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五十年代之养殖大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硕鼠5030

    周思宁忍不住又蹲下来,看到家里没有的蔬菜就挑了点。

    就这么的,不一会儿周继国背的麻袋就已经鼓了起来。

    他看大姐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还要往前走,他赶紧的拉住人。

    “姐,这麻袋太沉了,拎着逛不方便,我得先把它扛到自行车那去。”周继国看了看鼓起来的麻袋有些发愁。

    这里面除了装了一颗将近二十斤的白菜,后来又陆续装进去十斤左右的萝卜、十五斤的胡萝卜,一个大窝瓜,一斤豆角丝,一斤干角瓜片,加起来也得五十多斤。他虽然有点力气,但是扛着它赶集,那不是累傻小子吗。

    “嗯,行,那你就回去一趟把,我继续往前走,你一会儿回来的时候,顺着这条路找我就行。”周思宁回头看他已经是满脸大汗,估计有累的也有热的。这边赶集的人真不少,人挤人的,在这初春的早上,热的人身上的棉袄都有些穿不住了。

    “行,那我一会儿来找你。”周继国说完转头往来时的路看了看,人还是那么多,他深吸了口气,扛着麻袋就往回挤,“让一让啊,让一让,借过,麻烦借过一下。”

    周思宁看他很快的就被淹没在了人潮中,也没在意,转头顺着人流继续往前逛。

    “同志,你这个木盆子咋卖的有没有稍微小点的”她没用多长时间,就又找到了需要买的东西。

    “有,啥样的我这都有,大的小的,薄的厚的,只要你说,在我这就肯定都能给你找到。”摊位旁边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别看长得粗狂,但是说话却很油滑。

    “那感情好,你这个盆子多少钱啊”周思宁指了指地上放着的一个木盆,上了暗红色的漆。

    周继国回来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摊位找到大姐的,她旁边摞着大大小小好几个木盆。

    “大姐,你这是要干哈,咋一下子买这么多盆子。”周继国就算是有些见识,这次也不得不惊讶了。

    “呵呵,我看人家做工挺好,最主要是咱家啥都缺,我就多买了几个,这个是洗脸盆,这个回家和面用的,还有这几个小的,洗个菜洗个米啥的不得用用吗。”周思宁赶集解释道。

    当时挑的时候没觉得,等把所有的盆子都摞到一起,她也发现好像买的有点多了。

    “那也不用一下子买这么多啊。”周继国看着有些愁,这些他可咋绑到自行车上啊。

    “不多,这都是各有各的用处,你总不想早上拿盆子洗脸洗脚,到中午再拿这个盆子和面吧。”周思宁瞪眼睛。

    周继国想想大姐说的,立马举手投降,“行行行,不多不多,你想买几个就买几个,你说的算,我只负责给你扛着,行了吧。”

    周思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吗,男主还是话少




第一百二十五章收获颇丰
    买完了鹌鹑蛋,周思宁自觉地从周大宝的手里接过一小半的东西,说道:“行了,实在是没法拿了,咱往回走吧。”

    周继国不自觉的松了口气,可算是不买了。

    “那行,咱们往来时的地方走吧,你跟紧我,这人多。”他说着一马当先的又挤到了人群中。

    周思宁紧紧跟在他身后,要不是男主宽阔的身板子挡着,她估计得被人群挤扁。

    “这咋这么多人呢。”刚刚顺着人流走还没觉得,现在逆着人流发现举步艰难啊。

    “可不,你想想h市多少人呢,而且今天正好赶上周末。”想不想买东西的,估计都想过来逛逛,所以说这个集上的东西根本就不愁卖,人头比货物还多。

    “那咱为啥要挤着往回走呢,咱们要是到路的外边是不是就不能那么多人了。”周思宁有些疑惑。

    周继国的身板子一瞬间顿住了,他努力的转身冲着身后的大姐呲了呲牙,“你咋早不说呢。”

    “嘿嘿嘿,我不是也刚想到吗。”

    于是这傻透气的两姐弟横着挤了过去,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是走到了路的外侧,也就是商贩们的背后。

    其实这边也有人,只是比正经道路上的人少多了。

    “车子你放哪了”周思宁问道。

    “就在前面。”周继国带着她就走去了存车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临街的住户家里,因为每月三次的大集,想到了这个赚钱的办法。

    “挺有头脑的呢,车子放这得交多少钱啊”周思宁站在门口问。

    “两分。”周继国已经敲门了。

    这个价格不高不低正合适,周思宁点了点头,觉得这家人挺有头脑。

    等进去院子,她就看到满院子都是自行车。

    “都是城里来赶集的,放外面不放心,宁可花点钱放这里。走,咱们赶紧拿了东西回家。”周继国看大姐被满院子的自行车给震撼到了,小声的给她解释了下。

    “哦!”其实周思宁没有被震撼到,就是在心里算着这家人这一天能赚多少钱,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啊,好赚着呢。

