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姬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健崽
甄宓看着她,也叫了一声:“三姐!”
糜芳看了周围一圈,说道:“此地不适合说话,咱们还是回府上,或者边走边说……”
众人不会反对,毕竟周围那么多双眼睛注视,不管说些什么都感觉是在别人眼皮子底下,就算隔得远也总归是不自在的,还是回去好。
糜芳领路走在前头,甄姜和糜贞并肩而行,吴耎抱着小甄宓走在最后。
这街道够宽敞,旁边走着一条肥硕的青牛也不会占他们的道,所以甄道基本上是和他们几人一起并行的。
只是那青牛走起来的时候,身上的肉便一抖一抖,而她也像是坐在波浪上,一起一伏的颠簸,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说起话来总带着点儿颤音。
甄道却没有丝毫感觉般,依然是那副宠辱不惊的表情。
只是在甄姜将吴耎介绍给她的时候,她突然上下仔细地打量了吴耎一番,眼神也变得无比锐利,就在吴耎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候,她却问道:“敢问足下,可也是战姬”
“……”吴耎本来还想顺口打个招呼,听到这话立时失语。
甄姜则以为这位妹妹犯了“癔症
第七十七章、平静
作为战姬,自身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并不是说想把这股力量给谁就能给谁。
哪怕能够与别人分享力量本就属于甄姜的特殊能力,但对于对象同样有要求,最起码得能够承受得住这股力量,之后才是考虑如何使用的问题。
当初甄姜看吴耎体力耗尽快跟不上自己的步伐,才想着分了点儿力量给他,当时也没有多想,但现在再回想起来,吴耎竟然直接就能接收然后很快就能使用。
直到最后要对付那黑风寨大当家的时候,甄姜已经濒临力竭,也是吴耎用仅剩的一些力量灌注到石子里面击中了对方,给甄姜创造了最后绝杀的机会。
可以说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人难以理解,也是甄姜心底的一个困惑,直到今天才终于有了答案。
而吴耎听甄姜这么一说,倒是觉得相比于甄姜所说的那件事,还是他在朐县城门口突展神威那一次更加特异。
包括甄姜在内,他们都还不知道吴耎曾经在城门前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他曾经有过突然爆发力量的时候,吴耎便干脆将此事借此时机一起说出来。
跟着又犹疑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鬼使神差一般,就觉得突然有了信心,身体里也似乎突然涌出来一股力量,所以我就冲了过去,也立马做出了那些动作。
“可之后很快的,我就透支倒地,昏迷不醒了,到第二日才醒过来。”
甄姜还不知道有这个事情,顿时有些担忧的望着吴耎。
吴耎笑着向她摆摆手,示意自己现在已经没事了。
甄道想了想,便说道:“这就更说明你不是战姬,因为那不是你能够掌握的力量,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东西会附到你的身上去,但它的也确影响到了你。
“至于以后究竟会怎么发展,可就不好说了,说不定真能把你变成‘战姬’呢……”
最后这明显又是玩笑了,当然,也说不准……
这晶体本身便是有力量的,但它很难自主发挥出来,而想要将之化为自己的力量,却也只有战姬才能够做得到。
如果说战姬是将晶体与自己融合到一起,那么吴耎其实只是被这晶体依附上,也就在先前那种生死一刻,加上先前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的外部危机能够刺激到体内的晶体,让其起了一下保护作用而已。
甄道又问道:“不过这个东西,你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
这“晶体”往往是和战姬相伴而生,要也该是存在于战姬体内,出现在一个男人体内,就算能说得过去,也显得很奇怪。
吴耎之前就在暗暗思忖着,本来他并没有什么在意,但有些被自己忽略的记忆好像被刺激、触发了一样,被一一翻开来。
从那些记忆来看,这东西看来应该是跟自己的穿越有关,因为这“晶体”他越看越熟悉,然后想起来似乎是自己重生到此之前买到的一个小玩意儿。
因为颜色很漂亮又很便宜,他还准备拿去送给女邻居的,哪知道当晚喝了酒回家一趟,醒来就到了这么个世界来。
之前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是因为他压根也没觉得这小玩意儿除了好看还有什么特别,哪怕先前看到甄姜的那个,也没有马上联想起来。
