完好无缺的落入了李靖的手中。
现在,李靖率领着三万轻骑,成功的夺取占领了高句丽的东大门辽东城。
易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个李靖,真是个疯子,不过这次疯狂的冒险却是成功了。而这个成功,对于易风,对于整个大隋来说,都极为重要。
“立即移驾枢密院!”易风这时甚至都已经顾不得照顾刚生产的皇后和刚生下来的嫡长子,意外的拿下了辽东城,那么之前的辽西军事部署得重新调整了。(未完待续……)
第547章双喜临门:
...





重返大隋 第548章 全面战争
(感谢头疼也不行、okman、唐尸不摆手几位的支持,特别感谢头疼也不行的一万打赏!)
辽东城夺下来了,那么整个辽西的战略局势就完全改变,局势变的前所未有的好。
一天之内,皇帝两次亲临枢密院,这让皇城枢密院前的侍卫们都大感惊讶,所有人都知道一定是发生了大事。这一夜,枢密院人来人往,正副枢密使、三衙正副帅,以及三衙京中诸卫的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们更是群集汇聚,一个个朝中大将纷至,肩上将星闪亮,胸前勋章耀眼,而监察院那边也不断的有令史书吏过来,连如今已经兵权旁落的兵部的尚书和侍郎们也都早赶了过来,甚至宫里皇帝的内侍也来过几次。
“一定是出什么大事了。”在枢密院前站岗值勤的羽林卫士赵行时对自己的同伴说道。
“这还用你说,谁都看的出来。”刘舟撇撇嘴,这一晚上枢密院前就跟跑马灯一样人来人往,谁看不出是出大事了。不说诸将齐聚,连皇帝一个晚上都第二次来枢密院了。“我估计是好事。”皇帝第一次来时,脸色并不好看,甚至听说之后皇帝直接把在家醉酒不肯来参加军议的副枢密使史万岁给免官除职了。可第二次皇帝再过来时,脸上已经是带着不加丝毫掩饰的笑容了。
“你说会是有什么好消息?”赵行时问。
刘舟想了想,“肯定是辽西战事有好结果了。”
“高句丽被打退了?”赵行时咂着嘴,“你说陛下是不是要大举反攻高句丽?”他越说越兴奋,“咱们是不是有机会再上战场?”
隋军最重战功,而皇帝陛下越是如此,皇帝的嫡系怀荒军队更是佼佼者,打起仗来悍勇无比,凭借依靠的就是怀荒军自成立之初就建立起来的那套功勋赏赐制度。
怀荒军的待遇是极好的,但战功赏则越发的高。一场胜仗打下来,凭着军功将士们都能得到丰厚无比的赏赐。这也使得怀荒军一直以来求战心切,大家都不怕打仗,相反,都想要打仗。
只要有仗打。就有军功赚,赏钱、晋阶、升官、授勋、封爵!朝廷刚刚结束的定勋封爵,获得爵位最多的就是陛下的嫡系怀荒系,一下子就封了三十六位郡侯,伯男子数百位。许许多多的新晋侯爵、伯爵们。在一两年前,多数都还只是个白丁,顶多也只是些小军官或者地方豪强而已,有许多还是边塞上的马匪山贼商贩们,至于那些数量更多的县子乡男,则大都是极普通出身,因缘际会,追随皇帝陛下立有从龙之功,才从一介庶民一跃而为帝国新贵。
赵行时原来也只是幽州的一个猎户山民,后来加入到了怀荒军中。可惜他加入的时间有些晚,参加的战斗没几次,仅积功获得了一个队头。随皇帝入关后,编入左羽林军中,得了一个八品武职。对于一个一年前还只是个边荒猎户,整日为了一家生计而发愁的他来说,一年不到就成了一个八品的武官,这已经是当初绝不敢想象的平步青云了。可八品的武官,在京师,那真是什么也不是。若不是这次清理了封爵。以往京师里面国公都是多如狗,郡公满地走,八品武官那还不如那些豪门家中的一个奴仆管事。赵行时迫切想要再赴战场,想要凭自己的箭术再立功勋。也能如自己的上司左羽林上将军济北侯秦琼一样封官授爵,秦琼今年不过二十三岁,一年前遇上当今天之前,他只不过是建州总管来护儿的一个亲兵伙长。可因为路见不平,相助了皇帝,然后与之结义。随之前往怀荒,他的前途就完全改变了,从此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建州总管的亲兵伙长,一路飞升到了如今的左羽林上将军、太子左卫率、济北郡侯、柱国。