    “啊,咱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吗”她看到男主正在开一辆自行车,旁边地上放了东西都堆成了小山高。

    “你以为呢,我来回都送了四趟了。”周继国没好气的说道。

    周思宁围着那堆东西转悠了一圈,最后蹲了下来,“这么多,咋往回拿啊。”

    “还能咋拿,找点绳子,都绑到车子上吧,看能不能空出点人坐的位置,要是不行,那就只能推车子回家了。”周继国目测了下,还是有操作空间的。

    于是两个人把车子停好,然后开始把麻袋和木盆往后车座子的两边绑。

    “你就拎着鸡蛋和鹌鹑蛋这些怕碰的东西,剩下的都给我。”周继国指挥。

    周思宁乖乖的听话,把东西递了过去看着他都塞到了麻袋里。

    然后他掂量了掂量,用绳子把麻袋和木盆子栓了起来。

    “大姐你帮我一把,咱俩一起使劲,把这个驾到后座上。”周继国抹了把额头上的汗。

    “好嘞。”周思宁赶紧把手里的蛋放到了地上,然后上前跟他一起,把他刚刚绑好的麻袋和木盆挂到了自行车后座的两边。

    “你坐上去试试看。”周继国很满意自己的作品,抬了抬下巴,示意大姐坐上去试试。

    周思宁也没客气,说了声你把稳当了,她太屁股就坐到了后座上。

    因为两边都有东西的缘故,她的腿只能顺着麻袋翘着。

    “还行,坐的挺稳当,就是有点硌屁股。”她跳下来后看了看后座,可不硌得慌吗,上面好几条绳子呢。

    周继国想了想,把麻袋又卸了下来,解开绳子从里面掏出一匹布来。

    这个是刚刚周思宁在集上买的土布,就是自己家纺的那种,比棉布要硬,也没啥好颜色,她就挑了一匹藏蓝色的,一匹差不多有十米布。

    主要是城里买布都需要票了,她



第一百二十六章居然还猜中了
    有钱就是好办事,最后周思宁花了一毛五分钱,她的人连着原本绑在自行车上的东西都舒舒服服的坐着牛车回了城里,而周继国只能继续吭哧吭哧的跟在后面又骑了十多里。

    “你们咋买了这老些东西。”孙大嫂打开院门,看着地上那一大堆的东西惊讶的张大了嘴。

    “嗯,集上东西挺全的,我们刚搬来啥啥都缺,一不小心就买的有点多了。”周思宁笑了笑,示意周继国快点,没看到左邻右舍都往他们这边看呢吗。

    “是太多了,你们怎么给弄回来的呦。”孙大嫂赶紧敞开大门,也帮着往屋里拿。

    “集上有往城里来的牛车,一毛钱就坐回来了,比自行车坐的舒服,不过就是太慢了。”周思宁拎着东西就往自己屋走。

    孙大嫂没在说话,她是觉得这丫头太不会过日子了,一毛钱就这么坐车给花了,这要是用来买菜,能吃好几天呢。

    当然这是说夏天的时候。

    “行,你们收拾吧,我也回去忙了。”孙大嫂把东西帮着他们放到屋里,很有眼色的准备走人。

    “谢谢嫂子了。”周继国赶紧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孙大嫂又不好意思了,赶紧低头走了出去。

    “大宝,你把东西放那就行,赶紧的过来歇会,等歇好了咱在收拾吧。”周思宁把东西放下后就一屁股坐到炕上开始喘气,逛的时候没觉得累,等逛完了才觉得赶集是真的很消耗体力的。

    “你饿不饿要不我先把炉子点上,给你烤个馒头吃”周继国放下东西后也坐了下来,这一趟,大姐是负责逛负责买的那个,他才是扛包出苦力的人。

    “不用,我还不饿,等着晚饭的时候再吃吧。”周思宁摇头。

    在集上他们买了几个馒头,周继国一人吃了三个,周思宁就只吃了一个,还剩下六个,放到袋子里拿了回来。

    “那你歇着吧,我去把这些东西都归置归置。”周继国心疼大姐,想着自己多干点,大姐就能少干点,“大姐,这些东西都放哪”

    “还是我来吧,你放的话我要用的时候都找不到。”周思宁还是站起身,准备接着奋斗。

    周继国想想也对,就没跟大姐争,于是摆在屋子当间的东西,在兄妹俩共同努力下,终于是该放哪放哪,都收拾利索了。

    等收拾完了,周思宁看外面天色差不多了,就张罗着开始做饭。

    今个在集上她买了个砂锅,原因就是没有铁锅卖,而且价格上也比铁锅便宜不少,所以她就买了一个,平时点了炉子,也能用砂锅烧点水或者是早上煮个粥什么的。

    晚上的饭菜很是简单,小米粥加白面馒头,菜没做,到是她用胡萝卜和青萝卜拌了个小咸菜。

    就着馒头吃嘎嘣脆,也挺好吃的。

    就这么的,周继国姐弟俩算是在h市暂时安顿了下来,周继国天天去上班,也不是每天都回来,不过每天回来都不空手,今天拎个铁锅回来,明个拎个暖水瓶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他大姐念叨的那些缺的家把式都给置办齐了。