直到现在甄道说了这么多,他才记起来,并且很快就无比确定了。
这晶体是自己从后世到这里唯一的联系,而且又有着如此神奇的作用,不推到它身上去都不合理了。
但这些却没有必要和甄姜他们说明,毕竟自己的穿越实在不可思议,吴耎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还有什么其他的说道,起码暂时得为自己保密。
所以面对众人在甄道问出后一时俱是好奇瞧过来的目光,他只是摇了摇头道:“我也说不上来,我之前也一直没觉得自己身体有什么异常啊。”
甄道微微一笑,眨眨眼睛也不知道有没有相信他的鬼话。
甄姜却将那晶片递回来,说道:“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你的东西,好好保管好吧。”
然后她又转过头去问道:“道儿,那你怎么看”
“什么怎么看”
甄道似乎在发呆,甄姜却了解这个妹妹,知道她是想糊弄过去,撇了撇嘴道:“道儿,你一蹙眉我就知道你又在想什么,别和我打马虎眼。”
甄道讪讪一笑,然后才说道:“这东西既然不是吴公子的,那应该就是属于某位战姬地,只是不知道为何,却与那战姬分开,而到了吴公子的体内。”
&nbs
第七十八章、黄巾
后汉光和七年,“大贤良师”张角与太平道信众相约三月五起事,令手下马元义于洛阳周旋,并与宫内许多内侍联络,准备里应外合。
但因事机不密,计划遭到一名唐周者泄露,遂提前一月,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直接起事,也掀起了黄巾之乱。
苍天乃后汉,黄天自然就是太平道,而光和七年正是甲子年,其意不言自明。
张角野心勃勃,太平道以符水和“神道”在民间传播多年,信徒早已臻至百万,一朝而起,虽因准备时间不足略显仓促。
而且也没有达到与宫内里应外合的地步,未能在第一时间就剪除刘宏这个“大祸根”,但仍得天下响应。
这也是因为自桓帝以来,天下灾祸不断,朝廷除了不断拿三公替罪,敷衍上天却无法敷衍百姓,光和年间更是遭逢大旱,民间颗粒无收,卖儿鬻女、易子相食者不计其数。
流民迁移、商户囤积居奇、官府无所作为,这便是天灾之后的**,最后便是饿殍遍地、哭嚎震天。
与之相对应的,天子依然在聚敛财富,卖官鬻爵充实内库,而少府之财,却被他用来大兴土木。
此处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自从玉玺破裂、碎片散于天下,而有战姬出现以来,何皇后与王美人这两位最早也是天下最闻名的战姬之间的死斗,便成为了皇帝的最佳娱乐。
战姬的战斗,破坏力何等强大,尤其还是何、王两位最早恐怕也是当今最厉害的两位战姬,区区宫殿建筑自然不够她们几次摧毁。
当然,若真是有心的话,以她们对力量的掌控程度,想要不造成什么损害也未尝不可,但且不说她们私心里就想要一决高下,自然互相都不肯放松,而皇帝也是每每以此为乐,就更助长了这份气焰。
天子甚至在北宫中专门建好富丽豪华、规模宏大的宫殿,就为了看一眼被两位嫔妃摧毁瞬间的极乐。
而他得以如此享乐的根本,却是到处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
当然自上而下,整个后汉朝廷如今都谈不上有几个干净的,即便是之前因党锢之祸而各自避难在家或是南下的那些士族、世家,他们难道就干净了
奸贼佞臣沆瀣一气,清白之士反而无能做官,如此情势下,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们为何不反
一边是可以带着他们活下去、吃上饱饭的张角,一边是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还想着将他们身上的衣服也扒下来的皇帝。
对他们来说,哪怕只是吃顿饱饭去做个饿死鬼,恐怕也比活活饿死、冻死要强。
黄巾三十六方,大者数万小者亦有近万,席卷各州郡、县,能在短短一两月时间便成滔天之势,原因很多。
其一,便是太平道在民间深入人心,张角以宗教信仰的模式于民众中传播影响力,让那些愚民愚妇信以为真,更相信跟着“大贤良师”才能吃饱饭、得平安。
而当一村一县乃至一郡都在随波逐流时,几丁几户的清醒者也都无法阻挡大势。
其二当然是后汉中央与地方的对抗,虽说因为当初光武帝上位的过程,使得前汉遗留下来的许多世家、封荫未能从根本上革除,但这些地方豪族与前汉八王之乱的那种封王不同。
他们地方影响力巨大,但却很少会硬抵抗皇权,所以只要中央不直接掀地方的底,便是裁撤军队也未尝不可,也就使得地方军力愈发惨淡。
其三,也是最引人注意的一点
第七十九章、招揽
朱并其人,史料中都难见几笔。
其实他乃是后汉名臣刘宽的门生,也是因其举荐,才得以出任徐州刺史。
刘宽文饶公,便是当今天子也得称一句老师,官至三公,桃李天下,可谓煊赫一时。