“要是陛下率领我们亲征高句丽,那该有多好,到时我们直接把高句丽灭了,说不定这一仗打下来,我也能凭功封一个爵了。”赵行时充满着向往的道。
枢密院中。
易风再次驾临,一进军议厅,易风就直接大手一挥,“所有原来的作战部署才都推倒重来。”
李靖兵不血刃的夺下了辽东城,这使得整个辽西战场的局势都立即改变,形势对隋军有利的大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许多将领更是直言不讳的当堂笑骂起李靖这个疯子的好运气来。
参谋们早已经将辽西和辽东地的沙盘拼接起来,在这个以辽河为中心的巨大沙盘上,大隋与高句丽双方的城池山寨堡垒一一标示的清清楚楚,隋军为红色,高句丽为蓝色,这些都是监察院的那些间谍细作们的辛苦功劳。现在,原本应当是一片红的辽河西岸,在辽西的中心区域,营州的柳城却是一片蓝色,那是高句丽王高元亲率的数万兵马。而围绕着柳城的南面,自西向东走向,却又有数个红点连成了一线,那分别是渝关的隋朝守军,白狼城的房乔守军,松山的张须陀、贾务本守军,这条红线如今甚至已经越过了辽河,延伸到了高句丽控制区内,将其辽河东岸最重要的门户辽东城给换成了红色。
“李靖夺取了辽东城,已经把高元的退路给堵住了,高元这剩下的五万余过河的兵马,我们有机会把他们一口吞掉。”贺若弼指着沙盘大声的道。
“高元只要跑的快,还是有一定的机会逃走的。他并不一定要按原路撤回,他可以出营州先向西北,从医巫闾山的北端山口东出,然后或者继续北上,直接退往高句丽辽河东岸北部重镇扶余城,或者再南下到辽河口再渡河东归,到时他可以选择回夺辽东城,也可以选择撤回辽东城北面的小辽河边新城。”王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觉得李靖虽然冒险成功了,可并不表示高元这五万余兵马就已经无路可走。
先前易风恨李靖不遵旨意,破坏朝廷的计划,现在却也不去想这些,开始专心的计算着李靖拿下辽东城后给隋军带来的战略优势。
对易风来说,李靖夺下辽东城。最大的优势是把原来高元的优势打破了,他虽夺了营州,可现在却一下子成了孤军深入,反被隋军半包围在辽河西岸。自己最重要的东大门辽东城反而丢了。隋军丢了营州,高句丽丢了辽东。虽然表面上看是互换了一个边境重镇,可辽西营州柳城对于隋军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反过来,辽东城对于高句丽却是重要无比。高句丽正是凭借着辽东城。来统筹掌控着辽河平原。现在辽东城一丢,高元的后方丢了,同时最好的一条退路也没有了。现在高元只要不蠢,就得自动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营州,而且还只剩下了一条撤退的道路,向东北方向撤退。因为往南按原路撤,会十分的危险,隋军不但夺了辽东城,还占据了白狼水南端的松山,这也是南路撤退线路的必经之地。有几万隋军占着松山守着白狼水,高元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高元只能向北着,而这就使得他处境极为危险,当他的行军路线被限制,被隋军掌控,那么他的撤退也将不再安全了。
易风完全可以提前安排兵马阻击高元,就在他北返的那条路上。
高句丽北面的这条撤退路线,特别是其通过医巫闾山北口的这段山口,更是辽西与契丹交界之处,隋朝的兵马还在西面赶来。可易风却能够调契丹的兵马前去拦截。又可以从营州的西北面,调奚兵立即南下追击,前后堵截,勿必把高元拖死在这条路上。待韩僧寿的兵马赶到一举歼灭他们。