    而周思宁这一个月来也没闲着,她自己又去赶了一次集,东西没买多少,到是弄回来几块木板子,她朝孙大嫂借了工具,在家里叮叮当当的敲了三天,终于做出来一个木桶子。

    当时孙大嫂和小霞都过来看了个稀奇,不知道这大妹子/大姨为啥要费那个劲儿自己做呢,难到自己做省钱吗



第一百二十七章孵化桶
    周思宁当初在集上看到鹌鹑蛋的时候在心里就已经打算好了,她准备先养鹌鹑。

    主要原因就是鹌鹑产蛋快,投资少,风险低。鹌鹑养殖40天就能产蛋,但是要是养鸡怎么说也的养三个月才能产蛋。

    而且养鸡的话周期比较长,鸡吃的还比鹌鹑多,要是卫生或者是预防跟不上很容易爆发各种疾病,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而鹌鹑这种禽类,看着小小一只,其实它的抗病能力比鸡鸭鹅等各种禽类都要更强,平时也不需要怎么进行饲养管理。

    再说经济效益,按理说鹌鹑蛋的营养价值比鸡蛋要高,相同量的鹌鹑蛋,营养价值大概是鸡蛋的两倍。只是根据上次赶集观察到的,大概这个时候的人还处在有吃就行,营养价值啥的没几个人会考虑,这样鹌鹑蛋的市场可能就要比鸡蛋的市场小了点。

    不过一分钱一个,她还是勉强能接受的。

    综上所述,对于她这个只有三间租房的养殖户来说,养鹌鹑不用太多饲料,投入小、占地面积小、味道还不大。另外养鹌鹑对于劳动力的强度不高,不像养鸡那么繁重,所以说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她现在做。

    因此她回家就找材料,弄出了这么一个孵化桶。

    至于种蛋,她早就准备好了,两次赶集她一共买了一百一十个鹌鹑蛋,预备第一批孵化一百只鹌鹑。

    周思宁最后在检查了一遍孵化桶,理论上它很完美,现在就看它实际上能不能发挥出它预计的功能了。

    她推门去外面拎了一块蜂窝煤进来,先是把屋里的煤炉子打开,把蜂窝煤摞在了里面的煤球上,等了一会儿,下面的煤球把上面的煤球点燃后,她用铁钩子把上面的蜂窝煤又勾了起来。

    她看了看屋子里面,找了个靠近床、相对平坦的地方,就那么把蜂窝煤放到了地上,然后她把铁钩子靠边立到炉子旁边,走过去拎起木桶就把它放到了蜂窝煤上。

    木桶的最下面她用钉子钻了几个眼,为的就是能进氧气,让放在里面的蜂窝煤不至

    至于熄灭。而那几个眼很小,透进来的空气也不可能让里面的蜂窝煤燃烧的太旺。这样既节省了燃料又控制了温度。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可以,孵化桶下面是中空的,周思宁感觉到桶里的温度上来后,拿起一个圆木盖就放到了孵化桶下面的最底层。

    她又等了会儿,感觉桶里的温度再次上升,她又拿起一个圆木盖放到了孵化桶里,两个放进去的圆木盖中间还有一段的空隙,里面是空气,她就是通过这个空气来传导和控制温度。

    就这么的,她边感觉温度边往桶里加圆木盖,一共加了四个,觉得桶里温度到三十度左右她这才进行下一步。

    她拿出新作的一个小棉被,铺到了第四层的圆盖上。

    棉花是没买到,只能先把她的棉被拆了一截下来,做了这么个小棉被。所以说为了做点事业,她也是够拼的了。

    把棉被铺好后,她拎过篮子,把准备好的一百多枚鹌鹑蛋都摆了进去,然后拿着温水往上面撒了点,这样是保持桶里面的湿度,最后把最上面一层盖子盖上。

    鹌鹑孵化的温度大概要在三十七度到三十九度之间,刚刚桶里有三十度左右,现在把盖子盖上,里面一会儿温度就能在上来点,这样就能达到孵化鹌鹑蛋的温度了。

    把孵化桶做出来后,她也不能闲着,十多天后小鹌鹑就要孵化出来了,她得在这个期间,把装鹌鹑的箱子做出来。

    “付磊,你周末有事没事”周继国抽出脖子上的毛巾操了把脸上的汗。

    “你还不知道我,就老哥儿一个人,能有啥事。咋地,你有事啊”付磊把车往地上一支,然后跟他同样的动作,抽出脖子上的毛巾开始擦脸。

    他俩唯一的区别就是周继国脖子上的毛巾还能看出点颜色,付磊的毛




第一百二十七章孵化桶
    周思宁当初在集上看到鹌鹑蛋的时候在心里就已经打算好了,她准备先养鹌鹑。
1...293031323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