只是此时朱并的地位却有几分尴尬,光和四年刘宽因日食而二度被罢免太尉——这种事情在“天人感应”下、天子又多罪其臣的后汉实在正常不过。
自桓帝以来,因天灾被罢免的三公都不止两手之数了,单刘文饶自己便有两次,但他作为海内名臣、帝师,即便下野也只是一时,起复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其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能不能够熬得过去就另说了。
但这对于朱并而言,却是犹如天塌。
在灵帝朝为官,若是上边没人,一个县丞、县尉都随时可能被人顶替,何况作为要职的刺史,还是在乱时四战之地、太平时却又是天下交汇的徐州重地,这个位置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一块肥肉。
朱并在朝中最大的依仗没了之后,这两年来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天醒来便接到圣旨丢官,为了保住位置甚至不得不动了向阉宦靠拢的心思。
当然,刺史一任时间本就有限,朱并本来也不可能在徐州刺史位置上一直干下去,所以他所谋求的更多还是未来的去处,若是能够找好“下家”,那就算是没了这徐州刺史位也无所谓。
而很快的,黄巾之乱起,朱并便从原本的谋官、开始退而求其次曰保命。
只是乱世之中,个人的性命才值几何,即便是他一州刺史之尊,面对黄巾乱兵的刀锋,脖子也扛不住轻轻一划。
徐州境内同时兴起三股黄巾势力,一则便是下邳国朱三生,二在彭城国,三则是琅琊一带。
相比于青州、冀州、豫州等地的黄巾大乱,徐州的境况已经好了许多,但好得也十分有限,而且这三路黄巾似乎还有相互竞争之意,虽是分开而乱,但攻势极猛,自其动兵,连月来每日夜朱并几乎都会收到某县某地失守的消息。
郯县乃是东海郡治,亦是徐州州治,朱并自然也将刺史府定在此处,原本还在因为黄巾军没有首先从东海郡下手而心存侥幸,却没想到黄巾势大,而三郡国抵抗力量实在太弱,不仅国王、国相被逐,那下邳朱三生甚至很快将触角伸向了东海。
虽然郯县并不是其第一个目标,但眼看着两面的兰陵、朐县、厚丘、襄贲都受到黄巾滋扰,朱并同样感受到巨大压力。
郯县县丞、县尉及东海太守、郡尉互相推卸责任,最后干脆交由朱并来拿主意,可他又能够拿到什么主意。
若说治理地方,朱并受教于刘宽,且本就有地方为任的资历,并不太难,可要说到军事上,就连郯县县尉与东海郡尉都不敢言能,他又何来底气
但是同时从河南与朐县送来的两份消息,却足以引起朱并的重视,也令他精神为之一振。
于是原本也有推诿之意的朱并很快召集太守一众重议旧事,当着众人的面宣读朝廷旨意,然后开诚布公地邀请徐州诸郡县共商驱贼大计。
朝廷政令,乃是朱并最大的底气,汉武定刺史一职,本就是代中央监视地方之意,后汉因中央地方矛盾更深,委派的刺史反而愈加权重。
但常例乃是常例,却也要因时因地制宜,因为靠山已倒且任期将至朱并的权威已经不复当初。
不过如今他手握朝廷大义,一声令下,谁敢不从
而再来第二个,便是让朱并感到不可思议之余,也升起更多想法的消息。
此消息来自于郯县以东的朐县,在众人都以为朐县将会步厚丘后尘,为黄巾贼践踏之时,没有人想到这个靠海的小县城,竟然能够挺过来。
&nb
第八十章、应征
“糜大兄……”
“考虑好了”原本低头不知沉思着什么的糜竺抬起头来,看着同样沉默许久的甄姜,目光立时灼灼。
甄姜表情依然很淡定,哪怕在场中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虽然此事本该是甄姜私人决议,但朱并的募帖却是走的官方路子,糜竺事前还得先和大家商量好结果。
所以他一方面通知了甄姜、吴耎他们,另一方面又将地点依然定在了县衙,还将郭老、诸位族长、军方代表的方超等人都请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朱并那加了徐州刺史印信的令帖。
在甄姜他们尚未赶至之前,县衙里面便经过了一番讨论。
当然计较下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朱并毕竟是徐州刺史,也是在此时徐州与中央无法及时联结的情况下,最适合将徐州各郡并联成一块的核心人物。
于情于理,统归一句话:他的话,大家得要听。
当然有人自然便有疑虑:“朱刺史要召甄姑娘过去,这本是在情理之中,但如今朐县在休养生息之际,虽然徐州三方已断一支,却难保另外两边人马不‘慕名而来’,到时又该如何”
郭老当时便嗤笑道:“前边才收到朝廷旨意,着各地方郡县配合,征调兵马、粮草以慰讨贼大军。这便是诸君期待已久的朝廷消息,难道不是一件好消息
“再者,黄巾兵力总共也就那么些许,琅琊、彭城也不都是些泥捏的人,未必还分得出兵来对付咱们;相比之下,反倒是东海本地匪患未绝。
猜你喜欢