就算是最后让高元侥幸逃走,他也必须得付出很大的伤亡。而几路隋军与奚、契丹等蕃军一起东进,到时不但可以轻松将辽西收复,甚至可以谋划把辽河东岸一线夺取。这是完全有可行性的,之前易风不肯早早动高句丽,是因为辽东太远。而且高句丽人在辽河一线经营多年,早成铁板一块,很难撬动,特别是朝廷会面临着巨大的粮草转运困难。可现在,李靖把辽东城占了,这使得高句丽人的辽河防线最重要的一环断裂了,这就使得那条宽阔的辽河失去了防御作用,随军以辽东城为前进基地,轻松的跨越辽河,在东岸有了前进基地,而且辽东城中还有数十万石的粮草和大量器械,这更加重要。兵法上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粮食就是战争的保障,后勤运输线就是军队的命脉。尤其是对于征辽这种远征作战,远离国土的大战,粮食供给更是重中之重。
曹操对于孙子这条兵法的解释是从国内运二十钟粮到敌国前线,最后只能送到一钟,因此从敌国本地征集一钟粮,本国就可以少支出二十钟。这初一看,似乎有些太离谱夸张,可却是事实。历史上,秦始皇征匈奴,每征粮三十石,最终只有一石粮运到前线。
而更有说明问题的是历史上杨广征高句丽时,当时已经提前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例如开挖了从黄河到幽州涿郡的运河,又修建了数条宽阔平坦的御道,专们用来转运军队,输送粮草。可就是做了这么多充足的准备,有了这么方便的运河和御道,最后仍然是要每十几石粮发出,最后只能运到一石,路上消耗巨大。不但得消耗大量粮食,还得动用巨量的劳力。杨广第一次征辽,发兵百万,民夫动用了两百来万,当时号称天下的男丁几乎都动员起来,要么去打仗,要么就是给军队运粮运军械。
因此,李靖虽然在辽东城只缴获了五十余万石粮,可却相当于中原征集一千万石粮食运往辽东,更不用说,要把这一千万石粮食运输,路上得动用多少的民夫骡马,最后还只能剩下这么五十万石。
一座辽东城,在此时局势中,其价值真是无可估量。
有了这辽东城和五十万石粮食,韩僧寿的军队甚至已经可以只带着少量粮食赶往辽东,甚至哪怕放着高元撤退不管,隋军只要占住了辽东城,也是完全占据上风。凭着这粮食和器械,还有这坚城,隋军完全可以马上渡河,组织一波东岸扫荡攻势,把周边平原上的高句丽城池堡垒都给扫掉。而失去了核心的重镇辽东城。周边的小城就成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整个防御,很容易被隋军沿着辽东城的缺口把他们各个击破。尤其辽东城的粮食其实不仅仅是为辽东城储备的,这还是辽东东岸防御圈周边诸城堡的转运军粮。
想当年曹操与袁绍大战。袁绍军队是曹操的数倍,可就是因为乌巢粮草被烧,结果袁绍官渡战败。辽东城的失守,对于高句丽人来说,也同样有如此危险。
易风的脑子里早就一遍遍的盘算着如今的局势。辽东城未拿下之前,易风的底线是收复辽西,把防线推到辽河,然后就与高句丽暂时休兵。可辽东城一下,局势完全不同了,就好比一座城池,防御完备,想要短时间内攻下很难,可如果突然夺下了敌人的一道城门,那敌人的防御就有了致命的破绽。只要顺着打开的城门一举杀进去,敌人的城墙就完全失去了作用。现在高句丽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的辽河防线经营的很坚固,可现在却把大门给大意丢了。
“天授不取,必受其咎。”易风一拍桌子。开始提出自己的新计划,“立即传令李靖,让他勿必坚守辽东城,不需要他再冒险去攻打周边,只要坚守住辽东城,尤其是保证城中粮草器械不失。就是奇功能一件,让他等候朝廷大军到来即可。”
“另,立即传旨奚境五刺史,让他们率本部兵马急驰营州。追击高元。”
“传旨契丹十刺史,让他们立即集结各部兵马,前往医巫闾山北山口拦截伏击高元!”
“再传旨韩僧寿,让他立即轻装前进,赶往辽东城。”
一连下了数道圣旨,易风这次也是心情激荡。若能将高元侵入辽西的兵马都留下,甚至运气好抓住高元,那么这一次朝廷完全有机会将辽河东岸一线收复,甚至进一步把辽东半岛也给收复了。
“再拟旨给新罗、百济、东瀛三国,让他们立即出兵进攻高句丽。”
翰林承旨学士温彦博笔走龙神,飞速的记录着易风的旨意。
“朕将亲至幽州!”
“陛下,不可轻离京师。”易风的话一出,立即引来一众劝谏之声。
“那就移驾洛阳,不许再劝。”易风退了一步,但也坚持起码得移到洛阳去。
易风其实也知道现在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再御驾亲征的,皇帝亲征,除非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需要皇帝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不然就是只能增添麻烦不能帮忙。不过辽东如果开战,那就是两个大国的一场全面战争,那时易风还留在长安,远隔四五千里之远,消息很难及时传递。况且,本来他就已经把洛阳定为了中京,西京已经成了留都陪京,那么趁眼下这个机会移驾洛阳,也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第二天一早,朝会之上,易风在两仪殿上宣布扩大对高句丽的战争规模。
“我们要做好打一场与高句丽人全面战争的准备,如果战事顺利,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收复辽河平原。如果局势好,我们甚至会进一步将辽东半岛也一举收复,一直打到鸭渌水去。”易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次战事的乐观,以及自己的雄伟目标。
“皇帝终于是按捺不住了,张开了大口,露出锋利牙齿了。”
下朝之后,从两仪殿出来,柳述忍不住叹道。
“李靖的胆子可真够大的,长途奔驰八百里,深入敌后,夺敌国之坚城要塞,一举扭转了整个辽河的局势,后生可畏啊,真是江山代有新人出,我们都老了。”杨素笑着说道。
柳述却是撇撇嘴,“这个李靖能力是不错,可惜有些太过狂妄傲气了一些。他在东北,那是屡屡违抗圣意,这次也算他运气好,这样也能拿下辽东城。不过我敢打赌,李靖这次虽然立了大功,可在皇帝那里却绝没什么好印象。等到此战过后,李靖到时肯定不能再在枢密院呆着了,如果陛下仁厚一些,给他加个荣衔将他高高束起不用,就已经是对的住他了。换一般人,这么狂妄,死一百遍都不足惜。”
“李靖若调离枢密院,那枢密院岂不是一下子空出来两个副使之职,柳公很快就能进入枢府了。”杨素微微笑道,他和柳述都是一样观点,李靖这次虽立下大功,可却已经犯下人臣大忌。他立的功越大,回头皇帝就会越加忌惮,皇帝绝不可能让这么一个几次违背旨意的将领再处在朝中最重要的枢密院掌控兵权的。给他来个明升实降,都已经算是皇帝的仁厚了。换作一般皇帝,李靖这样狂傲的家伙,到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
“其实我留在兵部也是一样的。”柳述言不由衷的说道。(未完待续。)r1052




重返大隋 第549章 引蛇出动
枢密掌兵,与政事堂对掌机务,在时下号为东西二府。↖,而皇帝似乎也有意提升枢密院的权威,特下一旨,枢密院的五位正副院使并称执政,与政事堂的九位宰相合称宰执。政事堂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掌民政,枢密院掌军政,旨意中特别强调枢密院本天下之后柄、代天之武威。
枢密院设立以后,权柄极重,原来掌控军政的兵部,只剩下了行政与后勤以及低级武官的铨选之权。枢密院则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甚至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连原来属于吏部的高级武官的铨选升赏等大权也尽划归枢密院,最重要的一条是,枢密院设立之后,文武分治,宰相对于军政武事已经没有管辖权利了。
在易风设立枢密院之前,宰相们是事无不统,总文武大政,军政也同样在他们的管辖之内。虽然隋立国后,设三省六部,以三省长官为宰相,把宰相一分为四,变相削弱了一些宰相的权柄,可三省长官总理大政、事无不统的原则不变,他们是军国大事的决策者。易风即位后设立政事堂,把宰相员额从四人增添到了九个,宰相们轮流值政事笔,这就大大削弱了原来的宰相之权,特别是把原来大权独揽的尚书省左右仆射的权利大大削弱。政事堂设立,宰相由四人增为九人,朝廷的中枢决策机构也从尚书省转移到政事堂。然后易风再增设枢密院,却又把军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剥离出来。由五位正副枢密使代天子执掌。甚至六部中的兵部,其中大权尽归枢密。
这样一个重要的机构。已经完全与政事堂平起平坐。
枢密院一正四副五位执政,以及其下三衙三正六副的九位衙帅,都成为了朝廷中最顶级的重臣。
史万岁被突然免职,空出来一个副枢密使的职位,现任兵部尚书柳述说自己不心动那是假的。他本来都已经做到了内史令的位置,结果屁股还没坐热,皇帝岳父死了,他又不愿意从皇帝小舅子,结果除职回家呆了段时间。天下轮到外甥来当了,他兴匆匆的出来,结果却反在新朝中只得到一个兵部尚书的职位,又打回到了做内史令之前的位置了。如果仅是这样,还好些,偏偏他这兵部尚书一当,朝廷立即就弄了一个政事堂,接着又弄了一个枢密院,如此一来。他这个本来六部中排第二的兵部尚书,现在却尴尬的要死,一下子成了为礼部一般的闲衙门。政政堂中九宰相,其中六部尚书中有两位排了进去。吏部和民部尚书都得授参知政事衔,成为副宰相。原本六部排名,是吏兵上行。民刑中行,礼工下行。而现在民部尚书都当上了副宰相。他这个兵部尚书权力却不断削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
柳述心中还是很不满意的。只是妻子兰陵公主劝他踏实低调一些,他才一直隐忍着。可如今史万岁被夺去枢密副使之职,他自认为自己最有资格接替史万岁,进入枢密院成为执政。他是现任和前前任兵部尚书,同时还是前任内史令,又是高祖女婿,是当今天子的姑父,无论如何也当轮到他才对。上次的重定爵位,他原来是袭父爵建安郡公,结果他被降为了建安县伯,听说如果不是有兰陵公主的面子,他这个建安县伯搞不定前面还要加个开国,后面加个终身。不管如何,他觉得当今天子都亏欠于他,这次让他接替史万岁做枢密副使是肯定的。
连王保和李靖都能做枢密副使,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
只不过柳述却完全猜错了易风的想法,易风封官绝不是看面子看资历,他更看重的是本事是能力,另外就是可靠忠心。王保是他当年在燕山的老部下,燕云十八骑之首,跟随他至今已经有八年,无数次出生入死,为自己挡箭挨刀,随自己冲锋陷阵,忠诚从来不曾动摇。而且在后来建立怀荒军后,也表现出众。至于李靖,则是因为他一系列的战功,同时也因为他也是关陇集团出身,用他,当然也有安抚关陇人心的意思在其中。就如同他用韩僧寿和贺若弼与史万岁一样,这三人都是朝中名将,用他们当然是考虑很深。
可枢密院在易风的朝堂布局之中是极为重要的,这里绝对得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辽东大战规模升级,前方的战争,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堂,但同时,枢密院这个统调军政的最高军事机关里,更需要有精通兵法,熟悉战阵的大将坐镇。
柳述原本也是有机会的,他是皇戚又是前朝老臣,又当过兵部尚书,他入枢密院是有资格的,可贺若弼韩僧寿史万岁三人已经进了,柳述自然也就不能再进了。当初选了史万岁没选柳述,也是因为柳述虽当过兵部尚书,可并没有带过兵也没打过仗,在军中的威望远远不如史万岁。史万岁能进枢密院,凭的正是他民间传闻的国朝四大名将之一的声望。可惜,史万岁是个狂妄的人,就算没有这次的醉酒失礼行为,易风也不会让他久在枢密院,早晚找个理由把他贬下去,不同的只是早晚时间而已。现在易风既然找理由把史万岁赶出去了,又怎么会再找一个非心腹进来呢。
史万岁免职之后,易风并没有让他空出来的这个职位空太久,在决定于辽东扩大战争之后,易风随后下诏,拜右羽林卫上将军高甲为枢密院前使,以单雄信为边衙元帅,秦叔宝为北衙元帅,以窦建德为南衙元帅,并跟着进行了一**规模的诸军卫上将军、大将军的调整,更多的皇帝嫡系将领被调了上来,许多原来的前朝将领被调了下去。
诏书颁下之后。据说兰陵公主驸马、兵部尚书、建安县伯柳述当天晚上就病倒了,听说病的很重。都起不了床,更无法到衙办事。易风接到他请病假的折子后。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然后在折子后面拿御笔朱笔了一段文字,直接让柳述以后不必再操心朝事,让他专心养病,为此,特意给柳述加封太子少师,同时免去他兵部尚书之职,改由皇甫涎接任。
1...254255256257258...2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